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

2024-04-21

《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篇1:《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

《尖尖的草帽》写出了小主人公与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教学这节课时,我觉得孩子们对于草帽不太了解,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两种草帽(圆形和尖尖),进而导入本课题目,并将题目写成尖尖的塔形,让孩子们从形象上感知尖尖的,然后再理解尖尖的意思,从“尖”的字形入手,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的那些东西是尖尖的,孩子分别说出尖尖的铅笔尖、尖尖的钉子、尖尖的辣椒等等。

在识字环节,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记住了那些字,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最后小组长汇报交流。在小组合作中,我尝试着教给孩子们小组合作的技巧,每个组都合作的比较好。开火车认读,再次强化认字,使学生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记忆了字形,其中也适时渗透理解字词,造句,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在读课文时,通过自读、分小节读、师范读,体味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深入浅出的引导着孩子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想象如果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在说的同时,更要通过读传递出来。相信孩子,给他们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思绪随着自己的心儿一起飞扬。

篇2:《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

《尖尖的草帽》一课是金波先生的文章,这是一片温暖人心的佳作,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他那 “爱的情怀”。他拥有一腔热爱,赞美自然,赞美生命,赞美童真,赞美纯净的心灵。金波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小主人公瞬间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刻画他的猜想,定格他的微笑,表达他的遗憾,抒发他纯真美好的心愿——他希望小蜻蜓能看到他真诚的微笑,在他尖尖的草帽顶上停歇、嬉戏。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文中小朋友的心理活动,我在讲解课文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孩子们积极的举起小手,李思路早已按奈不住边举手边喊:“老师,我!老师,我……”我很高兴李思路能表现得这样积极。李思路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可是倒数第一第二的,这两天李思路就想换了一个人一样,上课会听讲了,爱举手发言了,课堂作业能当天交了,家庭作业也写了。我和数学老师为他的改变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为了保护他的积极性,虽然这节课他已经回答了好几次,每次的回答都不是那么尽人意,可在我听来却是那么的完美。我决定还是叫他来回答。小脸憋得通红的李思路,大声地说:“我会想,如果小蜻蜓飞到我尖尖的草帽上,我就会和他做朋友。如果小蜻蜓不来,我就,我就吃了它!”“哄……” 的一声,教室就像炸了锅一样!

全班的孩子哈哈大笑起来,唉!这孩子怎么有这样的想法?真是童言无忌!弄得我也是哭笑不得,要是在以前,李思路这样回答,我一定会认为它是在故意捣乱,扰乱课堂秩序,可今天我却没有生气,而是弯下身子,轻轻地说:“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可能是孩子们的哄堂大笑,使李思路小脸憋得更红了,他急得大声说:“老师,老师,不是吃了小蜻蜓,是小蜻蜓如果不飞来,我就找点小蜻蜓吃的食物放在我尖尖的草帽上,让他来吃,这样我就可以和它交朋友了。”他如释重负,真诚的微笑在他通红的小脸上瞬间洋溢开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啊?我的孩子,你那纯真的心愿,稚嫩的语言,犹如天籁一般!那一刻犹如天使般的微笑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篇3:《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

《草帽计》讲述的是贺龙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 用智谋指挥部队, 迷惑敌军, 不发一枪一弹, 让敌军自相残杀, 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最初设计本课的教学时,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以寻求“贺龙同志神机妙算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中心, 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这种教法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理念, 但反复思考后, 我发现有两个弊病:1.把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搞得支离破碎, 课文学完了, 有些学生还把故事的发展过程搞不清楚。2.阅读方法很单一, 用到的还是中低年级就已学习过的方法, 没有给学生传授更多的阅读方法。

反复思考之后, 我放弃了前面的设计, 采用了画“曲线图”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画事情发展曲线图来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 解决了前一种教学设计所带来的弊病。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学生要画出事情发展的曲线图, 必然要仔细地阅读课文, 了解事情的经过, 反复研究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而这一过程, 就是学生推敲文本的过程, 是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

二、通过画曲线图, 确定事情的环节

学生在确定事情的环节时, 要么过于概括, 忽略了其他一些关键环节, 要么过于琐碎, 把次要的内容提了出来。显然, 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影响学生把握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

