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2024-04-17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精选8篇)

篇1: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1.1 道路绿地率指标

1.1.1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1.1.2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1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1.1.2.2 红线宽度大于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1.1.2.3 红线宽度在40-2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2%;

1.1.2.4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1.2.1 道路绿地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1 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2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2m;

1.2.1.2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1.2.1.3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1.2.1.4 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1.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1.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2.2.1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 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

1.2.2.2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1.2.2.3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1.2.2.4 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

1.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1.3.1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1.3.2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1.3.3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1.3.4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1.3.2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1.3.6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交通岛、广场和停车场绿地设计

2.1 交通岛绿地设计

2.1.1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1.2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2.1.3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2.1.4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2广场绿化设计

2.2.1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2.2.2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2%,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2.2.3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2.2.4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2.3 停车场绿化设计

2.3.1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2.3.2停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小型汽车为2.2m;中型汽车为3.2m;载货汽车为4.2m。

单位厂区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 3.1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工厂的类型很多,有重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精密仪表工业、等。即使同一类型的工厂,其规模大小、产品品种、排放物环境的影响,以及某些工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等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何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绿化植物,是企业绿化的成败关键之一。.1.1适地适树

植物因原产地、生长习性不同,对气候条件、土壤、光照、温度等都有一定范围的适应性,在工业环境下,特别是一些污染性大的企业,选择最佳适应范围的植物,生长健壮,就能发挥植物对不利条件的抵御能力,其抗性及耐性就强,反之就弱。在同一工厂内,也会有土壤、水质、空气、光照的差异,在选择树种时也要分别处理,因此要在识地识树的前提下,适地适树地选择树木花草,这样能成活率高,生长强壮,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1.2选择防污植物

这是工业企业绿化中特别要注意的。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有害气体、废水、废渣,使空气污染,土壤毒化,直接影响植物生长,而植物的受害程度又随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而有差异。有的植物能抗多种有害气体(如构树、大叶黄杨对SO2、:HF、Cl2有强的抗性);有的只抗某种气体,而对另一种气体敏感,易受害(如唐菖蒲抗SO2能力强,而对HF抗性弱,很敏感);有的植物抗御能力强,吸收能力低,(如大叶黄杨对氟的抗性很强,然而叶内氟的积累增加不明显);有的植物抗性强,且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在体内积累(如构树,臭椿能积累2000-10000的氯气而不受害)。通常使植物长时间生长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基本上不受害的称抗性强,当植株受害率不超过22%,有害气体消失后不能恢复正常的称抗性较强,叶片及植株受害率在40%左右称抗性中等,受害率60%左右称抗性弱。为了达到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好防污植物。.1.3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要根据不同工厂、不同车间生产工艺过程选择植物。有污染的工厂、车间要选择相应的防污绿化植物。有些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如精密仪器厂、电子仪表厂、电视机厂等,要求车间周围空气洁净,尘埃少,以保证产品质量,就要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树种,如榆、刺楸等,而不能栽植杨、柳、悬铃木等有飞絮飞毛的树种。对要求防火的如仓库、堆场等,可选择含树脂少,枝叶含水分多,萌蘖再生力强,着火时不会产生火焰的防火树种,如珊瑚树、蚊母、银杏等。.1.4要容易繁殖,便于管理

工厂绿化管理人员有限,宜选择容易繁殖、栽培和管理的植物,以省工节资,又能更好地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为了丰富色彩、美化工厂,种植花卉,一般说来比较费工,也可以选择一些自播繁衍能力强的花卉,如波斯菊、紫茉莉、牵牛、银边翠等。

一、二年生花卉,以及美人蕉、马藺、玉簪、葱兰、石蒜等宿根球根花卉。生长健壮、管理省工、繁殖容易,种苗易得,一次栽种多年开花,效果是很好的。

居住区公园的绿化要注意什么

居住区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和要求。

4.1要积极贯彻执行园林绿化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公园建设是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

