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

2024-04-29

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通用6篇)

篇1: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

1草原

主备人:张元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课前准备 】

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趣——自读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老舍。

二、导思——细读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导悟——品读

(一)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 二 课 时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6.全班交流。(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 “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导练——扩读。

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篇2: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

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

《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观察并领悟单元语文要素。

(1)观察:请认真观察第一单元篇章页上的插图中画了些什么,自由朗读插图上面的文字。

(2)推想:本单元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还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和习作的要求?

(3)交流: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我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4)齐读插图上的文字。

2.激情导入:今年暑假,老师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课件出示草原的照片)大家猜猜这是哪里?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很多年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那儿的美景,结识蒙古族同胞,感受草原独特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语入手,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以教师带回的草原的照片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课件出示: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热乎乎

举杯  感人  会心  微笑  豆腐  稍微  陈巴尔虎旗

(1)学生自由认读。

(2)教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3)学生根据音、形、义识记字形。

(4)指导书写“毯”“腐”等字。

教师指导:“毯”,先写“毛”,再写“炎”,“毛”的第四笔竖弯钩要舒展,能托住“炎”;“腐”字中的“广”的撇包住“付”和“肉”。

(5)识记文中常见的多音字。

课件出示:

蒙古包(měnɡ)好客(hào)同行(xínɡ)似乎(sì)

①同桌互读,读准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

②借助字典,用这些字的其他读音组词。

③学生齐读这些词语。

3.整体感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板书:景物、人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识字、写字的方法,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板块三 合作研读,品味感悟

1.引导探究: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并写上批注。

2.自主朗读: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将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合作研读:读完第1自然段,大家对草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板书:美)把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出示课件)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这句话直抒胸臆,连用两个“那么”,表达了作者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

(2)比较词语:“清鲜”能否换成“清新”?“明朗”能否换成“晴朗”?为什么?(不能。“清鲜”突出“鲜”,表明草原的空气非常好;“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之感。)

(3)课件出示草原的图片:感受草原迷人的景色,感受作者在此景之下的愉悦心情。

(4)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对草原的赞美,读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5)启发思考:句子中哪些是写景的?(那里的天……那么明朗)哪些是抒情的?(使我总想……满心的愉快)

(6)总结写法:写景融情。(板书“写法:写景融情”)

5.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第3~5句话。

课件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引发想象:“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一碧千里的草原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品词析句。

①“茫茫”是什么意思?(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为什么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一碧千里”是因为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并不茫茫”是因为“四面都有小丘”。)

②“绿毯”和“白色的大花”分别指什么?(“绿毯”指草原,“白色的大花”指羊群)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品“绣”之妙,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

(3)感受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原那奇丽的风光吧!(播放有关草原风光的短视频)

(4)齐读句子。

6.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第6~8句话。

课件出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自读思考:哪一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来。

(2)交流理解:指名朗读写景的句子。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渲染”和“勾勒”吗?(“渲染”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3)品味感悟。

①怎么理解“翠色欲流”?(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翠”是什么颜色?(绿色)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

②前面写了“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写“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法点拨: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

(5)类比联想:齐读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语文要素

引导:“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给骏马和大牛又带来了怎样的乐趣?此时此刻,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你最想做什么?

(6)讨论写法: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美丽的景色常常引发特别的感受,作者在描绘草原美景时融入自己的感受,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草原。)

(7)配乐朗读:以轻缓的语调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小结: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老舍先生笔下“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美丽的草原风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感受文中语言的魅力,教学层层推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写景融情的方法。

板块四 理清脉络,积累语言

1.回顾课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美景的?

2.交流写法:作者是按从上(天空)到下(草地)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美景的;每写完一处景物,就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即用写景融情的方法,来表达对草原的喜爱、赞美之情。

3.熟读成诵: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

(1)自由练读。

(2)指导背诵:出示草原的美丽画面,指导背诵。

4.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设计意图】小结作者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对第1自然段的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初步了解写景融情的写作方法;指导背诵,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板块五 布置作业,巩固内化

1.认清字形,认真抄写“毯、陈”等8个字和“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抄写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词,提高学生识记字词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积累优美语句,使学生积累的语言得到及时内化。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

2.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积累:师生合作背诵第1自然段。(学生背诵写景的句子,教师背诵抒发感受的句子。)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同胞的热情与友好。

【设计意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衔接上节课内容,又可以让学生重温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板块二 合作共读,体味风情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创设情境:“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听!(课件播放《赛马》中万马奔腾的视频片段)

(2)引发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师生共读,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与蒙古族同胞见面后动人的场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概括场面: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3)合作交流: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板书。(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3.扶放结合,感受人美。导学引路,细品“远迎”场面,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扶放结合,合作探究后三个场面,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细品“相见”“款待”“话别”场面,感受“蒙汉情深”。

