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04-22

西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用4篇)

篇1: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及实施策略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表层形式与深层内涵相统一

校园文化首先是基本的办学理念,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最表层的是校园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因此,进行各种热热闹闹的活动,进行各种花样迭出的形象设计,并不是建设校园文化,至少不是有成效、有质量、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宽泛的无目标指向的形式主义活动,又要避免单调、枯燥的各种说教,力求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统一。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必然要体现共同的教育管理规律,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具共性。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又有各自的特征。这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既要把握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各校特色。

3.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文化都有一个继承和创新的问题,都在互动互变,但创新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必须与传承优秀文化统一起来。

4.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师生员工是学校的主人,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只有把主体性与主导性联系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参与建设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教育。

5.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文化的本质是开放的,其生命力来自于包容。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对社会文化的精华有意识地吸取,对外界的一切不健康的文化有意识地排斥。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必须保证校园文化主流的正面性和先进性,落实教育方针,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1.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校园环境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

我校是市著名的省级绿色园林式学校,学校秉承和发展余姚深厚的文化传统,致力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建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依托本地人文资源,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学校以弘扬传统人文精神为己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依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使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学校的命名由来既是地缘的因素(靠近严子陵的坟墓所在地陈山,此地原来名为高风乡),也是以此来纪念先贤严子陵,并以其高风亮节激励学生。

学校在整体构建校园文化特色上,做到了三个统一:

一是艺术与教育性、观赏性与启智性的统一。在环境建设上,无论宏观布局,还是微观设置,都十分重视审美意义与教育意义。校内雕塑矗立,碑石点缀,竹影浮动,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还有丰富的石刻碑文,学子们不但受到美的熏陶,也接受文化的滋润。特别是学校特色教学资源,热带海族鱼馆、鹦鹉园等,既是校园风景的组成部分,又是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实践基地。

二是全面性与和谐性的统一。学校拥有完备而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资源,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协调;在教学区拥有全省最大的天文台,科技楼群中报告厅、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功能厅一应俱全,艺术馆拥有琴房、绘图室、器乐室;在运动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馆、网球场和谐相连;生活区设有植物园、篮球场等等,成为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家园。

三是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统一。“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校园,不仅是教育场所,而且生活设施干净整洁,宣传窗、报栏整洁有序。学校在严格管理校园环境、注意培养师生环保意识的同时,在管理与环境设计上也注重人文关怀,比如电话亭边设置座椅,让等待电话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坐着欣赏美丽的校园风光;宽阔的楼梯与过道,方便同学的过往。优美的校园环境处处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

校园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互为映衬。校园布局和谐,建筑色调明快朴实;徜徉于校园小径,时时可见的是或立或卧的山石。石上多有姚籍书法家如胡丁、叶文龙、金精、计文渊所题的格言。教学楼内,名画名字荟萃,如“四明山水图”、“姚江风光图”、“姚江人物赞”等等。这些校园文化设置积极实现了隐形教育的功能。

2.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这种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我校将现代理念和学校文化相融合,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在学生培养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有:

完善创建“先进班级、星级寝室”制度,规范学生文明修养。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土壤,我们推出创建“先进班级、星级寝室”制度,在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育保健等几方面制定了可操作的条例,使争创先进班级、星级寝室自觉纳入到以德育为主线、以学习为主环节、以文化建设为主渠道的评估体系中。

建立“我与文明同行、争做文明学生”制度,弘扬校园文明正气。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和谐校园。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制度,为学生一生打好基础。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受益一辈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大有好处。好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好成绩源于好习惯,我们让学生依据校规校纪要求反复实践,通过多次重复成为习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培养学生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通过我们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同时我们还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受到积极影响。

落实志愿者服务制度,开拓德育实践渠道。目前注册志愿者已达900多人,学生志愿者的足迹遍及余姚塑料城、江南新城社区、市聋哑学校、敬老院和其他许多公共场所。

学校制度文化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要通过一代甚至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相沿成习,形成传统,进而才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文化。

