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的社会背景分析

2024-05-13

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的社会背景分析(通用5篇)

篇1: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的社会背景分析

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的社会背景分析

中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近年来日渐火热,不管是一线城市的家长还是不发达地区的乡镇家长都积极的将少儿送往各类艺术学校学习相关的少儿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使得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火热之景。究其原因是中国少儿艺术教育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不足以满足家长及少儿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可从学校、家长、少儿以及培训机构几个层面来讲。

一、学校层面

学校的艺术教育与中国少儿在校学生规模、中国学校艺术通识教育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中国的艺术特长生招生制度密切相关。

1、中国少儿在校学生规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12岁少儿超过2.2亿,基数庞大,少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民众对子女教育认识逐渐提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少儿接受教育年龄逐渐提前。

从人口层面看,随着国内二胎政策放宽,新生儿出生人数仍将逐渐增加趋势,新的入学高峰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少儿艺术教育资源竞争,推动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的发展。

2、学校艺术通识教育连续性差,艺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就目前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资源分配来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远低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誓言方案》提出的9%-11%。然而从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讲,城市学校基本满足了课程设置与课程教授,教授课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仍存有一定问题。此外,仍在农村以及设施不完善的学校,师资短缺,艺术课程形同虚设,中小学的艺术通识教育仍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应师资短缺和应试教育的推动,少儿艺术教育的功利性在考级、参赛、表演以及获奖中进一步体现。少儿艺术通识教育在多数中小学儿童中仅为浅显普及性的教育,连续深入的艺术教育相对缺乏,而学校的艺术精英教育则成为学校艺术教育能力的典型表现。在此背景下,精英的师资用来培养学校的艺术特长生,少数学生获得学校的精英教育。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由此产生。由此来看,在整个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学校内部重视和实践程度不够,多数学生的艺术通识教育连续性和深度教学较差;其次,艺术教育资源的分配仍存在较大问题,从城乡二元差距、学校之间、学校内部等艺术教育师资仍存在资源分配问题;再次,学校的艺术考级、竞赛等进一步使得艺术教育功利化,产生了系列问题。

3、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制度

艺术类招生是高考考生进艺术专业类学校的主要路径,由此在初升高、小升初等系列升学考试中,学校为艺考招生的选拔仍然是选优拔尖,为此艺术特长生的加分获青睐。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公布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艺术、体育类高考加分逐渐取消,小升初特长生的比例也大幅缩减,但小升初的艺术特长班仍然持续,一些热门中学、小学暗地举行特长考试的行为也屡禁不止。由此来看,艺术特长可视为艺术教育的高考升学通道,艺术培训的市场热度仍将会升温。

此外,从全国艺考人数变化来看,由2002年的3.2万猛增至2013年的100万,增加了30多倍,而与此相对,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却只是从597所增至1679所,艺考名校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2015年艺考中,北京电影学院共有24626人报考,较2014年增加5641人,而学校本科计划招生人数仅为489名;中央戏曲学院2015年本科招生总体报考人数达1.5万人,而学校计划招生人数仅为515人;中央美术学院学院本部2015年计划招生人数为496名,城市设计学院计划招生人数为325人;而2015年约有7000人报考了中央美术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为140人。

由此来看,艺考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加,一方面体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精英教育以及艺术特长生升学的功利性层面,另一方面也为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家长层面

从家长层面来讲,少儿艺术培训的推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水平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支付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费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用于孩子教育的花费比重逐渐增加,孩子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主力。

2、家长期望 其次,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使得儿女参加艺术培训学有一技之长,或盲目的跟风学习各类艺术辅导班,总体来说,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培养使得家长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加多个艺术辅导班的培训。

3、学校艺术教育不足

第三,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紧缺使得少儿要学习相关的艺术教育只能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少儿在学校无法进入艺术特长班或者走艺考升学的途径,除去天资之外,家长推动孩子参加艺术培训班已经是必然选择,在学校教师师资力量或有一定缺乏,少儿培训班的相关一对一教学或小班教学等将进一步推动家长选择艺术培训班。

4、家长受教育水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加强

第四,随着70后、80后、90后等陆续升级为父母,家长一辈的文化素质整体有了提高,素质教育理念等也成为家长为孩子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初衷。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从2000年到2010年,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北京、上海和天津其每十万人中拥有的高中、中专和大专学历的人口均位列全国前三位。

