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道路设计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沥青道路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沥青道路设计论文 篇1:

生态理念与技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生态理念是指以生态为核心的建设与保护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自然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也是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核心建设思想,认为任何的建设,都不能继续以环境为代价。因此,在我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中,也开始逐渐强调生态理念的融入,并且积极地应用相关技术,希望能更好地为人民建设一个生态化的城市,满足人们出行要求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强化绿化工作,让城市的道路更加环保。所以,该文从生态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根本原则入手,全面展开生态理念与技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关键词:生态理念  城市道路设计  生态技术  节能减排  以人为本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 and Technology in Urban Road Design

QIAN Chunhua

(Kunm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Kunming, Yunnan Province,650031  China)

城市道路設计是指在城市道路施工以前,遵照城市的情况,进行对应设计工作,其主要强调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道路的全面建设,并且通过城市道路的建设,解决当前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来看,其最好的办法就是城市道路设计的生态理念与技术融合,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可以很好地塑造生态城市建设效果,保证城市建设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建设的效果,确保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条件更好,打造绿色城市,消除城市中存在的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等。

1  生态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根本原则

1.1 绿化原则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严格地遵守绿化原则,所谓的绿化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对现有的绿色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城市道路设计中不能因为建设而出现对绿色环境破坏的情况,是目前为止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要以绿色为主,所以不能出现城市道路设计不考虑绿色环保的情况。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进行绿色的建设[1]。目前为止,要尽可能地在城市道路设计之中,强调绿色的建设,这就直接导致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还需要设计相应的绿化带等,从而让道路建设过程中,都一起完成基础的绿色建设,从而实现对城市道路的绿色保护。所以,当前的城市道路设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应该和绿化工作相互作用的,从而实现绿色城市道路的设计。

1.2 根本性原则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一切要从最根本的部分入手,强调根本的作用性,“根本”才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因此也就提出了根本性原则,其中相对于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而言,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根本性理念包含了环境保护与绿色节能理念。也就是说,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环境保护和绿色理念才是最根本的部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根本性的原则,要以根本为核心,强调城市道路设计的环境保护可行性,从而让城市道路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要求。环境保护是指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应将施工区域内的人文景观、生态保护系统、历史环境等考虑在内,采取有力的措施保护原有的生态构造[2]。对道路周边的环境,应在保护其基础地形地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开挖技术。而其中的绿色理念就是上文提到的绿化原则,一切以绿色为核心,一切以绿色为目的。所以,根本性原则更多的是强调性和补充性的原则,让城市道路设计明白什么才是设计中的根本,以避免出现违背根本的问题。

1.3 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的绿化也好或者是环境保护工作也好,都要以人为核心,强调其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任何的困扰。诚然,所有人都希望生活中充满更多的绿色,但是这种绿色不应该凌驾于正常生活之上,也就是说,城市道路设计还是要以正常的功能为主,强调城市道路的通畅,而不能影响到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绿化带等不能干扰到正常道路,所以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4 节能减排原则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最后需要遵守的就是节能减排选择。相对于其他的原则而言,节能减排原则的核心主要是对道路的有效规划[3]。车辆在道路上越通畅,所能产生的排放量也就越小,如果长时间地存在堵车的问题,那也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排放问题,所以要尽可能地让城市保持通畅,强调每一条道路都能符合当前城市车辆的需求。在一些容易出现堵塞的地区,进行有效优化,从而确保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能满足节能减排的实际工作需求。

2  生态理念与技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

2.1 环保路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融入,需要充分地考虑到环保工作,所以环保路面设计成为其中的关键,一方面环保路面能降低污染,另一方面环保路面也能通过使用全新的环保材质,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效果。环保路面设计包含了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技术、彩色沥青路面技术等。多种不同的技术,让城市道路设计更加符合人们城市生活的需求,可以很好地保证城市的道路工程,并且增加更多的附加功能[4]。排水降噪沥青是在道路上层和中层进行铺筑,借助其空隙大发挥出排水降噪的作用;而温拌沥青是指通过添加外加剂等方式,提升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效果。彩色沥青是指运用彩色沥青混凝土、陶瓷颗粒、路面刷漆等组合方式,铺筑于路面之上,不仅满足人们视觉要求,同时还降低路面的吸热效果,进而缓解热岛效应。从整体效果上来看,全新的城市道路设计不仅仅满足了日常道路的需求,同时还很好地满足了人们视觉美感上的要求。

