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人事观散文随笔

2024-04-26

父亲的人事观散文随笔(通用10篇)

篇1:父亲的人事观散文随笔

观《父亲的梦想》有感

“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去做,才会获得成功。”是呀,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父亲的梦想》。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大西北的一个农村里,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三个孩子。父亲每天在煤矿干活,不幸脚受伤了,那三个孩子,又从小没了妈,爸爸每天瞒着三个孩子,在外面忍着疼痛艰难地干体力活,为两个孩子攒学费,而那两个孩子,每天不但帮爸爸干家务,还努力的学习,最终他的.女儿考上了甘肃西北师范大学。

看完这部影片,我就想到了生活中的我,那两个孩子,不管学习环境怎样恶劣,总是不放弃的学着,好好的利用时间,把别人在上学路上玩耍的时间,用来背古诗词,共同学习,相互解决数学难题,不断进步。再看看平时的我,每天只知道完成作业,课余时间总想着玩电脑,不知道学习。每次做作业,都为“玩”而应付差事,错过了学习的大好时光,这眼看马上就要考试了,可我还不知道紧张。

看完这部影片,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不要因为环境就左右自己,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去做,就会获得成功。

篇2:父亲的人事观散文随笔

章子怡是一个我比较熟悉的女演员,而张艺谋更是一个我耳熟能详的大导演,看过他近几年制作的不少电影。但这一部倒真心是第一次看。而看完的感受是觉得这部电影好美:人美,画唯美,音乐更美!

当年轻的招娣第一次出现在画面之中,身着一身大红棉袄,就觉得她好美,好纯情!第一映像就是这又是一部很美的爱情电影!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纯情的音乐响起,招娣腼腆的低下头,而先生又不停地向她张望,给人的感觉就是好温馨,好浪漫!当学校正在修建时,各家给修学校的人吃派饭时,招娣想方设法的希望先生能吃到自己做的饭时,感觉好美。内心的某个不知名的神经总是在让人沉湎其中。招娣作为当地的第一美女给学校织红布,那份认真,那份喜悦让我的嘴不禁向上微微一翘。学校建成,先生开始上课周围的群众将学校为了个水泄不通,而招娣却是偷偷的在外面游荡,从此,她舍近求远总是经过学校去一个较远的地方打水,让人觉得她好天真。朝着教室深情地一瞥,从此思念系此屋!而得知先生每次将送较远的学生回家时!她更是不辞辛劳,从在先生的必经之地停留,而于先生擦肩而过偷偷一笑,“诡计得逞”!而当她一紧张,忘掉自己的篮子时,先生喊住她,递给她,并朝着她深情的一瞥时,她的那份窘迫,那份羞涩和那份喜悦让人情愫横生!当故事的高潮来临时,招娣去打

水,先生也去!此刻的招娣,马上将自己桶里的水倒出,故作摸样的制造一个与先生邂逅的机会,而这一切被一个好心的群众打破时,招娣那阴沉而美丽的脸色,让人记忆犹新!当她经过先生的旁边时,面无表情的一句别忘了到她家吃派饭,使人想笑!天未亮,她起床,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当先生来时,透过橱窗,她总是盯着先生看时,表情恰到好处!先生夸她的大红棉袄好看,并送给她一个发夹!他想吃水饺,她义不容辞,晚上就给先生做水饺,并穿上了那套大红棉袄,戴上了发夹!而天意弄人,先生被迫回城市!与她道别,伤心与绝望!好不容易说服先生吃完再走,而先生却被拉走了!她拿着水饺,想着城市的方向追逐,此刻,音乐响起!甜美不在,有的是一份别离的苦楚!当她打破碗,先生远去时,回头的那一份痛苦总能引起观众共振!回家发现发夹不在,那份绝望,不言而喻!而招娣母亲将先生用过的碗补好时,招娣也向着自己走过的小道无数次寻觅,发夹失而复得的那份感动,那份喜悦!总让人想落泪!让人感动!

带上彩纸,她将教室装扮了一番,被村长知道了自己对先生的爱,于是,他们的爱,走向了正大光明!当先生归期未归,她又步入了长长的等待!大雪纷飞,先生仍未归!她却不时地幻觉先生又回来了,于是跑向教室!也跑向了无数次的失望的苦楚中!她带上干粮,透着有病的身子,冒着大雪,向城里进发寻找先生!无奈却倒在了途中,被人救回!

当她从昏迷中醒过来,听到朗朗的书声,眼泪夺眶而出,母亲告诉她先生回来了,并陪了她一晚上时,不顾一切,冲出家门,跑向学校,群众大喊招娣来了!先生从教室出来,两人相见而泣,恐怕这场面感动了无数人吧!而下午先生又被迫回去,尽管牵挂,但心里却着实踏实了不少,从此,路头又见痴情女,音乐再次响起!甜美又回来了!故事又回到当今,解决了母亲为何那么执着的要把父亲抬回来的疑问!也再一次将这个爱情故事的爱情升华!剧情最后母亲的年轻时的眼神!还是那熟悉的读书声!快乐的奔跑!使这个故事结束!

纵观本片,感人的不只是爱情故事!而张大导演对音乐和色彩的运用和张大美女的演技使这部影片锦上添花!给人不只是视觉上的美感,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

篇3:浅谈企业如何树立科学的人事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所谓人才观, 就是关于人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人才观之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犹如世界观、人生观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一样。有无科学的人才观, 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各类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来说, 首先是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识人观念。