素质教育目前是少儿艺术教育中最为普世的观念,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的全方位教育以及专业教育为少儿艺术的熏陶、培养以及强化学习提供了较为完善个性定制的流程。艺术教育本身也起到了为少儿的启蒙教育等作用。

故此,家长层面推动孩子参加艺术培训仍有诸多功利性的观念在其中,但同时也有艺术教育熏陶的理念在里面。

三、少儿层面

14岁以下的少儿是参加艺术培训的主力,而15-19岁的学生多是参加艺考的艺术特长生,本报告重点集中在5-14岁的少儿发展。

从少儿的兴趣启蒙发展来讲,5-14岁是儿童认知世界的过程,兴趣爱好广泛,艺术培训的学习利于儿童兴趣爱好的长期培养。从少儿的学习压力来讲,小学、初中少儿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学习负担较轻,有较多的时间参与艺术学习。

再次从少儿艺术的专业学习来讲,任何天才的艺术家多打小学习相关的艺术门类,并由一定的基础,在小学初中或人生的其他阶段深入都有可能。而5-14岁的年龄段也正是艺术专业学习的基础时期。

四、培训机构层面

少儿艺术培训机构的诞生,一方面是中国自古就有的学徒制,从一个老师带领几个学生进行相关艺术的深入专业学习,从而积累较多的学习素养;另一个则是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经营,通过规模化、样板化、模式化的基础培训和学习进入市场,是为补充学校艺术教育的不足以及学校艺术教育升学而打开市场。

相关文章可参考:

1、《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规模巨大 迎合市场需求呈关键》

2、《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彭福林(前瞻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篇2: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的社会背景分析

关键词: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社会背景,发展原因,对策

大城市大众体育赛事的市场化成因较多,也较为复杂。但是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已经具备了大众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例如:近期在一些大中城市中所举办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知名企业赞助的“街头三人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都体现出在大中城市中大众体育赛事市场已初露端倪,同时也为大中城市大众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一定的模式。尽管如此,当前我国大城市大众体育赛事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仍旧任重道远,尚需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理论知识相配合的新时代市场建设模式,努力将我国大众体育市场建设得与时代特点相符合。

1 我国大城市大众体育市场形成发展原因

1.1 我国大城市经济的连续不断增长和我国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商机的形成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策源地便是我国的大城市,在我国的大城市中集中了大部分类型的厂矿和企业,尤其是比较大型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研发和生产商品的时候,也在极力的为自己的商品提供多种渠道的营销策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广告来扩大自身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在努力地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就要靠企业用亲和力来吸引消费者了。企业商家投入到大众体育赛事中就是实现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企业商家在赞助大众体育赛事的过程当中,消费者也开始渐渐的了解和认识企业所推出的商品,并且有可能已经暗自产生了对此商品的消费动机。此外,大城市体育赛事的营销商机的形成还在于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比赛,通过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让个体消费者得以逐渐的凝聚起来,为企业大量提供了群体消费的商机。所以说,大城市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为大众体育赛事的市场营销提供了发展商机,反过来,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的不断发展,也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 我国大城市的大众体育从政府的直接管理变成了间接管理,为大众体育赛事的市场营销提供了发展空间

大众体育赛事从政府直接管理变成间接管理,由各社会组织来负责经营和管理,是我国实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质,增强人民大众的体质,发展体育运动事业,都是为了满足国家的生产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的需求。这一段时期的大众体育,不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锻炼内容上,都极为明显的变现出了政府行为这一大特点,由国家和政府直接来统一和组织大众体育的组织形式和锻炼内容。这一时期的大众体育赛事的比赛形式通常都只有共性,而缺乏个性。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大众体育的性质和功能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即从原来单一的政府性逐渐转变成社会性,产生了健身、社交、娱乐、产业等多种功能,这是我国不断地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决定的。民间大众体育组织如大众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的出现,也给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区体育赛事的兴起和发展给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社区体育在社区建设中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社区服务以及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体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培养社区居民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推进社会文明建设。大城市有发展社会体育的良好背景:(1)大城市的物质条件雄厚。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增设了大量的体育公共设备,社会保障制度、体育彩票等体育事业的发展都为大城市的大众体育市场营销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来源。(2)国家重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提倡全国人民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通过网络和媒体进行宣传,引导人们参加体育锻炼。(3)工作时间变短。工作时间减少了,空闲时间增多了,让大家有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保障。(4)较高的国民文化素质。健康意识、体育意识的增强,有效提升了人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5)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家庭有了较高的经济收入,有了经济保障,不再单纯的去追求经济利益,有了更多的文化追求。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大城市可以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的背景条件,大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为大城市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提供了发展基础。

