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

2024-05-04

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共6篇)

篇1: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

***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6)年上半年 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及全年基金运行预测

我区2016年新农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卫生局的具体安排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部门共同协助下较好的完成了筹资及半年基金管理工作,半年来通过推进新农合基金监管制度建设,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基金使用的监管,采取协议管理、次均费用控制和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等措施较好的保证了参合农民受益率,但在基金运行上处于高风险运行,为及时总结经验,保证今年新农合基金更科学、高效的管理,现将今年上半年份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2016年新农合筹资及基金分配情况

(一)农民参合情况。2016年,全区农业人口160217人(以实际在乡可参合人口统计),实际参合人数158887人(含长期居住在当地农村但尚未办理户籍转移手续的外籍农村居民和未参加城镇居保的失地农民),参合率为99.17%。

(二)资金筹集情况。全区应筹集新农合基金9056.6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纳2310.95万元,民政代缴72.4万元, 2015年我区实际用于新农合疾病补偿基金8262.1万元。

截止2016年6月末,各级财政扶助资金应到位6673万元,实际到位5485万元,还有1188万元未到位,其中中央财政扶助资金应到位3813万元,实际到位3570万元,还有 243万元未到位;省级财政应到位1859万元,实际到位1414万元,还有445万元未到位;市级财政应到位500.49万元,实际到位0万元;区级财政应到位500.49万元,实

际到位500.49万元。

二、2016年上半年份新农合基金支出情况

2016年上半年份新农合基金支出4494.7,占总基金的54.4%。新农合补偿52693人次,新农合基金支出4481.3万元,占总基金的54.2%。

门诊补偿人次40000人,新农合基金支出580.9万元,占总基金的7%;其中普通门诊补偿26196人次,新农合基金支出158.5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占总基金的1.9 %;门诊慢性病10959人次,新农合基金支出217.2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占总基金的2.6%;特殊疾病门诊2845人次,新农合基金支出205.1万元,占总基金的2.5%;住院 12693人次,新农合基金支出 3900.5万元,占总基金的47.2 %。

三、2016年上半年与2015年同期数据对比

1、就诊人次对基金支出的影响

2016年上半年份总补偿人次为52693人,住院补偿 12693人次,乡镇卫生院住院184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4.5%;区级住院 583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45.9%;市级医院4676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6.8%;省级医疗机构222人,占总住院人次的1.7%;省外医疗机构123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0.96%;区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合计为502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9.6%。普通门诊人次26196人。慢性病人次10959人。特殊疾病人次2845人。

2016年上半年住院人次较多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包括江密峰卫生院414人次,乌拉街卫生院为369人次;区级医院包括区人民医院2939人次,铁东医院1364人次,康圣医院690人次;市级医院包括中心医院1215人次,吉化总院587人次,市人民医院560人次,附属医院540人次;市级以上医院为白求恩第一医院110人次。

2015年上半年份总补偿人次为46801人,住院补偿 12334人次,乡镇卫生院住院1875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5.2%;区级住院 541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7.3%;市级医院464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7.6%;省级医疗机构252人,占总住院人次的2%;省外医疗机构15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3%;区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合计为5047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40.9%。普通门诊人次20539人。慢性病人次11898人。特殊疾病人次2030人。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份补偿人次变化为,总补偿人次增加了5892人次,增加了12.6%;住院补偿人次增加359人,增加2.9%;乡镇卫生院住院减少了34人次,降低了1.8%;区级医院住院增加419人次,增加7.7%;市级医院住院增加35人次,提高了0.7%;省级医院住院减少30人次,降低11.9%;省外医院住院减少31人次,降低20.1%;区级以上医院住院减少26人,降低0.5%。门诊就诊增加了5657人次,提高了27.5%。慢性病减少了939人次,减低了7.9%。特殊疾病增加815人次,提高40.1%。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6年上半年份住院总人次增加了5892人次人,其中在区内住院人次较2015年同期增加385人,区级以上医院住院减少26人,说明2016年转诊控制工作比2015年同期控制的严格,转诊率有所降低。因村卫生室未安装网络平台没有开展门诊补偿,在乡镇卫生院普通门诊人次增加幅度较大27.5%,由于2016年开展了严格的慢性病复查工作,慢性病就诊有所降低7.9%。,特殊慢性病增加幅度较高40.1%。

由补偿人次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份比2015年同期住院增长了2.9%,对基金支出影响不大,但慢性病门诊减少了7.9%,对基金支出影响也不大,特殊门诊增长了40.15%,但因特殊疾病就诊人次较少,对基金支出影响不大,就诊人次对基金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普通门诊,增加了27.5%,但因门诊人均补偿数额较小,人次增长对基金支出影响也不大,因此2016年上半年就诊人次变化对基金支出影响不大,人次变化不是影响2016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因。

2、基金使用情况

2016年上半年份新农合基金支出4494.7,占总基金的54.4%。用于患者2016年补偿的新农合基金支出4481.3万元,占总基金的54.2%。

门诊基金支出580.9万元,占总基金的7%;其中普通门诊基金支出158.5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占总基金的1.9 %;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217.2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占总基金的2.6%;特殊疾病门诊基金支出205.1万元,占总基金的2.5%;住院基金支出 3900.5万元,占总基金的47.2 %。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315.2万元,占总基金的3.8%;区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1470.7万元,占总基金的17.8%;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1854.2万元,占总基金的22.4%;省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174.8万元,占总基金的2.1%;省级以上医院住院基金支出85.6万元,占总基金的1%。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影响基金支出的主因是住院基金支出,其中区级和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主因。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较多的医院包括:乌拉街卫生院63.9万元,江密峰卫生院57.5万元;区级医院包括:区人民医院653.4万元,铁东医院302.4万元;市级医院包括:中心医院622.7万元,附属医院319.7万元,化工总院270.8万元,市人民医院227.4万元;省级医院包括:白求恩第一医院71.6万元。

