体育中心发展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体育中心发展范文

广电发展中心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要点

“十一五”期间,旗广电发展中心在旗委、旗政府和旗文体广电局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喉舌”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的作用,不断创新,广电各项事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将五年来的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要点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宣传工作

1、加大节目创新力度,宣传品质实现新突破

广电中心有电视节目2套,广播节目1套,广播节目全天播出16.5小时,直播4.5小时,电视节目自制时长为30分钟。广播电台开办的节目逐年增加,现开办十几档节目,其中《鄂伦春新闻联播》、《天天服务台》、《缤纷新生活》等栏目深受广大听众喜爱。5年来,电视台开办的《鄂伦春新闻》由原来单一新闻节目和少量专栏发展到现在的多个专栏,并配合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开设《行风之旅》、《创先争优活动》等栏目,宣传取得实效。2009年,开设《热线直通车》专题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栏目成为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信任的综合型节目,已播出节目37期。经过5年的努力,节目创新方面取得实效,深受广大听众和观众的好评。

2、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外宣工作实现新突破

2007前两台新闻节目只在本旗内播出,宣传范围很小,至

1 2008年,两台新闻分别在市电台开办的《旗市新闻联播》和市电视台图文资讯频道播出,2009年,电视台的《鄂伦春新闻》登录呼伦贝尔日报网站,点击率一直名列前茅,2010年,电台的《鄂伦春新闻联播》登录《呼伦贝尔广播网》,使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网民更加全面、直观的了解鄂伦春、关注鄂伦春、发展鄂伦春。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大大提高了鄂伦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对外宣传工作中,旗委和中心相继制定了奖励方案,极大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十一五”期间,在全区首届旗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有3件作品获

一、

二、三等奖,在呼伦贝尔新闻奖评选中有26件作品分获

一、

二、三等奖,并获得市级新闻工作先进集体,4人次获得区级和市级先进个人、优秀记者荣誉称号。“十一五”期间,我旗的外宣工作大踏步的前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加大设备投入,采编播设备实现数字化转型

2006年前,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没有对采编播设备进行更新,电视台仅有2台数字摄像机和1台数字编辑机,电台的录播设备都是模拟型的,自2006年下半年起,在旗委、旗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平均每年投入26万元对设备,先后购置了数字化音频工作站、数字摄像机、摇臂、箱载移动演播室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等专业设备,目前有数字摄像机8台,非线性编辑机5台,广播电视设备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2007年购置磁盘阵列系统建数字化音像资料库,2008年购置磁盘存储系统,进一步保证广

2 播电视音像资料及时存贮。“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 55万元对演播厅进行更新改造,采编设备完成由模拟向数字化过度,投入资金130万元。

4、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安全优质播出

安全优质播出一直是广播电视行业的头等大事,为保障安全播出,2007年为播控机房配备了硬盘播出系统、备用信号源和信号预警系统,结束手工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历史。2008年初,安装8路监控摄像头,确保办公大楼24小时都在监控范围之内。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不间断播出,更新调频发射机和三相动力稳压器各一台为播控机房、制作机房配备UPS可不间断电源,分别能不间断播出、制作节目8小时和2小时,共投入资金20万元。新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已于今年开始建设,投入资金193万元。五年间,除停电原因外,无安全播出事故,真正实现安全优质播出。

(二)事业建设

1、攻难克艰,全面完成村村通和调频广播覆盖工程 自2006年以来,村村通工作得到了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全旗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中心成立了工程安装队,在乡镇开展村村通工作人员的培训班,合理调配村村通设备,安排村村通资金,5年间,行程近万公里,为全旗村村通用户安装调试设备2万余套。2010年,实现调频广播全旗覆盖,使全旗10个乡镇、办事处的偏远地区群众能收听到鄂伦春调频广播。两项工程的完成,使全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由2006年的20%和79%

3 增加到现在的90%和84%。

2、实现有线电视向数字广播电视过渡

我旗有线电视网到2008年3月与电信合作到期,为保证全旗广播电视正常播出和解决原有线台38名上访人员安置问题,2009年,旗政府与北京千眼鹰科技有限公司签定协议,建设全旗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网,对原有线电视用户进行平移。全旗范围内共建成了发射站点14个,直放站站点3个。完成17处的光链路设备的安装,共有光纤信号出口16个,基本完成全旗主要居民点的信号传输任务。经过两年建设,实现了有线电视向无线数字电视的过渡,截至目前,我旗已基本建成质量高、覆盖广的国标地面数字电视网络。

