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城市道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城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这给城市道路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文章结合实际首先对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展开了论述,同阐述了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最后综合探讨了城市道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篇:城市道路设计论文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沿革及健康城市路网设计理念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继而引入健康城市的概念,并从该角度论述了城市路网设计的要领。

【关键词】:城市道路; 路网设计;健康城市;设计要领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面临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巨大压力,城市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持续改造和扩张,其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另外,时代的发展使人们对出行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前的道路网规划理念,提倡推行低碳节能、低污染的交通方式,更多地考虑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的要求,建立一个满足多种出行方式需求的道路网结构模式。

2 我国城市道路网设计沿革及存在问题

2.1 历史沿革

(1)奴隶社会的道路交通

据这一时期,城市道路网主要由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组成,经涂、纬涂和环涂分别相应于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级的城市环路,野涂相应于将城市道路网与乡村道路网联系起来的入城干路。这种田间五涂制将城乡道路网梳理的井井有条。

(2)封建社会的道路交通

进入封建社会后,城市由主要的政治职能转变为兼有经济职能,城市性质、规模乃至城市规划结构都发生变革,但是仍以经纬涂制的城市道路网作为骨架。

(3)近代城市道路网

解放前夕,一批从海外回国的规划师在上海编制的《上海都市计划》,规划将原上海市区作为中区,围绕中区沿对外放射型交通干线公路和沿黄浦江布置了 11 个分区,分区之间、分区与中区之间既有交通干线相联系,又有一定的间隔空。这是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有机疏散理论和沿交通干线发展理论的早期雏形。

2.2 我国城市道路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干路的标准问题

古代遗留下来的四合院式居住区大量存在于我国城市老城区,特别是历史文化古城。

其内部道路多为干路——街巷路网体系。老城区街巷标准偏低,宽度5m以下的单双车道

居多,远未满足居民出行机动化的需求。

(2)干路断面形式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自行车数量迅速增长的需求,解决机非干扰问题,三块板成为国内城市道路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但是随着机动化大潮的来临,三块板断面显露出其不适应的一面:不同交通流拥有同等的优先权。加上长期以来我国支路网建设十分落后,慢行交通聚集在三块板干路上,加剧了干路交叉口机非交通流冲突。

(3)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到位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没有充分重视交叉口渠化设计,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普遍只在交叉口进行简单的标线设置,存在大量问题,包括缺少必要导行线、交叉口面积过大、缺乏自行车和行人通行保障措施、停车线过于靠前或靠后等,导致了交叉口通行能力低下、交通事故频发、交通冲突严重等问题。

(4)主干路出入口接入不合理

用地布局与道路规划的不协调导致大量居住和商业区等大型功能设施沿着主干路两侧展开,呈带状发展。然而对于主干路两侧开口的数量控制,我国尚缺少相关的标准规范说明。当商业设施沿主干路带状发展成较大规模时,由于缺少对出入口数量的控制,由此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交通问题。

3 健康城市理念

由以上分析可见,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使城市道路在服务时更为快捷、方便和舒适,引入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或特定地区的某一领域。它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健康城市相关规划设计方案的制订和修订都需要有效的公众参与过程,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本质需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关键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路网性能评价

从以机动车交通为对象的通行能力、效率、服务水平、安全性、舒适性等指标和方法,转变为以人和物运送为对象的运输能力、效率、服务水平、安全性、舒适性,并综合考虑土地节约、用地协调、景观改善、环境保护等相关因素,形成合理全面的路网评价体系。

(2)规划层面

道路网形态布局应与城市用地形态布局有机协调,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应满足人和物运输机动性与可达性相互协调,应在路网密度、道路等级等方面考虑快速公交、干线公交的布设,形成合理的公交走廊分级,保障公交路权。

(3)设计层面

道路设计需要结合公交站点、过街设施、交叉口渠化、绿化景观、市政设施、防灾应急等方面重新考虑车道数、车道设计、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及其相应的技术标准。通过合理的道路功能分工、交通组织并结合道路绿化形成宜人的出行环境。

4 健康城市道路设计要领

4.1 道路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关键,其涉及因素较多,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等。实际上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而是交通工程设计、景观绿化设计和市政工程设计的综合体。随着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色交通,因此有必要对道路横断面予以更合理的设计。