4.2继承和发扬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园林。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造园手法灵巧含蓄,深值我们继承和发扬。设计时,要在公园中体现我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讲究含蓄、蕴藏意境的特点,充分运用“小中见大”、“园中有园”等造园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古典园林空间。同时,还要积极吸取国外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在设计进程中力求做到借古建今、中西结合。

4.3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景观的重复。我国有名的公园很多,各有特色。在设计中,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但不可全套照搬。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公园内各景区的设计要有特点,不能整个公园一个样。4.4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公园,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在设景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功能要求,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一个完整的居住区公园,应全面设置下列内容: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

4.5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在公园各景点的组织上,可采用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园重心,利用园路、溪水、山丘等造园要素连接各景区,使其前呼后应,过渡自然,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

4.6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便于分期建设及经常的经营管理。设计要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接受能力,特别注意设计区域的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设计出经济条件允许的、人们喜爱的、符合本地自然条件和地形特点的公园。设计中还要考虑各景区景点建设的先后次序及景点的日常管理,做到建设中不杂乱,建设后有管理。

篇2:道路绿化设计规范

1、总 则

1.0.1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使道路绿化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协调道路绿化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规定,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

1.0.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用于城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用地,公共广场用地与公共使用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规划与设计。1.0.3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0.3.1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1.0.3.2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一、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二、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1.0.3.3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1.0.3.4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地上部分,植物树冠、茎叶分布的空间与光照、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一致,各得其所;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分布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互不影响。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1.0.3.5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道路沿线的古树名木可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和地方法规或规定进行保护。

1.0.3.6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没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2、术 语

本章术语是对本规范涉及的主要用词给予统一规定,以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本规范对道路绿地的规定是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中确定的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其中属于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为广场绿地,属于社会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为停车场绿地,位于交通岛上的绿地为交通岛绿地,位于道路用地范围(道路红线以内范围)的绿地多为带状,故称为道路绿带。

道路绿带根据其布设位置又分为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行道树绿带常见有两种,一种是仅种植一排行道树,树下留有树池;另一种是行道树下成带状配置地被植物和灌木,形成复层种植的绿带。路侧绿带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因建筑线与道路红线重合,路侧绿带毗邻建筑布设;第二种是建筑退让红线后留出人行道,路侧绿带位于两条人行道之间。第三种是建筑退让红线后在道路红线外侧留出绿地,路侧绿带与道路红线外侧绿地结合。道路红线外侧绿地有街旁游园、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前绿地等,这些绿地虽不统计在道路绿化用地范畴内,但能加强道路的绿化效果。停车场绿地包括停车场周边绿地和在停车间隔带绿化。

道路绿地率的计算是采用简化方式,因道路绿地多以绿带分布在道路上,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道路总宽度的百分比近似道路绿地面积与道路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时,对仅种植乔木的行道树绿带宽度按1.5m计;对乔水下成带状配置地被植物,宽度大于1.5m的行道树绿带按实际宽度计。园林景观路是位于城市重点路段,对道路沿线的景观环境要求较高,通过提高道路绿化水平,更好地体现城市绿化景观风貌。

道路绿地相关名词术语可参照图1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道路绿化规划

3.1 道路绿地率指标

3.1.1 道路绿化用地是城市道路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级别城市道路红线位置时,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和性质确定相应的绿地率,可保证道路的绿化用地,也可减少绿化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矛盾,提高道路绿化水平。

3.1.2 道路绿地率指标是通过在一些城市调研和参考有关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依据是:(1)对我国的9个城市111条现状与规划道路的绿地率进行分析,其中: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28条,平均绿地率是27.3%;红线宽度为40一50m的道路58条;平均绿地率是25.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25条,平均绿地率是28.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道路绿地率为15%~30%。(3)《北京市绿化条例》规定道路绿地率是:主干路不低于30%,次干路不低于20%。(4)国外一些大城市绿化景观较好的道路,其绿地率为30%~40%。

