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04-22

泉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9篇)

篇1:泉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泉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学校的每个学生对学校充满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学校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老师们都觉得在这所学校工作非常光荣,学校成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施展才华和学生求知的精神家园,是校园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最近几年来,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原先砖木结构的平房教室变成了雄伟的教学楼,原先低洼的泥巴操场变成了平坦的水泥操场,原先狭窄坑洼的主干道变成了宽阔而平坦的主干道,原先杂乱的校园变成了干净而整洁的校园,因此,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近一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涉及学校人文管理及学科文化内涵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和参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负总责,形成了由教导处、少先队协同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我们以加强科学管理为抓手,构建和谐校园,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让全体教师明晰“科学管理”就是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人文化管理。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实现三个层面上的和谐:①成就教师的自我价值,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和谐;②实现学生成长的愿望,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和谐;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每个教师扎实地做到以下12个字,3句话:即精细管理、精心教学、善待学生。

二、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保障措施。

1、硬件保障。学校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营造高雅的校园氛围。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将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拨款,近一年来,学校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的步伐,先后投入数十万元,改造了操场,并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更新,使学校的面貌不断有新的变化。

2、制度保障。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是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切入点。我校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校和谐校园创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

三、开展创建活动,促进持续发展。

我校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和全体师生的持续发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让先进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内涵。

(一)建设富有人文底蕴的校园,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

1、打造精品校园,促进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我校着力打造精品校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体现浓厚的人文色彩。我们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空间成为教育资源。学校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使学校成为师生生活的家园、求知的精神乐园。

2、营造奋发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学生与班级的和谐。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在班级门口悬挂班训和班主任寄语;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周安全提示和经典诵读,各班还根据班级学生年龄等具体特点,富有创意地开辟一些栏目,以促进班级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二)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我校根据 “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的教师读书活动的要求,精心组织发动,落实具体措施,激发读书热情,努力构建学习型团队,创建和谐的书香校园,扎实有序地推进此项活动。定期开展读书讲座活动、交流活动、知识竞赛、征文活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启迪了同学们的智慧,为今后的成长积累了精神的底蕴。

四、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和谐发展。

我校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方针,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思想。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1)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深入开展“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想信念教育

(1)我校“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每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继续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

3、民族精神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系列主题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专题报告、社会实践、主题会等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形成了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特色,丰富了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

(二)努力拓宽学校德育新领域。

我们注重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家长学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五、认真贯彻《规范》,建立长效机制。

我校把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标准,细化目标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把创建“和谐校园”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不断追求学校管理工作的最优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存在问题

由于泉颍小学是一所新办学校,到目前也没有二十年的历史,所以没有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的内涵还不够丰厚。校园文化建设也还正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阶段,精神的文化建设还很浅薄。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的重点和难点也正在于精神文化的建设。就物质文化建设而言,整体的规划性较差,也只是东一片、西一片,东鳞西爪地画了一些画,写了一些字,贴了几幅宣传的标语口号之类。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在抓好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积淀学校文化,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

篇2: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目前,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基于数字化、交互式、多媒体的计算机教学平台已经成为各高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有效结合,可以不断满足师生在校学习、交流的需要,能够有效促进信息的获取,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无线网络技术扩展校园网的优势

无线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红外线(IR)、射频(RF)微波作为传输介质,取代了传统的有线网络,提供了有线网络的所有功能。它包括IEEE802.11系列、蓝牙(Bluetooth)、HiperLAN、HomeRF技术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IEEE802.11系列。其具有移动性强、安装简便、传输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1.移动性强

用户可以在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之间自由移动而不失去与网络的连接。网络覆盖范围大大拓宽,最大范围可达到50公里。

2.带宽很宽

适合进行大量双向和多媒体信息传输,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如:802.11b的传输速度提供可达11Mbps数据速率,而802.11g数据传输速率则提升了五倍,可达54Mbps,充分满足了校园网用户对网络速度的需求。对视频点播、在线教学以及大文件传输都是游刃有余[1]。

3.安装、维护容易

扩大校园网络范围、提升网络功能,使之尽量覆盖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是学校网络建设的重点。但选择有线网络扩展方案,依托现有的网络继续铺设网络线缆,将产生高额的费用。而对年久的建筑进行综合布线,网络造价和施工要求极高,不利于将来的维护。无线接入方式既可解决物理布线的困难,又可以把校园网的功能延伸到每个角落,且调试相对简单,能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

4.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随着笔记本电脑数量的不断增多,学校有限的网络信息点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要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功能却无需作更多的投资,需要由无线网络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

5.网络规模容易扩充

运用了无线技术,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无需物理连接;通过AP实现与现有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支持宽带接入和虚拟主机服务,有动态IP地址分配功能和防火墙功能,多人可以同时上网;同时支持动态接入,可以任意移动工作站却能保持持续的连接,在有效的范围内,传输信号可突破墙壁的限制[2]。

