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实践研究的初探

2024-04-29

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实践研究的初探(精选5篇)

篇1: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实践研究的初探

中国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于全国各地,甚至千家万户,成为最普及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品种。它抒发着人民的情与美,孕育发展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纸不仅表现了人们的审美爱好,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幼儿时期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时期,为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正如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渊源于民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幼儿时期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力的时期,为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正如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学习剪纸不仅能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逐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

篇2: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实践研究的初探

发布时间:2007-1-20 19:40:19 信息来源: 作 者: 浏览次数:1630 【大 中 小】

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陶芙蓉

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严峻的形势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辉煌的历史曾经灿若星辰,令多少人叹为观止。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中,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它几经沉浮,几经沧桑,终于在如今这个“时髦文化”异军突起的年代,蒙上了厚厚的岁月的尘埃。我们何以能让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先进、文明的社会中得以流失,保持沉默呢? 因此,必须让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去关注它,去了解它,最重要的继承它。

2、课改的趋势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在<艺术与文化>一节中指出:“在课程中,一方面增加本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它还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综合性的课程建设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艺术文化作为基石,这将会对弘扬民族艺术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3、学校的需要

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如何立足本地本校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体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剪纸,在美术方面,我们选择了剪纸作为突破口,主要原因有几个:

1、剪纸材料简单,方法易学,门槛低,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农村孩子学习艺术的愿望,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陶冶学生情操。

2、它集审美与创造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我们认为挖掘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蕴含着的丰富资源,不仅能丰富补充艺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3、我校通过几年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设施、师资上都有一定的条件,为课题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基于上述原因,2002年末,在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开始为更科学、更规范的开展剪纸教学构建本课题方案。2003年6月正式成为了苏州市十五重点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充满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活力之源。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深刻的民族自豪感。

2、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综合性的活动把单一的绘画技能培养转化为多技能,多层次的知识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采取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本课题所指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利用剪纸这个优秀传统文化来同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的整合的综合运用。

5、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国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等等,大多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已萎靡不振,有的已濒临灭绝。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关于拯救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工程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终于看到了曙光。因此,我校与时俱进,积极行动起来,以“剪纸”为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活动。

2、人文课程论。《艺术课程标准》是以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是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于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和提高。课标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就是一种人文课程,就是要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3、多元智能理论。根据美国哈佛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由此,他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其余的七种智力均能在艺术学习中获得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它为构建本校的艺术教学特色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凸现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理念

(1)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活动中培养具有剪纸特长的小能手,提高创造能力,使其获得成功,增强信心,进而将向上的动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运用剪纸工具与材料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特殊(以镂空为主),并以撕、剪、刻与折、叠、拼、染等不同媒材与手法的接触,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2、进行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著名音乐教育家、从事“人类四大高级感官论”赵宋光先生强调:近代的艺术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调整手段、知识技能与遗产精品、人文内涵的相互关系,把屏障改位媒介,把每项知识点与技能的教学过程改造成体验遗产精品内涵的一条条通道。赵先生希望学生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来认识、理解、运用剪纸这个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达到对剪纸的继承、传播与创新的目标。

3、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

通过研究、探索剪纸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组织、评价方法,基本规律,产生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师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能力。

5、实施学校的素质教育

通过本课题的组织实施,营造全校师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意识和研究氛围,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内容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带有探索性,我们从学校科研、教师能力水平等实际出发,将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突出重点,初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剪纸活动中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文化资源,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的研究。

2、我们生活周围蕴含着丰富我文化资源,无论是校内的文明风尚,环境建设,信息网络,还是校外社区资源,地方资源等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着。运用剪纸来开发这些资源无疑是教育学生,体验生活的活教材。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素材与现象教育学生,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易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努力形成一套学生易于掌握又喜爱的剪纸知识、技能的教学材料。

3、剪纸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有效途径、方法,基本规律及特点的研究。

4、探索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以争取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机制的完善。