二、2010年工作实绩完成情况

(一)注重宣传实效,内外宣工作上水平

1、主题宣传有特色。根据旗委、旗政府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旗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精心组织策划反映全旗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宣传报道”、“人大、政协两会” 、“创先争优”等主题宣传报道;开办舆论监督节目《行风热线》、《行风之旅》专栏,通过两档专栏节目的播出,改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行风热线》截止到10月末,上线单位39个,节目组提出问题152个,听众提出问题139个,答复率100%;《行风之旅》从5月份开始播出,每周一期,共播出18期。截止11月末,广播电台本台发稿965条,自播节目

4 2768小时,电视台本台发稿1800条。图文节目播出政策、法规、条例类28部,通知、公告等公益类宣传42条,各类宣传口号30条,廉政、反邪教图片宣传43幅。在节庆期间,增加了文艺节目播出时段,周密安排时段,集中播出一批红色经典剧目,共播出电视剧1966集。开办多个专栏节目,其中《歌曲欣赏》播出44期,《计生专栏》播出44期,《天气预报》播出305期,《鄂伦春大讲堂》4期。在2010年旗委十佳新闻记者表彰会上,2人获得十佳新闻记者荣誉称号。

2、专题宣传更加贴近群众

今年,专题节目《热线直通车》在设计和编排上力求取得新突破,在宣传实效上力求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先后采制播出鄂伦春迎新春篝火颂、全旗数字电视改造工程、全旗备春耕生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校安工程建设、调频广播覆盖工程等方面的宣传报道。重点开展全旗整治农药二次污染、迎旗庆重点建设工程系列报道,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节目共播出15期。另外,还采制了《鄂伦春旗蓝莓发展纪实》、《鱼水情深话双拥》、《计生突出贡献人物》3部专题片。

3、加强外宣工作,拓宽外宣新渠道。继《鄂伦春新闻》登录《呼伦贝尔日报网》和《呼伦贝尔电视网》,8月份,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登录《呼伦贝尔广播网》,并配发文字稿件,进一步拓宽了外宣新渠道,提升了鄂伦春的影响力。截止11月末,广播电台在国家媒体发稿28条,自治区媒体发稿22条,呼伦贝

5 尔电台发稿167条;电视台在上三级媒体发稿150条。在第九届呼伦贝尔新闻奖评选中,有2部作品获二等奖,5部新闻作品获三等奖。在全区广播影视政府奖评选中,广播电台有1部新闻作品获三等奖。

(二)打造宣传工作亮点,创建宣传工作新格局

紧紧围绕全区广电工作会议和旗委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五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1、着力抓好新闻节目的创新创优工作。对《鄂伦春新闻》进行部分改版,增加社会新闻报道力度,对媒体链接配以图片,以更加直观、形象的电视表现手法更新报道形式,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提升《鄂伦春新闻》的品牌效应。基本形成以《鄂伦春新闻》为代表的新闻栏目;突出政治性、政策性的《行风热线》、《行风之旅》专栏以及贴近百姓的《热线直通车》专题节目,全面推进栏目品牌化建设。

2、创新电视播出形式,开办《鄂伦春光影世界》专栏 为记录鄂伦春自治旗60年的发展变化,展示鄂伦春的风光景色、风土人情,开办《鄂伦春光影世界》专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风光、风情、人文照片,利用鲜活、生动的照片,记录和展示鄂伦春发展历程中真实景象。充分发挥电视传播快捷的特点,将电视与图片相结合,创新电视播出形式。

3、扩大乡镇新闻宣传范围,建立旗镇新闻上传系统 为打造自治旗区域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新格局,在旗委、政

6 府的大力支持下,旗广电中心与各乡镇广播电视站建立电视新闻上传系统,自筹资金为各乡镇开通光纤传输,搭建旗内各林业企业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宣传平台。各乡镇广播电视站新闻在旗电视台播出,扩大了宣传范围,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发挥媒体优势,营造旗庆宣传氛围

制作迎旗庆片花,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出,积极营造旗庆宣传氛围,并循序渐进地扩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注旗庆、参与旗庆的浑厚氛围。