(1)场面一:远迎。

①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圈出重点字词,简要地写批注。(圈画“飞过来”“飞驰着”“飞过小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反复写“飞”,表现出蒙古族同胞喜迎远客的热情。)

②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

③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第10句话。

课件出示: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a.有感情地朗读:谁来读一读,尽量通过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b.再现情景: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c.思考: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蒙古族同胞穿着各色的衣裳(这与彩虹的色彩相近),骑着飞驰的骏马,从弧形小丘上(这与彩虹的形状相似),向“我们”疾驰而来,这景象真“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作者将这种景象比作“彩虹”,生动鲜活,表现了蒙古族同胞迎客的热情与欢愉。

d.启发交流:你什么时候才穿盛装?蒙古族同胞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几十里外迎接“我们”,这哪里只是朋友?这分明是久别重逢的亲人啊!(指名读,学生齐读)

④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第12、13句话。

课件出示: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a.自读想象:自由朗读这两句话,想象“我们”与蒙古族同胞相遇时的情景,如果你在现场,会有什么感受?(在词语“远迎”前板书:热情)

b.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引路”)

c.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

⑤小结学法,合作学习:请大家先默读后三个场面,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圈画出最能表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词句,写写你的感受;再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将你的感受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试着通过朗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相机板书“学法:默读→想象→圈画→写感受→交流→朗读”)

⑥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汇报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2)场面二:相见。

①学生交流可以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词句。(“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等)

②小组成员合作即兴表演,再现“相见”场面。

③教师随机分别采访“客人”和“主人”:刚才你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吗?为什么握住手不放呢?(在词语“相见”前板书: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蒙古包外,主客双方尽管语言不同,但那握住不放的手所传递出的饱含热烈情感的心意,体现的是民族团结互助。

(3)场面三:款待。

①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交流可以感受到主人热情好客的词句。(用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招待客人、多次敬酒、齐声歌唱等)

②课件出示图片:蒙古包、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青稞酒、哈达等。

③相机理解“拘束”,引导:大家语言不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可大家坐在一起为什么“一点儿不拘束”?(虽然大家语言不同,但民族团结互助的情谊是相通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只局限于语言互动。)(在词语“款待”前板书:盛情)

④再现盛情。(课件出示“歌舞”“套马”“摔跤”等体现民俗风情的图片)

(4)场面四:话别。

①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理解交流“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②“天涯碧草”又指什么?(“天涯”,指极远的地方,这里指蒙古族同胞所居住的区域,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草原。)

③回顾全文:“蒙汉情深”体现在哪儿?

“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同胞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等,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舍难分。

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全文的中心句)

语文要素

⑤个性表达: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即将离别的我们手牵着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一幕似曾相识,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和同学们说说吧。(自由交流)

⑥指导学生深情朗读。(在词语“话别”前板书:深情)

【设计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中共读,在合作中碰撞,在合作中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草原的民俗风情,又感受到草原同胞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与向往。

板块三 整合全文,习得写法

1.尽情朗读:请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读的片段尽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整合升华:作者先写草原风光,再写蒙古族同胞。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不仅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什么?(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草原美景的热爱,对蒙古族同胞的热爱)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小结:是的,内蒙古大草原的景是美的,蒙古族同胞更是可爱的,他们热情好客,性格豪放,能歌善舞。老舍先生短短的一次访问,既增进了蒙汉两族同胞的情谊,也让读者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美丽的大草原。

【设计意图】整合课文,让课堂从局部回归整体,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明确文章的中心,升华情感。

板块四 再现风情,拓展阅读

1.情景再现: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美文荐读: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希望同学们课后带着美丽的心情,带着美好的向往,去阅读艾平的散文集《聆听草原》;你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读书笔记,运用写景融情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再次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从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获得新知。让学生学会运用写景融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1 草原

【教学反思】

《草原》是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写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汉两族同胞的团结友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1.激发想象,体味风情。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跟着我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其次,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大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跟着老舍先生在优美的文字里畅游内蒙古大草原,同时激发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合作共读,个性感悟。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共读,在合作中碰撞,在合作中交流,所以学生的回答大胆而丰富多彩。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就更切合内心实际。

3.读中悟法,学以致用。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并总结作者写景融情的写作方法;在第2~5自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教会学生“默读→想象→圈画→写感受→交流→朗读”这个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习;最后,我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小片段,学以致用。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yù

yū)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3.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yǐn

wěn)隐有鞭子的轻响。

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jǐn

jīn)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bá

bō)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二、辨字组词。

竟()

陈()

啼()

差()

境()

阵()

蹄()

羞()

蛟()

忍()

毯()

便()

跤()

涩()

毡()

鞭()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草地上的羊群就像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缩句)

