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

2024-05-08

《祝福》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精选12篇)

篇1:《祝福》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例如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教学时数三教时 预习指导

一、课前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及有关知识。

二、熟悉课文,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检查预习1.解释词语。

寒暄尘芥堆淡然俨然咀嚼赏鉴沸反盈天不更事《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见前面教学目的,可以板书)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5.学生朗读这两段,进一步体会理解。布置作业

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3.做“思考和练习”一。

第二教时

交流作业,由两位同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研习新课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提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明确: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提问: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讨论归纳: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2.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明确: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讲解: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3.讲析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学生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提问: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择其要板书)提问: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讨论归纳:

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在讨论中注意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并分析“思考和练习”六的三个句子)

提问: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讨论归纳: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请一学生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归纳: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思考:祥林嫂悲剧的

篇2:《祝福》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2.3 考点分析: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3.教学用具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棒20根。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6、7、8的组成题型 2、9加几的口算题 3、6、7、8连加题型

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出示主题图】体育课课好玩啦!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①、说一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板书: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8、7、6加几。

2、学习例2

①、动手操作,探讨“8+5”的算法。(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A、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B、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综合学生的操作和口述,教师板书:

C、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的3根,一共是13根。

综合学生的操作和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算法给予鼓励。

②、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算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 学生说的时候,要求说出喜欢这种算法的理由。可结合板书口述计算过程,也可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3、知识迁移,探索“8、7、6加几”的算法 ①、出示“8+4”

问: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了?

(使学生明白8和2凑成10,强化“凑十法”。)②、出示“7+6”

问: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学生口述算法)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把6分成3和3?为什么把7分成3和4?(指名学生回答)

(使学生明白7和3凑成10、4和6凑成10,强化“凑十法”。)③、出示“6+5”

独立思考计算,学生汇报过程,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把5分成4和1?为什么把6分成1和5?(指名学生回答)

(使学生明白6和4凑成10、5和5凑成10,强化“凑十法”。)

4、多种算法计算“8+9” ①、出示例3: 8+9=□

②、学生思考,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多种算法:

因为9+8=17所以8+9=17 ③、请学生评一评这几种算法:你认为哪一种最方便?为什么?

小结: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计算。

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92页做一做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同桌讨论,并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4、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学生开火车说出答案。

3、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8、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然后由小组成员出一个代表来说出答案,教师讲评后确定答案。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8、7、6加几,计算8、7、6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凑十法,也可以用同学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应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要学会观察题目中数字特点,并用简便方法计算。我们还要进一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体会计算的应用价值,并为后继知识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好铺垫。

板书

第2节 8、7、6加几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8 + 5 = 13 凑十法:

篇3:《祝福》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

难点重点:How to write‘My ideal school’.

教学方法:Reading and writing

教学程序设计:Step 1.Revision

Say something about school live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Revise comparatives.

针对self-assessment进行单元复习检测。

Step 1.presentation

Thin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How many subjects do you learn?lead out:physics.

2.What do you like about our school?Why/Why not?---

写作则需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经验, 激起学生的心理认知, 主动的探求,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身的体验让学生更接近生活, 更有话可说, 听说为先, 并且为书写questionnaires打下基础。

Step2.practice

1.Finish Part A and read the whole sentences.

2.Say something about our school like this:

My school starts at---finishes---I think---is interesting.we spend---on---.I hope---Ask several students to make a short passage according to Part A.

学生熟悉写作素材后, 可以先试着整体组织和安排, 其中在口头写作中就会遇到各种问题,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及时纠正, 同时也为写作明确了方向。再者, 学生已经对以上句式非常熟悉, 在加上关键句的提示, 写作活动也变得更具体可操作性。

Step3.listening

What subjects can Daniel choose to study in his ideal school?

写作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 再听的过程中关键是如何捕捉文篇的整体布局特点。同时通过学生是否和Daniel达成共鸣来检验学生的听的效果。

Step4.Reading

Read Paragraph 1 and try to answer:

1.What time does Daniel’s ideal school start and finish?Why?

2.Do you enjoy studying in his school?

3.Books closed and try to fill in the blanks.

My___school at.We don’t and we have time for afterschool activities.We only have homework every day.Listen and retell Daniel’s school.

Teach the other paragraphs in the same way.