3.加强建设精神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也是校园文化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缺乏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便只是形式上的价值。其中学校精神又是精神文化的灵魂,它涵盖了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精神面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

我们学校以“崇德、勤学、求实、创新”为校训,以“爱生、善教、严谨、求实”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好学、善思”为学风,确定了学校的培养目标,育人为本、着眼长远,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追求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核心内容的、内在的、信念化的、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这是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奉行的价值准则,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最集中的表现。

这种精神文化的塑造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校旗、校徽、校歌的制作,我们以“山高水长”图为校徽,以《高风书声》为校报,以《高风论苑》为教师刊物,以“绿野”为学生刊物,以“百里姚江、千年书声”为校歌,开设余姚人文教育课程,用余姚浓厚的人文精神激励教育学生,建设团结拼搏和谐向上的校风,学校管理严格有序,师生治学严谨勤奋,为人诚实、踏实,学校生活儒雅活泼,直接推动了学风和班风建设。

我校还加强学生业余党校的建设,推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抓住契机,通过“十八岁成人仪式”、“学生成才教育”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学校非常重视青年学生这一鲜活群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学校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学生通过校学生会、团委等部门,积极施展自身才华,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有学生会文艺部组织的“高风之声”广播电台;有学生自办的校园电视台;有宣传部组织的宣传专栏;有学习部组织的班会评比活动;有生活部寝室评比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校的团体精神。

学校对余姚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科学设置,使之成为富有教育实践意义的内容。学校设置“余姚人文”讲座课程,聘请余姚文联主席魏振钢先生为校名誉董事,原教委主任魏翼唐先生为校教学总监,多次邀请余姚著名文化名人到校讲座。学校还多次组织同学参观名人故居等实践活动,让同学直接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

篇2:西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28-02

党的十七大指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可见,高职院校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育人文化的弘扬者,是培育校园文明的精神沃土。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与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是否能为中国制造2025伟大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具体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高职校园环境为主要育人场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师生文化活动为运行载体,以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广大师生的共同的行为操守、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坚持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共同建设的原则,以审美教育为先导,以制度规范为基础,以环境熏陶为途径,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新内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修订完善《学生学习生活指南》、《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奖励条例》、《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奖助学金评审条例》等系列管理规范,形成学生管理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大学生修养》文化读本,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通过环境文化感染、熏陶学生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正所谓“环境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教育的大课堂,要让视线所到之处,都带有教育性,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

1.教学楼环境的建设。

(1)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教学楼悬挂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诗词画作、名言警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2)每个班级订立本班的班风班训,并以书法条幅的形势悬挂于墙,强化优良学风。

(3)打造“梦想墙”等班级文化主题墙,书写全班学生的职业理想与人生梦想,时刻激励学生。

(4)打造与时俱进的有特色的楼道板报与班级板报,展示学生风采。

(5)创建班级读书角,以学生自筹、学校资助等方式收集优质图书,创建读书角,将班级营造出“小图书馆”的氛围。

2.学生寝室环境的建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首先需从打造一个卫生整洁的寝室环境开始,应重视保洁员工作精细化的培训,避免造成环境的“破窗效应”。与此同时通过思想教育、标语提示、氛围影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公民意识,自觉保持公共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卫生间、盥洗室走廊、教学楼及校园卫生清洁,文明生活,做合格的社会人。

(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美育具有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心灵的教育,是提升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的、高尚的,才能使之脱离低级趣味和陋习,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1.辅导员老师开设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多样可选择的人文类选修课,如中西方文化史、精品影视赏析、古典音乐鉴赏、西方美术史、国学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

2.通过摄影大赛、画展、京剧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接近艺术、参与艺术,提升艺术修养。

(四)通过社团活动引领学生

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美育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美育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

人才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氛围中熏陶出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但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却要通过环境熏陶而来。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美育工作最好的载体,学生社团拓宽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渠道,是营造浓厚人文氛围的重要途径。