2.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仿写句子),好像。

3.草原人民与远客语言不通。草原人民与远客却十分亲热。(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深情话别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五、重点段落品析。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1)颜色

(2)形状

(3)气味

(4)大小

2.“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4.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请写出来吧!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1.xuàn

2.yū

3.yǐn

4.jīn

5.bō

二、究竟

环境

陈设

阵雨

啼叫

马蹄

相差

羞涩

蛟龙

摔跤

忍住

羞涩

毛毯

毡子

方便

鞭子

三、1.羊群就像大花。

2.几只小鸟在枝头鸣叫

在歌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3.草原人民与远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却十分亲热。

四、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五、1.(4)2.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3.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好客。4.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篇3: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

●配备精简、有益、开放的网络课程资源

国外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能够真正对学生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 最大限度地为所有学生创造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遵循新时代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有效地提供有内涵、有深度、有特色和有品位的课程资源。美国教育资源建设的主体都是各种非教育类机构, 教育资源范围不局限于学校课程, 注重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个性化服务, 注重对资源的及时更新, 保证教育信息资源整体的时效性。国外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界面简洁清晰, 具备所有课程资源的搜索功能, 包括设置课程首页、教学大纲、教学日程、阅读资料、作业习题、视频资源和下载课件等七个有效的栏目, 存放着大量对学生学习有实际价值、有意义的多媒体资源, 课程内容对所有注册的学生和教师开放。

开放式网络课程首页有针对性地介绍课程重点、课程描述、任课教师、上课时数和教学层次。教学大纲完整具体, 重点介绍能学到什么, 上课要求非常具体, 提倡讨论、小组展示和撰写论文, 如每学期学生要完成每周1~2页分组讨论心得 (25%) 、期中两篇6~7页命题论文 (40%) 、期末考试或作业 (35%) 。教学日程按教学周划分课次和课程单元, 标明教学的实质性内容和重要日期提示。阅读资料是最细致最全面的部分, 按教学周列出每一课程单元必读资料和建议阅读资料, 列出相关文章题目及所在书籍、期刊的页码, 还有需要观看的影片, 注重资源的丰富度和适用性, 有可下载的PDF文档或超链接地址。作业习题具体描述作业的要点和提交的时间, 注重学习进程管理, 助理教师参与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分析。视频资源一般为课堂教学录像, 也有学术报告或专题片。下载课件是教师讲义或教案的PDF文档, 讲义中的核心文字被教师有意删掉, 鼓励学生到课堂上学习和交流。学校对学生选取网络课程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 教学管理者不希望学生面对电脑学习、被动记录和重复教师的案例, 而是希望学生主动记录、参与讨论、充分理解、得到启示并创新内容。

教学资源非常丰富, 学生可以自由选课, 没有专业限制, 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多于必修课, 不用强制性的规定来约束学生, 尽可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美国大学最成功、历年辉煌不减的一个真正秘密就是倾其所能去设计一个完美的本科教育经验。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术上有所得, 而且要让学生在社会、感情生活上满载而归。学生的就学经验在四个社交圈子里形成:与教授和同学的交往形成学术经验, 与室友交往形成宿舍经验, 参加学生社团形成组织领导经验, 与职场中的校友交往得到职业方面的经验和指导。[3]大学教育转化了人的行为模式, 强调通过实践经验刺激学生的学术成长,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 看看自己究竟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 或者面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自己还缺少什么本事和素质。[4]

●配备实用、有效、全程的视频制作团队

国外知名院校非常重视视频课程的制作和积累。在网易平台上, 视频公开课排名前五位的斯坦福 (37门) 、耶鲁 (35门) 、麻省理工 (31门) 、哈佛 (11门) 和牛津 (6门) 等大学的视频课程共计120门, 占所有视频课程的54.5%;而其他56所高校的视频课程共计100门, 占45.5%。每门视频课程平均18.7集, 最多的一门《平面设计》课程119集, 实实在在将全部教学过程真实地呈现给受众。制作上不追求奢华的大场景制作:在一般教室教学的课程共118门, 占66.3%;在学术报告厅教学的课程共35门, 占19.7%;在电视演播厅录制的课程共17门, 占9.5%;在会议室录制的课程共8门, 占4.5%。

国外名校非常务实, 2012年录制完成的课程还用标清摄像机来录制, 即使在高清摄像机非常普及的今天, 也不追求设备的高档和先进。采用16:9高清摄像机录像的课程共有89门, 占40.5%;采用4:3标清摄像机录制的课程共131门, 占59.5%。采用课堂单机位实况录制的课程共158门, 占71.8%, 后期没有任何编辑和加工, 两天后就将课程视频挂在网上;采用屏幕录制和声音合成的课程共29门, 占13.2%;采用学术报告厅多机位拍摄的课程共20门, 占9.1%, 有精良的片头与片尾, 现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多, 各种景别和机位紧密结合师生的互动同步切换, 后期将讲义、电子文稿和相关资料重新编辑合成在一起;采用电视专题和动画制作的课程共13门, 仅占5.9%, 视频制作由当地广播公司与学校联合完成, 并有饮料公司、企业家和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

