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实施发言稿

2024-05-18

小组合作实施发言稿(共8篇)

篇1:小组合作实施发言稿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才被广泛地关注和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现状又如何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1)个别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唱起了独角戏,充当起了小组活动的“灵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总有几名学生置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不能认真听取其他组员的不同意见,不参与活动,对活动不予理睬。

(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对一些平时较好学生的答案,不能提出质疑。(3)一些小组缺乏领导人物,大家吱吱呜呜,没有展开讨论,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气氛低沉。(4)由于班额大,不可能组组都发言,没有发言的组讨论的结果是怎样的呢?(5)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方法多种多样,常常造成一节课的内容讲不完的现象,难以完成教学任务。(6)目前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重解题技巧、书面测验,轻口头表达、实践活动;重教学结论与学生的学会,轻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会学;重个体学习与竞争,轻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堂的讨论学习,往往流于形式。这与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面对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等要求相去甚远。反思整个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区,严峻的现实呼唤着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而数

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有效合作学习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理论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了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应用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对发展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十分符合新课改要求,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存在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解决这种低效的学习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索习惯和能力,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策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主要观点

(一)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围绕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核心概念是“有效性”,促进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效这一主题分以下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2)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3)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4)教师对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教师在组织进行“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影响等。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养成不断审视课堂、诊断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有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上的目标追求,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探索和试验,比较与发现,鉴别与选择,寻求符合农村小学数学特点的充满个性化特色的教学策略,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2)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挖掘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主要观点

1、有效合作,有效课堂,有效教学。

2、学生合作,教师创新。

3、教师提高,学生发展。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调查法,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思路

理论学习—现状分析—操作实施—反思提炼—推广运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申报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保证课题研究过程扎实进行;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4月)对“合作学习”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切实加强过程管理;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讨。各子课题组,互相交流实施经验,检查各子课题组、实验课次数和实验课记录情况。保障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课题组织积累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完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五、研究成果预期

1、“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教师成果汇编(反思、论文、案例)

2.有效合作学习的实证研究——典型课例

3.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王云霞

成员:李娟、王芷茹、卞胜男、马玲玲

四通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2011年5月

篇2:小组合作实施发言稿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为标准,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一改传统教学中把“个人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转为对学习小组的综合评价,它不是单独地去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而是对他所在的小组进行评价。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又建立在每个组员努力之上,这样,一个学习小组如果想获得好的评价,必须有每个组员的努力。所以,为了使本学习小组获得良好的评价,每个组员都会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地去学、去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

1、新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加德纳认为: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其中,开启经历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转折点;

2、新构想: “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 皮亚杰认为: 知识不可能仅由外部传授而获得,而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

3、新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

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 “教师→教材→学生”

4、新方法: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充分发挥“导学案”和的指导、呈现和启思作用。

2.2课前复习

1号辅导4号(提问,讲解)

2号与3号合作(互相提问,合作提高)

过程评价(在课前提问环节):课上回答较好的4号加分,同时对1号加分,促进了课下1号对4号的监督学习。回答不好的组内减分,这样也增强小组成员的相互监督作用。2.3课上合作:

学生:课上合作是基于组内成员的自主学习上之上的,那就需要教师安排学生的预习和课上的自主学习,但是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预习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只能课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导读问题进行自学。不过学生自学后对教材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很难进行兴趣激发,那么课堂气氛就不能保证,这也是实际存在的矛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4号同学进行辅导,让他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中不至于无话可讲,也可以其树立自信心合作探究 课堂交流

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后小组长带领大家把不会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将小组疑惑问题作出标记由其他组或者老师讲解。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查看学生存在的疑惑从而对答案进行点拨,也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间的距离。过程性评价:对于讨论积极的小组适当加分。教师重点点拨:

学生:回答各个导读问题,尽量脱离课本。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补充较好的小组可以加分。

教师:对问题进行拓展,点拨,精讲。

过程性评价:只要回答的小组加1分,补充的小组加2分。• 课堂巩固

学生:小组讨论统一检测题答案。

教师:深入小组讨论,把握学生做题的情况。过程性评价:全做对的小组加1分。3.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的基础薄弱