2.2 路面再生技术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始终强调的是对原始材料的利用,对于原本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有效的修复等,从而确保城市道路的完整和一致,让城市道路设计中,始终要保持对旧城市设施的利用,从而实现真正的合理保护,不会出现反复浪费的问题。路面再生技术是指将需要翻修或废弃的路面,利用再生专用设备通过翻挖、回收、加热、粉碎等方式之后,与再生剂、新沥青等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在满足道路使用相关性能的基础上,将其铺筑与路面之上。这样对原本的路面沥青等进行有效应用,不会出现路面材料浪费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城市道路设计是秉承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在对旧路翻新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旧材料,通过再生技术可以将这些废旧材料当作道路建設的新材料,不仅能有效降低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还能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废旧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路面再生技术有着非常高的社会经济效益[5]。总体来说,非常符合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环境再利用的原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办法之一。

2.3 废弃料利用技术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废弃材料的充分利用也是其中关键,能有效地提升实际的建设效果,从本质上来说,确保城市道路设计的环保性,并且废料污染的问题也能彻底解决。道路施工建设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废料,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加强对废料的再循环利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废弃料主要有废弃玻璃沥青混合料、废橡胶沥青混合料等。橡胶沥青是沥青与其他物质组合构成,因此在对其进行合成时就可以将废物的沥青进行二次利用。其不仅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能非常好地解决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表现,从本质上提升了城市道路设计环保节能的效果。橡胶沥青具备较高的耐热性和抗疲劳性等特点,在减噪排水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6]。废弃玻璃能够二次利用的主料是玻璃砂和沥青。废弃料的再次利用,不仅能促进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源浪费的情况,另外,再次利用的材料有时会比原材料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在抗热、抗损害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就目前而言,此技术必然成为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核心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而言,效果都更加的明显。

2.4 光触媒技术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中,也需要对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利用,主张科学技术来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环保效果。在目前来看,光触媒技术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光触媒技术是指利用光催化的方式,对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和降解,而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其他的化学助剂,同时它的条件反应相对温和,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7]。在当前道路建设中光触媒技术中的催化剂主要是二氧化钛,在太阳照射时,二氧化钛能形成活性氧分子,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在遇到下雨时就会变成稀硝酸溶液,然后被路面上的其他物质吸收,最终达到清除氮氧化物的目的。其主要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来完成的清洁环保,是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化学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体是因为二氧化钛自身不会因为化学反应而出现被消耗的情况,也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产生功效下降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技术不适合直接用在路面之上,一个是成本高,二是轮胎与路面的摩擦问题会导致其从路面表层中脱落掉,进而失去应有的作用,一般会用在道路两侧的护栏上。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的车辆交通速率,保证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大规模堵车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但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之中,并没有较好地实现生态理念和技术的揉入,建设过程中,城市道路仍旧采用传统的材料,无法起到环境保护的效果。为更好地解决相应问题,当前我国的城市道路施工中,应该积极地使用环保材料,并结合环保理念,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效果。因此,该文提出了上述内容,详细地阐述了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如何融入生态理念,希望我国的城市道路工程相关建设人员可以谨慎地参考该文的内容,全面提升道工程的实际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 齐周祥.现代生态园林城市道路建设景观文化特色的设计探究[J].安徽建筑,2020,27(9):42-43.

[2] 王宏波.生态理念与技术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筑,2020,17(8):164-165.

[3] 费佳.市政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8):25.

[4] 陈启学.浅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措施[J].城市建筑,2019,16(12):42-43.

[5] 杨国淑,邹寒,张改景.绿色生态道路理念在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探索[J].绿色建筑,2019,11(2):

11-15.

[6] 张瑞雪.生态园林城市导向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20.

[7] 许超勋.基于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作者:钱春华

沥青道路设计论文 篇2: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交通四通八达,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和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并探讨了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技术,旨在响应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号召,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生态;海绵城市道路理念;技术

前言: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应运而生。顾名思义,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指的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从而提升城市道路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适应性。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城市道路设计中海绵生态理念与相关技术。

1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1.1在防雨防洪基础上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基于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的目的是改善城市排水状况,从而更好的为城市人民提供服务,在保证城市道路防洪防水性能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雨水资源,具体来说如下:①防洪防水:基于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道路的排水能力,在暴雨来袭的时候,保证城市道路的排水要求,这是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的根本性目标[1];②雨水资源的利用:海绵的吸水性体现的是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的防水防洪性能,而海绵的排水性则体现的是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的供水性能,海绵城市道路能够存储雨水,在水资源不足的时候,充分发挥海绵的排水特性,满足城市人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实现了对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1.2改善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观念深入人心,城市道路设计的生态性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改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应运而生[2]。在传统城市道路建设模式中,大多是硬化路面的设计方式,每逢大雨或暴雨来临,大都依靠排水管道和泵站来进行排水,通过雨水的快速排出和末端控制为主要控制手段,这种设计方式很容易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组织进行排水,例如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这种排水方式实现了对雨水缓慢排释、分散源头的排水效果,这种排水方式不仅能够避免洪涝灾害,还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污染问题,改善城市污染现状,对于城市环境保护、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

