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教学教案

2024-04-22

篆刻教学教案(通用8篇)

篇1:篆刻教学教案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 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 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②印稿上石。③镌刻。④修改。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2)、刻印步骤(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篇2:篆刻教学教案

------《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教学案例

课题设计的背景: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周五的课外活动我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了学校展厅,这让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产生了想要弄个究竟的想法。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把篆刻的知识与展厅里的书法、篆刻作品等资源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什么是篆刻作品及其基本篆刻常识。这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篆刻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篆刻》,第一课《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

通过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介绍,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篆刻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目的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各时期的审美特征。

主要知识点

1、篆刻的涵义,了解什么是篆刻艺术。

2、篆刻发展的历史,掌握篆刻的发展历史,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及它们的审美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难点:印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资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自制课件、图片、相关视频资料、课本等。

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大饱眼福

1、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篆刻艺术作品及视频,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新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讲解历史名家的一幅篆刻作品,点明本课教学目标,引出课题并板书《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二)各抒己见(知识新授)

(1)由此展示两幅作品:战国古玺 作品《祝迅》

师:(启发)是什么作品?两幅作品有什么差异?

生:齐呼:印章。一幅是战国古玺-------朱文玺,《祝迅》------白文古玺。师:你们欣赏这两幅作品时,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界格。

师:再欣赏几幅作品,能看出上面什么字吗?什么字体呢?

师:篆刻的历史发展历经数千年之久,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印章上的文字最早与当时通用的字体是一致的,如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各国流行的大篆,秦用李斯的秦篆。秦汉以后,用于印章上的字体范围扩大了许多,出现了缪篆、鸟虫篆等多种篆体。隋唐以来,不仅沿袭使用篆体类文字,而且把隶、楷等字体也应用于治印,以至殷代的甲骨文都被吸收进来。

(评析:通过学生欣赏图片,讲解了印章上文字的发展史。)

由此导出知识点:篆刻的发展史。

师:“玺”与“印”有什么不同?

生:“玺”是皇帝的印,“印”是官员和百姓的印章。

师:篆刻还有别的称呼吗?

生:还有称为“记”、“朱记”、“图章”。

(评析: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感受篆刻艺术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2)多媒体展示:秦印、汉印的篆刻作品 师:汉朝的印与秦印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阅读课文,篆刻从秦朝到汉朝的审美特征有哪些不同?

生:(略)

„„

(评析: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下面我总结一下:

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崇高审美理想相切合,同时树立了后世篆刻艺术的最高审美典范,正是汉印的风貌,造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印章的审美感知力。

(三)大显身手

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篆刻艺术的涵义,名称及审美特征等,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秦代用于印章的字体是:

A、秦篆()B、摹印篆()C、大篆()

2、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

3、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的整体风貌。

„„„„„„„

由此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各学习小组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

把对本课的认识、理解,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表现出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篆刻艺术有了很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今的社会正在走向世界大融合,我们只有在多元文化中取长补短,才会走的更远更好。

(五)教学反思

篇3:篆刻教学教案

关键词:篆刻,以刀代笔,创造性思维

自开设篆刻实践课以来, 老师会有这样的体会: 篆刻实践课并非依样画葫芦这样简单,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我校自编教材篆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 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 寻求新答案的过程, 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在篆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一、给学生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作为教育者, 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 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 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 在临摹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性强是篆刻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 丰富多彩的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 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操作。创造思维的萌发, 更取决于学生曾经看到过的历来一些著名的篆刻作品在小朋友头脑中的积累, 以及他们亲手描画过临刻过的、熟悉的古代印章, 多感才能多知。如在篆刻班中指导学生临摹古代名印的阶段。有一次, 让学生来临摹清末著名篆刻家黄牧甫的一方朱文印章时, 我拿出经过放大的范本让学生进行画印临摹, 如能完全真实照搬的临摹下来, 那是很不容易的, 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印面文字的安排、线条的粗细变化肯定很难处理, 因此, 在临摹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 认真比较, 抓住整方印的特征, 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的感受, 使印章更具童趣, 加强艺术感染力, 这样的效果是, 兴趣班的十几位学生的作业, 共性中有个性, 一人一个模样。临摹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经过小朋友的艺术性的再创作, 临摹出的作品, 尽管与名家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但也自具天真烂漫, 稚拙无邪的童趣。