以《草帽计》为例, 有些学生把环节确定为“扔草帽—抢草帽—敌炸敌—赞贺龙”, 反映不出为何要扔草帽、在什么地方扔等关键内容, 而这些内容正是体现贺龙同志神机妙算的重点。有些学生把环节确定为“始长征—形势急—天酷热—敌机来—敌军追—我前进—选地形—命扔帽—不愿扔—听命令—我转移—抢草帽—敌炸敌—赞贺龙”, 太多的环节淹没了最核心的“天酷热”、“选地形”等环节, 没有突出重点。

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搞清楚该事情发生发展的主要特征, 将内容相近的环节合并。以《草帽计》为例, 正确恰当的环节应该是“形势急— (天酷热) 敌紧逼—选地形—扔草帽—抢草帽—敌炸敌—赞贺龙”。

三、曲线的起伏应当反映事情的重点

确定了环节, 也就搞清楚了事情的发展过程。依据确定好的环节画出曲线的过程就是把握事情的关键、文章的重点的过程。写作文要抓住重点, 读文章也要能抓住重点。因此, 在确定好环节的基础上, 应该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画出恰当的曲线。如《草帽计》如果画成如下的曲线就不当:

这样的曲线根本反映不出事情的关键、文章的重点在哪里, 下面的曲线就较为准确。

四、曲线图可以反映事情发展的过程, 也可以是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一般常见的记事文章在主体部分往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作者的目的在于有条理、有重点地把事情讲给读者, 从而感染读者或启发读者, 这样的文章在阅读时还是以画事情发展曲线图为宜, 如《草帽计》《飞夺泸定桥》等。有些记事的文章, 作者在叙述时比较注意反映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阅读时则应该画情感变化曲线图。

篇4:尖尖的草帽教学反思

《尖尖的草帽》是金波先生的一篇文章,作者用轻巧的笔触围绕着尖尖的草帽展开,在明媚的阳光下体会翅膀亮的像镀上了一层金子的倾听的美丽与可爱,在孩子的猜想、期待、失落、再思再想中写出了小主人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在导入阶段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出示课文的插图,提出问题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会笑呢?学生说不知道他为什么笑。接着我问学生:那你们想知道他为什么会笑吗?本来以为这样能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去探寻答案。可没想到五个学生中有三个学生给了我不想知道这个答案。面对这个答案我很突然,当然也很生气。为了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我还是按正常的顺序进入了新授。课下我也反思了自己,当时学生为什么会那么回答,还有自己为什么要生气。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事件,而如何能合理巧妙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是考验我们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最好的途径。

篇5:《尖尖的草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识字、朗读、背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自然、关爱万物生灵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十六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唱歌引题,激发兴趣

1、随录音唱《小蜻蜓是益虫》的歌。激发孩子们情感的共鸣。)

2、说说你喜欢小蜻蜓吗?(可说理由)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小蜻蜓,小蜻蜓非常喜欢小草帽,快来读读《尖尖的草帽》一课吧?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在书上标上记号,多读几遍。

2、用夺红旗的形式认读生字词。

3、合作交流,巧记生字。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合作交流中,探究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可同桌互读,想想你觉得小蜻蜓怎样,课文里的小男孩怎样?

三、边读边悟,理解课文。

1、组织小组学习

要求: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你觉得小蜻蜓怎样,课文里的小男孩怎样?找出有关的段落读读。

2、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师:你从那些段中感受到蜻蜓可爱,请读给大家听。

3、依据学生读相机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读议第二自然段,作者看见什么?你从中感到蜻蜓怎样?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可读给大家听,还可以联系实际说说。再观察投课件(放大的插图)那只飞着的的小蜻蜓,体会蜻蜓的可爱。然后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的朗读,读出蜻蜓的可爱。

师:小男孩喜欢蜻蜓,你还从哪儿知道的?快来读一读。读三至八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眯着眼睛看”体会读出小男孩对蜻蜓喜爱的情感。师:谁还从哪儿知道小男孩很喜欢小蜻蜓?找出来读给大家听。(2)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结合“不怕我”,“追着我”,“好像听到”,“猜想”等词,理解、体会小男孩对蜻蜓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会怎样想呢?