5、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停播部分药品广告

自8月份以来,主动清查药品广告播出情况,并停播了部分药品广告,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播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爱祖国爱家乡、廉政建设等广告,得到观众的好评。

(三)安全播出工作常抓不懈

广电中心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广播电视的生命线,认真研究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工作机制。认真学习《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对值机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规范安全播出管理,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按照市局的要求完善各种应急预案,继续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做好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及广州亚运会、残运会等安全播出保障期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不出现政治事故和责任事故。

(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业务培训经常进行

今年,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在全中心上下形成浓

7 厚的学习氛围,以学习促工作。在购进大量新设备的情况下,聘请专业人员对新闻队伍进行培训,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厚,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为实践学习成果,开展了两次岗位练兵活动,并积极参加了市广电局举办的新闻业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国家级广播媒体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新闻队伍的业务能力。鼓励干部职工参加继续教育、计算机等培训。队伍素质和岗位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为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

(五)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旗广电中心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广播电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广播电视精品栏目少,影响力不强,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形式单一,报道深度不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影响事业进一步发展;乡镇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薄弱,人员素质不高,不适应今后事业发展的需求;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人员匮乏,行政执法力度不够,造成一些地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时有发生;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力度不够,与市、区沟通协调不够,资金、设备争取不到位。

三、为民办实事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2010年是“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年,

8 也是工程建设的攻坚时期,为确保“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市广电局要求,旗广电中心组织人员对全旗村村通用户进行统计,鄂伦春旗2010年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为分布在全旗10个乡镇、办事处共计1800户。10月中旬,1800套村村通设备已到我旗,广电中心组织专人对设备进行登记、验收、发放,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10月末,2010年村村通工程安装调试工作已全部完成。

(二)实现调频广播全旗覆盖,提高广播节目覆盖率 调频广播全旗覆盖工程已列入旗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此项工程得到了市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为工程进行选址并制定实施方案和规划图。7月22日,调频广播全旗覆盖工程全面展开,对全旗9个乡镇、办事处的安装点进行安装调试,仅用12天就完成了安装调试工作。目前,旗本台自办广播节目已覆盖全旗10个乡镇、办事处所在地及部分村、林场、农场生产队,覆盖111国道和301省道在本旗境内80%以上路段,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调频广播监听效果良好,音质清晰。可以说,实现调频广播全旗覆盖是鄂伦春旗广播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

四、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打造建旗60周年广播电视宣传项目

为全面做好建旗60周年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旗广电中心精心组织,积极策划《建旗60周年宣传报道方案》,方案分为宣传项目和新闻宣传栏目两大项。项目一是大型系列专题报道四部,

9 《穿越鄂伦春》、《记忆中的鄂伦春》、《猎区新貌》、《各镇建镇至今的发展变化》,展示鄂伦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绩。项目二是打造《鄂伦春讲坛》名栏目,聘请鄂伦春民族专家、学者、自治旗资深人士做客演播厅,就鄂伦春民族的民俗、文化、历史、礼仪、故事、传说等进行讲述,让世人更多的了解鄂伦春,更好的宣传鄂伦春,借此整理、挖掘、传承鄂伦春民族文化。

在新闻宣传方面,分别设置《辉煌鄂伦春60年》、《鄂伦春记忆》等专栏。在新闻栏目中开设“迎接自治旗成立60周年”专栏,宣传各乡镇、各部门、各行业以实际行动迎接自治旗成立60周年。广播新闻在大庆期间开设 《庆祝自治旗成立60周年》、《迎大庆--鄂伦春群英榜》、在新闻节目中开设《文明鄂伦春》、《鄂伦春新看点》等专栏,宣传建旗6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为落实宣传方案的具体内容,8月20日,召开“迎旗庆宣传工作第一次调度会”,与会人员就具体的宣传内容提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建议。要求各台站要把具体的栏目进行明确和细化,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有担子。目前所有宣传项目都已落实到位,部分专题节目文字稿件已完成,资料整理、拍摄工作已全面展开。