2. 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篆刻班中, 我还安排了借鉴创作这样的一个内容, 要求学生用古代印章中现有的篆字来设计出并镌刻出不同风格的印章体式, 这并不难,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会一下当篆刻家的滋味。在看过一些优秀篆刻家的作品后, 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要动手了, 许多同学把对未来篆刻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印章章法的样式, 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 设计出有自己个性的独特印章。这一内容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 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 动脑构思, 立意的思考, 升华了主题思想,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 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 在创造活动中, 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 怕同学起哄, 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 因此, 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 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 尤其在评判作业时, 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 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 有独到之处, 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 成功的作业。

二、在刻印中用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篆刻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 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 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 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 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 学生会说: “我画印画不来, 设计也设计不出来”, “太难了”, “还是临摹印谱上的印章吧”。出现这种状况, 原因之一, 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 缺乏想象力的训练, 发展下去, 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 将来离开印谱, 离开学校, 离开老师, 将一事无成。故在篆刻班的集体创作教学中, 每一次的主题内容, 我是不急于让学生完成作业, 而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内容, 尽可能多的去设想几套方案, 比数量, 看谁的想法最多, 最有独到之处。有的学生一口气设计出五六种, 有的设计出三四种, 无论多与少, 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 他们毫无顾忌地将不同的篆字组合成为一方方生动而又充满童趣的印稿。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实说明, 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 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尽可能少遇困难, 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作、演示、辅导, 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 试想: 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 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 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 在课堂上, 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 对有些问题, 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 我们一起来琢磨”,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 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 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 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 发展很快,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 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 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 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 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 试图从多方面, 多种途径去考虑, 对随时涌现的想法, 只要有价值, 就要付诸实践, 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 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手把手的指导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 有潇洒的教风, 有独特的创作精神, 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 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 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 积极开发, 才能培养真正的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一平.美术概论.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3.

[2]王朝闻.美术史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

[3]宗白华.艺境.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篇4:“爱美之心”在篆刻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爱美之心”;“创美之心”;“品美之心”;审美教育

当代审美教育应当从人人皆有的“爱美之心”出发,因为只有从这里出发,审美教育才不致成为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审美教育应当成为提升“爱美之心”境界的教育。既然人人皆有的“爱美之心”是一种比较狭窄的、低层次的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就有必要拓展所爱之美的范围和层次,用多种形态的美来丰富它,用深刻的美的内涵来完善它。而且,由于这种“爱美之心”与生活密切关联,因此,审美教育应当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把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符合人人皆有的爱美的本性。审美教育不能成为纯粹的艺术教育,也不能成为抽象的哲学思辨,它应当是在关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口号在关注日常生活这一点上是合理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审美教育方面也应当提倡多元化的审美向度,让审美的趣味、方式、形态多样化。在篆刻劳技课教学中通过动手制作全过程的劳技活动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引导学生富有“创美之心”,升华到“品美之心”领域。

一、“爱美之心”在教学中的立足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事实往往成为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立足点,但我们怎样利用这个人人皆有的“爱美之心”来实施审美教育呢?我在篆刻教学里融入了这一点,使课堂教学中处处流露审美教育的观念。就一般情况而言,这个“爱美之心”中的“美”是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人们最能直观到(主要是视觉、听觉所能感知到)的东西,它在具体事物上体现出来,是一种形象的、形式的优美。正如我的篆刻课程第一个内容“姓名章的制作”就让学生深入认识自己姓名的艺术字体的美感所在。感慨自己名字之美时,也从而获得自豪感。无论是字体美感上或是字体意义上都强烈地激起了学生对印章制作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八年级劳技课篆刻教学中的美法渗透。

1.出示图片和实物,提高学生的“爱美之心”