制作团队中摄像师比较专业, 技术全面、经验丰富, 能根据教学进程有目的地跟随主讲教师, 适当兼顾投影屏幕、黑板和学生, 镜头运动速度适中、画面稳定有效、构图经典规范、景别精确到位、焦点清晰准确。现场传递话筒的技术人员非常敬业认真。为主讲教师布光没有影响投影的观看效果。后期编辑镜头组接流畅、引人注目, 补充上教学课件的电子版, 精心制作了片头效果、讲课教师简介, 配上合适的音乐, 片尾添加课程的具体网址, 学习者可以在课后访问和交流, 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配备敬业、细致、具体的教师支持服务

国外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教育, 教师和所有管理人员都投入了很多情感和精力, 希望师生保持终身关系, 终身受益。很多课程邀请到本专业领域内知名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讲授, 把他们最擅长的内容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在网易平台上, 采用多人同上一门课的课程共83门, 占46.6%;单人独自教学的课程共95门, 占53.4%。教师课前准备细致充分, 不对付、不应付, 结合实际并亲自实践。教师教态自然轻松, 连续讲授90分钟很少看稿, 以启发和引导为主, 师生间交流充分, 课堂控制很好, 按照思维习惯将知识点娓娓道来。

有些大课由2名教务管理人员和12位助理教师保证教学管理和组织课堂教学, 根据选课的人数安排教室, 协助主讲教师教学, 提前统计和分析各种数据, 对学生邮件进行答疑和反馈, 负责分组讨论和作业批复。大课后学生们都参加10~15人的小班讨论, 由教授或助理教师带领, 每位学生必须发言参与讨论互动, 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下课后与教师保持更多的接触, 教授与学生共餐、举办各种各样的讨论会、集体活动, 有什么要求很容易得到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关照。[5]在视频公开课课前可以看到各种比赛通知、协会活动、团体汇演和学术论坛的宣传, 充分反映了大学学习的多样化, 学生在有意义的各种活动中愉快的享受。系里每周都会举办学术交流、报告会及专题讲座, 往往能请到各领域权威的教授前来讲座, 鼓励学生跟着兴趣和热情走, 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理论和技术应用的最前沿。从最后一课的师生道别、5分钟的彼此分享有意义的事, 反映了学生们的厚重收获和对所有付出辛苦努力的工作人员的尊重, 充满发扬人性的优点和人文的关怀。

●对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启示

国内高校往往只注意课程公布可能带来的对学校影响的提高, 而忽视了其对学校授课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挑战。大学教育不仅仅传输知识和技能, 还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有选择性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就像旅行, 重点是在路上的风景, 而不是在目的地的那一纸证明。

1.建设有价值、有深度、有前瞻性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不能简单地东拼西凑网络资源, 课程肤浅会使学生丧失思考与感知的倾向。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应该统一, 两者互为补充, 不能割裂分离。课程资源建设不要追求栏目 (功能) 更“全面”和设备 (技术) 更“先进”, 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人才不同需求的经验, 从国家建设宏观层面和人才成长角度去思考,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建设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有用的、有深度的、有特色的、有前瞻性的课程, 按照重点课程、核心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顺序逐步完善, 形成教育品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高等教育“提质量”比“上规模”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更持久, 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有益的教育服务才是根本。少些形式主义、哗众取宠和滥竽充数, 多些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和真材实料。

2.满足个性化需要, 创建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 每个家庭也是不同的, 每所学校要找出适合于学生的教育模式。教师不仅是有意义信息的输送者, 还应是唤起学生好奇心的引导者。国外名校视频公开课并不是万能的, 利用好的前提不仅是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并学会自主学习,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兴趣。将丰富的网络资源、与他人的交流和具体的生活实践搭配组合, 才能获取平衡的、全面的营养。网络教学资源只是学生学习和作业时的参考和辅助, 真正使学生有收益的是与教师的互动, 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 可以获取一种即时的、在场的思想碰撞, 让学生在某一方面真正得到收获和提升。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份全面、更短、更贴近社会实际的课程表, 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应融合权威性的专业讲义、针对性的参考资料、个性化的教学实践和全面性的课堂录像, 改善教学过程管理和提供教学支持服务, 指派最好的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 适合于本校学生学习的才是最好的。