(3)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通过读句子,再想想说说,然后看课件(插图)体会,最后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小男孩内心深处对蜻蜓的喜欢。

师:小男孩真是太喜欢蜻蜓了,你还从哪段知道他喜欢蜻蜓?(4)读七、八自然段。

通过提问式的读,小蜻蜓落下了吗?大家齐说。结果怎样?(生读)我又想什么?(生读)。大家说小男孩愿意蜻蜓飞走?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结合“可惜”“一定”“准会”词语的重读,学生体会作者舍不得蜻蜓飞走,感悟小男孩对蜻蜓的关爱。

(5)想一想:前面有一群蜻蜓你怎样让它落在你的肩上。拓展练习:

1、你喜欢那些小动物,想和它做朋友吗?请在你的小本本上或贴上它的图片在对它写几话句。

篇6:尖尖的草帽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六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本课文质兼美,应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这篇课文由于段落多,句式长,所以将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并能背诵课文是本文的重点。

通过句子感悟“我”情感的变化,是本文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小蜻蜓是益虫》。

二、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一)小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它飞到我们的课文中了,快来读一读。注意看好阅读提示呀!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

(二)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课文。

三、细读体会,珍爱生命。

(一)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

(二)课件出示重点句:“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

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意,体会小蜻蜓的可爱。

(三)课件展示小蜻蜓图片,体会蜻蜓的可爱。然后,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的朗读,读出蜻蜓的可爱。

(四)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结合“眯着眼睛看”体会,读出小男孩儿对蜻蜓喜爱的情感。

2.课件出示第四、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结合“不怕我”、“追着我”、“好像还听到”、“猜想”等词,理解、体会小男孩儿对蜻蜓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儿,你会怎样想呢?

3.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通过读句子,再想想说说,然后看课件(出示插图)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小男孩儿内心深处对蜻蜓的喜欢。

4.读第七、第八自然段。

通过提问式地读:小蜻蜓落下了吗?大家齐说。结果怎样?(生读)我又想什么?(生读)。大家说小男孩儿愿意让蜻蜓飞走吗?

5.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配音乐《春野》,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配乐指名读全文。

(二)边读边做动作。

(三)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四)指名看插图,背诵课文。

二、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生字。

(一)课件出示词语,用“闯关”的形式读生字词。

(二)指导书写生字。

1.书写:练习难写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尖:上面为“小”字头,第一笔是“竖”。

着:上半部为“羊”的变形,下半部为“目”。

2.全班交流怎样把字写好看。

尖:上小下大。

着:横画居多,长短横要搭配好。

3.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小组互评,自我修改,教师用星奖励写字美观的学生。

三、布置作业。

(一)你喜欢哪些小动物,想和它做朋友吗?请在你的小本本上贴上它的图片,再对它写几句话。

(二)讲一个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播放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起了孩子的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

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情因感而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再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心与文中的“我”越来越贴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学生已经不是在读,而是在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表达,最大程度的感受读书的快乐,享受语文的快乐。

复习巩固,练习背诵。

采用闯关的形式读词语,激发兴趣。

篇7:《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

(一) 在课堂教学上, 创设“互动写作”平台

合作作文的核心是突破思维定式, 培养创新意识, 强化创造人格, 提高创造能力。作文上的合作, 能带来资源共享, 带来智慧共生,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思维, 广泛地积累作文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合作写作”习惯, 本人首先将所带班级的学生按写作水平的高低划分层次, 再考虑性别比例、兴趣指向、交往意愿、组织能力等因素, 最后,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 科学的“合作写作”平台就创设起来了。

(二) 重点建立“合作写作”机制, 培养学生“合作写作”习惯

1.拟题阶段。可用教师命题、组间相互命题、组内成员共同命题等方式。

在适合的作文训练中通过在作文拟题中利用角色间的配合、小组间的合作以及师生间的互动, 去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这样也可有效改善课堂内作文沉闷的气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 通过游戏等方式进入主题;

(2) 明确本节课流程;