1 识人既要看才能, 更要看品德, 力求德才兼备, 不可重才轻德

“德”, 顾名思义, 是道德、品德的意思。但长期以来, 我们评价选拔干部时更多地把“德”单纯理解为政治标准。这种片面性给一些道德败坏的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 他们以政治上的伪装换取组织上的信任, 从而进入各级领导层。不能设想, 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和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因此, “德”固然包含政治合格的因素, 但它更多的应是一个道德标准, 这才合乎“德”的本意。从德与才的轻重取舍上看, 德才兼备固然更好, 但在许多情况下, 组织人事部门不得不在德高才逊或有才欠德之间作出选择。如何选择?宁要前者, 而不要后者。我们不妨看看那些贪官污吏, 哪个不是精明过人、手段高超?哪个不善投机取巧、察言观色?他们有才缺德。无德之人, 是坏人;无德之才, 是歪才。这种才, 比无才更糟。德与才的关系, 应该是德在才先, 德较才重。德好比方向盘, 才犹如发动机。无德之才, 犹如失去了方向盘的汽车, 会误入歧途, 而发动机马力愈大, 其危害愈烈。因此, 在考核选拔干部的时候, 首先应当充分考察其道德素质。无德之人当政, 对于社会是损害人民利益, 对于企业则是损害股东和职工的利益, 不仅败坏党的形象, 同时也败坏企业的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 品德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2 识人要看能力、看业绩, 确立“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

在充分考虑“德”的前提下, 应按照能力高低、业绩大小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人才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倾向的重要途径, 是确立以能力、业绩而不是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立一个正确导向, 从源头上扭转片面追求学历和论资排辈的不良倾向。在能力考评方面, 应当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创新,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 也是人才能力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重视创新能力的考评, 实际上是对能力、业绩导向的深化和延伸, 也是改革开放、全面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对人才工作的必然要求。

3 识人要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对人才概念作更广泛的理解

判定人才的标准, 必须同劳动、知识和创造联系起来, 必须同实际能力和贡献大小联系起来。人才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人。无论是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还是技能人才;无论是国有企业的人才, 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人才, 只要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劳动、作出贡献、创造价值的, 都是人才。长期以来, 我国只把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作为人才, 使得一些技艺高超、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实用人才被人为地划在人才范围以外。其实, 这类人才的作用与价值往往不在高学历人才之下。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陈旧观念, 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而且使广大青年不愿加入工人队伍, 进而导致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中国的发展和强大, 需要千千万万优秀的能工巧匠和实用人才。要树立科学的大人才观, 鼓励人人都作贡献, 人人都能成才。惟有如此, 国家和企业, 方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 识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看全面, 不能求全责备, 以瑕掩玉;要尊重特点, 包容个性, 不能固定模子, 一尺衡量

俗话说,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优点突出的人, 往往缺点明显;能力出众的人, 往往个性鲜明。看待这些人, 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区别主流和支流, 本质和现象, 大节和小节, 长远和眼前。如果主流、本质是好的, 大节不亏, 又有发展前途, 就应当大胆使用或加以培养, 做到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因小错折人才, 切忌一叶障目, 不见森林。人的个性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 应以宽广的眼光、开阔的心胸看待个性差异。差异意味着丰富, 有助于互补, 为遴选不同风格的人才去从事不同特点的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个问题上, 长期存在一种倾向, 就是求稳, 爱用那些听话、乖巧、“稳重”的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其结果是, 那些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个性鲜明的人才, 往往被撇在了一边。稳重固然是一种优点, 但稳重的人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工作, 一些风险较大和开拓性较强的工作, 就不是一味求稳的人所能胜任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包容个性, 尊重特点, 善待差异, 容人之短, 用人所长, 不可求全责备。否则, 必无可用之人。

在树立正确的识人观念的基础上, 还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用人观念。

用人要不拘一格, 反对唯学历、唯资历的不良倾向。160多年前, 诗人龚自珍痛感于清廷衰弱腐朽, 国家人才匮乏, 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诗人敏锐地将国家的振兴与人才的作用联系在一起, 并鲜明地提出了“不拘一格”的思想主张。虽然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一主张仍然不失其启迪作用, 因为我们今天的人才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的主要问题, 突出地表现在“格”上。所谓格, 就是标准。确定录用人才的标准, 本意是确保录用人才的水平和录用过程的公正性。但如果这个标准过于重视学历、资历, 久而久之就难免出现唯学历、唯资历等不良倾向, 使“格”变得僵化有余, 灵活不足, 表面公正, 实质上不公正, 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 在选人用人上, 既要讲标准, 又不能唯标准;既要讲“格”, 又要不拘一“格”。

用人要扩大民主, 重公论, 重程序, 重技术手段, 反对长官意志和主观臆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无疑有助于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选拔能力过硬、业绩突出的人才。但是, 不拘一格也会带来新的问题, 即容易模糊衡量人才的硬性标准和客观尺度, 使人才评价和选拔工作难于准确把握, 进而可能被一些人钻空子, 滋生任人唯亲、主观臆断等不良现象。解决这个问题, 决不能回到以“格”套人的老路上去, 而是要改革人才评价的方式方法, 重公论, 重程序, 重技术手段。在不拘一格或破格的情况下, 尤其需要重视群众的意见, 重视选人用人的程序规范, 重视技术手段的运用。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和强化人才评价标准的客观性, 确保选人、用人的公正性, 减少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篇4:父亲的营养观

父亲是70多岁的人了,身板还算硬朗。每当我背大包提小包回家的时候,他总是告诉我,能回来看看就好,花那么多钱买东西干啥,孩子上学需要钱,外边应酬需要钱,过光景可要仔细些!他哪里知道,儿子的所谓的零星小吃,只不过是侍奉老人不周的一种掩饰和良心反省的一种自责而已。

父亲年轻时候身体一直不好,20多岁时动过三次大手术,据说肠子取了很大的一截,肚子上横竖三道4寸长的刀痕泛着淡红色的印记,整整伴随了父亲的多半生。

尽管身体不太好,年龄不饶人,但却难以阻挡父亲勤劳朴素品格的发挥。60多岁的时候,独自一人承包荒滩30亩种豆子,一袋干粮,一瓶开水,一把铁锄,早上出发,傍晚回家,单走路一个来回将近30华里,天天如此,成年累月。这样千年轻人不一定吃得消,何况一位老人?

