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2024-04-25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精选8篇)

篇1: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分析

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初步得出以结论: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道路绿化就是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手段。

2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河北省唐市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河南桧、西安桧、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唐山市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的植物配置: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整齐式行道树类型:(1)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

(2)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3)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3道路绿化景观的营造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①树冠冠幅大、枝叶密;②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③寿命长;④深根性;⑤病虫害少;⑥耐修剪;⑦落果少,或没有飞絮;⑧发芽早、落叶晚。公路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4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理想宽度至少是30m,才能有效地发挥植物材料的生态效应,只有树立大园林的观念,克服以往的“一条路,两行树;绿化小打小闹”的做法,才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台阶。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单靠道路绿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建设“点(公园绿地)”、“线(道路、河流、铁路)”、“面(单位庭院、居住区)”、“带(城市环型绿化带)”、“网(郊区农田林网)”、“片(城市隔离片林)”,等多层次、多结构、多组团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绿化体系。

篇2: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立交道路排水设计分析

作 者:何斐 戴旭东  作者单位:何斐(杭州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戴旭东(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交通分院,浙江,杭州,3100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1) 分类号:U4 关键词:城市立交   排水   雨水量  

篇3:关于道路景观设计的分析

道路景观设计的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道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道路是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 如风景区的道路就应减少对风景的改造, 将道路和周边环境相融合。

道路按照主要特性可以分为四类:流线型线路;街景型线路;山道型线路;乡村型线路。

流线型线路 (如图1所示) 是指供车辆高速行驶在沿线景观中的线路。这种线路一方面要求道路的组合在满足车辆行驶的同时还要使人赏心悦目, 并满足司机和乘客的精神需求, 使人感觉精神愉悦, 赏心悦目;另一方面, 道路的景观设计要和道路周围的设施、绿化环境等相融合, 在远处看时, 要保证公路是环境的一部分, 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这样就要求道路的外部景观、内部景观、动景观和静景观都要统一、完美。因此, 这种道路设计应该满足人的视觉需求和车辆行驶需求, 一般都是城市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等。

街景型线路应满足行人的要求和车辆的要求。这种景观要求以人的步行过程为主体, 与城市的整体相协调, 人与车之间绿化隔离带的设计以行人可以散步为主, 并保证车辆不会破坏这种环境。

山道型线路是指山区边的林区或风景区道路, 这种道路对自然的原本改造较小, 保留了天然的地形和环境, 这种道路的设计适合人们观赏自然风景, 能够全方位地欣赏沿途风景。因此, 对于山道型线路的景观设计要根据路副的宽度进行调整, 使其贯穿于道路中, 此时人工的绿化成分就显得逊色了许多。

乡村型线路是乡间或城郊的次要道路。这种道路要配合当地的田园风景。因为附近都是庄稼地, 所以道路的景观设计要照顾到周边的乡村建筑、田园风光和地块形状等。在对乡村型道路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周边的细节, 保证道路和周围的绿化能够融合。

2 道路景观的构成

2.1 内在因素

道路红线以内的景观成为内在因素,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1) 实用性:路障、路栅、路钟、路灯、电话亭、垃圾箱、人行天桥等。 (2) 审美性:花坛、行道树、雕塑、喷泉等艺术品, 地面艺术铺装等。 (3) 视觉传达性:海报、路牌、路标、交通标志等。

2.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指背景建筑。背景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道路两侧建筑的物质功能、构成形式等都决定着道路的特点。而且建筑物的构成要与道路和谐, 它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和物质, 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

3 道路景观设计的分类

道路景观分为外部景观和内部景观。内部景观是指车内的人员在车内看到的外部环境, 是动景观;在其他道路上看到另外的道路, 是外部景观, 是静景观。道路内部的景观设计包括道路空间线型与地形的融合、本身的协调等。线型设计是内部景观设计的主体, 是影响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由于内部景观的主体是人, 所以其应该满足人运动感知的规律。道路景观的设计应该是根据车速的变化而进行不同的处理, 因为车速由低到高时, 人的视野会由大到小, 对沿途的景观也会从清晰到模糊。

