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2024-05-06

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共10篇)

篇1: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这些方面往往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教好小学数学,使学生全面发展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适当使用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心里特点和认识事物特点,实物教学工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注意到:学生以前只学过加、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运算知识、是很陌生的概念,所以我选择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转化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摆辅助工具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在摆小木棒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木棒,以此类推再摆出两堆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出多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用加法相加速度太慢,再介绍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快捷。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了解乘法的意识,很乐意去学习乘法。由此可见,辅助工具使用得恰当,有利于新知识的转化,不仅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而且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巧设疑问。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巧、技能,由理性逐步转化为感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能力,首先要掌握好设疑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设疑方法。、利用比较法设疑。例如:教“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先讲解:12×5=?12×10=?为新课开始搭桥铺路。接着再出示准备好的例题:每盒铅笔有12支,15盒一共有多少支?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可以把15盒分成了10盒和5盒,分别算出支数,再算出总的支数。其次,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对照比较,并设问:书上的计算方式与自己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速度比较快?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书写格式是什么?这样的比较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在自学中弄清了问题,掌握了计算方法,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②、通过观察事物设计疑问。例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变成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变化前后的情况,提出问题:图形的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学生回答后再提问: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三、在游戏中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有的学生精力无法集中很容易就走神,根本无法听老师讲课。如果我们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游戏和分组讨论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把这些儿歌改编成乘法口诀,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只有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强、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多种多样有趣的课外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培养学生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学习要多动脑筋、找窍门,学会手、脑并用。学生有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参与意识得到提高,自理能力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面问题时比较流利,但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就不难发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1.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3.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4.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王先走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5.小王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6.小王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人物,在课堂上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遇到的问题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作为老师应该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进行总结,积极探索、发现,要因材施教,因不同的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在教学中老师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更要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篇2: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但经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要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坚强的“计算意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逐步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要把计算教学融于情境创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计算的兴趣。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如在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的实际材料作为数学学习的情景,通过秋游前的准备,乘车到旅游区游玩等一系列环节,把整堂课自然的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计算教学。从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多么喜欢这样的课堂。此时,创设问题情景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是计算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

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确保准确无误。

四、要加强学生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

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

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加强估算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如: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432÷8 商一定是两位数等等。

五、要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有的是由于算理不清造成的等等。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错题积累起来,分析、辨别出错的原因,针对计算中出错的原因,上好计算教学的“纠错课”,1、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如: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题目中明明是写着128,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182,明明是加法,学生就列成了减法。

(2)算理不清,概念不明

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例如,学生学习使用简便方法计算时,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85×99+85=85×(99+1),如果学生没有弄明白是“99个85加上1个85所以等于100个85”这样的算理,就根本不理解加1的含义,而是容易算成85×(99+85),造成失误。再如,32×101=32×(100+1)也是同样的道理,101个32相加也就是100个32再加上1个32。

(3)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4)计算时不打草稿。

(5)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6)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2、发现问题,纠正学生错误。

对于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如何使他们改正过来,这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次改了,下次还可能出现,甚至屡改屡犯,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批改作业上下功夫,对每个学生的计算错误之处,标上符号或批上批语或打上“?”。

2、举行小型竞赛。规定时间、题目,做完后马上对答案,让计算出错的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原因,表扬做对的学生同时也表扬认真找出错误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3、给学生讲清“计算”的意义,举实际应用的例子,讲计算的故事来说明计算的重要性,计算错误的笑话及给国家的经济带来损失等,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设计相应的趣味练习,如:针对学生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教师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小树生病了,请你赶快帮帮她。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改正自己的错误。

篇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一、联系实际

1. 数学源于生活, 又应用与生活。

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而小学生, 正在处于学习的阶段, 主要是具体性思维方式, 对问题并不深入了解,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实例引入,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 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 另一方面又要使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 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 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完成从具体性思维到抽象性思维的过度。