在上手工《篆刻》一课时,我先用自然形态的美作为课程引导,这样会更自然地让学生步入到新课程的领域来。我放映了一张集合众多动物和人类的手印和脚印图。在图片下方有一行字:“同学们是否见过上面这些印迹?你还能举出其他印迹的例子吗?”下面的学生纷纷讨论问题,有些学生在分析图片上的印迹是什么动物的,有些学生歪着脑袋在想还有什么样的印迹。在一轮头脑风暴后,学生回答问题都表现得很主动、很积极。说到其他印迹时,有些学生便说:“墙根水流的痕迹、马路车轮划过的痕迹、老人脸上留下的皱纹等等。”其中有个别学生还联系就近的教学,说出我们即将要做的印章也是印迹的一种。紧跟着老师在电脑上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我国多幅皇室玉玺图片和历代国内外杰出篆刻大师的印章和签字,进一步从艺术美的角度吸引学生的视觉。学生边看边惊叹,情绪高涨。学生们又开始纷纷讨论,这次更是激情洋溢地举手抢言表意,有的说这个玉玺形态太美了,有的说那个玉玺霸气十足,还有的说如果自己的印章能做成那么美就好了,等等。当学生说出他们的感想后,老师借此又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老师的姓名章),这时是最佳导入篆刻印章制作的学习时刻。此时的学生,全神贯注盯着老师,眼神已经告诉我们,他们渴望能尽快制作出自己的漂亮印章。待老师讲完制作印章的过程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手工制作中。

2.动手制作,在“爱美之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富有“创美之心”

手工制作课的特征在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了体现这一特征,我在课堂上安排了创造美的竞赛活动,在班里比一比看谁制作的作品美,再最后评出优秀作品并拍照留念。这一安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他们不但认真听讲还积极开动脑筋做出了各自富有代表性的特色印章。同时老师对学生自己评选出的作品进行了展示,让获奖的学生说说他们的制作思路,制作时遇到的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不少学生在手工制作中所表现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给全体学生以良好的启迪。

3.展示成果,在学生有了“爱美之心”和“创美之心”后,进一步升华到“品美之心”的领域

人们美的观念和美的创造,最初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所制作的印章,有着简与粗、精与美的差别,为了使每个学生能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品味出美,我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即先选出制作水平高的学生的作品,并将其编上号,让学生按号评选。此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3号印章作品章法(文字安排和布局)美,借虚见实、虚实相生、意境深邃,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和谐。”有的说:“5号印章作品刀法到位、很美,刀法如笔运,冲刀线条挺健,流畅自然,风格奔放,形态唯美。”同学们从作品的篆法、章法、刀法和款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评说,品味出这些作品蕴藏的美。然后,我又有意识地让作品较粗糙的学生起来发言,让他们从中找出所蕴藏的美。这样一来,无论是动手能力强或弱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品尝到美。

二、“爱美之心”的德育渗透

1.“爱美之心”在德育中深入教师是基础

“爱美之心”在德育中深入教师的意义世界是基础。就是要从教师意义世界的构建中提炼一种德育美的精神,让预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启发,明了他们所选择的职业的浪漫、神圣、崇高,昭示未来教师在意义世界的创造中提升境界,充满诗意。整合德育课程,整合学校人力资源,构建一个人性化大德育格局。其次,为确保德育过程中意义关怀的实施,需要构建一支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转型期师德建设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教师重塑师德,教师德性之真、德性之善、德性之美使之具备意义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在学校大力推动师德建设下,教师在精神关怀的给予和接受中开始创造诗性教育人生,感化学生。重拾德育关怀关键是要在德育过程中实施互动式意义关怀。

2.用“爱美之心”构建德育课堂情境是目标

用“爱美之心”构建德育课堂情境是目标。比如德行之美。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在他看来,道德看起来应当是美的。但孔子却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如果把“德”与“色”都看成是“美”的,那么人们在二者的态度上为什么有区别呢?其实也好理解:“色”之美乃是一种直观的美,能马上产生审美效应;“德”之美是一种间接的美,需要一定的抽象把握能力才能感受到;如果不具备这种抽象把握能力,即使德行再高尚,也很难感受到它的美。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较好地把握抽象能力的“德”之美就必须从课堂气氛入手。篆刻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因此,在授课时,把音乐艺术贯穿其中,让学生在操作中领略篆刻艺术的工艺魅力之余还能深深感悟艺术高雅的情操之意。

在劳技课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将课堂教学的所有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过程,使生硬僵化、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情境转化为自然生动、积极活跃的审美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使学生的学习在习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而“爱美之心”在审美教育里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关键部分。