3.注重投资效益, 利用社会资源满足最大需求

高校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的高教体系和封闭的教学资源, 引入可行性高的竞争机制和开放的课程资源。拍摄和制作模式要结合课程影响和投资效益选择不同的录制模式, 低成本纪实性制作能快速、有效地积累权威的、原创性教学资源。一般教学采用教室单机位拍摄, 学术报告采用多机位拍摄, 不愿出头露面的采用“屏幕录制+声音合成”,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采用电视专题形式。公开课的建设不能模仿, 而要超越, 既要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人类间接经验, 又要给学生创造特定的实践条件, 使每位学生知识的内部自我构建和外部社会性实践完美统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 学习国外大学开放的教学理念、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专业化制作标准和市场化运营模式, 汇集知名大学教授、国际厂商专家和社会一线用户联合演绎, 将理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需求。

●总结

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复制国外视频公开课的模式, 而应真正了解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国际化的需求, 紧密围绕新时期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专业人才需求, 有针对性地做足、做深网络课程资源, 从实质上改变原有的、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模式, 从而让专家、教师和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和交流。

摘要: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外知名高校的视频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数据统计, 从支持学生学习的视角剖析了隐藏在视频公开课课程背后的网络课程资源、视频制作团队和教师教学支持等配套服务体系, 以期为国内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课程资源,制作策略,教学支持

参考文献

[1]哈佛网络公开课走红我们为什么没有牛校[EB/OL].[2010-12-02].http://edu.sina.com.cn/l/2010-12-02/1951196668.shtml.

[2]美国名校之阿默斯特学院[EB/OL].[2012-03-13].http://liuxue.xdf.cn/wzy/zb/zx/335149.shtml.

[3]学生就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EB/OL].[2011-08-3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61ebe0102drr8.html.

[4]美国培养精英从做义工开始[EB/OL].[2006-10-30].http://view.news.qq.com/a/20061030/000050.htm.

篇4:公开课教学反思

一、过度包装,成本太高

据笔者观察,现今流行的公开课大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并且评比的级别越高,包装就越厉害。如,为准备一节上档次的公开课,往往兴师动众,有的甚至竟准备一个月有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节课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讲,准备各种教具,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讨论等等,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多次打磨,好课居多。即便成功,也是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它打乱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其次,使学生的课业受到干扰;再者,这样的课是刻意打造出来的,非常态的,一般教师即便是作课者也难以做到平时这样上课,因为投入太大。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花费教师过多的精力。

二、功利性太强

既是评比,就难免把讲课者分个三六九等,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等,对讲课者本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参评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一旦评上,各种荣誉和利益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就助长了部分教师为获奖而讲的不良局面,唯获奖是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心讨好听课者和评课者,曲意逢迎,其课甚至是讲给听评课者听的。

讲公开课的教师大都追求完美无缺,在各方面尽善尽美,十分挑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课都一窝蜂地使用课件教学,一味追求看点、图热闹,于是,把课上成了课件的展示课者有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虚情假意的伪讨论和庸俗做作的表演者有之;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更有之。

当然,公开课作为积极有益的教研活动,我们不能因为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尽力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

三、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勿作秀

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脱颖而出,或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有—些做法会与众不同。如用影视、诗歌等新颖别致的导语,精心选取知识内容作铺垫,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具的制作,或课堂分组讨论,或组织学生表演等等,适度运用是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热闹,甚至哗众取宠,都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取决于讲课的科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力戒矫揉造作。

上公开课的教师,受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课题的选择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往往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或较易出彩的课,鲜有讲一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或新课程急需解决的课题。如就语文而言,讲课文者居多,很少有教师讲怎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就是讲课文,也大都喜欢讲散文和诗歌,讲议论文的不多。因此,我们应提倡一课多讲,几人上同一节课,以利比较和取长补短。

四、正确运用课件

时下用课件上课日渐泛滥,尤其是公开课,简直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当然,课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不宜过多过滥,否则五光十色的画面会使学生转移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变成生硬的人机对话,更不能把课件变成现代化的黑板。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课件,我们应运用课件去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评优质课的标准不应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唯一标准,评价一堂课课件的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三个纬度的充分落实。

五、追求常态化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大可不必去追求完美,不必去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可一味模仿他人。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应摆正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功利化,而应充分展示自己平时教学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力戒浮夸,追求真实。一劳永逸式的讲课不可取。

篇5:《草原上的鹰》公开课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十二个生子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草原上的鹰能给 草原上的人们带来信息。

3.能用“照样子写句子”练习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2、3、4自段。

5.能仿照课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鸟,说写一段话。

6.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教学难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照样子写句子”练习的 句式说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分段细读学习前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交流讨论,学习四五自然段;

第四课时:再读课文,解决课后练习;

第五六课时:复述课文仿写练习。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习前三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文,学习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变化,进而知道鹰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

2.理解词语:不停地、消失、新鲜事儿、远道、这说明、狂风翻卷、沙尘滚滚 等重点词语

3.思维训练:指导学生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第二自然)

三、教具准备 有关草原的图片及自然现象图片制成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看口打手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盘旋、冰雹、长鸣、眺望、拳头、朝霞满天、狂风翻卷、劈头盖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电脑出示有关草原风情的影) 同学们,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看啊,一群群牛羊漫步在这大草原上,天空中有朵朵白云飘过,还有自由自在的鹰在草原的上空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上那些可爱的鹰。(板书18草原上的鹰)

2.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三)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男女生分段朗读,注意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

2.逐段讲解,深入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①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②鹰真的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说明了什么?

