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堂小学2011——2013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新建

2024-04-28

观堂小学2011——2013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新建(精选4篇)

篇1:观堂小学2011——2013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新建

沙土镇观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2至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拓展校园文化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刘明星

副组长:王勇、何丽、李泽勇 1

成员:刘泽江、王涵、周永国、各班主任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整体思路

1、校园育人环境建设。

室外以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贴党的教育方针,无烟校园宣传牌及相关制度,校门内侧设有学生文化长廊(用于学生节假日出版报)及卫生宣传栏(用于公示卫生工作检查情况)。教学楼前设公示栏、组织机构、学校规划图”等板块;教学楼走廊有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及各班级班训的牌匾。

(2)班级环境布置。将“三表一简介”(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班级简介)规范室内,张贴在各班教室门侧,便于师生查看,室内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2 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教室前面设有开放式图书角角,及学生饮水设备,后墙面为“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

(5)办公室文化建设。根据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着力打造学校“四好”文化。“四好”文化即“踏好步,写好字、做好操,读好书”,要求各班级认真做好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和登记等工作.①学校将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做好此项工作的查评记录等工作。

②争取通过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③认真做好学生书写规范字的工作,认真做好写字课的课堂教学工作,并强调老师书写规范字的榜样示范作用及对学生的书写批改工作,形成人人都是书法指导教师,进而营造书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④要认真抓好学生课间及集会的带队入场和解散集队工作。

⑤为巩固工作成果,检阅此项工作的开展及完成情况,各班级可有计划地开展此项工作的相关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继续做好节假日各班级黑板报的宣传教育工作,下大力美化校园相关区域,整洁校园环境,力争使校园呈现出一片浓厚文化氛围。

(3)、注重全面发展,培养个3 性特长,激发求知兴趣,全面提高素质。继续开展有益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还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认真做好节庆活动。

(4)、培养学生爱护学校的主人翁责任感。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摇篮,要教育学生爱校爱班级的责任感,各班级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让我们的校园更干净,更舒适,更宜人。

(5)继续抓好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教育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6)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文明之星和智慧之星的评选宣传工作。《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校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号召,启动了校园明星评选活动。用“我是明星,我能行!”板块进行专项宣传,精心打造观堂小学明星的“星光大道”。

(10)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从政治学习、日常规范、工作态度及工作责任心入手,认真组织好星期一的政治学习,要求教师严格持证上岗,坚持考勤月公示制度,努力构建无烟校园,建立学困生档案,严禁排斥差生,建立健全教师奖惩、考核制度,本学期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实行奖金的专项拨付,对在教学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的老师将给予重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树立服务于教育的思想,认真组织教4 师学习上级的文件精神,认真钻研业务,充分利用好今年春季南京市委来我校进行捐赠活动这一契机,做好相关筹备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我们坚信: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在重视教育的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爱岗敬业的广大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下,观堂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2:观堂小学2011——2013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新建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到目前为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托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初创校园文化,作为母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子部分,没有专门的建设方案和明确的目标;第二阶段,在发展中相对独立出来,确定学院的主体,虽然学生相对集中为推进整体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能性,但面临着新校区办学、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人文精神相对薄弱、管理机制相对落后等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校园文化局面活跃但层次较低、思路不清等问题;第三阶段,“整体规划,完善基础,巩固成果,高度重视,发展创新”成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与迫切要求。

二、独立学院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 新建校区地理位置较偏

独立学院的新建校区大都地理位置较偏,周边环境较差,新建校区的学生远离都市,接受城市文化的营养较少,无法便利地感受和利用城市的各种文化建设的熏陶和成果。

2. 师生之间交流不方便

到新建校区上课的教师大多一下课就忙着赶校车,与学生交流机会少,缺乏师生互动。尤其是在晚上或双休日,新校区缺少教师身影,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观念断层。

3. 新建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活跃

由于办学之初,独立学院重在教学和校园硬件建设,疏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一些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活跃。此外,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家境优越、个性张扬,尤其是刚从高中阶段紧张学习氛围中突然释放的大一新生,面对相对自由、自主、自立的大学生活,常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此,针对新建校区内学生面临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有序、积极的引导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显得至关重要。