2 当前我国大众化体育赛事市场营销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体育服务体系

商业界有句话说得好:“最简单但最难模仿的就是服务”。优质的服务会在无形当中使顾客对企业增加好感,有助于同顾客建立讲好的关系,只有贴心的服务、到位的服务,才能让顾客对企业、对产品产生强烈的好感,有了这样的好感,顾客才有可能会产生消费的念想。大城市是体育赛事进行的主要场所,大城市的居民一般也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所以大城市居民正好是体育赛事的目标消费群。在现在这个倡导运动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对体育赛事也越来越热衷。很多时候,大城市的人们喜欢某一种运动,而很愿意在现场观看相关赛事。但是因为现场氛围或者是赛事的场所存在问题,而使得人们打消进行现场观看的念头。比如在王菲演唱会中,就曾发生过看台坍塌事故,很多观众因此受伤。虽然不是发生在体育赛事中,但是也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因为歌星举办演唱会的体育场,也是一些体育赛事举行时用到的体育场。而在观看体育比赛时,观众情绪可能更加激动,如果看台的质量不能保证,那么很容易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所以企业想要把体育赛事的市场营销做大、做强,首先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让观众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能放心、安心和舒心。

2.2 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营销品牌

由于现在花哨的广告太多,而且随着广告的日益繁杂,广告的诚信度也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可能有的时候,许多顾客会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产品广告产生反感的情愫。尤其是有很多虚假广告。大众体育赛事的营销当然也需要依靠广告,那么大众体育赛事的营销广告怎么才能从这种铺天盖地的广告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大众的信心。对于公众来说,在无法辨别优劣的情况下,大多数时候会选择相信品牌。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搞好体育营销,就得塑造出独特的、别具一格的营销品牌,让顾客注意到细节上的实实在在,为顾客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品牌体验。

2.3 转变市场营销理念

我国大众体育赛事的市场营销还停留在以往的传统营销模式当中,营销链条仍然是从出产商自己出发,没有太多的从消费者出发,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降低了体育消费者的美誉度以及忠诚度。现在是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要关心消费者需要和在乎的是什么,消费者想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只有从消费者的需求上着手,想消费者所想,然后制定相应的方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让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金钱。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一切都应该以市场为中心,一切违背市场运作规律的营销理念,都将被市场淘汰。大众体育赛事在营销上应该有危机感,找准自身的定位,要知道消费者才是大众体育赛事的主体,如果没有观众,那么大众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营销大众体育赛事时,不能再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应该深入到群众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搞清楚大众对体育赛事有着怎样的期待和希望从赛事中获得怎样的服务,然后满足大众的这种期待,这才是大众体育赛事的意义所在。鉴于此,我国的大众体育赛事市场营销要想真正的从根本上改变品牌的影响力,塑造独特的体育品牌,就必须转变营销理念,克服传统观念,注重绿色营销、关系营销,重视消费者的感情体验。

3 结语

体育赛事营销是建立在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延展和体育经济理论体系的创新。鉴于此,相关个人或组织部门应当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在实际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稳步、科学的体育市场建设发展之路,引导和规范我国新兴的体育赛事市场。

参考文献

[1]陈芳,张晋峰.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的品牌塑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

[2]侯晋龙.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及营销观念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3]王凯珍,任海.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会体育管理机制变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李玉健.我国大城市大众体育赛事营销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篇3: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的社会背景分析

在我国学习乒乓球的少年儿童的数量十分的巨大。这就为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再加上国家推行体育培训多样化, 因此, 各种形式的少儿乒乓球培训班在各地纷纷建立了起来, 少儿乒乓球培训成为目前我国体育培训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站立和完善, 我国的体育体质, 特别是基层业余体校的培训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各级体校的数量正在逐步减少, 而其他培养模式则如雨后春笋般地引用而生。我国的乒乓球运动长久不衰, 学习乒乓球的少年儿童数量十分可观, 这就为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西安市市区38个少儿乒乓球培训班。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发: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 西安市体育局等网站, 手机相关资料。观察法, 访谈法。