4 道路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1 认真调查道路周围环境状况。

调查的范围有:绿化的布局、土壤性质、管道布局和公共场所等。

4.2 对道路景观设计进行合理规划。

为了充分体现城市的美观, 不同的道路之间要有不同的特色, 在进行设计时, 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做到景色之间的相对统一。

4.2.1 人行道两侧主要是冠大荫浓的落叶类乔木, 间距在5-8m之间, 夏季可以遮阴, 冬季也不会遮挡阳光。

4.2.2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对此段的规划应结合车道性质、道路宽度和地下管线的情况。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适合设计草坪, 配合小型花灌木。快慢车之间的分车带, 若有地下管线, 则用灌草结合, 若没有地下管线, 还可以配以小型乔木。

4.2.3 中心环岛的绿化要求在0.7m以下, 可以采用花、草、灌木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 保证司机和行人在对道路的观察方面没有障碍。

5 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5.1 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有节奏感并具有连续性

道路如果全是越岭线或沿溪线, 那么会很难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空间的空旷与狭窄, 色彩的明暗, 地形的起伏等可以强调景物的特征, 能使人感受到节奏的变化, 节奏的变化可以增加车内人员的兴奋感, 让人减轻疲劳。在强调节奏感的同时, 也要注重道路景观的连续性, 例如在道路进入森林之前, 就要在旁边种植植物来过渡两个风景区间的连续性。

5.2 道路景观设计应突出车辆的安全感

“危楼不可居, 危栏不可依”,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安全的重要性, 若行车中无法保证安全, 道路也没有美感可言。因此, 安全感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前提。司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会产生压迫、压抑等不良感受, 此时更要保障道路的安全感, 例如在弯道外侧高填方边坡植树, 可以用简洁明快的环境设计来减轻行车时的疲劳心理, 增强司乘人员的安全感。

5.3 道路景观设计应强调路边的色质感

色质感是指构造物的材质和色彩带给人的感受。色彩和材质是感官审美对象的属性之一。道路和沿线的绿化、构造物等的色调搭配都会影响道路的景观设计, 好的色彩会带给人们欢快的感受, 可以消除在行车中产生压抑情绪和疲劳感。

5.4 道路景观设计应注重自身的尺度感和周边环境的整体感

道路自身的尺度是路幅宽度内与路肩、行车道、中间带等的协调性。道路作为构造物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实体, 应该把各部分都有机结合在一起。路幅宽度和边坡的高度起伏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山区的道路窄而陡峭, 让人没有安全感。当道路与周边环境感觉突兀时, 要采用设计手法使其成为景观的中心, 汇集各种环境景象, 构成新的环境和景色。道路各个景观之间的构造比例应该协调, 就应该加强道路的景观设计, 尽量使道路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

6 结束语

宜人的绿化道路和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城市的标志。道路景观设计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 结合了人工艺术和自然生态, 它所体现出的艺术美是衡量现代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道路交通事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它的发展机遇不言而喻。道路景观设计是一个新的课题, 它没有统一的内容,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因此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道路景观设计总体的原则是保持道路景观和道路构造的协调, 与当地历史、风土协调, 与时代协调。我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 一方面需要自己开拓创新, 以人为本, 建立完善、科学的设计理念, 另一方面也要向其他有经验、在此方面取得成就的国家进行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扬.基于两型社会要求的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 2010 (10) .

[2]金建红.边坡生态恢复方案的研究与选择[J].防护林科技, 2009 (5) .