我回到老家,看到父亲消瘦的身体,望到父亲疲惫的脸色,想到独自战天斗地的情景,心中禁不住泛起阵阵酸楚,免不住对老父亲留下的一番无效劝阻和为自己带回一份无法排遣的担忧。

果然,2000年10月的一天,父亲病倒了。我与妻儿赶回时,见到父亲脸色蜡黄,无力躺在床上,吃的只是流食面汤,连上厕所都要人弯腰用肩膀半背着才能成行,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悲苦让我心里发痛。亲戚朋友、乡里乡邻,络绎不绝前来探视,从他们凝重的眼神和真情的问候当中,我感到当儿子的责任,我必须倾全力帮助父亲跨过人生的这道坎。

医院月余,父亲病情得到很好治疗。回到老家,专门托人买了一头奶羊,父亲喝羊奶,既能补养治疗,又符合老父少花钱的心愿。

上苍有灵,羊通人性,羊产奶量每天增加,父亲喝奶也由原来每天一小碗,后來能喝一小盆。父亲身体好了,脸色红润了,也就必然闲不住了。

上午,天刚放亮,父亲到地里割草,回来喂羊、挤奶、过滤、蒸奶,喝上小半盆覆盖着厚厚油汁的鲜奶。下午,再到地里,干些轻活,捎回一筐青草,再喝上半小盆羊奶,父亲说,羊奶提精神,喝了真管事。

父亲对羊百般呵护,时常为羊洗澡,打扫卫生。为了能让其吃上鲜嫩的青草,父亲不顾年迈,总要到人迹罕至地方,选择他认为最有营养的鲜草。

在野外,他还不时地挖回各种在市场上难以寻觅的野菜,到家拌着吃,捞着吃,他说,这不花钱,营养全。

羊奶先是放糖喝,可能是怕花钱,后来就调上精盐,放人适量的红辣子,再泡上馒头,油油的,红红的,像从食堂卖的羊肉泡馍,这一特殊的美味,带给父亲良好的食欲和愉悦的享受。

父亲的生活单调而又丰富,俭朴而又奢侈,既让我牵挂,又给我以启迪。

篇5:观油画《父亲》有感

我一直都这么认为,好的作品总会具有震慑力,而震慑力则来自于难以想象或不敢想象。《父亲》这副油画之所以定格为经典与永恒,就是因为它带给人们的震慑力永不褪色、、、、、、罗中立 《父亲》

油画 1980年 216x 152公分

第一次面对这幅画面,一种悲剧的感伤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他的碗里是什么?是浑浊的水还是淅沥的粥?何以之此!在白色衣物的映衬下,他似乎显得更加苍老,形象也愈加鲜明:贫困的老农、开裂的嘴唇、稀疏的蛀牙、满脸的皱纹,还有手中那粗劣的大碗、、、、、、很显然只有西北的土百姓才是这般摸样,可怜兮兮的。与画面上的老人对视了良久,此刻我忽然想起了南京路的大街抑或是城隍庙里闹市上的人群,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同样是人,境遇却犹如天壤之别,似乎大都市里的人都是玉树临风,似乎大都市的生活也多半令人向往,而贫民窟里呢?狼狈不堪的活着,难道上天有意不公,注定要一部分人倍受煎熬!?“你是谁?父亲?谁的父亲?”我对着画里的父亲说。纵横的皱纹,欷歔的胡子,还有那双抑郁的眼神,很显然,他不是我的和蔼的父亲,而他是一个时代穷苦清贫百姓的缩影,抑或是一代父亲的象征,当你感到他狼狈不堪的活着有点可悲时,当你感到命运不公时,其实你已经间接地承认了油画里老人的坚强,不是吗? 第二次面对这副画面,我感觉“父亲”是一种依靠。我来自农村,父母烈日下劳作的艰辛在我的童年中就已展现得是那么的淋漓尽致,天黑了,就很恐慌,独自躲在灶和堆里等待着,至今想起童年往事,有时心里难免阵阵发虚,突然间看着画中父亲沧桑的老脸,还有那双坚实的大手,总使我感到一种依靠、一种亲近和一种战胜恐惧的力量。

第三次面对这幅画面,我看到了“父亲”的背后的辛酸。虽然我不知道老人都经历了那些坎坷,但是我能,我却能感受到老人背后的辛酸。他更像是我的爷爷,苍然老去,为儿女操劳了一生,吃饭时却依旧是捧着那只破碗。如今我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抑或是奔跑在阳光的操场里,也许,也许画中的老人是为了供养他的儿女上学才变得如此憔悴,仔细想想,我们的父母不也是如此的操劳吗?“忍痛挥鞭,拼命奋蹄”,好好学习,才是我们正确选择的唯一!大学生活是堕落的,有多少人迷恋网游,又有多少人CS依旧,我们岂能让青春就这样消逝?扪心自问,我们有怎对得起父亲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画面里老人的眼神让我莫名的感到恐慌,“他在看什么?或者是在期盼着什么?”,突然,想起了高中时读过的台湾作家龙应台的那篇散文《你的幸福与我有关》,父母老了,他们还有什么期盼呢,不是华丽衣物,不是位高权重,也不是身价无数,而是儿女们生活的好,过的幸福,实实在在的期盼!的确,如果你希望你的长辈父母过的幸福,那么,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你过的幸福。再次解读画中老人的眼神,我读懂了“父亲”的心事,他一直都在期盼,期盼着我们子女的幸福,因为他的幸福与你有关!

