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2024-04-1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精选8篇)

篇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万安县剡溪小学何辉园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得开启学生的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知,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成为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堂教学是变化无穷的,往往哪个会出现许多‚意外因素‛,也就是所谓的教学生成。如何使这些生成绽放美丽的光彩呢?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

一、‚智‛在改变,以合适的教学思路适应学生。

‚教学的技巧在于能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以预先设计的环节来展开教学,然而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比如,学生把课堂中要探索的结论课始就说出来了,不难的一个问题,学生却卡了壳……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机智地作出变动。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本打算先让学生实践操作:测量圆的周长,然后感受这样的测量方法有局限性,有较大难度,再鼓励学生去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哪知道当我拿着圆形物体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能知道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就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我知道最简单的方法,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再去乘3.14就可以了。‛我心想:‚糟了,下面要探索的结论就被说出来了,怎么办?‛于是我灵机一动,追问道:‚3.14是什么意思啊?‛真有不少学生补充了出来:‚3.14好象是圆周率。‛‚姐姐告诉我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我又顺势说道:‚看来大家课前对于圆的周长做了不少的了解,‘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14倍’这个结论可靠吗?你们验证过吗?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眼见为实,想办法验证这个猜想,怎么样?‛就这样,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了,为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

二、‚智‛在自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

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课堂中出现个别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位教师,不仅应对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感到高兴,而且还应该自我反省、及时纠正。

有一次,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就出现了一次失误。书中定义‚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而我在教学时说成了‚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有学生立即反驳:‚老师,你说错了。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正方形是图形,它们不能等同。‛我顿时陷入了尴尬的境界,意识到了自己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应该马上补救。首先我肯定了这个同学的发言,并且及时地纠正了自己错误的说法,而后又借助这个错误教育学生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这样做,我发现不仅使学生在思维严谨性上受到了一次教育,我自己也在发现失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三、‚智‛在谦虚,以积极的学习心态激励学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其实,在实际学习中,教师不一定事事处处都比学生强,学生也未必事事处处均不如教师。因此,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就应当具备虚心向学生学习的心态和及时向学生学习的机智。

有一次,数学作业发下去了,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你改错了!‛我拿过来一看,没发现哪改错了啊!原来是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图书室把新买来的图书按4:6 :5的比例分别分给四、五、六年级,已知六年级分得50本,问学校新买来图书多少本?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解答的:4+6+5=1550÷5/15=150(本)。而那位说改错了的学生却是一步就算完了:50×3=150(本)于是我问他:‚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他说:‚我是这样想的,四、五、六年级分得本数的比是4:6:5,那么分得份数的平均数就是5,刚好是六年级分得本数50本,用50×3就可以算出三个年集一共分得本数。我听完他的发言十分惊讶,应该说孩子这种创新思维的精神震撼了我,我立即对这位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大加赞赏,肯定了他的做法更加简捷,科学,而后也为自己在批改时未深入思考而感到惭愧。借此机会,我也激励其他学生: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有些想法大家能比老师想得更巧妙。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而且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在这个旅程中,需要我们教师有双慧眼、有颗慧心,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去发现生成的美丽。不过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充满活力和魅力!

篇2: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课堂上几种教学机智:

一、意外收获

二、错出精彩

三、急中生智

四、借题发挥

五、以变制变

一、意外收获

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教师能否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巧妙地加以引导?能否正确地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

1、课前交流的意外 案例:师:同学们,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姓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薛”)大家仔细观察我,有哪些特点呢?

生1:你个子很高、人很瘦。

师:高了好,站得高,看得远嘛。生2:你的头小,脖子长。

师:脖子长好,像天鹅,多高贵 生3:你的背有点驼。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当然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生4: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我真的会感到很自卑的。下面大家看看老师写下这节课的题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提出了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

一位教师前一天布置了学生测量腰围。第二天汇报时,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您的腰围是多少?”同学们顿时一阵哄笑,学生们笑是因为老师比较胖。但是老师很坦然,这不是他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是他还是笑着说:“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家经过估计后,要动手量一量,没有卷尺怎么办呢?

生1跑上讲台,拿着直尺,小心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一看83厘米。生2:我想用一根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就可以当卷尺。生3:我可以拿绳子,围着你的腰绕一圈,再量一量这根绳子就可以了。这已经是老师心中的答案了。可是„„ 生4:我取下老师的皮带量一下就可以。生5:我一拃10厘米,量一下有几拃。生4和生5都是老师没有想到的答案,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身上折腾了一阵,最后得出答案:“老师,你该减肥了”。

这堂课与原计划完全不同,因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学得特别主动,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面对学生的错误和启而不发的学困生,怎么办? 案例: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同学要在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是3米,要种多少棵? 生1:60÷3+1=21(棵)生2:60÷3+1=21(棵)

21×2=42(棵)生3:60÷3=20(棵)生4:60÷3=20(棵)

20×2=40(棵)生5:60÷3-1=19(棵)

19×2=38(棵)

师:这么多的方法,到底谁是正确的?大家讨论一下。讨论的时候把题目认真读一读。想一想,这次植树的情况和刚才一样吗?“小路两旁”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讨论后发表意见。很快明确了生1、2、3的解法是不对的。因为猩猩馆和大象馆之间种树时,两端都不能种树。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肯定不是加1的关系。因为是在小路两旁栽树,求出一边植树的棵树后还要乘上2。

师:生4和生5的解法究竟谁的有道理?同学们自己画图,看看一段直路上植树,两端都不种,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思考画图。很快发现了间隔数和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错误解法的辨析,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才会真正地建立起来。

