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教学教案

2024-04-08

土拨鼠教学教案(精选12篇)

篇1:土拨鼠教学教案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快乐的土拨鼠》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大班春季)中的主题活动《不同的爱好》之分主题“喜欢养的小宠物”。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有一个小朋友提到和妈妈在一景桥里看到了可爱的小白鼠宠物,孩子们都觉得特别惊奇,老鼠也能成为宠物吗?我抓住机会,在丰富幼儿关于鼠科动物种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了解到,除了小白鼠,人们也喜欢饲养其他的鼠科动物,如土拨鼠在美国已经成为热门宠物。于是,我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快乐的土拨鼠》。

在音乐中,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将孩子们带入丛林的一角,仿佛看到一群可爱、调皮的土拨鼠,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森林的丛林角落,悠闲地走,快乐地跑,紧张的听,调皮地玩,生活简单而悠闲。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让幼儿进入音乐童话的意境,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感受和理解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特点。

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

2.电子琴。

活动过程:

节奏游戏——切土豆 教师:看,这里有一个大大的土豆。我们来切土豆吧“.情景:教师将右手变换为手指合拢,手尖朝上,作刀状,跟随语言节奏作切土豆状。

二.语言与节奏说明:

欣赏乐曲:

1.情景导入

①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部分旋律。教师:森林里的草丛中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是谁躲在里面呀?‘’.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看,草丛中露出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教师轻声哼唱,幼儿初步感受部分旋律.教师:森林里的草丛中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是谁躲在里面呀?看,草丛中露出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①教师轻声哼唱,幼儿初步感受部分旋律.②电子琴弹奏旋律A段,幼儿初步感受A段旋律。

2.幼儿完整感受与理解乐曲,分享聆听与想象。

①幼儿初次完整感受音乐。

②借助身体动作,幼儿再次完整感受音乐。

③借助音乐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记忆音乐。

3.教师和幼儿玩手指游戏,感受体验乐曲A段。(前面四小节)①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手掌上行走。

②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身体的不同地方行走。(在鼻子上行走,在肚子上行走)③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椅子上行走。

④师幼的土拨鼠踏步行走。

4.教师和幼儿玩游戏,完整感受体验乐曲。

②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中的故事。

②幼儿排成一队,作土拨鼠团队,跟随音乐情境游戏。

教学反思

歌曲《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年——1792年于家乡波恩时期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根据德国大诗人歌德同名诗创作的,这首歌曲表现了流浪者带着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双句是单句的重复。6/8拍子,弱起节拍。本课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唱好《土拨鼠》这首歌,体会歌曲的风格。难点是唱好弱起句和6/8拍的节拍。第一乐段,旋律平稳,第二段旋律上扬,情绪略显激动,最后回到平静,歌曲深情略带忧伤,感情真挚淳朴,犹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静的诉说一样。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快乐的土拨鼠》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585字。

篇2:土拨鼠教学教案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园主题式课程》(大班春季)中的主题活动《不同的爱好》之分主题“喜欢养的小宠物”。在一次晨间谈话中,有一个小朋友提到和妈妈在一景桥里看到了可爱的小白鼠宠物,孩子们都觉得特别惊奇,老鼠也能成为宠物吗?我抓住机会,在丰富幼儿关于鼠科动物种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了解到,除了小白鼠,人们也喜欢饲养其他的鼠科动物,如土拨鼠在美国已经成为热门宠物。于是,我设计了音乐欣赏活动《快乐的土拨鼠》。

在音乐中,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将孩子们带入丛林的一角,仿佛看到一群可爱、调皮的土拨鼠,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森林的丛林角落,悠闲地走,快乐地跑,紧张的听,调皮地玩,生活简单而悠闲。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让幼儿进入音乐童话的意境,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活动目标

1.感受和理解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特点。

2.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音乐。

2.电子琴。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切土豆教师:看,这里有一个大大的土豆。

1.教师:我们来切土豆吧。

教师将右手变换为手指合拢,手尖朝上,作刀状,跟随语言节奏作切土豆状。

语言与节奏说明:

