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2024-04-26

《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共16篇)

篇1:《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苏轼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前言】

《虞美人·述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四句全部用典,赞颂了友人马中玉的孝养之心;下片则主要把自己的心绪和情感与友人进行对比,自愧不如。全词叠用事典,妥贴自然,赞美了马中玉的高尚品格,但词意略显晦涩,难以理解。

【注释】

⑴虞美人: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⑵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⑶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三国志》卷五七《吴志·陆绩传》:“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鼬。术谓日:‘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日:‘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⑷怀祖句: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卷七十五:“坦之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瞋(chēn):瞪眼发怒。

⑸禅心已断人同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

⑹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

⑺灵光新赋:指王延寿作的《灵光殿赋》。

【翻译】

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著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著于人间情爱了。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赏析】

上片赞颂友人马中玉对其父母的孝养之心:四句全部用典。“归心正似三月草”,化用孟郊《游子吟》诗事;“试着莱衣小”,乃选用《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之典;“橘怀几日向翁开”,是用《三国志·吴志·陆绩传》之故事;“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乃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这些典故均附含马中玉性情之实际,贴切自然,启人联想,可以窥见词人的学识渊博和才艺出众。

下片则叹息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远不如友人马中玉的热烈积极:“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秤同。”词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佛家的清静澄明,已浸透了他的心灵,消磨掉了炽热的情感,已不似马中玉这般执著于人间的诸般情爱了。所剩下的,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平交意指平淡之心。词篇在与友人的对比反差中,突出烘托了马中玉的孝亲个性和形象。末句:“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又回到用典的.艺术方法上,它以后汉王延寿作《灵光殿赋》的才华横溢、卓然出众,再次补充赞美了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全词叠用事典,引喻譬类,意象复加地塑造了马中玉友人的高尚品格和丰满形象,堪称是词人“以才学为词”的典型之作。引譬用典,可使词章含蓄蕴藉,别造新境,烘云托月,虚实相生;然而,这首词典故过多,也往往形成词意晦涩,阻滞思路,不易霎时领会词旨的缺憾。

篇2:《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前言】

《行香子·述怀》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它是作者从生活中悟出人生认识,很有哲理意义,读后不致感到其说得枯燥。此词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注释】

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小令。《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⑵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⑶十分:古代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⑷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⑸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 如快马驰过隙缝。隙中驹: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⑹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石中火,语出北齐刘昼《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而过。”梦中身,语出《关尹子·四符》:“知此身如梦中身。”

⑺“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

⑻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

【翻译】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其实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呢? 做个闲人,何其难呢?古人也只能感叹: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看到这些词句时心情震荡,心弦被触动,然后就梦想着也会有那天那时,做个闲人归去,品茶弹琴,看书采菊。

【鉴赏】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斟时浮想翩翩,抒写了狂放的浪漫主义激情。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苏轼以博学雄辩著称,在诗词里经常发表议论。此词在描述了抒情环境之后便进入玄学思辩了。作者曾在作品中多次表达过“人生如梦”的主题思想,但在这首词里却表达得更明白、更集中。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

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佑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着自我解脱的方法。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豪放达观,这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特点。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待有机会则乞身退隐。

“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陶陶”,欢乐的样子。《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其乐只且!”只有经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但最好的解脱方法膜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

篇3:《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1 影视语言的特点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

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声画统一性、瞬时性、通俗性、无注性和艺术性。由于以上几个特性的存在, 从而产生了影视翻译的特殊要求。下面将从影视语言这几个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进行具体分析。

1.1 声画统一性

麻争旗教授在分析影视语言的声画统一的特点时指出, 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是声画统一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是配音脚本的翻译, 还是字幕翻译, 都具有不完整性。它们都受到语境的制约。也就是说, 影视剧的翻译要与故事、情节、画面、人物等要素紧密的联系起来。声画统一性决定了配音翻译的隐蔽性。因为配音是通过观众的“听”来判断译文的好坏, 译文就必须考虑观众的听觉效果。同时,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字幕翻译的特殊性, 字幕虽然是让读者观看, 但它与一般的阅读材料不同, 它要与人物的话语在节奏、长短、语气等方面吻合, 即也要对口型, 译文可以让读者在看的同时获得听的感觉。

1) Pi:He’s really doing this.