五、今后的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总体目标

使我旗广播电视的宣传工作能力、节目质量显著提高,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和应

10 急广播体系,到2015年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7%以上,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继续完成村村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能力,特别是高清电视节目的制播能力,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到2011年,基本实现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全旗各乡镇;促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鄂伦春民族语言节目的制作水平和播出能力;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力度。 紧紧围绕旗委、旗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三贴近”要求,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加强技术手段,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线,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以现有的广播电视中心为基础,以发展为主题,加快产业化,做大、做强全旗的广电事业和产业。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

1、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坚持宣传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工作思路和机制,不断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民族文化大旗做出更大贡献。

2、大力推进事业建设。以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扩大有效覆盖;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提升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11

3、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上级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推进制播分离改革,认真调查研究,探索基层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4、大力提升广播电视科技水平。以数字化为龙头,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播出,促进事业发展。

5、切实加强管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科技等手段,切实加强播出机构和播出内容管理,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真正做到以鼓励保导向、促改革促发展。

(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1、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频率、电视频道资源功能,把我旗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办成新闻当家的喉舌台,独具特色的地方台,服务大众的信息台,丰富生活的娱乐台。二是进一步提高覆盖率,巩固和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效果。三是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品牌频率、频道,品牌栏目、精品节目,真正使我旗的广播电视节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和节目创优工作,充分展现我旗广播电视的实力和风采,扩大对外影响力,提高鄂伦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事业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网络化,全面提高广播电视的制播能力和质量。二是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提高对广播电视媒体资源管理水平和共享能

12 力。三是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完善各类人防和技防应急措施,确保安全播出。四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猎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猎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已有“村村通”成果,抓紧实施新一轮“村村通”工程,进一步改善农猎区人口的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技术手段,努力提高“村村通”的质量和水平。解决边远地区群众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的问题。

3、广告经营 。发挥广电媒体优势,依法用好广告时段,确立市场观念,拓展创收渠道;充分依靠节目载体,加强广告策划,制作精品广告,拓宽广告领域,努力搞好广告创收;加强创收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效益,形成频率、频道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4、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制定人才引进培训计划,合理引进人才,实行分级分层次管理,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加速知识的更新,提高全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

(四)2011年工作打算

1、全力做好建旗60周年广播电视宣传工作

以建旗60周年宣传为契机,全力打造宣传项目中的精品节目和栏目,丰富、创新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形式,力争实现节目数量和宣传质量的新突破。主动加强与中央、区、市各级台协调沟通,争取建旗60周年宣传报道能在上三级媒体播出,全面提高

13 鄂伦春影响力和美誉度。

2、继续加强对外宣传,提高鄂伦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加强与中央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大在呼伦贝尔广播网和电视网等媒体的上稿量,多上份量重、影响大的稿件。

3、注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继续加大新闻专业和技术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名编辑、名记者进行专业授课,培养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采取“传帮带”的方式,逐步培养技术专业人才,保障广播电视设施安全运转。

4、发展数字电视业务,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全面发展普及数字电视,更新相关设备,开发现有资源,加大维护力度,为用户提供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电视节目。加强广播电视的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掌握我旗非法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的具体情况,逐步清理违法卫星接收设施,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行为。

5、实现调频广播节目全新改版

调频广播全旗覆盖后,鄂伦春电台积极策划了全新改版方案,按照频率专业化、定位清晰化的要求,明确了新闻综合广播定位,节目宗旨、内容、形态、基调等,开展富有特色的广播宣传活动。

6、加大广电中心和乡镇广播电视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业设备投入

争取旗委、政府资金支持,筹建广播电视发射机房在旗庆前投入使用。自林业企业剥离办社会以来,划转过来的乡镇广播电视站基础设施薄弱,专业设备落后,严重制约了乡镇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努力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改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业设备投入,提高乡镇新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鄂伦春自治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第二篇:职教中心发展建议

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1、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及重大意义,积极报道技术能手、技师的先进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风尚,深化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转变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2、加大投入,做大做强职教中心

县财政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和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国家中职院校办学标准并实现基本达标。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能力,拓宽筹资渠道,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与资金支持,提高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标准,特别是要创造条件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等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如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和职教中心专业的实习实训场所不足等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3、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完善制度 建议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政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建议实行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行政领导负责制,凡涉及职业教育方面的部门,层层签订职教发展责任状,将发展职业教育目标纳入部门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范围,作为考核、任期目标考核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落到实处。建议政府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