第四次面对这幅画面,我变得愤然!老百姓都这么过日子了,却依然有那么多的贪官徇私枉法、携款私逃、收刮民脂民膏无所不用其极,身为一方父母官,理应为天下百姓的生计着想,古有“衙宅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今有“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而又有多少位高权重的官老爷做到了呢?更让我们感到汗颜与羞耻的是有些人总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又有多少官员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福利?都是些扯淡的谎言!还记得一句电影里的对白,一个农民工初来上海,上了骗子的当,却得到这样的评价:“你个农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更没有雪中送炭的援助,结果却只是挖苦与讽刺。“农民辛苦、农业困难、农村落后”,农民是弱势群体,需要关怀,我爷爷是农民,我爸我叔也都是农民,他们没文化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没有上过学,抑或是上不起学,中国8.7亿的农民大多都是这样,这是一个时代的无奈!我心里一直想:“你有什么权利去挖苦、讽刺一个本本分分、靠勤劳养家糊口的人呢?就因为他没有文化吗?”你要是把他给惹急了,他就是砸锅卖铁卖点儿血也要供儿女上学是不!说句开玩笑的话,曾经有人说:“日本的崛起牺牲了一代女人,而中国正在崛起,牺牲的却是一代农民工!”细细想来,罗中立的这幅油画,虽创作于1980年,近三十年了,而今仍然具有新的内涵!中国正在崛起,小康也正要到来,油画《父亲》中老人的沧桑最终也将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

篇6:描写父亲的散文随笔:父亲印象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邹平县明集镇,我现在在邹平县一所学校教书,我的父亲是位农民,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对他的那片土地,爱的深沉。

父亲最爱做的事,是侍弄他的庄稼,小麦、玉米等,他喜欢种什么就种什么,他种出来的东西或者产量高,或者品质好,或者销路好,无论哪一种,都让他格外有成就感,跟别人交谈起他种的东西来,本来就腼腆的他就变得特别的健谈,俨然成为一个演说家。表情、手势、动作还有那份激情,都特别有感染力。每次他跟我说起他的土地庄家时,我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他的那份深情,心底总会涌出许多感慨。

父亲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做生意,特别实在。从不缺斤短两,偷奸耍滑,有人告诉他,做买卖不在秤上做点文章,是歉不了钱的,可是父亲宁可少赚点,也不干坑人的事。干了几年小卖部、面粉厂,骨子里就是农民的他不具备经商头脑,自然也没从经商中获得多少利润,记得1月卖到内蒙古包头市宏基有限公司的小麦,结果中间法人变更,导致不能无法支付小麦款20万元,我父亲多次到包头要账,起诉,开庭,其间我的爷爷还在山东省立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费10万元,动手术的我这个爷爷不是我的亲爷爷,由于没有孩子,我父亲主动承担起了这些本不该属于他独自承担的东西,术后一个月不能起床,大小便都需要照顾,我父亲主动承担着这一切,没有一句怨言,由于没有孩子,我父亲主动承担起了这些本不该属于他独自承担的东西,期间我也是有很大疑惑和不解,两个叔叔都不这么管,你怎么这样傻呢?我父亲一直这样告诉我,从小在一起生活,有了感情,他也离不开我了,我多负担一点没关系。慢慢的我逐渐明白了我父亲,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

其实这些年,我对父亲一直不是很亲近,总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我觉得父亲比较严格,比较吝啬,记得小时候,经常是母亲看着我,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因此我感觉有点隔阂,我参加工作之后见了我就嘱咐要好好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之类的话,因此,我也常常抱怨过,可是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我才能一步步的成长,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年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到去年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获得省赛一等奖,从省里在进行选拔,选拔出来的选手参加国赛,最终我获得一等奖,每比完一级比赛我都回老家和他汇报,看到渐苍老的面孔露出微笑,我觉得我的奋斗是值得的。

父亲一辈他是老大,做出了许多表率,我非常赞赏父亲的胸襟,父亲一生平凡、坎坷,但他真的很伟大。他最在乎感情,我的叔叔因为高利贷,家庭生活苦难,他自愿把自己的部分积蓄拿出来,当时我的母亲也是极力的反对,可是我的父亲坚持这么做,现在我和母亲终于明白了,这是亲情,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现在工作8年了,一直非常崇拜我的父亲。

作者:星星之火

篇7:父亲的散文随笔

与父亲初识第一面大约是在我七岁半时。这是后来同母亲说起才知是他的。那时我生活在姥姥家。应该是暑假,大舅带着我从汝南去湖北看望在农场的母亲及姐姐和弟弟。

下了火车转汽车,下了汽车只能步行。印象中似是刚下过雨不久,山路红土泥泞。大舅带着大包小包,牵我徒步前行。我双腿沉重,实在困乏。一路走过来的还有几人。其中一人接过大舅的包裹扛在肩上,大舅则背起我继续前行。第一面印象仅此而已。其时并不知道他后来能成为我的继父。

父亲老家在中原南阳。兄弟三人,他是老小。从小便没了母亲,被寄养在别人家里吃别人的奶水长大。再大些,他的父亲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后来便生活在他的舅舅家,尝尽了寄人篱下的滋味。这一点,与我倒有几分相似。只是,我比他幸运,我有个疼我的大舅和宠我的姥姥。他却没有人疼没有人爱。

父亲兄弟三人日后便各自分散闯荡江湖,自谋生路。大伯当年参加过刘邓大军,做过司号员,后来整改时因四爷用辛苦做生意的钱买了地,被划成地主而受到牵连,原来定下的亲事也因此告吹,此后一生未娶,在二胡的相伴中郁郁终生。二伯流落湖北五三农场,在那里成家落户,儿子便是我在前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里提起的现在顺德的堂哥。只是去年二伯也已经离开了人世。

父亲只身一人下过煤窑,赶过马车,后来去了二伯所在的湖北农场,也因此才与母亲成家,从此与我们风雨同舟,相伴一生。

第二次见父亲,我已是约十岁时。大舅将我送回了母亲身边。从此,父亲便与我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同度一生。父亲是典型的中国农民,是属于特别忠厚善良,老实本份的那种。在我的记忆中,他言语不多,黝黑的脸上总是带着平和的笑容。有时也会在夏天的夜晚,在满天的星光下,给我们讲述他从书上看来的古老的故事。自从进入我们这个家庭,他为我们付出了他辛劳的一生。他自己没有要孩子,从开始成家那年计生做工作后就再也没有提过要自己的孩子。我们姐弟三个就是他一生的孩子。

