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2024-05-14

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精选8篇)

篇1: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表演区是幼儿园中可融合节奏乐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故事表演、时装表演于一体的表演空间。表演区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形式。因为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表演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进入游戏。这正符合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的:“为幼儿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然而在实际的表演区的开展中,如何创设适宜环境、灵活组织与有效地引导呢?笔者将就表演区活动的开展略谈己见。

一、表演区环境的创设———序、美、意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孩子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

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进行表演区活动的先决条件。因此环境的创设应遵循“序、美、意”三原则,能激发幼儿表演情趣,适应各式表演活动的需要。原则一:“序”,序指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动静有序。这是由表演区活动内容所制约的,如故事表演、卡拉OK演唱、节奏乐表演是偏于静态的;而舞蹈表演、时装表演是趋向于动态的,那么教师在材料的摆放时就应有所区别。如放置材料的橱柜不同或各层橱柜的标志,放置筐的颜色不同,形成有序摆放的表演区环境。原则二:“美”,指环境的布置要美观、和谐。笔者在设置表演区空间时,在班级的一三角地带处拉起了粉红色的双层幕布,上层是纱,有一群向上飞翔的七彩纱制蝴蝶,给予幼儿温馨、想象、和谐美的表演场景。下层是不透明的浅粉色幕布,幕布后就可以放置一些可移动的表演道具,如表演台、百宝箱、可拉移的节奏图谱栏等,供幼儿自由取放。从而保证了表演区的美观。而幕布两侧靠墙处则悬挂着铁丝网,可将幼儿表演需用的头饰、打击乐器、手环等用小夹子夹住,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一般表演区中适宜采用的色调时柠檬黄、粉红、草绿、浅紫等中彩色系,给予幼儿中等强度的色彩刺激,可保持幼儿一定的表演兴奋度。原则三:“意”,是指环境和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受到正确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如在表演区色调规划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色彩影响;材料的投放上应注意可操作性、可创造性,如提供可再加工的表演材料,手环、头饰、皱纹纸等,便于幼儿在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时装表演时进行自我装扮,既能激发表演情趣,又给予幼儿创新、想象装扮的空间。

二、表演区材料的投放———多样、多功能

材料是幼儿开展活动的必要条件。“有材料的陪伴”的学习是幼儿学习的特

点,材料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幼儿表演区活动的成效。因此提供丰富合适的可进行表演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能够有效地提供幼儿表演的可能性。

(一)表演材料的多样性

进入表演区的孩子表演能力是各不相同的,让各种能力的幼儿都可以选择自己兴趣的,适合其发展水平的表演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活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较全面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并引发广泛的兴趣。而单一的表演材料,幼儿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失去表演欲望。因此表演材料要充足,形式上要多样。如在故事表演三只蝴蝶中,我为孩子准备了可进行语言、动作、表情表演等综合表演的一组材料:平面蝴蝶、花朵头饰、纱巾缝制的可拆卸翅膀、绉纹纸制花裙子等;一组以对话表演为主的瓶子偶,主要是提供塑封的蝴蝶、花朵的图片,黏贴在塑料小瓶上,而后倒置,在表演台上进行操作表演;另一组材料是以音乐动作表演为主的,提供故事录音带、背景音乐,让幼儿以肢体动作为主进行表演三只蝴蝶故事中的情节。根据幼儿的兴趣,活动具体情况等分阶段投放。

(二)表演材料的多功能性

多功能性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表演,即兴表演激发灵感,使幼儿的表演活动更加灵活有趣。因此表演材料应尽量做到可以一物多玩,一物多用。

例如在谈及材料的多样性例中,教师为三只蝴蝶所准备的瓶子偶,其上的塑封图片是可更换的,更换不同的角色图片后,即可以用作角色交流讲述表演。此外,还可以在瓶子偶里面装上些许绿豆或黄豆,盖子密封用做节奏乐表演,变成“会唱歌的瓶子娃娃”。

又如在幼儿做器械操时所使用的道具筷子,是现成的表演区材料。这些捆成一束的筷子,扎上了漂亮的绿绸带后,孩子们特别喜欢。投放于表演区后,幼儿即可用它来进行筷子敲击,进行打击乐练习;又可以进行筷子舞表演;有的孩子还富有创意地将其当成了卡拉OK表演时的小麦克风,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正是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多功能性。

三、表演区的组织———灵活、有序

表演区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因此组织形式应当有别于表演游戏、或是集体教学中的表演活动。组织形式当更灵活、而且能活中有序。因此应当做到:

(一)表演的空间需灵活。

如在进行表演区活动时,应允许幼儿根据需要,重新布置表演场地或改变材料摆放位置,根据所兴趣的,或表演活动所需改变表演空间。如在班级的表演区幕布设置为双层,后有可移动的表演台,当要进行木偶、手偶、瓶子偶表演时,幼儿可将幕布拉开一层,在表演台后进行表演。而当进行歌舞表演时则可在幕布前的泡沫垫上进行表演。需要进行节奏乐表演时,幕布后方的可拉式小节奏版又可派上用场。

(二)组织形式需有序。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因此在开展表演区的时候,让幼儿明白进区有序,材料层次有序,有易有难,材料分类编排合理。在进区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进区时幼儿需将自己的椅子摆好,戴上进区牌、进行进区情况记录,而后开始进行表演。在让幼儿形成进入表演区的良好习惯前提下,让幼儿自主选择表演,自娱自乐。体现教师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相互关系。

四、表演区的指导———有的放矢

表演区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对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 求。如何才能适度而有效地指导呢?

(一)适时介入。

在介入指导以先,教师应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介入、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和表演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在指导中不随意打扰幼儿的活动,采用协商的口吻,如在幼儿交换表演内容的间隙,说“可以怎么样表演,一定会更棒的!”语言宜少不宜多,宜肯定,不宜否定。宜启发,不宜直接给解答。

(二)互动学习。

在表演区活动中,幼儿于同伴之间的互动机会有许多,因此每个

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摩擦出新的火花,进而模仿、创造不同的表演内容。对于表演能力强孩子,教师应多给与其树立榜样的机会,以强带弱;而表演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则应引导其在观察、模仿,体验表演的快乐、成功,逐步树立其自信心。

(三)赏识激励。

孩子比成人更需要赞扬,班级里有一个特别内向,不善表现的孩子,于是在一次表演区活动时,我请了一位爱表现的孩子邀请她一起表演,她同意了,并且完整地表演了节目,虽然动作很不自然,但看得出她在得到了伙伴们的掌声后很高兴,我也在大家面前表扬了她,至少她已能从不愿意参与表演,到敢于自己上台表演。从那以后,我发现这孩子更喜欢进入表演区活动,而且表演越来越大方,个性也更加活泼了。其实,教师的一次赞赏的目光,一次鼓励的微笑,一句欣赏的口吻,便能激励幼儿更积极地投入表演活动。长此以往,便可挖掘出幼儿更多的表演潜能,感受表演的快乐。

综上所述,表演区活动的开展是一细致、逐步深入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表演区活动创设,材料投放,及实际的组织指导中都需做教育的有心人,使表演区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就能使表演区活动真正发挥实效,成为幼儿喜欢、有益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区。

篇2: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故事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语言活动形式。它是以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一种表演活动。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故事表演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故事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精华的经典名著,能陶冶人的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故事表演以其自主性、自娱性和游戏性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在幼儿园开展名著故事表演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恰当的故事,让幼儿能演

选择合适的故事是故事表演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理解作品,展示作品丰富有趣的内容,促进了幼儿的言语交流,使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并能学习一些优美的语言,体会一些积极的情感,明白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而且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它为每个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和场所。因此选择有教育意义、文字浅显、情节生动、艺术性强,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比如,我们在实施“亲亲小动物”这一主题的时候,了解到幼儿的兴趣所在,结合主题内容,我选择了故事《小兔乖乖》让幼儿进行表演。同时又让幼儿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幼儿的兴致自然很高。“兔子妈妈”在临出门的时候对小兔子们说:“妈妈到菜场去买菜,等会回来给你们做好吃的。你们在家里要乖,不能吵架,回来妈妈奖励你们好吃的。”妈妈一边穿鞋子,一边说:“如果等下有人按门铃,你们一个都不能去开门,不能让别人进来。妈妈自己带了钥匙,会自己开门的。”游戏中真正的乐趣就是孩子们所增加的这些创造性的语言和情节,它给故事表演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对幼儿也更具有了吸引力。

二、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让幼儿乐演

环境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能对幼儿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表演必须要有适合的场地。教师要为幼儿搭建各种适合幼儿表演的场景。可以利用教室走廊、阳台、区域角等幼儿熟悉的场地,进行适当布置,创设适宜于幼儿表演的场景。教师还要帮助幼儿并吸引幼儿一起准备道具、布景、服装等,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表演活动《小猴卖O》的场景布置时,我请孩子们布置小猴的商店。我提醒孩子们说:“小猴的商店来了哪几位客人?如果你是小猴,你打算怎样布置自己的商店?”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来布置,想想布置成什么样,让孩子们自己商量决定。在表演中,我也不直接参与活动,只是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和欣赏者,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尽情地表现自己。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探索、协商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引导深入解读作品,让幼儿会演