3、果与分析

3.1、培训市场整体状况

西安市是两度夺得乒乓器超级联赛冠军———陕西银河乒乓球俱乐部的所在地, 乒乓的竞平较高由此带动了市民对乒乓球的热爱, 乒乓球运动在西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身后的基础.因此, 西安市的乒乓球培训市场逐步扩大, 由单一的“体校培训”步转向“培训业务的市场化、多样化”, 出现了一俱乐部、个人培训为主体的培训业务。到目前为止, 西安市共有各种规模不等的乒乓球培训班59个。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关于开展阳关体育运动的决定”的出台和“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的提出现在家庭特别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 开设了多种类型的乒乓球培训班, 如, 一对一、一对多、暑期班、周末班等培训形式随之产生。

3.2、西安市少儿乒乓球培训班场馆设施分析

场馆设施是进行乒乓球培训的物质基础, 场馆设施的好坏对培训的质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它主要包括灯光、球台、地板和其它的设施.通过对培训班拥有球台数量的统计可以看出培训班拥有球台数量主要集中在6张及以下, 占到了总数的55.93%, 30强及以上的培训班只有2个, 只占到了总数的3.39%.

3.2、培训班学员情况

学员的性别和年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参加培训的少儿男生是300人女生50人, 例为6:1。男女生参加乒乓球培训的比例差距比较大。这主要可能与家长的观念有关。许多家长认为, 男孩子来参加乒乓球训练一方面是培养兴趣, 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约束的作用。从年龄的调查结果上来看, 7岁、8岁、9岁、10年龄段的学员比较多, 家长送孩子来参加培训班的目的为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改善孩子的视力培养他们的反应性、灵敏度等陪他们来打球的家长占到了大多数 (81.5%) , 这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家长们对培养孩子“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的增强, 学员选择参加培训的时间。学员在假期期间及周末参加培训占60%坚持在平时放学后训练的孩子只有40%。

3.3、教练员现状

目前的38个培训班中的主教练38名大部分为培训班的开办者, 其中男性30, 女性8名;具有教练员资格证书的10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4名,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11, 拥有运乒乓球动员等级证书的6名, 共31名, 占主教练员总数的81.6%。他们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培训学员的能力。

3.4、影响西安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人们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观念;家庭收入水平;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技术水平及为人;敬业精神及“培训班区域分布的合理性”、“法律法规的健全”、“相关部门执行法律法规的力度”、“学生所在学校的支持”等对于西安市的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西安市的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呈增长趋势, 培训班以中小型为主。西安市少儿乒乓球培训班的学员以初学者为主, 坚持时间比较, 寒暑假形成培训高峰期。学员打法有单一化发展趋势。培训班的主教练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学员的观念和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西安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4.2、建议

针对各个培训班出现的训练组织工作遇到的问题, 体育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培训班的训练内容、球员的打法等的具体指导。体育局、民政局的相关部门应按规定对培训市场进行监督、检查, 使西安市的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健康良性发展。各个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身体健康重要性宣传, 进一步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 对参加乒乓球课余学习的学生定期考核。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对西安市的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西安市的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呈增长趋势, 培训班以中小型为主, 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一初学者为主, 培训的主教练专业水平均能达到培训要求, 但整体学历层次偏低, 学员学院打法由单一化发展趋势, 影响西安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观念和家庭收入水平。

关键词:西安市,少儿,乒乓球,培训市场

参考文献

[1]卢锋, 柳伯力, 彭丽.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与问题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 .

[2]张志伟.河北省少年乒乓球教练员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

[3]于涛.社会转型期群众体育观的转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5) .