因为成功的写作起于仿写, 本人设置了精读练习,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和根据文意进行整合填空, 主要是引导学生先忠实于文本, 紧紧地依赖文本, 做到有效、必要的语言迁移。在用材上进行必要的取舍, 也是启示学生进行仿写的前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很自然的通过对比, 来“控诉”现实中学校的不足, 自然会有了自己的ideal school。这为下面的讨论和建构自己的理想学校埋下了伏笔。

Step5.Writing

Discuss and complete the table below.If you don’t like this school, pleas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 ideal school.

这部分是写作的核心, 设置讨论就是要让学生合作探究, 进行认知上的创新活动。学生通过例文学习和笔头单句练习之后, 更加明确写作要求, 使写作活动水到渠成。

Step 6.Checking

Reprent some Ss’articles on the screen and check out their mistakes.Then report your answers.

写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看学生的文章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 从内容到形式, 从语言到结构是否存在着一些错误, 以便进一步的补救。

Step 7.Homework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作业的设置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内容, 对写作活动进行强化。

篇4:《祝福》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

关键词:教学反思;绿色生活;环境保护

绿色生活、环境保护、关心健康等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关注的焦点,也是新版牛津英语8 B Unit 8 A Green World的中心话题。在教学中,让绿色生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驻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在8 B Unit 8 Reading教学中,在注重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渗透绿色生活的教育,围绕绿色生活、环境保护为中心问题,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打造Green life的创新课堂,现将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简单加以梳理,以飨共享。

一、导入,渗透绿色生活,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是人人皆知的至理名言,汉语意思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为英语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1.Free talk,直入主题,谈论Green life

利用图片,展示我们的地球在“哭泣”,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There are many pollutions ,such as 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noise and so on. Our planet is in trouble!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at should we do? 启发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环境保护的方法,如Turn off computers when we are not using them. Reduce waste等等。学生的答案有可能局限于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与课本不同的更多、更好的方法。

2.Background,介绍瑞士风光,为新授做铺垫

借助于瑞士风光的图片,以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country?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回答: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country with high mountains and clean blue lakes.进一步介绍瑞士的背景知识: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因美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世界花园之都”,瑞士成功的环境保护依赖于全面的环境立法、严格的执法守法以及人们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

二、Reading教学,渗透绿色教育,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8 B Unit 8 Reading的教学目标既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还要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写一篇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以促其学以致用。

1.听力训练,捕捉主要信息

学生在了解了瑞士的背景后,教师以Switzerland has a World Environment Day. When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而启发学生听录音并捕捉问题的答案。提出更多的What is Switzerland like? 等问题,让学生再听录音,带着问题捕捉主要信息和抓住关键词的听的技巧。且所问的问题与中心话题Green life密切相关,在学习知识、强化技能的同时,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

2.说的训练,说什么,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在Reading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听和读,忽视说的训练和写的练习。在这篇文章中,说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小觑。

(1)说问题的答案和自己的想法

课堂上说的方式很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等都是说的主要形式。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一人讲、众人听,教师问、学生一问三不理,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昏昏欲睡。鼓励学生大声说出来、踊跃发言是英语课的基本要求。那么,教师的任务型的问题设计是激励学生说的方式之一。

例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 people try to do in Switzerland? Does Switzerland have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等,这些问题把学生带进Reading中,带领走进“世界花园之都”、感受绿色环保的气息和人文文化。

(2)巧妙设计讨论题,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理解、掌握文章的基础上,教师提出:We often call Switzerland“Green Switzerland”,Do you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green” her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green的含义。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两人一组以Make a greener world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再进行pair work对话,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使用新知识。

3.Reading教学,以写促读

Reading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写,多数教师只关注听、说、读,把“写”置之于阅读教学之外,每一单元一篇作文也就是task中稍有问津。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在这篇reading教学中,以Green life为题,写一篇80词左右的短文,可以写“世界花园之都”的环保的体会,可以写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可以针对当前的污染严重问题,而谈谈污染给社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可以写要想过绿色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等,起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总之,这节课以Reading统领教学始终,但又不仅仅局限于reading的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中心话题而设计任务,听、说、读、写,无一不紧扣绿色生活这一中心话题;教学中,传统媒体如图片的运用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完美结合,通过音、形、画的情景交融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置身于绿色生命、绿色家园、绿色生活之中,让绿色生活在英语课堂驻足,让绿色生活成为教学、生活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桑亚红.试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动画世界,2011(11).