本规范制定的道路绿地率不同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指标是因为将行道树绿带按1.5m宽度统计在绿带中。这样计算是考虑到行道树的实际占地需要,也是为了在统计中口径统一。另外,本规范只规定下限,不规定上限,不约束道路绿地向高标准发展。本规范根据道路性质提出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低于40%,是因为园林景观路对绿化要求高,需要用绿化来装饰街景,故此需要较多的绿地。此外,本规范考虑我国道路用地的实际情况,根据道路的红线宽度分档制定相应的绿地率,便于应用。大于50m宽度的道路一般为大城市的主干路,其绿地率不低于30%。其一,是因为主干路车流量大,交通污染严重,需要用绿化加以防护,因此需要较多的绿地;其二,主干路路幅较宽,有可能安排较多的绿化用地。小于40m宽度的道路,其性质、断面形式多样,绿地率的下限是20%,可以满足交通用地的需要与保证道路有基本的绿化用地。

3.2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3.2.1 道路绿地布局

3.2.1.1 在道路绿带中,分车绿带所起的隔离防护和美化作用突出,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可以配合行道树,更好地为非机动车道遮荫。1·5m宽的绿带是种植和养护乔木的最小宽度,故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的宽度不得小于1.5m。在2.5m宽度以上的分车绿带上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可以提高隔离防护作用。主干路交通污染严重,宜采用复层混交的绿化形式,所以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2.5m。此外,考虑公共交通开辟港湾式停靠站也应有较宽的分车带。行道树种植和养护管理所需用地的最小宽度为1.5m,因此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3.2.1.2 主、次干路交通流量大,行人穿越不安全;噪声、废气和尘埃污染严重,不利于身心健康,故不应在主、次干路的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上布置开放式绿地。3.2.1.3 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是指街旁游园、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前绿地、防护绿地等。路侧绿带与其他绿地结合,能加强道路绿化效果和绿化景观。3.2.1.5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主要是指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北方城市的东西向道路的南北两侧光照、温度、风速等条件差异较大,北侧的绿地条件较好;其二,濒临江、河、湖、海的道路,靠近水边一侧有较好的景观条件。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可以有利于植物生长,更好地发挥绿化景观效果及游憩功能。3。2.2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

3.2.2.2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绿化的重点,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体,贯穿于整个城市。因此,应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路和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整体的景观特色规划。园林景观路的绿化用地较多,具有较好的绿化条件,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主干路贯穿于整个城市,其绿化既应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又应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主干路绿地率较高,绿带较多,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

3.2.2.2 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具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可使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道路全程较长,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化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环境特点,景观上也得以丰富。

3.2.2.3 同一条路段上分布有多条绿带,各绿带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

3.2.2.4 城市中绝大部分是建筑物、构筑物林立的人工环境,山、河、湖、海等自然环境在城市中是十分可贵的。城市道路毗邻自然环境,其绿化应不同于一般道路上的绿化,要结合自然环境,展示出自然风貌。3.3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3.3.1 城市道路环境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环境条件可能差异较大,选择的植物首先要适应栽植地的环境条件,使之能生长健壮,绿化效果稳定。其次,在满足首要条件的情况下,宜优先选用一些能够体现城市绿化风貌的树种,更好发挥道路绿化的美化作用。3.3.2 落叶乔木在冬季可以减少对阳光的遮挡,提高地面温度,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使地面冰雪尽快融化。

3.3.3 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是指行道树的落果不致砸伤树下行人和污染行人衣物。道路绿带设计 4.1 分车绿带设计

4.1.1 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车视野环境。分车绿带绿化形式简洁、树木整齐一致,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可减少驾驶员视觉疲劳。相反,植物配置繁乱,变化过多,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分车带上种植的乔木,其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的规定,主要是从交通安全和树木的种植养护两方面考虑。