4、建立专门研究机构,追踪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的契合点 在三年或五年以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有什么样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研究的。但是,这种对市场的跟踪研究不是单靠县职业学校自身就能妥善解决的。加强对我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全面筹划,政府要充分考虑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和质量、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吸收人事部门和行业专家进入专业设置评审专家组;严格执行设置标准,充分论证专业设置现状以及服务面向和发展规模。此外,还要对产业政策、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与所开专业相应行业的规模、技术状况、发展趋势、岗位设置以及人才需求等为专业设置提供可靠的依据。

5、严格招生制度,落实职普招生比例。

政府要把职校招生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不法招生、有偿招生,还职业教育招生一片净土。严格学籍管理,杜绝普通高中招收自费生和借读生,职业教育的有关部门要加大违规招生的查处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有关部门,督查招生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对非法招生、虚假招生、有偿招生等扰乱招生秩序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确保职高、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6、引进人才,强化培训,落实待遇

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在合理补充文化课教师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专业课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给予一定的人才自主选择权,探索实施特聘兼职教师项目,从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强化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培、省培、市培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相关企业,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赴企业实践锻炼和各种培训。加大对中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在新理念、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操作等方面开展实用性培训,着力强化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课教师的指导能力。落实待遇。研究理顺现有行业培训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中职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实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制度,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

7、健全政府部门、企业、行业激励机制。

建立企业和行业全面、全程、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参与和发展职业教育,有效缓解县内投入压力,推动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管理团队素质、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等同步升级。企业根据自己的意愿及合作情况与职教中心建立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将学校的实训中心与企业的生产车间有机融为一体,以此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给予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方税费优惠政策,如减免合作企业的税收、学生带薪实习、政府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对校企共建基地进行补偿;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校企共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可按地税的有关规定给予营业税减免的政策优惠等。落实相关规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效益。

8、扩大就业创业服务 为职教学生创造就业良机。

加强用工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为职教学生提供快捷、精准的用人信息。积极参与省内外大型人才交流、招聘活动,定期协调和组织县内外企业在我县举办技术技能人才招聘会,为职教学生就业拓宽门路。建立学校与企业对接的信息定期发布机制、育人用工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共建共享。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支持扶持大众创业的税收、融资等各项政策,为职业教育毕业生自主创业降门槛、除障碍,努力把职教学生培养成本土创业大军的中坚力量。

第三篇:温州体育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温州体育发展情况; 知道温州的体育明星; 教学重点: 温州体育发展情况; 教学程序: 一:温州的体育发展史

20年的纵向相比,温州在竞技体育上的投入是飞速发展的,但与杭州、宁波横向相比,温州现在的体育投入是杭州的1/2,宁波的1/3,即使跟近邻台州比,温州对体育的投入力度也已不及。尽管朱启南获得奥运会冠军,但温州要想保持在省内的竞技体育领先地位,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近20年来,温州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多不胜数,这些优秀的选手正是在他和竞训干部们的“推波助澜”之下,被送上了更高的竞技舞台。朱启南之后,游泳、田径、跆拳道等优势项目,温州还有的具实力的适龄运动员,2008年将会有更多的温籍健儿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从1984年郑开平的“零的突破”,到2004年朱启南的“零的突破”,温州体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竞技体育的发展是金字塔形的,只有塔底基础越厚实,才能有更多的塔尖冒出来。这两年,在乒乓球、羽毛球、拳击、柔道等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温州有萎缩的迹象,这是值得警惕的。

二:介绍温州体校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是1987年经浙江省教委、省计委批准建立的。前身是温州少体校,创建于1956年,是浙江省五所重点少体校之一。1999年,建立于1984年的温州第二业余体校并入该校。现该校是浙南地区唯一的全日制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学校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

学校设有中专部(八个教学班)、业余部(包括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余人,分散班学生100人。学校共有田径、游泳、乒乓球、排球、篮球、皮划艇、射击、武术、体操、艺术体操、蹦技、柔道、举重、摔跤、跆拳道、航模、拳击、羽毛球等18个项目,是浙江省运动项目最多的体育运动学校。全校有教职工150多人,全部达到任职资格标准。有曾在国家运动队任教的二人,国家级教练二人,高、中级职称教练(教师)占教练(教师)总数71%。

学校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在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校朱启南同学以702.7环的优异成绩荣获10米气步枪射击金牌,并打破了美国人杰克.帕克在2003年慕尼黑世界杯上创造的70