4、尴尬与精彩

案例:师:小朋友,老师带大家到小白兔家做客,小兔家漂亮吗? 生:漂亮。

师:观察小兔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家门前没有路,应该修路。(你想的真周到)生2:房子没有窗户。(你观察的真仔细)生3:门上没有锁,不安全 „„

师:你们好好看看,从数学角度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1:小白兔家有一间房子。生2:房间有一扇门。

生3:房子外面有一个红太阳。„„ 师:。。。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老师眼中的“房子”就是一种虚拟的摆设,是导出此节课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工具,是一种教学途径。而学生心中的“小房子”,是小兔的家,他们像对自己的家一样看待,一样怜惜它,融入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是真心实意对待这个家。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语言。孩子的话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教学中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有很多的非预设生成,非预设生成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两种结果---尴尬与精彩。如何善待“非预设生成”,使其成为激励教师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不仅体现了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度、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还体现了教师教学智慧。

5、我不需要合作 案例:“学生只有20根小棒,让学生摆35” 师: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的小棒都不够,我们就把小棒合起来,摆了3个一捆的,摆了5个一根一根的。师: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解决困难,我为你们的做法感到高兴。生2:老师,生3玩彩笔,不和我们合作摆。生3爬在桌子上偷笑。

师:生3,你有什么高兴事情吗? 生3:我不需要合作就可以摆出来。师:是吗?把你的方法给我们。

生2:我用彩笔表示一个十,小棒表示一,这样三根彩笔和五根小棒就可以表示35了。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谁重复一遍呢?有谁可以在这种方法的启发下能有和更多的方法呢?

生4:我有两种颜色的小棒,我用白色的小棒1根表示一个十,粉色小棒1根表示一个一。生5:我用左手中的小棒1根表示一个十,右手中的小棒1根表示一个一。生6:我用长的小棒表示„„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给了老师不少惊喜,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课堂上面对一个被同学揭发“玩彩笔”后偷笑的学生时,如果教师批评指责,无疑会破坏和谐的学习氛围,影响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置之不理,又会扼杀学生创新的萌芽,随之泯灭的还有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冲动,那将是多大的遗憾!学生创造的火花、珍贵鲜活的课程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和一双眼睛。

二、错出精彩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甚至教师出现错的地方。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处理得好,会使整节课格外精彩!而教师对课堂错误的矫正,则是一种很机智的教学艺术。这样的课堂会因差错而精彩!

1、以错误为诱饵,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师把长方形的对称轴写成了4条。生1:老师,不对,应该是2条。生2:不,是4条。生3:2条!

学生争论起来,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

师: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空口无凭,你们能想办法证明一下吗? 学生们动手做起来„„ 当然,在课堂上我们尽量避免教学失误。但如果出现了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走出尴尬。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的失误在学生的热情参与中成为展示教师个人教育智慧的一个契机,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热点。同样的道理,学生也有出错的权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教师更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让学生在宽容、信任中重拾探究、参与的热情。

2、以错误为起点,探究知识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不要马上就更正或否定,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机智灵活地处理学生的错误,并且以此为教学起点,及时地改变教学预案,顺应学情,顺着新的教学思路探究知识的本质属性。案例:角的测量 师:要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需要有度量的工具,就是量角器。还要确定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大家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说说你的认识。

生1: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1份就是1度。外刻度从左往右看,内刻度从右往左看。生2: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觉得你的量角器不准,因为你的量角器1°比我们的1°大一些(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他的意见)。

师:观察的真仔细,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同学们小声议论)

生3:一样大。

生4:老师的大一些。

生5:不对,老师的三角尺也大很多,但老师的1厘米和我们直尺的1厘米一样长。师:那我们想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吧。生7:画一个角,量一量这个角的大小。

师:怎么样测量呢?我们先来学习量角的方法。随后按照教学设计开始了学习量角的方法。

3、以错误为契机,拓展知识的外延

案例:补充问题。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乙每小时行驶80千米,()? 生1: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生2:行了多少小时两车相距300千米? 生3:行了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生4:行了4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生5:行了10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做,随即大部分学生也这样说)师:遇到什么困难了?

生6:总路程减去两车行驶的路程不够减了,所以不能做了。师:既然不能做,那怎么办?

生7:改一下,把时间改的比10小时短一些。师:行驶时间应该在什么范围之内呢?小组讨论。生8:应该在1—5之间。师:6为什么就不能呢? 生9:6小时就相遇了。

师:原来这道题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呀,看来补充问题时我们还真的考虑仔细了。但是有一点我还不明白,难道两车就不能行驶7小时、8小时吗?

我们画图来看看吧,随后画图讲解,三种情况。相距、相遇、相遇后相离的情况。

4、以错误为素材,寻求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用简便方法计算327-98 很多同学这样计算: 327-98=327-100+2=229 但是也有个别同学这样计算: 327-98=327-100-2=225 这道题到底应该怎么算呢?到底是加2还是减2呢?通过交流得到了共识:多减几就加几。这时候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小声说,还是我的方法好。老师笑着对这个孩子说:“你是怎样算的,能把你的算法做在黑板上吗?”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 327-98=100+227-98=229 下面的学生一看就喊:“错了,错了,这哪儿算简便方法!” 这时老师问这个孩子:“你为什么要把327分成100和227呢?”他回答:“100减98等于2,2再加227等于229,就不用考虑是加2还是减2了。”

多好的回答啊!教师带头为这个学生鼓掌,其他同学也鼓掌。接着别的同学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