4.1.2 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合理配置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具体数据引自《环境绿地》一书。4.1.3 分车绿带距交通污染源最近,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因此,两侧分车带宽度在1.5m以上时,应种植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扩大绿量。道路两侧的乔木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是避免形成绿化“隧道”,有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道路环境。4.1.4 分车绿带端部采取通透式栽植,是为穿越道路的行人或并人的车辆容易看到过往车辆,以利行人、车辆安全。具体执行时,其端部范围应依据道路交通相关数据确定。

4.2行道树绿带设计

4.2.1 行道树绿带绿化主要是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庇荫,种植行道树可以较好地起到庇荫作用。在人行道较宽、行人不多或绿带有隔离防护设施的路段,行道树下可以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减少土壤裸露,形成连续不断的绿化带,提高防护功能,加强绿化景观效果。当行道树绿带只能种植行道树时,行道树之间采用透气性的路面材料铺装,利于渗水通气,改善土壤条件,保证行道树生长,同时也不妨碍行人行走。

4.2.2 行道树种植株距不小于4m,是使行道树树冠有一定的分布空间,有必要的营养面积,保证其正常生长,同时也是便于消防、急救、抢险等车辆在必要时穿行。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是利于行道树的栽植和养护管理,也是为了树木根系的均衡分布、防止倒伏。

篇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初探

1.1 协调交通作用

协调交通是城市道路绿化的首要作用, 绿化带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和两侧, 以及交叉路口等, 具有良好的分隔路面、分隔各种车辆工具类型、协调交通, 保证车辆及行人安全的实际作用。其目的也是将人流与车流分开,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 保证车辆安全行驶。而且用植物这样的软质隔离, 与用栏杆等硬质隔离相比, 在同样功能的作用下, 更加生态, 更加环保, 更加亲和, 一举两得。

1.2 美化市容市貌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是体现一个城市绿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良好的道路绿化, 给人一种城市活力和精神象征, 是美化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道路绿化的美化市容市貌作用, 已经得到大家的重视, 道路绿化的技术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很多城市都根据城市特征和所在的地理位置, 确定市花市树, 如安阳的市花紫荆等。有重点地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加以应用, 突现自己的城市形象, 强调地域特征和城市主题。

1.3 卫生防护作用

城市道路绿化可以净化空气, 减少城市尘埃和有害气体的污染, 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 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 是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随着城市污染的日趋严重、车辆的增加, 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植物作为一种优良的保护环境的素材,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 因道路污染严重, 在树种选择上, 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 抗病力强, 花、叶、果、干俱美, 无臭味, 无飞絮, 寿命长是选择树种的几个要素。春季发芽早, 秋季落叶晚的树种和美观、速生的常绿树种通常为道路绿化设计所选。草皮应选择绿期长或经过引种驯化的外来优良品种, 以丰富本地的物种;在植物配置上, 应以乔木为主体, 按每条道路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 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 注意乔灌木结合, 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 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 适当点缀花草,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 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 显得既规则又活泼, 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 形成特色植物群落景观。

2.1 分车绿带

分车绿带是指在车行道分隔带上营建的绿化带。用绿化带将车道分开, 保证了车辆行驶的轨迹与安全, 合理处理了交通和绿化的关系, 起着疏导交通和安全隔离的作用, 同时还可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 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 不能妨碍司机和行人的视线。应重点考虑美化的作用, 要求形式多样, 色彩丰富, 有一定的高度变化。除了常见与道路平行的绿化带, 还可以设计曲线式、折线式或宽窄不一的自由绿化带以限制车速。绿化带的宽度和道路宽度比例要适宜, 宽阔的道路绿化带也要宽。在一条较长的道路上, 可以根据不同地段的特点, 交替使用不同的布置形式。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低矮的灌木和草坪, 既不妨碍视线, 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 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化, 可规则式, 也可自然式。最简单的规则式配植为等距离的一层乔木, 也可在乔木下配植灌木和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植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色彩、线条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 花卉和草坪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 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效果。无论何种植物配植形式, 都需要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