故事表演离不开文学作品,要想表演好故事,必须引导幼儿深入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角色的形象特征、角色的内心活动、情绪变化等。幼儿只有深入理解了作品内容,才能真正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从而受到品德、语言、美感等方面的教育。

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走过黑幽幽的森林,跨过急腾腾的河流,翻过高耸耸的山头”容易混淆猫和画眉鸟第一次砍柴是“叮嘱公鸡”,第二次砍柴“严厉地叮嘱公鸡”,第三次砍柴“非常严厉地叮嘱公鸡”等,在组织幼儿复述时,采用分段讲述,每讲述一段,给幼儿提出问题,留下悬念,这样幼儿对故事内容、情节、印象较为深刻,便于幼儿复述,故事讲完后,把教学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后,他们就会根据图片内容完整地复述了。幼儿对表演游戏已掌握了一定的表演技能,游戏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头饰、教具,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满足幼儿表演的愿望,还经常为孩子们提供内容不同的音乐磁带,孩子们自编自演了许多作品,如:《狐狸和乌龟》、《金色的房子》等,根据幼儿游戏和创编情况,教师在游戏后应进行及时评价,肯定孩子的优点,对他们在游戏中的创新意识给予肯定,并组织相互评价,然后进行小结,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幼儿共同商议,使孩子们在下次表演中形象更逼真、更具有创造性。

四、营造宽松的表演氛围,让幼儿爱演

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往往以参加表演为满足,并不追求表演结果,教师应当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使他们自觉地参与表演。

萱萱是个内向胆小的小女孩,一点点的困难都不愿面对,然而她却十分喜欢区域活动中的这个区域,并在里面一改常态,十分活跃。在里面,萱萱和同伴有商有量,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有时候孩子在表演中遇到一些不知如何表演,萱萱还会来请教老师。老师都会一一的进行指导。而且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就会适时的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这样萱萱在遇到困难时,也不退缩了。久而久之,萱萱有了自信。通过表演萱萱的性格开朗了许多,胆子也大了许多。

篇3:幼儿园创意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重游戏, 轻表演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且游戏性是幼儿表演活动的重要特征, 重于表演性。游戏性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如何理解、表现作品的权利, 而不是听从教师规定, 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表演性是逐渐提高完善的, 由“一般表现”向“生动表现 ”发展 , 作为最终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不能以牺牲游戏性为代价。重游戏、轻表演, 才能还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自主与快乐。相比“孩子学到什么”, 我们更重视“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什么”。

二、多维开放, 提供支持

多维开放、创意表演的方式让表演游戏更富趣味性、游戏性, 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创意表现的机会, 但这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演过程的创意并不是体现在教学中, 而是体现在师幼互动中。

1.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演,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表演过程中的问题, 探讨解决的方法。

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随机观察, 敏锐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也可以进行整体扫描式观察, 从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判断空间和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 还可以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 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 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参与。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 参与孩子们的活动, 分享孩子们的快乐与成就。当幼儿在表演中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 教师的参与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自主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 可以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也不仅是对问题的解释和解答, 而是适时适度地引导与启发。

3.支持。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 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 更是支持者。教师依据幼儿的问题与需要, 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等待。表演性体现在幼儿通 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道具等方式, 艺术性地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世界。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表现”向“生动表现”的提升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它需要时间, 需要“重复”, 教师必须给予幼儿“重复”的时间, 慢慢地等待他们的成长。

三、交流评价, 提升能力

篇4:幼儿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

关键词: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幼儿园的游戏在我国现已普遍受到关注,游戏研究成果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表演游戏的开展状况却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正确理解表演游戏的性质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1.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2.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在于,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而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3.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和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方法,幼儿应当拥有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听从教师或由教师规定。同时,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与“游戏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它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渐提高完善的,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学会“等待”,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水平”向“生动性表现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和“练习”。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观察。①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②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判断空间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③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定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提供材料。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能仅仅把材料当做“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当幼儿还没有产生对材料的需求时,教师不必立即呈现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或“道具”。

3.记录。记录的对象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幼儿的各种作品、所搜集和使用的有关物品和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谈及行为表现的描述等等。其形式包括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记录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幼儿。

篇5:浅谈小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马福新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特别喜爱的游戏。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老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灵活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指导幼儿表演游戏时,教师要先为幼儿选择适当的童话和故事,帮助幼儿掌握情节和人物的特点,让幼儿充分的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老师还要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表演游戏。在表演中,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更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地介入到游戏中,指导幼儿的表演活动。

一、当幼儿不能丰富表演活动的道具时,老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讨论: 在组织表演游戏《谢谢小猴子》时,孩子们对故事的情节和对话都已经很熟悉了。可没有道具孩子们是无法进行表演活动的,我提醒幼儿说:“要表演这个故事,我们需要什么呢?”孩子们不能自发的说出需要的材料来。于是我便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1)元元在什么地方玩,被大风把帽子刮跑了呢?