5、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剪纸这刚优秀的民间艺术。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1、学科:剪纸兴趣小组及美术课

2、教师:以龚立新老师为主的全体美术教师

3、学生:全校小学学生(以中年级学生为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实践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

愉悦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一)形成共识,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艺术教学品牌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艺术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利用我校已有的条件、基础,开展适合于学生的艺术教学活动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校艺术特色教学品牌的打造。

1、组织健全,运行有效

本课题一经确立,我校即在组织、运行制度上实施有效措施,规范操作。课题组由杨世明校长亲自担任课题总负责人,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作为课题研究指导的中坚力量,市美术教学能手任组长,全校艺术专职教师和美术、音乐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课外成立了少先队组织“剪纸艺术院”;落实了奖励措施;组建了张小剪纸教学网。

2、学习现代新理念,推动研究进程

如何革除传统剪纸教学中的弊端,提高现代小学剪纸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全组人员认真学习了《艺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以及现教育新理念,转变观念,寻求理论支撑,引导课题实验,推动研究进程。

3、分层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及知识,是本课题顺利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面对我校美术教师对剪纸的钻研,我们创设条件让其外出学习。回来后再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二)在实践中,探索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我们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探寻小学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对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探索:

1、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多少了解?

课题实验开展之始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面作一番了解,以便今后能作好对比。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200份反馈数据的统计显示:有15%的学生对剪纸稍有了解,有62%的学生是在学校里了解的,有58%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剪纸表示欢迎与支持,有91.5%的同学希望剪纸艺术能发扬下去。这说明我们当地学生对民间的剪纸艺术了解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喜欢或是能成为自己的特长。但希望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延继下去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声,而且延续的主要场所仍然有懒于学校。

2、小学生剪纸具有哪些特点? 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本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找到问题的关键。我就这个问题与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郑洪娥进行了交流,她说:“这方面涉及到怎样来培养和评价小学生剪纸?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认为好的学生剪纸作品,除了要很好的掌握剪纸语言(直线条、锯齿形、夸张变形等)外,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根据教学实践也进行了一些总结:构图自由灵活;题材丰富,富有想象力;造型生动夸张;用色鲜明,传情达意。

3、怎样来实施有效的小学剪纸教学?

①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与民间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

②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以剪像为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被动,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③创新教法,寓教于乐。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4、构建怎样的剪纸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实践,我们把它分为: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个环节。

观察是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进入鉴赏阶段的桥梁。鉴赏,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创作,是衡量学生审美能力的显性依据之一,此环节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评价,要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审美理解得到外显,以便教师把握时机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拓展,主要是强调剪纸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组织开展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5、开发怎样的剪纸校本课程?

随着我们对校本课程不断深入的研究与理解,在充分考虑了它的适应性、本土化的基础上,终于编著成了张小剪纸校本教材,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考虑到由于学校校本教材一旦编著完成,就要制版发行,一般不再进行修改,缺少灵活性和互动性,我们把它看作是静态的教材。为了克服它的缺陷,我们配合发行了校刊《巧巧手剪纸报》,通过互动性强的专栏,来发表学生的每课习作与心得,实现教材与学生更为密切地交流。②校本教材以校为本。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立足于本校实际,内容全部选自我们学校的人与事,它具有非常浓烈的张小特点,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③内容编排分层次。校本教材是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引的。因此,不仅形式上采用了学生可亲的语言,内容上也适合不同年龄学生使用,或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实现分层教学。

(三)向多学科渗透,提高影响力

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可与多门学科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影响。如陶芙蓉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剪纸艺术代代传》,让学生直面民间老艺人看到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时下我校老师推动剪纸艺术传承而做的努力,和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学习愿望。这三代人与剪纸艺术之间的联系,给了同学们一次内心深深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根据本课题教学案例而改编的校园小锡剧《童心巧手》也顺利上演,可谓别具一格。再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组建专题教学网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欣赏、探究、交流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八、研究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以美育为目标,以剪纸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的探索总结,迈出了艺术科研教学的一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1、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得到的很大的