2.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

“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小学生正处于对活泼好动的阶段, 在实际生活中教学, 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 在生活中理解数的含义, 通过对现实素材的计算, 增强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懂得学以致用, 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例如, 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话, 恐怕效果会不太好。在教学中, 我首先让本班两名分别住在学校两边的学生介绍到学校的路程, 再根据所用时间计算出自己的速度, 然后现场编题, 替换课本中原有的例题, 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亲切感, 使他们感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存在数学问题, 激发了兴趣, 激活了沉默的课堂气氛。通过两名学生的表演, 学生明白了相遇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遇”等有关术语的涵义。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学生需要获得更多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速度, 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将抽象的图形形象化, 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结构, 因此, 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但是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可以取代以往的教学方式, 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要有适当的课堂讲解、师生交流和学习反思过程。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软件, 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发现式学习

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都处于初级培养阶段,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未来的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式的教育, 没有自己的想法, 小学生的知识少, 经验不足, 认知能力差, 方法欠缺, 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 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性较强, 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 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随着年龄的增大, 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 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 开始有异想天开的想法, 如果引导得当, 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发现式学习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 独立掌握知识, 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牢固地掌握知识具有很大的价值。

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本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改变以教为主的方式, 形成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分组讨论, 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创新, 同时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增强学生的求知信心, 架设积极合作的阶梯, 让每位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中积极观察、思考、讨论、发现, 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实验操作, 可以归纳为“六要领”, 即分组——定标——引探——释疑——导练——总结——测评。

1. 分组。

合理分组是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性别、个性、特性、学习能力等因素, 把学生分为3—4个合作小组。学生搭配应力求科学合理, 以便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 定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入手, 从德、智、能等各个纬度把教学大纲具体化、过程化, 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导航仪和催化剂。多数情况下, 教学目标可由问题来指向和体现, 使学习过程成为逐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3. 引探。

教师应逐个层次揭示学习内容, 提供小组探究素材, 帮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方向及操作程序, 指点探究方法。具体操作, 教师先揭示学习内容, 出示思考题, 指点学生思考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当组内成员出现困难时,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组内合作探究。既要学会向别人请教, 又要学会相互辅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趣、启思, 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究情境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 释疑。

教师在引探时就要搜集相关信息, 以便化解难点。讲解难点前教师可先让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然后根据难点鼓励一些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若班内学生无法解决, 则以教师的引导式讲解为主, 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这样, 既巩固了前阶段学习成果, 又为后续学习扫除了障碍。

5. 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归纳总结,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从而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6. 测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参照教学目标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运用合理的措施 (如调整教学计划等) 予以补救或提高, 努力使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找到自信, 从而向新的目标奋进。

篇4: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注意实现这一目标而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乐于探索,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中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对数学教学情有独钟。在数学中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课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就数学课浅谈一下十几年来自己的一点新的体会与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创设课堂教学的学习情景,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共同讨论与他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感知新的知识到掌握知识,巩固新知识较好的教学方法。也正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1]如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弟五单元《什么事周长》我先让学生在教室内走一周,体会一周的含义,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体会了周长的含义,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一定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独立观察,积极主动思考的活动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努力探索研究,大胆地进行尝试,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目的。[3]在讲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时,由于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所以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口算方法,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小组交流,对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掌握的非常好,每名同学都能很熟练的说出口算的过程,在当堂的课堂作业中,只有2名同学马虎了,其余的同学全都做对了,并且速度很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学习,发现方法、规律,教师可以再学生实在弄不懂得时候,适当给与点拨,这样的学习开始也许会觉得慢了点,甚至浪费时间但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来了,对与学习便有了浓厚的兴趣,数学教学也便是一件轻松的事……

三、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是产生学生兴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几年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创设课堂争论的气氛。例如学生的上课回答问题出错了,我不去指责学生,而是让他们合作交流,与其他同学进行辨析,议论,判断,启发全体同学敢于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的作业出现了错误。我也不多加指责,而是让他们通过反思,启发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不同解法和答案时,我不草率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充分思考,引起争论得出正确结论。如在做应用题: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1)五分钟能打多少个字?(2)一篇稿子共325个字,5分分钟后剩多少个字没有打完?(3)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再做第三个问题时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激烈。我启发他们进行对比,判断分析正误,最后得出两种算法都正确,并找出哪种方法简便。这样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解題的应变能力。