6.高安全性

在网络安全方面,无线网络可以融入到已有的有线网络安全体系之中,同时也根据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特征,提供了用户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可稽核性和保密性等各种网络安全需求,尤其能够避免无线链路层的防扫描和密码探测等威胁的发生。

三、无线校园网的具体实施方案

校园无线网络建设要能达到学校内各院系及部门之间的漫游应用,主校区与各分校区、合作学院等之间的移动漫游,异地远程教学和移动办公,实现全校学生档案、财务数据、技术资料等数据库的统一要求。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中主要存在四种典型的应用环境:第一是校园内的户外公共区域;第二是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如:典型公共教室、图书阅览室等;第三是房间多、用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散的楼宇,如:教学楼、宿舍楼等;第四是校区之间的连接环境。要实现的技术有:建立支持漫游的微蜂窝覆盖网络、设立无线中继点、覆盖开阔区域、无线网桥以及无线网络设备集中管理[3]。

1.室内连网方式

室内无线组网首先要确定AP的数量和位置,以充分合理利用设备。AP所放的位置以AP与无线客户端尽可能在视线以内为原则,可以放在天花板、墙壁等处,每个AP形成的无线信号覆盖区要交叉覆盖,而且必须是无缝连接,最后将AP连到局域网的交换机上。一般一台AP最多支持80台计算机的接入,在实际连接中以20~30台计算机为佳。AP的覆盖范围是30~100米。每个AP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供网管使用。在连网时主要采用对等和接入两种方式。

2.室外连网方式

对于学校体育场、广场、花园、教学楼宇间以及室外大型活动等应急的室外网络接入需求,应根据需要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设计建立多个无线覆盖基站,采用重叠交叉无线覆盖的方式,在同一校区内采用有线主干网与无线网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有线网络的资源。在网络的每一端即每栋楼房或建筑物上接入AP,并在距离远或信号弱的地方外接增益天线。或者在校园内各建筑群采用点对多点的连接方式,将其中一个建筑设置为中心站点,其它建筑作为从站,利用全向天线把各站点覆盖在信号范围内。室外全向天线大约可覆盖1公里的半径范围。可以利用无线网桥的接入原理通过两个无线设备进行点对点的链接。由于独享信道,较适合两个局域网的远距离互连(架设高增益定向天线传输距离可达50公里)。此外,无线网桥起到网络路由选择和协议转换的作用。因此室外网桥连接方式提供了一种较为灵活、带宽适合并且较为经济的互连方式,如图1。

3.虚拟专用网络(VPN)

VPN是无线网络建设当中解决无线通信安全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案。

校园无线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从物理上将整个无线网络隔离在有线网络之外,无线网络仅能通过VPN才能接入到内部网络资源;其二,无线网络用户只有在通过身份认证才能访问有线网络的内部资源,以防止非法的无线接入;其三,通过在无线接入终端和VPN网关之间建立一条具有安全机制的隧道,以实现对敏感数据的保护,防止信息被窃取[4]。如图2。

四、提高无线网络安全性措施

在无线网络中主要的安全性考虑包括访问控制和加密。因此,要做到加强密钥的管理、加强网络访问控制、做到定期进行审查、实时网络检测和严格AP的管理,从而达到最基本的安全目的:验证用户、授权用户接入特定的资源,同时拒绝为未经授权的用户提供接入;利用强有力的加密和校验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窃听、插入或修改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确保不会因有用户占用某个接入点的所有可用带宽而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接入。

五、结束语

无线网络技术以其独有的移动性强、安装简便、传输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有线校园网的延伸和补充,解决了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使网络遍及校园内的每个角落,满足了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全覆盖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斌.笔记本校园网网络的构建及应注意的问题[J].网络建设, 2006, (7) .

[2]张华.无线校园网的建设[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

[3]吴秀娟.无线校园网建设初探[J].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7) .

篇3: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及实施策略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表层形式与深层内涵相统一

校园文化首先是基本的办学理念,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最表层的是校园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因此,进行各种热热闹闹的活动,进行各种花样迭出的形象设计,并不是建设校园文化,至少不是有成效、有质量、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宽泛的无目标指向的形式主义活动,又要避免单调、枯燥的各种说教,力求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统一。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必然要体现共同的教育管理规律,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具共性。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又有各自的特征。这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既要把握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各校特色。

3.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文化都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都在互动互变,但创新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必须与传承优秀文化统一起来。

4.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师生员工是学校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联系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

5.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文化的本质是开放的,其生命力来自于包容。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对社会文化的精华有意识地吸取,对外界的一切不健康的文化有意识地排斥。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必须保证校园文化主流的正面性和先进性,落实教育方针,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1.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校园环境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

我校是市著名的省级绿色园林式学校,学校秉承和发展余姚深厚的文化传统,致力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建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依托本地人文资源,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学校以弘扬传统人文精神为己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依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学校的命名由来既是地缘的因素(靠近严子陵的坟墓所在地陈山,此地原来名为高风乡),也是以此来纪念先贤严子陵,并以其高风亮节激励学生。