2015年上半年份总基金支出3300.5万元,占总基金的46.1%。普通门诊基金支出94.6万元,占总基金的1.3%。慢性病基金支出205万元,占总基金的2.9%。特殊疾病基金支出157.9万元,占总基金的2.2%。累计住院

基金支出2830.7万元,占总基金的39.7%,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 223.8万元,占总基金支出的3.1%;区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1002.2万元,占总基金支出的14%;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 1406.4万元,占住院基金支出的19.7%;省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127.6万元,占住院基金支出的1.8%;省级以上医院住院基金支出70.7万元,占住院基金支出的1%。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与2015年同期基金支出增加了1180.8万元,提高了35.8%。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增加了63.9万元,提高幅度为67.5%;慢性病基金支出增加了12.2万元,提高了5.9%;特殊疾病基金支出增加了47.2万元,提高了29.9%。住院基金支出与2015年同期增加了1069.8万元,增长幅度37.8%;其中乡镇卫生院增加91.4万元,增长幅度为40.8%;区级医院增加468.5万元,增长幅度为46.7%;市级医院增加447.8万元,增长幅度为31.8%;省级医院增加了47.2万元,增长幅度为37%;省外医院增加了14.9万元增长幅度为21.1%。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6年上半年基金支出比2015年同期提高幅度较大,增加了35.8%,其中提高幅度较大的是普通门诊基金支出67.5%、住院基金支出提高了37.8%,各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与2015年同期提高幅度均较高,根据基金支出额度,区级医院和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

3、住院次均费用

2016年上半年份住院次均费用为5589.2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2115 元/人,区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3558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8390元/人,省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20399元/人,省级以上医院住院次均费用20661元/人。慢性病次均费用349元/人.特殊疾病次均费用1267元/

人。

2016年上半年次均费用较高的医院,其中乡镇卫生院为乌拉街卫生院2440元/人;区级医院为创伤医院4752元/人,***区中医院4265元/人,铁东医院3561元/人,区人民医院3501元/人,康圣医院3446元/人,惠仁医院3445元/人;市级医院为附属医院11765元/人,中心医院10299元/人,吉化总院9544元/人,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8724元/人,市人民医院8245元/人;省级医院为吉林心脏病医院41334元/人,吉林大学医院(二部)40610元/人,吉林延安医院28045元/人,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26013元/人,吉林大学白求恩一院20324元/人,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18572元/人。

2015年上半年份住院次均费用为5028.9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2038元/人,区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3492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7256元/人,省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4114元/人,省级以上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3456元/人。慢性病次均费用309.5元/人.特殊疾病次均费用1366.4元/人.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561元,增长率为11.2%;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77元,增长率为3.8%;区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66元,增长率为1.9%;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134元,增长率为15.6%;省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6285元,增长率为45.5%;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7205元,增长率为53.5%;慢性病次均费用增加39元,增长幅度为12.6%。特殊疾病降低99元,降低幅度为7.2%。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2016年上半年次均费用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市级、省级、省级以上医院。是2016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

4、政策调整情况

2016年上半年份住院政策补偿比为58.8%,其中乡镇卫生院政策补偿比为73.1%;区级医院政策补偿比为66.3%;市级医院政策补偿比为53.9%;省级医院政策补偿比为52.2%;省外医院政策补偿比为53.3%。

2015年上半年份政策补偿比为57.8%,其中乡镇卫生院政策补偿比为69.2%;区级医院政策补偿比为66.2%;市级医院政策补偿比为52.2%;省级医院政策补偿比为53.5%;省外医院政策补偿比为49.8%。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上半年政策补偿比比2015年同期提高1%,其中乡镇卫生院提高3.9%;区级医院增加0.1%;市级增加1.7%;省级降低1.3%;省级以上增加3.5%。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因2016年新农合补偿标准的调整,2016年上半年份比2015年同期补偿比提高了1%,根据各级医院政策补偿比提高情况,政策调整对住院基金支出影响不大。

四、2016年上半年新农合基金支出情况分析

1、基金支出情况:2016年上半年基金支出为4494.7万元,占总基金的54.4%,2015年同期支出3300.5万元,占总基金的46.1%,因此2016年上半年新农合基金支出与2015年同期对比,提高了8.3%,同时上半年基金支出超过全年总基金的50%,因此2016年上半年基金支出超过控制水平线。

2、影响2016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是某些医院住院人次、次均费用增长过快造成基金支出量增长幅度过大,尤其是市级医院,结合影响基金支出的就诊人次、次均费用、基金支出量等因素,影响2016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医院主要包括:乡镇级:乌拉街医院、江密峰医院;区级:铁东医院、区人民医院;市级:中心医院、附属医院、人民医院;省级:吉林大

学第一、第二医院;中日联医院。

五、2016年全年基金支出情况预测

根据2015年同期基金支出数据和年终支出数据,结合2016年上半年数据可以得出全年基金支出将达到118%,超值18%,约为1487.2万元。

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上半年份基金支出情况,2016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包括:

1、加强对住院基金支出的管理力度,重点对挂床住院、门诊患者转住院的监管力度,减轻违规住院对住院人次增长过大的压力;

3、继续做好次均费用控制等工作,尤其是慢性病次均费用,加大审核力度,确保2016年基金运行安全。

***区新农合管理中心

2016年7月18日

篇2: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

我县城乡医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筹资及半年基金管理工作。半年来通过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建设,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和基金使用的监管,采取协议管理较好的保证了参保群众受益率。但各级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基金支出明显高于去年,基金处于高风险运行。为及时总结经验,保证今年城乡医保基金更科学、高效的管理,现将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情况