2海绵道路设计的低影响开发概述

海绵道路能够像海绵一样留住雨水,促进雨水的循环利用,当降雨来临的时候,海绵道路不仅能够吸收、存储、渗透雨水,还能够有效净化雨水,将雨水补充到地下水中,优化并调节城市的水循环系统。而在干旱时节,海绵城市道路能过像海绵一样将吸收、存储的水释放出来,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使得城市用水贴近自然生态,同时对于丰富城市景观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能够将雨水的渗透、滞留、存储、净化、利用以及排水结合起来,能够将城市防洪防涝、污染控制、水资源净化以及修复生态等多个目标统筹到一起,不仅实现了道路的使用功能,同时实现道路的生态功能[3]。在低影响开发过程中,将城市道路设计与城市建筑、绿地、广场、小区等结合起来,统筹作为载体,城市规划部门、道路设计部门以及道路施工部门等各个专业部门协同配合,打破传统城市道路设计以排水为主的观念,通过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充分实现城市道路的生态效益。

3海绵道路设计技术分析

3.1路面材料选择

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大多选用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作为路面材料,出于环保性和生态性的考虑,国建建设部出台的《透水沥青混凝土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城市道路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满足透水、降噪等生态功能。海面道路设计应当积极选用透水性强、净水效果好、滞留水能力强的环保路面材料,当前一些环保性路面材料的承载能力较弱,因此仅仅能够适用于小区道路、公园道路等荷载较小的道路,对于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等难以适应,这就要求环保部门和城市道路建设部门要积极研发新型的环保路面材料[4]。

3.2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

传统城市道路设计方式中,道路一般向外侧倾斜,便于雨水汇入到排水管道中,绿化带一般比道路高出25-40厘米,呈现出凸起的形式。在海绵道路设计中,为了实现城市道路的渗水功能、滞留水功能、存储水功能和净化水功能,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为向绿化带倾斜的形式,当降雨的时候,雨水会流向绿化带,这就增加了绿化带滞留雨水的能力,而对于绿化带的设计来说,为了保证能够顺利接受道路横坡汇集来的雨水,其设计高度低于城市道路5-15厘米,呈现凹型,此外,在绿化带下方设置碎石盲沟,超过路基深度设置碎石层,以此来保证雨水的有效渗透,避免洪涝。此外,在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设计中,雨水口篦子减少,雨水管径降低,采用智能控制方式,在暴雨来临、雨量较大的时候开启,保证城市道路的排水功能[5]。

3.3人行道设计

相较于主干道、快速路等城市道路来说,人行道的荷载较小,因此可以采用渗透性材料,路面采用透水人行道板,路基采用透水混凝土、垫层则采用碎石层,这就有效增加了人行道的透水性。如果在人行道周围有绿化带,可以设置渗沟与绿化带的渗水层相连,保证绿化带对雨水的利用和滞留。

3.4边坡支护设计

在传统城市道路设计中,石质边坡不仅施工麻烦,且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海绵道路设计应当采用绿色边坡,例如采取窗式护面墙植草支护方式、网格植草支护方式等,以此来提升城市道路的生态效益。

结论:综上所述,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理念指的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富有弹性,从而提升城市道路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适应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海绵城市道路设计这一生态化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并探讨了海绵道路设计技术,旨在为相关城市道路生态化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定举,王世槐,高亚雄,王文奇,王宠惠.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性城市道路路面应用研究[J]. 山西建筑,2015,17:112-113.

[2]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 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3]王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排水优化设计[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5,06:25-28.

作者:周政

沥青道路设计论文 篇3:

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城市道路的建设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合理的市政道路设计十分重要,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城市整体形象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措施

引 言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市政道路施工水平及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由于市政道路施工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影响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也很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病害出现。如果缺乏合理的城市市政的道路设计,道路建设自身的交通功能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施工建设市政道路时,一定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到市政道路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交通理论原则出发,认真做好市政道路的整体布局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障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减少道路病害。要按照相应的设计准则及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1 市政道路设计中常见问题

城市市政道路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工作疏忽,或者因为施工环境影响,道路施工质量都会发生改变,进而引发质量问题。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主观原因,一种为客观原因。

