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姓历史来源

2024-04-30

禹姓历史来源(共2篇)

篇1:禹姓历史来源

分布地区

甘肃东乡,山东临沂

历史来源

「禹」源出

1.源于姒姓,出自远古三皇之一的帝王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2.源于妘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附庸国鄅国,属于以国名为氏。3.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禹氏,主要分布在中国陕西省安康市的恒口地区。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夏禹。禹姓姒,名文政。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禹的后代子孙就以祖上的名字命氏,尊夏禹为禹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到2009年1月为止,禹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姓氏排名中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七位门阀。禹氏族人早先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据历史文献《陇西堂禹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禹氏族人从江苏苏州阊门外禹家巷迁兴化东乡(戴窑北侧两公里一带),后逐渐形成禹庄自然村落。到了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禹氏家族遭难,全村禹姓几乎灭绝。幸存一禹姓六岁男孩因急中生智躲在量米的笆斗里,才逃过劫难。因此禹氏小孩被唤作禹斗宝,在其舅母抚育下成人。因此,禹斗宝被后人奉为始祖(中兴始祖)。到了明朝中期,禹庄禹氏家族开始兴旺,其后裔中的禹龙(字子化)擅长诗文,与状元宰相李春芳、文学家宗臣过从甚密,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到了清朝末年,禹氏家族第九世中产生了一位光前裕后的人物即著名肖像人物画大师禹之鼎,从而使该家族令世人瞩目。中国江苏的阜宁县,甘肃省的古浪县,湖南省的双峰县、邵东崇山铺、团山县,河南省的泌阳市、滑县、柘城市、荥阳市汜水县,云南省的通海县、昌宁县,安徽省的和县、砀山县、萧县芦屯村,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梁弄镇,贵州省的黎平县、兴仁县,重庆市的永川县,山东省的莱州市、临沂市西南庄村、蒙阴县、泰安市岱岳区、禹城市,四川省的宜宾市,湖北省的钟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崇左县,辽宁省的新民市,韩国的丹阳郡等地,均有禹氏族人分布。

家族名人

禹显:金朝人。以战功授义胜军节度使,兼沁州招抚副使。率领200士兵驻守襄垣。元师集步骑数千前来攻城,四次不能拔,后因内变,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禹之鼎:清代画家。康熙中任鸿胪序班。他以善画供奉内廷。尤工写照,秀媚古雅,为当代第一。许多名人小像都出于他的手笔。

篇2:禹姓历史来源

义门教泽三皇室;

世代铭香十起堂。

——全联典指得姓始祖夏禹。大禹治理天下,勤政爱民,吃一顿饭因有公事急待处理而放下碗十次;洗一回头因有公事要把头发挽起来三次。历史上称“一馈十起,一沐三握发”。

抵外货湘乡播誉;

守襄垣金史传名。

——上联典指民国奠基者禹之谟。湖南省湘乡人。19xx年加入同盟会,曾领导湖南民众抵制美货的运动,并被选为湖南省教育会长和商会会长。19xx年被捕,受刑不屈。次年1月5日被绞杀于靖州,终年39岁。下联典指金朝人禹显,元光初年率二百人守襄垣,元师集步骑数千攻之,城破被擒,不屈死。

仁寿居官家简约;

慎斋肖像画成真。

——上联典指明代仁寿知县禹祥,官,处世侍物,以诚实不欺为宗旨,居官清约,生活如贫寒之士。下联典指清代画家禹之鼎,号慎斋,善画人物、仕女,尤其擅长肖像画,为当代第一。

附:

绩奠九州垂万世;

统承二帝首三王。

——此联为陕西省韩城市会稽山大禹庙联。

江淮河汉思明德;

精一危徵见道心。

——此联为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禹庙联。禹庙建于南朝梁,祀大禹。下联语出《古言语尚书·大禹谟》。

秀句惊人时戛玉;

清言对客总如兰。

——此联为清代画家禹之鼎自题联。

与水不争能,力尽八年惟注海;

我堂思肯枸,目穷千里更登台。

上一篇:感恩幸福生活演讲稿下一篇:给傅雷家书写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