派:他真背出来了。

这句话是派在给作家讲他的名字的由来时说的。这句话的情景是派在回忆他在数学课上介绍他自己, 并且在黑板上默写无限循环小数“派”, 他写出了小数的后二十位。这时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发出惊讶的声音, 听到有同学说这句话, 在这里他给作家讲述当时的情况。“He’s really doing this.”我们一般将其译为“他真的做到了。”可是如果这里这样译, 就和画面配合的不够贴切, 观众也不明白他到底做到了什么。影片中译者巧妙地将这句话译为“他真背出来了”, 即表达出当时同学们的惊讶, 对少年“派”的佩服之情, 又和画面配合的很贴切, 让观众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原文的意思。

2) Pi:Wellno, not quite.

派:也不尽然。

派讲完第一节课他介绍自己的名字是无限循环小数后, 作家问他是不是从这以后大家就开始叫他“派”时, 派的回答。“well no, not quite”这句话中的这几个词按字面意思, 译过来为“不, 不很”。这样观众更本不能理解译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但是译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演员的动作、语气, 把这句话译成“也不尽然”。不仅准确的表达了意思, 而且在音节和口型上也可以和原文基本对应。原文是四个音节, 译文用了四个汉字。而且“quite”的[ai]和“也不尽然”中的音类似, 这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即可以明白意思, 又感到很真切, 真的是外国人在说汉语。

3) The author:I’d assumed your father was a mathematician, because of your name.

作家: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

这句话, 也是派和作家刚见面时, 谈论他的名字时说的。英语的思维方式是习惯将原因放在后面。所以, “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在后。然而在翻译过程中, 没有译为“我以为你的父亲是为数学家, 因为你的名字”, 而是译为“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这样的语序更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 把“because”也没译成“因为”, 而用“光”字, 这样译不但口型可以吻合, 译文还更为自然顺畅。

1.2 瞬时性

电影本身的时间就不长, 它的情节总是环环相扣, 观众的心也紧紧跟随其情节的发展, 而且字幕受画面限制的同时, 也受时间的限制, 很快就闪过了, 观众如果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看字幕上, 会错过精彩的片段, 同时也会影响对整个影片的观看效果, 因此影视字幕的译文必须通顺流畅, 简洁明了, 能够让观众一眼看过去就明白, 而且还要满足画面限制的要求。

4) Pi:I hope you don’t mind vegetarian.

派:我吃素, 你不介意吧。

派在给作家讲故事时, 他们一起共进午餐。派是个素食主义者, 所以他告诉作家, 请他不要介意。Vegetarian这个词是“素食主义者”的意思, 这里译者直接译为“吃素”使译文简单明了。比译为“我希望你不介意我是个素食主义者”更加贴亲切, 简洁。可见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了瞬时性和空间限制性。译文字数少且意思清楚。

1.3 通俗性

影视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不同, 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就观众而言, 影视剧的观众范围更加广泛, 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因而, 影视翻译语言就要雅俗共赏, 通俗易懂。

5) Pi:I would like to be baptized.

派:我想受洗。

这是派和父母谈论关于他的宗教信仰时派说的一句话。这里“baptize”的意思是“洗礼”, 是指一种宗教仪式。这里直接译为“受洗”有所不妥, 一些观众可能会不理解或有误解, 这里译为“接受洗礼”会更为贴切, 同时与原文在音节上也更接近。因而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影片的受众面, 让语言尽量的通俗易懂。

1.4 无注性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 当遇到读者难以理解的地方, 或者文化负载词时可以在后面加注释。但是影视作品由于画面的限制因素和其观赏性是不可以加注。在影视语言的这个特性中, 钱绍昌教授特别提到了两种比较难译的情况, 并且根据其多年的翻译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有效译法。这两种情况:一是, 因中外观众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而造成的难点。二是, 双关语和文字游戏。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发现, 确实如此。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6) Twenty Questions and Eye Spy

打发时光

Twenty Questions和Eye Spy都是在美国孩子们玩的小游戏。这几个词是出现在派和老虎被困在太平洋上时, 他想了一些办法让自己能够在大海上生存, 其中一条是自己要找点事情做, 但是又不能太耗费体力, 所以他觉得这两种游戏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没有直接翻译出来, 而是翻译成“打发时光”, 这里译者翻译的很贴切, 人们玩游戏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 消遣。在没有人迹的海上派可以通过游戏来打发时间。如果直接译成两个游戏的名字, 肯定有很多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译文, 简单清楚, 观众就一目了然。

7) Thank you, Lord Vishnu!