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与交往技能。这与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有关,也是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一直未能处理好的问题之一。

3.2 讨论与交流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应立足于保证维持学生讨论的话题要始终围绕着问题。

3.3 对学生的前期集中培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对学生的前期培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

(2)学会倾听

篇3:小组合作实施发言稿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综合能力

王坦教师提倡在初中英语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在异质小组中,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具体特点为:符合教学的动态性特点,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动力,展开学习过程。基于任务导向,为实现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以集体形式展开,关注学生兴趣、知识、能力的发展,以集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由此,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结合任务型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提升交流能力、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小组讨论合作教学,鼓励互助交流

提升初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新时代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于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提升。由此, 实施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模式,以听、说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与生活息息相关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与分享过程。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小组内成员每个人都应该挖掘自身潜力,尽力表达与表现。可以结合竞赛思维,组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小组间实施主题竞赛演讲。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模式,鼓励互助交流、合作分享,提升英语素养。

如学习“Amazing things”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选取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教师将学生们分为6人一组,小组成员表达、交流,小组讨论以后, 选出最为让人惊奇的事情,并选出一名学生作为演讲人, 上台与其他小组成员展开互动演讲和竞赛。有的小组出示a large shoe、a big fish、a girl stand on the plate、a man driving a banana car、a man can make the bus move with his ears等。 小组间讨论过程中,借助课前准备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并配合英语短文,声情并茂的让学生们了解这个事件,以此展开竞赛过程。又如,关于“Films”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将电影分类为literary、ethnical、short、 fantasy、feature、mystery等,小组成员以轻松的方式与成员们分享自己喜爱的电影genre、cast、theme song、sequel等。 结合小组讨论合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交流,在轻松、 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交流、分享与体验。

二、角色扮演合作教学,调动全身思维

角色扮演是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常会选用的合作学习模式,它站在全局角度,将整个单元的知识重点归纳起来,由此设计角色扮演方案。角色扮演合作学习模式,践行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学生在小组组织模式下,小组成员参与角色扮演方案制定、程序设置、过程实施、互助交流、总结评价的整个过程。教师科学指导与介入,学生自主体验、应用、 反思与完善,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与英语素养。

如“Finding your way”一课的学习,同桌展开角色扮演,分别担任问路者与指路者,创设实际生活情景,展开角色扮演合作对话过程。运用Excuse me,is there a zoo near here? How can I get to the zoo? Where is the zoo?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zoo?等句型进行问路,同桌运用turn left into first street、go through the forest、go down the steps、walk over the bridge等短语进行回答。通过角色扮演对话交流,展开关于问路知识的学习。又如选取“Big Hero 6”这部较为出名的《超能陆战队》电影为主题,展开角色扮演,选取部分经典对话,学生们分别扮演角色,将这部电影的感人至深的情节表现出来,也使得学生在趣味角色扮演中,掌握掌握英语知识。

三、互动游戏合作教学,激发创新想象

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较多时候都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为真正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需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趣味、高效学习策略。引入互动游戏元素,使得学生在游戏形式中合作学习,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学习、 表达与运用英语,以此更好的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取趣味、短小、易实施的互动游戏,将英语知识融入到游戏中, 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体验、感受、运用、拓展英语知识,创新思考。运用游戏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创新想象,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如学习“Colour”这一单元的知识,引入互动游戏合作学习模式。师生间、生生间互动,课前准备一些水果、蔬菜等食物的照片,这些照片中的事物有不同的颜色,在教师拿出一张照片以后,学生对应回答出它的颜色,有red、white、 black、green、yellow、blue、orange、grey等。或者进行连连看游戏,将这些食物与对应的颜色连起来,看哪个小组能够连的又快有对。再如,竞赛分析哪个小组关于颜色的单词、 短语、社会内涵的相关储备最为丰富。在课前小组成员准备以后,课上展开竞赛游戏活动,说出to have a good luck、 loyal heart、white sale、white feather、in the green、yellow looks、a yellow dog等短语,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了解这些短语的趣味含义。通过互动游戏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想象,让学生在趣味、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综合能力。