三、独立学院新建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独立学院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阵地文化与特色品牌、环境文化及形象文化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建设。

1. 制度与精神文化建设

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实施,实现学校校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三个方面的良性发展。丰富学校教育内涵的精神,增强新建校园的凝聚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远景目标。同时, 重视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渗透,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师德建设,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行为文化建设

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制定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建立一套健全、可行、公开、严格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建设机制。同时,在大学生当中大力倡导尊敬老师、尊重知识的品格与精神,从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校内公园等公共场所入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阵地文化与特色品牌建设

加强学习阵地、活动阵地、生活阵地、宣传阵地的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一批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文化活动,创建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品牌,争取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力。

学习阵地以课堂为载体,以师德教育、师资力量提高、学生考风考纪为切入点,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打造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践品牌活动。

活动阵地建设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组织学生竞标申报创新性社团(团队)课题申报、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把学术性社团的学术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科技竞赛专业比赛活动等)及成果作为亮点精心打造,逐步扩大影响,形成规模,作为社团文化,做成校园文化的品牌。

4. 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应从校园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通过学校标志、学校外观、学校文化设施、专题系列文化讲座等来传递文化精神,传递大学的独立自主、自治,学术自由和人文主义精神等三大精神传统。

环境文化建设能使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成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景观、橱窗、学术园地等配套设施,既能展示学院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保证校园春有绿、夏有荫、秋有花、冬有青。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主题雕塑、文化走廊和文化景点等,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充分挖掘学校精神,校史展览,优秀师生和优秀校友事迹,以及校园内一楼一宇一草一木等各种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

5. 形象文化建设

开展独立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重视学校形象宣传与品牌形象的推广,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维护独立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独立学院形象识别系统(UIS)。

独立学院应该把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统揽校园文化建设全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既定方向前进。专门划拨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各项规划能顺利展开。给予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高度重视和支持,如积极配备力量、增加薪酬、提高地位等。

四、结语

高校是一个开放系统,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观念、思潮在这里汇集和碰撞,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还处在不稳定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努力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先进校园文化武装师生,培养出大批的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出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文莉.图书馆在高校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7) .

篇3:观堂小学2011——2013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新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校区 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08-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和推动下,不断向城市郊区或边缘地带迁移。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它集中地体现着学校的品格,是办好学校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职院校,由于其发展时间短,文化底蕴与很多本科院校相比薄很多。对这些新迁移的高职院校而言,正是全面重新规划特色校园文化的最佳时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官塘新校区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时期,如何根据学院的专业和办学特点,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建校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及其基本内涵

(一)建设核心

以围绕打造“火车头精神”特色校园文化为建设核心。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特色。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着近60年铁路行业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铁路文化积淀深厚。历经半个多世纪铁路文化的洗礼,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凝练出学校精神、校训、校风,以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服务理念等独特的校园文化品质,积淀确定了学院“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的起源。

(二)基本内涵

火车头具有“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象征意义,“火车头精神”体现了“柳铁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与学校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是学校精神的形象表述语,生动鲜明,特色突出,广大师生易于理解和记忆。“火车头精神”就是“铁的精神、团结协作、敢于负责、甘于奉献、奋勇争先”,就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就是虚心善学、不断超越,就是实干创新、同心协力,就是勇于攀登、奋勇争先。

1.“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是一种引领文化。钢轮滚滚前行,火车头牵引着钢铁巨龙,穿越峡谷高山、沙漠泥潭,奔跑在千里运输线上。开展“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立志高远、修身求知,奋勇争先,拼搏进取,练就过硬本领,做时代弄潮儿。

2.“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是一种行动文化。火车头撕裂空气,疾驰而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在于行动,事在于实干。开展“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求学生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天学好一个问题,一天改进一个缺点,滴水穿石,千锤百炼,扎实学习,求取真学问、真本领、真技能。