(3) 师生互动, 交流感受;

(4) 实践操作, 小组合作完成。

记得有一节作文课, 我就是以组织学生进行吹气球、压气球比赛开场, 然后再按照上述几步要求学生先拟题后作文的, 结果较成功地改善了课堂内作文沉闷的气氛, 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杨小龙的《忍耐的极限》, 杨晓慧的《气球的演变》, 石锦清的《气球生气了》, 覃敏敏的《天空中的鲜花》, 还有陶卓林的《童心撞气球》等, 这些作文让大部分同学们认识到了“花香蝶自来, 题好一半文”这句话的深意。而这节课也让我认识到:当今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趣导学, 要把主动权交回给学生, 让他们在感受生活、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 感到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有议可谈,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学生在感受生活中有了写的欲望后就会更加热爱生活、感谢生活。而这样的教学, 教师教的思路开阔了, 学生也就学得活了。

2.素材方面:各组成员把收集、积累或想象出来的东西都写出来, 明确写作思路, 提交合作组讨论。

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主阵地,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学校是现在农村初中学生生活、学习的主阵地, 我们老师就要大胆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生活,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如我在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在第一个学期里布置学生每天都写心情日记 (让自己高兴或苦恼, 或自己最想干的三件事情, 可以用“今天我最开心的三件事是……因为……”造句等格式) 。之后每周日晚上交到小组组长那里, 由组长收集后组别间交换点评。经过这样的训练促使学生在学校、家庭这两个大地点里多观察体验和交流生活点滴, 并延伸到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热爱, 这自然就让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这句话的含义。而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3.成文:参考合作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初稿。

4.修改、交流、讲评:采用“学生拟初稿, 自主评议———相互评议———教师评议———师生共评”的机制。这个环节中我们首先提供给学生们初稿。当然要事先征得学生同意, 也许有些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作文拿给其他同学看, 如果不征得学生的同意, 那么就首先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这就不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了。然后我向学生们讲明规则。我一般以同桌的两位学生或好差搭配的两位学生为一个合作单位。每一个单位批改两篇作文, 但不是分开批改, 而是合作批改一篇, 结束后再对另一篇进行批改。批改过程中遇到问题, 要两人一起商量解决, 不可私自解决。批完后要写评语, 评语怎么写也要两人商议后再写, 包括是否做到写作态度认真、积极, 是否按时完成习作, 书写是否工整, 是否诚实写作 (感情真实、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摘抄或改编作文选里的文章) , 是否体验到习作的快乐, 乐意写作等等。这样, 各种层次的学生搭配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好处。成绩好的合作者在此过程中更加深了对文章的赏析程度, 他们明白了合作可以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好差搭配的学生则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局面, 有的甚至结成了对子。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合作增强了学习兴趣, 因为原来无法完成的事或没有兴趣的事, 现在通过两人合作降低了难度或有了兴趣, 还获得了一定的语文知识, 提高了语文能力。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 以前他们在语文课中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现在合作让他们对语文有了参与意识,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5.互谈体会, 交流佳作, 佳作推荐。

习作者自己修改好文章以后, 教师统一安排时间, 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自由对话, 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疑惑, 以及获得的启发, 再由每一批改小组推出一篇写得较好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写作”, 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重提倡求异思维, 要求学生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 最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并不断地给“创新作文”、“个性作文”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三) 课后多写片段, 要求学生每天在班级日记本子上发表个人感想

一般的说,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 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 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可以让学生平时多练笔, 多记日记。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 把你所见所闻所感悟随时记下来……”倘若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 多记日记, 多写片段, 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那么就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 而且还可以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此,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通过这样的练习、交流, 学生笔头熟了, 素材也丰富了, 有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 这样就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提高了习作的积极性, 同时也对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要让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 (张志公语) 永远地成为过去, 除了将合作学习渗透在作文教学中之外, 还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 激情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热爱写作, 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方洲.中学生作文多功能辅导一本全[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8.

[2]李震.全国青年教师中学语文论文集[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6.