学校在整体构建校园文化特色上,做到了三个统一:

一是艺术与教育性、观赏性与启智性的统一。在环境建设上,无论宏观布局,还是微观设置,都十分重视审美意义与教育意义。校内雕塑矗立,碑石点缀,竹影浮动,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还有丰富的石刻碑文,学子们不但受到美的熏陶,也接受文化的滋润。特别是学校特色教学资源,热带海族鱼馆、鹦鹉园等,既是校园风景的组成部分,又是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实践基地。

二是全面性与和谐性的统一。学校拥有完备而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协调;在教学区拥有全省最大的天文台,科技楼群中报告厅、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功能厅一应俱全,艺术馆拥有琴房、绘图室、器乐室;在运动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馆、网球场和谐相连;生活区设有植物园、篮球场等等,成为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家园。

三是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统一。“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校园,不仅是教育场所,而且生活设施干净整洁,宣传窗、报栏整洁有序。学校在严格管理校园环境、注意培养师生环保意识的同时,在管理与环境设计上也注重人文关怀,比如电话亭边设置座椅,让等待电话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坐着欣赏美丽的校园风光;宽阔的楼梯与过道,方便同学的过往。优美的校园环境处处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

校园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为映衬。校园布局和谐,建筑色调明快朴实;徜徉于校园小径,时时可见的是或立或卧的山石。石上多有姚籍书法家如胡丁、叶文龙、金精、计文渊所题的格言。教学楼内,名画名字荟萃,如“四明山水图”、“姚江风光图”、“姚江人物赞”等等。这些校园文化设置积极实现了隐形教育的功能。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我校将现代理念和学校文化相融合,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在学生培养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有:

完善创建“先进班级、星级寝室”制度,规范学生文明修养。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土壤,我们推出创建“先进班级、星级寝室”制度,在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育保健等几方面制定了可操作的条例,使争创先进班级、星级寝室自觉纳入到以德育为主线、以学习为主环节、以文化建设为主渠道的评估体系中。

建立“我与文明同行、争做文明学生”制度,弘扬校园文明正气。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和谐校园。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制度,为学生一生打好基础。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受益一辈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大有好处。好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好成绩源于好习惯,我们让学生依据校规校纪要求反复实践,通过多次重复成为习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培养学生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通过我们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同时我们还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受到积极影响。

落实志愿者服务制度,开拓德育实践渠道。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900多人,学生志愿者的足迹遍及余姚塑料城、江南新城社区、市聋哑学校、敬老院和其他许多公共场所。

学校制度文化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要通过一代甚至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相沿成习,形成传统,进而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化。

3.加强建设精神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也是校园文化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缺乏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便只是形式上的价值。其中学校精神又是精神文化的灵魂,它涵盖了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精神面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

我们学校以“崇德、勤学、求实、创新”为校训,以“爱生、善教、严谨、求实”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好学、善思”为学风,确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育人为本、着眼长远,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追求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核心内容的、内在的、信念化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这是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奉行的价值准则,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最集中的表现。

这种精神文化的塑造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校旗、校徽、校歌的制作,我们以“山高水长”图为校徽,以《高风书声》为校报,以《高风论苑》为教师刊物,以“绿野”为学生刊物,以“百里姚江、千年书声”为校歌,开设余姚人文教育课程,用余姚浓厚的人文精神激励教育学生,建设团结拼搏和谐向上的校风,学校管理严格有序,师生治学严谨勤奋,为人诚实、踏实,学校生活儒雅活泼,直接推动了学风和班风建设。

我校还加强学生业余党校的建设,推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抓住契机,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学生成才教育”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学校非常重视青年学生这一鲜活群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学校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学生通过校学生会、团委等部门,积极施展自身才华,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有学生会文艺部组织的“高风之声”广播电台;有学生自办的校园电视台;有宣传部组织的宣传专栏;有学习部组织的班会评比活动;有生活部寝室评比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校的团体精神。

学校对余姚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科学设置,使之成为富有教育实践意义的内容。学校设置“余姚人文”讲座课程,聘请余姚文联主席魏振钢先生为校名誉董事,原教委主任魏翼唐先生为校教学总监,多次邀请余姚著名文化名人到校讲座。学校还多次组织同学参观名人故居等实践活动,让同学直接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

篇4:校园网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 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 通过校园网可以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促进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这必将增强学校管理水平, 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改善教学和科研环境, 使教学多出人才, 科研出成果, 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如何在有限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的前提下, 对校园网络的全面改建设, 并且充分考虑网络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因素, 也成为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一个长远的课题, 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

1 学校需求分析

校园网建设的主要宗旨是为教学、科研服务。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其需求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提供园区内或园区外的一些常规服务, 例如FTP、WEB、M A I L等。通过这些常规服务可以给学校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 增进外面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 提供对内和对外沟通的渠道, 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 适应学校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 学校未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将是构筑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之上, 学校领导、广大师生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通过加大信息网络教育的投入, 开展网络化教学, 开展教育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服务等将成为未来建设的具体内容, 需要完成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办公等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为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