3.“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是一种纪律文化。铁路是个半军事化企业,必然要求广大铁路职工以铁的纪律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铁路是部大联动机,由车、机、工、电、辆等多部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必然要求广大铁路职工在生产中既要按照精确的分工、严格的要求,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统一领导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积极搞好联劳协作。开展“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增强学生规范意识、纪律意识,让学生领悟到铁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铁的纪律,自觉培养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敢于负责、奋勇争先的职业态度,铁的纪律、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4.“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火车工作者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速飞驰。从动力方面来说,火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高速动车的发展过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创造,为自身今后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活力。

5.“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是一种奉献文化。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开展“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学会感恩、懂得回报,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才智奉献给国家、社会,使每个毕业生都“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

二、新建校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123456”为本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在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建设上,融入学校的历史传承、行业背景、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内容,塑造学校无形的品格、气质和鲜明的个性,彰显学校的内涵与特性。

1个核心:以围绕打造“火车头精神”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核心。

2条主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两条主线并重同步建设。

3个园区:教学、实训园区文化建设;校园公共园区文化建设;生活园区文化建设。

4个阶段:“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分4个阶段推进。分别为顶层设计、凝练特色阶段、完善规划、起步实施阶段、巩固深化、特色提升阶段、全面辐射、文化彰显阶段。每个阶段约需半年时间,力争两年内建成。

5大工程:实施精神文化建设工程、人文景观建设工程、教学(实训)园区及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工程、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建设工程、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工程。

6个品牌:6个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一院一品”建设活动,打造6个校园文化品牌。endprint

(二)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新建校区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传承历史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整体规划、分项实施与逐步完善、突出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全员参与、分工协作与部门牵头、明确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三、新建校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实施精神文化建设工程,突出校园文化引领作用

1.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员工,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文明素养。

2.深入凝练和培育“火车头精神”。深入挖掘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炼“火车头精神”的内涵,并不断赋予新时代要求,使其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

3.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强化办学理念,践行校训思想,弘扬学校精神,使校史、校情教育制度化、经常化,使校风、校训、学校精神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活动和行为规范之中,成为师生自觉追求的人格风范,强化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展“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建设,宣传师德先进典型,通过教育宣传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引导广大教师将优良的教风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在学风建设上,以学生处为统揽,统一协调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团学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实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加强学习行为管理,创新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4.强化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展常规教育活动等,加强思想文化、人文科学的学习教育,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

(二)实施人文景观建设工程,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

1.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围绕体现学校历史悠久、行业背景、文化底蕴,通过公开征集校园道路、楼宇、凉亭、水湖等名称,规范命名。对校园路牌、楼宇字体等进行整体设计、统一制作,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校园平面图和校园建筑、道路指示牌,设置傍道铭言牌。

2.“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长廊。将“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长廊设计、建设为一列“和谐号”动车组形状,在各个车厢上篆刻学校精神、校徽、校训、校歌、校风,以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服务理念等,展现“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

3.学校发展轨迹。以一座马车雕塑为起点,配以学校历史渊源介绍。以钢轨为表现载体,寓意学校无限延伸发展,辅以蒸汽机车定位展示等,将学校历史发展沿革大事件进行展现(包括历次升格、更名、合校等),充分展示铁路行业、轨道交通行业背景。

4.专业特色雕塑。建设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土木建筑、汽车等专业的代表性雕塑,既有行业特点,更有艺术魅力。同时,可建伟人雕像,即与五大专业群相关的伟大人物雕像(发明人、有突出贡献者),并配以行业起源和发展概况。

5.校友文化园。通过丰富的广场铺装来表达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深厚的历史,局部地段设计浮雕墙和地面浮雕反映学校工作学习的文化名人、艺术成果和重大事件。桃树曾在和平老校区大量种植,在老校友的记忆里,桃树是抹不去的历史记忆。在新校区校园小山包建校友林,以桃树为主。可采用校友认养的方式,让校友林成为老校友认识和接受新校区的一个平台。

6.企业文化展示带。将“广西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产学合作促进会”合作企业的LOGO、旗帜、理念、基本情况展示,凸显学校校企合作的特色,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7.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以浮雕等表现形式,重点围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德育的精髓,营造良好传统文化育人环境。

8.展示世界工业文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以理工科为主,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土木建筑、汽车等领域,历次工业革命都给世界带来巨大变革,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干专业涉及行业发展历史内容丰富,包括标志性事件、发明创造和人物等。建世界工业文明长廊,既体现专业特色,又具有历史内涵,更有面向世界的胸怀。