篇8:小白兔的草帽教学设计

《小白兔的草帽》

教学设计

想象习作:小白兔的草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编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2、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习作的兴趣。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会想象的神奇作用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开心的来学校上学,谁来说说我们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出示曲别针,你们一般用它做什么? 展示曲别针的一万多种用途。

点明: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的想象力怎么样?

二、奇思妙想、畅所欲言1、2、3、板书:半圆形,你认为这是什么?

老师在加上一笔(草帽),会是谁的呢?(小白兔)小白兔会用草帽回去干什么呢?

老师这里也有三幅关于草帽用途的图片。看看你最喜欢那一幅图,为什么?

4、大胆想象,小白兔的草帽一定还有更多的用途?

(你们有这么多奇思妙想,拥有了想象,让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三、习作指导

1、有两个小朋友把小白兔的草帽编成了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以下: 丁丁的故事,生读

小白兔到山坡上挖菜去。她来到山坡上,看见树上结满了苹果,小白兔连忙摘了一些,放到了篮子里。小白兔又拔了一些红萝卜,拔完萝卜已经是中午了。太阳照在小白兔的身上,于是她把草帽取下来戴在头上,把它当成了遮阳帽。

冬冬的故事,听老师读

一只大灰狼从草丛中窜了出来,向小白兔扑了过来,吓得小白兔赶紧向前跑去。大灰狼在后面边追边气势汹汹地说:“小白兔,别跑了,留下来做我的晚餐吧。”小白兔吓得脸色发白,心想:可不能让它抓住,那我的小命儿就不保了。小白兔跑呀跑呀,跑到了山顶上,它无路可逃,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小白兔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把帽子摘下来,两手握紧草帽的绳子,往山顶下一跳,草帽像降落伞一样,把小白兔安安全全地送到了山底下。

2、你最喜欢谁的故事?自己读一读,感受故事的内容。

3、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小结:在编故事时,想象奇特,有趣,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我们的故事表达的具体、生动、有趣。

四、创编故事

1、下面就让我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你来编一个关于小白兔的草帽的故事。

对照刚才的三幅图,也可以编你们脑瓜里的奇思妙想。

编写完故事我们要举行“故事大王擂台赛”,把你的想象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拿起笔开始编写故事。

2、教师巡视,写姿、写作指导

五、师生共评

1、大部分同学已经写完,想写长篇的没写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象给大家分享,擂台赛开始!选四名同学分享、其他同学为大众评委。

2、师生评价

3、给没有获奖的同学以鼓励。

结束:今天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的同学表现的都很出色,下去结合建议修改,相信以后的写作一定会顶呱呱。

板书设计:

小白兔的草帽

语言

大胆

心理

生动 想象

神态

动作

篇9:《草帽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4.认识生字9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的语言特点

2、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贺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上的谋略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学生自由说。说多少不限制、不要求。)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是“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草帽计是什么?”“运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草帽计好在哪里?”等)

二、自学生字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检查自学情况。2.指名分节读课文。3.出示词语:湘西贵州蒋介石嗡嗡侦察葫芦山土坊匪军丢盔弃甲(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4.指导写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州”、“匪”的笔顺。)5.在地图上找到“湘西”,“贵州”。你们对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什么了解?

三、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四、巩固练习1.抄写词语,查字典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2.首先,通过学习,你们认为“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1.了解故事起因。(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①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②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③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__,心想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2.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

(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①军为什么会中计?说明了什么?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2)教师点拨:①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②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男生读课文第4段)③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④你觉得贺龙的草帽计“神”在哪里?你从中学到了什么?⑤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三、拓展延伸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3.阅读《三十六计》。课后反思: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转变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这节课,教师就做到了这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学生质疑。教学一开始,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鼓励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大胆的提出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在第二课时,教师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在这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

篇10:草帽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2.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3.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教学重点:

理解贺龙同志巧妙计破敌军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教学难点:

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昨天,大家针对课题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齐读课题)请大家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口头完成一下填空题。(课件)

2.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在敌()我()的危急时刻,贺龙使用(“ ”),从而让红军不费()让白军(),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

(一)了解故事起因。

师:不用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文中用哪个词来称赞贺龙同志。

生:神机妙算。

课件出示句子:红军战士……神机妙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师:你知道神机妙算的意思吗? 生: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神机妙算的,《草帽计》为什么能成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1.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__”划出来。

2.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1)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2)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3)贺龙看到这些情况,心里是怎么想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__,心想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追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镇定自如,利用天气,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二)重点学习实施草帽计的经过。1.默读课文3、4段,小组交流:

过渡:敌人真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请带着下面的问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红军战士,当收到命令要扔掉草帽,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2)红军战士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白军的飞机驾驶员为什么会对自己人开炮?(男生读课文第4段)

(4)白军的结局如何?