剪纸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创造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要动手、动眼,更要动脑,它让学生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明了了收集素材、构思、构图、设计、创作、裱贴等环节。对常规的撕、剪、贴、染、折等艺术表现手法得心应手。又在其中感受到了传统风俗文化与艺术的联结,有效的提高了艺术综合能力。学生面对我国民间艺术抢救工程第二大重点项目的剪纸艺术已不再变得陌生,甚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形成了许多学生剪纸版面,部分学生更是脱颖而出,挖掘出艺术潜能,创作出剪纸佳作。从2003年始至今,学生作品在市级及以上发表获奖的有62人次。

2、剪纸教学声名远播

由于扎实有效地开展剪纸教学研究活动,许多单位主动与我们联系,要求我们参与各类展示或表演,至今已成功举行了10次市级及以上的剪纸现场表演与展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就连外教来我校参观时,也不住称赞我们的学生手儿巧,有的外教还向我们借用一些学生作品来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在这个其间更有市电视台(《零距离》《今日传播》《常熟新闻》)、电台(《小伙伴》)、报刊(《常熟日报》《双休特刊》《教育特刊》)等媒体进行过14次的宣传报道,其中一期还被编入《天下常熟》。2005年7、8月还分别与团市委、方塔街社区举行校外合作教学活动也成功举行,使我校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3、提升学校形象,教师自身成长

作为少先队特色活动窗口的――剪纸艺术院于2004年得到苏州市团市委的肯定,命名为“苏州市少先队红领巾特色大队”。我校的艺术特色教育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也逐步脱颖而出,在本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龚立新老师成为了常熟市民间文艺工作协会会员,并通过了江苏省民文协会的审核。构筑的5个主题特色网站《张小剪纸网》《艺术教学网》《立新民间艺术网》《十二生肖》和3个网络课件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并加入 “常熟市教育信息网”教学资源库;3个FLASH课件获省、市优秀教育课件二三等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与录像课获市三等奖。

4、总结经验,规范管理

在实施剪纸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分类整理,编著了《张小剪纸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课例》、《剪纸教辅用书》,校刊《巧巧手学剪纸报》配合校本课程也顺利出刊,现已将规模扩大成为《小小艺术家报》,内容涉及美术、音乐、书法等,从中也带动了这些科目的健康发展,推动了我校的艺术教学工作与课改进程。其中第一期还被入选《少先队小干部》杂志。《巧巧手学剪纸――张小校本教材》在全市校本教材评比中获二等奖。除此之外,还编制了《四(1)班剪纸专辑》、《学生优秀剪纸作品集》和《龚立新剪纸作品集》等,这些都推动了我校艺术教学向前发展。2005年4月我校成功举办了本课题的中期汇报,出刊了中期专辑,得到了与会领导、同行们的肯定与指点。

九、成果分析

1、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曾记得有位学者做过这样 一个调查:人们在名画前逗留的时间有多长?结果的数据是令人 沮丧的,面对匆匆而过的人们缺失审美素养的现象,他发出了深情的呼唤。而在我们教育领域至今仍很难摆脱高考指挥棒的阴影,重知轻能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我们为贯彻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思想,开展剪纸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现如今,校园中的墙面、橱窗、楼道都能见到各种剪纸作品,班级中的艺术角更是成为了同学们一展身手的好地方。同学们不仅对它习以为常,有的还培养起了兴趣,形成了特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潜移默化地培养。

2、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小学剪纸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有哪些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好网络资源?怎样开发适合学生,立足学校的校本课程?怎样整合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老师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全课题组成员一方面通过自学理论来给自己先脑,另一方面通过不断的研讨、磨课、商讨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终于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因此在一些竞赛中获得了奖,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龚立新老师还受到江苏卫视与常熟电视台的邀请参加才艺展示。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 到“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学校建立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一个突破口。” 因此,倡导学校办出学校特色,形成具有个性的,有一定优势的学校,从而成为该校的品牌。我们遵循“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到“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努力使其能有所突破。经过几年的积淀,剪纸教学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多次受邀参与或举行展出或表演活动。如今,剪纸教学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实验结论