后来,因农场位于山里不怎么景气,父亲便带着我们举家北上迁回了南阳老家。过去的房屋早已在整改中分掉了,只给他们兄弟三人留下了两间土坯瓦屋。回老家的第二年,父亲便在本家的帮衬下东拼西凑盖起了三间亮堂堂的瓦房。此后的日子里,父亲便为生活不辞劳苦,赶马车,搞运输,常常在冬天结着冰的路面用双臂撑扶起一车沉重的货物,脚下还要眼疾脚快地防备马儿转弯时变换的缰绳,以免绊住跌倒。常常是冬天冰冷的深夜,他才从外面回来,第二天天不亮便又出发了。

再后来,家里开了菜园。父亲除了十多亩地里的农活外,便是侍弄那两亩菜园。那每一棵菜苗,都是父亲的双手一棵一棵抚摸过的;那每一寸土地,都是父亲用双肩挑水一寸一寸浇灌过的。菜园齐齐整整,长势很好。每次采摘,须挑拣分类,收拾干净枯叶泥泞,捆扎整齐。余下的残断的便留给自己家吃。

还有那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十多亩棉花。做过棉农的应该知道那农事的辛苦繁琐。一棵棵播种育苗,一窝窝浇水培土,略高些,一窝窝定苗,一棵棵掰去多余的枝芽,一棵棵地打药……夏天雨水旺太阳好,草儿疯长,枝蔓丛生,每隔三五天便要重复一遍这些农事。到了收获的季节,一个个棉桃摘下,一朵朵抠开,晒干,一包包装好,拉到镇上,再一包包扛至几层楼高的棉垛上,拿到换来的钱才算是累有所值。

时至今日,我仍忘不了,放学归来与家人一起收拾蔬菜,在冬天的寒风里,在冰冷的河水里,洗干净那些大葱,青菜;在冬天的夜晚,把捆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韭菜坐于水中,不让它失却水分而枯黄;在冬天的早晨四点钟,父亲便起床把菜一捆捆装上车,然后在刺骨的寒风中推着挂满了几乎与地平的箩筐的自行车,去十里外的镇上,去二十多里外的油田上,只为能赶早抢占个好位置,只为能卖个好价钱。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冬天,蔬菜贱得几乎可以白送。萝卜三分,白菜三分,一车的菜起早贪黑地辛苦竟换不来十块钱!

再苦再累,生活总要继续!

日子在平淡辛苦中,渐渐有些起色。卖菜的自行车,换成了脚蹬三轮车,再后来换成了手扶拖拉机,再后来添置了小型收割机,播种机,粉碎机。苦日子渐渐远去,甜日子在前面向我们招手。我们渐渐长大,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也该享些清福了。

可是,就在我南下的第二年,父亲却被查明已是肺癌晚期。此时已近农历十月。公司打破先例竟允了我长假,可以一直续到第二年开工。

那个千禧年年底,我坐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在冰冷的雨夹雪中三天两夜总算赶回了家,见到了又黑又瘦的父亲。此时父亲精神还好,见到我非常高兴。村里人说是因我回来,他心情大好的缘故。我也以为父亲好转了。可是那个深夜,在母亲惊慌的呼叫中,我看到父亲大口大口地喷血,我将整瓶云南白药倒入了父亲口中。血止住了。父亲衰弱地躺在那里,我心中侥幸的希望彻底落空。

与父亲相伴近两个月,日子一天天过去。为了让父亲不再为我操心,为了让父母宽心,我让他来到了南阳,来到了我们家。母亲说,你都这么大了,不管嫁哪,你觉着可以就把事办了吧。我拒绝了。此时已是山穷水尽,我怎能拿父亲的救命钱为我自己筹办婚事?就这样吧。无所谓酒席仪式,无所谓亲朋好友。

父亲看着我,说:我已经这样了,你也不能一直这样守着我。我现在还好好的,你守着我,守到哪一天呢?你随他去吧。去好好工作,好好的。

那个腊月二十四的下午,东邻本家堂妹正定亲做酒,一派喧闹喜庆。而我,想到如果就此一别,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到父亲,心中凄苦万分。带着诸多不舍,带着复杂的内心,我,给父亲跪下了,跪下了我生平中第一次的下跪。那一刻,父亲老泪纵横,我也泪流满面。我含泪拜别父母,离开了家门。

谁曾想,这一别竟成了诀别!从我离家那天起,刚好一个月,农历的正月二十四,父亲去了,永远地去了!而我知道这个消息时,竟是在父亲三日下葬后的第二天!当远在顺德的堂哥打电话给我时,我不由失声痛哭。我埋怨母亲,不该不告诉我!不该不让我回去!她说,是在湖北的二伯赶回去了,他不让告诉我,说才走一个月,让我安心好好工作。可是,他们如何能理解我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未能送终的遗憾和心痛!我那时的心情只能用一个“悔”字来形容!我悔,不该离家,不该离开他!

20xx年,父亲十周年忌日(老家风俗仍有老人在时九周年当十周年过)时,刚好逢三月八日休假三天。我又请了两天假,赶回老家。在父亲的坟前,我们逐一磕头拜祭,并说上几句话给九泉下的父亲,希望他能听到,看到。那一年,堂哥开车带着二伯二伯母回来,他们各人都平静地诉说着让九泉下的父亲安心的话话。而我,话一开口,泪就哗哗地流。我说,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后悔那次的别离!当姐姐把在坟前的一幕告诉母亲时,她说没想到九年了我还这么动情。我没有说话。她们不明白,我心里是怎样的一种痛,怎样的悔恨!

而今,每当遇到车子坏了,凳子需要修补时,我总是会想到父亲。因为,他在时,这些困难从来就不是难事。他会修理补胎,会拼做凳椅,会补鞋,会编鸟笼,会提面炸油条,会做好吃的麻花,会……可是现在,再也没有人帮我做这些了。这让我怎能不怀念父亲!

父亲已去了十二年,他们也许早已淡忘。与他有着血缘关系的堂哥不会为他的逝去而感到深深的悲伤。因为,他们没有一起生活过。而我,却是从心底已然视他为生父,非须说明,从来也不愿提起继父这个字眼。

时光流逝,转眼即将十三年。父亲在我心里,仍然仿佛相见如昨天。我的笔写不尽对父亲的思念。我的言语不足以表述我心底的挂牵。那首《父爱如山》是我对父亲永远的缅怀。那篇《愿天堂里的父亲安好》便是我对父亲永远的怀念。

父亲,如果有来生,此时我宁愿相信有来生!