[2]李琳.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6).

篇5:《台阶》教学设计8-教学教案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

1、解决字词,读熟课文,理解课文找出疑难。识记字词:

凹(ao)凼(dang)门槛(kan)涎(xioan)水 揩(kai)嘎(ga)筹(chou)划黏(nian)尴尬(gan ga)撬(qiao)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2、阅读课文,复述情节。●教学设想:

对《台阶》这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下面三个问题来把握全文。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个文眼,从而更好地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同时适当地延伸到自己的父亲,同学的父亲,联系实际来加深对小说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教学设计:

一、《背影》引读,畅谈父亲。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受到了一位关心、爱护儿子的“父亲”形象,那么,你能说说生活在你身边的父亲的点滴琐事吗?

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来看看中国农民“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板书标题)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出示问题,整体感知。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人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情节复述,体会情感。

要求改用第三人称,抓住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要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复述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对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

四、合作探究,研读赏析。设置问题情景一: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1)、从中国传统的建筑物的文化底蕴角度看: 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所以民间百姓的门槛一般是三个台阶以图吉利而且也是地位级别的写照。再如“紫禁城”的建筑物有9999幢,标志着最高皇权的象征。再如云南大学的台阶有97个,这表明是云南省的最高学俯。从这我们可看出:父亲为什么把我家的台阶从三级升到九级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2)、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有五个: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这篇小说着眼于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尊重的需要。父亲为了赢得尊重,耗尽了他的毕生精力,奋斗了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人呢?(板书: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和坚忍不拔的毅力。)(3)、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角度看: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因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设置问题情景二: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设置问题情景三: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五、语言品味,把握主题。

1、语言品味:

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例: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2、把握主题:

设问: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3、体会写法:

请同学们整理收获,体验学法。

讨论归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要注意详略得当。

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把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六、走进“父亲”,互动释疑。

1、走进“父亲”:

篇6:8 *台阶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3.培养尊重父亲的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习《台阶》,体会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3.培养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先来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在文中圈点勾画。)1.读课文一遍。标出段序;查出生字词,在课本上注音,把自己认为重点的写一写。2.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根据要求完成自学检测,相信我能行!要求:

1.自主完成自学检测题。

2.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根据答案互相批阅。3.用红笔改错,不明白的求助于小组其他成员。自学检测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凹()凼()门槛()涎()水 揩()嘎()筹()划 黏()尴尬()撬()烦zao()干zao()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把概括文章的方法写出来。精讲点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凹(āo)凼(dàng)门槛(kǎn)涎(xián)水 揩(kāi)嘎(gā)筹(chóu)划(gān gà)撬(qiào)烦zao(躁)干zao(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把概括文章的方法写出来。

黏(nián)尴尬 我家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凭自己一身力气,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方法总结:人物(父亲)情节梳理(我们的的三级台阶;父亲苦干为造新屋准备了大半辈子;新屋造好了,父亲老了)

(三)我的疑惑

在自学过程中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请同学或者老师帮你解答。过渡语:了解了故事情节,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文中刻画了那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三、后教环节 要求:

1.跳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在课本上勾画批注即可)2.小组内按照组长指定的顺序展示,修改完善后准备在班里展示。探究问题:

1. 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麽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2.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3.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精讲点拨:

1.(不对劲。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2.(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3.(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课后习题

训练环节 要求:

1.浏览课文,自主思考下列问题。

2.先小组内展示,组长负责汇总,共同修改后准备在班内展示。训练问题:

1.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简单赏析。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4.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精讲点拨: 1.提示: “那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却露出尴尬的笑。”

2.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3.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自我反思

篇7:识字8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

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1、课件

2、字盘

3、生字笔顺纸

4、生字描红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

二、课内悟:

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        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 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9、指导书写:

① 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 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

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三、课后练

1、选字填空:

请   清   晴   情   睛    青

( )天   ( )客   ( )草   事( )   眼( )   ( )假

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      )           ----(       )

青   ----(      )      兆   ----(       )

----(      )           ----(       )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