(3) 一个快速可靠的校园网络永远是网络建设中要考虑的因素, 校园网中各种下载、游戏、P2P等应用占用了太多的带宽, 所以要考虑流量控制。

(4) 校园网首先是一个局域网, 加上人数众多, IP盗用、各种攻击行为无处不在, 所以安全性也成为了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5) 网络建设往往在资金上的投入是比较大的, 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更好的建设校园网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2 设计原则

2.1 长远规划, 宁缺勿滥

为了建设一个先进的校园网, 避免重复投资, 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 在重要设备上不能采取迁就的方法。校园网络采用“主干千兆、支干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总体原则。

建网时要确保为网络几年后的扩展留有余地, 对于重要设备采取“宁缺勿滥”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更新换代、设备价格降低和性能提升的速度都很快, 如果抱着“一步到位”的思想, 就可能会使先期巨大的投入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此, 在校园网规划中, 重点先选好网络主干设施的重要性超过服务器设备, 现有布线可以重用或者重组, 路由交换设备也能通过降到下一级子网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 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

在校园网主干技术及关键设备选择时应长远规划, 选择符合学校需求的主流厂商的产品。产品需要经过严格广泛的测试, 选择成熟, 有广泛使用用户的, 且技术先进的产品。

2.2 充分考虑安全和稳定环节

在校园网络的设计中, 充分考虑利用各种网络技术来解决安全问题, 提出全面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的思路, 应用多种安全技术协同配合, 主要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病毒防护、用户认证等技术。在校园网这种局域网拓扑结构下, 安全的重心已转移到终端, 例如ARP攻击已经成为高校一个高度关注的话题, 所以在建设校园网要重点考虑终端的安全问题。

在网络稳定方面尽可能减少网络故障和网络中断时间。在网络设计时, 除了选择有性能和质量保证的产品外, 核心设备和重要主干链路需要作冗余设计, 无论多么优秀的产品, 几年后的故障率都会显著升高。特别是汇聚和终端交换机, 因为常年运行, 运行的环境也不如中心机房, 更容易出现问题。在公网的出口链路应选择电信或网通等有可靠保证的运营商, 一些小的运营商虽然价格会有一定优势, 但服务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手段欠缺、带宽难以保证、人员管理混乱, 从长远看是得不偿失。

2.3 网络的可管理性

校园网是一个地理范围分散的大型校园网, 网络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量很大。因此要求网络能够集中监测、分权管理, 能够对设备、端口、流量数据汇总统计分析。网管软件的设计遵循SNMP协议, 管理方便, 配置灵活。

因为学校用户众多, 且用户的应用很复杂, 已相当于一个小的非赢利的运营商。因为校园网的这种特点对出口带宽要求很高, 但千兆带宽每个月的费用相当惊人。所以可以通过流量控制软件针对IP或用户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4 逐步实现数字化校园

校园网建设的最终目标为教学、管理和科研服务。建成的校园网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各个部门日常办公提供服务, 根据资金情况逐步建设丰富的网上应用系统及教学资源, 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快捷、无地理限制等优势, 真正把现代化管理、教育技术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与办公管理当中, 并且可以很好地支持多媒体教学、课件资资源共享、VOD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教学应用。

3 网络设计

3.1 网络拓朴结构

考虑到校园网建筑楼群多、布局比较分散。因此在设计校园网主干结构时既要考虑到目前实际应用有所侧重, 又要兼顾未来的发展需求。主干网以中心机房为中心, 设几个主干交换节点, 包括中心机房、生化楼、实验楼、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家属区等。

校园网主干网全部采用光纤连接, 呈星型拓扑结构, 校园网全网设计为三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选用Cisco 6509交换机, 楼栋汇聚主要为Cisco 3000或Cisco4000系列交换机, 全千兆冗余链路, 汇聚采用OSPF路由协议接入到核心层交换机, 抑制广播风暴和分流核心数据处理压力等。在接入层中, 办公区接入交换机为Cisco2950, 学生宿舍和家属区接入交换机为RG-2026F。接入交换机提供上联千兆, 10/100M桌面接入, 并在上网用户中全部采用认证和流控等手段进行接入控制, 充分满足用户的高速接入等, 并可灵活扩展。中心机房部署了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群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中心机房至各分汇聚之间全部采用室外光缆;楼内选用室内光缆和超5类线。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3.2 中心机房设计

3.2.1 核心交换机部分

在我校园网的核心层设计中, 主要考虑其功能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核心设备采用两台Cisco 6509互为冗余。当一台核心交换机出现问题时, 另一台核心交换机可承担起所有核心层的任务。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网络主干的稳定、安全和可靠, 在网络链路上进行了冗余设计。从汇聚层到核心层为双链路设计, 汇聚层交换机与核心层交换机之间使用链路聚合技术, 通过OSPF路由协议进行通信, 提供了链路热备、均衡负载和快速切换等特性。