篇8:论彭学明散文中的女性观

一、彭学明女性崇拜思想的形成

女性观是对女性存在的本质、女性解放的涵义和女性解放的道路等根本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女性是人类生命的创造者 ,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女性”曾是可怜与卑微的同义词。男尊女卑, 是封建道德伦理的主调, 对女性的歧视, 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已溶解到父系文化的历史中, 成为传统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文学史上, 女性形象总体比男性更为真情、更纯洁、更美好, 得到的同情与赞美更多。如《红楼梦》中对女性的赞美。彭学明和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同构, 他认同了传统文化里对女性的同情。彭学明女性崇拜思想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他所处的生活环境、经历、家庭及个性特质。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形成具有主要作用, 它往往形成个人无意识而潜伏在主体潜意识里。彭学明是苗族, 出身成长于湘西苗族和土家族、汉族杂居的农村, 从精神到性格都形成了地道的少数民族特质, 深受巫楚文化影响。湘西巫楚文化盛行, “巫楚文化作为文化概念是指远古至先秦时代楚民族区域的巫文化及其遗留。”从本质上看, “它是原始拜教文化或自然情感文化。”1巫楚文化生殖崇拜观念渗入土家族、苗族的社会生活, 造就了苗族男女交往、婚姻关系和性生活的民主与自由, 相对于儒家教化下的汉族女子 , 湘西女性恋爱交友较多自由 , 湘西女性比汉族女性受到的歧视要少。彭学明的少数民族气质使他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少, 更多的是感受女性的温暖和关爱。湘西女性善良、勤劳、坚韧、淳厚, 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将其个性、美德渗入彭学明的灵魂 , 成为他女性崇拜形成的现实原因。彭学明体验到的家庭亲情首先是来自女人,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女性亲人是爱的源泉和美的化身。他出身前就遭父亲嫌弃, 母亲霸蛮保住了他, 却被迫离婚, 然后母亲带着他和兄弟姐妹们四处流浪。由于“父爱”的缺失, 母亲只能以一己之力, 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 给予他无私的母爱。母亲善良、勤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教育、影响着他。湘西由于生存环境恶劣, 湘西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经历着各种生活磨难 , 由于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对女性的歧视和压制没有汉族严重, 所以湘西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较高。湘西女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 挑起全家老小的生活重担。她们把自己生命本性的善良、纯朴本质深入到孩子的内心,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家的心灵。湘西女性容忍, 不怨天尤人, 各自承担着自己一份注定命运的性格, 使得彭学明时常用一种纯良、向善、浪漫的诗意来解释他笔下的女性, 湘西女性善良、勤劳、坚韧、淳厚都让他感受到了女性之美, 成为创作之源。

二、彭学明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彭学明散文中最精彩的女性是一些生活在湘西农村的普通的劳动妇女, 如《娘》中母亲、《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中的老母亲、《酉水背沙女》中的背沙女、《湘西女人》中的女人们, 她们默默地生活在湘西的青山绿水中 , 喂猪养鸭 , 挑水种菜 , 渍麻纺纱 , 推磨碾米 , 无事不能, 亦无事不做。他们勤劳坚韧, 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 辛苦操劳一生, 用勤劳的双手坚韧顽强地向生活抗争, 他们重情重义善良淳朴, 对家庭和子女们无私奉献。彭学明着力表现的, 是在艰辛劳动中的女性美”。《庄稼地里的老母亲》:“母亲又在刨地了。从早到晚, 母亲总是这样老起个身子在地里忙碌。母亲和乡亲们背着背桶, 挑着水桶, 提着提桶, 下河打水, 灌田浇地。山路又高又陡, 九曲十八盘, 庄稼人的日子弯来弯去, 没个尽头。母亲, 提水如蚁爬行。手酸了。脚麻了。全身的汗水紧贴着肉背流成艰辛的泪了。可母亲依然走着, 爬着, 甚至挪着, 把水从山脚提来, 淋在庄稼上。蓝天丽日下, 母亲的满头银发, 格外夺目。庄稼地里, (下接第184页) 母亲是最为朴素最为动人的诗人母亲, 在以一种精神喂养她的儿女们。”他在《酉水背沙女》里写道“她们像一支艰难爬行的驼队, 昂着头, 驼着腰, 挺着腹, 一步一步顽强行进。长流不息的汗水, 湿了又干, 干了又湿, 一身一身, 一阵一阵, 结出了白花花的盐茧, 晒出了油渍渍的水垢, 在女人们的衣服上布展。酉水河呀, 你是背沙女儿的坚韧和汗水流成的河 ! ”在《娘》中他更是大段大段地描写娘辛苦劳作的场面:“娘深一脚浅一脚地, 把干旱一寸寸犁开, 娘在疾风里耕风, 娘在暴雨里播雨, 娘在惊雷里排雷。娘一次次摔倒, 娘一次次站起”。苦难没有压倒湘西女人, 她们用自己羸弱的肩膀背出生活的希望, 正如《娘》中对母亲的赞美“娘是中国乡村最朴实顽强的骨头, 是中国女性最坚韧的品性”。彭学明还浓墨重彩地赞美了湘西女人爱情之美。彭学明在《湘西女人》里直接赞美湘西女人多情:“湘西的女人美丽多情, 会酿造爱情。湘西的女人唱歌时, 歌里的子弹能击倒一颗铁打的心。湘西的女人跳舞时, 舞里的情勾子能勾住一尊远去的背影。”。在《踏花花》里我们看到湘西女人踏花时勇敢地爱情表达:“她从头到尾地把爱人吻了个干干净净, 现在, 她爱这男人胜过一切。世俗、权力、钱币, 都无从夺走她对着男人的心”在《湘西女人》里“当女人的铃香摇近时, 情人站起来, 对着她们打一声响亮的吆喝, “喔——喔!”亮丽的湘西女人就都竖了耳朵, 亮了眼睛, 笑笑对, 一齐响应“喔——喔!”如是男人又“喔”, 女人又“喔”, 整个河谷一片“喔”声。不是山誓海盟, 没有花言巧语, 湘西的女人跟男人, 就这样面对我们宣传爱情。”在《边边场》和《踩花鞋》、《挑葱会》《整后生》、《苗寨踏步》、《苗妹妹》等很多散文里可以感受到湘西女人在爱情中的女性美。她们的爱情是浪漫美丽, 她们的感情真实奔放, 没有伪饰, 没有造作, 在真诚和热情中充分体现出生命的活力。在《踩花鞋》里湘西女人是大朵大朵的少女, 正坐在一片草地。她们是汉字, 是音符, 是水彩, 等待喜爱的情人前来, 当情人跑来时, 调皮的少女们早就转身跑了, 只留下一片青草和笑声。湘西女性不仅仅美在爱情里, 更是美在朴实、自然、健康中。“湘西的女人朴实、土气, 一如山里的一颗石头或山花, 没有丝毫人为的雕琢和装饰, 不管风怎么吹日怎么晒雨怎么淋活计怎么磨, 湘西女人就是水灵灵的、绰约约的, 洋溢着最为引动人心的生命气息” (《湘西女人》) , 在彭学明眼中湘西女人自然、朴实、健康、他们从不描眉涂唇, 从不施粉化妆, 从不矫揉造作,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朴实, 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因而让他发出对女性由衷地赞美“湘西的女人是世上最纯最真最善最美最举世聪颖的人”。