谢谢您, 毗湿奴。

Lord Vishnu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其中一位。一般译为“毗湿奴”。这里译为“毗湿奴”, 略显不妥。一些不信教或者不了解印度文化的观众可能就不能理解这个毗湿奴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观众就会去猜测。这里直接将Lord Vishnu译为“我的神”, 会更好一点, 这样观众一看就知道, 这个Vishnu是一位神。

1.5 艺术性

影视剧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因而, 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思, 而且要译文“有味”。这里的“有味”即指生活化, 风格化和戏剧化。更具体的说, 就是影视作品不仅是让观众看完以后获得一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想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需要译文生活化, 就是要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到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风格化, 就是要考虑到作品的风格, 考虑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等;戏剧化, 就是译文要生动有趣, 有美感。

8) So unceremoniously.

就那么走了。

这句话是派和老虎到了岸边得救后, 老虎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 而派却伤心的像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的时候说的。这句话如果按其字面意思译是“这么没礼貌”。这样译的话, 观众肯定会有点儿不知所云, 而译者将其译为“就那么走了”, 意思不但清楚, 还表达出派对老虎的依依不舍之情, 不管怎么样老虎陪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这样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感受到派当时的情感。

9) Mother:That is true.

妈妈:这话在理。

这句话是在吃饭时, 一家人在谈论派的宗教信仰问题时, 妈妈同意爸爸说“科学在几百年间让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这是宗教所比不上的”时的一句话。这句话要是译为“那是真的”, 不但不能达意, 而且显得生硬。译者很巧妙的译为“这话在理”, 就感觉很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觉到这种家庭成员在一起吃饭聊天时的氛围, 让观众有一种亲切感。

2 结束语

影视翻译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而且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 再加上中外文化及语言差异, 让影视翻译更加难。目前, 我国的配音翻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配音演员。而字幕翻译却不尽如人意, 一些市面上的影片字幕粗制滥造, 这不仅是因为字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 还因为对字幕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我国大多数的字幕都是字幕组翻译, 没有正规的体系规范。然而, 现在由于字幕省时省钱的优点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且, 它为很多想学习外语的观众提供很大帮助。因而,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使用哪种字幕翻译还是配音翻译, 译者都要使影视作品既保持其原汁原味, 又要符合译入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译者就必须要掌握影视语言的基本特点, 同时不断钻研和总结影视字幕翻译的规律和经验, 力求保持原作品的韵味和风格, 让译文传情达意, 从而让观众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艺术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

[2]麻争旗.影视剧翻译方法谈[J].现代传播, 2012 (3) .

篇4: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翻译

井边的梧桐在淅沥的秋风秋雨中渐渐老去,所爱之人的踪迹也在蟋蟀的呜叫中慢慢消失。所爱之人经行之处,如今已荒无人迹,布满了青苔。此时旧地重游,即便拾得美人遗下的翡翠头饰,也无法对人明言,只能徒自伤感。

回廊之处曾经留下了多少令人刻骨相思的痕迹,而今旧地重游,相思成灰。独倚回廊,只有天边落月孤独相伴。吹灭灯火,在月光下走近花阴,寻找过去的踪迹。十年前的踪迹宛然犹在,十年前的那颗心还依然在胸膛跳动。时光流逝,岁月无情,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旎新弥新,难以忘怀。

注释

银床:指井栏。一说为辘轳架。

淅沥:象声词,形容风雨声、落叶声等。

屧粉:借指所恋之女子。屧,为鞋的衬底,与粉字连缀即代指女子。

秋蛩:蟋蟀。

采香:指曾与她有过一段恋情的去处。

蹙:聚拢,聚集。

连钱:草名,叶呈圆形,大如钱。

翠翘:女子的首饰。

回廊:用春秋吴王“响履廊”之典。其遗址在今苏州市西灵岩山。

就:走进,接近。

赏析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创作背景

篇5: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

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

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

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下片由景入情。见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种怀人的孤寂感,不免要涌上心头,于是幻想就进入了枕上关山之路。只有模糊的梦影可以回忆乘鸾的旧踪。碧芜千里的天涯,自然引起“王孙游兮不归”的悠悠之思呢。可是温馨的会面,在梦里也不可能经常遇到。“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这么一结,进一层透示这仅有的一霎欢娱应该珍视,给人的回味是悠然不尽的。