教学后记:学生对转盘识字很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巩固生字,并学习剩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儿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情、洁”的笔顺。

2、指名认读词语。

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3、边背边进行表演。

四、教学生字

1、看笔顺描红“坐、事、捉”。

2、反馈检查:“事、坐”的笔顺。

3、给“事、坐”找朋友。

4、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5、生描红。

五、教学后记: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 能够有感情诵读儿歌。

篇8:“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情境导入

1. (出示画面:小朋友搭积木的情境) 看, 小朋友搭的各种形状的积木, 多漂亮!这个小朋友搭了个长方体, 每层搭7块, 2层一共几块?4层呢?6层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把7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指名回答)

2.如果老师每层都加1块, 那么一层就有8块, 两层是多少块?今天, 咱们一起来学习、探讨8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评析:由小朋友们搭积木的情境导入, 既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请小朋友们也来摆一摆:用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 至少需要几块呢? (学生操作后汇报)

2.思考计算。如果摆1个大正方体需要8个小正方体, 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可以用连加法计算)

3.填表找规律。

(1) 观察表格,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再全班交流。)

(2) 能把表中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板书:1×8=8 2×8=16……8×8=64

4.尝试编口诀。

你能看着这些算式, 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 (同桌试着说说,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说, 教师在乘法算式后板书: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5.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

(1) 师生对答8的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它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同桌再互相背一背。)

(2) 你感觉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 (让学生提问, 师生共同寻找方法。如:怎样记住7个8是几?可以想:6个8是48, 用48+8=56, 或者用8个8是64, 再减8得56等。)

(3) 结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口答:7个8比6个8多 () , 比8个8少 () 。

评析:让学生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 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 寻找口诀规律, 深化思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6.对口令。 (1) 师生对口令。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说口诀的前半句, 你们说后半句。 (边说边揭去板贴) (2) 同桌对口令。接下来, 请同桌也来做这个游戏。 (同桌对口令)

师:你们真了不起!

7.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准备了一些卡片, 知道答案的小朋友请轻轻地站起来把口诀说完整再轻轻地坐下! (学生抢答)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 不但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 还根据规律记住了它们, 把掌声送给自己!

评析: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在游戏中,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 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在这节课中, 我采取了玩对口令的游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口诀。学生不但不会觉得枯燥, 反而对他们更有挑战性。在练习中, 我插入“摘苹果的游戏”,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他们很乐意参与其中。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 算一算:

自己先计算。想一想, 同一组题目有什么特点?

师:为什么同一组题目的答案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3个8再加1个8就是4个8;6个8再加1个8就是7个8。)

2.根据一句口诀说两道乘法算式。

先指名回答三八二十四、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吗, 在8的乘法口诀里有几句能写2道乘法算式, 哪句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你知道8的乘法口诀一共能写几道乘法算式吗?

3.摘苹果游戏。 (先出示“苹果”算式)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苹果, 先说算式再说口诀。其他小朋友跟着他一起说说口诀。

师:我们一共完成了多少道口算?你怎么那么快地告诉我, 你有什么秘诀?

4.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喝8杯水, 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水? (请口答)

师:7表示什么?8呢?56呢?

5.普通公共汽车每人每次刷卡8角钱, 有6人坐车, 卡里有5元钱, 够刷吗?

四、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感受, 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 在实际生活中, 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2.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 2只螃蟹呢?你能编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24条腿……8只螃蟹64条腿。 (学生做拍手游戏)

评析:在儿歌中结束全课, 使课堂更有情趣, 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应用到生活中, 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评:本课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 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通过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 让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 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 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 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整节课, 情境设计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活动注重丰富有趣, 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习情感和应用意识。

篇9:沪科版《8.1压强》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④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1)教法:启发谈话与讨论相结合。(2)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2)学生用:圆珠笔、压力小桌、钩码、海绵、橡皮泥、棉线、纸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魔术表演睡钉床?生回答:见过。教师出示自制教具:钉床

教师问:有没有同学敢脱掉鞋子站到钉床上去?