(一)城乡居民参保情况。

截止6月底我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322778人,较2017年增加了3170人。

(二)资金筹集情况。

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预计为324805人,筹资标准为人均7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490元(中央财政356元、省级财政115.6元、县级财政18.4元),个人缴费210元(含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60元);基金总量为22736.3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为15915.445万元,个人缴费为6820.905万元。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经政府招标确定交由人财保险公司经办,按人次60元标准筹集,基金总量为1948.83万元,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统一划拨给人财保险公司,因此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际可用总量为20787.52万元。

二、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数据对比

1、就诊人次对基金支出的影响

2018年上半年总补偿人次为102106人,住院补偿35149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11649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3.14%;县级住院1775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51%;市级医院1848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25%;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390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1%。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1262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5.92%。普通门诊63353人次,慢性病门诊3604人,特殊病种住院1620人次。

2017年同期总补偿人次为55254人,住院补偿23277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887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8.11%;县级医院住院1167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15%;市级医院70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01%;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273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73%。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675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28.99%。普通门诊31188人次,慢性病门诊789人次,特殊病种住院358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补偿人次变化为:总补偿人次增加了46852人次,住院补偿人次增加了11872人,增长了51%,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增加了2777人次;县级医院住院增加了6078人次;市级医院住院增加1147人次;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增加了1169人次。市级以上医院住院增加了231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增加了5874人次。门诊就诊增加了32165人次,增长了103.13%。慢性病门诊增加了2815人次,特殊病种住院增加1262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我县住院人次大幅增加,县级医院增长最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较2017年同期翻了一倍,占增长人次的一半,说明贫困户实际报销不低于90%的政策刺激了贫困患者就医需求;普通门诊也增长了一倍。由补偿人次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同期住院增长了84.79%,对基金支出影响较大,因此2018年上半年就诊人次大幅增长是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

2、基金使用情况

2018年上半年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14547.48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9.98%。其中:住院基金支出12888.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1.99%;普通门诊基金支出1093.36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7.51%;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565.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3.9%。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866.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8.97%;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7243.4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34.84%;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987.49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4.75%;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791.11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13.43%。

2017年同期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8691.87万元,其中:住院基金支出7589.39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863.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238.51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012.35万元;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105.29万元;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29.78万元;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041.97万元。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其中:住院基金支出增加了5298.77万元,增幅达69.82%;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增加了229.39万元,增幅达26.55%;慢性病基金支出增加了327.46万元,增幅达137.29%。乡镇卫生院增加853.81万元,增幅达84.33%;县级医院增加3138.11万元,增幅达76.44%;市级医院增加557.71万元,增幅达129.76%;省级及省外医院增加了749.14万元,增幅达36.69%。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同比2017年同期各级医院增长幅度均较高,其中乡级卫生院、县级及市级医院增幅最大。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根据基金支出额度,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重要因素。

3、住院次均费用

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6171.8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984.65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904.83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8201.19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20325.67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3152.17元/人。

2017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5445.29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452.99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300.86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0429.97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9031.16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2650.78元/人。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726.51元,增长率为13.34%,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531.66元,增长率为36.59%;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603.97元,增长率为11.39%;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降低了2228.78元,降低幅度为21.36%;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294.51元,增长率为6.8%;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增长501.39元,增长幅度为18.91%。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2018年各级医疗机构上半年次均费用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乡镇、县级、省级以上医院,是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市级医院有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抚州光明眼科医院开展了免费白内障手术,导致就诊人数(817人次)大幅增加,拉低了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

4、政策调整情况1、2018年取消个人账户,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制度,个人门诊统筹余额不能结余到下一年使用,导致门诊就诊人次大量增加,门诊基金支出金额增加了229.39万元,但未超过当年统筹预算数,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不大。

2、健康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实际补偿不低于90%的政策。2018年上半年住院12624人次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3481人次,基金支出了4050.82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2381.41万元,增长幅度达142.65%,因此健康扶贫政策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较大,是导致基金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分析

1、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为14547.48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69.98%,2017年同期支出8691.87万元,201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与2017年同期对比,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因此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超过控制水平线,存在较大风险。

2、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表因:是某些医院住院人次、次均费用增长过快造成基金支出量增长幅度过大,尤其是县级医院;内因:一是医改政策因素影响。如门诊诊疗费用支付过大过多,仅县人民医院2018年上半年就支付了35.55万元、县级医院药占比控制导致各种检查费用大幅攀升、各种检查费、护理费用及治疗费用收费标准政策提高;二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医生主动控费意识不强。医疗机构追求医院更好发展,医务人员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求他们自己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没有更有效的医改政策是很难行得通;三是健康扶贫政策刺激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医需求,2018年上半年基金超支的50%以上是扶贫方面的以及在政策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如占着床位拒不出院、出院不办理手续也不缴纳个人负担费用、小病大治、冒名住院等,在当前一切以扶贫工作为重的环境下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医保基金超额运行的巨大风险;四是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存在一定磨合期、责职划分不明确,导致医保控费政策衔接不到位,医保政策管理方面应该出台有效措施加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力度。

四、2018年全年基金支出情况预测

根据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数据和年终支出数据,结合2018年上半年数据可以得出全年基金支出将达到139.96%,超值39.96%,约为8306.69万元,其中:健康扶贫支出超值达22.91%。约为4762.82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包括:

1、加强政策宣传,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保政策,严格把握病人入院指征和标准,合理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就医,防止医疗资源重复浪费。