二﹑欣赏乐曲

1.情景导入,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部分旋律。

教师:森林里的草丛中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是谁躲在里面呀?看,草丛中露出了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

①教师轻声哼唱,幼儿初步感受部分旋律。

②电子琴弹奏旋律A段,幼儿初步感受A段旋律。

2.幼儿完整感受与理解乐曲,分享聆听与想象。

①幼儿初次完整感受音乐。

②借助身体动作,幼儿再次完整感受音乐。

③借助音乐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记忆音乐。

3.教师和幼儿玩手指游戏,感受体验乐曲A段。(前面四小节)①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手掌上行走。

②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身体的不同地方行走。(在鼻子上行走,在肚子上行走)③师幼的土拨鼠小脚丫在椅子上行走。

④师幼的土拨鼠踏步行走。

4.教师和幼儿玩游戏,完整感受体验乐曲。

②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中的故事。

②幼儿排成一队,作土拨鼠团队,跟随音乐情境游戏。

教学反思

歌曲《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年——1792年于家乡波恩时期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根据德国大诗人歌德同名诗创作的,这首歌曲表现了流浪者带着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歌曲为两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双句是单句的重复。6/8拍子,弱起节拍。本课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唱好《土拨鼠》这首歌,体会歌曲的风格。难点是唱好弱起句和6/8拍的节拍。第一乐段,旋律平稳,第二段旋律上扬,情绪略显激动,最后回到平静,歌曲深情略带忧伤,感情真挚淳朴,犹如歌中的主人公在平静的诉说一样。

在教学中,让学生复习3/8拍的特点,然后再引入《土拨鼠》旋律,让学生感受两首曲子的共性与差异。找出歌曲中的相同的部分,降低学习的难点,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两首曲子都很轻快,不同的是《土拨鼠》的旋律有点像波浪荡漾的感觉。

最后通过拍子的学习,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已经有较深的印象,再通过声势动作将歌曲的旋律演绎出来,感受68拍的旋律特点,体会游子到处漂泊流浪,思念故乡的情感。用语言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感,通过力度记号p、mp、mf、f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歌曲,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不同方案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最后拓展贝多芬及作品简介:请学生回忆自己听过或唱过的贝多芬的其他作品,播放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片段欣赏。通过分层次一步一步的实施,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就会把握到位很多。

篇3:歌曲《土拨鼠》教案、反思

教学内容 歌曲《土拨鼠》 教学对象 六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土拨鼠》是贝多芬在1789~1792于家乡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这首歌是根据大诗人歌德同名诗而谱写的,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命的情景。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没据四小节,双局势单据的重复,即a+a’+b+b’,弱起节奏,6/8拍子。第一乐段为小调式,旋律平稳。第二乐段的连个乐句前半部分调性有效调转成大调,旋律上行,情绪略显激动,但后半句即作下行,转回小调式,音乐复归平静。歌曲的感情真挚纯朴,歌唱时也应朴实、自然,勿作过于繁琐的处理。教学目的

1、感受音乐略带悲伤的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用优美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唱出歌中主人公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3、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文化。教学重点

柔和连贯的声音和略带悲伤的情绪表现歌曲主题,唱好弱起歌曲中的大跳。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感的体验;

2、弱起节奏;

3、歌曲中的大跳。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乐曲,并为乐曲起名,导入新课。

1、口琴吹奏;

2、齐唱曲谱;

3、讨论:如何唱好这首曲谱?(换气、弱起、大跳)

4、再唱;

5、为乐曲起名,师生共同点评。

6、导入:请大家欣赏一首歌。

三、新授

1、师言:这首歌原来就是我们为它起名字的那首乐曲,原来他的名字叫《土拨鼠》。(教师板书歌曲名)

2、跟琴唱歌词,教师订正;

3、完整演唱;

4、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问题;

“土拨鼠什么样?歌曲为什么叫《土拨鼠》?为什么歌曲中的主人公带着土拨鼠流浪?”等问题;