(2)地上有什么?旁边有什么?

(3)小兔子、大象、长颈鹿他们是从哪里走来的?

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起来:佳蔚说:“元元在草地上玩儿。”李由说:“她在房子旁边玩儿。”羽扬说:“在健身器旁边玩儿。”显坤说:“地上有小草和小花。”羽晗说:“小动物们都从他们的家里出来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丰富着故事的背景。“既然需要这些东西,我们现在没有这些东西该怎么办呀?”我问。孩子们说:“咱们自己做吧。”“老师你给我们画出来,我们涂色吧。”“好。”我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有的幼儿找来一个大大的纸箱子,在纸箱的上面贴了一个画好的胡萝卜说:“老师这是小兔子的家。”接着大象的家、长颈鹿的家也先后做出来了。孩子们也把地上的小草涂得鲜艳极了。做完后,孩子们真的把这些道具摆好,学着小动物的样子自发地表演起来了。

在《小兔乖乖》的活动场景讨论中,孩子们根据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表演游戏的场景:在绿绿的草地上,有小兔家漂亮的蘑菇房子、房子旁还有一棵茂盛的大树、不远处是一片小树林„„这些场景的丰富,老师都是通过提出问题,深入引导,使孩子们创造出来的,为孩子们的表演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老师运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丰富活动道具。老师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同孩子们共同讨论,尊重幼儿的想法,来确定表演的道具有什么。在讨论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兴趣。老师给予帮助,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老师还特意肯定了孩们以物代物的新想法,让孩子们真正的成为了活动的主人,体验到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成功感。

二、当幼儿的动作表现不出来时,以玩小游戏的方式指导幼儿比较形象的表演人物动作: 幼儿在熟悉了故事内容后,他们有了表演的欲望,在表演区里,自娱自乐的表演着“谢谢小猴子”,玩儿得可开心了。在他们表演时,我发现孩子们只注重了人物间的对话,在对话中说得很流利,有的幼儿还加上了自己的想法,然而孩子们忽略了人物本身的动作形象。元元在草地上跳舞,只是用手挥了两下,跳两下就算是跳舞了。小白兔听到音乐走来了,也只是象征性的跳两下,没有表现长耳朵的动作,然后就开始说起了对话的内容。紧接着,大象、长颈鹿、小猴子也是这样。看到这种情况,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表现动物的形象,我走过去便问:“你们表演了半天,我都不知道你们是谁来帮助元元了?你们谁有好办法,让你所做的动作别人一下子就能认出你来?”孩子们沉默了。鑫蕊抢先说:“老师我有办法,您看!”她说完就使劲儿的甩着两只胳膊,我立刻兴奋地说:“我猜到了,你是大象!”听我这么一喊,也吸引了其他的孩子们,阳阳也挺起胸膛,使劲儿地伸着脖子走过来让我看,还没等我说话,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大嚷着:“你是长颈鹿!”闫朗和其他小朋友又夸张地表演了小猴子和小白兔。我看孩子们的兴趣正浓就说:“咱们来表演一下吧”“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小兔乖乖》中的大灰狼是个凶狠的家伙,孩子们夸张的伸出可怕的大爪子,嘴张得大大地、两眼瞪得圆圆的、一步一步地向小兔子们走去„„文婕喊了一句:“大灰狼来啦!”小兔子们被吓得慌忙躲了起来„„通过小游戏的方式,使孩子们注意了自己的动作幅度,夸张地、形象地、生动地表演着,真正的体现出了故事中小动物各自的不同特征,使动物形象更加鲜明了,从而使孩子们掌握了表演的技能。

在表演过程中,小班孩子往往会忽略自己所做的动作幅度,动作可能会变成简单的比划,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我通过“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来帮助、强化幼儿大胆、夸张地表演动作,更能使幼儿在快乐的表演中得到大胆表现能力的发展。

三、当幼儿的动作单一时,老师形象性地示范引导幼儿有创造性的表现动物形象的多种动作:

慢慢的,为了让幼儿理解小动物的自身特征,促进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我便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首先,我请幼儿欣赏小白兔、大象、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在感官上让幼儿感知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然后,我便引导幼儿用多种动作来表现小动物的形象,还要求他们所做的动作一定要能表现出这个小动物的特征来。当我提到小兔子时,孩子们开始做起动作来,但我发现他们只是将两个手指放在头上,双脚跳过来,动作比较单一。无论我怎样用语言提醒,孩子们还是不能有其他的动作做出来。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做了一个小兔子甩着长耳朵左右跳的动作,来启发孩子。老师的感染力很大,我的这个动作给了孩子们很大启发。接着杨羽晗做出了小兔子一低头、一抬头跳来跳去的动作;梁翀做出了抬着小前爪用脚尖走来的动作;闫朗做出了小兔子抬起一条腿跳来跳去的动作;鑫蕊做出了小兔子捋着长耳朵大摇大摆地走来的动作„„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启发下,后面小动物的形象的动作就更加丰富了。孩子们也更愿意动脑筋想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了。全班的孩子都沉浸在动脑做多种动作的氛围当中:有的学小猴子抓手背、挠脸蛋还踮着脚尖走、高抬腿走、手搭凉棚„„等动作,来表现小猴子的形象。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小动物形象展现在孩子们和老师的面前,更加丰富了孩子们表演《谢谢小猴子》的动物形象。

在活动中,老师的形象启发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们不能有新动作出现时,老师做一个新动作,又再次激发了孩子们想象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创造的积极性,拓宽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自创出了许多动作,有的是老师都意想不到的动作也产生了,真正的体现出了孩子们创造的特点,同时也为孩子们表演动物形象积累了丰富的动作形象,有待表演时进行参考、应用。

四、当幼儿不知何时上场时,老师有效的利用音乐资源,丰富幼儿的表演活动:

幼儿的动作比较形象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该谁上场时,孩子们又不知道了。在“谢谢小猴子”的表演中,我为他们提供了头饰,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动物头饰就拿起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我帮他们说旁白,当说到大象来帮助元元时,戴小兔子头饰的、小猴子头饰的都走来了。我便提醒他们说:“现在该大象上场,你们是大象吗?”听我这么一说,“小兔子”“小猴子”都回去了。为了让幼儿明确自己什么时候上场,于是,我便利用小兔子、大象、长颈鹿等不同的音乐形象来提醒幼儿该谁上场了。我首先让孩子们感知这几个小动物的音乐,并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等孩子们对不同的音乐形象比较熟悉了,能根据音乐来分辨是哪只小动物了,我便把音乐贯穿到表演游戏当中。当深沉、缓慢的音乐响起来时,扮演大象的闫朗迈着沉重的步子,甩着长鼻子走上场来;当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扮演小兔子的马乐蹦蹦跳跳的上场了„„音乐的贯穿,使孩子们能根据不同的音乐就知道该谁上场了,不再用别人来提醒他们了。

篇6: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靖江外国语学校示范幼儿园

唐翠萍

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那么,小班幼儿在阅读活动中有些什么表现和特点?教师如何在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恰当的指导呢?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宽松、舒适的阅读环境。除了集中阅读活动外,孩子可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离园前等时机自愿、自主地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我及时记录下他们阅读的行为细节,发现小班幼儿阅读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常常把书颠倒着看

片断:当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书架前,告诉他们可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下来看时,周栋梁找了一本封面上印着大象的书,说:“我最喜欢大象!”,于是他带着书坐下来看,可是把书拿反了,但仍在一页一页地翻着看,饶有兴致地指点着画面上的小动物…… 分析: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方位感还比较差,加上生活经验的缺乏,往往分不清或不去关注物体的正反、颠倒。因此,小班幼儿阅读时,常常会出现把书拿颠倒的情况。

二、喜欢看画面形象大的图书

片断:在图书角里,我为幼儿添置了从幼儿园图书室借来的几本《幼儿画报》、《看图说话》。小朋友见添了新书,非常高兴,都争着拿新书看,张凯楠、沈锐、褚尧几位小朋友捷足先登,拿到了新添置的书,可没看一会儿,我发现几本《看图说话》,被胡乱地丢在地板上,大家不约而同围在一起翻看着《幼儿画报》。

分析:《看图说话》这本书画面较小,每页上有多幅画面。小班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易受形象大、色彩鲜艳的对象所吸引。而《幼儿画报》每页上一般只有一幅画面,且主体形象大,色彩鲜艳,所以更受小班幼儿的青睐。