2、5环的世界纪录;有11人成为世界冠军:戴丽丽(乒乓球)、许武(蹦技)、尤邦孟(散打)、胡胜高(航模)、潘磊(航模)、史玮玮(航模)、诸宸(国际象棋)、吴钞来(散手)、朱启南(射击)、毛亚琪(武术)、朱敏圆(皮划艇);7人成为奥运选手:郑开平(帆船)、刘海媚(帆船)、李爱月(柔道)、王瑾(柔道)、阮怡(游泳)、王文静(体操)、朱启南(射击);还有22个亚洲冠军,83个全国冠军,47人被国家授予运动健将称号;先后有300多人考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培养成为我国体育骨干,有的已成为我国一些运动项目的带头人,如:江秀云、黄凌海、陈立人等,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祖国争了光。

三:介绍温州的体育明星

朱启南(1984-),男,汉族,浙江省永嘉县人,浙江省射击运动员。

1999年在温州体校开始射击业余训练。2002年2月输送到浙江省射击队。2003年12月进国家射击集训队。 2003年在全国射击冠军赛上获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2003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上获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2004年在泰国举行的射击世界杯赛中获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2004在吉隆坡举行的第十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上获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2004年8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上以总成绩702.7环获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并打破了702.5环的世界纪录。

2004年10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射击世界杯总决赛中以700.5环的成绩获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2008年8月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浙江省功勋运动员”荣誉称号。共青团浙江省委授予他“浙江青年„五四‟奖章”。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

郑裕蒿(1979-),男,汉族,浙江省苍南县人。1998年3月到浙江省散手队当运动员。2002年在大连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获男子75公斤级第二名,2003在澳门举行的武术散打世界锦标赛中获男子75公斤级第二名,2004年11月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中获男子75公斤级冠军。

夏煊泽(1978-),男,汉族,浙江省瑞安市人,中国男子羽毛球运动员。1989年由浙江瑞安市少体校入选浙江省羽毛球队。1996年2月入选国家羽毛球队。他打球能拼能磨,意志顽强,被公认为打硬仗的高手。2005年在吉隆坡举行的“汤姆斯杯”比赛中获男子团体赛亚军。2001年5月在西班牙举行的羽毛球苏迪曼杯比赛中获混合团体冠军。2004年5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羽毛球汤姆斯杯比赛中获冠军。2000年被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同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荣记二等功一次。2001年获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周小菁(1977-),女,汉族,浙江省瑞安市人,艺术体操运动员。1987年由浙江省瑞安小学入选浙江省艺术体操队,1996年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毕业后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1996年9月在中国长沙举行的亚洲体操和艺术体操锦标赛上,获艺术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和绳操两项冠军。1998年12月在泰国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上获艺术体操女子团体和个人全能两项冠军。

诸宸(1976-),女,汉族,浙江省温州市人,浙江国际象棋队运动员。 她七岁开始学棋。1988年由温州鹿城区体校入选浙江省国际象棋队。她基本功扎实,防守严密,攻杀凌厉,斗志顽强。1988年在罗马尼亚获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女子12岁组冠军,并国际棋联批准为棋联大师。1994年1996年获世界女子青年赛冠军,并获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称号。1996年获奥林匹克团体赛亚军、个人名次冠军。1998年获奥林匹克团体赛冠军、个人名次冠军和最佳女棋手称号。2001年获国际象棋世界锦标赛女子冠军。

潘磊(1974-),男,汉族,浙江省温州市人,浙江省航海模型队运动员。1992年入浙江省航海模型队。善于学习,刻苦细致。1995年在波兰举行的第九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锦标赛中获F1V-6.5冠军。1999年在捷克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航海模型(动力艇)锦标赛中获F1V-6.5冠军。2001年在保加利亚举行的第二十届世界航海模型标赛中获F1E<1kg亚军。

尤邦孟(1974-),男,汉族,浙江省温州市人,浙江省武术散打运动员。现任浙江省散打对教练。1989年进温州市第二少体校学习训练。1992年进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学习,1997年入选省散打运动队。1991年获全国散手锦标赛个人冠军。1994年获全国散打冠军。1995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获散手男子65公斤级冠军。