1.成立学院和各分院社团联合会。高校社团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将社团部独立出来,成立与学生会平级的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共同开展学生活动。社团联合会的成立有助于我院社团规范管理和繁荣发展。

2.宣传推广校园精品社团。大力宣传校园精品社团,如礼仪社、舞蹈社、插画社、刀画社、魔术社、话剧社、文学社、机器人社等,营造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氛围、促进各学生社团品牌、文化建设,提高社团知名度,使学生广泛参与。

3.大力开展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及艺术修养的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舞蹈大赛、定向素质综合大赛等赛事,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定期引进交响音乐会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定期举办摄影展、画展、书法展等艺术展览,让学生接近艺术、参与艺术,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4.着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的支持和引导,推广“工业机器人社”、“家用电器维修社”等精品科技社团,立足专业学科,通过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学校在此给予资金、技术、设备的大力支持。

5.开展学院社团文化展示周。通过社团文化展示、精品节目表演等形式,传递各社团文化精神和魅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推动社团文化建设,丰富在校生校园文化生活。

6.开展社团主题文化节。多个社团共同打造某一主题活动,通过校园展示、街头创意、文艺演出等多种活动形式共同打造一个社团主题文化节。如打造“传统文化”主题文化节,“模特礼仪社团”将身着传统汉服在行政楼、教学楼、寝室门口展示汉服之美和传统礼仪;“行路人刀笔油画社团“将在校园马路上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街头3D立体画创作,打造校园的传统文化氛围;“书画社团”将在食堂门口现场挥毫泼墨……,通过社团主题文化节创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全面推进校园文化繁荣。

7.开展高校间社团联谊活动。借助文化展示周、主题文化节等契机,邀请其他高校社团或参与其他高校社团的联谊活动,联合举办活动,提升我院社团活动影响力。

8.成立专项社团发展基金。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下一步将对各个社团活动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按星级评定社团,并根据星级给予不同等级的财力、物力支持,促进社团间的良性竞争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利.浅谈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8,(10).

[2]韦科扬.谈高校校园文化的创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3]戴恒艳.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德育,2011(11).

作者简介:

篇3:西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对校园文化本质的认识实现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到“培育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高度”的转变

校园文化隶属于社会文化,这是由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决定的。但是,校园文化历来是社会文化生活中最丰富、最活跃、最具特点的一部分,它格调高雅、蓬勃向上,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超前性。“任何一所大学,其确立的先进文化方向,都鲜明地反映着他自身的办学理念、精神境界和价值标准。”因此,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建设应该上升到培育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层面上来,在建设中遵循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实现由丰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向追求智慧、崇尚科学的转变

大学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知识殿堂,也是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它对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继承和发扬的作用。要真正体现这一优势,就必然要求将校园文化的宗旨定位到追求智慧、崇尚科学的高度上来。如果我们对校园文化宗旨的理解还停留在专科模式的丰富和活跃学生课余生活的范围之内,以形式代替宗旨,就会出现建设目标不明确,文化活动形式化、表面化,容易产生流俗的倾向,最终会出现越强调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活动和校风学风建设就越受到忽视,同时也就越发体味到学校在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上的不足以及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人)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心态。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实现由文化娱乐为主的实体文化向求知、思辨、智能的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形态的转变

由先进文化引领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一种,本身应具有高品位、高格调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内在性、意识化的表现形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一般的趣味性与感官愉悦文化活动中,自觉感受艺术熏陶并锻炼理性思维,特别是对校园内一些较低层次的文化活动引导,坚决抵制消极、腐朽的文化侵袭。否则,势必会造成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甚至导致他们理想信念的动摇,就更谈不上达到求知、思辨、智能的高层次要求。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实现由单一狭义的具体活动向教学科研、文化活动、制度建设、环境优化等全面的转变