剪纸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从本地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现实,适合农村小学开展艺术课改工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从中带动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提高了艺术品味和创造能力。

剪纸教学一方面使面临发展形势严峻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文化底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升了学校形象,起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使通过剪纸来实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迁移成为可能,为学生的一生成长打好基础。

十一、研究后的思考

1、组织好校本教材的实施,加强实施后的反馈情况总结,不断完善该教材,缩小与他校的差距。

2、在实验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向其它班级、学校辐射、推广,争争带动区域内艺术课改进程,进一步扩大影响,让艺术来点缀更多孩子的生活,成为他们快乐的交流形式。

十二、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3:剪纸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研究

关键词:剪纸,碎纸利用,创造性,能力培养

剪纸是一种艺术性的创作活动, 在剪纸活动中会产生一些边角料, 即所谓的“碎纸”。如何使这些在剪纸活动中产生的“碎纸”变废为宝, 进行合理的再利用, 在再利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利用剪纸作品, 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主张教师引领幼儿主动去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活动。首先, 广泛收集剪纸作品以激发幼儿欣赏美的强烈愿望。罗丹说,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引领、点拨、指导幼儿及其幼儿家长时时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 注重广泛收集剪纸作品, 分门别类地布置于相应的艺术活动区域, 让幼儿产生美的视觉感受, 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比如,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将收集来的剪纸作品精选一些布置在幼儿园的楼梯口, 也可以布置在幼儿园的走廊上供幼儿欣赏, 让幼儿在欣赏中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在布置过程中, 教师应合理采纳并吸收幼儿的一些合理化、建设性的建议, 并鼓励、引导、启发幼儿一起参与, 以激发幼儿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次, 在浓郁的艺术氛围营造中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要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一把剪刀, 一张纸, 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要让幼儿去欣赏剪纸作品, 去发现剪纸作品中蕴藏着的美, 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从而陶冶幼儿的性情, 塑造幼儿的灵魂, 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意识。

二、利用剪纸活动中的“碎纸”, 拓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引导幼儿收集剪纸活动产生的“碎纸”, 培养幼儿探索并利用“碎纸”的能力。在剪纸活动中产生的所谓“碎纸”, 弃之可惜, 更是一种资源浪费, 会造成环境污染。若将剪纸活动中产生的“碎纸”进行再利用, 是一种积极健康、值得倡导的做法。教师应充分发挥“碎纸”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拓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比如,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搜集剪纸产生的“碎纸”, 然后用剪刀剪成精美的图案, 再用胶水粘贴于圆锥形的硬纸筒上, 制作成五彩缤纷的智慧树, 作为重阳节礼物送给敬老院的老人, 以表达对老爷爷、老奶奶的敬仰之情。也可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用剪刀剪成幼儿喜欢的图案, 比如孔雀、熊猫、小树、小草, 然后送给老师, 作为教师节的珍贵礼物, 以表达幼儿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幼儿在探索“碎纸”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而应是真正的观察者、支持者、研究者。有人说, 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观察学生的艺术。所以,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采取相应教育策略、引导幼儿合理开发利用“碎纸”资源的必要前提。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幼儿在“碎纸”再利用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适时地扮演支持者与引领者、点拨者、指导者的角色。当幼儿利用“碎纸”进行再创造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与欣赏。当幼儿发现问题但无能力自主解决而寻求帮助时, 教师就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当幼儿没有发现问题时, 教师更应循循善诱, 让幼儿最终能够通过自主努力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 幼儿想利用“碎纸”去创造一座自己理想中的“苏通大桥”而发生困难时, 教师就应主动去帮助幼儿, 主动去支持幼儿, 从而让幼儿合理地利用“碎纸”创造出一座自己日夜向往的“苏通大桥”, 实现幼儿的梦想。