篇4:城市道路设计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存在问题;设计原则;设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47-02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崛起,给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者,既带来了机会,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城市道路设计状况做出思考和研究,以期使设计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便更好地解决目前设计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我们的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完善,与时俱进。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如同一台机器上的零件,任何一个零件出故障都会影响到正常运转。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以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1.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1.3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他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一个成功的设计员可使各部门的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2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建设的道路网等级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在道路网规划建设中,往往只重视扩充道路网的空间尺度,而忽视道路网的功能结构改善。在大力推进快速路和主干路建设的同时,却忽略了城市次干道和

支路网的建设,导致我国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不合理,这已成为我国各城市的通病。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从快速路到支路,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大中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形-合肥、菱形-南京、葫芦形-深圳,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其中支路网密度指标同国标差异很大。导致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紊乱。

2.2道路交通功能差、效率低

我国城市道路普遍表现为交通功能紊乱、各级路网系统性差。因此而导致城市交通严重受阻;长距离交通与短距离交通重叠;机动车交通流与非机动车交通流、步行交通流重叠,快速交通流与普通交通流重叠;大量过境交通穿越城市道路;机动车交通穿越市中心区;大片居住区成为公交空白区;城市商业中心公交、自行车、行人出行没有方便感、安全感;断头路很多,加上混合交通干扰严重,使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交通系统中难以奏效,路网整体性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3城市道路设计分析

3.1特色及线形设计

一个城市形象特色,在于设计者是否尊重城市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为前提。因此在街道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线形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便利程度,所以良好的线形设计是创造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畅通的前提。长直线的线条设计过于单调,从安全性能方面来看不易解除司机疲劳感,只会增加司机的疲劳感、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为佳。

3.2横断面的设计

3.2.1关于路幅的分析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幅应视具体情况而异,较常见的是一幅路和三幅路,而新建道路中又以两幅路多,现在红线宽度大的道路逐渐倾向四幅路发展。新建城市道路要更加注意景观,城市道路建设中可引入彩色沥青和较宽的中央绿化带,建议采用两幅路的形式,横断面布置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自行车道采用彩色沥青铺装,既保证了行人的安全,也满足了非机动车的通行需要。最外侧的一条机动车道因地制宜地设置公交车专用道,满足公共交通通行要求。工程注重景观,根据规划宽度和交通需求,设置0.8 m和1.5 m宽的中央绿化带,机动车道两侧设置3.5 m绿化带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行道树分隔,人行道外侧至红线边设置3 m绿化带,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也会成为一道风景线。

3.2.2人性化考虑

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横断面设计在满足机动车的交通需求之外,应注重行人及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保证人行道宽度的同时,全线行人通道保持连续,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和公交车专用道,满足行人的需求,人行道宽度最小为3 m。在受拆迁限制的交叉口,转弯半径尽量取规范低限值。主线行车速度为60 km/h,交叉口右转弯采用30 km/h,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右转弯行车速度为30 km/h时,转弯半径为33~38 m,为了

保证人行道的宽度,转弯半径取低限值33 m。

3.3交通工程设计

3.3.1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要以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路灯、护栏、候车廊及人行天桥等设施的设计要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提前了解前面的路况条件及管理要求。

3.3.2生活性街道

(1)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也使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曲线形道路对居民而言,其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丰富。

(2)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产生不易进入的氛围,以减少不必要车辆的驶入。

(3)在道路交叉口处将道路设计成凹凸状,将路面部分地抬高或挖低,使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感,给驾驶者以警示。

(4)在确保车辆可通过的前提下,间断性地缩小车行道的宽度,造成不易通过的视觉效果。

(5)在道路铺设上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材料,在视觉上形成印象驼峰、印象槽化岛,既为了引起驾驶者的注意减速行驶,也使生活性的道路更富趣味。

(6)通过在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来限制车辆的转弯和前行。

(7)在居住区人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传达限速和禁转等交通信息。住宅地区的支路系统,行人对道路安全、舒适的需求被置于首位。

4结束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设计理念及规范已渐渐的不适应这个时代,我们的设计工作者也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对现有的城市道路设计状况做出思考和研究,以期使设计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趋于必然。希望本文不仅对设计人员有借鉴作用,而且能够抛砖引玉,使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城市道路设计的精髓,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扬长避短,做到精益求精,创造出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汤振农、程建川.可持续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中外公路,2010(4).

2 梁佩恩.浅谈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J].山西建筑,2007(13).

3 刘长春.浅析幕燕滨江路设计[J].山西建筑,2010(31).