2.2 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主要功能是为行人遮荫, 同时美化街景。理想的行道树种选择标准, 从养护管理要求出发, 应该是适应性强、病虫害少, 从景观效果要求出发, 应该是干挺枝秀、景观持久。我国从南到北, 夏季炎热, 行道树常采用冠大荫浓的悬铃木、小叶榕等。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向乔、灌、草复层混交发展, 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 大大提高了环境效益。

2.3 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是指在道路的侧方, 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是构成道路优美景观的可贵地段。由于绿带宽度不一, 因此, 植物配置各异。路侧绿带与沿路的用地性质或建筑物的关系密切, 有的建筑物要求绿化衬托, 有的建筑要求绿化保护, 因此路侧绿带应用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结合建筑群的平、立面组合关系以及造型、色彩等因素, 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 并在整体上保持绿带连续、完整和景观效果的统一。

道路绿化设计, 不但强调视觉景观的丰富美感, 还要充分考虑到相关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道路绿化带主要应用乔、灌、花、草形成多层次、高密度的植被群落进行隔声吸尘;人行道绿带带来较为舒适的步行氛围。在城市建成内实现了一般人视线所及范围的公共空间都能看见绿色的要求。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首先要考虑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 根据当地条件进行设计, 做到美化市容, 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让广大市民受益的民心工程。

关键词:道路绿化,作用,绿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浩, 谷康, 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 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道路绿化设计

关键词:道路绿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快速路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152-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提出坚持走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级示范产业园区,是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地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园区内道路是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外部空间,是树立园区外在形象的重要方式,其道路景观效果尤为突出。

1 园区概况

1.1 区位分析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位于静海县西南部,与河北省文安、大城交界,距天津市区19 km,距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65 km。

1.2 现状自然条件

1.2.1 工程地质

该区域地处河流冲击平原,地质构造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上为深厚的新生带松散沉积,其表层厚约4~8 m,以下为海相地层。区域表层土类型为硫酸盐化潮土。

1.2.2 气象

静海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12 ℃,全年平均最低气温-4.7 ℃,最高气温26.2 ℃。

1.2.3 水文

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浅层地下水几乎全部为咸水,淡水层埋深在110 m以下各含水组。

1.3 发展规划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定位为:国际一流循环经济产业

示范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带动基地、中国北方地区的“城市矿山”,以拆解业发展为特征。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为汽车橡塑拆解、机电电子拆解、精深加工与再制造三类产业组团,南北向布局,并合理安排各产业组团与仓储物流功能的空间关系。

2 道路绿化设计分析

2.1 道路概况

高常快速路作为城市快速路,规划为交通性干道,道路红线宽54 m,道路横断面为:2.0(人行道)-4.0(行道树绿带)-16.0(车行道)-10.0(中央分车带)-16.0-4.0-2.0。

沿高常快速路规划市域轨道交通Z1线,采用高架轻轨形式,衔接南部新城、中心城区与滨海核心区,分别设子牙西站和子牙东站。

高常快速路东西向联络产业功能区与科研服务及居住功能区,是园区综合发展的重要联络轴线和建设重点。

2.2 道路绿化设计的特点

高常快速路为交通性干道,远期规划还有城市轻轨,是园区的交通命脉,具有直接、快速和高效率的特点。

高常快速路上的车辆行车速度为40~80 km/h左右,道路绿化应以机动车的尺度和速度进行考虑,要求视线开阔,有方向感,适于远距离行车,强调其个性。

高架轻轨对城市景观有一定的遮挡、阻隔作用,其本身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市域轨道交通Z1线沿高常快速路布

置,墩柱位于中央分隔带上,大体量高架轻轨对阳光的遮挡,使得高架线路下方喜阳植物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消退,且高大乔木或攀缘植物也影响了轻轨的安全运行。因此,在道路绿化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合适的树种。