四、教学中适当使用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心里特点和认识规律,实物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长方形的体积时,学生很难理解处空间的大小,我让生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制作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没人制作10个,教学中小组合作,用小正方方体摆长方体,小组合作,分别摆出长宽高分别是:3、2、3 ;探究长宽高分别需要摆几个?一共摆了几个?体积是多少?同样的方法摆长宽高分别是5、4、3;3、3、3的长方体,小组记录下所需的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进而轻松地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见教具的使用,营造了枯燥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以及记忆能力。

五、强调愉快学习,多进行表扬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讲,教学内容形式活泼多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十几年来,我多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愉快的接受知识。讲课多采用故事型讲解,语言讲求生动、形象、口语化,尽量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避免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在知识反馈上,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习情况,以便及时针对没有学会的学生进行辅导。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才可积极有效地使学生接受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并且印象深刻。在检查作业后或进行单元测试后,要适当的表扬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表扬的方式可以再作业本上写“好”或“认真”,也经常口头表扬,我还经常将作业本或试卷放在讲桌上让全班同学浏览……

总之,教学时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要因材施教,因班因学生而异,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要在40分钟内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在不懂时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掌握新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小学数学教学》

篇5: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观点与做法:

1.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课本材料的实用性

从学生日常的买菜、买学习用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因此,我在备每一节课时都要想到所讲知识与哪些生活的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尤其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中到处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做到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课本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知识的,就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总之,数学教学就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和亲近,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3.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打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课赋予了活力,更为我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图片、实物、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还用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4.创设平等愉快,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发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片面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不同而已。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他的不足。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和面容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鼓励和赞赏的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今天表现很不错”“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有主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感想或遗憾?”“今天的课堂,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观察分析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篇6:浅谈小学数学课新授课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测验课、活动实践课。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新授课是指以传授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能力为主的课型,是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应包括四个环节:导——学——练——测.一、“导”——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设疑导入、谈话导入,不管采用哪种导入形式,力求简单精炼,开宗明义,富有情趣,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是新授课的主干。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炼升华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获知的“载体”,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互动交流的舞台,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解释、应用和反思,让学生在感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同时多元化地、多角度地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

1、自主探索。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储备,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小组协作、互动交流、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调动多种感官积极探索、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参与对新知的自我探究。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还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索,并协助解决探索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难。当学生的探索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2、交流认知。

交流认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学生发挥创造的用武之地。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平等交流,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各自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困惑或问题,然后对于难点重点问题,教师以参与合作者的角色适当点拨启发。促进学生拓展思路,深入探究。这个阶段教师要精心组织、引导,要保证学生做、说、讲的时间,不要越疽代疱,也不要急于求成,教师不能直接说出问题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耐心引导,细心指导,逐步让学生去体会和体验,真正达到对数学知识的领会和理解。

3、提炼升华。在学生探索出各种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或学生代表)充分阐述(或解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评议,进一步进行数学思考、交流与归纳,促进数学知识逻辑化和数学方法系统化,进一步凸显最优化解决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有效帮助学生建构多元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先让学生选择研究的对象,每组选择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中的一种,请各组商量研究的方法:(1)先限量出各角的度数再算出内角和;(2)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角量一量是多少度;(3)把三个角拼折在一起,看组成什么样的角„„各族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然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研究的结果,并加以验证,请学生思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在讨论交流中,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三、“练”——巩固练习

巩固性练习是新课教学到学生独立作业之间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提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理解、巩固的时空,目的在于试探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便及时矫正。同时,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练习内容以例题后面的“做一做”、“课堂活动”、“想想做做”为主,练习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练习情况要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及时捕捉生成信息,做好有针对性的跟踪补缺,及时矫正。

四、“测”——当堂测试

测试题设计应紧扣知识点,题型要富有变化、内容要富有思考性及趣味性,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拾级而上,把教材的知识结构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测试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测试。这是测试题中难度最低的题,题型与例题相似,促进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变式测试。这类题目与例题比较稍有变化,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提高,可以强化认识,防止生搬硬套消极思维现象的发生,并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些题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能够解决。