三、不善于理解主体与背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

片断:许家驹小朋友来到书架前,很快选中了一本《三只小猪》的图书,他带着书坐下来按顺序一页一页翻着,一边看一边用手点着说:“小猪。”接着翻一页说:“小猪”。又翻一页点着画面说:“小猪”,就这样翻一页说:“小猪、大灰狼……”,很快便把书翻完了。于是他从垫子上爬起来,打算把书送回书架,他边送书边说:“怎么都是小猪和大灰狼呀!”他送完书,又在书架前东找找西找找,摸摸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选了一本《看图识动物》,他站在书架前翻了翻书,对身边的沈锐说:“这个书好,还有猴子呢!”于是他带着这本书来到座位坐下来,仔细地翻着看,一边翻一边说着每一页上动物的名字,碰到说不上名字的就来问:“老师,这是什么呀?”我告诉他:“这是大猩猩。”他听了很兴奋地自言自语:“噢,这是大猩猩呀!”又转身告诉身边的沈锐说:“这是大猩猩。”……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在阅读图书时,他们喜欢边看边用手点着自言自语,但同时,由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画面前后之间的联系以及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常常只能说出画面主体的名称。

四、对内容熟悉的图书 “情有独钟”

片断:在一次离园前的几分钟里,我给小朋友讲了《三只小猪》的故事,下午,我带着小朋友到幼儿园阅览室看书,发现《三只小猪》的书最抢手,拿到这本书的小朋友都在低头仔细翻看,一边看还一边说着记得的故事中的句子,翻完了,又从头再翻着看,而没拿到《三只小猪》的小朋友则频繁地到书架前换书。

分析: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差,而对内容熟悉的图书,幼儿能调动已有经验去观察、理解画面,发现画面中的其他内容,把画面中的形象与记忆中的内容相对应,从而感受着阅读的乐趣。

指导策略:

从小班幼儿阅读的行为表现和特点来看,幼儿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的,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地观察画面,不能理解画面之间的联系,而仅仅停留在简单、重复的翻阅这一水平上,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久而久之,甚至会形成不爱看书、讨厌看书的习惯,因此,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正确看书,耐心、细致地观察、理解画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造氛围,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环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课程,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1.提供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

小班幼儿在阅读时更注重感官上的需要,我们就注意选择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及与他们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如《幼儿画报》《东方娃娃》以及著名童话图书,这些图书的特点是每页上只有一幅画面,形象大、主体突出。当这些花花绿绿的图书呈现在小班孩子面前时,对他们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2.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

我们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不断更新阅读的内容,还随时让幼儿带来自己家中喜欢的图书。在图书角的入口,贴着一幅提示幼儿安静阅读的装饰画,图上两位小朋友在专心看图书,树上的小鸟停止了歌唱在看着他们。在图书角的四周贴着漂亮的图书广告画,画中憨厚的三只小猪、美丽的白雪公主、聪明的小白兔,极大地调动着小朋友看书的兴趣。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我们还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保证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

二、创设情境,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方位感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常常颠倒翻书或胡乱翻书,以至把图书弄坏,或由于同伴间争抢同一本书而撕破图书。怎样帮助小班幼儿正确阅读、懂得爱惜图书呢?枯燥的说教对3岁的孩子来说不会有多大作用,必须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以游戏的口吻来引导他们爱惜图书、正确阅读。于是,我设计了一套电脑动画——《书宝宝的来历》,以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向小朋友介绍了图书的制作过程,让幼儿知道了图书制作的艰辛。同时,通过“书宝宝”的自我介绍和电脑动画的展示,让幼儿认识了图书的结构,知道“书宝宝”有封面、封底、页码,书里面有关于小动物、小花、小草和小朋友的故事。实践证明,电脑动画所提供的游戏情境,让小朋友懂得了爱书、护书,并且,在他们边看边点读的过程中,小朋友逐步掌握了一页一页翻阅的方法。

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我还让他们互相检查阅读的姿势,如坐要直、书放平且离眼睛不要太近,这样的监督既提醒了别人,更强化了幼儿自己的意识。这样,逐步培养起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循序渐进,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水平这里的阅读理解包括对画面角色的辨认,对角色间关系的认识,对角色活动、情节发展的理解,对角色心理活动的想象,对背景的认识,对主题的理解等等。我主要通过三个层次帮助小班幼儿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1.学会看画面主体

阅读图书时,我引导幼儿找出每幅画面上的主体形象,说说它是谁,它在干什么。我经常使用这样的指导语:“小朋友看看,画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再不是简单地说一下画面主体的名称就很快翻过去,而是仔细地看主体的动作、主体的表情。幼儿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再说一说。例如,在阅读《毛毛虫的故事》的活动中,幼儿自由阅读时只会说:“有一条毛毛虫。”在老师提问的引导下,幼儿逐步会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草地上,有一条绿色的毛毛虫。它爬呀爬,想找一些东西吃。”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接教孩子用现成的句子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主体的形象、动作、表情,想想它在做什么。这样,幼儿对主体的观察、描述就日渐丰富、细致起来。