2、加强对住院基金支出的监管力度,重点对挂床住院、门诊患者转住院的检查力度,减轻违规住院对住院人次增长过大的压力。重点打击借证就医、小病大治等违法行为。

篇3: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研究根据吉林省2010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报表,分析基金的筹资与使用情况。采用Excel 200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金筹资和使用总体情况2010 年,吉林省新农合总筹资1 879 786 090 元,其中住院统筹基金1 364 993 062 元,门诊统筹基金514 793 028 元,人均筹资150 元,其中中央财政每人补助60 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每人补助60 元,参合农民个人缴费30 元。

吉林省新农合基金总体使用率较高,为94.27%,基金的结合率为5.73%,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仍有4 个统筹县(市区)基金使用率高于100.00%,6 个统筹县(市区)基金结余率超过了15%。

基金支出包括住院基金支出和门诊基金支出。其中,住院基金支出包括住院支出和二次补偿支出,支出金额分别为1 518 837 035 元和36 917 735 元,基金使用率为113.98%,基金结余率为-13.98%;门诊基金支出包括门诊支出和体检支出,支出金额分别为21 539 716 元和828 848 元,基金使用率为42.00%,基金结余率为58.00%,见表1。

2.2 新农合住院基金支出情况

2.2.1 参合人员住院就医流向及住院费用补偿情况吉林省参合人员总住院人次为887 838 人,住院就医人次主要集中在县级医疗机构,占参合人员总住院人次的47.36%,另外,有28.71%的人在县以上医疗机构就医,有23.93%的人在乡镇卫生院就医,见表2。

吉林省各级医院总住院费用为3 705 189 005元,总补偿费用为1 518 837 035 元,补偿比为40.99%。随着医院级别的增加,次均住院费用大幅升高,乡镇卫生院的次均住院费用为1 446.17 元,县级医疗机构的次均住院费用为2 996.06 元,县以上医疗机构的次均住院费用为8 388.86 元。而随着医院级别的增加,实际住院补偿比却大幅降低。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补偿比最高,为58.21%;其次是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补偿比,为48.43 %;县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费用补偿比最低,为34.14%,见表2。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新农合基金,新农合管理部门在年末对已经获得大病统筹补偿的参合农民给予二次补偿。全省有18 个统筹地区实施了二次补偿,二次补偿支出为36 917 735 元,补偿人次为18 683 人,次均补偿费用1 976 元。

2.2.2 住院补偿金额分布情况吉林省新农合住院补偿金额主要集中在3 000 元以下,占住院补偿总人次的86.86%;其次是住院补偿金额为3 000~5 000 元的,占住院补偿总人次的7.45%;有0.04%的人次住院补偿金额超过了4 万元,超过各项补偿的封顶线,见表3。

2.3 新农合门诊基金支出情况新农合门诊费用补偿主要分为普通门诊费用补偿和慢病门诊费用补偿。其中普通门诊总费用为504 154 980 元,补偿费用为160 149 671元,次均补偿费用为31.35 元,补偿比为31.77%;慢病门诊总费用为146 636 519 元,补偿费用为55 247 498 元,次均补偿费用为261.20 元,补偿比为37.68%。

新农合健康体检资金原则上应利用家庭账户或门诊统筹基金结余。全省有3 个统筹县(市区)开展了体检,体检补偿人次为52 047 人,体检支出828 848元,占门诊统筹基金的0.16%。

3 吉林省新农合存在的问题

3.1 统筹层次低,各统筹地区新农合发展水平不一吉林省新农合实行县级统筹,统筹层次低,基金抗风险能力较低,不利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等统筹地区农业人口不足5 万,筹资金额有限,不足以抵御各种因素对新农合基金带来的风险。同时统筹层次低增加了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外医疗机构就医的困难,一些身在外地或者病情无法在本地医治的参合人员,需要办理转诊手续才能到县外医疗机构就医,影响了就医效率。另外,各地区之间补偿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白城市洮北区实际住院费用补偿比为44.65%,而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仅为32.48%。制度公平性受到考验,不能充分体现新农合制度的互助共济性质。

3.2 筹资水平较低吉林省新农合人均筹资150元,虽然与2009 年相比,人均筹资标准增加了50 元,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7 元。吉林省新农合筹资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参合农民缴费金额低。有研究称,新农合应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1.5%~2.0%的比例确定农民人均缴费水平[1],而吉林省人均缴费金额仅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0.5%。另外,筹资渠道单一也是制约筹资水平的因素之一,新农合基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财政补贴和农民缴费,社会力量鲜有参与。

3.3 住院费用高,补偿水平低吉林省新农合次均住院费用(4 173 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 371 元),且比上一年增长了15.35%,高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14.8%,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2 462 元)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919 元)。补偿水平的高低是新农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补偿水平低影响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并将影响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2]。但是,吉林省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比(40.99%) 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07%)。补偿封顶线(4 万)较低(同期山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南、福建等地补偿封顶线均不低于5 万)。由此可见,吉林省新农合住院费用高,补偿水平低,农民“看病贵”的现象突出。医疗机构的逐利性是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虽然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报销比例的不断增加以及补助范围的不断扩大;但是,新农合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和管理水平有限,管理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缺乏监督,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导致医疗费用的提高,从而增加基金的支出。

3.4 住院就医流向不合理吉林省2010 年乡镇卫生院的住院人次百分比(23.9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 47% ),县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次百分比(28.71%)高于东部地区水平( 21. 72%)[4]。由此可见,吉林省住院就医流向是不合理的,这不仅降低了基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分析原因可能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机构设施条件较差,医疗服务功能较弱,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更加的便利,参合人员多愿意到医疗条件更好、医疗技术水平更高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医。

3.5 门诊基金使用率过低吉林省新农合门诊基金使用率较低,为42.00%。这与各统筹区门诊补偿方案比较保守有关。吉林省未对门诊补偿的方案做具体要求,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门诊补偿方案。由于门诊统筹开展时间较短,各地区经验不足,补偿方案预算不够科学、精确,造成了门诊补偿方案比较保守。