327-98=100-98+227=229 327-98=227+(100-98)=229 以上的教学片断,学生的算法似乎有点道理,但是却很模糊,教师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教学:为什么把327分成227加100呢?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得到了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数的另一种简便算法,而且这种方法避开了学生容易搞混的是多减还是少减的问题,很容易被中下等程度的学生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看似毫无道理的错误,但如果我们用心挖掘,有时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急中生智

急中生智是在紧急情况下想出的应付办法。面对课堂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情况启发学生呢? 这是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底蕴、教育智慧的厚积薄发、灵光一现,需要教师长年累月潜心积淀。

1、急中生智,坏事变好事 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快下课的时候,学生突然问出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正方形是不是由长方形进化而来的?” 老师一听这个话就傻了,听说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可是具体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这个时候老师镇静下来说,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一位同学说:“进化论是说活的东西,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死的东西,怎么能说是进化呢?只能说是相互转化。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把球再踢给学生,这样会在他们的思维中激起浪花。

2、用学生的“提问”做“教材 案例:圆柱的表面积计算 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候,一个学生说用两个底面积加侧面积计算太麻烦了,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呢?

例如: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侧面积=2×3.14×5×15=471(厘米²)底面积=3.14×5²=78.5(厘米²)表面积=471+78.5×2=628(厘米²)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你会吗? 生:2×3.14×5×15+3.14×5²×2 师:怎么样才能计算的更简便呢?运用乘法分配律,你能够怎样简化呢? 生:2×3.14×5×15+3.14×5²×2

=2×3.14×5×(15+5)

=628(厘米²)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师: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新推导出来的公式。

师:先用把一个圆柱体拆开,用剪刀拼接成(或者转化)我们学过的图形。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展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展开发现解法的过程,依托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让数学思维在这种展开了的过程中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当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巧妙应对,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顺水推舟

当教师听到学生不同的见解时,不妨顺水推舟,仔细分析情况,巧妙地将之拿为己用,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感知材料,从而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明晰的认识。案例: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在推导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了等低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型。然后让大家猜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再去验证。大部分学生通过实验都发现了用圆锥三次就可以把圆柱倒满水,但是有两个孩子却说是两次或者一次,怎么一回事情呢? 师:请你把你刚才的实验再给大家做一次。生1把圆锥内的水倒了两次,加满圆柱体。

师:大家注意观察,他的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大家发现,等高不等底。

师:再请另外一个同学做一次你刚才做的实验,大家注意观察。生2一次倒满,大家发现他的圆柱体和圆锥的模型既不等底也等高。

师:看来圆柱体和圆锥既不等底也不等高时,情况会变得复杂,也不确定。那么根据刚才大家的实验,我们能不能说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呢? 生:不能,应该说圆柱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

(2)刨根问底

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刨根问底。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再给予一定的评价。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案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一张照片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请给配一个镜框,看看需要多少木条。生1:3+3+2+2=10(分米)生2:3×2+2×2=10(分米)生3:(3+2)×2=10(分米)生4:(突然站起来)老师,我算的是木条的长度!

师:哦,那你是怎么样想的呀?(老师纳闷了,就是让你算木条的长度呀,学生怎么考虑的呢?)生4:(3+2)×2+4=14(分米)师:为什么要加4呢?

生:因为镜框的接口处要多用一些木条„„

师:对呀,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有些损耗,所以计算木条要多算一些,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好,他真了不起!不过在计算时,有些损耗我们一般是忽略不计的。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不同想法,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然后再以此为依据,改进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3)激起争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各种有梯度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自发地产生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必太忙于回答,可以让学生争论,让问题越辩越明。案例:一位数除三、四位数

有个同学叫小明,他学习了笔算除法,发现了一个重大的信息:一位数除三位数,商都是三位数,他这样的说法对吗?(学生立刻开始争论,最后一致认为那是错的)师:你准备怎样反驳小明的看法呢? 生1:592÷6,商可能不是三位数。

师:请大家试着计算,会做的直接做,不会做的就想一想。(学生做)

师:小明的说法正确吗?刚才的反驳有道理吗?我们再做一个267÷3(学生做)师:这道题商为什么就变成了两位数?

生2:百位上2比3小,不够除,就要用前两位去除。

师: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只要被除数的前一位比除数小,商就一定是两位数。生3(突然地):三位数除一位数,商会是四位数吗? 学生又开始争论,大家认为这个说法是错的。生4:除法只能使商越来越小!

师:他的说法有问题吗?(学生思考)生5:如果除数是1,商就不变。

生6:如果被除数是四位数,商会是三位数吗?

(于是老师就顺水推舟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学:让学生尝试4375÷5)生7:乘法有验算,除法有验算吗?

生8:除法当然可以验算啦!用商乘除数就可以啦!师:明天,我们就学习除法的验算。„„

在讲三、四位数除一位数中,一般老师都是就题论题,学生也能掌握笔算除法的法则,但是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一会生成问题,一会展开辩论,教师在旁边点拨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主动从“主讲台”上退出,轻松地看着学生辩论,何乐而不为呢?