4.2 交叉口空间设计

4.2.1 通行能力匹配设计

通行能力的最大化是交叉口空间设计的首要目标,因此交叉口空间设计必须满足通行能

力的要求。对于单个交叉口来说,必须保证进口道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同时出口道与进口道的通行能力也必须吻合,路段、进口道、出口道三者相互制约,但都需建立在满足红线宽度与车道宽度要求的基础上。

4.2.2 交通流空间运行秩序设计

(1)机动车行车空间

车道宽度计算包括车辆宽度与行驶时两侧净宽。合理的车道宽度对交叉口最大通行能力的发挥、高效运行、保证安全至关重要。结合国外取值与国内现状,建议干路进口直行车道设置在2.75m~3.0m,可根据成型比例适当调整宽度,如大车流量较少时,可缩窄车道宽度,但不小于2.5m;转弯车道不小于2.75m。一般情况下交叉口出口道的车道宽度应与路段一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利于车辆汇入,尤其是直行与交叉方向的右转共用出口道时,为了减少冲突便于两股车流的汇合,建议出口道外侧车道适当加宽。

(2)机动车渠化

在最左侧车道与对向直行车道的行车轨迹之间有闲余的空间,就可以考虑设置左转待行区,左转待行的车辆不能干扰对向直行车辆的正常通行;对于内部范围大的交叉口均应划左转导流线;对于直行车在进口道与出口道之间行车轨迹不平顺的情况,应设置直行导流线,保证机动车的运行有序,减少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安全性。

(3)公交专用道

设置公交车专进口道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一,保证公交车辆比例,在 1100~2500

辆/h 的总流量下,进口道公交车比例应在 18%~30%之间;其二,从道路总体通行效益的角度出发,若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后,致使路口人均通行效益下降超过 20%,则不宜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回顾与总结古代、近代城市道路网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并对我国城市干路网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历史和现状,结合健康理念重新审视城市干路网的规划设计。但本文研究研究深度仍然欠缺,缺少相关定量分析的支撑,后期可进一步对路网密度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定量研究,以期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 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新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3 月

[2] 周向红. 欧洲健康城市项目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规则论略[J].国际城市规划,2007(4): 65-70

[3] 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年 7 月

作者:谢建虎 张海平

第二篇:城市道路设计分析

【摘要】当前城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加,这给城市道路设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文章结合实际首先对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展开了论述,同阐述了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最后综合探讨了城市道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原则;

1 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就好像是城市的骨架和命脉,支撑着整个城市的提升和发展。而城市道路设计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运行,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标准和水平。城市交通的基础是道路,城市道路不仅影响受运输物流载体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活动,而且也是创造良好舒适的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现代化高水平道路建设工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展。作为一个强大的系统,道路设计涉及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的铺设、绿化和城市景观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必须确保合理化方案的设计,才能使其在未来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 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 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 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 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 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2) 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 各专业不是独立的, 是相互关联的, 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 各专业分工不同, 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 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 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3) 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 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 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 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 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 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 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 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 使工程顺利展开。

3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則

城市道路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满足基本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的价值,确保其可持续性。

3. 1 要遵循低成本高质量的经济原则

近年来,随着人们价值观念和做人做事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人们在追求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非常看重经济效益,注重投资成本的最优化。建设城市道路,不仅要保证施工质量,也应该在相同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道布局的功能,以最小的施工、维护成本,发挥最大的功效和节约运输服务的成本。结合地形的状况,确保交通干线道路的畅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连接交通的分发道路上可以适当结合距离,降低标准,从而达到节省投资项目成本的目的。

3. 2 要确保交通安全与顺畅的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城市交通的安全,根据城市的规模大小,城市道路的性质,合理地规划路段、计算行车的速度,从而确保交通安全; 同时城市道路设计要注意做到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从而起到支撑与引领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确保交通的顺畅,能够有效的分流,这也是城市道路设计水平高低的反映。

3. 3 要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大量机动车车辆在道路上快速行驶,必然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干扰。因此在对道路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里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能够根据道路的自热地形和性质,设置交通隔离带,安装足够的消音设施,加强城市绿化,妥善保持城市道路网的密度,确保最大程度地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