篇4:少儿科普读物的市场现状及分析

1 少儿图书在市场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畅销书形单影只却独领风骚

在图书市场中, 畅销书的作用及地位是十分显著的, 这自然也体现在少儿图书的领域。各大知名的、实力雄厚的出版社以及著名的作家, 专业的少儿作者已经成为了主宰少儿图书市场的关键性因素, 可这些专业的出版队伍及作者数量太少, 不能形成规模, 并总是昙花一现。

1.2 图书低层次重复出版, 跟风现象严重

在零售市场不难看到, 无论从少儿图书的内容来说, 还是装帧设计, 甚至丛书名都大同小异, 并产生了不同的版本, 甚至版本相同, 只是内容稍作改动, 或者图画的风格少许变动, 再者开本、定价等因素加以改变。

1.3 图书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刷质量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

现如今, 随着少儿图书市场的兴起, 少儿图书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图书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从而制作周期也越来越短。在“快而短”的前提下, 图书的质量自然很难保证。

1.4 非专业出版社进军少儿领域

目前我国的500多家出版社中, 绝大多数都涉足少儿图书出版, 造成了少儿图书的内容上的不严谨, 不科学, 导致少儿图书成人化、低俗化。

1.5 图书过于城市化

市面上几乎全部少儿类图书的主要内容都是针对城市少儿的群体, 内容多体现城市少儿的阅读趣味, 尤其是各种儿童早期智力类的图书, 其读者大多都是锁定为城市的幼儿。为农村少儿量身打造的图书凤毛麟角, 为农村少儿的阅读需求服务的机构也是少得可怜, 因此, 农村少儿生活的状况以及他们的精神面貌很难体现, 也很难被大家认知。

2 少儿科普图书在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只是少儿图书在如今市场上的一些主要的问题, 现根据以上几点, 对少儿图书分支之一的科普读物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行逐条分析。

2.1 少儿科普类图书, “引进版科普”独霸天下, “本土科普”风光不在

原创畅销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图书》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可在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时间的迁移, 其中的一些知识显然已经落后于这个社会, 从而销售进入了低迷状态。而现如今, 畅销排行榜上的图书几乎全部被引进版科普图书所占据。引进版科普之所以能够畅销, 具有内容科学严谨、丰富新颖、趣味性强、成大系列等特点, 可对于出版者来说, 一味的“拿过来“策略并不是好的解决科普类畅销书出版问题的办法。

针对大量引进外版科普类图书, 以下是几点分析。

1) 引进版科普类图书热销, 只是阶段性现象。随着引进科普的热销, 必定带动原创科普类图书的再次“井喷”。从早些年的少儿文学类图书的例子就不难看出。少儿文学类图书的发展道路就是从原创精品图书为主, 到大量的引进版权图书, 再到原创作品与引进版权齐头并进。

2) 引进版权类科普图书, 应注意“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事实证明, 只有题材独特, 内容替代性不强的品牌产品最终在市场的检验下, 才有长久的生存能力。

3) 在引进的过程中, 学习引进版图书的营销方式及运作技巧。从内容上来讲, 第一要学习引进版图书的“系列化”。第二要学习的是图书的“灵活性”。将图书内容改编成电影或电视, 又或者根据电视电影出版一系列图书;第三是图书的“多元化”发展。开发由图书衍生出来的玩具、艺术品、学习用品、服装等, 由图书衍生出的各类产品在其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从而扩大产品本身的知名度, 形成良性循环。

2.2 山寨现象在科普类图书中已成风

在图书市场, 绝大多数的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主要内容、装帧涉及甚至书名、开本都大同小异, 千篇一律, 尤其是那些畅销类图书, 几乎每类图书都有几十甚至数百种不同的版本。一家出版社操作一类图书成功后, 便有无数的出版社跟风, 山寨, 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混乱不堪。例如:《昆虫记》是少儿科普中经典类畅销图书, 单单这一本书, 在图书市场上, 你就能发现品种大概在几百部之多, 其内容相同, 可质量却参差不齐, 从而导致了原书的销量大幅度下滑。

关于科普类图书跟风问题, 以下是几点思考。

1) 分析畅销图书之所以畅销的原因, 参考借鉴的同时, 改善并完善其内容的欠缺, 打造自己的畅销品牌。

2) 调研市场, 培养编辑的选题敏感度, 加强编辑对图书市场的把握。

2.3 科普类图书的专业性缺失

科普类图书是少儿图书板块中要求极高, 难度极大的出版门类, 所以在出版的过程中, 内容是严谨的, 准确的, 科学的, 形式应该是趣味性与可读性的结合, 所以, 操作科普类图书, 作者方面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能力。