5、投影片:介绍土拨鼠这种小动物;

6、听同学们寻找的音乐资源:一小动物命名的曲子,后讨论:以动物的音乐的特点(比较形象),进一步讨论这首歌曲情绪比较悲伤,可为什么要用土拨鼠来命名和主人公为什么要带土拨鼠流浪?(19世纪的欧洲有带土拨鼠流浪的习俗,用土拨鼠来命名更能突出主人公对土拨喜爱之情和主人公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

7、简单介绍歌德与贝多芬;

8、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两遍);

9、加力度记号演唱;

10、学生即兴加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

在探究学习中,感受音乐

——《土拨鼠》课后小结

可以说,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好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导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我一开始只把乐谱写在黑板上,没有告诉学生歌曲的名字,唱熟乐谱后,再让学生给音乐起名字。孩子们起的名字有:《蓝色的海》、《浪漫樱花》(乐谱中有很多la、ti,听起来有些日本歌曲的特点。)、《忧郁》等,不难看出,在这一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已经体会出了这首歌曲的情绪,并为下一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学生围绕歌曲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我在《土拨鼠》教学中涉及的不出现歌曲名,而让学生为歌曲起名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歌曲的情感体验,同时,当学生打开书发现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土拨鼠》时,一定会问这么一首让人感到忧伤的歌曲为什么会用《土拨鼠》来命名?当他们熟悉歌曲后,还提出了:“什么是土拨鼠?为什么要带着土拨鼠流浪?贝多芬和歌德写的这首歌曲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等一系列问题。以后的教学内容,将围绕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启发式教学很难做到的,因为启发式教学需要将问题分得很细,每个问题的探究空间极为有限。而探究学习让我们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随着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得到答案,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也就能表现的更到位。

三、抓住拓展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篇4:土拨鼠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同学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亲切的情感。<--dvnews_ad_begin--><--dvnews_ad_end-->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坚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同学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和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

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

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

1=bB

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

6、由同学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

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

8、将同学分成两局部(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

9、在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

三、学唱歌曲《土拨鼠》。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示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

土拨鼠,旱獭。

2、初听演唱录音。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同学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

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置。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歌曲《转圆圈》。

1、分声部视唱。

2、二部视唱练习。

3、二部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

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

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

4、从第三声部的同学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

5、第一、二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

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

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

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

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置。

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一起之处?(都表示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同学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朗诵歌词,请同学指出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示这个高潮局部?(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高潮局部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置?(前一个高潮局部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示无可奈何的心情)。

在讨论中对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

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启发同学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较具准备:

一、贝多芬像。

二、录音机。

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

(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

(2)、竖笛合奏练习。

2、抽唱歌曲《土拨鼠》。

3、抽同学用竖笛吹奏《土拨鼠》。

小结、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片段欣赏。

1、交响曲:

(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

(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

(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

(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

三:边听边想

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

2、引导同学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欢乐颂》 《土拨鼠》

情绪 热情、欢(明)快 忧伤、低沉

力度 强 弱

速度 快 慢

结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

(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和《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

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

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

课后记:通过对比,让同学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环境、心境。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土拨鼠》。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

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

教学目的:

一、启发同学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亲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坚持音准和节奏整齐。

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同学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准备:

一、贝多芬画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三、录音机。

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

二、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

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和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十七页)

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

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

1=bB 4/4

篇5:土拨鼠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略带悲伤地的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用优美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唱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

3、了解大、小调不同的调性色彩,掌握大、小调音阶的构成。教学重点: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和略带悲伤地情绪表现歌曲。教学难点:

1、弱起节奏

2、大、小调式的调性色彩,及其音阶构成。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土拨鼠》

1、了解贝多芬与歌德

师:刚才大家吹奏的《欢乐颂》是谁作的曲?(出示贝多芬图片)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2、朗读歌词

师:与贝多芬同期的著名大诗人歌德和贝多芬有着同样地性格特点,他们都憎恨压迫,同情底层人民,向往“自由、平等、博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歌德的一首诗《土拨鼠》(出示诗歌)请大家朗读一下。(生朗读歌词)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提问,师随机出示土拨鼠图片,生了解土拨鼠)师:诗中的我指的是为了生活到处流浪的流浪者,大家想想 流浪者有家么? 身边有亲人么?