这首词虽是相思怀人之作,但格调清朗疏淡,没有一丝缠绵悱恻的凄清,在同类题材中不多见,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

篇6:虞美人·寄公度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朝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篇7:《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关键词:睡美人,贝洛童话,格林童话

一、夏尔·贝洛与格林兄弟简介

夏尔·贝洛虽然不如格林兄弟名气大, 但是在童话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其1697年出版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是欧洲最早出现并被广为传播的童话集, 被视为幼儿文学的里程碑, 标志着西方儿童文学向自觉形态发展。

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两兄弟对儿童文学影响极大, 他们积极的搜集民间童话故事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加工, 用了数十年的时间终于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中间经过了数次修订, 到1857年的第七版时已经收录了210篇作品, 形成后世所说的《格林童话》, 它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巨型民间童话集, 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儿童的欢迎, 后被译为各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国。

二、《贝洛童话》与《格林童话》

《贝洛童话》中收集的11篇童话是《灰姑娘》《小红帽》《林中睡美人》《小拇指》《穿靴子的猫》《小凤头里凯》《蓝胡子》《仙女》《格里赛利迪》《驴皮记》《可笑的希望》, 而其中前三篇在《格林童话》中也出现了, 并且被认为是其名篇, 下面我们就以两部童话中都出现了的名篇《睡美人》为例进行一下简单的比较。

三、《林中睡美人》与《玫瑰小姐》

贝洛童话中的《林中睡美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睡美人, 在格林童话中同样的故事称呼却略有不同, 其中人民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格林童话》中, 相应的篇目叫做《玫瑰公主》 (杨武能翻译) ;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格林童话全集》中则叫做《玫瑰小姐》 (魏以新翻译) 。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贝洛童话, 内容都是一位公主因为受到了诅咒, 在15岁的时候陷入了漫长的沉睡, 直到100年后才苏醒并和来到了她身边的王子成婚的故事。下面来具体说说两篇作品中的不同之处。

1.细节描写。《林中睡美人》和《玫瑰小姐》中的开头都描述了国王和王后获得女儿极度喜悦, 并决定举办盛大的宴会来庆祝。在细节上《林中睡美人》中国王和王后邀请了七位仙女来担任小公主的教母, 在洗礼结束后设宴款待仙女们, 仙女们的餐具是国王专门为其定制的, 文中对餐具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纯金铸成并且镶嵌了昂贵的宝石, 从侧面凸显了国王和王后对仙女们的重视。而《玫瑰小姐》中只是大致交待了事情经过即金盘子只有12个。同样在后面的祝福描写中, 《林中睡美人》挨个描写了七位仙女的祝词, 而《玫瑰小姐》则比较简略。不过从幼儿童话角度来说, 前者的描写为后文做了铺垫, 后者简略的开头更符合好动的幼儿的欣赏特点。

2.谋篇布局。睡美人如何被诅咒, 被纺锤刺伤和诅咒解除是全文中的重点部分, 其中《林中睡美人》讲的是国王和王后共邀请了七位仙女并用精致的餐具和盛大的宴席来款待他们, 结果宴会快开始时来了一位没有被邀请的老仙女, 因为很多年来都没人见过她。因为临时加上的餐具无法和其他七位仙女相同, 老仙女怀恨在心, 诅咒公主会被纱锭刺破手指并且死亡, 其他仙女赶紧补救成了公主只会因为被刺破手指而沉睡一百年, 最后由一位王子唤醒她。于是国王下令国内禁止使用纱锭。公主健康的成长到了15、6岁, 在某天国王和王后不在的时候跑去了瞭望塔顶的某个房间, 其中有个老人正在用纱锭纺线, 公主好奇上前结果因为被刺中手指而陷入了昏迷。