1.1 主观原因

1.1.1 市政道路施工单位资历较浅

我国当前的市政道路施工企业,部分开发商在施工时为了降低工程造价,一味的将工程单价压低,这就造成了一些具备良好施工条件的施工单位无法接受工程,只好转包给一些资历较浅,甚至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单位来施工。而这些资历较浅的施工单位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所以实际施工时常常会出现质量监管不严格、施工设备不齐全、施工材料质检不规范等现象,为道路工程埋下严重的质量隐患。此外,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由于缺乏施工质量管理意识,在施工监管时没有做好质量管理,进而导致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后出现大量的质量病害。

1.1.2 市政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

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并未将其同城市全局性规划进行关联,造成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很难进行良好的匹配,进而导致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对道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使得道路承受的压力愈加严重。既造成交通分流存在显著的问题,又造成行人的交通危险系数上升。基本道路段服务水平分级服务水平如表1所示:

1.1.3 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道路工程方面,在交通工程方面却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正是由于此种问题的存在,造成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特别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更是问题突出。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大都通过下述几项内容呈现:①在道路节点的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的确定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②将相关设计规范照搬照抄到本工程项目当中,而并未依据实际情况对最大允许行车速度、最佳单排道路宽度、道路允许并行车道数量等加以深入剖析;③在隔离带布局、景观布局以及公共汽车站点布局等方面并未进行全局性考量。

1.1.4 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①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很少将社会群众的想法纳入考量;②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通常由最高层决策者独自决定,造成道路设计并未做到民意化、公开化;③在道路设计方面并未施加足够的限制,造成社会群众对于道路设计的信心严重下降;④道路设计方案中涉及到大量的文物古迹迁移,造成文物古迹受到十分恶劣的破坏;⑤道路设计方案的实施造成大范围生态植被的砍伐,使得生态环境受到十分恶劣的影响;⑥道路设计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施工速度方面,对于道路设计质量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得人、财、物、料等资源存在显著地浪费现象。

1.2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与施工现场情况以及地理条件有关。市政道路施工中,由于路基是道路工程的基础,而路面是工程的面层,路基与路面紧密相连,所以,当道路路基出现问题,路基强度或刚度不够时,路面就很可能遭受影响,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出现路面翻浆、凹凸不平等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国内现行的市政道路路面施工材料多为沥青混凝土,而沥青材料本身又具有热软冷脆的特性,所以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路面产生波浪、车辙以及拥抱;二是开裂,严重者还会发生松动脱落。无论哪一种问题出现,沥青路面,乃至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2 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

鉴于城市市政道路在施工建设时,多采用沥青混合料作为道路路面的施工材料,所以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完成后所形成的路面多为沥青路面。沥青路面在施工或使用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路面不平整、施工缝处理不当、泛油、啃边等等。针对这些常见的沥青路面病害,一定要在分析其产生原因后,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例如在沥青路面中接缝处会出现裂缝松散现象,这时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然后再摊铺新料。

2.1 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

为了使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进行良好的匹配,应对道路工程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情况加以关注,由系统论的观点得出:系统的整体性功能通常大于系统内部各分项系统功能的单纯累加。因而,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应将系统论的观点在道路设计工作中加以充分应用。设计前后各等级道路路段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对比如表2所示:

应研究目标设计道路在城市全局性建设中发挥何种功能,坚决抵制原有设计方案中——有空地就做绿地、将关注的重点单纯的禁锢于本工程项目当中的方式。应将目标道路设计同所在地区的整体性布局加以关联,采取系统性设计方法。

2.2 注重横断面设计

注重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将上述要素加以科学性配置对于道路横断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科学的横断面设计需要将下述问题加以考量:①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②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③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④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调整。

2.3 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

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此外,应在道路设计中将发现的问题加以规整。并以此为基础,对道路设计规范加以健全和完善,做到设计规范的可操作性。

2.4 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应对目标设计所在地区及周边的相关环境加以深入了解,做到设计关联元素的彼此协调。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减少或者杜绝损害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道路及辅助设施的布局形式应充分考虑关联环境的实际,尽最大可能维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景观设计使现有生态环境呈现出多样性,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范围,形成地区之间的绿色关联网线。

3 结 语

市政道路设备工程的设计阶段对于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市政道路设计中常见问题的主观客观方面总结了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段落提出了市政道路设计现存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理念、注重横断面设计、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充分融合生态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袁志忠.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3(26):8~9.

[2]李中宁.城市立交项目中的路基工程设计探讨[J].科技视界.2013(09):11~13.

作者简介:旺卫(1975-),男,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道路桥梁设计方面的工作。

作者:旺卫

上一篇:混合结构研究论文下一篇:档案规范推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