四:学生来说一说身边的体育

第四篇:体育年度发展总结

xx年度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xx个教学班(

一、

二、

三、

四、

五、年级),在校学生xx人,现有教职工xx人,专职体育教师xx名。我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指导,认真贯彻体育课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校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理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

二、提高认识

我校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了校长负责体育工作制度,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通过学习,大家都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决心共同把体育工作做好。

三、制定方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学校制定了体育工作方案。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先由班主任教师与体育教师结合对照条例和规程进行班级自查,再对照资料目录中的内容进行综合,最后由学校办公室统一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

四、自查结论:

1、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呼唤着能适应教育发展,不断进取的优秀教师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我校通过管理促体育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注意抓好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们外出学习,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2、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完善各项器材设施

学校谋发展,硬件是关键。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契机,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我校积极添加各项体育器材。学校在资金面紧缺的情况下,仍多方努力,坚持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改造完善,计划规划活动场地,能满足师生进行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体育教学秩序。

我校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了体育课程:一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到五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和体育课程常规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并纳入学校的常规检查,同时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

4、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必然延伸。我校积极落实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除了保证两操一活动之外,还根据学校特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做到严密组织,严格检查。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课内外紧密结合,以活动促教改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在全校教师的带动下我校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的训练、比赛,极大地丰富了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锻炼的信心,对加强学生体质,推动我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坚持规范操作,实行健康监测制度。

学校一贯按照上级要求,把好各阶段健康监测关。坚持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验证制度,将每一位新生预防接种证复印件存档。每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对学生进行体检、防龋齿等工作,一年度对学生进行两次视力监测。做好学生体格健康测试工作,按照《国家学生体格健康标准》进行测试并及时上报国家数据库。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2016年,我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大力支持。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体育方面缺两名专职教师,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较少,有待提高。我们认识到,要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是一件艰苦的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努力。

六、下一步的打算

今后我们认真落实体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来抓,同时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能力,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把我校的体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篇:春江中心小学教学发展中心工作总结

2009—2010学第一学期

春小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区他教研室的中心工作,继续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为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努力提升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1、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上好规定课程,坚持做到"四表"统一,严格按照课表上课。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每一位学生能健康发展。

2、专题研讨,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

本学期学校通过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各学科理论研讨沙龙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活动,努力创设对话交流的平台与理论研讨的空间,围绕研讨主题,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深入研究,把握要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3、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有效教学。

本学期语、数、英、术科组抓住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围绕研究专题,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真正有效的教学操作策略,努力构建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新课堂,突出个性化教学,讲求教育科学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反思、研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寻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

4、以研促教,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

(1)正常开展每周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精心制定教研活动计划,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专题,有内容,有实效。每次校本教研活动,广大青年教师均能认真备课上课,认真听课评课,收到了很好的效益。在新北区的常规管理督查中,我校的术科教学达到优秀的水平,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2)积极认真承办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本学期,虽然各项工作刚刚起步,工作繁忙,但我们还是顺利地承办了多种活动:常州市小学数学研讨活动;新北区小学各学科教研组长总结规划会议;新北区中小学跳绳踢毽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给我校教师带来了学习的机会,开拓了教师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5、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坚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实施监控,

并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根据期初制定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对教育教学进行过程性监控和促进,九月份重点关注一年级新生的常规和学习习惯培养,十月对新任教师展开为期一天的全方位调研,十一月对全校所有学科作业进行全面了解,十二月则重点监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同时,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月检查教师的备课质量,并在例会和教研组活动中反馈情况,由各组督促改进,并作为下一次检查的重点。

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办学水平。

教育以人为本,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努力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语文组充分利用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重点做好了古诗积累和课外阅读两方面工作,规定了积累目录和阅读书目,并在每周形成了固定的阅读交流制度,师生共读一本好书日益深入人心。“放飞科学梦培育中国根”的科技节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富有创意,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深受孩子们喜爱。充分彰显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的春小首届体育节更是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此次体育节更是引入了亲子系列活动,家长孩子同场竞技,共享运动的快乐。从而很好的诠释了学校“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的办学理念。本学期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坚持每周的读书交流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本学期我们建立了9个校级社团,社团活动注重培养浓厚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同时组织学生多次参加相关比赛,取得了佳绩:二年级获新北区整班朗读比赛二等奖;徐艺凝、季香获新北区作文竞赛一等奖、常州市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三等奖;孙楠、徐艺凝、冯淼佳、朱姗姗、倪子羿、姚可研绘画作品入选新北区文化活动中心“两双眼睛看世界”儿童画展;区爱国、爱党、爱家乡演讲比赛优秀奖:徐艺凝;市金钥匙比赛二等奖:顾鑫、优秀奖:徐伟、丁成一;常州市小学生英语风采比赛一个一等奖,多个三等奖。