4 张举兵、张卫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J].城市建设,2006(5).

5 赵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计[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10).

6 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J].交通规划,2006(5).

7 徐源.城市道路设计中网络等级级配的优化[J].城市发展,2009(6).

Urban Road Design and Analysis

Huang Ningwei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urban population growth, urban road design to bring about a new subject, namely the expansion of the existing road design and how to meet the ever-expanding population caused by traffic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stematic urban road design, complexity and subjectivity of the designer's characteristics, the designer should have raised the quality of the fin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of urban roads in the total design issues that need attention.

篇5: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3结语

在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通过结合当前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与投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能够设计出符合城市规划发展以及城市空间规划需求的市政道路规划建设方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规划,也能使城市的交通供求保持平衡,更好的满足现代城市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9):277.

[2]应周杰,林春娥.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与建设改进分析探讨[J].价值工程,(19):95.

篇6:城市道路照明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关键词]道路;照明;规划设计;节能;探析

城市道路照明原有的功能是照明,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城市道路照明还是一种城市景观设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道路照明的设计。它不仅能展现一个城市的品味,还能体现城市的人文环境。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照明是非常有必要的[1-2]。

1路灯的设计

路灯是实现照明的关键,所以在实际城市道路照明规划与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合理的路灯布局[3]。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布局路灯才能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1.1路灯布设

路灯的布设需要考虑路灯的整体布局、路灯间距,路灯间距的设置主要依据城市道路的宽度和绿化带的高度。常见的有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设计人员在布设路灯时应该遵循《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4],在确保照度和均匀度要求的基础上,按照道路结构形式不同,分别设计路灯式样。如中间有绿化隔离带的道路,当隔离带较宽时(>5m)宜选择单悬臂路灯,采用中心对称布置。当绿化隔离带较窄时(<5m)宜选择双悬臂路灯,采用中心布置。因而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照明规划设计中,应该依据实际的道路环境选择合适的布设方式。

1.2灯杆高度选择

布设合理的路灯高度。例如:有一条宽30m的城市二级次干道路,人行道两边宽各6m。如果路灯采用对称布置,那么根据国家道路照明设计要求,路灯高度为实际道路宽度的0.5倍,即:(30-6*2)*0.5=9m。根据城市二级次干道的车流量的照明要求、采用高压钠灯的光源,适宜采用400W和250W高压钠灯光源。因而一般路灯高度最好不要超过10m,灯杆间距在3倍灯杆高度为宜,即27~30m/组;人行道照明高度在6m高度为宜,即人行道路宽的1倍。此外,在设计灯杆高度时,还要考虑路灯布置方式的影响。如采用单侧布灯方式时,当道路有效宽度小于12.5m时,可按H≥1.2Weff设计路灯安装高度,根据灯具横向配光设计其悬臂长度和仰角。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灯杆高度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合理的设计灯杆高度。

1.3灯源选择

城市道路照明在兼具照明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美观作用。所以一般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统规划设计中,都是采用一些外形美观的灯型。目前,道路照明所使用的光源主要有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灯、无极灯、飞利浦Cosmo白光灯等。这些灯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根据道路功能,按照国家绿色照明规划要求进行合理选择,这样才能既满足道路照明标准要求,又满足节能减排的目的。但光源的选用也不能单纯从光效和光衰出发,还应综合考虑显色指数、使用寿命、启动特性等因素而合理选用。此外,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灯源的选择还应该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一是满足道路照度要求,二是满足功率密度值要求。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灯源。

2城市道路照明中供配电及控制方式的设计

2.1供电电压的设计

常用的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电压是高压10kV,低压380/220V。如果采用高压供电,则需要采用环网箱式变电站,并标配干式变压器。另外,城市道路照明供电也会采用TN-S系统低压。这种方式常用在内部设有变电所的建筑物。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指,在总电网中,实现N线和PE线的分离。当产生连电故障时,就会使故障电流通过PE线。这种工作模式能够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要求每隔1.6~2km左右设置一座箱式变电站。而且当供电总段的电压降限制在±10%Ue时,低压供电半径需要控制在0.8~1km左右。