摘要:彭学明散文以赞美、欣赏的笔调塑造了湘西女性, 他热情赞美湘西女性的美好、善良、坚韧。湘西女性是一切美好价值的象征, 是作家的理想和美好情感的载体。从彭学明散文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女性的赞美和讴歌, 作家通过作品中的湘西女性形象来表达他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追求和崇敬。

关键词:彭学明,女性,赞美

注释

篇9:父亲会如何影响女儿择偶观

男人对女人的爱,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如果你不能给予他等量的快乐和满足感,别指望他能做到你父亲一般的完美博爱。

说的简单直白点:在对待你的问题上,永远不可能有男人做得像你父亲一样好。拿你父亲做模板来选择男友,将来的日子里,你会伤心会吃亏的!

我今年25岁,在北京读的大学,去年毕业时和男友分手,选择北漂。每天的生活规矩简单,上班下班、上网、做饭。在二三线城市我这个年纪应该已经结婚生子了,父母也着急催我找对象,于是我开始上网寻找结婚对象。

我长相比较清纯可爱,性格活泼开朗,不是特别闹腾的那种,别人都说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上学时追我的人也不少,但不知道为什么男友这么难找。我选男友的模板就是我爸爸,他幽默、体贴、稳重、顾家,还有一副好声音。因此我对声音特别敏感。

前两天通过网络和一位男士相约吃饭,他大我8岁,成熟稳重,聊天中能够感到他是一个意志坚定、有魄力、有内涵的男人,还有自己的公司,这两年经营也开始走上坡路。这些优点都非常吸引我,如果和他在一起,物质、精神应该都比较富足。但我们聊天中经常冷场,这是我比较害怕的,说明他的性格很内向,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所以希望找个活泼开朗的女朋友调剂一下。我交过两个男友,都是他这种类型,但还比他外向些,我真害怕这种不善于表达情感,遇到矛盾一味地退让,连吵架也吵不起来的人。两个人在一起时,我总是好奇心特别重,问他关于某件事的看法,问他都有哪些烦恼,如果不问他总是自己承担而不愿意跟我坦露。前两段感情分手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我认为属于性格不合。

第一次见面后,他对我第一印象的评价还是蛮高的。我现在十分矛盾,希望结婚对象能够成熟稳重,但这样又难免陷入缺乏浪漫情趣的生活,我受不了过于单调的生活,更害怕以后吵架都吵不起来的尴尬家庭气氛。另外,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庭条件差,我父母都是国企职工,也算是小康家庭,我们家庭背景的差距也不小。这些疑问都让我不确定能不能和他继续交往。

——读者来信

苏芩回复:

遇到了成熟稳重的,还嫌他不够风趣幽默;遇到了风趣幽默的,还嫌他不够善解人意;遇到了善解人意的,还嫌他声音不够好听……

要问剩女是如何诞生的?

剩女就是如此诞生的。

姑娘啊真的替你担心,再这样挑下去,福气就这么被挑没了。

你是个有福气的女孩子,有个十足完美的父亲。往往这样的女孩子在日后的择偶问题上会出现麻烦,因为父亲太过完美,把她对男人的胃口吊得太高。总是希望找个能与父亲一般高大完美疼你爱你的男人相伴终生。

但现实中这样的男人,基本不可能真正找得到。

父亲对女儿的爱,是无私的,是可以不顾一切的。男人对女人的爱,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如果你不能给予他等量的快乐和满足感,别指望他能做到你父亲一般的完美博爱。说的简单直白点:在对待你的问题上,永远不可能有男人做得像你父亲一样好。拿你父亲做模板来选择男友,将来的日子里,你会伤心会吃亏的!

你目前遇到的这个人,连你都认同“如果和他在一起,物质、精神应该都比较富足”,说明这是个很不错的男人。即便他出身农家,但33岁的年纪已经自营公司、且发展得不错,换了其他女孩,这算是标准的潜力股男。而且,农家儿子和国企职工的女儿之间,差距也算不上天壤之别。即便生活方式上会有小冲突,也算是人之常情。你再找一个国企职工的儿子相处,也未必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矛盾。婚姻和恋爱,是需要相互间不断磨合妥协的过程,没有哪个男人,是上天早就为你量身打造好的,拿来就可以当成品用的。总是需要你付出点努力,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另外还需提醒你一句,男女之间的相亲,总有些暗藏的心理法则。我曾在书中多次写及男女间“第一印象”的规律:两个人的首次见面,八成以上感觉都不会太好。因为互相之间的陌生感,会让两个人有戒备心理。这种状态下,很难表现出一个人最真实最放松的状态。随着两个人相处的加深,互相之间的默契会越来越强,沟通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协调之处了。

但凡女人都受不了一成不变的生活,谁都渴望新鲜刺激,但前提是,别总想着新鲜感靠对方营造。一个男人,能赚钱能养家能疼爱你,足够了吧?剩下的生活小情调,替他分担点,不可以吗?