篇5:篆刻教案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在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由于受教材地域性的限制,一些课题与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容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参与气氛不够活跃。而本土的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的耳闻目染中,学生印象较深,在互动的交流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执行新课改的今天,能把本土特色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或者校本研究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掘这些本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比较善于注意学生的兴趣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比如我开发的另一校本课题《当寿山石遇见篆刻》。一听这课题,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我们福州是寿山石之乡,关于石头的文化就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篆刻对学生同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现在是讲究个性的时代,学生对个性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烈,篆刻刚好满足学生对自己名字的个性化表现。同时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它不仅对陶冶学生的情趣具有巨大的作用,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满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学生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并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金钱至上,许多民间艺术精华在消亡,全世界都在呼吁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由于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我对相关的学科专门进行了学习,比如《篆刻法》和《中国印章史》,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校本教学纲要。

一、课程开发价值

文化价值:寿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篆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篆法,章法,刀法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1、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地方课程的灵活性。

3、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一些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法:既然是课程,就要在课堂内完成,我校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利用校本课程与美术课的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教学,属于综合性实践课。

四、教学过程

1、搜集资料阶段:欣赏各种各样的篆刻作品,激发起学生了解篆刻的兴趣和欲望,适时布置任务:搜集关于篆刻的知识以及实物等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电子报刊、手抄报等。

2、展示阶段:展示学生整理出的资料及实物,谈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学习篆刻的欲望。

3、了解阶段:布置安排学生了解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和熟悉寿山石的质地,尝试一些简单图案的制作。学习怎样去书写汉篆,对于中国印章发展历史、基本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篆刻艺术的演变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了解篆刻中篆书的基本书写原则。先尝试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

4、学习阶段:然后初步理解笔法、刀法、章法,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去临摹一些有代表性汉印作品,学会识别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篆书,使学生都能懂得如何根据文字内容自己查阅篆刻字典,能按篆刻创作的方法步骤临刻篆刻作品并学会文字的安排布局并写好印稿。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刻刀、石头、印泥完成练习。

5、掌握阶段:逐渐掌握寿山石的性质,利用所学的篆刻知识进行创作。

6、评价阶段:举行班级篆刻艺术展,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

五、取得的成效 从取得的成果来看,篆刻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实际的,只要正常、有序和积极的开展,一定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宏扬传统民族文化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是发展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和树立学校品牌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校所实践的篆刻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校本课程并非一般的兴趣课、活动课、点缀课等,而是实实在在立足学校特色的、学生个性的、教师特长的课程。

附教案纲要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让积极参与篆刻鉴赏与创作的活动中来,学习篆刻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恰当地使用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能够初步掌握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

2、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篆刻的鉴赏与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篆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寿山石与篆刻的鉴赏与篆刻的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篆刻的鉴赏与创作活动。

三、教具准备:

刻刀、印材、印泥、钤印用纸、笔、墨、砚、镜、砂纸和油石、印规、印床和印筋、棕刷和拓包、工具书

四、授课安排:18课时

五、作业安排:

制作一枚自己的篆刻名章或感兴趣的文字。通过独立操作篆刻个人名章的过程,总结阴刻、阳刻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喜欢篆刻艺术,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篆刻印章的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

(一)寿山石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1课时

(二)篆刻的历史 1课时

(三)篆刻作品欣赏 2课时

(四)篆刻的五个内容 4课时

A、篆字。从战国古玺印起,经秦至两汉,印章作为执信、取誉之物,发展到独立为一门艺术,历代的篆刻家无不在篆字上进行研究、探索。古玺印中的文字繁杂难识,但其笔画细劲秀美,结体竖长,上紧下宽,如亭亭玉立之美女;秦印多凿法,班驳奇伟,统一中有变化;汉印篆字平实而大度,结体方正宽博,真如大将军入阵,威风四起;文人治印以来,自篆自刻,在承继古法的同时,印中文字更多地体现了“笔意”,此时,流派纷纭,印家辈出,风格各异,呈现出篆刻史中的又一高峰。高超的篆字艺术水平是创作经典印章的基础