2.2箱式变电站变压器的选择

对于箱式变电站变压器的选择,需要根据路灯的实际负荷以及信号灯容量等。常见的灯具都是采用0.9功率因素的单灯就地补偿方式。另外,箱式变电站内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实际区域的电力负荷状况和电力需求增长情况,然后按照上一级电网或电厂提供的负载能力选择变压器的单位容量。此外,设计人员还要注意箱式变电站应该布设在距离人行道大于0.5m左右的地方,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变电站给行人造成视觉障碍。由此可见,箱式变电站中变压器容量的确定,需要依据实际的工程环境和用电需求。

3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设计

在现代城市中,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设计不再纯粹的考虑照明和供电。基于节约能源的目标,现在的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设计都是采用分时段的控制方式[5]。由于我国公路交通设施比较齐全,加之我国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在埋设在地下,因而在设计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时,要统筹兼顾。设计人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综合评估。

3.1采用分时段的节电控制方式

很多城市都是采用的半夜等分时段控制方式,采用5芯电缆。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并不灵活,而且还会出现偏向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可以采用8芯电缆,其中,三线控制半夜灯,三线控制夜灯。并且其中一芯作为PE线,一芯作为零线,其它芯作为相线。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供电线路分时段控制的灵活性,还能得到节能的目的。

3.2采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布设综合供电线路

在设计供电线路时,需要工作人员整体把握工程环境。不仅要保证变压器能够满足所有用电设施的需求,还要预留一定的供电线路,以方便公路以后的建设。此外,在铺设电缆时,应该注意实际的公路公共设施。一般都是采用YJV-1000系列4+1芯低压电缆,然后选择PE管,通过直埋方式将电缆埋于地下。如果遇到绿化带,则应该将电缆埋设于距离绿化带大于0.5m之下。这样既能保证电缆的正常使用,又能保护绿化带不受到破坏。而箱式变电站在接地时,都是采用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通用一套装置的方式。其中要求接地的电阻要小于4Ω。

4照明控制方式的设计

4.1模拟日照时间控制

这种照明控制方式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日出日落,设计的一种控制方式。其缺点在于时间误差太大,尤其是在夏冬两季。并且这种控制方式还不利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城市道路照明状况。因而这种方式已经很少被应用在照明控制方式的设计中[6]。

4.2无线远程集中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是现阶段城市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路灯控制方式。优点在于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路灯各控制点的运行状态。虽然各个生产商开发的照明控制产品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其原理都是利用远程控制,实现实时的控制路灯开关、电压等,并方便工作人员根据返回的数据信息,进行照明控制方式的及时调整。这种控制方式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缩短了道路照明调整周期,极大的提高了城市道路路灯控制的工作效率。

4.3单灯控制方式

所谓单灯,就是对城市中的每一盏路灯进行单独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是在无线远程集中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更加精细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在每盏路灯上,都添加一个单灯控制终端,然后再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终端与数据库相连。从而实现工作人员对每个控制点的单独监控,并进行单独的变功率控制。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投资成本较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照明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依据实际的工程环境和用户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城市道路照明系统施工的质量[7]。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做好城市道路照明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泽,吴建,张郭艳.城市道路的照明系统设计与优化[J].照明工程学报,2015,(03):72-75+82.

[2]王冠玥.城市夜景照明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3,(04):70-72.

[3]曹晓林.浅谈新时期城市道路照明设计问题[J].科学中国人,2014,16:63.

[4]曹晓林.浅谈新时期城市道路照明设计问题[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2014,(01).

[5]赵宏志.城市道路路灯照明工程如何做好全面规划[J].科技视界,2014,28:299+345.

[6]古丽先迪力穆拉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环境与生活,2014,18:18.