4 政策建议

4.1 逐步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借鉴国外和中国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选择试点进行市级统筹,探索不同的统筹模式。其他地级市在试点地区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各自经济状况的模式,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市级统筹[5]。待条件成熟后,实施省级统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循环渐进、积极探索的原则,妥善处理新制度与原有制度的衔接。同时,要加快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保证信息系统能满足统筹层次提高后的业务需要。

4.2 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建立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筹资水平是影响新农合补偿水平的基本因素。首先,要充分考虑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民意愿的情况下,以广大参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稳步提高参合农民的缴费金额。其次,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鼓励社会捐赠、农村集体企业出资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新农合事业中。再次,加大政府对新农合的投入,新农合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是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在新农合的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4.3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6],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制止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行为,制定严格的出入院标准,减少诱导需求的产生。同时也要加强对参合农民就医行为的监管,杜绝通过转借合作医疗证、门诊转住院、出院过度带药等方法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保障基金安全。努力推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发展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把医疗服务的付费模式由传统的按服务项目后付制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

篇4: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3%、0.7%。从各月同比变化来看,除了1月份同比上涨1.0%外,2-9月份同比分别下降1.6%、1.2%、1.5%、1.4%、1.7%、1.8%、1.2%、0.8%。从各月环比走势来看,1月份上涨0.9%,2月份持平,3-6月份环比分别下降0.3%、0.2%、0.3%、0.5%,7月份持平,8、9月份环比分别上涨0.5%、0.4%,总体呈现出止跌转涨的走势。

(一)食品价格稳中略降

前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1%,而去年同期则大幅上涨17.4%。其中,粮食、鲜蛋、水产品、鲜菜、鲜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0%、1.0%、2.1%、12.4%、9.4%,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缩小2.5、3.0、13.0、1.2、1.6个百分点;肉禽及制品价格同比下降10.7%,而去年同期则大幅上涨30.9%。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小幅下降

前三季度,衣着价格同比下降2.3%,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7%,降幅比去年同期缩小0.1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0.6%,涨幅分别比去年同期缩小1.2、2.1个百分点。

(三)服务价格明显下降

前三季度,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去年同期缩小2.2个百分点;居住价格同比下降4.4%,而去年同期则上涨7.0%。

二、后期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走势判断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四季度价格上涨的因素比三季度有所增加,价格涨幅将由负转正,价格总水平逐渐呈现稳中略涨走势。

(一)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猪肉价格将稳中略涨

前三季度,主产区国有、非国有粮食企业原粮平均收购价每50公斤为88.87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70%;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零售价格每500克为1.73元,比去年同期上涨4.23%,粮食价格总体上保持稳中略涨态势。从今年国内粮食生产看,早稻产量达3327万吨,比上年增长5.3%,秋粮也有望获得较好收成,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上半年,猪肉价格总体上呈现持续回落走势,6月8日降至今年以来价格最低点10.51元/500克,比年初下降19.6%。6月下旬以来,受政府实施冻肉收储政策调控、国庆中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呈现持续小幅上涨趋势,9月底价格涨至11.99元/500克,比6月中旬上涨13.8%,但仍比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8.33%、12.7%。目前,生猪出栏量、存栏量及猪肉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4%、2.2%、6.3%,市场供应比较充足。近期,猪肉价格呈现节后小幅下调,但随着秋冬季猪肉消费需求增加,四季度猪肉价格总体上仍将呈稳中略涨态势。

此外,蔬菜、鲜果价格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市场供应有所减少,价格将会出现明显的季节性上涨。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小幅下降,不同品种价格涨跌略异

前三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下降21.3%,而去年同期则增长22.3%,增速差距高达43.6个百分点,大大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给压力。从各地价格监测情况看,衣着、彩电、洗衣机、手机、数码相机等多数工业消费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外,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5%,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8.1%,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黑色金属材料购进价格和木材生产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累计下降26.4%、14.7%和5.2%,也对工业消费品成本和价格构成一定的下行压力。因此,预计今后几个月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上仍将呈小幅下降走势,不同品类价格走势略有差异。其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将呈小幅下降走势,而烟酒及用品价格则受上调消费税率、节日消费需求效应、烟酒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呈现小幅上涨趋势。

(三)服务类价格小幅下降,居住类价格小幅上涨

近年来中央免除了农村、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今年上半年又推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并从10月22日起对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进行调整,共涉及2349个具体剂型规格品,与调整前相比有45%的药品价格下降,平均降幅12%左右,而仅有6%的药品价格有所提高和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进而使基本药物价格总体水平有所降低,因此预计教育、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将稳中略降。其它服务项目,如交通和通信、文化和娱乐等,由于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供给增加较快,预计四季度价格将继续呈小幅下降的走势。

今年以来,在中央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回暖较快,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从3月份以来连续环比上涨,且涨幅总体呈扩大的趋势。另据央行调查,41.5%的城镇居民预期四季度房价将上升,比三季度大幅提高16.2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有可能带动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价格也会小幅上升。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国内经济向好的趋势会进一步发展,投资和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全球经济转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支持价格走出通缩的动力在继续增强。据央行调查,四季度城镇居民就业预期指数、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分别比三季度上升2.7、2.6个百分点,加之前一阶段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9月底广义、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9.3%、29.5%、34.2%,增速分别比上年末高11.5、20.5、15.4个百分点,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价格上涨形成支撑。

此外,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今年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分别比今年前三个季度减少1.0、1.2和0.9个百分点,也是影响四季度价格总水平涨幅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合上述分析,初步判断,随着经济逐渐企稳回升,居民消费价格可能止跌趋稳,预计11、12月份价格涨幅将会由负转正,全年价格可保持基本稳定。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认真落实好中央各项政策措施,防止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出现反复