2.齐读第5自然段,和红军比较,白军有什么特点? 3.当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4.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同时请你分辨: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5.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三、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有很多如《草帽计》这样的计谋,你能例举出哪些? 说说:学了草帽计,你想对贺龙说些什么。

四、作业

1.你还看过哪些与“草帽计”相似的故事?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去找一找资料,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收集有关“智谋”方面的词语。(如“三十六计”)板书设计:

草帽计

天气 神机妙算 地形

篇11:《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以城里的女性来访者作为叙述人, 讲述了自己在缅因州一个沿海村庄度过的那个夏天及她的所见所闻。“这位阅历丰富的女叙述者以作家的敏锐、妇女的本能和成年人的成熟为读者展现了登奈兰丁这个古朴而又衰败的沿海乡村的生活和缅因地方的风俗人情。叙事风格细腻、流畅、夹叙夹议中又引入一种哲学反思。” (金莉)

我国学界对萨拉·奥恩·朱厄特以及她的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的关注始于1999年金莉教授的论文《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朱厄特创作的女性视角》。此后, 陆续有论文从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等视角去研究朱厄特。本文另辟蹊径, 笔者发现朱厄特在文中提及“枞树”的次数虽不多, 但对整部小说的主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作者以《尖尖的枞树之乡》作为题目, 笔者认为“枞树”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 它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同时也象征着小说中女性高尚品格。本文试对文中人物角色的分析诠释枞树的象征意义。

一、枞树特有的含义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 每年圣诞节就要弄来一株枞树, 竖在堂屋里。枞树本身就代表神圣, 安逸与和平。小说中首次提到枞树是在托德夫人带女叙述者去她的家乡看望托德夫人已经年过八十的母亲布莱克夫人时。当她们站在船上可以眺望到布莱克夫人所住的格林岛, 对枞树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布莱克夫人所住的小岛是一个被枞树环绕人烟稀少的地方, 枞树密集的竖立着就好像士兵等待这驻扎。笔者认为这里的枞树恰恰象征着格林小岛的安逸与和平, 它们同这里所居住的人们一样, 维持着那里的传统, 过着高尚质朴、远离尘嚣的生活, 而这样一种生活也是文中女叙述者所期待的。所以此处的枞树象征着安逸的环境又代表了女叙述者的期待与向往, 为后面小说中人物的描写起到了烘托作用,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二、从枞树的花语透视人物性格

枞树的花语是品德高尚, 积极向上且有责任感。这和小说中女性人物性格相吻合。阿尔米拉·托德夫人以采集、种植、炮制和售草药为生, 偶尔也将房屋租给城里的来客。她平时幽默的言行和仁慈宽厚的品性者震撼于她心灵的强大。面对情感的受挫并独自一人生活, 她没有怨天尤人, 而是坚强乐观。小说中的“香枞”即“安慰”之意, 而小说中的托德夫人正是用草药为他人治疗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草药专家。香枞象征一剂灵药, 抚慰着人们受伤心灵, 香枞的草药不仅可以治疗身体疾病, 有时就连恨、嫉妒也可以被治疗与安抚。所以香枞的芬芳暗示着岛上人们的秉性也是如此祥和乐观。

小说的另一重要人物乔安娜被抛弃之后, 来到壳堆岛隐居起来。虽然她自我放逐, 和外界断绝了一切来往, 但融入自然中的她并不觉得孤独, 最后在平静中死去。乔安娜与其他女性不同, 她的避世在别人看来十分可怜,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尖枞树之乡, 还有这同乔安娜一样的过着隐居生活的人, 他们独自守护着自己的信念和悲伤, 像那些独自挺立着的枞树, 任凭风吹雨打, 受尽摧残却也依然挺立在那里。