B、章法。章法即“布局”,就是将篆字的形态巧布于方寸之中,那巧借边栏、疏密平衡、虚实取险等构思,使篆刻艺术更加有韵趣,耐人寻味。章法的巧妙与否是品评篆刻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C、刀法。篆字与章法都要借助刀法去表现,运刀之功讲求情趣,它与篆法、章法相辅相成。刀法应体现篆法与章法的形与神。“冲刀”猛力坚实;“切刀“笔划若枯槁老干;“钝刀”表现浑厚苍莽的古拙之趣。刀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篆刻作品的成败。

D、款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款识的字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

E、用章料。篆刻用章料有雕钮为装饰,古即有之,或简洁或粗犷,亦有精细巧雕之佳作。石章质地之优劣,有天壤之别。

(五)篆刻的创作 9课时

A

准备阶段,首先将印面在砂纸上磨平。接着通过工具书选好篆字。B

设计印稿,根据印文的内容可在纸上按印面的大小尺寸设计印稿。设计印稿可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受印者的要求进行,在章法和篆法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和推敲。C

篆印于石,用“水印渡稿法”上石。(1、在压痕内用浓墨写印稿(2、将纸固定覆于印面

(3、在印稿上湿一点水并用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覆盖二三层纸并用指甲研磨印面 D

镌刻,在刻治的过程中要注意“斜执式”“立执式”“握拳式”这三种刀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E

拓印,钤拓印迹时要让印面显现清晰的刀法。F

边款的刻制,边款的刀法多用侧锋单刀冲刻法。

篇6:篆刻教案

课题:篆刻背景、工具、材料介绍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根据以往知识经验,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项目的选择

授课形式及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器具: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望在新的学期中,同学们可以配合我给大家上好劳技课。首先,我们先来一个约法三章。

1、强调一下课堂纪律。不请你发言不要开口,要发言一定要先举手。破坏纪律给一颗三角;上课表现好,譬如:发言积极、回答有创意或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的,都可以加一颗星。三角累计到一定的程度,最后的期末成绩就降一个等地;星累计到一定程度,期末成绩可以升一个等地或是得到一样小礼物。

2、上课时要有所纪录。不要求大家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只要将随堂讲的知识重点记在课本的空白处就可以了,或是将补充的知识点记在书本上相关材料的旁边。

3、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学习项目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请同学们不要用来嬉戏打闹开玩笑。不允许手拿工具对准别的同学,不允许拿工具开任何玩笑,不允许抛接工具、材料,不允许飞掷工具、材料。已经强调过了安全问题,如果再有谁不遵守的话,出了事故,后果自负。

好,约法三章说好了。接下来我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在今年的暑假里,我们国家的体育界有没有什么国际性的大新闻啊?好,我请同学起来说一说。……

啊,是了!那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发布了,是一个中国印。那谁能说说他的具体名字,描绘一下它的样子? ……

很好,名字叫“舞动的北京”,是一个“京”字,像一个正在运动着的人。(展示会徽图片)

大家想不想要一个自己的中国印啊?好,那么我们这学期的项目就选定为——篆刻。

二、教学内容

在进行一个项目之前我们是不是要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背景资料啊?那么这项工作大家做一半,接下来我先把我查到的篆刻背景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收集相关信息

1、篆刻的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雕琢技法。狭义: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

2、篆刻的别称 “治印”、“铁笔”、“刻印”、“印图章”

3、印章的发展

商周时,无论官方民间都叫印章“鉥”。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天子用的印就叫“玺”,士大夫及平民就以“印”代替。

汉朝,天子之印仍称为“玺”,太守将军等食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称印为“章”,平民所使用的称为“印”、“印信”、“信印”,“印章”的名称由此而来。

唐朝,武则天认为“玺”与“死”的音很相近,就改“玺”为“宝”,此时民间产生变化,有红泥来盖印,故称印为“朱记”,简称“记”。宋代,印章使用广泛,常盖在图书或图画上,所以印章称为“图章”。元朝,蒙古人入主建立王朝,印章又出现了另一个面目,常在汉字旁边加上蒙古文;民间则流行画押——签字,即把“押”铸成印,上面是姓氏,下面是自己的一个花押,称为“元押”。明代官方颁布的官印称为“关防”或“条记”。