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保增长的同时更多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在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政府投资拉动消费、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密切关注信贷规模过快增长及其引发的潜在风险,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中西部地区、节能降耗、自主创新、促进消费等方面。要积极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工作,为扩大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支持。

(二)认真安排和抓好秋粮收购、冬小麦播种工作,确保市场粮价基本稳定

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秋粮生产、收购形势和价格走势,认真安排和抓好秋粮收购工作,要指导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引导和鼓励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和农村粮食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秋粮收购,确保秋粮和棉花集中上市期间不出现“卖难”现象。同时,认真落实近期国务院关于做好秋冬种工作的部署,高度重视冬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农技人员帮助农民做好小麦播种及苗期病虫草害防治。要加快地方粮库建设和扩容工作,并协调好铁路、公路运力,搞好秋粮储备,保障粮食流通快捷顺畅。要进一步发挥国家临时存储粮调节市场的作用,把握好粮食出入库的时机、力度和节奏,切实保障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

(三)切实抓好肉蛋菜油奶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工作,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

有关部门应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体系,并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减免税费等多种手段,鼓励运销大户组织好市场上紧缺的副食品供应,切实保障副食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同时,还要重点监测肉蛋菜油奶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密切关注生猪价格、出栏量、存栏量、屠宰量、销售量及猪肉价格等信息,及时反映市场动态情况,加强调控工作的前瞻性和预判性。政府价格部门要加强价格政策宣传和价格信息发布工作,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和舆情变化,及时做好市场预期引导工作。

篇5: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

1 方法与内容

根据铜陵县2005—2007年新农合补偿基本信息月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参合人数、筹资情况、农民受益情况、住院费用及补偿费用等情况。调查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汇总、整理及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参合情况

2005年全县农业人口267 991人, 参合人数213 711人, 参合率为79.75%;2006年农业人口268 597人, 参合人数230 206人, 参合率为85.71%;2007年农业人口267 661人, 参合人数241 535人, 参合率为90.24%。

2.2 筹资情况

2005年共筹集基金641.13万元, 其中统筹基金512.91万元, 家庭账户128.22万元。2006年共筹集基金1 035.92万元, 其中统筹基金920.82万元, 家庭账户115.10万元。2007年共筹集基金1 314万元, 其中统筹基金1 193.22万元, 家庭账户120.77万元。

2.3 参合农民受益情况

2005年住院补偿5 600人次, 住院受益率为2.62%, 慢性病补偿261人, 住院分娩补偿1 769人, 家庭账户报销88 087人, 总受益率为44.79%。2006年

安徽铜陵244100住院补偿6 074人次, 住院受益率为2.64%, 慢性病补偿347人, 住院分娩补偿1 101人, 免费健康体检71 377人, 家庭账户报销34 501人, 总受益率为49.26%。2007年住院补偿7 640人次, 住院受益率3.16%, 慢性病补偿753人, 住院分娩补偿1 503人, 免费健康体检13 097人, 家庭账户报销69 776人, 总受益率为38.41%。

2.4 不同级别医院住院病人分布情况

2005年住院病人5 600人次, 其中乡、县、市和市外各级分别占10.77%、54.91%、29.43%和4.89%。2006年住院病人6 074人次, 分别占10.42%、53.81%、30.85%和4.92%。2007年住院7 640人次, 分别占8.34%、51.09%、33.79%和6.78%。

2.5 在不同级别医院住院费用构成情况

2005年住院总费用2 137.33万元, 其中乡、县、市和市外各级分别为93.31万元、912.58万元、821.65万元和309.78万元;住院费用构成比分别占4.37%、42.70%、38.44%和14.49%;次均费用分别为1 547.43元、2 967.77元、4 985.74元和11 305.84元。2006年住院总费用2 513.75万元, 乡、县、市、市外各级分别为119.90万元、1 022.72万元、973万元和398.13万元;住院费用构成比分别占4.77%、40.69%、38.71%和15.83%;次均费用分别为1 894.15元、3 129.50元、5 192.10元和13 315.38元。2007年住院总费用3 409.76万元, 乡、县、市、市外各级分别为125.03万元、1 211.17万元、1 446.24万元和627.32万元;住院费用构成比分别占3.67%、35.52%、42.41%和18.40%;次均费用分别为1 962.79元、3 103.19元、5 601.25元和1 2110.44元。

2.6 在不同级别医院补偿费用构成情况

2005年补偿经费511.24万元, 其中乡、县、市和市外各级分别为28.53万元、255.49万元、158.14万元和69.08万元;补偿费用构成比分别为5.58%、49.98%、30.93%和13.51%;次均费用分别为473.13元、830.86元、959.59元和2 521.17元;补偿比分别为30.58%、28.00%、19.25%和22.30%。2006年补偿经费687.68万元, 其中各级分别为40.92万元、345.20万元、210.25万元和91.31万元;构成比分别为5.95%、50.20%、30.57%和13.28%;次均补偿分别为646.45元、1 056.30元、1 121.93元和3 053.85元;补偿比分别为34.13%、33.75%、21.61%和22.93%。2007年补偿经费1 090.42万元, 其中各级分别为48.46万元、442.07万元、390.77万元和209.13万元;构成比分别为4.44%、40.54%、35.84%和19.18%;次均补偿分别为760.70元、1 132.65元、1 513.43元和4 037.16元;补偿比分别为38.75%、36.50%、27.02%和33.34%。

3 讨论

3.1 新农合基金运行基本平稳

纵观铜陵县3年来新农合运行情况, 农民参合率稳中有升, 由79.75%上升到90.24%;总受益率每年稳定在40.00%左右, 其中住院受益率由2.62%上升到3.16%;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由23.92%上升到31.98%;3年来统筹基金结余64.63万元, 结余率占总统筹基金收入的2.46%。以上均显示新农合制度设计及其运行基本平稳、安全。