篇7: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精确计算各项目用水和排水指标;预算城市的总用水和排水量;了解评估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城市给排水平衡评估;水源的合理规划设计;确定取水和排水方式;确定给水和排水系统构造;供水能力的设计;给/排水工艺分析和确立;管道布线;干径确定;规划水资源保护计划。

2.2设计原则

篇8: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色设计,景观设计

道路作为城市规划主要组成部分, 其绿化景观设计效果如何, 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现在城市交通系统建设日益完善, 有效促进了道路绿化设计的发展, 在保证不影响道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进行绿化设计, 形成代表城市个性与风貌的景观。需要结合城市建设实际需求, 学习成功案例经验, 编制科学设计方案, 合理选择搭配绿化植物, 形成具有城市文化特点的道路绿化景观。

1 城市道路绿化作用

城市道路为城市建设规划的框架, 负责联系各个不同功能区, 对其进行良好的绿化设计, 可以对城市气候环境进行调节, 搭配良好的绿化植物, 能够起到降低人流、车流产生的噪音与扬尘影响, 经过植物净化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对于城市道路系统, 经常选择利用绿化带来划分交通线路, 具有分割与组织交通、诱导视线作用, 且可以与周围绿地环境形成整体, 对提高街景美化度具有重要作用[1]。另外, 通过选择种植合理的绿化植物, 还能够起到遮阴、降温的作用。

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现状

在城市建设中, 道路绿化得到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但是在实际规划设计中, 并未正确认识设计要求, 很多情况均是在道路建设完成后才开始进行绿化, 仅仅为了绿化而绿化, 更重视美观度, 而忽视了绿化设计的功能性, 而削弱绿化设计效果。就现状来看, 道路绿化设计所存问题主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 1) 忽视功能性。强调提高绿化效果, 忽视了道路交通功能需求, 影响行车安全性。如在较窄分车带密植乔灌木, 阻挡行车视线; 人行道种植树型松散灌木, 影响正常步行和行车[2]。

( 2) 设计形式单调。设计方案缺乏合理性, 并不适用于实际情况。现在很多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 主次干道前篇一律, 仅仅是对成功案例的生搬硬套, 缺乏创新性, 对于不同道路建设情况全部应用一种方式, 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 3) 专业搭配不协调。城市道路系统绿化设计时, 势必会与其他专业产生交叉, 但是很多项目在设计并未进行实地考察, 导致很多地方不合理, 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等存在较大矛盾。例如在已存地下管网路段种植大型乔灌木, 导致植物根系不能正常生长, 植株长势减弱最终死亡。或者是在架设有架空线路的路段种植大型乔木, 为不影响线路运行, 需要对植株进行梳枝, 影响绿化美观效果。甚至会因为植株处理不及时, 造成线路损坏, 影响安全供电。

( 4) 种植外来品种。很多情况下, 为追求良好的绿化景观效果, 会选择种植外来品种, 但是忽视了植株是否适应当地生长环境。最终不仅会因为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同时还会影响道路系统整体绿化效果。

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

3. 1 安全性原则

对城市道路体系进行绿化设计, 不仅仅是要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更重要的是要满足行车安全需求, 避免道路功能的正常应用。如果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与弯道内侧规定范围内种植树木, 要保证其不会阻挡驾驶员行车视线。而对于道路弯道外侧沿边缘树木应采取整齐连续种植的方式, 向驾驶员提供道路走向变化信息, 提高行车安全。遵循安全性原则, 合理设计道路不通位置绿化植株, 保证驾驶人员视线畅通, 避免道路中央分车绿化带植株过高, 尽量选择低矮花灌木、草坪[3]。

3. 2 人性化原则

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 还需要遵循人性化原则, 分析人行为特点, 对各项需求因素进行充分分析, 提高绿化植物搭配种植的合理性, 确保在满足道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 达到人性化需求。从人性化角度出发, 对城市道路绿化进行设计, 应考虑车行驶时所具有的安全性与动态美感, 而人行走其中, 可以与道路绿化产生亲密接触, 并在其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例如在人行道种植具有遮阴效果的植株, 提高道路绿化系统人情味。