2.3 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2.3.1 生态性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噪声、汽车尾气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其次要减轻工业污染,改善园区环境。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从而起到滞尘减噪、净化空气、防风防火等作用。

2.3.2 安全性原则

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性功能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

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 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2.3.3 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原则

经济、社会、生态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考量,实现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3.4 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高常快速路为新开辟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点缀,我们需要采用近远期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策略,在尽快达到绿荫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

3 规划设计目标与总体构思

3.1 规划设计目标

高常快速路绿化设计要立足园区自身特点,以园林艺术手法通过地形处理、植物配置等途径,创造出一条符合园区道路特点的景观大道。

3.2 总体构思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行道树绿带简单朴实,与道路两侧建筑相呼应;中央分车带一改以往单一规则式种植,运用规划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以300 m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

4 种植设计

4.1 种植规划的原则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应尽量选择吸尘、滞尘、降噪声能力强、易于成活的树种。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当地的乡土树种

为主,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

4.2 具体树种设计

4.2.1 行道树绿带树种选择

行道树绿带是指布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一般布置在人行道上沿车行道一侧,呈单行点状种植。

高常快速路行道树绿带宽度为4 m,种植单排行道树,树种为法桐。法桐具有超强的吸收有害气体、抵抗烟尘、隔离噪声的能力,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产业园区道路绿化颇为合适。

4.2.2 中间分车带树种选择

中间分车带是指布置在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绿带,起着分隔、组织交通和保障安全的作用。中间分车带绿化的主要目的是遮光,以防止对方车灯眩光,预示线形,引导视线,改善景观。

高常快速路植物选择上适应性强,以耐修剪的常绿灌木为主,以几何图案形式布置,其间配以花灌木,下部栽植地被类,同时在植物色彩上不宜采用过分缤纷的手法,植物配置上以简单明了为主,以免干扰司机安全行车。

注重道路的观赏性,在适当位置建造微地形,其上自然是种植黄杨球;同时考虑到道路绿化的生态效应,运用满栽的花石榴、红碧桃、金叶槐、紫叶李分别与黄杨球间隔种植,红黄绿色彩斑斓,自然与规整富于变化;物种间运用金叶女贞篱进行分隔,凸显植物创造的丰富层次,给人以充分的视觉享受。

5 结束语

高常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在遵循园区整体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注重构建多层次、多观赏效果的道路绿化体系。通过对高常快速路绿化设计的探索与研究,将有利于道路在修建和运营后达到生态和环境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柯亚龙,何丽珍.道路绿化的原则及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08(31):286.

[2]朱春燕,张戎.浅议开发区道路景观设计[J].福建林业科技,2008(2):236~239.

(编辑:李敏)

Road Greening Design——The greening design of Gaochang expressway

in Tianjin Ziya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district

Zhang Xiaogua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ith the greening design of Gaochang expressway in Tianjin Ziya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district as a case, the principles,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Key words: road greening;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district; expressway

篇5:浅析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论文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两侧绿带景观、道路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带状花园用地等。

2.2发挥防护功能作用

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是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是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规划设计中可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地、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

2.3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2.4道路绿地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

首先,要适地适树,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选择抗污染、耐修剪、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另外,道路绿地植物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道路绿地景观。

2.5道路绿地建设应将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道路树木从栽植到形成较好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的时间,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周全安排,使其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木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

篇6: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1.1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反应出公路形象。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生态公路修建。因此道路绿化景观在施工过程要避免对自然的地形和地貌造成破坏,对当代环境进行保护,并且还要使其具有美感,使驾驶人员感到舒适,提升公路的使用价值,使公路发挥应有的功能。

1.2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分析

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主要有地形改造、铺装施工、建设工程设施、植物移栽等。道路景观施工设计中要保证道路的主要功能:确保行车视线清晰。做到以下几点:(1)道路交叉部位以及弯道内侧树木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阻挡,确保足够的行车视距;(2)弯道外侧树木要进行整齐种植,不能对驾驶员视线造成诱导;(3)道路设计中有相规定的宽带和高度范围作为车辆行驶空间,因此树木种植不能进入此区域。(4)绿色植物选择要求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抗病虫害、方便管理;不对交通造成影响;树木根系发达、适合多次修剪等。