1) 作者应该具有把高深的科学理论, 科学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少儿读者。

2) 作者应该具有能将枯燥的理论变成喜闻乐见的大众读物传递给少儿读者的能力。

3) 作者应该具有能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最佳组合的能力。

4) 作者应该具有跟得上时代潮流的能力。

2.4 非专业的出版机构造成科普类图书的不严谨

全国581家出版社, 有520多家出版少儿图书, 而这些非专业出版机构每年的出版少儿图书量, 占到了70%左右。从数字上可以看出, 基本上家家都在做这一板块, 而科普类图书又是大家更容易上手, 并尝到甜头的分支。大家一般都会认为少儿图书门槛低, 所以专业社、非专业社乃至民营书商者都可以做。针对这种情况, 在操作科普类图书的过程中, 出版机构应该具备以下两点。

1) 出版机构应该具有专业的编辑及校对队伍。

2) 出版机构应该具有专业的审读人员及顾问人员。

2.5 城市化的科普类图书占据市场

现如今的图书市场, 少儿图书的装帧越来越精致, 越做越高端。从目前来看, 少儿科普类图书多以成套成系列推出, 而精装书、礼品书也数量巨大。过度的包装以及“追新奇”, “追规模”必定导致少儿图书的成本增加, 从而定价上涨。而农村的家长以及少儿只能望着高定价望尘却步。

以上只是在日常运作少儿科普类图书过程中, 发现并遇到的一些问题。少儿科普类图书作为少儿图书板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少儿图书板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 在运作此类选题的同时, 一定要抱着严谨的态度, 力争每一本书都做到让读者满意, 让家长放心, 更希望运作的每个选题, 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摘要:近十年来, 我国整个大的图书市场迅速发展。其中品种、数量增长最快的即为少儿类图书, 2012年, 据不完全统计, 少儿类图书占全国上报图书总量的20.9%, 弘扬主旋律图书、素质教育读物、儿童文学、卡通绘本、科普读物等门类均衡发展。其中, 儿童文学类图书占40%, 低幼类图书占18%, 科普图书占17%。数据表明, 在这少儿图书品种中, 科普类读物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对当今市场中少儿科普读物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少儿科普,市场分析

参考文献

[1]龚瑰.少儿图书出版现状与编辑素养[J].中国出版, 2010.

篇5: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火热的社会背景分析

为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更好普及武术教育, 应在社会上开设更多的武术练习场所, 推广少儿武术的培训市场, 改变目前武术项目普及推广的尴尬局面。强调“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武术培训中传授少年儿童武术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 加强武德、“仁”、“义”、“礼”等武术文化的教育, 培养少年儿童高尚道德情操和尚武精神, 增强国民体质, 塑造少年儿童健康完美性格, 从而逐步培养我国少年儿童的终身体育观, 同时, 以盐城市少儿武术的培训市场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有利于盐城市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的开发和推广, 并为盐城市地方经济服务, 拉动盐城市体育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地市级少儿武术培训市场开发和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1 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的内容与分类

1.1 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的内容

少儿武术是根据少儿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吸取中国武术各拳种套路之长, 以少儿长拳、象形拳、初级器械练习和武术音乐操等诸拳、操为主要运动表现形式, 注重培养少儿对学习武术的兴趣, 增强少儿体质, 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2 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的分类

目前盐城少儿武术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分类, 一是以学校少儿为主体的少儿武术培训, 这个主体庞大, 人数众多, 是传承武术的重要基地;二是以社会团体形式存在的, 包括体育行政部门直管的少体校、各区、县、训练代表队、表演团以及社会和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培训组织;三是以家族式的或个人拜师学艺方式来学习武术。

2 盐城市少儿武术的发展现状

2.1 学校少儿武术发展现状

学校是少儿的主要活动场所, 它的武术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少儿武术市场的开发与运作。据调查主要存在有武术师资不足和专业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着教学效果;学校武术教材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训练内容太枯燥。甚至还有一些学校没有系统的教材, 没有专业的武术老师;目前, 学校的场地设施还不尽人意, 大部分都是塑胶或碳渣场地, 地面太硬, 不利于武术的练习。同时学校的领导重视不够, 为了追求升学率, 学校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文化课上, 排挤学校体育教学, 更谈不上重视关心武术项目的教学与发展。