清朝,篆刻风气大盛,治印成为文人的一种嗜好,有人把印叫做“戳子”、“戳记”、“手戳”。

民国以后,民国六十四年公布的《印信条例》,印信分为:“国玺”、“印”、“关防”、“职章”、“图记”等五种。

值得一提的是,篆刻的发展由原先的“昭信”、“表明身份”、“佩带装饰”等实用型态或书法的附属,一跃而与书画鼎足三立,成为独占一方的“篆刻艺术”。我介绍完了我所收集到的印章相关背景资料,你们要去做的就是收集和印章有关的典故、传说、故事或者我没有提到过的印章相关资料,下节课起,每堂课的开始五分钟,我给同学们起来讲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选择、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1、工具

刻刀:大小适中,为防滑手,须缠塑料绳。

印泥:西冷印社及漳州的产品为最好。印泥宜放在瓷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不能用海棉印泥。

印床:初学者用印床便于动刀,熟练者常不用印床,以便执石之手灵活转动配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属制多种。

笔墨、砚刷:毛笔一般以5、6号圭笔为佳,刷子可以用旧牙刷、旧油画笔代替,用来钤印之前刷清石章底部的残剩石屑。

印规:帮助钤印时定位的工具,类似于木工的角尺,钤印后印规暂不移动,如果钤的不清楚,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复钤印。纸:复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边纸,钤印可用薄宣纸。

砂纸、镜子:磨印石开始可以在铁砂纸或水泥地上磨,然后再用水砂纸磨至细洁为度,用小镜子来反照印文,检查印文的书写是否正确。印筋: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旧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属的。

2、材料

金印、玉印、银印、铜印、铁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木质印、塑料印、有机玻璃印 适宜青少年学篆刻用的普通石章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黄色半透明。

昌化石:产于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同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其他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等。

三、课堂练习

好,我们介绍了篆刻的一些基本背景,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先定一个字,作为我们下次课的篆刻内容。

定好内容的同学把字体转换成你想要刻的字体,现在先写十遍,进行练习。(学生练习字体,教师从旁指导)

四、课堂整理

篇7:高中美术教案篆刻

课题: 篆刻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

兴趣,了解我国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难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方法:展示图片和传授做方法在做示范及辅助学生完成篆刻

教具准备: 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 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学具准备: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 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二:引入新课:(3分钟)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发布了,是一个中国印。那谁能说说他的具体名字,描绘一下它的样子?

很好,名字叫“舞动的北京”,是 一个“京”字,像一个正在运 动着的人。(展示会徽图片)大家想不想要一个自己的中国印 啊?好,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就 是你们选定的项目——篆刻。

三:讲授新课:(25分钟)在进行一个项目之前我们 是不是要先来了解一下这个项目 的背景资料啊?那么这项工作大家各做一半,接下来我先把我查到的篆刻背景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收集相关信息

1、篆刻的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雕琢技法。狭义: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

2、篆刻的别称 “治印”、“铁笔”、“刻印”、“印图章”

3、印章的发展 商周时,无论官方民间都叫印章“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天子用的印就叫“玺”,士大夫及平民就以“印”代替。汉朝,天子之印仍称为“玺”,太守将军等食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称印为“章”,平民所使用的称为“印”、“印信”、“信印”,“印章”的名称由此而来。唐朝,武则天认为“玺”与“死”的音很相近,就改“玺”为“宝”,此时民间产生变化,有红泥来盖印,故称印为“朱记”,简称“记”。宋代,印章使用广泛,常盖在图书或图画上,所以印章称为“图章”。元朝,蒙古人入主建立王朝,印章又出现了另一个面目,常在汉字旁边加上蒙古文;民间则流行画押——签字,即把“押”铸成印,上面是姓氏,下面是自己的一个花押,称为“元押”。明代官方颁布的官印称为“关防”或“条记”。清朝,篆刻风气大盛,治印成为文人的一种嗜好,有人把印叫做“戳子”、“戳记”、“手戳”。民国以后,民国六十四年公布的《印信条例》,印信分为:“国玺”、“印”、“关防”、“职章”、“图记”等五种。值得一提的是,篆刻的发展由原先的“昭信”、“表明身份”、“佩带装饰”等实用型态或书法的附属,一跃而与书画鼎足三立,成为独占一方的“篆刻艺术”。