责编/昕蓉

篇10:父亲的散文随笔

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也不知道在那个世界生活得舒畅不舒畅?回没回来看过我们?是不是还生气我们惹你不快的事?曾经的天伦之乐、还有那些与你并肩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好哥们儿都忘没忘记……

妈妈说你父亲是个执着的人,就凭那股宁折不弯的劲儿,在过奈何桥时死活都不会喝那碗孟婆汤。我清楚您想保留完整记忆,是您割舍不掉家人,也割舍不掉您非常热爱的这片土地……

在天上父亲您早就看到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了吧?南山还是那么幽静,只是树更多了,远看就更绿了。南河水仍然汹涌澎湃,它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刚刚挖通不久的那个气魄工程把南河北河连到了一起。咱家的耕地就都用河水灌溉了,由种玉米改种了水稻,再也不用担心旱和涝了。现在屯里一幢土坯房、一条土路都没有了,全都是明亮的砖瓦房和新修的水泥路,很多人家都买了小轿车,咱家就有两辆。看到这些您一定与我们一样高兴吧,家里人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都是托您的保佑、您的福!

父亲很少谈论身世,以前我就只知道父亲属马,民国十九年正月初九是诞辰日,后来我查万年历才确切那一天为1930年2月7日。那是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父亲就在那个年代里含辛茹苦饱经风霜,一路披荆斩棘地走来,一个寒暑易节又一个寒暑易节,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直至走到20xx年10月24日的凌晨,时钟最后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父亲您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站,享年只有七十六岁。

20xx年10月23日是个平常的日子,新的一周的开始,天气很晴朗,清早我起床后同往常一样吃饭上班、处理业务。父亲在弟弟家也迎来了新的一天,这天对于我们家人来说没有丝毫异样的征兆。中午弟弟的岳父来了,亲家俩边吃饭、边聊天、边开玩笑,这顿饭父亲很是愉快,少有的开心。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午饭后仍旧在院里院外地忙忙这忙忙那。大约十六点左右您突然就发病了,弟弟急忙开车把您送到医院,我也匆地赶到了医院。这时您的神智开始渐渐模糊,医生诊断是脑干大面积出血,几乎没有治愈的概率。医院组织力量全力抢救近十个小时,最终还是没能出现奇迹。身板硬朗的您这次倒下了,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父亲走得很突然,突然得让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当今社会高度文明进步,“长寿”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儿,就凭岁数而论父亲在老年群体中应该算是年轻的一员,同屯儿里比父亲年长的就有好多位,最大的要长父亲十余岁。特别是父亲一点小毛病都没有,黄泉路上也不应是走在前排的人。我怎么都没想到父亲竟会先行离去,一定是天老爷笔下有误,不然怎会不按顺序出牌?

我跟父亲的深厚感情源于同父亲相像的性格,父亲一生都是在用实际行动说话,干在前,享受在后,从不夸夸其谈,炫耀自己。过去农村穷,穷得叮当响,吃不饱、穿不暖绝不是个例,仅靠父亲一个劳动力却能让我们吃得很饱、穿得很暖。我家住的房子不透风、不漏雨,柴草垛是全屯儿最大的,每年杀的年猪也差不多是最大的。在农村生产队里父亲是个顶呱呱的行家里手,或者说是个多面手,样样活都能做得有模有样,全队社员没有不佩服的。

身怀无限梦想的父亲对我倾注的心血最多,投入的精力也最大。父亲特别盼望我上学能好好念书,长大能有出息,娶媳妇能不让家里掏钱,将来能荣宗耀祖。我到了不惑之年,父亲不再提工作和学习了,可是对我的牵挂一丝都没有放下。记得那年我有一段时间工作非常忙,约有十来天没去看父亲。这么长时间没有我的消息,父亲就急得不得了了,家人怎么解释他都不信,非得让弟弟开车拉他到我单位,看看我到底有没有啥事。当亲眼看到我正在工作,他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就松下来了。

父亲的举动让我感动,又让我酸楚。我在想,是儿女们在父亲心中永远是孩子?永远是牵挂?还是父亲老了,变成了老小孩?什么叫父爱?这件小事诠释了一个古老话题:父爱如山!

还有一年我公出在外地受了伤,因不慎滑倒摔坏了右腿髌骨。父亲知道后惦记得整天都是坐卧不安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回到家里父亲每天不知要问我多少遍,“你的腿还疼不疼?好了点没有?”我真真切切感觉到我的伤,就是父亲心中的伤……

如今都成了思念里的回忆,父亲走了,撒手人寰,带着眷恋去了一个不该去的地方……

伟大的人生并非需要惊天动地,我的父亲就是用平凡来书写的。他热衷忙碌的生活,以劳动为快乐,把劳动当做自己的重要需要,在匆匆的忙碌中都没有来得及向家人告别……

时光似家乡的南河水不停歇地滚滚流逝,父爱永远不会受岁月冲刷而褪色!

我是一个坚定的唯物论信仰者,常理讲本不应相信会有另一个世界,可我却非常希望它存在。父亲就在那里安度着晚年,不需劳作,也不需再为养家糊口拼搏,每天悠闲悠闲地打牌健身、养花种草、观光赏景……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父亲的人事观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父亲的随笔04-09

父亲的散文05-14

俺的父亲散文05-02

父亲的果园散文05-10

致父亲的散文05-16

我的父亲抒情随笔散文05-06

关于父亲的经典散文08-12

亲情散文《父亲的藏书》04-10

【散文】思念我的父亲04-07

父亲粗糙的手散文06-28

上一篇:第四季度主要工作安排下一篇:《虞美人述怀》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