4 城市道路的交通设计必须因地制宜

4.1 道路横断面型式

一般情况下,我国各个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主要有三大类道路交通体系,分别为交通主通道、区内部道路以及各个功能区干道,其中交通主通道的作用为连接市区的中去,并且辐射市区的外部环境。因此在选择道路的横断面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交通组成以及交通特性等因素,交通主通道的横断面型式应为四幅式断面或是双幅式断面,并且在道路两侧的外部要设置绿化带。而各个功能区域的内部道路的横断面型式应选择单幅式断面;各个功能区域的干道的横断面型式最好选择双幅式断面或是三幅式断面的型式。

4.2 车道数及宽数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区域的主干道和或快速路应选择6-8 个车道,主干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公交通行,因此应置于最外侧的车道,这样更便于停靠车辆,但是在路口转弯处,行驶的车辆是要穿越多个车道的,这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车道的宽度对于车辆的行驶速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而当车道的宽度不大于3.5m 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就不会超过40km/h,车道越宽车辆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4.3 设计时要控制交叉路口的形式和间距

城市道路在的交叉路口对于道路的通行能力有很好的限制作用,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控制好交叉路口的间距,将交叉路口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主干路与快速路相交、次干路与支路相交以及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等,控制好不同等级交叉路口的间距,并且应尽量的减少交叉路口的数量,另外也应防止错位交叉、畸形交叉以及多路交叉现象的出现。

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的路口最好采取立体交叉的形式;而快速路与主干道或是快速路与次干道相交的路口最好采取分离式立交的形式,当然也可采用在道路外侧设置出入口的形式;而对于主干路与次干路或是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的路口,这类路口行驶的车辆车速很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建议采用渠化扩大的路口形式;次干路与支路或是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的路口,应选择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形式。

结束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设计理念及规范已渐渐的不适应这个时代,我们的设计工作者也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对现有的城市道路设计状况做出思考和研究,以期使设计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趋于必然。希望本文不仅对设计人员有借鉴作用,而且能够抛砖引玉,使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城市道路设计的精髓,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扬长避短,做到精益求精,创造出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朱爱红.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11-12.

[2]吴海俊,胡松,段铁铮.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2012( 6) : 21- 23.

[3]刘士远.浅谈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与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 03 - 05.

[4] 汤振农、程建川.可持续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中外公路, 2010(4).

[5] 梁佩恩.浅谈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J].山西建筑, 2007(13).

[6] 刘长春.浅析幕燕滨江路设计[J].山西建筑,2010(31).

[7]张举兵、张卫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J].城市建设,2006(5).

[8]赵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设计[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10).

作者:单伟

第三篇:浅议生态城市道路设计

【摘要】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不但要消耗大量的土地和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就城市生态道路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道路;设计

0 前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道路是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道路基本采用硬化设计,不但使雨水径流系数增大,加大管道和泵站的负荷,同时,路面吸收和反射阳光,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使空气质量、生态效应和舒适度难以保证。另外,城市地下水的补给也难以保证。

道路生态学(Road Ecology)是研究交通道路、车辆与所在的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路域生态系统。它把人——车——路这种人工系统和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生态科学、地球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

⑴道路对生物钟群和生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其中包括:动植物的分布、侵入、隔离、迁移、种群规模、数量、及其动态影响,道路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影响等;

⑵道路对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土壤、小气候等物理环境的影响;

⑶道路和车辆产生的道路污染带研究,其中包括:噪音污染、汽车尾气和扬尘形成的大气污染、汽车泄露和交通事故形成的有害、剧毒物质的污染等;

⑷道路网络和道路影响带(road effect zone)的研究。道路网络是由节点和交通廊道按照一定空间规则组合起来的空间网络。道路影响带是指道路及其载体交通流量而形成的空间生态效应影响带,这种影响带的范围往往数十倍于道路本身的面积。因此道路网络的研究包括网络结构、功能、密度、网络流、动态演替等;道路影响带研究包括空间距离、范围、格局、形态、影响类型、影响度等;

⑸生态道路和生态道路网设计,包括生态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

⑹道路交通政策、规划与发展对策研究,其中包括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本文对生态道路的设计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1 路面设计

透水路面是从传统的路面结构向功能性结构过渡的的趋势下出现的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其特征是空隙大,一般在20%左右,具有良好的排水、降噪、抗滑功能。目前有透水混凝土路面和透水沥青路面两种结构。主要优点是:

⑴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同时,它可以有效的防止车轮卷起水雾,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⑵彩色透水路面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它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⑶能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又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⑷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⑸具有吸音作用,可减少环境噪声。