(二)篆刻的用途及分类。刻印章称为治印,治印多为篆字,故称为篆刻。篆刻要求书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与巧妙的结合。古代在印面上刻着官阶或姓名来佩带,作为取得对方信任的标志,流传至今,仍保持了它从属性的用途,如取款,写证明必加盖公、私章等。印章作为一种辅助艺术运用在绘画、书法等艺术上,或用来说明主题内容、作者姓名、创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来增加画面构图完整,成为世态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它们为“金石书画”。一幅好的国画作品,要求诗、书、画、印四绝。

印章从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阴文印)和朱文印(阳文印)、肖形印等。(举例说明)

从字意上来看,有姓名印、别号印、年龄印等。(参照课本或举例各不同图说明)

从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为名章(姓名、别号、地名、年龄印均盖在靠作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闲章(如诗句、成语、吉语、肖形图案等,均盖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

边款,阴刻在印章的一边,好像画上题诗文款志一样,可以记录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

(三)设计印稿

(1)章法篆刻:设计印稿在篆刻当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印稿时首先应从章法上重点考虑,如印文的内容包含几个字,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多少,疏密关系的对比,根据印面的形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样分间都需要精心设计。在设计当中,既要照顾全局的和谐、平衡、又要考虑局部在分朱布白时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联络的关系,要学会在自然错落、似不平衡的空间对比当中去寻找空间美感。在篆法上,一印当中所采用的字体必须是同一时期、同一体势的文字。

(2)排列方法

a、字姓,双字名,印文中不 带“印”字。假设“何柳伊”排为:右列作“何”,左列作“柳伊”即可。

b、字姓(复姓)双名者,假设〈欧阳秋香〉排为右列作“欧阳”,左列作为“秋香”即可。

c、双姓,单名者。假设〈司马光〉排为右列作“司马”左列作为“光”即可。d、单姓、单名,印文中带“之印”者,假设〈王月之印〉排为右列作“王月”,左列作“之印”即可。

e、有些姓名并不依照一般的规律排列,而采用“四文”式排法为使双字的名字不相分割,印文由姓列名旋转回接以求圆满。假设(何柳伊印)排为右列作“何、印”左列为“柳、印”。对于初学者平来说,应从规矩入手,支委切莫滥用“回文”。

(四)课堂练习

①写印稿: 选用毛边纸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纸,盖在用砂纸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轮廓,在轮廓内,用小楷笔蘸上浓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写印稿.根据已设计好的印稿,反复多写几次,最后选一张配篆、章法满意的。

②印稿上石(渡稿):待印稿墨迹干后,再对准所刻的印面将稿纸反复在上面,固定好四边,把稿纸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纸,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层毛边纸或宣纸盖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匀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复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发现个别的笔画未印清晰,可用墨笔再勾描清晰,便可运刀锲刻了。

③ 运用刀法:冲刀法——包括横冲、竖冲、逆冲三种姿式。初学者可先掌握由右向左的横冲刀法,刻竖画时可将印章转过来一律横刻,执刀如执笔,刀杆应向右倾斜,并用无名指抵住印面右侧边线用力,控制冲刀速度,避免打滑。刻字的方法:在刻字运用时,无论是刻“白文”或“朱文”印线条,运刀的方向都要由右(外)向左(内)或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锲刻。在刻弧形的线条时要石随刀转,转石不转刀,采用“双刀”刻字,应先刻完笔画的一边后,将石章调转达180度,再锲刻未完成的另一边。要求印面的凹处呈倒梯形,这样处理,盖印文的线条显得变化,浑厚而不扁薄,求得金石气息。

④修改:印章刻好后不应急于盖印,须从整体章法上审查,将小镜照印面,细察印面效果,可补刀修饰。最后用牙刷刷去石屑,摁印泥盖在白纸上。

(六)巡回辅导,课堂总结

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做法,当场演示,以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发现好 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四:课堂总结:(5分钟)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同学们回家构思设计一题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谐处理。2.还没有完成的同学,课后抽时间继续完成手里的半成品。

题(板书设计)