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觉得害怕,不敢站上去,但还是有少数学生很勇敢地想试一试。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站钉床。结果这位同学的脚并没有被钉穿,而是安然无恙。学生心中就出现了疑问:为什么光脚站在布满钉子的钉床上会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主要可以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学习的目的性。

第二步:课程内容讲解互动环节

(一) 压力。教师活动:(1) 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现象:①将桔子分别放在水平锯条和斜面锯条上,桔子有没有对锯条施加力的作用?这个力对锯条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注意观察形变的弧度和方向。②像竖直墙面(用锯条竖直放置代替墙面)按图钉,图钉有没有对墙面施加力的作用?这个力对锯条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注意观察形变的弧度和方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力的方向有什么共同特征?(2)教师:像这样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理学上就叫做压力.(3)板书: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4)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压力的三要素:①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而指向受力物体。②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大小: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种情况下的锯条都受到了桔子或图钉施加的力,这些力使锯条发生了形变。根据观察到的形变方向,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画出锯条所受这些力的示意图。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画在黑板上。学生:都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且指向受力物体。学生思考分析。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后得出:只有当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而对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向竖直墙面按图钉时,压力大小于图钉重力毫无关系。设计意图:压力的方向是个难点,尤其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很多同学会认为是竖直向下的,通过观察锯条形变的方向,学生可以对压力的方向有一个很深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概括能力。突破难点: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活动:演示:出示用弹簧秤改装的压力计,将桔子自由放置在压力计秤盘上,桔子对秤盘的压力等于物体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教师板书并讲授:公式:p=F/S 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强调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的面积,而不是某物体的表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1Pa=1N/m2 。教师:1Pa究竟有多大?相当于将三粒芝麻碾成粉平铺在1平方厘米指甲盖上所产生的压强。请同学们估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及:用压力去除以受力面积,看比值的大小。理解基础上记忆。思考并回答。倾听并感悟。设计意图: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对一些常识有所了解。

(四) 增大或减小压强。教师活动: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教师: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请课前站钉床的同学解释为什么会安然无恙?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得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反之可减小压强。学生课前的疑问到此时可以解开了。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些地方要增大压强,有些地方需要减小压强,从而寻求解决的方法。学生认识到魔术本身是假的,但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是真的。

第三步:学以致用指导生活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几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学生活动:认真体验并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第四步:畅谈收获系统升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生活动: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设计意图: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

第五步: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重力,若再用手压桔子,观察压力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将压力计倾斜,观察压力计指针偏转情况?请你总结这三种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学生活动:学生拿出铅笔:两支手指分别压住铅笔的笔尖和笔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再用力一点压,和刚刚相比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大胆猜想并交流。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倾听、感悟。设计意图: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

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10:《语文活动8》优秀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在课外了解的景点。

2、阅读散文《海潮》,体会语句的精彩。

3、朗读欣赏对联。

4、开展“飞向太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体验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挫折与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一起设计阅读要求。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会填”

1、出示:“郁郁苍苍,娉娉婷婷的黄山松”。

2、引导学生明确“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两个词语概括了黄山松的特点。

3、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表示景物特点的词。

4、全班交流。

二、学习“我会读”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整体感知短文。

2、默读思考:这篇短文描写了什么情景?

3、和同学们一起设计阅读要求,自学短文。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三、学习“百宝箱”

1、出示对联,学生齐读。

2、教师简要说明对联的有关知识。

3、出示准备好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贴对联的有关知识。

4、教师指导学生赏析文中的三副对联。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学生朗读对联、背诵对联。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飞向太空,是人类美丽的梦想,不懈的追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人类在太空探索中的挫折与成功吧!

二、认识中外宇航员

1、出示几位中外宇航员的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他们飞向太空的辉煌经历。

3、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中外宇航员的图片、文字资料。

三、讲述英雄故事

1、指名讲述英雄故事。

2、小组交流听后的感想。

3、全班交流收集到的英雄故事。

四、写写外星人

1、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外星人传说的资料。

2、说说你心目中的外星人的样子。

3、想象你与外星人的一次会面。

4、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把你想象的情景写下来。

5、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完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语文活动8

一、我会填

二、我会读

三、百宝箱

篇11:8 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2.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3.集体认读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篇12:5.2 8和9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会读、会写这两个数,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掌握8、9的组成和相关的加减法。

1.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2.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8、9的物体个数,会写8、9,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有序的掌握8、9的组成和加减法。

2.2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学会写8、9,会比较8、9的大小,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和加减法。

2.3 考点分析: 数出8、9的物体个数,会写8、9,会比较8、9的大小,有序的掌握8、9的组成和加减法的应用。

3.教学用具

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小棒、三角形、学具盒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美丽的校园里,那么其他小朋友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另外一个校园里看一看,当你来到这样一个校园里你有什么感觉呢?