⑹能吸附城市污染物(如粉尘),减少扬尘污染。并易维护性,只需用高压水洗的方法,即可处理孔隙堵塞问题。

透水路面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被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广应用。

2 排水设计

传统的排水设计是将雨水通过收水井收集起来,通过雨水支管汇入主干管,排入河、湖等自然水体。

近年来,每到夏季我国城市就频频遭受大暴雨的袭击,且雨灾“等级”逐年升高,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报道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这里不想讨论雨灾属于多少年一遇的等级,但是暴雨过后,各城市均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导致交通堵塞、电力中断、房屋被淹却是不争的事实。专家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排水设计标准偏低、道路排水缺少调蓄能力外,城市路面不透水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调蓄能力,减轻外界河流的过水压力。这种设计理念就是充分利用道路的地下空间,把雨水贮存起来,作为城市用水的补充。它的主要优点是:

⑵ 和透水路面结合,路面无收水口,提高行车的舒适度。

⑵贮存的雨水可作为消防、绿化灌溉等用水,这对缺水城市相当重要。

⑶减轻外界排水通道的压力。

⑷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当然,为了保证水的洁净,在设计中应考虑初期雨水的截流,让浑浊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道。

3 人行道设计

传统的人行道也是密封型的,不透水。这种结构使得雨天容易及水,路面湿滑。人行道设计应采用透水砖。透水砖具有环保、高强度、透水、透气、防滑、耐久等特点。它的主要优点是:

⑵ 提高行走的舒适性。

⑵雨水渗透到绿化带内,可作为路边绿化的水分补充,减少养护成本等。

⑶减少地陷发生的风险。地陷和地下水的减少有很大关系,采用透水性地砖可有效补充地下水。

4 照明设计

生态照明是美国国家环保局于上个世纪提出的概念。完整的生态照明内涵包括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四项指标,不可或缺。

高效节能、环保就是消耗最少的电能获得足够的照度,從而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从光源上来讲,要重视采用和推广高效光源。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与环境项适应的高效光源。从电源上来说,照明应不仅依靠发电厂输出的电源,充分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光能等,是照明设计应该推崇的。

安全、.舒适就是要求光照清晰、柔和,不产生紫外线、炫光等有害光照,不产生光污染。

道路照明设计中,低碳节能通过照明艺术设计与城市风貌浑然融合,生态照明通过人文精神的社会链与城市文化同生共荣。低碳节能、生态照明、城市文化三者之间是照明意识形态的演变,充分展现地域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魅力。

5 防护工程设计

防护工程主要指道路边坡、挡土墙等构筑物。常见的防护工程技术包括砌石挡土墙、砌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抗滑桩、水泥砂浆喷锚等形式。这些防护工程对减轻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稳定性和环境侵蚀方面的效果很好,作用非常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荐,材料老化导致强度的降低,效果越来越差,后期整治费用高。同时,生态环境效果极差。

生态防护工程随着植物的生长,强度不断增加,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环境侵蚀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就是能够回复由于工程建设所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间的平衡。单纯的植被防护有时也无法满足工程的稳定性要求,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往往采取生态防护与加固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工程防护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既保证了道路边坡的稳定,有快速恢复坡面植被,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目前常用的生态防护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客土喷播

应用生态绿化工程理论与方法,那个过人工辅助方式,在边坡上回复自认植被结构和生态功能。

⑵格构

利用混凝土、浆砌条石等在坡面构筑格构梁,在格构中填充一定厚度的开挖边坡的表层土壤,种植乔木、灌木,达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目的。

⑶立体植被土工网格

在平整后的坡面上铺设三维植被网格,在网格中夹裹优良土壤,种植植物。

⑷植被混凝土

将土壤、混凝土、养分、保水剂、腐殖质、草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喷射到坡面,在表面覆盖保护层养护,待种子发芽后揭去保护层,让植物自然生长。目前也有这种砌块砌筑挡土墙。

⑸藤类植物

栽种攀缘性或垂吊性植物,遮挡硬质岩高陡边坡、挡土墙等防护工程,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6 结语

生态道路的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道路绿化与生态美学相结合、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生态道路必将是今后城市道路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毛文碧、段昌群等《公路路域生态学)

[2]徐健、温学钧等《低碳生态型道路建设技术》

作者:王坚

上一篇:环境设计专业论文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