9.植物景观建设。校园人文景观要进一步体现校风、学风,除了对校园入口、校园道路、校园广场、景观小品、校园建筑等景观元素进行艺术塑造和合理布局。还要注重园林植物,包括树、草、石、水、亭阁等的设计和搭配。

(三)实施教学(实训)园区及生活园区文化建设工程,提升校园文化辐射作用

1.教学园区文化建设。设计与制作教学楼的标牌、标示。围绕“敦品励学、修身养性、怡情养德”的目标,对教学楼的走廊、楼梯口墙面进行文化建设,秉承人文和科学并举,展现传统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素养。对每栋教学楼分专题进行建设,分别为先秦诸子修身篇、名人励志篇、科学素养篇,以古今先达哲言为主线,配以或淡雅冲和,或大气静美的国画、山川背景精心制作,营造沉静宁谧的人文氛围,让教学楼的每面墙壁都能说话。

2.实训园区文化建设。从环境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两方面入手,开展实训室特色文化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岗位要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安全文化、企业文化等内容,结合展示本专业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

3.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生活园区包括学生公寓、食堂等地。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以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标准化学生公寓”、自治区标准化学生食堂为抓手,建立“一站两会三长”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即辅导员工作站,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学生伙食委员会,栋长、楼长、宿舍长,层层负责,上下一体,形成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网络。强化日常管理,打造精美文化墙,结合专业特色,营造文化氛围,推进人文公寓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举办宿舍文化节,打造和谐温馨家园。endprint

(四)实施历史文化传承建设工程,增强校园文化归属作用

1.校史馆建设。注重校史的挖掘,规划建设好校史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编撰好校史,收集集中展示各类老旧教具、仪器、仪表,各类证件、证书、牌匾,以及见证历史发展大事件的人和事的图处、影像记录等。通过这些物化载体,无声诠释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展示学校的历史深度。

2.历史文化景观建设。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及历史遗存等人文元素,将这些景观元素物化到校园环境景观中。在校园办公楼的楼道、连廊、步梯等位置,做好规划设计,布置反映历史老照片、老实物等展示学校历史、办学理念的图展。

3.校史校情教育。每年在新生中开展校史校情教育,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馆、学习学校历史等,引导学生知校、爱校、荣校,激励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

(五)实施行为文化建设工程,强化校园文化示范作用

1.规范各类重大活动。学校的各种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庆典活动、表彰活动等要制度化、规范化;将学校的新生入学典礼、毕业典礼、优秀师生表彰大会、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火车头”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提倡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师生珍视荣誉,热爱学校。

2.规范师德师风行为。制定学校《教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修订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办学》,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

3.规范校园文化活动。以“火车头”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平台,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培养、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校企合作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火车头精神”校园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滕国宁.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C版),2014(7)

[2]李俊.新建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3]周亚芳.高校新区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桂党高工宣〔2013〕21号)

【作者简介】滕国宁(1980- ),男,广西扶绥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4: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建设思考

原标题: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哲学与文化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5日

以哲学与文化的角度来省察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发展, 她犹如世界上的万物一样, 有其阶段性、系统性, 而且从哲学理观说, 她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但是, 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社会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文化的沃土之中的, 而且社会文化制度具有不可移植性。为此, 基于社会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文化服务的高等学校, 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也就应培植于教学文化与学校主导者优良的哲学思维而生根发芽。我们说, 社会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文化的体制在当今中国是不能改变的, 由此, 我们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起主导作用的, 应该是学校主导者们 (校长们) 优良哲学理念和超前的智慧胆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建设的峰峦俊影, 合璧了该学院近十多年来历史性跨越的辉煌。这就不得不让人们从哲学与文化两个角度, 来审视新建本科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新命题。

一、透视整体宇宙论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哲学思维

从哲学的观点看, 整个宇宙是一个最真实的, 复杂的, 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性的动态的存在系统, 是一个动态、开放而又内外、上下、左右各部分相互联系, 相互贯通的整体。所谓动态的整体, 是指宇宙的事物不管缤纷繁多, 都有密切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每个事物, 当然也包括大学校园, 都在沿着自己的轨迹运动, 都有一定的背景和发展变化网络, 别的事物影响它, 它也影响着别的事物。我们先来看整体宇宙论的五个原则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1、同一根源原则, 即世界万物都有其

