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2024-05-04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一.玩出写作素材

学生不乐意写作文,是不知道“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生活入手.因此,我常常利用教材内容设计游戏或活动,帮助.引导学生积累写作内容.如:

写作内容:“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有会使你有所发现,你在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写.

课前准备:(我地少儿频道中看到孩子们制作指偶,真好玩!于是我想让学生试试.)材料:故事书.简笔画.剪刀.胶水.彩色水笔.白纸(或其它纯色纸)

教学过程:我出示了几个自制的指偶,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用?你喜欢哪个指偶?为什么?学生观察欣赏后我提供了几种指偶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让他们从故事书中找喜欢的人物作出指偶,并演演故事.

观察要求:

你们设计制作了什么指偶?怎么样做的?你们小组制作时说了什么?场面怎么样?你猜其他小组制作的指偶想表演什么节目?

活动后我问:能不能把刚才制作过程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同学们毫无难色就动笔写作了.

瞧,孩子们的情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产生表达的欲望了.这还愁找不到写作素材吗?

二.玩出写作知识

写作教学不免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如果干巴巴地讲,学生会没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严肃的工作.我让孩子们参与游戏,让其更能“亲其师,信其道.”如:

教学内容:写好亲身经历的事

游戏过程:每次选13名同学参加,我对第一个同学说了一段绕口令,让他(她)接耳传给第二个,第二个传给第三个......传到最后一个.我让第一个把听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一个也把听到的写在黑板上.

观察要求:

1.传话同学的语言.神态.动作怎样?听话人的表情.动作又怎么样?你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2.两个同学所听的,内容相比,你明白了什么?

3.同学们的反应怎么样?

4.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玩中学会了写人.写事.写场面等的写作知识了.

三.“玩”出个性,“玩”出兴趣

玩只单纯地玩,没有老师的引导.扶持.升华,也达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平时我除了积极参与学生的“玩”外,更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而每次习作的评价,我都是根据学生各自特性去欣赏,尽可能挖掘学生装习作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树立信心,体会写作的快乐.如有位内向的学生写了一篇较有创意的文章,我是这样评价的:“哇,多妙的构思!你有着天才的资本,加油吧!”而另一位优秀的学生在写例二这个游戏<<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中人物描写形象极了,我是这样评价的“看了你栩栩如生的描绘,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了,瞧我们的同学在你笔下可爱极了!下次游戏,非让你当解说员不可!”......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这样“出轨”的评价,也像在“玩”一样,我觉得更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勇于写作,你说呢?

我相信,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快乐教学,使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去玩去学,就一定能为孩子们铺出一条写作的绿色通道.

[玩出了名堂--写作教学]

篇2:《玩出了名堂》的教学设计

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将课文内容理解,并能讲述这个故事了,所以本节课的时间就放在学生汇报自已受启发的部分,互相交流感受后,重点放在了小练笔上,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由于先在一班讲课时交流的时间较长一些只剩余十分多钟时间来写小练笔,而我又急于求成,不想把课堂上的内容推到课下就一个劲地催学生要快,并时刻提醒学生还剩几分钟就要交流了,而我越是急燥学生却越写得慢,下课时没来得及交流我就要收写完的同学的作品,学生们匆匆收尾,我看到许多学生都没来得及细细思考,显然课堂上的十来分钟时间浪费了。

第二节课在三班进行教学时我吸取了教训,交读课文及单个交流感受的时间放短,节余二十分钟时间给学生作为练笔,并和学生谈话使学生先确定了内容,下笔前我一面告诉学生不要慌又叮嘱学生注意节约时间,这次明显学生写得质量高出了许多,未下课前已有学生写完了,我让这些学生站起来读自已的作品,学生读得兴趣很高,下课时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写完了,而也有七八个学生读了自已写的。看来课堂上自已首先不能急燥先乱了阵。

篇3:玩出了名堂

总动员之

成长进行曲

篇五

事件:玩笔

参加人:我和同学们

推荐指数:☆☆☆☆

没想到,我们也玩出了名堂。

课间,曾薇洛、万良珠、吴吉怡和我在教室里玩。无意中,曾薇洛打开了她水笔的笔头,拿出了笔芯……“哇!”曾薇洛惊讶地叫出声来。

“怎么了?怎么了?” 看曾薇洛一边将眼睛朝空笔杆中看,一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大家急切地问道。“你们看里面!快看!” 曾薇洛没说什么,只是将笔杆递给大家看。

站在她面前的我第一个抢到空笔杆,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从大头朝里看,发现里面有许多蓝色的小花。这样还不算,蓝色的小花又组成了一朵大大的花——那是一朵蓝色的梅花。可惜太暗了,有些看不清楚。于是,我便把笔杆对着阳光,又看了起来!