二、道路绿化景观施工内容

2.1施工前准备

(1)对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进行熟悉并审查;(2)认真做好四通一清工作,主要指供水通畅、供电通畅、道路通畅、信号通畅以及对场地进行清理;(3)清理场地,园林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场地进行平整不仅是对垃圾进行简单的清除,还包括清除杂草、清除灌木以及建筑垃圾,从而为不同地形施工创造基本条件。

2.2道路绿化大树、草坪等景观施工

道路绿化景观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大树移植工作,在挖掘树苗时,要防止对苗木根系造成损伤。常绿树木在移栽时要带土球。土球直径要为树木直径的8~10倍,确保土球保持完整,可以采用麻绳进行绑扎。由于苗木比较高大,运送过程中要将其倾斜放置。为了避免对下枝干造成损伤,要在运输车辆上放好支架。苗木在种植时要根据深浅要求,将苗木置入坑内。栽植深度要高于原地面,避免产生积水。带有土球的苗木要将草绳剪断,一边将其埋入一边将其夯实。裸根树木进行移植时,要保持根系舒展,不能使根部受到折伤,当填土到达坑1/2时,要提起苗木,再进行填土和夯实。树木栽植后,要制作三脚架保护树木。草坪也是道路绿化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且对整条道路的景观产生影响,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草坪类型,能够抗病虫害和易于管理。

2.3营造微地形相关施工

(1)同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结合。由于自然环境是最佳的绿化景观,因此要同道路绿化景观附近的自然地形和地貌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当地的自然风貌和地形特点,从而做到返璞归真。(2)进行适当的景观构造。由于地形具有不同的高低、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比例以及不同外观,因此地表特征变化多样,这也为景观的多样提供了先天基础。如场景较大时,要构造平缓的绿地、较大面积的草坪,从而呈现宏伟广阔的场景;如场景比较小时,要打破整齐统一的景象,对微地形进行恰当处理,从而呈现更多的层次和空间,具有最佳的景观效果。(3)将建筑景观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进行融合。人为的建筑景观要同自然的地形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从而使建筑同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将建筑和附近景观有机的融合,从而体现出自然的状态。

三、结语

篇7:城市道路绿地垂直绿化的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垂直绿化的设计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道路两旁的`护坡、立交桥、高架桥和城市广场、停车场内部休闲园林小品或周边的建筑外墙和实体围墙的垂直绿化.并分析它们给城市带来的生态效益.

作 者:陈瑾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园林管理处,318050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009“”(13)分类号:U4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 垂直绿化 的生态效益

篇8: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

1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

1.1 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遮荫、滤尘、减噪、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 在交通空间里, 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 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 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 在设计时, 须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 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 提高视觉质量,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具体的设计中, 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 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1.2 安全舒适及景观的线性美学原则

道路绿化作为市政工程的配套设施, 其设计必须以满足行车安全为前提。 如在设计中, 考虑中央分车岛中的眩光问题, 根据《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相邻机动车道路路面高差在0.6m~1.5m之间的范围内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的要求, 故中央隔离带绿化设计通过大灌木的种植可解决眩光问题。 充分考虑“ 安全视距”中的种植苗木高度。 为保证交叉口车辆的通行, 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 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车辆的行车情况, 以便能采取措施顺利通过。 以通过交叉路口的车辆时速60km/h计算, 停车视距为55m左右。 根据道路宽度的不同得出视距三角的范围和绿化种植应注意的区域, 此区域内应种植分枝点高的乔木或低矮的植被, 以免遮挡驾驶员视线。