3.2.2 出口链路部分

因为校园网使用的基本上为教育网IP地址和域名, 所以一条到教育网的链路必不可少, 同时根据校园网资金情况以及对应用的需求, 选择了电信和网通。出口策略为:

(1) 当校园网内客户端访问教育网资源时, 通过教育网这条链路访问, 这样能够更加快速的访问校园网资源。

(2) 当校园网内客户端访问其他资源时, 学生宿舍区域通过电信链路访问、办公区域通过网通访问。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流量大相互影响, 也便于能够进行访问控制和管理。

(3) 当一条链路断后, 其他两条链路根据优先顺序依次成为备份链路。

(4) 对于服务器区域 (DMZ) 中需要强制从教育网链路出去的IP进行设置。

为了满足以上策略的, 同时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性能和吞吐能力。校园网部署了一台Link Proof, 实现对多条接入链路的负载均衡, 提供容错性连接和可靠的不间断在线服务。在出口设备上还可以通过防火墙或C i s c o的防火墙模块结合6509来完成出口的要求。在出口流量不大的情况下, 可以直接用防火墙完成出口的接入工作。

3.2.3 流量控制

在校园网中, 各种下载、P2P应用对带宽的消耗巨大, 如果只是简单的提高带宽来保证访问速度, 不仅经济上的代价比较大, 而且无法从根本上控制住带宽。为了保证办公区用户上网的速度, 同时合理的控制住用户的P2P应用流量, 选用Cisco SCE 2020对网络流量实施基于应用和会话的分类和控制。

同时在校园网办公区内部署了Dr.COM认证网关产品,

对用户的数据包进行控制, 限定学生每个IP流量为2M。两种产品结合在实际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客户端的访问速度未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流量降到了接近50%。

3.2.4 防火墙和用户认证

在安全方面首先是在外网和内网间增加一台Netscreen ISG 2000防火墙, 根据安全需求可将校园网分为内部网、外部网与D M Z区等, 通过访问控制策略进行安全防御。

为了阻止非法用户访问进行盗用或非法访问, 主要采用了两种认证策略:在校园网办公区域, 通过Dr.COM认证网关进行认证, 简化了操作, 对接入设备要求不高, 利于更换和维护;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属于收费区域, IP和账号盗用比较严重, 所以采用了802.1X认证方式, 并通过客户端软件和设备配合杜绝了ARP欺骗现象。

3.2.5 应用服务器部分

学校的主要应用分为常规服务、教学应用、办公管理等, 常规服务有Web、FTP、Email、DNS、网络防病毒系统、认证服务等。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等要求, 依次建设了教学管理、行政办公系统、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精品课程系统等。根据应用需求服务器类型主要有Dell服务器系列、IBM服务器和SUN小型机系列等。

3.3 汇聚层网络设计

汇聚层负责所在区域内各接入层交换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数据交换, 汇聚层交换机负责接Vlan的划分和地址的分配, 与核心交换机采用路由协议通信。因此考虑在此层放置较高性能的交换机来进行汇接, 主要选用了Cisco 4000系列以及RG-6806系列, 为网络区域内的各用户提供路由服务, 并进行区域内用户的访问控制等。

3.4 接入层网络设计

接入层网络分为两个部分, 办公子网和宿舍子网。因为办公区域应用简单, IP分配比较严格且不涉及收费, 可以选用Cisco2950交换机, 采用Dr.Com认证网关的方式, 主要是考虑到WEB认证具有友善的操作界面, 使用简便;宿舍子网存在网络使用费用问题, 且学生信息是流动变化的, 应用复杂, 盗用行为比较多, 所以学生宿舍采用基于802.1X认证计费方式, 交换机选用的是RG-2026F, 配合RG SAM认证计费软件, 采用包月计费并且考虑发行充值的方式来避免了不良欠费。

在接入层, 除了盗用现象比较多外, 还存在着很多无意 (中了病毒和木马) 或有意的攻击行为, 例如ARP欺骗, 现在校园网很多安全问题都出现在终端。“决战在终端”这句话的意义现在已经被很多厂家认同, 所以在建设校园网过程中, 一定要充分考虑终端安全, 除了网络防病毒体系外, 还要使用一些终端安全的产品和软件。

4 结束语

在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资金情况综合考虑, 网络产品的品质保证、厂商对于用户的支持、厂商的持续经营, 也是在组建网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同时校园网的建立是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 所以还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化建设, 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夏靖波.网络工程设计与实践[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袁家政.计算机网络[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篇5:泉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8-02

党的十七大指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可见,高职院校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育人文化的弘扬者,是培育校园文明的精神沃土。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与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是否能为中国制造2025伟大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具体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高职校园环境为主要育人场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师生文化活动为运行载体,以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广大师生的共同的行为操守、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坚持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共同建设的原则,以审美教育为先导,以制度规范为基础,以环境熏陶为途径,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新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修订完善《学生学习生活指南》、《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奖励条例》、《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奖助学金评审条例》等系列管理规范,形成学生管理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大学生修养》文化读本,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通过环境文化感染、熏陶学生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正所谓“环境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教育的大课堂,要让视线所到之处,都带有教育性,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