3.语言的精炼性。虽然《玫瑰小姐》比起《林中睡美人》来说细节描写略显不足, 同时谋篇布局不够合理, 但是语言的精炼性更胜一筹, 全文字数比起《林中睡美人》要少很多。在描写公主被纺锤此中沉睡后, 只用了寥寥几句话就描述出了整个皇宫被睡眠传染, 整体陷入了沉睡的情形, 言简意赅立意巧妙。而《林中睡美人》则用了五段去描写后续故事的发展, 到底是怎么样才让整个国家其他的人和动物睡去的, 非常冗长并且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够简明。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听故事更注重的是情节在易理解基础上的曲折、人物在粗线条下的鲜明特征, 精炼的语言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4.从结局上。在《玫瑰小姐》中公主醒来之后, 就和王子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 两人开心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并没有后续的描写。《林中睡美人》在公主和王子婚后还描述了很多情节, 其中包括王后其实是个妖精, 并且还想吃掉自己的孙子最后惨死木桶中, 但是却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一方面, 幼儿童话篇幅不宜过长;另一方面, 幼儿童话要带给孩子们的是纯真积极的引导、真善美的熏陶, 以美好的大团圆作为结局其实是最好的, 而那些较为残忍和阴暗的情节描写其实是不适合幼儿阅读的。

四、结语

综上比较分析两篇作品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在相似的基础上存在差别, 有可能是分别从民间故事中收集的, 也有可能是格林兄弟在贝洛收集的故事基础上进行了删减, 以达到他们所认为的童话要求, 却绝不能单纯的认为是格林兄弟抄袭了贝洛。

不管是《格林童话》还是《贝洛童话》, 都是优秀的童话作品集, 为各国儿童的成长增添了许多欢乐, 带来了深厚的影响, 其中的名篇直到现在为止都是耳熟能详, 作为童话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 虽然都存在一定不足, 但是都不失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戚晓磊.《睡美人》和她的“说书人”[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篇8:《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3.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篇9:山坡羊·燕城述怀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刘致

朝代:唐朝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再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译文云山有情有意,可没有办法得到官位,被西风吹断了功名难求的伤心泪。归去吧,不要旧事重提。青山善解人意让人沉醉,得和失到头来都是由于天理。得,是人家命里有;失,是我命里不济。

注释①轩裳:即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此指入仁取得功名官位。②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官退隐归乡。③尽解:完全懂得。④物理:事物之常事。

赏析:

篇10:《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词人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绘的农家景致是他们临分手之处:“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典型的农家景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地散开,时间到了清晨,分手的时分已在即。“曲径”,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外,“云树开清晓”句,似化用秦观《满庭芳》词中“晓色云开”句,但周词的词序颠倒,所以这里的.“开”字似更为精炼。“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词人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这给凄清的送别场面又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天寒”句,化用王维《汉江临泛》中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词作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词作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但词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这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亭堠”,亦作亭堡,原为侦察、瞭望的岗亭。《后汉书·光武纪》载:“筑亭堠修烽燧。”这里当是指古代废置之亭堠,已改为置酒供行人休息场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实质上是写词人之心寒愁浓。词人又写自己急急忙忙地寻找亭堠,说明其离愁之浓重。“愁抱”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为本词的主旨。歇拍二句,词人又忽地转入写景,“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饮罢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马蹄声声,惊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鸭子,但很快它们又成双地聚在一起睡着了。宋诗人黄庭坚《睡鸭》诗有:“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依睡秋江。”这本是乡野常见之景,然实是词人有感而发,借此以衬托自己的孤单,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别赋》中所写:“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词作下片以“添衣”、“策马”、“寻亭堠”一系列行动,及鸭睡陂塘之景,侧面写出了词人送别心上人之后无法抒发的“愁抱”,也暗示出词人是位羁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极力在词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绪,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来。

全词炼字度句,精炼含蓄,疏密相间,勾勒微妙,语言深沉,格调超然。

篇11: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赏析

从美学上来说, 审美客体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审美客体受到审美主体的制约。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是以人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翻译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它产生于人对译品审美活动的基础之上。译品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译品的“美”却因主体不同而异。译品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依赖于人的审美对象。作为文化产品, 译品是成形的, 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而作为审美对象, 它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主体对它的审美活动。这正如金子作为自然矿物是不依赖于人的, 但金子作为“货币”, 却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人的经济活动的 (赵铮郈, 2004:120) 。译品的审美受人的审美需求, 审美能力和审美活动制约。而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它具有主体性, 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审美偏向和审美情趣。