3.2 补偿项目实行了“一主多辅”的模式

从运行情况看, 补偿项目有住院补偿、慢性病补偿、住院分娩补偿、家庭账户补偿和免费健康体检5种项目, 其中住院补偿是主要补偿项目, 3年来共占统筹基金总支出的89.35%, 慢性病补偿占4.35%, 住院分娩补偿占1.12%, 免费健康体检占5.18%;家庭账户基金使用率占64.88%。从效果看, 扩大了受益面和受益水平, 减少了基金的沉淀。

3.3 住院费用增幅较快

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 平均每年以8.00%左右的幅度增长, 其中县外上升较快, 县内稳中有降。说明新农合实施以来, 县内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增长能得到控制, 但市及市外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增长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55.77%的住院费用和49.30%的补偿费用消耗在县外, 并且仍呈上升趋势,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改变病人不合理的就医状况, 减轻农民就医负担和减少基金支出。

3.4 新农合筹资水平仍然偏低

虽然从2006年起, 各级政府加大投入, 使人均筹资标准达到45~50元, 但最终的实际补偿比仍不高, 只有31.98%, 农民仍自付约70.00%的医疗费用, 要想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必须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提高筹资标准, 同时也相应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标准。

3.5 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较弱

虽然乡镇卫生院占有农民就诊距离近、住院门槛费低和报销比例高等优势, 但从调查可见, 住院病人在逐年下降, 只有8.34%, 并且仍呈下降趋势。在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偏低的情况下, 引导农民到乡镇卫生院就医, 将有利于新农合基金的安全, 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3.6 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滞后

由于新农合管理工作量大, 涉及面广, 以人工手段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效率低, 难度大, 迫切需要改善管理手段。虽然新农合管理办公室配置了计算机等设备, 但管理软件开发滞后, 未形成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而县级以上定点医院自行开发的软件无法与县合管办统一联网, 在补偿过程中, 增加重复录入的过程, 容易发生错误。

4 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参合农民互助共济意识

自2003年铜陵县开展新农合工作以来, 虽然每年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但仍有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和报销程序不甚了解, 从而在报销中因对政策的误解而产生矛盾。因此,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 把合作医疗这一惠农政策耐心、细致地告诉农民, 如报销程序、各级医院门槛费、报销比例、最高封顶线和补偿方案中报销部分和不予报销部分等详细告诉农民, 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和互助共济意识。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政策, 才能巩固和发展新农合。其次是提高经办机构和各定点医院新农合报销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树立良好形象, 使新农合制度真正深入人心, 成为农民热心参与、积极拥护的德政工程。

4.2 提高筹资标准, 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

确保新农合良好运行的前提是基金的筹集,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医疗费用也随之增长, 加上农民潜在的医疗需求在增加, 当前人均筹资标准50元, 只有次均费用的1/90, 导致农民自付比例高, 达不到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目的,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新农合资金的投入, 逐年提高筹资标准, 将每年财政收入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合作医疗这一民心工程, 同时也相应提高农民的缴费标准。国内学者研究认为, 农民个人缴费的合理比例约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3%的范围内, 如按铜陵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 519元计算, 农民个人最低缴费为45元。形成“政府出大头, 个人出小头”的动态筹资机制。不断增加基金总量和抗风险能力, 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

4.3 完善补偿方案, 引导农民合理就医

本次调查可见, 乡镇卫生院3年平均9.70%的住院病人只用去了5.15%的补偿经费, 而市及市外3年平均37.25%的病人却用去了49.30%的补偿经费。因此要合理测算补偿方案, 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补偿比例, 用经济杠杆调节病人的流向, 这样既降低了基金的支出, 又增加了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 达到合理分流病人的目的, 形成“小病在乡镇, 大病进县城, 疑难重症才到大医院”的良性循环, 促使有限的卫生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4.4 加大监管力度,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由于医疗费用的增长不仅导致新农合较低的补偿水平, 也可导致新农合基金使用的低效率, 从而影响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首先应严格贯彻《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方案》, 对定点医院实行准入制度, 进行动态监管, 对服务不规范或医疗费用控制不力的医疗单位取消其定点资格。其次是完善病历评审制度, 组织专家对二级以上医院住院病历进行评审, 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医院给予通报批评。三是加强公示制度, 要求各定点医院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参合农民费用补偿情况以及监督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 让农民参与监督。四是医疗费用通报制度, 每月对各定点医院次均费用和目录外用药比例、日均费用等进行通报, 促使定点医院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五是科学测算, 制定不同级别医院次均费用增长指标。六是巩固和扩大单病种限额付费病种数,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4.5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

作为实施新农合主要载体的乡镇卫生院, 其服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新农合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一是结合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建立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加强人才培养, 大力开展农村在岗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工作, 提高其诊疗技术。三是在贯彻落实省“卫生人才双千工程”的同时,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迅速培养一批能下得去、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专业人员, 不断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

4.6 提高管理能力, 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步伐

篇6: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分析预警及全年运行预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2008年《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报报表》、《安徽统计年鉴》以及安徽省省级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采用Excel 2007对相关数据汇总、整理与分析。

2 结 果

2.1 参合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17%, 与2007年相比较, 覆盖农业人口数增加了830.71万人, 参合农民人数增加了930.43万人, 参合率上升4.34% (表1) 。

2.2 住院补偿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实际补偿比大幅度的提高, 达到了46.08%, 与2007年相比, 增加了13.14%;县外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实际住院补偿比增幅分别为10.03%、15.65%、15.06% (表2) 。