2.学会看连环画

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我注意引导他们找出前后两幅画面间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发展。例如在《拔萝卜》这一阅读活动中,我用了这样的指导语:“老公公拔不动萝卜,怎么办呢?咱们再翻一页……这页上多了谁?老婆婆干什么来了?……”这样,幼儿很自然地将故事情节连贯起来,知道后一幅画面是前一幅画面的继续。

3.学会看背景

只有学会看背景,会想象画面上没有的情节和心理活动,幼儿才能独立而完整地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在实践中,我做到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来帮助幼儿达到这一要求。例如在《小象和它的朋友》这一图书中,第一幅画面是大树林前有一头小象,我问幼儿:“这里有谁?(小象)小象住哪里?(观察背景、大树林)它的家真大,可就它一个人,它会怎么想?(心里觉得孤单,想找人玩)经过这样的引导,幼儿看画面时自然地将背景和想象融合进去,他们对画面的描述变得生动起来:“在大树林里,住着一头小象,它整天一个人,心里觉得好孤单呀。它想:我要找一个朋友一起玩。”有了这样的想象和描述,幼儿对图书中故事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以上层次,并不是所有幼儿都必须经历的,能力差的幼儿从第一层开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直接进入第二层、第三层。

此外,小班幼儿阅读图书之前,我们还通过情境表演、看动画、听故事等方式让幼儿预知画面内容,激发起幼儿阅读的愿望和积极性,使幼儿在阅读画面时能借助已有的、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学习画面内容。

篇7:游戏表演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是一种深爱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我们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倾听他们之间的对话发现其关注点。冬天,幼儿之间有关“小动物都到哪里去了”的议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个以幼儿自编小动物过冬的故事为内容的系列表演活动──《挖洞的故事》开展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引起幼儿共同兴趣的参观或观察活动,引发出表演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从春天观察小蝌蚪后开展起来的。

二、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通过和幼儿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当《挖洞的故事》编好后,师生一起讨论:利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做什么?幼儿提出做壁板、做头饰、做道具进行表演等主张。

讨论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幼儿尝试用单一材料制作道具表演《挖洞的故事》后,下一步是扩展有关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经验,还是继续表演故事呢?我们决定听孩子的。讨论结果,他们提出要用更多的材料制作道具,活动便向探索用不同材料制作道具的方向发展下去。

讨论上一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在第一次《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活动中,幼儿搞不清青蛙产卵后是否还要孵卵,这个问题就成为第二次活动的主要议题。通过讨论,幼儿得出青蛙只是产卵并不孵卵的结论,还想出在纸条上点黑点拴在腰上表演青蛙产卵过程的办法。

另外,教师可用录音、录像、笔录等方法记录幼儿的讨论情况,随后,再共同分享记录结果。如老师把幼儿编的《挖洞的故事》记录下来再读给幼儿听,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记录幼儿下次活动所需材料、分工、方法等建议,则使幼儿理解大家的主意可以汇成一个完整的计划。

三、教师要把握有效的指导时机

当教师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继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求成。在表演《挖洞的故事》过程中,幼儿第一次用多种材料制作道具,原定用来做洞的纸箱,在加工时被幼儿割成一块块的碎纸板,没有一个孩子达到预期的目的,活动在看似不成功的情况下结束了。但是,下一次活动中,幼儿仍提出要用纸箱做洞,只是纸箱不能乱割,否则就站不住,没法用了。这说明幼儿从自己亲身尝试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比教师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是幼儿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也可以是获得成功体验后表达或与大家分享感受时。

四、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指导措施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借助规则对幼儿进行控制,而应是通过对幼儿活动的关心、支持、帮助来实现。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以下指导策略效果良好。◆启发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

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反馈时,教师的提问是了解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的有效方法。但是,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以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探索。如“你们的洞做得真好,可小动物住在哪里呢?”这样的提问引发出幼儿建造小动物的家的行为。而“××觉得一个人做不完那么大的洞,怎么办?”则使幼儿产生了合作的要求,他们把各自的作品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道具。◆让幼儿在做中发现问题

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引导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利于促进发展。在制作《挖洞的故事》的道具时,杨杨用细纸条做洞,老师没有急于评价她的作品,而是引导她假装小鼹鼠在上面爬一爬感觉一下,结果她自己发现了洞太窄的问题,改用宽纸重新做。假如她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直接认识这种空间关系,也不会主动去修改作品。◆利用同伴之间的影响