很多的译品可谓经典之作,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我们的视觉, 感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引发我们产生美好联想, 给予我们启迪。但是由于原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与译入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有着差异, 使得译品再现原语美的内涵就甚是艰难。如我国的凤凰牌自行车翻译成“phoenix”, 凤凰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 富贵”, 可是英美文中“phoenix”, 有“死里逃生”的联想意义。很明显, 将凤凰翻译成“phoenix”产生的审美效果不但不能促进译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可能还会赔本。因为它产生的审美效果会让消费者望而怯步, 达不到原语消费者的那种积极的反应。由于文化的不同, 影片名的翻译应有所取舍。如有一部英国影片的片名为《B&B》, 讲述的是父女二人为了生活, 苦心经营自家旅馆。片名是英文《Bed&Breakfast》的缩语, 这是在英国很常见的一种家庭旅馆, 为顾客提供床位和早餐。对于没有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 直译名《床位与早餐》显然起不到导视的作用, 因而译者把它译成《欢迎光临》, 这样既点明了影片的主题, 又顺应了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与表达方式, 这种译法比较容易为中国人理解。

虽然要做到使原语从形式到内容与译语达到美的对等很难, 但是各行各业中的许多译品却展露了美的身姿。接下来将从电影片名这一行业探索和挖掘美的亮点。

二、

1.影片名的创新美

今年的新片《非诚勿扰》, 运用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四字成语。这一电影名称不仅形式上简洁明了, 而且这四个字的含义也与影片的内容相当的一致。中文片名从字面意义上已经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激起了观众的观看欲, 它的美就体现在意思明了, 用字精炼之上。它的英文译名《If You Are The One》, 从字义上去理解仿佛与中文译名不匹配, 但是细细体会, 于这简朴的外表下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其中文名采用的是否定的形式, 而英文名采用的是肯定的形式, 译名在忠实于原名内涵的基础上增添了情感色彩, 更加深化了主人公渴望找到理想对象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另外译名用了第二人称, 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票房机率。

《梅兰芳》的英文译名《Forever Enthralled》, 众所周知, 梅兰芳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 其名声享誉国内外, 国内观众一看到这一电影名会肃然起敬, 心中油然而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迷恋, 而英文名却为何没直接用主人公的名字呢?这就是译者的高深之处。因为梅兰芳毕竟在国外还是不如在国内有知名度, 而且京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 外国人对京剧没什么概念, 对京剧的感知远远不如国人的深刻。如果采用直译的话会影响它的商业价值。译者将之翻译成《Forever Enthralled》, 脱离了采用人名直译的局限性, 浓缩就是精华, 这一译名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就这么两个字就把梅兰芳一生的成就给浓缩了。译名涵义深邃, 充满悬念。

电影名《The Wedding Planner》《爱上新郎》, 《Ashes of Times》《东邪西毒》, 《Holloween》《月光光, 心惶惶》, 《Moonstruck》《月满抱佳人》等等译名都透露着创新美。

2. 影片名的意境美

《Slumdog Millionaire》译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slumdog”是英语中比较口语话的语言, 将之直译成“贫民窟”, 译名意境生动, 形象, 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通俗的语言中折射出小人物也有时来运转, 逆转命运的奇迹, 刺激着人们对于一夜成名, 一夜暴富的幻想, 增强了人们想要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希望。译名虽通俗, 意境却悠远。

《Hilary and Jackie》的译名《她比烟花寂寞》, 此译名意境深远内涵丰富。主人公Jackie曾如烟花般绽放了最动人的时刻, 这种成功却是用她一生的孤独为代价换来的, 最终却还因病致死。她如烟花一般灿烂, 如烟花一般转瞬即逝, 但她比烟花更寂寞。译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主人公看似完美却又充满遗憾的矛盾人生。

《You Cannot Take It With You》《浮生如梦》, 《Ghost》《人鬼情未了》,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廊桥遗梦》,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等等影片名都体现了意境美, 朦胧的情愫牵动着观众的心, 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3. 影片名的文化美

动画片《Kung Fu Panda》, 曾一上映就引来了巨大的反响, 中文名称《功夫熊猫》中的功夫是大家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独特文化, 其犹如一块吸附国内外众多追随者与仰慕者的磁石, 并且熊猫又是大家喜乐见闻, 家喻户晓的国宝。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对这两种审美客体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所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是引起观众共鸣的最好的方法。成功的电影译名应忠实地转述另一种语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力求达到“形神俱似”。《功夫熊猫》这一译名就是把握住了审美主体观众拥有的关于这一审美客体的的文化底蕴, 从而成功地传达了原名的信息。译名形象生动, 无限新奇, 令人不禁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熊猫这么厉害, 还会武功, 钓足了观众的胃口, 让观众无比地期待。