探究新知

一、8、9的基数含义

1、出示情境图 师:在这美丽的校园中你都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1)有8个小朋友(2)有9盆花…

学生在随意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和顺序来数。配合学生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抽象出数字。如学生说“有9盆花”,老师就可以贴出此图片,并说明9盆花可以用数字“9”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9”。

2、摆学具。

师:大家分别拿出8个圆片和9个圆片摆两种图形,自己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图形?

二、8、9的顺序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自己动手拨出7颗珠子。问: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8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几颗?(9颗)师引导学生多拨几次。并说清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拨珠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1:7的后面是8,8的后面是9。生2:9的前面是8,8的前面是7。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重要的问题。(课件出示直尺图)

师:你能快速地把缺的数字填在括号里吗?请试着填一填。学生填完后集体订正。

三、比较7、8、9的大小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本打开,翻到第54页,运用你发现的知识,来解决书上的问题。(课件出示点子图,让学生观察点子图。)

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看你能发现什么?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我知道了点子图是从左到右每次多1个,从右到左是每次少1个;我还知道9比8大,7比8小……。让学生自由回答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评价。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 >7 9> 7 9>8 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四、8、9的序数含义

(课件出示图片,第一排10只蝴蝶)

让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给他们涂色(在学生练习纸上涂,教师读要求)(1)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2)给从左边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做完后,师指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上,并引导学生说说这样涂的理由。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够按要求涂得这么快,这么好,老师太佩服你们了。

五、教学8、9的写法

教师先在画好的田字格的黑板上板书8、9,学生随着老师做书空练习。师:你学会了吗?你能试着写一写吗?(能)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8、9的写法。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快,很快就学会了怎样写8、9,而且写得都很漂亮。回家后再写给你的爸爸、妈妈看,好不好?

六、8、9的组成

1、学习8的组成

(1)师把8个红五星分抓在两手掌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几个?猜中后亮出双手再来。

(2)几次下来,学生的情绪一定很高,人人都会参与到这一游戏中来。(3)师:大家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同学2人一组用学具玩这“猜数”游戏。游戏要求:同桌进行游戏,猜中后,猜的同学及时记录下猜中的结果,然后交换再来。就这样,并适时把猜中的结果记录下来。

(4)汇报结果。同桌展示各种不同的记录结果,引导整理得出8的组成。(重点强调: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板书)

2、学习9的组成

(1)师:请同学拿出9个圆片,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记录)

师巡视,并提示学生:探究出4种方法后,不用操作,想出另外4种方法。(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9的组成。

(3)重点讲解:9可以分成1和8,9可以分成2和7,9可以分成3和6,9可以分成4和5,9可以分成5和4,9可以分成6和3,9可以分成7和2,9可以分成8和1。

七、8和9的加、减法(一图4式)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9个蘑菇,左边6个,右边3个。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算式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6+3=9 3+9=9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9-3=6 9-6=3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一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7个红色的小园片,2个蓝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54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最后老师公布答案。

2、完成课本53页的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由单个学生汇报每个题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结果,出现结果不同时课上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确定答案。

3、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及其它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完成后由单个学生汇报每个题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结果,出现结 果不同时课上讨论,最后由老师讲解、确定答案。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8、9两个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8、9的组成和加减法。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同学们要多做练习,充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看过楼房吧,如果在建房的时候地基没有打牢,大楼能结实吗?肯定住不了多久就会倒的,我们现在学的知识就是在打地基,现在的知识没有记住,那么以后学数学就会很吃力,所以同学们要珍惜每一堂课,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板书

第2节 8和9

1、学习8、9的基数 7添上1是8 8添上1是9

2、学习8、9的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3、比较7、8、9的大小 7<8 8<9 7<9 9>8 9>7 8>7 4、8、9的序数含义(区分第几和几个)

5、学写8、9 6、8、9的组成

7、学习8、9的加减法

上一篇:农业病虫害防治下一篇:三讲一落实贯彻一周年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