三、利用剪纸活动中的“碎纸”,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指幼儿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一种能力。对剪纸活动中的“碎纸”进行再利用, 可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幼儿、鼓励幼儿、支持幼儿, 让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去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术, 让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练习, 逐步掌握剪纸技能。然后, 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提出更高更新的剪纸要求, 逐步提升幼儿的剪纸技能与审美情趣。在幼儿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基础上, 将创造、创新的机会让给幼儿, 让幼儿利用剪纸活动中产生的“碎纸”进行大胆创造。比如, 可以让幼儿先粗线条地剪出一个果园中的几棵水果树, 再引导幼儿用“碎纸”剪出果树上不同的果实, 比如苹果、桃子、梨子, 之后用“碎纸”剪出不同的果树树叶。必要时, 还可以让幼儿剪出小鸟、蜜蜂等, 将果园装点得生机勃勃, 以此培养幼儿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剪纸作为我国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合理开发并利用剪纸活动产生的“碎纸”资源,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耀.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J].淄博师专学报, 2011 (02) .

[2]汤彩萍.幼儿园开发剪纸园本课程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 2013 (07) .

[3]查敏.大班幼儿剪纸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11) .

篇4: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实践研究的初探

开展剪纸活动

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毛一帆

◇永仁县城区幼儿园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渊源于民

间的美术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 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 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剪纸活动,吸取了我国民间剪 纸的传统方法,从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将剪纸 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运用到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提高。

一、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 1.在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收集活动,练就捕捉美的能力

为了使欣赏内容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我们常 常留意相关信息,收集有关书籍、影视碟片,及时收 看反映民间题材的电视节目,更是处处留意收集各 类剪纸作品。由于剪纸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于是收集有关剪纸的书籍,甚至抓住外出游玩的机 会,一发现剪纸作品就及时将内容拍下来,回来后让 幼儿欣赏观看。我们还发动家长、幼儿收集相关的照 片、实物、图片等,并布置相应的活动区,让幼儿展开 深入的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 好奇,体会到民间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 特征,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捕捉能力。

(2)环境布置,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 幼儿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 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 向往。如我们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走廊的进口设 计了一个以剪纸为特色的门厅;用师生合作的剪纸 挂件来装饰走廊顶部的水管;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 各种镂空的剪纸作品;在教室中间挂上幼儿创作的 剪纸作品;在墙上张贴幼儿的剪纸作品等。使幼儿身 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3)教学活动,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

幼教研究 2009.1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如在欣赏剪 纸“脸谱”的活动中,我出示一张写实的脸谱与剪纸 脸谱,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两张脸谱的不同,从颜色、花纹、材料上作比较,从而感受到剪纸作品的大胆,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了解花纹的镂空、图案的对 称。此外,我们还提出:两张脸谱的面部特征有什么“

不同?”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感受脸谱的特征,从而 提高其审美活动的质量,最后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 的真实感受,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意见,提高幼儿的 价值判断水平和审美能力。

2.在表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引导幼儿学习创造性剪纸的技能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剪还不 行,一些基本的剪纸技能还是非常需要的。因此制定 剪纸计划时,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 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如中班 下学期,就从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出发,观看大班 小朋友剪纸的本领,激发幼儿自己想去剪,想去大胆 尝试这种愿望。然后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幼儿亲自动手练习。一学期下来,幼儿就掌握了对 边折剪、左右对称剪、对边二折剪等一些基本方法。由于在剪纸过程中比较讲究阴阳对比,折法上讲究 对折、多折和平面剪,于是,我们专门挑选了一些有 趣的剪纸内容,如各种各样的鱼、小猪头、牛头等动物 之类的内容让幼儿学剪。