“狭义校园文化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等同,将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主旨和功能缩小,最终导致校园文化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广义上所讲的校园文化可分为实体和精神两种形态,器物层、制度层、精神层、辐射层四个层面。其中校园文化的实体形态有器物层和制度层两个层面,包括建筑、管理制度、活动安排、校服校歌等体现出来的精神观念;校园文化的精神形态有精神层和辐射层两个层面,包括校风、学风、班风、教风等。对广义上的校园文化的认可是大多数院校的共同特征,理性的態度是必须从原有的“狭义校园文化论”中跳出来,对校园文化四个层面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建设,最终实现文化育人、教研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育人功能。

从和谐校园建设的整体上看,核心包括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容及其贯彻。和谐校园的贯彻途径主要有:借助规章制度反复强化,借助良好风气潜移默化,借助典型人物使和谐校园人格化,借助特色活动使和谐校园群体化,借助有关建筑标志、仪式实现情景化。在此,可以充分发挥党团优势,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效开展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两课”(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依托学生社团,以主题教育、舆论宣传、人文讲座、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起轻松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阵地。

篇4:无线校园网建设方案

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需求中,主要存在四种典型应用:

第一是校园内户外公共区域覆盖;

第二是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如大型公共教室、图书阅览室等无线覆盖;

第三是房间多、用户分散的楼宇,如教学办公楼、宿舍区等的无线覆盖;

第四是实现以地区教育局为中心的整个地区教育系统的无线联网。

一、室外区域无线覆盖方案

学校体育场、中心广场、教学楼宇间公共区域等,一般是学校需要实现无线覆盖的室外公共区域。根据需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建立多个无线覆盖基站,采用重叠交叉无线覆盖的方式,完成区域的无缝无线覆盖。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选用电信级室外无线AP,配合室外大夹角定向天线,即可成功实现系统设计目标。

二、室内区域无线覆盖方案一

室内覆盖区域的大小和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差别很大,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多种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一般来讲,针对局部开发的室内大环境,如图书阅览室、礼堂、体育馆、大教室等,网络用户数量较多而集中,推荐设计以单个AP小面积覆盖,多个AP整合交叉覆盖形成大面积覆盖区域,每个AP都独立接到交换机上,以保证有更高的带宽。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采用兼容802.11b/g标准的无线AP设备,完成无线网络的室内覆盖。

三、室内区域无线覆盖方案二

针对办公楼、教学楼等结构较为复杂的室内区域,可根据建筑结构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A,采用高灵敏度的无线AP设备,配合分离式吸顶天线,以一个AP配合一个天线,或一个AP配合多个天线,完成室内区域的完全覆盖。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选用兼容802.11b/g标准的电信级无线AP设备,配合室内吸顶天线,完成楼宇内部无线覆盖。该无线AP支持使用分离式天线,可以适应无线设备与高增益天线的连接使用,以保障高质量的无线信号能够覆盖更远距离,同时增强设备在干扰较大的频率环境中使用的能力。

方案B,采用室外覆盖方式,选用室外无线AP,通过天线聚集无线信号,使无线覆盖范围更大、更远,穿透能力更强。设备与天线安置于楼宇顶部或底部,以无线信号向下或向上整体覆盖楼宇。实际无线校园网建设项目中,采用兼容802.11b/g标准的电信级无线AP设备,配合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完成无线网络覆盖要求。

四、 校校通无线联网系统

以某地区无线校校通工程为例,该地区共有32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目标是:以教育局为网络中心,实现32所学校的完全连网,同时要完成各学校的校园局域网建设。32所学校相对教育局在地理布局上呈辐射状分布,教育局与最近的学校距离5公里,与最远学校距离15公里。根据地理分布的实际情况,以教育局为网络中心,设定其中18个学校为无线网络一级节点,14个学校为无线网络二级节点,二级节点通过一级节点与网络中心相连。

上一篇:适合给双胞胎起名的成语下一篇:法人授权委托书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