3、发展测试。在新课之后,练习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向智能结构转化,发展思维能力。这类题目不一定要求全班同学人人会做,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探索。测试题内容可参考课后练习中与例题对应的练习题及思考题,并以当堂作业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当堂批改作业和组织批改作业。

篇7: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定稿)

摘 要:在小学的数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更有效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直接的让学生接触到关键的知识点,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我们都知道,要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基础,教师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体验;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00-01

在对于小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他们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和感悟,所以教师必须探索出一个适合小学生的教学道路,这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政策的逐渐推进,对于教学方法上的要求也是不断的更新,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不断促进学生在理论中的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更加的具有实际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的应用,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是为了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正是由于此,数学的教学绝不可脱离现实生活,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于准备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教学和实际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使用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这就需要教师的发现和探索。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直白的讲述,缺少必要的生活例子来支撑,那么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无法取得高效率的;有些知识是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师应当积极的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这样才能记忆的更加深刻。有句话叫做:革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数学也可以说是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到生活中的。

二、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所在,也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出发点。对于数学,传统的印象大多都是枯燥,抽象,难以理解,那么怎样才能使得数学的学习也变得具有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易的去理解呢?主要还是在于学生和数学的接触。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每一天都是在生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数学更加与生活接近,那么数学就会更加亲近,数学的学习也是更加的简单。

生活是具体的,实际的,但是数学是抽象的,如果将抽象的数学融入到具体的生活中,数学更加的生活化,与学生的接触更加亲近,那么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的有兴趣。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活动与现实事物是不可分离的。对于处于小学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影响会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当某一部分的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更加的亲近,更加的熟悉的时候,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更加的浓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会走进数学,才会主动的去学习数学,才会更加有信息,更加主动的结合生活去感受数学。

三、模拟情景教学,使得数学和生活更加自然的结合在数学的教材中,书本上配有很多的插图和故事,还有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和动物,这可以说将原本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通俗和实际了,实际上这也是对于实际教学中的一种帮助。教材之所以作为教材,是经过很多专家和学者们的不断研究和讨论之后的结果,这是编者们根据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理解,将知识融入到书本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或者故事给学生和教师们展示出来。但是教室们必须要注意到一点,图片和故事的使用,只是给予教师们一个教学的启示,帮助教师去发掘更多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让教师局限在课本之内的图片和故事中。

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从生活中发现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从生活情景中学习,也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投入到学习的角色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刻的去学习数学的知识。通过生活情景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情景中,动手的同时动脑,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

四、和谐师生关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感性因素的比重更加多,所以如果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学生排斥数学教学老师,那么必然对于数学失去兴趣,不会去主动的进行数学的学习。

要想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包括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评估学生的学习潜力。既然有考试,那么必然有先后之分,但是这并不代表排名在前的学生就一定比排名在后的学生好,这并不是证明学生能力高低的比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并理解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避免在全班面前让学生下不了台,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公平的机会和待遇;其次,教师和蔼的目光和和善的语言对于师生关系都起到一个重要的维系作用。诸如“今天表现的很好”,“对于这个问题你提出的意见很不错”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重视,感受到公平和民主,极大的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总而言之,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是要经历一个从迷惑到实践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创新和探索,不断的发展自我,不断的反思自我,使得课堂的数学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和现实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 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篇8: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浅谈

一、教师要关爱学生

“师爱”是一种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纽带, 是一种亲和力, 是教育之成功所在。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 盼望教师的宽容和理解,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 必须用爱去接纳学生, 用真心去投入, 并且是对全体学生, 而不能凭着自己的喜好, 而侧重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 忽略了后进生的心理感受。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人格魅力, 一定会被学生所认可, 一定会被学生所喜爱。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 在课上是否学得会, 除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外, 还要能够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注意力的方向, 掌控课堂气氛, 做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并掌握掌握课堂内容。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的教学, 情境创设是很重要的武器。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记忆效率。兴趣是人对做一项事物的心理状态, 兴趣有助于推动人们认识事物, 促进人们对该事物的认知逐步深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 是促使学生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理想环境。小学生好奇心理十分强, 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变得激动、兴奋。因此, 合理创设学习环境, 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对该事物的记忆,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 以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成功的故事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状态, 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是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 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要把有趣的东西跟课堂内容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感兴趣, 才有求知欲, 也才会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根据教材的内容, 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笑话等导入新课。