1.教学楼环境的建设。

(1)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楼悬挂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诗词画作、名言警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2)每个班级订立本班的班风班训,并以书法条幅的形势悬挂于墙,强化优良学风。

(3)打造“梦想墙”等班级文化主题墙,书写全班学生的职业理想与人生梦想,时刻激励学生。

(4)打造与时俱进的有特色的楼道板报与班级板报,展示学生风采。

(5)创建班级读书角,以学生自筹、学校资助等方式收集优质图书,创建读书角,将班级营造出“小图书馆”的氛围。

2.学生寝室环境的建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首先需从打造一个卫生整洁的寝室环境开始,应重视保洁员工作精细化的培训,避免造成环境的“破窗效应”。与此同时通过思想教育、标语提示、氛围影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自觉保持公共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卫生间、盥洗室走廊、教学楼及校园卫生清洁,文明生活,做合格的社会人。

(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美育具有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高尚的,才能使之脱离低级趣味和陋习,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1.辅导员老师开设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多样可选择的人文类选修课,如中西方文化史、精品影视赏析、古典音乐鉴赏、西方美术史、国学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

2.通过摄影大赛、画展、京剧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接近艺术、参与艺术,提升艺术修养。

(四)通过社团活动引领学生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美育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美育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

人才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氛围中熏陶出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但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却要通过环境熏陶而来。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美育工作最好的载体,学生社团拓宽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渠道,是营造浓厚人文氛围的重要途径。

1.成立学院和各分院社团联合会。高校社团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将社团部独立出来,成立与学生会平级的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共同开展学生活动。社团联合会的成立有助于我院社团规范管理和繁荣发展。

2.宣传推广校园精品社团。大力宣传校园精品社团,如礼仪社、舞蹈社、插画社、刀画社、魔术社、话剧社、文学社、机器人社等,营造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氛围、促进各学生社团品牌、文化建设,提高社团知名度,使学生广泛参与。

3.大力开展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及艺术修养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舞蹈大赛、定向素质综合大赛等赛事,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定期引进交响音乐会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定期举办摄影展、画展、书法展等艺术展览,让学生接近艺术、参与艺术,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4.着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的支持和引导,推广“工业机器人社”、“家用电器维修社”等精品科技社团,立足专业学科,通过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学校在此给予资金、技术、设备的大力支持。

5.开展学院社团文化展示周。通过社团文化展示、精品节目表演等形式,传递各社团文化精神和魅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推动社团文化建设,丰富在校生校园文化生活。

6.开展社团主题文化节。多个社团共同打造某一主题活动,通过校园展示、街头创意、文艺演出等多种活动形式共同打造一个社团主题文化节。如打造“传统文化”主题文化节,“模特礼仪社团”将身着传统汉服在行政楼、教学楼、寝室门口展示汉服之美和传统礼仪;“行路人刀笔油画社团“将在校园马路上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街头3D立体画创作,打造校园的传统文化氛围;“书画社团”将在食堂门口现场挥毫泼墨……,通过社团主题文化节创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全面推进校园文化繁荣。

7.开展高校间社团联谊活动。借助文化展示周、主题文化节等契机,邀请其他高校社团或参与其他高校社团的联谊活动,联合举办活动,提升我院社团活动影响力。

8.成立专项社团发展基金。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下一步将对各个社团活动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按星级评定社团,并根据星级给予不同等级的财力、物力支持,促进社团间的良性竞争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利.浅谈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8,(10).

[2]韦科扬.谈高校校园文化的创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3]戴恒艳.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德育,2011(11).

作者简介:

篇6:实施“精神关怀” 建设和谐校园

一是“精神关怀”论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趋势下, 树立科学发展观, 对学生开展精神关怀, 创建和谐教育, 符合时代的发展。

二是“精神关怀”具有广泛的时空性。“精神关怀”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教育课题, 具有广泛的时空性, 它不仅包含对学生生活、学习、健康、心理、道德的关怀, 还包含环境、活动、社会及家庭教育。可见, 它涵盖的教育工作领域是广泛的, 蕴藏着较大的教育作用。

三是“精神关怀”具有全新的超前性。精神关怀源于教育实践, 它的提出正切教育发展的脉搏, 是一个全新的论题。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学生的精神关怀。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呵护者, 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生根发芽。可以这样说, 精神关怀的理念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解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平台。