四、借题发挥

当课堂上出现了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时,教师是否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把意外枝节巧妙地嫁接到教学的主干上来”,借题发挥做“文章”,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考验。

1、他山之石能攻玉

讲《认识圆》借班上课时,发现几个孩子总是走神,强调了好几次都效果不好,而且发现一个孩子在看漫画书。这个时候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师:圆好不好画? 生1:好画。

师:正方形好不好画? 生:好画。

师:正方形好不好画? 生:好画。

师:那你们左手画圆,右手正方形。

学生开始画,没有一个画好的。我借机说:“一心不能二用,即使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不分主次,最后也一事无成。”那个不专心的孩子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多次强调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没有想到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在屡次的失败画图中,孩子们只是体会到很简单的事情,左右手也不能同时去做,而这样的的借题发挥好似画龙点睛,不仅让当事者恍然大悟,而且也让所有的学生更加体会深切。

2、当学生巧解名题时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解法,甚至一些“怪算法”。当在课堂、作业、考试或课外辅导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算法,对于这些意外的疑难问题,教师如何处理呢?如何让学生的这些智慧闪光呢? 案例:小狗跑了多少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一只狗,狗每小时跑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跑,碰到甲时,再往乙那边跑,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直跑了多少千米? 按照常规的思路,分段计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这些路段的和,很难求出结果来。要求出狗跑的路程,就要求出狗跑的时间,而狗跑的时间正好就是甲、乙相遇的时间。用狗跑的速度乘它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狗跑的路程。

一个同学用了这样的方法:不计算就知道狗一共跑了100千米。因为这道题的数据很凑巧,狗跑一小时的路程恰好等于甲乙两人同走一小时的路程之和。甲乙两人相向而行,过一段时间必然会相遇,这段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甲乙两人路程的和。教师的策略

师:你这样的方法很独特,假如把狗的速度改为每小时跑20千米,或者狗跑的速度改为每小时8千米,我们可以算出来,最后狗跑多少吗? 反思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法的探索过程,爱护和欣赏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智慧闪光。

2、教师要努力把“常规方法”教活一些,并能适当教一些“奇思妙想”,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3、教师要加强学习,重视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直觉思维素质。

五、以变制变

以变制变是课堂的使命。因为课堂上会不断涌现出学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会不断产生始料未及的信息。如何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积极、得当、有效的措施,将教学引向深入。唯有积极实践、发展教育机制,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付,自如应变,才能做到以变制变。

1、答案提前出来了,怎么办?

一节长度测量的课上,教师安排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下面是一个片段: 师:为什么同样的桌子,我们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呢? 生1:工具不一样,工具的长短也不一样。

生2:有的是用铅笔,有的是用手柞,所以不一样。

生3:我用数学书量的,如果别人也用数学书量,数据可能就一样了。生4:可能是量错了吧。

师:生1刚才的观点,工具不一样,工具的长短也不一样,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再次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引导学生向更为抽象的描述靠近)要想得到相同的数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我们都用尺子,都用教科书去量。

师: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人都用相同的工具来量,就会得到相同的数据。比如都用曲别针量或者都用尺子量,都有我们自己的道理,我们再一同量量看。

学生直接说出工具不一样,工具的长短也不一样,超前体悟出来了。与老师课前想法---“充分”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产生了不一致,还没有到时候,怎么答案就出来了?这里特级教师刘可钦老师的追问等于提醒了学生去进一步思考,把学习引向深入。

2、悟出来的“快速反应”能力

有数据显示,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平均每分钟就需要作一个决定,也就是说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多数教学情境要求不假思索、当机立断。而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克服个人的主观情绪,理解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等条件。在学习《圆的面积》复习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一只羊被远远栓在院外的一块草地上吃草,绳长5米,能吃到的面积最大? 生1:羊拴在桩上,吃到的面积最大时是一个圆的面积,半径就是绳长。师:你回答的不错。怎样列算式呢? 生1:3.14×5×5=78.5(平方米)

生2:老师,刚才生1说的情况是把羊拴在离院墙5米以外的情况。假如拴在离墙以内,就不是这样了。

师:你真会动脑筋,大家考虑一下假如要是拴在5米之内,会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

生1:假如拴在院墙的中间,羊吃到的就是一个半圆的面积。生2:我把羊拴在院墙外的墙角,羊吃到的圆的3/4。

生3:假如把羊拴在离墙3米远的地方,羊吃到草地面积就不好计算了。

师:是呀,像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多的,但计算起来很复杂,到了初中我们就会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一些资料继续研究。

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个经典的教学案例,这个案例中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疑惑、深思、惊讶、惊喜、困惑等等,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欲望,学生的思考,学生深层次的探索。通过分组探究,思维发散,疑惑得到了部分的解决,又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这样的学习,学生印象深刻。

3、在信任与期待中应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百分数的意义”。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有两个烧杯分别加入温水120克和280克,再分别加入白糖30克和40克,等糖完全溶解后,看哪杯水更甜?(话音刚落,一个学生马上说,让我喝一口。全班同学都笑了)

这个天真的学生的回答,打乱了教学的进程,那么如何使教学顺利进行,不会搁浅,这就需要教学机智。教师怎么处理的呢?

师:请你把两杯糖水各喝一口,不过,哪杯水更甜的品尝结果先得保密。师:谁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学生的计算,第一杯水更甜。这个时候喝了水的学生说,真的是第一杯水更甜。

篇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一、借机施教, 为我所用

在教学中, 教师或者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在遇到棘手的突发问题时, 可借机施教, 把问题引向教学目标上来, 不仅解决了问题,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也将自己的尴尬化解于无形。

我在上《丑小鸭》时, 原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抓住丑小鸭出生后大家嫌弃它丑陋, 欺负它, 丑小鸭离家出走最后变成美丽的天鹅这个过程, 让学生明白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对自己灰心丧气, 因为丑小鸭也能变成天鹅。但是, 当学生讨论到“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 就钻出篱笆, 离开了家”时, 一位女学生站起来说:“为什么丑小鸭的妈妈不来保护它?鸭妈妈为什么不去找它呢?”问题的提出, 出乎我的意料, 因为课文没有对妈妈进行描写, 只在课文开始部分写到“丑小鸭来到世界上, 除了鸭妈妈, 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 鸡公啄他, 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我在备课时确实没有注意这个问题, 但我马上意识到:鸭妈妈的这个问题闪现着学生的思维智慧火花, 千万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启发学生的思维, “是呀, 鸭妈妈在丑小鸭离家出走之后为什么不去找它呢?”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 展开合理的想象, “鸭妈妈的孩子太多了, 根本不知道丑小鸭离家出走了。”“丑小鸭出生不久, 妈妈就病死了。”等等。大家的想象都道出了丑小鸭的可怜。学生在讨论中对课文的理解更深透, 课堂变得更精彩了。