理解:“来到草原,你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中“你”是指来到草原的人们;“往往”作常常解释。仿照“来到.....,....首先......”句式说句子。

理解:“不停地”、“新鲜的事”、“欢迎”、“……好像,又好像……”引导学生说出大草原上人和动物之间很和谐,鹰不仅不怕人,而且与人们的关系还很密切。(板书:人们 鹰 )

(2)学习第2、3自然段。

导入:我们来到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而有时鹰却并不出现在天空,这是什么原因呢?

1)请男生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一段写什么时间? (板书 早晨) (PPT出示朝霞满天的图片)问:鹰的活动怎么样?(板书 鹰飞)说明什么?(板书天气变化) 画出天气变化的词语,再读一读,概括天气变化的过程,用上“先......接着......然后.....”等关联词。

(ppt 出示天气变化的词语,“朝霞满天、一片黄云、狂风翻卷、沙尘滚滚等”),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明白天气变化的时间很短(板书 过一会儿)

2)请女生读第3自然段,学习方法同第2自然段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时间 鹰的情况 天气变化的时间、情况(板书 晚上 鹰长鸣 明天天气好)

(ppt)出示皓月当空的图片,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不时传来”“这说明”等词语

3)默读2、3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两段所写的不同情况。(时间不同,鹰的活动情况不同,天气变化不同。)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读课文,思考(PPT):

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

2.这说明,明天一定是好天气。(“这”指什么?)

(四)回顾课文,提炼升华

看板书总结第2、3自然段:通过学习你们发现鹰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板书预报天气)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草原上的鹰,可以给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预报天气,其实鹰还能带来许多信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鹰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篇6: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

2016-02-23 11:44 216次

共1课时 画杨桃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叮嘱、严肃、熟悉、教诲”等词语,书写生字“嘱、肃”。

2、学习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初步体会标点符号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帮助,理清文章脉络。评论(0)教学重点

学习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评论(0)学时难点

熟读课文,初步体会标点符号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帮助,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大家平时喜欢吃水果吗,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吗?(随机指名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水果,看看你们认识它吗?【出示】:杨桃的图片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随机指名回答,师补充资料由学生读)

【出示】:杨桃是广东和海南一带常见的水果。表面有五条棱。杨桃没长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以后是黄色的。果肉脆而多汁,有酸的,也有甜的。甜杨桃可以直接吃,酸杨桃则大多加工成蜜饯。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杨桃有关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画杨桃)。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认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②边读边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对照课文中的读音多读几遍或问问同桌。(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叮嘱(dīng zhǔ)前排(pái)靠(kào)边 一幅(fú)审(shěn)视 严肃(sù)半晌(shǎng)熟悉(shú xi)教诲(huì)和颜悦(yuè)色

(重点指导“熟悉”的轻音。)

(3)去掉拼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吧。(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随机点拨)

2、二读:通语句 【出示】:

句子一: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可笑么?”

句子二: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句子三: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1)指导学生读通句子,读准生词“半晌、熟悉、相似、教诲”。(2)【出示】句子四: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叮嘱”是什么意思?(预设:从偏旁看,这个词和嘴有关,表示再三嘱咐。)日常生活中谁经常叮嘱你做什么呢?

【出示】:妈妈经常叮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经常叮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常叮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生字,指导书写:同偏旁的“叮嘱”在书写时注意左侧“口”的占格;对比“非”在“排”、“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肃”字的笔顺;“诲”和“悔”以及“晌”和“响”的区别。

3、三读:知其义

让我们再大声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2【讲授】

二、抓住要素,概括内容

(一)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人物吗?(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出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这些人物都做了哪些事呢?(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我”把杨桃化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大家;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三)像这样涉及好几个人物的叙事性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要素归纳法”来概括主要内容(板书:要素归纳),为了让句子通顺一些,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加一些连接词。为了概括的更准确一些,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出示】:

(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开始,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谁来尝试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活动3【讲授】

三、读思结合,理清脉络

(一)听你们说主要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第二自然段)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刚才的问题。(生读完,做简要的点评)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指名回答)