2.3 基金使用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372444.39万元, 当年基金结余率为11.47%, 累计滚存结余为23.04%, 与2007年相比, 基金结余率大幅降低 (表3) 。

2.4 住院情况

2.4.1 住院率变化情况

2008年, 安徽省参合农民住院人次数达到247.14万人, 住院率达5.47%, 比2007年上升2.28%。其中县外医疗机构和县级医疗机构的住院率分别上升0.37%和0.5%;乡镇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数增加75.35万人, 住院率上升1.39% (表4) 。

2.4.2 住院费用变化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与2007年相比减少192.64元, 降幅达5.95%, 其中县外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为5.83%, 县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为7.9%, 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降幅为6.76% (表5) 。

3 讨 论

3.1 取得的成效

3.1.1 参合率稳步提高

2008年安徽省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 参合率较2007年提高了4.34个百分点, 达到90.17%。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仅在政策上重视、支持, 还给予了相当比例的经济支持, 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经济保障[2];各级农合管理部门宣传工作的到位也为参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2 参合农民受益程度提高

2008年安徽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 并在全省执行新的统一方案, 将住院补偿额封顶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 住院保底补偿比由20%提高到30%, 乡镇级、县级、县外医疗机构的封顶补偿比分别由60%、50%、40%提高至70%、65%、55%。同时增加了对慢性病和住院分娩的补偿, 扩大了慢性病的种类, 开展门诊统筹, 让更多的参合患者可以获得门诊补偿, 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2008年全国实际住院补偿比是38.09%, 而安徽省的全省实际住院补偿比是46.08%, 在全国30个开展新农合制度的省 (市、自治区) 中位列第二, 在中部地区10省位列第一。

3.1.3 基金使用效率提高

安徽省新农合基金使用坚持“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的原则, 合理安排基金支出进度,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既能最大限度的使农民受益, 又能保证基金不崩盘、新农合平稳运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中指出, 新农合基金当年结余率在15%以内, 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基金的25%。2007年安徽省新农合基金结余过多, 2008年调整方案后当年基金结余率为11.47%, 累计滚存结余为23.04%, 两项指标都符合国家要求, 基金使用效率较高。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住院率上升过快

2008年安徽省新增参合农民930.43万人, 住院人次数相应会有所提高, 由于制度本身激发出的医疗需求所带来的住院率上升也属正常, 但是2008年全省新农合住院率达到5.47%, 比2007年上升2.28%则是不正常的现象。乡镇级医疗机构住院率增长幅度最大, 达到了1.39%, 住院人次数由46.91万人增长至122.26万人, 这么大幅度的增长是极其不合理的, 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住院率上升过快的主要原因是“小病大治”、门诊转住院, 某些乡镇卫生机构为了能获取额外医药费用收入, 诱导门诊病人住院, 导致住院率上升, 浪费了新农合资金。

3.2.2 医药费用呈上升趋势

2008年安徽省CPI上涨6.2%, 医药费用涨幅在当年CPI的升高范围内, 是可以理解的;若高于CPI 涨幅则可能是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过多所导致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是医生有趋利行为, 部分医院存在处方与奖金挂钩的现象, 药商给予医生开方回扣;二是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 病人和医生之间对医疗知识的了解不对称, 医疗过程中医生占有绝对的主导权, 为其过度用药创造了条件[3];三是“以药养医”的体制导致医疗机构追逐高利润, 为了15%的药品加成而尽量销售高价药。医药费用的过度上涨, 给病人带来负担, 也给合作医疗基金带来沉重的包袱。

4 建 议

4.1 多举并施, 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支出

首先,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控制医疗机构的目录外药品使用, 严格审核报销病例, 严格执行补偿信息公示到村的制度。经办机构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 并通报督查情况;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实行量化分值, 要求不达标的限期整改。

其次, 可适当改变有关补偿政策。为控制住院率不正常上升, 可适当调整起付线, 但是决不能盲目提高, 这是由于起付线的双面性, 客观上就把一部分贫困的农民挡在了就医的门槛之外, 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民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就医补偿, 使制度的运作产生不公平的结果[4], 所以要有根据、经过测算后调整起付线。

最后, 应适当改革支付方式。推广单病种付费,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医生的经济激励机制, 因为在总费用一定的情况下, 多做并不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从而解决了医生提供过度服务的问题, 从根本上杜绝了医生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 诱导需求的现象[5]。也可以探索“总额预付”方式, 预付额度确定后, 医疗机构的收入就不能随服务量增加而增加, 所以能够控制医疗费用总量, 促使医院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6]。

4.2 积极创新, 最大限度的方便参合农民

首先, 大力推行门诊统筹, 对参合患者的门诊费用按比例报销, 使更多的参合农民从新农合中受益, 切实保障参合农民利益。其次, 推行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报销工作, 实现“哪里住院, 哪里报销”, 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最后, 建立覆盖全省的信息系统, 与各级医疗机构HIS相连接, 保证信息实时传输。同时, 为参合农民办理IC卡, 将个人基本信息和就医信息存储在卡里, 方便就诊和查询。

4.3 尽快立法, 使新农合制度走上法制化道路

运行五年来, 制度还处于完善和创新阶段, 对新农合立法, 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7]。新农合制度需要通过法律来维护其权威性、重要性;参合农民则需要通过法律来维护他们自身的基本权利、增强他们对制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Z].2003.

[2]毛正中.新型合作医疗的特征及其涵义[J].卫生经济研究, 2003; (8) :8-9.

[3]张春红, 江淑文, 吴昌兴, 等.江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情况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 23 (2) :12-14.

[4]蒋中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难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1月26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6-11-26/000001805376.htm l.

[5]徐恒秋.美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21 (10) :1-2.

[6]江启成, 李绍华.卫生经济学教程[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1.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下一篇: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