基于上述思考, 我们在工作中, 应注意整合三方面的教育资源, 使其发挥作用。

一是整合班级资源, 发挥教育作用。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注重对个体学生实施关怀, 更要注意调动班集体合力, 提升班集体凝聚力。如在班主任中开展“做学生交心的班主任”活动, “关怀学生精神生活, 提升班集体凝聚力, 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班级作为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所, 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只有让班级具有了关怀的品质, 才能培养学生的关怀品性, 且在关怀的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 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反之, 在冷漠的环境中培养的学生大多是孤僻、消极的性格, 难以敞开胸怀去接纳世界。可以说,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上的领路人, 更是他们精神上的朋友;班集体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 更是精神的归宿。只有精神世界丰富了, 教育的作用才能完美地发挥出来。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 形成教育合力。一个人感受精神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 让学生时时处处在激励中成长, 在理解中进步, 在信任中增长才干,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班主任是串联在这三个方面的一根纽带, 我们可以家长、学校为载体, 建立家长委员会, 开展“访千家生, 送千家情”活动, 将精神关怀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家庭, 渗透到社会, 避免家长简单粗暴的管教, 形成共同的关怀氛围, 顺应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是整合学校教育资源, 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精神关怀”进一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提升了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作为班主任, 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打造教育专业品牌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我们必须摒弃旧的观念, 明确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教育的基础, 是教育的力量, 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简单粗暴, 进而走近学生。

在学校工作中, 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素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 我们努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带着尊重走向学生。教育最基本的一个任务, 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建立起自己的尊严, 真正做到同心、同行、同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和学生一起学习, 共同研究,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外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学生喜爱的活动, 和他们融为一体, 深化教育效果。这样做, 可在师生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的平台, 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是带着鼓励走向学生。鼓励, 是镶嵌在学生心灵上的一个用之不竭的核反应堆, 是一种精神催化剂, 是成长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工作中, 要注重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树立“我要行”“我能行”的个性理念。如“摒弃陋习排行榜”“学习进步优点卡”等激励机制便是鼓励学生进步的源泉。此外, 我们还可以制定一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要求, 如“你是一个好动、有责任感的同学……”“你是一个正直、行为仗义的同学……”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体现了教师的衷心祝福和殷切期望, 像一股清泉般流进了学生的幼小心田, 鼓舞着他们不断上进。

三是带着微笑走向学生。学生需要看到教师微笑的脸, 因为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鉴于此, 我们在工作中开展了“给学生六个微笑”活动, 即督促学生走出误区, 给学生一个关爱的微笑;引领学生树立信心, 给学生一个自信的微笑;激发学生战胜困难, 给学生一个进步微笑;帮助学生找回自尊, 给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引导学生实现目标, 给学生一个会意的微笑;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给学生一个善意的微笑。通过师生谈心, 课内外交流, 拉近了师生距离, 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创建。

四是带着爱心走向学生。爱, 是一种保护;爱, 是一份重视;爱, 是一份责任。爱学生, 就必须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保护他们个体的发展。时间久了, 学生自然会对教师多一分亲近。

篇7:泉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对校园文化本质的认识实现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到“培育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高度”的转变

校园文化隶属于社会文化,这是由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决定的。但是,校园文化历来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最丰富、最活跃、最具特点的一部分,它格调高雅、蓬勃向上,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超前性。“任何一所大学,其确立的先进文化方向,都鲜明地反映着他自身的办学理念、精神境界和价值标准。”因此,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建设应该上升到培育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层面上来,在建设中遵循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实现由丰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向追求智慧、崇尚科学的转变

大学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知识殿堂,也是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它对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继承和发扬的作用。要真正体现这一优势,就必然要求将校园文化的宗旨定位到追求智慧、崇尚科学的高度上来。如果我们对校园文化宗旨的理解还停留在专科模式的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的范围之内,以形式代替宗旨,就会出现建设目标不明确,文化活动形式化、表面化,容易产生流俗的倾向,最终会出现越强调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活动和校风学风建设就越受到忽视,同时也就越发体味到学校在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上的不足以及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人)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心态。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实现由文化娱乐为主的实体文化向求知、思辨、智能的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形态的转变

由先进文化引领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一种,本身应具有高品位、高格调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内在性、意识化的表现形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一般的趣味性与感官愉悦文化活动中,自觉感受艺术熏陶并锻炼理性思维,特别是对校园内一些较低层次的文化活动引导,坚决抵制消极、腐朽的文化侵袭。否则,势必会造成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甚至导致他们理想信念的动摇,就更谈不上达到求知、思辨、智能的高层次要求。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实现由单一狭义的具体活动向教学科研、文化活动、制度建设、环境优化等全面的转变

“狭义校园文化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等同,将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主旨和功能缩小,最终导致校园文化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广义上所讲的校园文化可分为实体和精神两种形态,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辐射层四个层面。其中校园文化的实体形态有器物层和制度层两个层面,包括建筑、管理制度、活动安排、校服校歌等体现出来的精神观念;校园文化的精神形态有精神层和辐射层两个层面,包括校风、学风、班风、教风等。对广义上的校园文化的认可是大多数院校的共同特征,理性的態度是必须从原有的“狭义校园文化论”中跳出来,对校园文化四个层面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建设,最终实现文化育人、教研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育人功能。