四、综合活动合作教学,展开探索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模式,结合了任务导向的相关理念和思想,以及合作学习交流的思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探寻初中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的契合处,引导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实践探究中。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模式, 可以有课题研究、实地考查、调查访谈、动手实验等策略, 结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如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一些学科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展开与社会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探索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合作教学时,通过制定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策略,之后展开活动实施、现象记录、活动反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如学习“Teenage problems”这一单元知识,以此为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合调查研究、访谈分析、资料收集、方案制定、总结归纳等步骤和方法,展开对青少年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大多数青少年面临着get fat、feel lonely、not get enough sleep、get too many test and exams、quarrel with others、too much homework等问题,小组内成员共同finish a survey about student’s problems,and talk to your member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对青少年现阶段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的应对青少年问题。又如关于“Wild animals”这一单元,展开“protect wild animals” 综合实践活动,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并制定相关保护措施。从give them good areas of forest to live in、build more reserves、ask everyone to join us等方面着手,制作公益视频或海报,配合图片、文字或音乐,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热情,完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篇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和充分地进行“谈、说、评、议”等言语表达活动,而这恰恰是大多数英语教师感到难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更难调动学生人人参与,而小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把仝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合作地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英语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叫,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在阅读课型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阅读是人们获得的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阅读前。阅读前小组合作学习是围绕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兴趣并在合作中掌握一些知识。例如,牛津英语8BUnit6A charity show中,笔者在讲解课文“Oxfam Trailwalker”中,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关乐施毅行者的相关知识,如是怎样的组织、目的、如何开展活动等,小组中成员将自己了解的知识向其他组员讲解、说明,使得每位同学了解OxfamTrailwalker,然后每组派一人汇报他们所学的OxfamTrailwalker内容,并进行仝班交流。然后再来讲解这篇课文,同学们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阅读中。阅读中,进行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等。例如,牛津英语7A Unit5 Going shopping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基础上寻找Things Amy looked for和相应的价格。然后学生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基础上找出一些学生认为有用的词组,并对有疑问的地方作好标记,之后各小组轮流说出词组,对不懂的地方提出并一起解决,然后学生花一点时间记忆。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巡回、聆听、指导。

阅读后。学生通过阅读后的小组合作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领悟文章内涵。例如,在牛津英语7B Unit4 Amazing things学习中,利用小组合作开展组际间的词组抢答比赛:即教师作裁判,教师说词组的中文,各组抢答记分,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为小组增光。并布置下堂课开展各组间复述课文竞赛,给落后的小组有更多的打翻身仗的机会。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思辩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张扬。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内,从同伴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其他途径,不断从别人发言中受到启发,避免了课堂内单纯由教师讲的习惯,并且通过竞赛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篇5:合作小组发言稿

一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和韩老师就按照学生平时的表现,大致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差与平时是否爱举手发言,按4-6人一小组坐在一起,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为一号,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另外三人分别为二、三、四号。课前,布置导学单,内容就是学校提供的模式。课上先小组交流,由一号组织,分工,再全班汇报,汇报完,其他组补充或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下面以我讲的《麦哨》为例,具体讲讲如何操作。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预习中,我先是按照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即制定导学单,学生根据导学单,进行预习。

课堂上,(出示ppt)激情导入,板书课题,质疑释疑,第一、二题,直接进行检测,遇到读错的音,写错的字,及时纠正,结合平时考试的易错题,出一两道填空题。接着,重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各自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再进行讨论、交流、补充,最后由组长权衡,分配,让每一个人都有汇报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完毕,进行班级汇报,汇报的过程中,要求汇报者:声音响亮,朗读流利,带有感情,理由基本充分。听者认真倾听,记住值得学习或值得商榷的地方,听后及时评价。教师点拨,答案规范、正确。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搜集一些有关田野风光的图片,配上句子,让学生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由衷地读出欢快、柔美的语气,一切显得水到渠成。课堂拓展,我让学生在“池塘上”写出自己的收获,加深印象。结合实际,随后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一篇有关童年生活的习作。