在剪纸活动中,教给幼儿剪纸的基本方法,把创 造的余地留给幼儿。幼儿进行剪纸活动,需要掌握剪 纸的技能包括剪、刻、撕、挖、刮等方法,但无论是成 人或是幼儿,技能的熟悉和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 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 的形式。如刚开始实施剪纸教学的中班幼儿,对于剪 纸,只会无目的地随意把一张纸进行操作,这时,要

求他们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显然是不符合幼儿 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我们就设计剪小花、剪小 草等内容,让幼儿逐渐地由无目的、无意识地剪,转 入有目的地剪纸,进而设计“春天里的花”、美丽的“草地”等内容,引导幼儿开始有目的剪纸,创造出简 单的造型。孩子们在剪纸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创造 力也在得到培养。

(2)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性剪纸

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注意剪纸作品在幼儿日常 生活中的运用,在趣味操作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启迪 幼儿智慧。剪纸可以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外,还可以 用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如剪窗花、拉花、吊饰等。剪的脸谱还可以制成有趣的面具,进行操作游戏,如 我们用剪出来的各种图案装饰服装,然后带幼儿进 行服装表演等。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 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促进了幼儿 创造力的发展。

3.在剪纸创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 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内容,进行 创作剪纸。如装饰蛋糕盒,平时幼儿已接触到各种图 案花纹,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然后教师提供一只 白色的蛋糕盒,让幼儿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每 位幼儿都积极动手,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有规则 的和不规则的,如可爱的小鱼、美丽的小花等,都让 孩子进行大胆装饰。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感受 美的事物,鼓励他们,运用多种剪纸材料进行创作,于是,孩子们剪的剪、撕的撕、折的折、粘的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效果 1.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情感

首先提高了幼儿欣赏美的能力。我们让幼儿欣 赏各地独特名俗文化风貌的普遍艺术形式,如每次 剪纸活动前,总是收集一些成品让幼儿逐个欣赏,让 幼儿初步了解并比较陕北与我们云南剪纸作品的特 点。其次去表现美的剪纸作品,如让幼儿在感受《十 二生肖》的基础上,让幼儿去动手操作剪,挑自己喜 爱的动物剪,剪出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也可吊饰、悬挂来美化环境。最后,通过各种剪纸活动创作美。

通过这三步对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可看出剪纸活

动对幼儿美育的教育意义。

2.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在剪纸活动中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 形象来。常而久之,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3.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剪纸活动中,很少有幼儿不喜爱剪剪贴贴。由 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幼儿稍具操作能力后,便可 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个人的造型能力,剪 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象来。因此,剪纸便 成了幼儿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

对幼儿来说,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 现形式一样。他们更注重“实际的存在”而不仅止于 表现“可视的存在”以至于在儿童剪纸作品常出现,一种透明状的表现手法———移花接木法。有很多还

是新鲜的事物,只要幼儿能说出自己的理由、用意,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承认他们。如一次创作剪 《脸 谱》活动中,一个幼儿剪了一张头顶带尖角的脸谱,“

当我问及其原因时,他却戴上他的作品回答我: 我 是奥特曼,我是正义使者。”听到这番话,难道不觉得 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创造吗?由此可见,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

4.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一般的剪纸活动,大多以幼儿个人动手剪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单是个人剪,有时时间不够,有的 有了想象,而未能剪出好的作品感到遗憾,总之不尽 完美。因此,创作有些作品时,以五六个幼儿为一组 共同进行集体创作剪,在活动前让每个幼儿都参加 讨论、研究,再进行合作剪,效果则更佳。如在分组 前,让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让他去请几位小朋 友,然后教师参与他们讨论活动,在剪纸活动中再 适宜地指导他们进行自由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并协调布置画面。虽然在起始阶段,幼儿不遵守规 则,剪贴出来的作品杂乱无章,但几次下来以后,幼 儿喜欢了,与同伴能合作了,集体创作的作品就会内 容丰富、形象生动。