现在陪在她身边的只有谁? 当他冷时谁为她取暖?

当他思念亲人时,他的思念向谁说? 当他被人欺时,他的屈辱向谁说?

师:土拨鼠是他唯一的伙伴,也是他心灵上的依靠,如果我们是那名流浪者,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读这首诗?

(生再次朗读,师弹奏《土拨鼠》旋律)

师:同学们朗读歌词时,老师弹奏的旋律是贝多芬专为《土拨鼠》这首诗而谱写的,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歌德与贝多芬珠联璧合的经典名作《土拨鼠》。(板书:土拨鼠

播放歌曲《土拨鼠》)

4、学习旋律

(1)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生答)

(2)

看来贝多芬的谱曲更增添了诗歌的悲伤情绪,词与曲的完美结合深深打动了我们(出示歌页)提问:调号是什么? 拍号是什么?

(3)

视唱曲谱

(注意:弱起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流浪者悲伤的叹息)(4)

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中,流浪者悲伤孤独,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个可怜人的悲伤呢?(平稳柔和的声音,气息要连贯)

5、认识大、小调式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流浪者形象,如果用《欢乐颂》的曲调来配《土拨鼠》的歌词,不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换曲演唱)

师:请你们说说换曲后的感受? 师:同样的歌词,《欢乐颂》的曲调就不能表现出忧郁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请音乐博士来为我们解答(出示大、小调式知识)

师:由此可见,《欢乐颂》是一首大调式的歌曲,歌曲明亮,气势恢宏。我们来看一下,结束音是不是“1”,《土拨鼠》的结束音是“6”,所以,是一首小调式的歌曲。音乐比较柔和。

6、用竖笛分别吹奏大小调式音阶

7、对比演唱

分别演唱《欢乐颂》和《土拨鼠》,感受大小调的调式调性

二、总结

师:音乐真奇妙,当我们忧伤时用音乐来排遣内心的痛苦;当我们快乐时又可以用音乐来释放内心的快乐。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通过音乐来感受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音乐拥有我们美好的生活。最后让我们再次拿起竖笛吹奏出我们心中的《欢乐颂》。

《土拨鼠》教学反思

走进音乐世界第6册的《土拨鼠》这首歌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89-1792年在他的家乡德国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为了生活有随身带着土拨鼠(旱獭)到处流浪的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养猫、狗,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学生随着伴奏演唱歌曲并用体态感受6/8拍子的韵律是教学的重点。学生能按歌曲弱起拍的规律换气歌唱,这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对这一课的教学后,有如下体会:

一、成功之处:

(1)课题导入部分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头脑,本课在“课题导入”环节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及介绍土拨鼠和贝多芬创作歌曲《土拨鼠》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用准确的情感和歌声表达歌曲。这是人文知识的介绍,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音乐生活,而不是一个人造的音乐生活。(2)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生活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往往在实际中,出现教师主导是实,学生主体是虚,几十年来的教育习惯于教师唱,学生学,教师做,学生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本课大胆解放学生,让学生从听、从感受入手,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随音乐律动、随旋律模唱、为歌曲伴奏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氛围,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在律动表演中去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3)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的演唱、演奏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没有自己去感受,没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是难以表现出真情实感受来的,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他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听觉直接感受音乐外,还强调运用视觉,手脚动作来帮助听觉,来感受音乐,促使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积极活动。《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教师通过让学生朗读歌词、分析乐句、教师的范唱等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进行一系列的演唱、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不足之处 :