布莱克夫人是一个带有神性色彩的人物, 她和枞树的亲密关系使她如同女神一般。爱默生曾赞扬了森林的神奇力量, “森林使人永远年轻。在这些上帝的植被之中, 在这庄严神圣的领地, 终年装扮着庆典活动, 即使过一千年, 森林的客人也不会厌烦在那里举行的仪式。在森林中, 我们重返理智和信仰。” (Emerson 195) 枞树林即是他们的信仰, 这是一群有着独立、乐观、积极人生态度的人们。枞树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同时也修复了人们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 小说的结尾处又提到了枞树。这里作者本可以完全不提“枞树”, 可却用了一种近乎强调的语气烘托“枞树”。“枞树”在文章的结尾再次出现证明了它在整篇小说中无可比拟的地位。它和人物的关系也不言而喻。小说以“尖枞树之乡”为题, 十分贴切。这里的“枞树”, 笔者认为具有双重含义, 一体现出这个岛上的环境特点, 枞树环绕;其深层含义是枞树暗指岛上的人, 具有高尚, 坚强的品质。以上所提到的几个女性人物就是几个很典型的例子。结语

小说全篇看似没有详细描写枞树, 其实却不然, 枞树其实贯穿整篇小说始末。它所具有的象征含义渗透到了岛上的每一个人的品格中。坚忍不拔, 高洁的矗立着, 和岛上的居民成为一体。所以其地位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小说作者为了突出其地位, 特别选用它来做题目也是别有用意。在朱厄特的身上, 这种贴近自然的简单和淳朴乡村气质也依然存在。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体会出她对岛上居民深深崇敬和赞美之情, 以及她对枞树林的喜爱。枞树和人物不可分割, 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正体现了作者的美好用意。

摘要:本文试从《尖尖的枞树之乡》中“枞树”入手深层挖掘小说中人物所具有的特殊品质。本文首先分析了“枞树”花语的含义, 并由此联系到小说中几个典型的女性人物。最终发现, 枞树的花语正和这些人物形象所持有的品质不谋而合, 她们都坚韧而高洁。本文主要以女性人物为例浅析枞树在小说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枞树,象征意义,人物

参考文献

[1]Cather, Willa.“Preface, ”The Country of the Pointed Firs and Other Stories.By Sarah Orne Jewett.New York:Twayne, 1962.

篇12:《草帽计》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在教学活动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说一说,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学习,对贺龙产生一种钦佩之情,从而激起他们学习贺龙同志遇事沉着冷静、运用智慧分析解决问题的愿望。

但学生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不少学生的回答完全偏离了话题:“白军真是太蠢了,他们就没有一个人想到草帽是红军的标志吗?”“敌人相互残杀,真过瘾!”“贺龙真是的,为什么不直接把白军消灭?”面对偏离了航向的回答,我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虽然学生回答的内容不能完全说是错的,但没有达到预设目的就是我的失败。只有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才会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又及时地调整了思路,问:贺龙的做法对你的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启发?这时候,学生终于又回到了预定的轨道上,我这才松了口气。

篇13:《草帽计》教学随笔

《草帽计》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智谋”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对方的追击,还让误戴草帽的敌人自相残杀,最后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刻画了一位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将领形象。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二、设计理念:

篇14:关于《草帽计》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草帽计》是“智谋”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的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的聪明智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山场、狂轰滥炸、举世闻名、人困马乏”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

4.学习用尽量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具体原因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过程。

教学准备

1.相关资料,了解贺龙、蒋介石,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2.教师制作课件(资料、生词、句子、段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实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智谋

师:历史上有哪些人使用过智慧呢?

生:我知道有诸葛亮的空城计

生:周瑜的连环计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啊,那么我来告诉大家这些计策其实都属于三十六计,今天我们再来学一计——《草帽计》。(板书:草帽计)

生:齐读课题

2. 师: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什么是草帽计?

生:为什么要用草帽计?

生:谁用的草帽计?