篇5:对培养大班幼儿创造性剪纸实践研究的初探

一、感官结合, 将衍纸艺术融入幼儿心中

1.环境创设, 初步感知

创设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 不仅是幼儿园美术环境创设的一个共识, 也是我们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大环境本身的布局、造型与色彩等要素的和谐统一, 给予幼儿一种隐性的欣赏感知, 让幼儿生活、学习在一个美的环境中感受心情的愉悦, 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活动室、走廊、楼梯的转角等地方, 可以进行有意识的衍纸画布置, 以丰富幼儿的感知。每个小角落都有自身的主题与独特的艺术价值, 如在活动室可以布置以“快乐”“温馨”为主题的衍纸作品;在走廊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布置“春夏秋冬”不同颜色和类型的衍纸作品。在颜色变化和形式多样的“衍纸世界”中使幼儿的视觉得到直接刺激。让幼儿在衍纸艺术的美妙环境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衍纸艺术的熏陶。

2.系列欣赏, 激起关注

通过视频、PPT、音乐等媒体形式向幼儿介绍:日本艺术家Kaduaki Kagawa、俄罗斯艺术家saphir等世界知名衍纸大师的杰作。多系列欣赏艺术家各自的特色与风格, 让幼儿感受他们作品中独特的个性魅力。因为幼儿很难从欣赏一幅作品中就感受出衍纸的魅力,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欣赏后, 才能慢慢地消化, 逐渐感受到衍纸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欣赏活动, 这种独特的形式特征, 带给了幼儿全新的视觉冲击, 不仅是看到, 而且是感受到了衍纸的美韵, 更提升了欣赏的效果, 为幼儿创作打下基础。

3.触觉感受, 深入体验

专门组织一次活动向幼儿展示折纸、剪纸、衍纸等实物作品。幼儿观察、触摸的同时, 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开展关于“纸艺”的讨论:说说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作品, 为什么;衍纸作品和我们平时的折纸和剪纸有什么不同?重点感受衍纸作品的与众不同, 引导幼儿用小手去摸一摸, 它有时是一层, 有时又两层重叠……感受平面与立体的不同;用小手去绕一绕, 感受卷起来的纸就像走迷宫一样有趣。活动中, 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摸着、绕着去感受原来小纸条还可以这样玩, 不仅好看而且好玩。

二、三大模式为一体, 激发幼儿的表现与创造

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活动, 以“游戏”来吸引幼儿进入衍纸世界, 以“比赛”来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创新意识, 以“展览”呈现幼儿对艺术的表达,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将游戏、比赛、展览三种模式相结合, 强强联手共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愿意动手动脑, 大胆想象, 自由创作, 从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1.游戏引导, 启发想象

伟大的教育家、儿童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他主张放手让孩子自己在游戏中掌握各项技能和学习各种知识, 并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展比赛, 激发创意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开展一些好玩的比赛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并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在比赛中, 情绪高涨, 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开展衍纸比赛, 让幼儿有一个学以致用的展示平台。在这个舞台上, 每位幼儿都会发挥独特的创造力, 将生活中的各个形象通过衍纸艺术表现出来。幼儿的创造来源于生活, 幼儿的创作又作用于生活, 用幼儿的衍纸作品来装饰我们的室内环境, 既美观又新颖。

3.节日展览, 呈现创作

节日装饰几乎是幼儿园最普遍的日常美术活动。儿童节、国庆节、新年往往是孩子们最为熟悉、兴奋的节日, 也是让幼儿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一条条彩色纸条就是孩子手中的好伙伴, 在孩子们手中转动、跳跃着。如, “红彤彤的年”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立体窗花的制作, 将一个个基础造型进行拼贴、黏合。将这些漂亮的窗花悬挂在我们活动室里, 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教育建议中提道:“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要借用多样化的渠道, 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让幼儿在感受、体验艺术之美的同时, 激发幼儿动手探索衍纸的积极性, 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财经类试卷]2014年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下一篇:竞争不忘合作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