美国电影《Notorious》的中文译名《美人计》, 就是一部饱含中国文化的译名。众所周知“美人计”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先生“三十六计”之一计。影片讲的是原德国间谍约翰的女儿, 热情, 迷人的利亚利用父亲的关系打入纳粹内部, 利用美人计成功窃取敌人情报为祖国效力的故事。虽然Notorious的意思是声名狼藉的意思, 但是它与影片内容不一致, 很显然将之翻译成《美人计》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译名更具有吸引力。

《Rebecca》《蝴蝶梦》, 《Stagecoach》《关山飞渡》, 《Nanking, Naking》《南京, 南京》, 《Forest Gump》《阿甘正传》, 《Romeo and Juliet of China》《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译名也体现了文化美。

三、结语

电影片名犹如人的名字一样, 是一种符号, 是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一个标志, 代表着一部影片的独有形象。但它又不像人的名字, 不是一种任意的符号, 是一种有着背景的符号, 片名的产生需要结合影片的内容、类型、主旨及其影片基于的文化等等方面。好的片名好比外观包装精美的商品, 能顷刻吸引住顾客, 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顾客的观看欲。为了能够获得美的译名, 译者要把握译入语观众的审美情趣, 审美文化, 审美期待, 引起他们的心理认同, 从而创造出能够激发观众观看的美的译名。

参考文献

[1]李永呤.文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铮郈.主体美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林葳.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与美学探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

[4]李楠芳.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8 (3) .

[5]李琳, 贾东亮.电影片名的文化美学特征与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 2004 (4) .

[6]周其祥.电影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 2008

[7]李树.从翻译对等和接受美学角度解读英文影片译名[J].绥化学院学报, 2008 (5) .

篇12:《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遂为名句。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篇13:《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朝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译文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注释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数:辈。

萦(yíng)回:盘转回旋。

不道:不奈,不堪。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君:指花,也指双方。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鉴赏

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合座悉恨。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诗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用系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系词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在。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陆游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与此略似,而此篇吟咏之深沉过之。杜诗、陆词皆正面点出花之“无主”,而秦词只以“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妥婉出之,音情更显得低徊摇荡。

上片以花象征美人,然着笔在花。高贵不凡之身无奈托于荒山野岭,盈盈如画只是孤独自开,洁爱自好也难禁凄凄含愁,款款妙笔传其形神兼备。

下片始转写美人。前二句见其惜春之心。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然而也许女主人公的忧虑太深重了,春天宜人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是啊,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它已经是“寂寞开无主”了,有何人来怜爱它呢?到了明年此时,它是否还是“依旧笑春风”呢?叹之、怜之、伤之。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尾末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行别,为报所欢,拼却一醉,应是理所为然,何况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绪。醉意恍惚中也许能减却几分离索的凄凉吧!可是转念一想:“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心爱的人儿不见了,不是更令人肠断?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何妨”是为了他,“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而在那埋没人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诉说又有何用?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也正是词人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词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全词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读者可知,骚赋之法,“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创作背景

篇14:《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

李煜

fēng huí xiǎo yuàn tíng wú lǜ ,liǔ yǎn chūn xiàng xù 。píng lán bàn rì dú wú yán ,yī jiù zhú shēng xīn yuè sì dāng nián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shēng gē wèi sàn zūn qián zài ,chí miàn bīng chū jiě 。zhú míng xiāng àn huà táng shēn ,mǎn bìn qīng shuāng cán xuě sī nán rèn 。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2古诗翻译

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3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篇15:《五柳先生传》片段翻译赏析

严复提出翻译作品内容要忠实于原文谓信, 文辞畅达谓达, 有文采谓雅, 即翻译三原则“信”、“达”、“雅”。“信”指不背原文, 即是译文要准确, 不歪曲、不遗漏, 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 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 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 简明优雅。中国古文在于简洁精练, 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最广阔的含义, 是意合的文字。而英文是形合的文字, 重视逻辑和理性。加上两种语言生长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 将古典中文的作品翻译为英文时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文化缺失, 即译文的读者无法完全体会到原文读者的感受。译者能做的就是通过对两种语言机器文化背景的熟练掌握, 将这种文化缺失降到最低。如果译者在将中国古典作品译为英文时忽视了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别, 只完全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不进行有效的取舍、增删、变通等则会大大地降低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文学性, 导致其信息传递的大量的缺失。