生:用了草帽计,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自渎提示:自由小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句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课件

山场 湘西 贵州 蒋介石 嗡嗡 侦察 葫芦 匪军

举世闻名 汗流浃背 镇定自若 摇头摆尾 骄阳似火 炎热难熬 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人困马乏 眼冒金花 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丢盔弃甲 狼狈而逃 眉开眼笑 毫不介意 喜出望外 狂轰滥炸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拍手称快 神机妙算

生:指名读词语

师:正音

生:齐读词语

师:指导学生在正音的过程中,理解个别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师:我们按照情感色彩给词语划分一下类别,看看可以分为哪几类?

生:贬义词——摇头摆尾、人困马乏、眼冒金花、得意忘形、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喜出望外、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生:这些词语在文中讽刺的是白军的丑态。

生:汗流浃背、骄阳似火、炎热难熬在文中描写的是天气很热

生:镇定自若、神机妙算在文中是夸奖贺龙同志的,是褒义词。

生:喜从天降、喜出望外这两个词语是近义词。

师:同学们划分的真好。

生:再次齐读词语。

4.师: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生: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边画。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学生读后全班交流。

师:指名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

三、小结

课文的最后是红军胜利,战士们人人拍手称快,个个称赞贺龙同志神机妙算,那么贺龙的神机妙算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再次走入文中。

四、布置作业

1.默写文中的成语

篇15:竹帽和草帽

“天”宝宝指着前面一个戴着竹帽子的字问:“他是谁?我好像从来没有见过他。”

“他叫‘篮’,是篮子的篮,还有竹篮、花篮等。”“地”宝宝回答,“同时也是篮球那个‘篮’。”

在少年宫,“天”宝宝伸手拉住“蓝”宝宝说:“我们去打篮球吧。”

“蓝”宝宝一回头,“天”宝宝一愣,说:“你真会变戏法。什么时候把竹帽摘下来,换上了草帽啊?”

“蓝”宝宝一听笑了,说:“戴竹字头帽子的是我的双胞胎哥哥‘篮’。虽然我也叫Ián,我戴的是‘蓝’色的草字头的帽子,所以我只代表蓝颜色,比如:蓝天。蓝蓝的天空是星星的家;湛蓝的大海是鱼儿的家……”

“天”宝宝羞红了脸,忙说:“对不起,是我认错了!”

“没关系,因为‘蓝’和‘篮’太像了嘛。不过也不难记:草帽‘蓝’是指颜色:竹帽‘篮’是盛东西的小篮子,还与篮球有关。”“蓝”字宝宝很耐心地解释着,还念了一首儿歌:

蓝和篮

蓝和篮,细分辨,戴的帽子不一般,

戴着草帽就是蓝,代表颜色是天蓝;

竹帽的篮也读篮,代表篮球和竹篮。

篇16:《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

一、导课

1.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特别善于运用“计”的人?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质疑激趣

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与草帽有关的计谋。你一定想知道什么是草帽计?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故事的历史背景

3、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二、整体感知,了解梗概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1、贺龙设计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

●红军所面临的危险局势是什么?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天气炎热?(指名读--齐读)

●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怎样做的?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一是红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天气酷热,虽然戴着草帽,仍然汗流浃背,可就在大家炎热难熬的时候却接到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假如你现在是一名红军战士,你怎么想?

●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用“贺龙看到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学生在自读、思考的基础上,找出答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二)敌人中计

1、过渡:敌人真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请带着下面的问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男生读课文第4段)

●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板书:天气、心理、地形)

●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

●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拓展延伸

1、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2、讲历史上的“金蝉脱壳计”。

五、作业:你能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吗?

板书设计:

草帽计

红军 扔草帽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猜不透 听指挥

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前: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

后: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尖尖的草帽》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尖尖的角教案03-21

尖尖的东西我不碰教案04-30

的草帽作文700字04-07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06-24

草帽计的故事范文05-24

美丽的草帽头葡萄园作文04-17

尖尖饺规章制度04-13

草帽记教案04-21

草帽计教案05-02

草帽现代诗歌04-14

上一篇:浅议保险服务创新下一篇:学习雷锋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