二、借题发挥, 为我所用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 随时都会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尴尬之事。这个时候, 教师应巧施妙手, 根据教学内容借题发挥, 让意外的事件化成教学的案例。

一次, 在给学生上课《花钟》这篇课文时, 孩子们正听得津津有味, 突然从窗外飞进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蝴蝶吸引住了, 有几个调皮得男生还蠢蠢欲动。看到这种情况, 我没有强硬地把让学生认真听课, 而是采取了借题发挥的方法问学生:“同学们, 蝴蝶为什么向着你们翩翩起舞呀?”学生被我的问题问住了。我接着说:“蝶恋花嘛, 因为今天我们学得是《花钟》这篇课文, 文中不同时间能开不同花, 把蝴蝶都吸引来采花粉了。”学生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于是, 孩子们又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了, 课堂上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借水推舟, 为我所用

语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现在的学生视野宽广, 思维敏捷, 而且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上, 往往会提出一些超过教师认知水平的问题。此时, 教师不能选择回避, 应该实事求是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既不能不懂装懂, 胡编滥造以蒙蔽学生, 也不应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应该将它们当作一种较好的教学资源, 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 顺着学生的回答, 及时运用教学机智顺水推舟, 以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 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 它也时刻提醒我们教师, 要多储备知识, 要吃透教材。

四、借用幽默, 为我所用

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窘迫的场面。幽默的语言则是一贴妙方, 能端正双方的心态, 调节双方的情绪, 改善双方的关系, 甚至可以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避免矛盾产生。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的语言, 既不伤学生自尊心, 又不影响师生的关系。在紧张的情形下, 教师“幽默”一下, 学生会忍俊不禁, 化怒为喜, 更尊重教师。教师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化“腐朽为神奇”。

我在教学《小兔运南瓜》一课时, 让学生帮助小兔想办法运南瓜, 黄晟同学举手说:“我觉得可以用一块大板做成跷跷板, 把南瓜放跷跷板的一头, 然后请森林里的大象在跷跷板的另一头用力一跳, 南瓜就会飞起来, 直接飞到小兔家的院子里。”老师说:“你的办法可真是省力气, 太让老师佩服。更老师大吃一惊的是, 你的这个南瓜居然长眼睛了, 飞得这么准?”学生马上发现了黄晟的这个办法有些不足, 又另辟蹊径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幽默机智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 顺着新的思路从再次进入课文, 峰回路转式地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丰富提高了认识。“精彩的生成”看似“信手拈来”,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的展现。

篇4: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49-0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使教学机智从有痕到无痕,从偶然性到常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瞬息万变,错综复杂,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从而促进精彩的生成。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一、确立目标,主动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1、精心指导,自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例如: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之中,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引导启智,自主探究: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无疑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有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创设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引入“过三点”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打碎了的圆形玻璃镜,然后提出问题:

篇5: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论文摘要:教学机智是教师管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 顺利完成。特别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把握教育契机,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神乎其神的作用

关键字: 机智 思维 抽象 数学化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概念得知,教学机智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思维。它所追求的就是思维的直觉性、多向性和创造性。而这一点也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由此可知,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成为点燃创新教学的思维火花。

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思维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机智有以下几个特点:(1)特定性, 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随时会接受到各种信息反馈,教师就应当根据不同的信息运用教学机智随机作出处理。但是对数学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选择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尽可能地用数学的理念来随机处理信息,使教学机智在内容上表现为“数学化”。(2)开放性,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形式上的特点。如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要对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进行”数学化”的处理。因为数学理念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运用数学理念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机智也相应地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风格形式。(3)及时性,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时间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反馈信息更多地表现在多向性思维方面,而较少的表现在知识领域方面。在知识领域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时间处理,可以即刻处理,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时机再进行处理。但思维方面的信息则需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断层和阻塞。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当然,这里所说的及时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即时性。在特定情形下,及时性还指在一定时间“度”内的及时性。

教学机智是教师管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教学任务 顺利完成。特别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把握教育契机,使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神乎其神的作用。

1.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因势利导,可以变学生的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有时会出现粗暴、傲慢、顶撞和无理取闹等言行,而对学生这种消极情感,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化被动为主动。首先,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对学生的不满。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幽默、暗示等方法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同时用庄重而亲切的态度激起学生积极性的体验。有经验的教师,当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引起消极体验时,总能掌握分寸,及时地促成消极情感向积极情感转化,因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表明,师生积极性的情感是一种具有“加速度”的情感,它能够迅速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效果,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