篇8:浅谈幼儿园表演区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自主选择表演素材

1. 表演素材可以是幼儿喜欢的经典故事或童话。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幼儿会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童话。当幼儿对故事或童话中的对白场景比较熟悉后, 他们往往会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需要同伴配合表演时, 幼儿还会邀请同伴一起投入表演, 这就是自主表演。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这种表演, 并予以支持和引导, 帮助幼儿更投入、更充分地进行表演游戏。

2. 表演素材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断。

动画片中可爱的人物形象、刺激性强的声效和颜色、富有趣味性的动画情境……往往让幼儿过目不忘, 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动画片中的情节。因此, 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动画片中的精彩片断作为表演游戏的素材是可行的。

二、自主动手做道具

1. 共同设计制作角色所需道具。

幼儿可以通过协商自主给角色造型和化妆, 共同设计制作角色所需道具。比如, 在进行表演游戏《小兔乖乖》前, 教师先让幼儿讨论怎样给兔妈妈、小兔、大灰狼等角色准备道具。然后, 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故事中的角色最突出的特征来制作道具。如:给兔妈妈和小兔制作一对长耳朵, 给大灰狼制作一个毛茸茸的大尾巴, 等等。接下来, 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分组收集所需的制作材料, 完成上述道具的制作。

2. 根据需要及时增减道具。

表演游戏进行中, 有时游戏情节会发生变化或者故事情节需要重新创编。因此, 场景和道具也需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可以在场外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材料制作道具, 使表演游戏中变化或创编的部分能及时得到调整和完善。比如, 在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中, 幼儿创编的故事结尾中有火烤大灰狼、有打地道到大灰狼的家……这些都需要相应的道具。教师及时提供了所需材料:红色的包装绳、纸箱子以及蜡烛等。幼儿将红色的包装绳拆成红丝当作燃烧的火, 将一个个纸箱子连起来当地道……成功地利用替代物做成的道具丰富了他们的表演。

三、自主选择伙伴和角色

1. 自主选择和谁一起表演。

分组进行表演时, 幼儿可以自主组合。自主组合的游戏小组容易达成共识, 合作起来比较默契。为了避免能力强的幼儿都组合在一起, 教师可在幼儿组合前适当提些要求, 用激励、榜样等方法使能力相对差的幼儿自然、合理地分配到各小组中。

2. 自主选择角色。

表演小组分好后, 幼儿在组内可以自主选择想要表演的角色。当角色选择发生冲突时, 教师可用以下办法解决: (1) 轮换法:让两名幼儿自行商量或用游戏的办法 (石头剪刀布、比高矮等) 确定谁先演、谁后演, 两个小朋友轮换表演。 (2) 发现法:帮助幼儿发现其他角色的有趣和快乐, 自愿谦让表演其他角色。特别是像大灰狼、狐狸等总是被人打骂的反面角色, 教师应引导幼儿发现这些角色在表演上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并在表演生动性上加大评价力度。

四、自主选择表演情节

1. 自主选择并模仿表演游戏方式。

比如, 教师可以将几组幼儿表演的一个环节用数码相机录下来, 让幼儿观看后讨论哪一组表演得好, 谁表演得好, 好在哪里, 从而让幼儿自主发现优秀的表演方式, 并在模仿中得到启发。

2. 自主创编表演游戏情节。

当幼儿对原表演游戏情节丧失兴趣时, 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表演游戏情节, 给表演游戏注入新的元素, 让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展现。如在表演游戏《金鸡冠的公鸡》中, 幼儿在分组讨论中生成了“第三次狐狸又来了, 大家该怎么办呢?”的问题。于是, 教师鼓励幼儿围绕这一问题自主创编表演游戏情节。接下来, 各组幼儿分别创编了自己的表演游戏情节。星星组:公鸡假装又被狐狸抓住, 经过山坡时, 狐狸一脚踏在被小动物们倒满油的坡道上, 叽里咕噜滚下了山坡, 埋伏好的小动物们冲出来抓住狐狸, 求饶的狐狸承诺永远离开这里, 再也不回来了, 大家为离去的狐狸欢呼;月亮组:公鸡请狐狸喝杯水, 放了泻药的水让狐狸肚子疼得厉害, 回家途中休息时, 一屁股坐在假装石凳的刺猬身上, 疼得狐狸哇哇大叫, 大伙一起把它推到了河里;太阳组:用酒灌醉狐狸……

3. 自主创编表演游戏结尾。

上一篇:业务档案统计制度下一篇:黄瓜说明文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