从和谐校园建设的整体上看,核心包括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容及其贯彻。和谐校园的贯彻途径主要有:借助规章制度反复强化,借助良好风气潜移默化,借助典型人物使和谐校园人格化,借助特色活动使和谐校园群体化,借助有关建筑标志、仪式实现情景化。在此,可以充分发挥党团优势,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两课”(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依托学生社团,以主题教育、舆论宣传、人文讲座、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轻松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阵地。

篇8: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思想认识要先行

思想决定认识,认识决定态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花草树木、亭台建筑、墙壁画等基础层面,而应入探讨挖掘“校园文化”这个内涵,对其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只有转化成学校师生的内在需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外显为师生共同的处世原则和行为方式后,才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否则,它至多是一些文字的堆积、几栋教学楼的拼凑,不能真正发挥感化人、激励人、教育人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它将产生无穷的正能量,将会影响每位师生的言行举止,这也就是校园文化的魅力之所在,也就是学校要建设具有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校园文化亦是如此。所以,我们必须对“建设怎样的校园文化”有个准确、清晰的定位。不论何种校园文化,都应是建立在“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这个共性之上的。否则,所有的工作都将偏离中心,不能切实发挥出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更不可能形成系统化的校园文化。一种健康向上、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应包涵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空间、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内容。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去挖掘、去构建,打造出彰显学校特色的“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等。

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要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二)教育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整体性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四)个性化原则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形成个性特色。

(五)以人为本原则

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六)发展性原则

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科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做任何事之前,都应有个计划和准备,而不盲目主观的去做。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论证,细心规划,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强师德、增师智、提师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如“让每一个人健康快乐成长”)。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是一个不断推进、积累、创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学校实际,广泛调研、深入挖掘、科学规划,做到既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又能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既有长远的规划,又有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形成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彰显特色

特色是优势,特色是品牌,特色是生命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对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优化学生人格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然,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办学理念等,校园文化建设也会各有不同与侧重。因此,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结合当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突出重点,注重创新,与时俱进。通过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继承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提炼总结,不断丰富其内涵。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小学应侧重童趣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结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倍努力!

摘要: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小学生身心的成长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习惯的养成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学校的文化是学校风貌的最重要体现,关系学校的整体形象。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篇9:无线校园网建设方案

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需求中,主要存在四种典型应用:

第一是校园内户外公共区域覆盖;

第二是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如大型公共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无线覆盖;

第三是房间多、用户分散的楼宇,如教学办公楼、宿舍区等的无线覆盖;

第四是实现以地区教育局为中心的整个地区教育系统的无线联网。

一、室外区域无线覆盖方案

学校体育场、中心广场、教学楼宇间公共区域等,一般是学校需要实现无线覆盖的室外公共区域。根据需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建立多个无线覆盖基站,采用重叠交叉无线覆盖的方式,完成区域的无缝无线覆盖。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选用电信级室外无线AP,配合室外大夹角定向天线,即可成功实现系统设计目标。

二、室内区域无线覆盖方案一

室内覆盖区域的大小和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差别很大,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多种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一般来讲,针对局部开发的室内大环境,如图书阅览室、礼堂、体育馆、大教室等,网络用户数量较多而集中,推荐设计以单个AP小面积覆盖,多个AP整合交叉覆盖形成大面积覆盖区域,每个AP都独立接到交换机上,以保证有更高的带宽。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采用兼容802.11b/g标准的无线AP设备,完成无线网络的室内覆盖。

三、室内区域无线覆盖方案二

针对办公楼、教学楼等结构较为复杂的室内区域,可根据建筑结构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A,采用高灵敏度的无线AP设备,配合分离式吸顶天线,以一个AP配合一个天线,或一个AP配合多个天线,完成室内区域的完全覆盖。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选用兼容802.11b/g标准的电信级无线AP设备,配合室内吸顶天线,完成楼宇内部无线覆盖。该无线AP支持使用分离式天线,可以适应无线设备与高增益天线的连接使用,以保障高质量的无线信号能够覆盖更远距离,同时增强设备在干扰较大的频率环境中使用的能力。

方案B,采用室外覆盖方式,选用室外无线AP,通过天线聚集无线信号,使无线覆盖范围更大、更远,穿透能力更强。设备与天线安置于楼宇顶部或底部,以无线信号向下或向上整体覆盖楼宇。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采用兼容802.11b/g标准的电信级无线AP设备,配合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完成无线网络覆盖要求。

四、 校校通无线联网系统

以某地区无线校校通工程为例,该地区共有32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目标是:以教育局为网络中心,实现32所学校的完全连网,同时要完成各学校的校园局域网建设。32所学校相对教育局在地理布局上呈辐射状分布,教育局与最近的学校距离5公里,与最远学校距离15公里。根据地理分布的实际情况,以教育局为网络中心,设定其中18个学校为无线网络一级节点,14个学校为无线网络二级节点,二级节点通过一级节点与网络中心相连。

上一篇:2专业知识能力学校证明材料下一篇:素昧平生的帮助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