(二) 营造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情境, 激发课堂“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能够引起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情境, 引入竞争机制, 针对所有学生, 开展数学游戏竞赛活动, 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把今天的课堂知识放置于游戏竞赛活动中, 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游戏中收获新知识, 开发其潜能, 提高其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表扬学生, 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表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帮、超。用数学游戏竞赛来代替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及掌握运用。

三、布置合理有效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去复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也是让他们在实践运用, 并形成一定的技能, 同时又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合格的教师布置作业在精不在多, 怎样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记牢, 是课后作业的根本任务。

布置作业的目的要明确, 也就是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 使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 就是作业目标是什么, 教师要心中要有数。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 教师布置作业应侧重放在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上。对学生容易接受, 方便理解的知识, 应当布置有关开发潜力, 拓展知识面的题型。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 也能让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布置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师不但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方法中的不足。通过作业的复习, 学生就能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但是, 如果教师布置作业不合理, 作业数量过多, 重点难点不突出, 存在重复练习或者缺少知识练习的话, 就会导致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 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不感兴趣, 最后甚至是抵触老师, 不完成作业, 这样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

我认为应该这样布置数学作业:第一、预习“贵精不在多”。有效的预习是学生上课学习的基础, 它能帮助学生掌握好课堂的知识。怎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可以通过记笔记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预习完部分内容后, 对该内容的重点知识点用简洁的文字来概括出来, 或标记出自己预习时不懂的问题, 上完课后自己亲自解答。这样更有效地保证了学生上课经历集中, 有助于提高课堂上的学习质量。第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痕迹。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 很多的数学知识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布置良好的数学作业并不是出自书本, 而是源自生活实际, 生活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舞台, 也给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情境, 每一个情境就是一道生动的数学题, 因而数学作业应更贴近生活。第三、布置一些阅读作业, 有人也许会觉得,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情, 数学学科不需要阅读。课外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 并以海报的形式展现。这样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能够利用课余时间翻阅资料, 更能展现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设计出许多精美的数学家海报,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家的成就来之不易, 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第四、教师批改作业可以不予改正并要求二次提交。教师对作业可以采取有错不予改正, 发回学生手中, 自己改错并交回的方法, 发现作业中的错误时, 只做出标记, 不予改正, 发回给学生, 由学生自行改正后, 再给予适当评判, 这样的批改方式, 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改正错误, 深入掌握知识的能力。

篇9:浅谈小学数学课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情景教学 课堂教学

G623.2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创设情景的方式推动学生学习,让他们在特殊情景中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再现与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有目的的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创设形象有趣、具体生动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为他们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其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的要求

第一,转换师生课堂角色。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单向传授知识点,然而新课标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以及参与度。

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知识点较难理解,尤其是小学生的思想并不成熟,其想象力、理解能力都将对较低,挡面对难点的时候,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感到厌烦,最终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新课标提出一点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第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当重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动脑思考、敢于质疑等良好的习惯。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主动思考数学难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些习惯与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展开的途径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数学课堂情景的有效构建不仅要注重趣味性和生动性,更要将书本知识与不断变化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了解生活、了解世界。情景的创建也需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以最适宜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促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创建寓言式的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较低,难以接受直白的理论讲述,而童话或寓言式的情景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其在数学知识上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部分数学知识融入到著名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中,引发他们的思考。例如在讲加减法运算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坐井观天这一故事吸引学生,设置问题“青蛙在深度为100米的井中,白天青蛙可向上爬10米,而晚上青蛙会下滑4米,青蛙在多少天以后可以爬出井口?”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逐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设备与技术应用到课堂上,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丰富课堂情景,以声音与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景游戏化的情景

小学生的身心尚不成熟,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让他们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而游戏情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会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乐的心理,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例如在学习倍数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报数,当遇到3的倍数时以击掌代替报数,如果有学生出错,则可以通过表演节目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惩罚”,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能深刻的记忆倍数的相关知识。适当的“惩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学习自信心。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比拼,一方面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建生活化的情景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不大,因此丧失在数学方面的兴趣,不愿意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创建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水果,设置问题“五个苹果,吃掉两个还剩几个?”或者“六个梨加四个桃一共是多少个。”在例如在讲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好一个空心圆筒以及一个等直径等高的圆锥,用圆锥往圆筒里倒水,看倒几次可以倒满。这样生活化的情景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当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生也能够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

三、结语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最大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证明,情景教学有利于推动新课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深入实践,能够辅助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情景模式包括创建寓言(童话)式、游戏化、生活化等多种类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取舍,以最佳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提高课堂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齐翠英.浅议情景教学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5,(09).