光线好就是不一样。有了阳光,“蓝梅花”变成了一朵璀璨无比的“蓝宝石花”!它每一片花瓣都亮闪闪的,闪着耀眼的光芒。从大头朝里看了之后,意犹未尽的我又从小头朝里看——里面一样精彩:我在里面看见了一朵银白色的大花。阳光一照,它又成了一朵光彩夺目的“水晶花”!它的花瓣大概有四五十片,圆圆的,反射出刺眼的闪亮的白光,亮晶晶的——就像眼前放着一堆珠宝似的,真让人怀疑那是不是水晶做的。“哎呀!这……这不是一个万花筒吗?” 我忍不住叫了起来。

听到我兴奋的呼喊,大家呼啦一下,围得更紧了。好不容易让大家安静了下来。在让大家看完 “蓝宝石花”和“水晶花”之后,我还卖了个关子:先让大家从小头往里看,然后把笔芯轻轻地放进去一小半,再慢慢地转动笔芯……啊!大家吓坏了,因为笔杆中有无数个转动的眼珠子!

后来,我们还看到了好多好多其他的东西,大家看得直呼过瘾。真没想到,我们也能像课本里所说的那样,玩出了“大名堂”,把笔杆玩出了一个万花筒!

篇4: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谁不喜欢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简单。所以,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用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我让学生多形式、多次数地阅读文章,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取更多信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

课后拓展延伸时,我设计了两个要求,一是以读引读,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获;要求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同学评议是不是把玩的过程说清楚,然后让学生动笔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来。这在教学中是个难度,大多数学生有内容写,就是表达不出,寥寥几句就结束了,往往写不出什么发现。

篇5:玩出了名堂教案设计

三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师姓名:刘培

单位: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1、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内容

《玩出了名堂》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在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字里行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要素,即:兴趣、耐心、观察、思考。(2)本节与前后章节关系及本章节的地位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抓住3~4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活动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4)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还可以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难点是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2、学情分析

(1)三年级的学生不太会通过细致的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事件主要内容更是困难。

(2)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等原因,对于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蕴含的道理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较大困难。

(3)学生阅读经验、方法积累的还不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一些简洁而有效的方法,如:查找资料、联系上下文、品词品句、边读边想象等。3、媒体运用分析

(1)运用哪些媒体:powerpoint课件(2)媒体运用的时机、目的

首先,罗列出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用作本课学习的目标。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为什么能玩出名堂?接着出示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的句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来体会和朗读。这时出示放大了的地图和放大了的蜜蜂,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来了解放大镜下事物的变化,感受玩放大镜的乐趣,体会列文虎克越玩越带劲的兴趣,从而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朗读这句话。接下来出示列文虎克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显微镜的句子。抓重点词让学生谈体会,谈理解,畅所欲言,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接着通过一段录像,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显微镜下水里的微生物,不仅让学生看到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更形象地认识到微生物是什么样的,培养了观察能力,增强了观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探索和表达欲望达到了顶点。紧接着欣赏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的4个变种和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感受显微镜的作用,体会列文虎克实在是玩出了大名堂,激发其观察的欲望。在板书小结的同时出示提示语句:“因为列文虎克,所以他玩出了名堂。”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说话的能力,同时对课文也是一次回顾和小结。最后环节是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玩中的乐趣与收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交流从课文中受到的启发,也是对课文的一个拓展练习。4、教学方法及流程

(1)运用哪些教学方法、目的

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2)详细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质疑问难

1、听写上堂课学的生字新词。2、说一说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玩放大镜的。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语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那么在玩放大镜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让我们跟随着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吗? ⑵ 读一读:

这一自然段内容很长,我们采用分组轮读的办法来读,第一排读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读第三、四句,第三排读第五至八句。再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这一自然段。⑵ 引导发现。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⑶ 交流发现。让学生说说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⑸ 读到这里,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⑹ 带着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读这一段。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 说一说。读到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吗?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的资料,大致了解微生物,从而体会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⑶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回顾

1、师问:读了课文,你对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2、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们能来说一说吗? 2、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5、教学设计及实践得失的思考

(1)在课文理解方面,我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如:我两次让学生想象列文虎克当时心里会怎么想?这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贴近人物心灵,加深阅读体验,丰富读书感悟,读得更有感情。而且本段文字表达深入浅出,十分生动活泼。在适当的时机播放录像资料,出示图片,激起学生朗读兴趣。

(2)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玩”出来的,鼓励孩子们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没有发现,让学生回归生活,孩子们畅所欲言,此时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把自己玩的过程写一写。课后发现多数学生基本能把玩的过程写出来并有所收获。