2.2 社会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的状况

2.2.1 少儿武术培训市场化发展起步较晚

由于整体性的市场经济起步晚, 规模小而且相对分散, 武术的器械、服装、设备产品还没有得到更好地开发。盐城少儿武术培训市场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虽已形成一定的气候, 伴随着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浪潮, 武术运动发展朝气蓬勃,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对武术运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就市场开发而言, 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消费、正规化培训理念, 盲目追求个人利益, 反而抑制了武术市场的开发。

2.2.2 宣传的不正规化和力度有限

据调查, 盐城的少儿武术培训宣传工作很浮躁, 多半的培训机构考虑到成本问题都没有通过正规媒体规范而有效地宣传, 而是到处散发宣传单, 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附近宣传, 这样的宣传只能让少儿片面地了解。由于少年儿童是不具备完全社会行为能力的人群, 其生活和学习等各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家庭与社会的监护与制约。

家长是青少年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监护人, 家长的思想观念和个人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方向[1]。因此宣传的重点在于家长, 他们的意愿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们是否了解少儿武术, 了解的多少, 宣传不但要让他们知道有这种锻炼孩子的方式, 更要做到我们如何去引导, 如何让他们去丰富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及接受它、拥有它。

3 开发盐城市武术市场的必要性

3.1 管理体制的需要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是武术管理部门各要素得以良性运行, 调动项目有关人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根本保证。目前盐城少儿武术市场要求体育行政部门, 转变职能, 做到规范化管理, 为更好地推进少儿市场工作创造条件, 政策引导。

3.2 多样化的社会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影响武术动力项目开展的重要动力。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武术运动逐渐向着社会化、产业化和商业化的方向发展。盐城有如搞武术比赛、开办武术培训班、武术表演、武术服装、武术旅游等多种武术市场形式, 因此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形成高水平、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基础、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不同, 必须满足不同特征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3.3 市场化及竞争的需要

武术的产业发展已经提上日程。我们应该看到, 武术运动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具备创造商业价值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盐城有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 丰富少儿武术产品, 如:服装、器械。盐城目前市场上各类体育培训项目和文化辅导培训机构众多, 如跆拳道的发展, 在盐城占据了很大市场, 市区道馆就有近十几家, 而且规模很大。在市场经济下, 人们可以任意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这种随意性也迫使少儿武术市场比较狭隘,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武术必须改造创新, 重新包装, 以提高人们的兴趣和实际需要, 从而扩大市场。

4 盐城少儿武术市场的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市场经济下它也是一种产品。所以, 原本虚化的文化概念具有了实物属性。对于这种文化产品好坏、优劣的考量, 最终是要通过市场这样一个流通、交换来检验的。一种文化有没有市场, 抑或占有市场的份额多少,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这种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就实现中国武术产业化发展的目标而言, 也同样存在着一个市场开发的问题[2]。

4.1 适逢良好的政策契机

党的沿海大开发战略契机, 江苏盐城沿海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市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引导下, 盐城这几年大力发展专业协会, 成立了市游泳协会, 并正积极筹建市台球、武术、高尔夫等协会。目前已组建各类体育活动专业协会20多个, 并实行集中办公, 其中有5家协会已能够独立组织参加全国性大型体育比赛。积极推进体育设施产业化, 今年以来, 市政府已投入5亿元左右建设大型体育健身场馆, 实行市场化运作, 政府监督管理。这说明了市领导给予了高度关注, 我们作为武术教育者要抓住这个战略契机, 大力弘扬武术文化, 形成良好文化氛围, 轰轰烈烈开展少儿武术培训, 让少儿武术与商业对接。

4.2 少儿武术自身的优势

武术作为一个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形态讲,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 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如“天人合一”、“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 其与中国的传统美学、医学、宗教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动静结合”亦是少儿学习的重要思想, 套路、对练、竞技比赛、都彰显少儿活泼爱动的天性, 这种动不是无规律的乱动, 而是有目的动;简势太极拳让少儿在动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的思想。少儿武术文化是整个武术文化的一部分, 但它的作用非同一般, 教育与影响着新一代的武术爱好者, 从儿童启蒙阶段就壮大自己的队伍, 形成终身尚武的精神。