[2]王玉华.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3]杨崇燕.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01).

[4]郑莲子.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教研版),2012,(10).

篇10: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龙河中心学校 孙 宁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尽管新课程删掉了一些繁、难的计算内容,适当降低了计算要求,但计算教学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计算教学,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算理算法

计算的算理是指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道理。计算的算法是指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此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算理,正确把握算法,让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计算。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确理解算理,把握算法

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让学生把握抽象的计算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法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教学中要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究、算法的构建中去。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我大胆放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提示学生求“24×13就是求什么?根据我们已有的计算经验,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及小组交流,不难得出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先求3个24,再求10个24,最后把两次算得的

结果相加。这样教学使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了算理,在尝试与探究中掌握了算法。

2.提倡算法多样,重视算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并组织学生正确分析比较、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肯定有创意的算法和比较便捷的算法。值得注意的是算法多样化仅仅是一个过程,算法的优化才是目标。在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呈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练习,再通过对比分析、合作交流,逐步发现哪种方法更简便,哪种方法有缺陷,在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逐步趋近优化的基本算法。

二、加强口算和估算 1.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口算在小学阶段贯穿于计算教学的全过程,是笔算、估算和其他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加强口算教学,有效地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方面。小学低中年级百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最基本的计算内容,务必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形成技能。在教学有关计算时如果需要一定的口算基础,教师必须在新授前对需要用到的口算进行适当的复习训练。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两位数乘三位数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多进行一些“几×几+几”的口算练习。口算训练以听算和视算为主,尽量少采用效率比较低的口答方式。2.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某些计算和测量的结果无法得到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数学方法,它是一种近似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

估算不是乱猜,而是一种数学思考,是用比较简便的方法知道计算结果的范围。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估算方法。常用的估算方法主要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取近似数进行估算,例如凑整估算、取中间数估算、看数位估算等,有时结合具体情况可以运用数的整除特征或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估算。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一是培养计算前的估算意识。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算前估算,学生知道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为下面精确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一个判断依据。二是培养算后的估算意识。计算后要多问:计算结果是否在 估算的范围?用估一估的方法看看结果是不是差不多?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另外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如果教师坚持指导学生在算前算后估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三、精心组织计算训练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都是随着知识积累和相应的训练而提高的,计算教学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突出计算要点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弄清算理和算法后,要及时针对新知要点进行练习。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要突出练习积的对位;学习万以内加减法时,要突出练习进位和退位,特别是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在组织练习时,一方面要讲究效率,多练新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组织集体练习,尽量少用

口答,因为口答只有少数几个人积极参与,多数人观望,效率比较低。

2.加强比较辨析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专项练习后,教师可多出一些题组练习,让学生通过求同进一步把握算法的本质,通过求异分清相混相异的知识。例如三年级教学混合运算后可出如下一些题组:

题组一:35+5×20 63÷3×8 35+5-20 63-3×8 题组二:80-30×2 72÷12×2(80-30)×2 72÷(12×2)题组三:100-25-65 100-(25+65)135-(63+37)135-63-37 题组一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题组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题组三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减法的一个基本性质。3.培养计算智慧

学生的计算智慧主要体现在算法的自觉迁移与类化和算法灵活简便两个方面。因此,教学时在学生把握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可出一些综合性、变式性、灵活性、拓展性的计算题让学生练一练、试一试,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横向、纵向等方面的比较,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让学生养成要求简算时才去用简便方法计算,在平时的四则计算中也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养成优化算法的习惯。

上一篇:群团工作培训感想基层群团工作培训小结下一篇:关系营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