篇6:《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

一、抓生活,乐生活。让学生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学。本课语言朴实,寓说理于叙事之中,对于孩子来说,课题就很有意思,鉴于此种特点,我并没有在课堂上揭示新授内容,只是带着孩子们玩。那天正是大晴天,操场上阳光灿烂,我让孩子们到操场去捉影子,踩影子。那个高兴劲儿,有的孩子大声叫:“我踩着了。”也有孩子笑得不得了,说:“我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合了。”我问孩子们发现了什么,有孩子说,面对太阳影子在后,背对太阳影子在前,左侧面对着太阳影子在右,右侧面对着太阳影子在左,正中面对太阳影子很短……

我都很赞同学生的观察结论,接着回教室,我又给孩子们玩游戏,将蜡烛点固定在纸杯里,然后倒水,看蜡烛燃到水位以下会怎么样?有的孩子说,肯定会熄灭。我只是让孩子们观看着。突然有一男孩子叫起来了,说:“老师,蜡烛还在燃,而且快到水底了。”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下举手的孩子不少了,都争着说:“是流下来的蜡遇到冷水就凝固了。”还有孩子说:“蜡烛是圆形的,这样整圈的蜡就凝固在一起,水就不会淹着灯芯。”我夸奖了孩子们,说:“你们是玩出了名堂。”接着板书:《玩出了名堂》。

接着,我讲了一个故事《捣鸟蛋的孩子》,揭示故事中的孩子就是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让学生带着一种“由玩未尽,由听未尽”的积极状态去读课文。学生非常愿意合作我的指导,师生共同交流彼此读书,做游戏的感受。很多孩子能总结“玩也会发现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发现科学。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学习劲儿,借机出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水有浮力.”我针对这个话题,设问“水真的有浮力吗?”教室里热开锅了。我给足学生议论时间,然后,我宣布回家去做做不就知道了吗?其实,平常孩子们都爱玩,只要老师带领学生玩玩问问,说说写写,乐中取乐,教学反思《《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因为全文就贯穿一个“玩”字,很多孩子玩火光镜,放大镜。

二、阅读感悟写法。怎样写玩时快乐情形,这是本人在本课中要渗透的重点。本文讲述的是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麿镜,玩玩放大镜。,再次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接着写他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明了显微镜,接着写他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个“玩”字穿起了整个故事。将主人公“玩”的过程及收获写得淋漓尽致,使文章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出玩时的情形呢?这里我结合写作知识点作了详细的点拨。

首先回忆哪次“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真回想自己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如:捉迷藏,荡秋千等。然后把最喜欢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过程作为重点写下来。并写出玩时的乐趣和感受。比如、写“荡秋千”(坐在秋千上,什么也不想,一上一下,来来回回,有一种飞翔的感觉。看看周围,一阵阵风吹过,一只只鸟儿飞过。在秋千上,我什么也不想,晃眼望望远处的景色,抬头望望蓝天,几朵漂浮的白云好像托着我的蓝色梦想……恍惚中已经过了很久,一个小时就过了,可我还是不想停下。“秋千”这“古老”的玩具,伴我度过童年的开始,童年的结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荡秋千那种忽上忽下的感觉,就是一种刺激,我喜欢秋千又高又远的刺激……

本文在朗读的处理上,基调是亲切,惊喜的。比如、作者是怎样避免使用枯燥的专业术语的?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的意思。这里我“扶”着走的。文中的“小人国”指的是微生物。这里给“小人国”“居民”加引号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不仅起到强调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专业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阅读与作文比较。人们常说“玩物丧志”,玩怎么能玩出名堂呢?在本文的教学思路上,抓住这下题目,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把持。这里,我出示有关名人例子。如:爱迪生在玩耍中产生了许多疑问,激发了他研究的热情,有一千多项发明;年顿在玩耍中,因为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等。学完课文要趁热打铁和学生交流平时都玩些什么,有什么样的玩法使自己受到启发。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学生写作练习,应该说,在我的语文课里,这是我必过关的训练内容。在写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玩耍中的乐趣和启发。如“捉影子”“扔鸡蛋”“一件快乐的事”等。

在学生练习前,点拨使用修辞的准确性。比如、本课在表达上,是妙用拟人手法。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方法。出示句子:

1、那是一个微观世界,微观世界里的微生物,比地球上的人要多得多。

2、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我作了“对应式”的比较。“微观世界”拟人化“小人国”“微观世界里的微生物”拟人化“居民”。这样就能增强趣味性。此处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还加了引号,这样不仅起到了强调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增强了趣味性。

上一篇:机械设备管理资料下一篇:集赞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