二、从学生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小组合作有条不紊,学生汇报的声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听的同学不仅听得很认真,而且有思考,生生评价基本到位。在备课中,有时教师难免有想不到的地方,合作学习中,会从学生那里得到补充。

1、在检测生字时,对于“兜”的笔顺,全部69人,预习中只有郭航宇同学一个人知道,但毕竟起到了示范作用,相信今后大家预习会更到位。

2、杨鑫卓同学不仅听得认真,能指出同学的错误,而且能帮他纠正,像一个小老师一样领读。这是课前我没想到的。

3、邓钦太同学,平时老师叫起来都不回答问题,今天不仅读了词语,当同学们指出他的错误,并领他读时,他能大声跟读。

4、学生朗读时很自觉的带上了感情。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试验,我觉得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学生学会了倾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既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还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见解。一直坚持训练下去,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还养成了尊重别人的好品质;

再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发言,所以,这样能锻炼全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目前还有哪些困惑:

1、略读课文用一节课40分钟完成,有难度。总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2、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现在,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汇报,大都是从资料书上抄来的。

3、在合作过行程中,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回答问题,还是先合作讨论

完后再回答,究竟按怎样的顺序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篇6:“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现就我校小组作学习的深入开展,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小组的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所有分配的小组具有相当的实力,从同样的起跑线出发。

(2)竞争性原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纪律、思想、卫生等各个层面的竞争,以竞争促发展,以竞争显活力。

(3)合作性原则:突出组员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4)互补性原则:小组当中尽可能的集中更多的优势资源,被所有组员共享。

(5)固定性原则:小组应尽可能的趋向于固定,更好的增加小组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2、小组划分的具体操作

(1)六七年级采用6人一组,八年级采用4人一组。尽可能的各学科采用同样的小组划分,保持相对固定。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划分。每个小组分为ABC三个层(八年级可以ABCD四个层次)即:两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两个待优生,各班根据人数,尽量保持组间的水平的平衡。同时,考虑组员的性格、性别、兴趣等因素。

(2)组内分工。可设组长1人,副组长1-2人,可设记录员1名(负责记录本组获得的分数,各组员的考核分数、作业完成情况等)。组长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交流展示。A层负责对BC两个层面进行辅导。

3、小组培训。这个环节必须有,是小组合作成败的关键。要对小组长、组员进行培训,让其明确各自的职责、工作技巧。小组长职责:

①组织。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小组成员相关职责;小组长负责组织、带领全组同学开展组内合作学习与管理,根据本组

成员的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完成学习、劳动及其它集体任务。

②协调。组长应学会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求大同,存小异,充分发挥本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发挥小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纠纷,积极组织参与同本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和谐竞争,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③示范。组长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快最好地完成,还要时时处处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④监辅。小组长要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本组成员互帮互助,督促同伴改正错误,帮助同伴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⑤维持。小组长负责维持小组活动纪律,维持好小组课内活动的正常秩序,协助教师组织好小组活动。

⑥反馈。小组长要随时抽查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小组同伴的学习情况,主动向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把老师提出的需要完成的内容或小组长工作会议内容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并组织实施;加强与本组成员的沟通,及时把同伴学习及操行表现反馈给教师,以便于老师对下一步教学作出调整安排。

小组长工作技巧:

①鼓励: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组织讨论;关注每一个组员的活动,对组员的发言适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随时注意观察讨论的气氛和组员的参与情况,用微笑、期待的目光或鼓励的话语引导较少发言的同学参加意见。

②阻止:当组员思想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时,可先正面提醒,或用目光动作暗示。如仍无效,再严肃地点名制止;当组员讨论偏离中心任务时,应委婉地发出信号,使之言归正传。

③分担与交流:每次活动要明确任务和目标;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组织组员各自专心学习,努力完成任务;让组员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提高。

④监督:平时的小组评价中,要监督组员做到公正评价他人,准确记载成绩,客观对待自己组内的问题。

⑤总结:综合组员在学习讨论时提出的不同意见,分析讨论意见,作出结论;小组活动结束时要总结评价。

小组成员合作技能:

①听取:听人发言要专心;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他的答复有没有道理,对与否;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时如有不同见解,需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共同进步。

②发言: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发言围绕中心讨论,不东扯西拉;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罗嗦;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③求助: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请教,并做到虚心有礼,不耻下问;接受帮助后,应向对方表达谢意。

④帮助: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帮助同学时,要向同学讲清产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自控:服从组长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要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服从组内大多数人意见,有异义向老师请求援助。

⑥建议: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二、小组的评价(本评价方法为指导性意见,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协调,增减项目,但奖分和扣分分值各科要大体相当,不能一科得分掩盖另一科或几科的得分。)

小组必须有评价,否则,小组合作就有可能流于形式。要求每个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都要有对小组的评价分数,下课后,由小组长汇总到班级总的各小组的评价表中(表样附后)。具体操作如下:

(一)课堂展示评价(此项教师上课时必须有)

每个问题,回答完全正确,奖3分,基本正确奖2分。回答问题

出现的错误不扣分。回答不完整,本组成员纠正从奖分中扣1分,被其它组学生纠正从奖分中扣1分给纠正学生所在组。本项打分,任课教师记录在黑板报的边上公示。有突出表现,或者小组一节课回答问题超过3个,适当再奖1-2分。

(二)当堂检测。达标测试是堂清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要求最主要的体现,是教师对小组评价的核心部分。小组每个同学的成绩相加,再除以100,得分为小组的当堂检测分数。学生抄袭他人的达标测试每人次扣该组2分。

(三)周周清作业。同“当堂检测”。小组每个同学的成绩相加,再除以100,得分为小组的当堂检测分数。学生抄袭他人的达标测试每人次扣该组2分。

(四)课后作业。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2分,抄袭作业一次扣5分。举报他组(人)抄袭作业经查实的奖励举报人(所在组)3分。

(五)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检测成绩

总名次每上升一名奖2分,下降一名扣1分。前8名的,每人加1分。(本项操作由班主任进行,不得让学生知道名次)

(六)课堂纪律表现。上课起哄、滥接话茬、睡觉、看课外书籍等违纪行为或做与本课堂学习无关的事,被老师点名一次扣1分。

(七)活动评价。在各项学校组织的体育、文艺演出、在各项竞赛等活动,参加的同学每次加1分,加在当月小组考核中。获得名次的,一等奖再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参加市级以上的活动,以上得分加倍。

(八)每月进行一次明星小组的评选,每班每月1个组,评为明星小组的,每位同学得表扬卡一张。小组长另得表扬卡一张。

三、分数统计

分数的统计主要由班主任组织,小组长汇报,由班长负责每节课后记录每个小组的分数在总评价表上,分数要真实,不得乱记,否则,发现一次,取消该组当月明星小组评选资格。

附:学生小组合作月汇总表(表样)

篇7: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效能,就必须加强小组建设,其中包括如何将小组进行最优化组合,最优化分工,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为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草案):

一、小组构建策略

1、小组划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在分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每4人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2、小组管理;自我管理,责任明确

3、小组文化;每个小组必须拥有自己组规、组约:即一条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格言;一套严格细致,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力的“组规(公约)”;要有一个短期的、现实的、明确的、可调整的目标;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树立起一面能展示以上内容的、体现本组风格特色的组牌。

4、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5、小组成员分工:

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①、正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在其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负责开好周一的小组会议。

②、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③、学科组长:分管各科预习单、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课代表核实后,将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中。同时,负责统计一周中组内成员在该学科的发言次数并填好统计表。

6、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5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记录下来,班级讨论。

⑵、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7、小组成员的发言: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若有些学生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站起来,只是简单的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的参与是无效的.要求每人一周内至少主动发言不少于3次(老师点名不算),学科组长、课代表做好记录。