译者耿亮尤的译文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既不拘泥于原作的形式, 又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按照英文的语言习惯和英语背景下的文化习惯进行了合理的整合, 在遣词上准确而不重复, 造句上流畅而不松散, 是篇难得的佳译, 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和学习。下面就通过一个片段的详细赏析对其进行说明。

《五柳先生传》片段: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片段:

His house is bare around, scarcely good enough to protect him from rain and wind.He is clad in a tattered jacket of hair-cloth, and his kitchen vessels are often found empty, but he is perfect at ease.He often enjoys himself by writing, thereby to show his opinions;and he is determined to remain so to the end, being indifferent about material loss or gain.

Epiloque:Chien Lu says, neither grumble about poverty, nor crave for honor and riches.This is probably said of men of his kind, who, with wine-cup upon their lips, recite poems, and amuse themselves with their own ideas?Are they Wu Huai’s subjects, or are they Ko Tian’s subjects?

(1) 汉语中的“环堵萧然”采用“His house is bare around”的意译是准确的, “不蔽风日”在翻译时多加了几个词, 以显示房子的破败而丧失了其最起码的保护功能。其中, 明显的变通是将“风日”译为“rain and wind”, 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wind and sun存在不能并置的矛盾, 同时阳光在英语文化中也是人们颇为追求的, 与形容房屋环境的萧索矛盾。

(2)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描述的是衣和食两个方面, 所以译文进行了分句翻译。译文让人进入破布条般的衣服中, 形象生动。耿先生并没有直接译出“箪”和“瓢”, 而用kitchen vessels来代替, 省去了寻求“箪”和“瓢”英文对等词的困难, 如果将其准确译出, 则有太过冗长、太过琐碎之闲。但不能否认的是, 译文丧失了原文的简洁和韵律,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文化亏损。

(3) “赞曰”译为epiloque, epiloque常用于英文文艺作品的结束语, 在此与文意的转折和篇章的结语都很合适。接下来用“grumble about”译为“戚戚于”, “crave for”译“汲汲于”, 很传神。只译“贫”而略去“贱”, 因为其中文意思相同, 英文只需译出一个, 既达意, 又避免繁复。

(4) 由于英汉句法的不同, 译文用英文特有的定语从句把“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练成一句, 使得英文味道大增。“with wine-cup upon their lips”译“衔觞”, 不仅传神, 而且避免了呆译, 但是“recite poems”不如汉语“赋诗”来的雅致。但增加“with their own ideas”来帮助说明“amuse themselves”确比汉语原文清楚。

(5) 把无怀氏, 葛天氏直译为Wu Huai和Ko Tian, 阅读该文的西方读者则对其毫无概念, 如有需要, 可加注;或意译之法, 变具体为抽象, 只是说古时明君也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总而言之, 耿先生的译文达到了严复所说的“信达雅”的标准, 用平易通俗的英文较为准确而精炼地翻译了《五柳先生传》, 传达了原文中陶渊明笑傲仙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将文化缺失程度降到最低, 让西方可以体会到中国文人的君子志向, 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摘要:《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其文风恬淡, 构思独特。本文选取香港译者耿亮尤的翻译片段, 以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进行赏析, 举例详细说明了译本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亮点与英译后不可避免的文化缺失, 给读者和译者以启迪。

关键词:《五柳先生传》片段,信达雅,翻译变通,文化缺失

参考文献

[1]郭宏安.恶之花之跋[Z].漓江出版社, 1992.

[2]王宏印.中国文化典籍英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篇16:虞美人秦观赏析翻译

原文: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翻译: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虞美人字词解释:

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虞美人背景:

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v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虞美人赏析: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词作鉴赏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词人用细腻的笔墨,精心刻绘出完整的形象来作比喻。词的上片写仙桃,下片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只是把“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君,这里指花。“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个人资料: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后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v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上一篇:父亲的人事观散文随笔下一篇:公司召开安全生产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