2.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堵”、“导”变通,从而使师生思维导向始终指向教学目标。运用“堵”、“导”变通的教学机智,对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堵即控制,也就是控制学生思维,将学生思维的涓涓细流纳入有效的思维流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即点拨诱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课文内容的理解上靠近。“堵”和“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注意点拨诱导,讲究 “导”的艺术,又要注意堵漏塞流,强化“堵”的机智,提高课堂 效益。在教学组织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引导,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妙创设和谐情境,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得到尊重的满足。如在老师提出各类问题时,即使差等生回答,老师也总会利用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加以引导,逐渐地从各个角度、各个方向与问题挂钩,最终使他们明晓答案,并且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肯定与赞许,这种引导的机智,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不能偏离课堂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灵活机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作用。而当学生的思维变换方向、误入歧途、有悖教学目标时,教师又要机智、及时地“堵”住,并根据反馈信息,适时诱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以避免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发生。这样教师发挥“堵”的机制,借助有声语言,把握学生无 声的思维潜流。断流时导,漫溢时堵,堵导并用,灵活变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伴随教师讲授的“旋律”,弹奏出探索的“交响曲”。3,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含蓄幽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往往使老师陷于窘境,要处理会拖延上课时间,还可能伤害到学生的情感,如果不予理睬,又损害老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采用教学机智,含蓄幽默地使自己暂时摆脱窘境,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由于窘境的消除,借助的是幽默的力量,所以,往往使师生都能“会心一笑”,双方关系更融洽,更和谐。老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机智,使得课堂教学进行下去,并且增进了师生感情。其妙处在于:(1)遇到特殊情况,老师首先保持了冷静,巧妙地加以解决。(2)“化险为夷”,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3)维护了课堂上学生的自尊心,又确保了教师威信,从而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4)教育方法独特而有效,当学生“发狂”的时候,老师不是冷冰冰地说教,不是简单粗暴地压服,而是冷静地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善于运用教育机智的老师,总喜欢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他们尊重学生人格,从不辱骂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去姑息、纵容学生,老师利用自身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教育机智,既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举足 轻重的作用。

正确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建议:教学机智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的 智能表现。在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偶发事件时,方案虽多种多样,但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去寻找、筛选、确定一种最佳的教育方案,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偶发事 件的处理,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门艺术。这样说,倒不是认为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不可捉摸、无规律可循的。诚如“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只是需要教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

1.爱心是前提——虚心、宽容地对待学生是教师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教育是用爱构建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 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就的奥秘所在,而且这种爱,不单单指老师对学生所赋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种爱,从而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真正地去爱学生,关心、体谅学生,在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机智时,才能从偶发事件中探求出学生的潜在动机、思想奥秘,并能抓住偶发事件这一契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的爱心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虚心、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虚心、宽容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学会宽容,是一个教师高超教育艺术的一把利剑。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学生毕竟还是涉世未深的、自控能力不很完善的青少年,所以作为老师,即使在一些偶发事件中,自己尊严受到挑战,感情和威信受到损害,教师也应该充分地理解、体谅学生的这种不完善,切忌居高临下,或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对待当事人。否则,只能使事态更加恶化。许多教育实践证明,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才能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2.适度的原则——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教师情感的流露,处理的宽严以及批评语言的措词等方面都需要老师精心加以把握,切忌情绪激动、急不择言。而且在采用惩罚的措施时,也一定要掌握分寸,慎而又慎,其基调的高低,也要与过错相适应。一般地,对那些故意行为,性质比较恶劣的应予以重罚,而对那些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较轻的则予以轻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也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方法多样——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多种方法,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之内。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灵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要做到择机而教。诚然,偶发事件的处理是一件复杂的、自由度较大的创造性劳动,随时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各种事件,情况千变万化,情形错综复杂,它需要老师果断、准确地做出判断,并能灵活处理,这的确是一件难度较大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处理。而教育机智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它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富于想象,灵活多变,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要严肃而柔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要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而巧妙地处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对学生思想产生强烈震动与深刻印象的,用趁热加工法效果要好;对一些需要有充裕时间去考虑的,用冷却处理法效果好;对范围影响不大的,教师通过目光、提问等暗示方法来处理;对教师出现错误而又不能马上找出错误所在的,则采取共同讨论法等。因此,教师需要视偶发事件的成因灵活地加以处理,正所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4.态度诚恳——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教师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切忌用一个错误代替另一个错误。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一群会思维、有想象、有语言的活生生的人。尽管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但在课堂上仍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自身的失误,例如:语文老师读错了字;数学老师算错了 数学;英语老师拼错了单词;历史老师记错了年代„„或者有的教师碰到被学生问题问住的尴尬局面等。在面对自身失误时,不少老师遮遮掩掩,原想蒙混过关,保住所谓的“面子”,实际上却是用一个错误掩盖了另一个错误,误人子弟。而在答不上学生问题时,也很少敢说“不知道”,仿佛说“不知道”是一 件丢人的事。其实,有时候老师坦诚、机智地说出不知道,学生往往会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感。更何况,有些问题,本身就很难找到圆满、完整的答案。因此,在发现错误时,机智的老师不但勇敢地承认错误,而且还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信息,把失误作为督促自身完善的动力。不但纠正了自身的失误,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篇6:数学课堂教学机智探究论文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概念得知,教学机智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思维。它所追求的就是思维的直觉性、多向性和创造性。而这一点也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由此可知,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成为点燃创新教学的思维火花。

二、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特点。

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思维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机智除了具有一般的随机性、灵活性等特点外,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特定性

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随时会接受到各种信息反馈,教师就应当根据不同的信息运用教学机智随机作出处理。但是对数学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选择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尽可能地用数学的理念来随机处理信息,使教学机智在内容上表现为“数学化”。

开放性

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形式上的特点。如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要对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进行”数学化”的处理。因为数学理念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运用数学理念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机智也相应地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风格形式。

及时性

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在时间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反馈信息更多地表现在多向性思维方面,而较少的表现在知识领域方面。在知识领域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时间处理,可以即刻处理,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时机再进行处理。但思维方面的信息则需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断层和阻塞。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当然,这里所说的及时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即时性。在特定情形下,及时性还指在一定时间“度”内的及时性。