共同的本原,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万变不离其宗”。和谐校园建设也是如此, 它总是要围绕“教书育人”的本原, 通过整体楼宇建设与规划, 来实现它的宗旨。高等学校是人类灵魂、精英、思想、情感铸就的产物。大学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它不仅要给人以文化享受, 还要给人以文化熏陶, 在建筑造型上反映出典雅美观、简洁明快, 以充分体现其高等学府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特别在校园文化发展中, 大学建筑的风格与立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校园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象征, 应当成为校园精神文明与文化的重要景观。正如外国哲人所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是见证历史的立体图片。

2、相互依持原则, 即世界万物都是相

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也就是大千世界的万物和谐, 各方面积极因素应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 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 良性互动, 整体优化的过程。

3、动态发展原则, 即世界万物都是处

在运动变化开放之中的。和谐校园建设的理念, 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不是在静止状态下在向某个方向发展, 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基础上, 向着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宗旨目的动态发展的。不远的将来,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将是以哲学与文化内涵为主体, 使校园建设更加向顺畅和谐的教学与科研环境奋进。

4、深度和谐原则, 即世界万物的发展

是以和谐与平衡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遵循这一发展目标, 既要做到和谐, 又要平衡协调。学校的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这些看起来是单位与单位的关系, 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 学校就会“政通人和”、“校和万事兴”, 就会兴旺发达。这是一种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升华到创造意识的哲学飞跃。也即是天地之美寄于生命, 在于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 而生命之美在于创造, 在于浩然生气与酣然创意。

5、循环回归原则, 即事物的发展是回

归到原始的根源, 然后再发展、再创造, 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大学校园建设的发展正是极为贴切地遵循这一原则, 她是在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之后, 可在一定的阶段内, 强有力地回归到为教学发展服务和提供各种保障的根源上。然而, 一旦原始根源衍生新的内涵, 马上就会使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在新的阶段得以重新发展。

二、知晓天人合一论与和谐校园建设的融合

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数千年长盛不衰, 究其原因,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自然观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天”, 不同于西方的“上帝”, 而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论语》) 因此, “天行有常, 不以尧存, 不以桀亡。应之以治则吉, 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天人合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因人成事,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 取乎自然, 与自然相通相依, 协调一致, 和谐共处, 具有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所以, 我们说, 大学校园建设一定要实现和谐美, 达到人与自然之和谐。我们应该寻找一条理性的发展道路, 而不是为跟形式和赶时髦盲目发展。我们要依托校园建设, 来实现校园环境的生态化, 校园面貌的人文化, 使校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达到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的新境界。过去, 大学校园形态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一直被忽略着, 被忽略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认为:建筑与教育没有多大关系。是的, 建筑没有以“知识”的身份、“课程 (狭义) ”的姿态进入人们的“学习”视野, 但它对人的教化作用是“知识”和“课程”所不能给予的。这一点, 中国古人深有体会:《三字经》的头几句, “昔盂母, 择邻处”可谓家喻户晓。正是孟夫子本人, 亲身体验到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 而作出了“居移气, 养移体”? (《孟子·尽心》) 的总结。中国古人早就懂得环境对人的“模范”作用, 环境就是“模”, 就是“范”;使用什么样的模范, 就可能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物。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讲过“先是人创造了建筑, 建筑反过来创造人”, 非常准确地表述了建筑与人的关系, 暗示了建筑的“育人性”。置身校园, 漫步湖园步廊, 陶醉鹊语花香, 沁入身心的是春之气息, 激发创造力的是自然之韵。

三、问探校园建设的哲学途径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哲学思维来探究;处于动态的事物, 它的发展是不稳定和难以预测的。但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实质内容的和谐校园建设, 还是可以用阶段论和过程论来审视它的。从理论上来分析;和谐校园建设要发展成为既平衡又动态的管理体系, 要达到内在的和谐, 要想发挥整体性的功效, 首先, 我们必须要注意处理好在各项事物中隐蔽的所谓“自动化管理”, 应明识“机器-手-脑”之于下层管理的关系, 乃属高于人文管理的管理科学的范畴, 而“心-道”之于上层管理则是管理哲学之所在。