三、以教育教学管理为切入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细化管理――加大教学管理力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本学期教导处严格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开学初,召开各学科教研组长会议,围绕有效推进教研组计划、如何做好教研组长及如何做好备课组长的话题进行讨论,在教研组贯彻教学“六认真”,落实定期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和实效。

本学期教导处对教学“六认真”工作进行了随机检查,包括备课、作业批改等,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学校行政随堂听课制度得到了加强,期初,由教导处及时安排好听课任务,听课关注的重点。本学期,在期中前,听课关注的重点是教师、学生的课堂常规落实情况。通过跟踪听课,各班学生的课堂常规有了明显的好转。在期中后,听课的重点转为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及练习的设计。通过随堂听课,了解基层教师的教学现状,及时交流反馈,指导教师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对个别教师进行质量跟踪,督促检查在教学中的改进情况。继

续发挥教研组活动的优势,提高校本研究活动水平。认真制订教研组计划,定期定内容,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上教研公开课、集体评课、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活动,逐步形成教研组的特色。

2、强化意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确立“质量是教育生命线”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体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坚持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更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无论是从校长室、教学管理中心到相关学科教师高度重视,毕业班教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们每天坚持快餐式备课,课前讨论教学重点及难点,课后交流反思与重建,真正做到了教研日常化。全体毕业班教师真正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3、专题调研——调控教学方向

教导处除了抓好常规管理工作以外,特别注重专题调研。本学期,创新了常规调研的方式与内容,变课堂教学调研为主题调研。根据期初制定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对教育教学进行过程性监控和促进,九月份重点关注一年级新生的常规和学习习惯培养,十月对新任教师展开为期一天的全方位调研,十一月对全校所有学科作业进行全面了解,十二月则重点监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同时,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月检查教师的备课质量,并在例会和教研组活动中反馈情况,由各组督促改进,并作为下一次检查的重点。通过调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现任教师的教学情况感到满意,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表示欢迎,有少数学生提出,语文学科要减少作业量,教师要提倡微笑上课。所有这些专题调研,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了最真实的材料,并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依据。

四、扎实推进课程建设,让每一位学生享受课程滋养。

经过专家的引领和全校教师的深入思考,我校初步确立了“植根教育”这一项目,并将打造成一大品牌,经过前期努力,目前已初步形成“经典阅读、民族艺术、阳光体育、国防教育”四大方面的校本课程框架,并开发了唱响童谣、纸工制作、古筝琴韵、彩笔绘神州、乒乓文化、手工编织、篮球文化、绘样刻纸、电脑绘画、丝网花、翰墨飘香吧、园艺种植文化、小莱特航模、快乐英语等校本课程,尤其邀请了3名英国外教来校指导英语口语。

立足地域特点和我校实际,综合实践活动重心为“春江寻根”,本学期我们已经从春江历史、春江生活等方面开展了多次研究活动,深受师生家长欢迎。

作为一所新校,基于“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的办学理念,我校着力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制定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的春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科学制定了全新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充满阳光活力、享受成长快乐已经成了学生孩子的精神气质。

努力方向:

1、在减负增效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举措仍不多,后阶段将围绕专项课题深入挖掘有效途径。

2、校本课程虽有基本框架,但尚未真正形成科学的体系,内涵还不够丰富。后期将根据试行情况作深入论证完善,真正开发出体现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春江寻根”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维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挖掘,应加强和春江地区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形成合力,借助他人优势进一步细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寻找到更为有力的抓手。

4、教研组课题未在各级各类立项,要努力寻求突破。

5、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尤其在学习和反思方面应加强引领,努力在课题研究和论文获奖(发表)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教导处的日常工作是繁琐的,但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以扎实而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高,名师的培养,怎样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等等,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创造性更多一些,创新求实,稳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无偿献血计划范文下一篇:体育校本教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