三、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常见表现。

1、创设轻松氛围

数学是一门具有理性美的学科。但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们往往不能欣赏这种美。在他们看来,那些数字、规律和法则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这枯燥而紧张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能适当加一些得体的幽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精神。而学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学生创新的条件,因此,利用得体的小幽默,创设轻松氛围是数学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的主要表现。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计算时,许多学生多对单调的计算感到乏味,显得心不在焉,特别是对“先约分后计算”这一计算要点不能很好运用。这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小幽默:每个分数都是一位穿着棉袄的工人,每次相乘都是一次工作。工作时当然都要尽可能脱掉不必要的棉袄(能约分要先约分),要不然工作起来不方便。不过,天实在冷的话(不能约分时)不仅不要脱棉袄,还要凑在一起想办法取暖呢(分数乘法计算法则)!听了这个小幽默,学生们都会心的笑了。这一笑,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调整了学生情绪,更让学生回味无穷。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创设轻松氛围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分寸。那种无聊乏味、一味追求轻松气氛的幽默,那种喧宾夺主,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幽默,绝不是数学课堂教学机智应有的表现。

2、充分把握时机

在教学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或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引向问题深处;或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去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契机,充分把握引导的时机,则是一个数学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

例如: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一匹260米长的布,做上衣可做60件,若做裤子可做120条,问这匹布可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有学生提出质疑,做衣服用布多少应该是面积单位的,为什么题中用长度单位呢?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却涉及了许多方面的数学知识。于是我就告诉学生:因为大多数布匹的宽度是一定的,所以布匹的长度足以说明布匹面积的大小,再加上缝衣的实际需要等原因,人们通常就用布匹的长度来说明用布量的多少。表面问题解决了,但探索的步子并没有停。接着,我又问学生:“你们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说明这种现象吗?”经过思考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这说明布匹的宽度一定,长与面积成正比例,布匹越长,用布量越多。”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积。现在宽不变,也就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也随着扩大。因此布匹越长,用布量越多。”还有的说:“缝衣时,可以将所需的布匹面积预先算好,宽不变,就可以用长方形面积除以宽就求出长。所以买布时知道布匹的长度,就等于得知了布匹面积。”……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就这样应发了学生如此多的创新思考。

当然,在很多情形下,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并不能立即作出准确的判定,立即进行解答,当然更不能引导探究。这时,教师就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协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后认真思考,及时作出解答。那种对学生提出的难题采取种种办法敷衍了事,避重就轻,左顾右言决不是我们所说的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3、灵活反馈调节

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反应作出机巧的调节上。一般来说,学生在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现有的数学思维结构不适应拓展新的数学思维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能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继而对教学作出灵活机巧的调节,引导学生能创造性地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问题。而灵活的反馈调节常能使课堂教学起到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的新授结束后,为了辨别比较,我要求学生分别计算一个底为2米,高为1.5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结果一部分后进生由于定势干扰,都采用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列式。列式为

S平行四边形=(2+)×1.5÷2s三角形=(2+)×1.5÷2。

进行错误分析时,学生们哄堂大笑。原因很明显,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考虑成了梯形。但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在特定情形下能不能作为梯形来考虑面积计算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同时适用这三种图形吗?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先是笑着直觉地表示反对,一部分学生则是模糊不定。但经过进一步引导后,学生们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缩短时就成了一个梯形,所以平行四边形可以看成是上底和下底等长的特殊梯形;当梯形上底无限缩短为0时就成了一个三角形,所以三角形可以看成是上底为0的特殊梯形。由此可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稍加改变能同时适用三种图形。变式分别是

s平行四边形=(a+a)×h÷2s三角形=(a+0)×h÷2s梯形=(a+b)×h÷2。

在这里,由于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作了较为灵活的调节,使得学生的错误反而成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型”题材。

篇7: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在课堂教学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灵活妥当的处理偶发事件,不仅关系着一节课的教育教学的成功,而且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标尺。同时,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要达到这一目的,途经很多,教学幽默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幽默艺术的修养,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必要技巧。

一、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偶发情况的技巧

1、抓住时机情景交融。

例如:教学“时分秒”,老师在下课前让学生计算:一节课40分钟,如果在9时10分上课,下课的时刻应该是几时几分?当学生算出应该是9时50分时,老师指着教师后面的钟表说:“你们看,现在就是9时50分,我们下课。”

2、灵活施教,保护孩子自尊。

课堂上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肯定学生的长处,并以妙语相应,要不计学生过失,而灵活吸取他们的合理简介,保护学生自尊。例如: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下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288-36X5=108(台)可是一位潜能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288*36 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大胆的孩子窃窃私语,“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个潜能生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脸涨的通红。这位有经验的上课老师,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过身对这个孩子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老师这么一说,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在老师启发下,这个孩子明白了:288*36=8(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需要装配8-5=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是36X3=108(台)。这样,得出了这道题的又一种解法:36X(288*36-5)=108(台)。

这位老师还引导这个孩子将这两种解法进行对比,鼓励他选择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法,这个孩子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

在学生“脸涨得通红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的时候,这位老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机智,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引导到正道上来,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面的坐下,这是非常难得和值得大力提倡的。既能保护潜能生的子自尊心,又能为他们提供进步的阶梯。

二、设计富有幽默色彩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学生心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目的。

1、例如一:提问:“如何写议论文?”