篇6:《土拨鼠》

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

4、视唱曲谱。

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

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

6、练唱歌曲。

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

7、齐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土拨鼠》乐谱。

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

下课。

篇7:贪吃的土拨鼠童话作文

一天,土拨鼠和他的爸爸妈妈去鼹鼠家作客。

鼹鼠妈妈准备了好多吃的来招待土拨鼠一家,有香甜可口的玉米、有脆嫩的萝卜、有营养丰富的豌豆、还有新鲜的水果蛋糕呢。土拨鼠看着那些香喷喷的食物,嘴角边竟流出口水来,他没得到鼹鼠妈妈的.同意就左手抓起一根萝卜、右手抓了一把豌豆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妈妈悄悄告诫他:快别吃了,太不礼貌了。可土拨鼠就当作没听见,依然我行我素。

篇8:土拨鼠那里去了美文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还有呢?”教师继续问。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土拨鼠哪去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拨鼠。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拨鼠竟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

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哪去了?(读者文摘)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篇9:贪吃的土拨鼠600字作文

直到第二天晚上,土拨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因为还在心心念念的想着在鼹鼠妈妈家吃到的食物。于是,他偷偷地跑到鼹鼠妈妈家去偷吃,直到土拨鼠吃完了,吃饱了,才回家安心睡觉。

一连续好几天,土拨鼠都跑到鼹鼠妈妈家偷吃,并且没有鼠发现,所以,土拨鼠就这样一天天胖起来了。

一天晚上,土拨鼠像往常一样去鼹鼠妈妈家偷吃。吃完后刚走一两步,就觉得很不舒服,不过还是一步步挨着回到了家。

第二天一早,土拨鼠的妈妈觉得孩子不对劲儿,就带着土拨鼠去医院检查,

 

对于土拨鼠来说这点东西哪够他吃啊。当天晚上,土拨鼠又跑去偷吃,第二天就住进了医院。当土拨鼠迷迷糊糊醒来时,听见妈妈哭着对自己说:“孩子呀,你为什么要这样贪吃啊。”土拨鼠说道:“对不起,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贪吃了。”于是,土拨鼠记住了教训,一天天康复了起来……

篇10:《土拨鼠之日》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拨鼠之日》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拨鼠之日》观后感1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所遗憾或是后悔的事情吧?走过了这么多路,遇见这么多的人,总有一些事情让你久久难以忘怀,也会有一些事情让你悔不当初。只是有些人心态会比较好,能够把经历过的事情照单全收,好的坏的,开心的难过的。可是有些人走不出回忆,就会一直耿耿于怀,总想着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做到圆满。可是人生中哪有那么多真的是圆满的事情啊,就是因为有遗憾,才更完美。

不得不说,一名好的导演就是能够抓住观众的喜好,知道观众的诉求,所以才能够打造出经典的影片流传至今,依旧被人们称道。

这部影片虽然名字有些俗气,但是创意却是令人称赞。他运用了四维空间的想象,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影片的主人公菲尔有幸经历了时间丢转的奇迹。每天早晨六点他都会准时的在二月二号这一天醒来。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对于别人来说,这都是他们自己惟一一个本的二月二号,可是在菲尔这里,他保留了每次循环的记忆。各种匪夷所思的事就此接踵而来,也因此衍生出了后来一系列的剧情。

影片的目的是想要传达给人们,说明人的一生要怎样度过才更美好,我们疲于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心浮气躁永不满足的欲望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好好享受今天的一切,因为今天就是每一天。

《土拨鼠之日》观后感2

突然发现,参加“猫眼咖啡”电影与音乐文化沙龙的活动整整两年了,这期间在“猫眼咖啡”曾经观看了许多部好看的影片,因为影片都是由比较专业的人士推荐的好电影,也写过一些观后感,整理了出来,陆续分享一下。

《土拨鼠之日》是由一位大小姐推荐的。看完电影,参与大家讨论的`时候,我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