3. 3 适宜性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受空间限制比较大, 需要做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体系的综合分析, 同时为降低对已存管线的影响, 就需要提前做好实地勘察, 确定在有限空间内可以完成绿化设计。为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提高道路绿化景观性, 就需要保证所种植绿化植株能够正常生长。这样就需要遵循适宜性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并符合生物多样性要求, 对各类植株进行合理搭配, 在不影响已存管线的情况下, 保证植株可以正常生长。

3. 4 艺术性原则

所有绿化植物的选择、搭配与种植, 均要保证其不会对道路行车视线造成影响, 通过有效规划设计, 保证植物配植高矮、层次、疏密度具有透视效果。而对于部分特殊情况, 也可以利用植物来营造“障碍”, 如在道路两侧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层, 形成复层次绿化景观, 可以对道路两旁老旧建筑进行有效遮挡。另外, 绿化植物的搭配也需要遵循艺术性原则, 采用协调与对比、变化与统一等方式, 对行人视线进行有效引导, 并具有美化效果。如以大量绿色植物为背景, 在靠近路口的位置种植红枫、紫叶李等, 利用颜色的反差来引起行人注意。

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实例分析

4. 1 工程概述

以南京高淳固城湖路为例, 位于南京市高淳区老城区内, 南至固城湖, 北至芜太公路, 是高淳老城区南北交通要道。现改造范围为芜太公路—北岭路一段, 南段道路现状宽30 米, 北段道路现状宽40 米, 侧分带3. 5 米, 存在部分外侧绿带。

4. 2 绿化设计方案

4. 2. 1 设计要求

通过绿化种植, 沿道路形成统一的城市界面; 营造一个舒适且绿量充足的林荫慢行空间; 结合不同空间, 不同用地性质, 打造不同氛围的景观风格。需要保证道路绿化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性, 遵循不同季节叶色变化特点, 在选择绿化植株时, 兼顾生态原则与美化原则, 通过合理搭配, 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搭配好各色植物。

4. 2. 2 设计定位

根据当地的风貌与条件, 采取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 将道路空间与绿化空间合理优化, 充分考虑安全视距的前提下, 将硬质空间与植被巧妙结合。将其打造为“高淳区重要的功能联系轴, 老城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路”, 营造“宜居, 舒适, 现代, 繁荣, 绿色, 简洁”的景观环境。

4. 2. 3 设计措施

本次设计以路内绿带为骨架, 街边绿化为补充, 节点绿化为特色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地景观, 在现有植物基础上进行梳理, 穿插组团种植早樱、紫玉兰等观花小乔木, 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 1) 分车带。通常选择金森女贞、海桐、红花檵木, 金边黄杨, 红叶石楠等常绿地被采用分段种植方式, 提高道路绿化景观连续性, 且还具有跳跃感, 缓解行车驾驶疲劳。为突出道路绿化节奏感, 可以增强绿化植物搭配的层次感, 在绿化背景下, 可段落式选择花灌木植物分段种植, 搭配西伯利亚鸢尾, 花叶美人蕉等开花类地被, 丰富景观层次与色彩效果。

( 2) 人行道外侧绿化带。对于此部分, 绿化设计可选择应用女贞, 香樟, 雪松, 广玉兰等常绿树种作为背景植株, 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实际情况以及周边用地性质, 搭配组团或片植花木品种, 如碧桃、海棠, 樱花, 紫叶李, 紫玉兰等春花植物, 地被可种植宿根类花卉, 突出季相性景观, 不但可以引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

( 3) 重要路口。在岛头部位, 需要充分考虑安全视距的空间, 采用一定面积的草坪或宿根类花卉相结合种植, 绿化设计需要保证所选植株间搭配效果, 通过精细配置, 营造出舒适安全的车行、人行空间, 并形成较好的观赏面。

5 结束语

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设计, 需要明确设计要点与要求, 基于城市整体规划要求, 分析各项影响因素, 遵循专业设计原则, 确保所选植株品种的合理性, 并通过科学搭配种植, 在满足道路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同时, 提高景观美化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亚茜.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2]田青.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2.

上一篇:读撒哈拉的故事下一篇:卢展工在省纪委九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政治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