篆刻

1、篆刻的概念

广义~~~~~~~~ 狭义~~~~~~~

2、篆刻的发展史

3、设计印搞

3、篆刻制作 写印搞

3、印搞上石 刀法运用

篇8:篆刻教学教案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小学,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大势所趋。在进行篆刻教学中, 运用电教媒体, 对扩大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掌握初步的篆刻知识与技能, 激发创作的原始欲望, 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篆刻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网罗图文,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篆刻是一门“泛学科性”的综合艺术, 它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涵盖了图案设计、文字设计、雕刻等美术知识。在操作上又与版画制作, 藏书票制作、浮雕制作、拓片制作相近。刻印要识篆、习篆, 这又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发展历史。学习篆刻的过程相对漫长和枯燥, 需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和乐此不疲的心态。所以, 培养学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篆刻教学中, 我除了开展校级篆刻考级, 组织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比赛, 向涉及小学生的报刊杂志投稿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收集历代印章图片及文字介绍、篆刻名家的轶事和优秀作品, 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 唤醒学生的审美, 让学生受到艺术和人格的多重滋养。

比如, 在教学篆刻流派之一的浙派时, 我先从网上搜集该流派创始人丁敬的生平简介、画像, 传世印谱、印章图片, 著作《武林金石录》等相关资料, 制作成PPT课件,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 让学生对篆刻名家丁敬和浙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古代篆刻名家的伟大艺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历代篆刻名家都有许多趣闻轶事, 其中很多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如齐白石的“鲁班之子”、黄宾虹的“偷临印谱”、钱瘦铁的“咬得菜根, 百事可为”、来楚生的“刻瘾”等等。通过古代篆刻名家的故事和作品, 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篆刻艺术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二、筛选视频, 输入优质资源, 提高教学效益

网络上的网站和论坛中有着丰富的篆刻教学视频资源, 其中有不少当代篆刻名家的临摹、创作、篆刻史理论讲解的录像视频。

如:筛选网络中的视频, 通过多媒体播放,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近距离观摩篆刻名家的摹印、创作场景, 聆听精彩的篆刻史理论。仔细体会印文设计“十六字诀”和写印稿的水印法;深入理解“冲刀与切刀”“界格与边框”。学生在摹印或创作练习中, 笔者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作适当的示范和讲解, 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登录论坛, 组成交流群体, 促进主动参与

网络上有许多篆刻学习的网站, 上面大多设立论坛, 聚集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众多的篆刻爱好者和当代篆刻名家。学生在网站注册后, 就可以在相关的“篆刻临习“”论坛新帖“”印坛争鸣“”初学者园地”等板块发帖, 展示自己的篆刻临作或创作, 与论坛会员交流自己篆刻学习的心得体会, 观摩、评议其他篆刻爱好者的习作。热心的会员、版主时常会对上传的作品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指点。会员之间因多次交流, 相互碰撞出友谊的火花, 成为志同道合的印友, 组成学习团队, 互相鼓励, 共同提高篆刻水平。

对一些篆刻学习小有成效的学生, 我指导他们进行主题创作, 并将其习作运用Photoshop进行处理, 根据习作的款式, 采用仿真的装裱方式制作成中堂、对联、斗方等式样在网上定期发表。组织同班同学和网络印友跟帖, 共同观赏、评议学生作品。

四、开创博客, 搜集优秀习作, 建立学习家园

博客已成为个人通过网络发表言论、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目前, 网络上的篆刻学习资源种类繁多, 质量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这就需要我们篆刻指导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对众多的网络资源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同时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建立我校篆刻社团的资源库, 经过我和学生们的一起讨论“, 金石奇缘”一个富有诗意和活力的博客名字应运而生。

根据篆刻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以下板块:“名家名作”“、印坛轶事”“、学印随笔”“、新秀风采”等模块。名家名作, 节选历代篆刻名家, 点评他们的作品在布局、刀法、造型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为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美打开一扇窗;印坛轶事, 列举篆刻发展史中发生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篆刻名家身上的高尚品质;学印随笔, 教师或学生上传自己学习刻印过程中的情感文字, 在交流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新秀风采, 则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临摹品、创作品, 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 形成一个“人人学先进, 个个做榜样”的局面。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实践证明,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激活沉闷的传统篆刻教学课堂, 培养和激励学生兴趣, 提高篆刻教学的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然, 在篆刻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应注意,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要学好篆刻还得下苦功夫练习。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在校本课程篆刻教学中, 运用电教媒体, 对扩大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掌握初步的篆刻知识与技能, 激发创作的原始欲望, 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一篇:汉子危机作文评讲下一篇:产业聚集区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