每次见到推荐人大小姐,都被这个大小姐的风范所感染。看她指点江山,侃侃而谈,张扬,自信,霸气外漏,却从未惹我生厌,相反却令我喜欢,或许是我们这些平常人身上,都太缺少这些东西了。我们一向都把谦恭作为我们的美德,但是,当我们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大小姐身上的魅力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在电影开场之前,大小姐抛出一个问题,让我们想像当我们有5万,10万,100万,1000万,1亿,10亿,几十亿的时候,我们会去做什么?这个问题我感觉和我上面思考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小姐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再回到电影及观后讨论。电影男主从一个一无是处的中年油腻男变身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见人爱的好男人。一方面可以说,这完全不可能!因为我们谁都不可能让时间停止重新来过,以弥补我们表现不力,处事不周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我始终拥有现在,我还拥有不确定的未来。

那么,一切都不应该成为桎梏我们行动和思想的枷锁。

篇11:土拨鼠先生漂流记童话作文

就在他挣扎时,“咚”的一声,他的脑袋撞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土拨鼠先生眼冒金星,抱怨道:“天呐,我怎么这么倒霉,以后星期天再也不出门了!”他定睛一开,顿时喜上眉梢,原来他撞到了一条小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土拨鼠先生迅速爬了上去,可他刚上去,悲剧就发生了:土拨鼠先生体重超标,刚站稳脚跟,小船就顺流向前驶去。

土拨鼠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吓呆了,大叫道:“停下来,快停下来!我以后一定减肥啊!”还好,土拨鼠先生在小船里找到了一根竹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小船停下来。正当土拨鼠先生气喘吁吁时,他发现,这里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俄滴神呐!”土拨鼠先生对着天空发出一声哀嚎,“这是哪儿啊!”

这时,一个易拉罐不偏不倚,正好砸中土拨鼠先生的脑袋,“你这臭老鼠,大白天的瞎嚷嚷什么?吵死了!”土拨鼠先生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正喝着可乐,一脸厌恶的看着他,这回,土拨鼠先生火了,“士可杀不可辱!”土拨鼠先生冲着那个男孩喊道,“第一,我不是老鼠,我是土拨鼠,懂吗?是土拨鼠!第二,你这种乱扔垃圾的做法是不对的!”说完,用仇恨的目光瞪着男孩。可男孩却一头雾水,好奇的说道:“咦?你个小老鼠,叽叽咕咕的在说什么呀?”“我说了我不是老鼠……”

这时,一条小鱼浮出水面,对土拨鼠先生说道:“你就是土拨鼠先生吧?”“你怎么知道?”“您总是做好事,谁不知道您呀!”“是吗?呵呵……”“您快帮帮我们吧。”“怎么了?”于是,小鱼向土拨鼠先生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里的居民们经常乱扔垃圾,导致河水严重污染,鱼儿们都不能生存了。

篇12:土拨鼠教学教案

土拨鼠的故事之正义之战(一)作文

。那里生活着一群活泼快乐的土拨鼠,它们快乐的生活着,

 

今天,村长正在给土拨鼠们上课,突然,村子的值班鼠英小拨慌慌张张地闯进了教室。“不好了!不好了!公主被抓了!”“怎么回事啊!”大家奇怪的问。“刚刚,我正在值岗,突然射进来一支箭,上面插着一封信,上面说,天梦公主在他手上,想救她的话,就去村外的黑暗城堡!”“这是在向我们 ,他这是想占领我们的村子啊!”村长气愤地说。“可恶啊 !太过分了!”一

猫小拨:一只充满正义感的土拨鼠,是典型的

拨美丽:文静美丽,聪颖善良,精通各类魔法,是一个完美女孩。(有人)

小小拨:可爱善良,文静美丽。

蜜蜜拨:爱吃蜂蜜,活泼开朗,喜欢时髦。

丽丽拨:可爱无敌,喜欢做各类点心。

村长:一个充满智慧的土拨鼠。

无冰:一只贪婪的土拨鼠,他妄想占领整个世界。

冰娇:充满欲望,有极强的复仇心理,是无冰的妻子。

上一篇:单位房屋租赁协议书下一篇:广告公司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