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们家乐乐也会做议论文。有一次,乐乐说: “我最喜欢爸爸了!”(论点)“爸爸喜欢我,不骂我,买棒棒糖给我吃,还带我去体育馆玩。”(四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爸爸”(结论与开头呼应,基本上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3、例如二: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孩子们在竖式中能注意到余数,却常常忘记将余数写进横式里,这次月考改卷就有这样的情况。如:4212*7=602„„3,这么说:“602和余数3四兄弟同时去一个地方,老3走得太慢,被甩在后面了,但老3毕竟循着602三兄弟的脚印„„(把省略号比作脚印)追来了,大家可不能将老3扔掉了啊(既别忘了写上余数)”,否则就不够兄弟情义了!

4、幽默纠错,化解穹境。

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一旦教师发生语言失误,可以转移话题,把学生的思维转移开去,在新的情景下,采取幽默的方法来补救失误,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若漏写了板书,说漏了话,可以不动声色,伺机巧妙补上。这样既可以保全“面子”,又不至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一时不便寻机纠错,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心胸坦诚,吸取教训,巧妙补上。例如:“印花税”问题„„

三、教学机智能力的体现

洞察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教与学的协调能力。

思辨力:具有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种思辨能力,具有处理个性不同的学生之间、群体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及生活情感的实际,展开积极思维,设计对策。反应力: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内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做出反应,是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掌握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提高他们课堂的注意力。

判断力:具有果断处置偶发事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要对此类问题做出准确判断,选择最佳的处置方法,让学生心悦诚服,问题得以解决。

应变力: 具有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重点是把握教态,调控学态的能力,例如教学方法不当、自身教态失误学生学态不佳等引起教学中出现错综复杂局面,能迅速使教与学两个子系统相互协调。

四、运用教学机智调控教学的几种方式

1、调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能产生和谐共振效应。即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精确的测度学生信息的接收量,是教师输出的信息与学生接受的信息频率相等,从而达到谐振目的。例如学生的语言、姿态、表情、眼神、满足、欢欣、激动的神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种外显反馈信号从整体上进行测度。

2、调速

第一种教学速度过快。容易是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造成认知困境。第二种教学速度过慢。容易是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

第三种教学速度适中。若匀速不变,没有起伏,也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没有刺激。怎样才能做到张弛相间、变而有度、稳而有序呢?

最理想的效果是“快节奏慢镜头”。

“快节奏”是:养成学生快看、快说、快记、快写、快思的习惯。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严格要求、课后的作业限时等都是施行快节奏的基本环节。

“慢镜头”是:教学关键上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基本形式有延时、重复、追问、暂停,促使学生经历陌路的预探、常路的模仿、正路的强化、套路的突破、叉路的择定、歧路的剖析、窄路的拓宽、多路的沟通等思考情况。通过明快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时续、时急、时缓,不断激起思维的波澜,使知识更好地渗进学生的心田。

3、调味

学生最讨厌枯燥乏味的课,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通过竞赛、游戏、质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的持久性。要注意寓趣于教学过程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4、调温

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知识冷落处加温或聚热,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使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中,从而情绪高涨地学习。

四、教学幽默技能的训练

1、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它是创造幽默的基础。

2、搜集富有幽默感的格言、警句、妙语、风趣小故事、笑话等,这些是教学幽默运用的材料。

3、注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如借喻、影射、含蓄、讽刺、双管等。

篇8: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幽默,教学机智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中青年代表人物黄爱华在《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一书中明确指出: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 而且要使学生乐学。我有幸参加了几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会上见到了他, 也听了他的课与讲座,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教学生涯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学幽默在课堂中的作用, 幽默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表现在造境、激情、启智、创新等方面。

一、教学幽默让知识的掌握更加顺畅

我认为, 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课程改革走到今天, 人们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这无可厚非。但对传统教育掌握“双基”、记忆公式等强化基础知识的做法同样不能丢。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适当运用教学幽默,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有的甚至让学生记忆终身, 影响甚大。

如, 在教学公倍数与公约数时, 我编了一则顺口溜:“要求最大公约数, 倍数关系取小数, 互质关系就是1, 一般关系用短除;要求最小公倍数, 倍数关系取大数, 互质关系取乘积, 一般关系也短除。”学生念起来朗朗上口, 原本难以记忆的知识点成为营养素滋长。

二、教学幽默让能力的培养更有动力

我认为, 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目的。新形势下我们已经由传统中那种“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度, 我们关注的是所有学生的“全人”“全程”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师教学中的随机应变、豁达开朗从外在看来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 缓解学习压力, 愉悦身心, 从深处远处看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浸润作用。枯燥无味的教学风格只会让学生厌倦, 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 有其特有的本质, 严谨、枯燥、符号化, 倘若再加上机械加工, 那就乏味至极。作为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捕捉课堂内闪现的一些突发因素, 让课堂生动起来充满灵气, 让学生快乐起来充满智慧。

三、教学幽默让人格的塑造更加完美

我认为, 人格的塑造是学生发展的归宿。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 而品德不好是危险品。人格塑造是教师对学生性格、品质、道德、情趣等方面施以正面积极的影响, 以帮助形成健康、完满的人格。数学学科不像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但是教师要挖掘其中的幽默因素及其品德教育契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鲁·赫伯伯说:“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一长列游行的队伍走在大街上, 人们容易记住走在最前面的人, 许多求职的人由于给了考官好的第一印象拥有了机会, 心理学上称之为“首因效应”。学生也一样, 他们喜欢富有幽默感的老师。

教学机智与幽默是教师智慧的表现。幽默, 可以让学生更明确和接纳教师教学、教育的意图, 而且学生也容易在这种环境中把教师的意图内化形成技能技巧。太严肃、太苛刻、不苟言笑, 学生只能是敬畏了。而机智, 就是应变能力, 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 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调控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四季·美作文下一篇:健身的名言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