1.3 生态原则

生态强调有针对性地保护有利资源并将限制因素变为优势特点, 减少对资源的破坏, 保持营养和水的循环, 维持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 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引导我们塑造人工景观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 从节约、经济的角度出发, 这样不仅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适地适树, 以乡土树种为主

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合理的针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够使得道路绿化设计的效果得以良好的体现。 而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采用当地的树种进行栽种。 合理的引进适宜本地区环境的树种栽种, 使得植物景观的设计富有地域性的特色, 形成当地独有的景观。 在对植物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乡土树种为首选, 严格的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来进行乡土树种的移植栽种, 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树种的成活几率, 使得树木可以健康的成长, 最终可以发挥出绿化的作用。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选择一些外来树种, 尽可能的选择适应性较长的树种, 从而使得道路植物呈现多样化的特色。 构建相应的人工植物群落, 合理的进行不同树种的栽种, 尽可能的保障树种根系延伸到较深的层面, 确保植物根系可以获取到充足的养分, 扎根在土壤中。 一般来说, 在植物根系的周围区域, 土壤中所含有的好气性细菌可以使得有机物实现快速的分解和转化, 从而形成无机物, 使得土壤的肥力得到加强。 尽可能的对道路两边植物进行防病虫害治理, 减少病虫害和天敌对道理植物景观的威胁和破坏, 使得道路景观的实际绿化设计效果可以得到良好的保障。

2.2 植物景观应追求整体效应及宏观效果

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中, 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车辆的行驶要求。 就这一方面来说, 在进行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对景观的尺度进行有效的扩展, 合理的采用针对性的绿化方式, 在充分考虑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基础上, 将道路植物景观的尺度进行转变, 从而使得道路植物景观表现出最佳的气势, 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会遮挡行车人员的视线。

植物景观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 要注意分清主次, 将重点清晰的凸显出来。 使得道路植物景观绿化设计表现出层次性的特点, 植物景观之间和谐自然, 变化有条不紊, 整体效果突出。 道路植物景观应该注重宏观效果的体现, 合理的对不同种类的树种进行结合和配置, 采用多层次的栽种方式, 保障线条的流畅性, 强调整体性, 使得道路植物景观凸显出明快的面貌。

2.3 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营造生态道路植物景观

现代地被植物具有彩化、美化的发展趋势, 观花地被是一个重要选择。 地被植物的合理推广应用不但能有效解决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生态环境和节约管理成本方面的尖锐矛盾, 而且选用得当还可以完善绿地的生态功能, 丰富道路植物绿化的景观效果, 降低常规养护费用。 此外, 某些地被植物的综合开发可增加经济收入。

2.4 常绿、落叶树相结合

落叶树越古老, 则其形态就越有魅力, 这样的落叶树也越能够凸显出树木本身所具有的美感, 在形态美以及风韵美上, 更加的突出。 所以, 应用这种树种来进行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更加能够凸显出季节的变化特色。 而常绿乔木则在四季都是常青状态, 在将这种树种应用到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绿化设计中时, 则需要严格的依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在冷热交替较为明显的区域, 对于阳光的获取是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城市道路与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在对道路植物景观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 要注重选择与人通行有着密切联系的行道树进行设计, 而这样的树种最好是选择落叶乔木。 之所以要选择落叶乔木, 是因为在高温天气下, 可以形成绿荫遮挡阳光, 而在低温环境下, 不会影响到地面积雪的融化, 方便人们行走。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到, 在城市中进行的道路绿化设计, 具有特殊的意义。 合理的进行道路绿化设计, 可以使得城市的景观效果得到提升, 同时也能够使得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 而在对城市进行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严格的遵循相应的原则, 另外, 要注意做好相关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 这样才能够使得道路绿化设计的整体效果得到良好的体现, 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绿化。

参考文献

[1]胡磊.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23) .

[2]李艳梅.沧州市城市道路绿化调查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27) .

上一篇:爱作文爱的力量作文400字下一篇:小扇轻摇的时光 阅读答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