【出示】: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出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二)实物出示一个杨桃,分别让坐在不同座位的学生说说他们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预设:有椭圆形的,有五角星形的)

(三)同一个杨桃,为什么大家会看到不同的样子?(预设: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四)【出示】:当我把自认为画得很准确的一幅画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一样吗?他们都说什么了?请同学们默读3——17自然段,找出师生间的对话。(指名读)自己读一读,争取读得准确无误。(生练习后指名读,适当点评)【出示】:“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1、我们看学生们前后两次的回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意思相同,标点不同)【出示】: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师)“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生)“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师)“那么,像什么呢?”(生)“像五角星!”(生)“像……五……五角星。”

2、要想把这段话读好,关键在于读好学生说的话。感叹号那就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后两次回答中出现了省略号,学生的回答还像前两次那么干脆吗?(支支吾吾,结结巴巴,犹犹豫豫)由此可见,前后两次的情况不同、心境不同读得时候就要注意不同的语气。(板书:借助标点)自己练习一下,一会儿,咱们配合着读读这两段话。(师生合作,读两次对话)

3、在与学生的两次对话后,老师是怎么教育同学们的?(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4、父亲也曾经对“我”有过类似的叮嘱。(指名回答)

【出示】: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5、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我们把这两段连起来读一遍。

活动4【讲授】

四、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同学们请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即要素归纳法。要想读好课文,还需要关注文中不同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画杨桃

要素归纳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借助标点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活动6【讲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画杨桃》第一课时,我根据中年级的课标要求以“正确认读„叮嘱、严肃、熟悉、教诲‟等词语,书写生字„嘱、肃‟;学习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熟读课文,初步体会标点符号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帮助,理清文章脉络”为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后,引导他们找出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尝试用“要素归纳”法概括主要内容。在理清文章脉络的环节中,我又以问题“当我把自认为画得很准确的一幅画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一样吗?他们都说什么了?请同学们默读3——17自然段,找出师生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标点符号,体会人物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在朗读方面,我侧重了多种方式的读,自读、练读、指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逐步进入一种言语情境,撩起他们的悟性与灵性。再通过有滋有味的“说”、“读”,体现以读代讲理解课文的目的。我感觉整堂课的不足之处是牵引的痕迹过多,都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处于被动的思考中,而缺少主动探究的意识,没有给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其自主阅读的能力。11 画杨桃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1 画杨桃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叮嘱、严肃、熟悉、教诲”等词语,书写生字“嘱、肃”。

2、学习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初步体会标点符号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帮助,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学习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时难点

熟读课文,初步体会标点符号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帮助,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大家平时喜欢吃水果吗,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吗?(随机指名说)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水果,看看你们认识它吗?【出示】:杨桃的图片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随机指名回答,师补充资料由学生读)

【出示】:杨桃是广东和海南一带常见的水果。表面有五条棱。杨桃没长熟的时候是绿色的,成熟以后是黄色的。果肉脆而多汁,有酸的,也有甜的。甜杨桃可以直接吃,酸杨桃则大多加工成蜜饯。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和杨桃有关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画杨桃)。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认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②边读边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对照课文中的读音多读几遍或问问同桌。(2)出示词语,指读正音 叮嘱(dīng zhǔ)前排(pái)靠(kào)边 一幅(fú)审(shěn)视 严肃(sù)半晌(shǎng)熟悉(shú xi)教诲(huì)和颜悦(yuè)色

(重点指导“熟悉”的轻音。)

(3)去掉拼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吧。(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教师随机点拨)

2、二读:通语句 【出示】:

句子一: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可笑么?”

句子二: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句子三: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1)指导学生读通句子,读准生词“半晌、熟悉、相似、教诲”。

(2)【出示】句子四: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叮嘱”是什么意思?(预设:从偏旁看,这个词和嘴有关,表示再三嘱咐。)日常生活中谁经常叮嘱你做什么呢?

【出示】:妈妈经常叮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经常叮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常叮嘱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生字,指导书写:同偏旁的“叮嘱”在书写时注意左侧“口”的占格;对比“非”在“排”、“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肃”字的笔顺;“诲”和“悔”以及“晌”和“响”的区别。

3、三读:知其义

让我们再大声读一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活动2【讲授】

二、抓住要素,概括内容

(一)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人物吗?(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出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这些人物都做了哪些事呢?(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我”把杨桃化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大家;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三)像这样涉及好几个人物的叙事性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要素归纳法”来概括主要内容(板书:要素归纳),为了让句子通顺一些,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加一些连接词。为了概括的更准确一些,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出示】:

(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开始,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谁来尝试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活动3【讲授】

三、读思结合,理清脉络

(一)听你们说主要内容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第二自然段)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刚才的问题。(生读完,做简要的点评)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指名回答)