8、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9、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小组评价策略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或者注重学科知识等原因,不少教师轻视甚至忽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其进行自评。小组自评初期教师可以明确一个自评的结构,使学生的评价可以参照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同时还要提醒学生运用他们的合作技能来进行自评,以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深度。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主要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两者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三是重视即时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评价项目:①、预习与作业情况 ②、课堂表现情况(发言次数、合作态度等)③、组内成员考试总分与名次进退步情况

三、考试情况:

(1)学科测试,指教师自行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测试

(2)、月考、期末考试后,计算每组学科总平均分情况

(3)、月考之后,该小组内成员每进步一个名次,加1分,退步一个名次,扣1分。(前5名的同学只要不出前5名,退步也不减分)

(4)、月考、期末考试,单科成绩第一名的小组加6分,第二名的小组加4分,第三名的小组加2

分.(5)、月考、期末考试后,进入年级前10名的给所在小组每人次加6分,年级前11——30名的给所在小组每人次加4分,分值汇总:

(1)、课代表、学习委员对每天的预习与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必须有明确的记录,并将所检查的成绩于当天下晚自习课之前公布于班级内的统计表格上。

(2)、总核分由班长负责,每周周一公布一周的总分情况,结果上墙。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评价标准如何变换,均应坚持把握“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

小组奖励策略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需要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一般来讲,把每人的成绩与他们自己以往获得的成绩相比来表示学业上的进步,这是公平的。实质上是比较小组内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这样把做得好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分设班级小组奖和年级小组奖

每月评选一次,班级评选由班主任会同科任完成(奖励班级前二名);年级评选由教导处会同班主任完成,(奖励前三名)

班级评价项目可加入纪律情况、卫生情况、体艺活动情况等,名次进退以班级为准

年级评价项目只以月考、期末考试为准,视情况和规范程度纳入预习与作业和课堂表现。名次进退以年级为准。

工具开发使用 班级使用的记录表 统计表等,教师使用的课堂表现评价表等。

教师即时评价用语参考下发的资料

具体要求;

1、各班级要制定本班小组评价细则

2、班主任周五召开学生会指导要求各组酝酿准备,并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五个一”。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作好要求与指导。小组标牌的规格30*20能立于桌面,两面内容相同。

3、5月20日召开专题班会具体安排落实学习小组优化工作:

篇8:实施小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一、深入学习新课标, 更新教育理念, 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英语, 积极地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和责任性;也能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思想、表达各自的观点、呈现各自的智慧, 达到相互协作, 相互帮助, 相互取长补短;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二、 进行科学分组, 明确学习任务, 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小组为形式, 以优生为主体, 以点带面, 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它能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组建英语合作小组时, 要按照学生的学情、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 (A) 、中 (B) 、低 (C) 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为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 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 例如, 在英语词汇教学这一环节中, 共同目标是看哪一组最先共同掌握词汇的音形义;这样“兵教兵”, 课堂效率便提高了许多;同时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 笔者常给低层次 (C) 同学的要求是会拼写单词, 中等 (B) 同学不仅会拼写还要会组词, 高层次 (A) 同学拼写、组词、造句都应掌握。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适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课堂高效运行

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利的时机对有价值的内容、有难度的知识, 让学生进行有必要地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 引导学生进行前瞻性的自主学习,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课堂高效运行。

四、尝试运用导学案, 引导小组成员在课堂学习中进行: 自学尝试→合作互动→综合内化→深化提高, 从而实现课堂高效

(1) 自学尝试。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注意引导学生搞好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根据导学案的问题设置, 结合教材逐层发现问题, 并围绕问题初步进行观察、思考。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2) 合作互动。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相互讨论、合作尝试, 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在协作中,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并弥补、借鉴、启发、点拨, 形成立体交互式的思维模式。

(3) 综合内化。就是让学生通过质疑问难, 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做出相应结论。结合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重点示范、精讲, 引导学生综合归纳, 总结出运用语言的规律。

(4) 深化提高。这一环节通过组织综合练习, 强化对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 并让学生运用所学重点句型, 结合单元话题,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进而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大好时机。

导学案的运用使学生进行有目标与任务的学习, 这样既有效地避免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无序局面,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 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堂学习的有限时间, 极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8.小雨点教学设计下一篇:方程的意义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