武术运动, 对人体中轴、脊柱的形态结构亦有很好的影响, 如长拳的呼吸“提、托、聚、沉”四法, 在套路练习时交替进行, 使呼吸肌得到锻炼。规范的套路练习可以塑造端正的身体形态, 身体变得结实;少儿习武后, 食欲增强, 生病明显减少, 精力更加充沛旺盛, 身体的协调、灵活等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性格变得开朗、愉快, 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提高, 情绪稳定, 心理素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3]。少儿参加武术培训都是在一个集体队伍中, 这样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 出去表演、比赛也开阔了少儿的视野, 提高了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学会去适应社会, 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 发展建议与策略

5.1 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要想使中国武术真正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必须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针对学校武术的不良现状, 首先要引起领导的重视, 可以通过比赛活动让武术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这样领导就容易接受, 从而便于发展。其次解决好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师资的培养, 武术教材上, 应该优化其教材和教学内容问题, 以保证武术教学内容优化实施的科学性[4]。再次加大场地器材投入和建设, 需要一块平整、宽敞的场馆, 室内布置要有武术训练的那种氛围。

5.2 加快发展, 培养真正的市场主体

少儿武术训练是武术运动发展的根基, 是培养和发展更多武术人才的摇篮, 是武术运动最深入和长久的群众基础[5]。加快发展的步伐需要不单单是体育行政部门的事, 也是我们教练和每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加快市民的决策转变, 由被动的接受武术文化改为我要学习这种文化, 让武术文化无形间影响到人们的意识, 同时加快体育产品的系列生产, 不断引导消费, 培养武术市场的主体。

5.3 加快武术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只有建立健全法治, 才能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才能保证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在进一步活跃和规范武术市场的同时, 要更加注意将体育法制融入到武术市场中去,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 保证武术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从而健康发展。技术更全面, 规则更合理。武术套路形式的今后发展, 则应努力做到:动作套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训练系统化、竞赛制度化。

5.4 加强宣传力度

武术想要世人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接受, 必须加强自我形象的包装力度, 全新改造;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 以期最大限度地开发潜在资源。现阶段, 城市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主要发展力量和形式, 并在今后的城市社会体育活动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和使命[6]。加强少儿武术与城市社区体育共同发展将是社会武术发展的主题。对此, 可以在小区里张贴一些武术文化和功能的海报, 组织一些专业人员对社区少儿就套路动作与练习方法进行教学, 并在早晚活动时间对群众进行指导。

5.5 从文化角度转变思想观念

少儿武术的身体练习上也都以套路练习为主, 配合“精、气、神”, 注重行为表现力。对练上也多采用以“物”为对手, 虚拟、想象、象征性地与“对手”进行训练。在了解武术对暴力行为一系列文化处理后,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其文化根源或文化原点。也就是说, 是什么样的力量形塑了武术的文化背景, 造成霍元甲所说的“一次也不曾认真和人较量过”现象[7]。正所谓“拳以德立, 无德无拳”, 武术的真谛就在于重德[8]。武术以修德的手段会成为武术发展的趋势, 即先学会做人, 懂得谦虚、礼让。从文化层次加以引导, 让其意识到习武就是在学文化。同时严格要求训练中的不文明行为, 养成好习惯。

小结

少儿武术要发展, 中国武术要发展, 必须继承其本质特征, 保留武术固有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性, 以及武术传承的方式。社会武术氛围和环境的影响, 是少儿武术市场成长的土壤, 我们要不断吸取中国传统武术和外来武术的营养来充实自身。我们相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进一步发展, 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少儿武术的社会化会越来越普及, 市场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赵晓东, 秦志民, 陈奎平.少儿家长对子女参加业余训练的态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6) :44-45.

[2]王岗.中国武术开发之我见[Z].博士驿站, 2010:56-58.

[3]张彩琴.少儿武术与健身[J].福建体育科技, 2003, (8) :17-19.

[4]刘飞舟, 任江元, 吴刚, 高廷波.体育新课改背景下关于中国小学武术现状的几点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 2007, (5) :52-53.

[5]赵晓东, 秦志民, 陈奎平.少儿家长对子女参加业余训练的态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6) :44-45.

[6]戴国斌.武术文化研究丛集之武术身体的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1:299.

[7]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时事出版社, 2007:61.

上一篇:宽容真好初中议论文下一篇:技术转让合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