人文管理的特点是它没有经过一个工业革命, 不能用严密的科学技术和严格的科学方法来达到目标, 而科学管理的目标过于单纯, 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 追求利润和产出, 哲学管理则是把伦理与管理、文化与科学、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分析结合起来的新的管理。对于现今和谐校园建设而言, 既要重视人本管理, 求得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充分潜能;“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 是衡量人才资源开发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有利于产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也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重视规划的哲学美感, 实现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文化校园, 也就是吸收了人文管理的优势, 以文化的觉醒和新体验来预防校园发展的危机。因此, 我们认为,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发展的历史途径或哲学途径应该是在迈过管理的文化时代和管理的科学时代后, 走向管理的哲学时代, 亦即结合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哲学管理时代, 对人文有新的自觉, 对科学也有新的自觉。

四、发展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效应与新的理念

我们说, 校园文化是一个宏观的大概念。所以, 这里所说的校园文化的内涵, 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组织各类展览及举办学术演讲等最普通层次上的表现形式。而是要通过校园的综合建设 (建筑建设、人文建设、体育建设、知识建设, 乃至哲学建设等) 来产生校园建设的文化效应。校园文化具有“动力效应”、“坐标效应”和“理念效应”, 校园建设的发展在短期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大的, 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 校园建设的发展是深深地植根于非正式的文化制度的沃土之中的, 文化制度不仅为和谐校园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提供发展的价值坐标, 而且提供一种终极理念, 并保持和谐校园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说,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校园文化是根本, 是其核心, 所有的其他因素都因文化而展开。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今天, 和谐校园建设的发展必须重塑一种新的文化。

1、在借鉴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

想理论的基础上, 在校园职工中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同时, 还兼顾有突出贡献人才的个人利益 (既可以是精神的, 也可以是物质的, 但更重要的应是精神的) , 调动个人 (人才资源) 的积极性, 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 形成每个人都在争先贡献的思想氛围。同时, 也透视出一个校园师资队伍的文化品位。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理性化制度建设, 用“法治”精神完善自我。在师生中树立正确的“以义谋利”的义利观, 效率优先, 并兼顾公平。应树立能力本位观念, 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

2、在校园文化创新中, 可以批判地借

鉴西方文化中尊重个人, 以人为本等有益成分, 而摒弃其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同时要注重制度的理性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众多不同之处, 那就是它忽略了培养一种有能力且富有进取性的个性化品格。我们认为, 校园文化的建设, 其中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将不同的个人 (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师生) 结合为一体, 在一个共同的宗旨目的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从中挖掘优秀的、向上的、能彰显校园群体的个性化品格, 并在这一群体中由小到大地进行宣传和扶植, 逐步地形成创新的校园文化。

3、用哲学的理念来统一不同地域的

民俗文化, 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高度统一, 进而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我们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大学群体的鲜明特点, 那就是她的每一个个体都来自不同的地域, 他们的思想意识都带有原地域的文化和习俗, 为此, 我们要是只用原已固有的校园文化, 来统一他们的思想意识是很难的, 甚至会停留在原地, 显得十分呆板。那么, 如果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融入能改变和决定人们思想意识的哲学理念, 通过挖掘和树立几个或几十个典型中的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意识师生, 加以宣传和引导。那么, 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就简单的多啦, 校园文化的统一也就容易得多啦。同时, 也将使校园文化的统一理论, 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4、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创

新思维的培养。把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校园群体开发创新的基地和主要思维途径, 鼓励创新为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精髓。

参考文献

[1]吕红军著.人力资本优化投资与管理创新.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5.12.

[2]孙万松等.中国园区发展的哲学与文化启示.管理学, 2004.6.

[3] (美) 德鲁.葛洛夫 (Andrew S.Grove) 著.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10.

[4]黄伟.校园文化概论.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9.6.

上一篇:网络机房管理规定下一篇:推选党小组长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