【出示】: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出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二)实物出示一个杨桃,分别让坐在不同座位的学生说说他们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预设:有椭圆形的,有五角星形的)

(三)同一个杨桃,为什么大家会看到不同的样子?(预设: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四)【出示】:当我把自认为画得很准确的一幅画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一样吗?他们都说什么了?请同学们默读3——17自然段,找出师生间的对话。(指名读)自己读一读,争取读得准确无误。(生练习后指名读,适当点评)【出示】:“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1、我们看学生们前后两次的回答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意思相同,标点不同)【出示】:

(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师)“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生)“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师)“那么,像什么呢?”(生)“像五角星!”(生)“像……五……五角星。”

2、要想把这段话读好,关键在于读好学生说的话。感叹号那就要读出肯定的语气;后两次回答中出现了省略号,学生的回答还像前两次那么干脆吗?(支支吾吾,结结巴巴,犹犹豫豫)由此可见,前后两次的情况不同、心境不同读得时候就要注意不同的语气。(板书:借助标点)自己练习一下,一会儿,咱们配合着读读这两段话。(师生合作,读两次对话)

3、在与学生的两次对话后,老师是怎么教育同学们的?(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4、父亲也曾经对“我”有过类似的叮嘱。(指名回答)

【出示】: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5、比较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我们把这两段连起来读一遍。

活动4【讲授】

四、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同学们请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即要素归纳法。要想读好课文,还需要关注文中不同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画杨桃

要素归纳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借助标点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活动6【讲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画杨桃》第一课时,我根据中年级的课标要求以“正确认读„叮嘱、严肃、熟悉、教诲‟等词语,书写生字„嘱、肃‟;学习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熟读课文,初步体会标点符号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帮助,理清文章脉络”为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后,引导他们找出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尝试用“要素归纳”法概括主要内容。在理清文章脉络的环节中,我又以问题“当我把自认为画得很准确的一幅画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一样吗?他们都说什么了?请同学们默读3——17自然段,找出师生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标点符号,体会人物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在朗读方面,我侧重了多种方式的读,自读、练读、指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逐步进入一种言语情境,撩起他们的悟性与灵性。再通过有滋有味的“说”、“读”,体现以读代讲理解课文的目的。我感觉整堂课的不足之处是牵引的痕迹过多,都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处于被动的思考中,而缺少主动探究的意识,没有给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其自主阅读的能力。画杨桃课件配套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6-02-22 16:35 243次

共2课时 画杨桃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感受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出不能够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获得启迪。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评论(0)学时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评论(0)学时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画杨桃》第一学时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理念:围绕课题,带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2【讲授】《画杨桃》第一学时

一、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或者不理解的用笔画出来。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师生在一起交流解决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学生提问,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设计理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出示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跟读。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三、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3【作业】《画杨桃》第一学时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4.2 第二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评论(0)学时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评论(0)学时难点

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画杨桃》第二学时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活动2【讲授】《画杨桃》第二学时

一、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再次默读你找出的段落,用----划出你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我画杨桃时的表现。引导交流。(3)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4)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5)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预设学生的回答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板书:我的画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十七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十七自然段。出示讨论题: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多读几次,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老是提示:带问题走进课文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出示课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你能把这些标点符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在学生充分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指名读,我随机评议:你为什么把上一组句子读得这么响,这么干脆,而把下面一组读得那么轻,那么吞吞吐吐的样子呢?学生可能会会说:第一次看到有人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真是太好笑了,可是到文中“我”的位置上看了之后,没想到真象五角星,所以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等等。

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

同学们,你们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你坐到我的座位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预计学生会说:这一看,我发现从“他”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我知道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我知道嘲笑“他”是错的。(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十八至自然段

自由读这一自然段。并启发: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引导反馈,理解词语“和颜悦色”。再让学生“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感受老师话中的含义。这句话没有深奥难懂的词汇,因此,我主要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并相机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背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十九自然段,齐读。

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二、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活动3【作业】《画杨桃》第二学时

1、背诵最后两段

2、做画杨桃这课的练习册 11 画杨桃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1 画杨桃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学时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

学时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画杨桃》第一学时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设计理念:围绕课题,带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2【讲授】《画杨桃》第一学时

一、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或者不理解的用笔画出来。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师生在一起交流解决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学生提问,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设计理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出示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跟读。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三、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活动3【作业】《画杨桃》第一学时

l、熟记生字新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1 《草原》公开课配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04-20

1草原教学反思04-26

《草原》1导学案04-30

1草原导学案04-30

五下语文 1.草原 导学案05-08

五年级下册语文1草原05-18

草原观课反思04-10

小学公开课开课通知05-17

《草原》教学设计04-29

草原教学谈04-30

上一篇:中班数学教案《数字配对》下一篇:幼儿园教科研奖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