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2024-05-0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通用9篇)

篇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管理暂行规定》、市卫生局《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等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全院上下围绕“全面提升新农合服务水平、顺利开展即时结报工作”这一主题,积极配合市卫生局认真开展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注重基础,强化细节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新农合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我院新农合开通即时结报工作。在医院选拔了一批语言沟通能力、临床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人员充实到新农合工作第一线,经统一培训后上岗,负责新农合的微机上传信息、病例审核、数据统计及政策宣传等主要工作。更好的为来我院就诊的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及时、高效的补偿,真正把省委、省政府的新农合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

在新农合制度执行过程中,基金的运行和管理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事关制度持续有效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卫生厅关于新农合医疗基金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报销,杜绝乱收费、药品乱加价,依法使用新农合基金,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务现金管理制度,基金使用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基金使用安全,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新农合基金,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我院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医疗收费票据管理,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门诊住院发票进行业务核算,无虚开票据,无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对符合新农合医疗规定的结算费用,预垫付报销现金,并预备一定的备用金,用于支付农民的小额补偿和门诊统筹费用,因地制宜,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有效运行。

三、严格执行新农合公示制度 为了便于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新农合”工作透明度,确保这一民心工程全面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更好地服务于参合农民,切实保证参合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为确保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平稳运行,特制定齐礼闫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制度。院内醒目位置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公开栏》,内容包括:

1、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

包括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医疗服务项目,常用药品价格等。

2、参合农民就诊流程图;

3、新农合就诊补助办法

作为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在我院诊治可享受的的补助比例、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助审核程序。

4、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程序中所需材料;

5、对在本院就诊的新农合患者医疗费用补助进行公示,并设置投诉、举报电话。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根据《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管理暂行规定》、《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2011年版)》及市卫生局关于《市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等文件精神,我院专门对全院职工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制作了大量宣传页,专程送往下辖各行政村,分发至农户中,使参合农民及时了解转诊转院管理暂行规定及使用新农合的意义和益处。同时利用每月村医例会以及在受理医疗费用补偿工作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持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和深度。

五、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1、加强宣传和引导

为了更好的服务参合患者,方便患者就诊、与报销,医院开辟了新农合就诊绿色通道,在大厅设立咨询台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流程图,让参合患者减少问询时间,提高就诊效率;设立了专门的新农合服务窗口,该窗口人员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解释相关管理规定,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让参合患者就诊舒心,住院放心,离院报销省心。医院还设立了患者投诉意见箱,主动接受参合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改善我院的诊疗服务和管理水平。

2、加强院内新农合知识培训

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及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和各项政策,努力为广大参合患者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热情为参合患者服务。定期培训相关人员,不断摸索经验,完善各项政策,促进工作开展。

3、改善就医环境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就诊的参合农民,我院提出“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的口号,在候诊厅及住院部各病区内为病人免费提供热水、一次性口杯及代步轮椅等便民措施;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到对病人,“多一份微笑、少一点冷淡;多一些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解释,少一点抱怨;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冷漠”,让参合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并且在病区开设了健康园地,定期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为参合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家庭护理知识示范及健康咨询指导等,同时利用本院特色心理专科,免费为住院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六、控制医疗费用,规范服务行为

为了贯彻新农合相关政策,避免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新农合基金发挥最大的效能,使农民真正受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实行了如下措施:

1、加强医疗服务和医药费用的监管

切实建立健全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措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规范药品的零售价格,强化行风建设,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实行药价公开制,严格执行“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禁开大处方,目录外用药控制在5%以内,切实降低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严格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报销,杜绝乱收费、药品乱加价。

2、严格执行住院管理制度

严格把握入院、出院、转院标准,严格进行入院者身份核对,严格执行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制度,严格执行目录外用药、诊疗的告知和选择签字制度,院新农合办公室不定期到各临床科室抽查登记在院的新农合病人,核查有无挂床、冒名顶替住院者、有无门诊转住院、有无改变疾病名称住院、临床诊断是否与病情相符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确保本院无借证住院、无挂床、无出具假证明、无编造假病历处方、虚开收费票据等骗取合作医疗基金违规违法行为。

3、坚决控制药品收入比例

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便宜药能治好的坚决不用昂贵的,国产药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用进口的,而且严格按照新农合药品目录用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彻底降低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辅助检查有的放矢,绝不给病人增加负担,医院还成立了合理用药和辅助检查核察小组,不定时查处。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对责任医生和相关科室给予处罚。

4、认真自查,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通过如拒绝不合理检查、医疗督察组不定期抽调临床病例进行评估、杜绝不合理用药和治疗、定期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等自查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新农合基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切实为农民朋友解决医疗负担。

七、稳步提高病历质量

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病历质量,我院对新农合住院病历管理极为严格,由专人负责病历的收缴、审核、奖惩登记,制度如下:

1、各管床医生临床工作中要遵循诊疗规范和常规,严格把握出、入院标准,针对每个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级别,不得随意放宽入院指征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2、临床用药参照《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根据病情尽可能使用目录内药物,并以目录外用药费用比例控制在总费用的10%以内为原则。

3、建立目录外用药、特殊用药、特殊检查等告知签字制度,专用的签字表格由患者或(/和)家属亲笔签名,并留存病历一并存档。目录外用药、特殊用药、特殊检查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和重大医嘱变动病历中均要显示依据和结果,如因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或无结果而被认定为不合理的检查和治疗以至造成区新农合办拒付,费用由主管医生个人承担。

4、新农合住院患者的实行一日清单制。一日清单中所有内容应与医嘱一致,电脑操作人员须仔细认真核对,心电监护、吸氧等计时收费的治疗项目要确认时段,不得粗略估计,如果出现清单中药物数量、名称及辅助检查和治疗的次数、级别、时间等和医嘱有出入,由此造成新农合办拒付,费用由电脑操作人员个人承担。

5、新农合患者的出院带药应在临时医嘱中详细显示,出院的新农合患者病历要及时整理,三日内归档,医嘱中所有的辅助检查均要求有回示报告。如因无回示报告造成新农合办拒付,费用由主管医生个人承担。

八、补偿工作情况

开通即时结报以来,在我院新农合管理小组的监督管理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临床工作中以其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以下是自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我院新农合病人通过即时结报平台补偿工作情况:

开通即时结报以来我院新农合出院病人共计X人,住院总费用X元,住院总天数X天,人均费用X元,人均补偿X,保外用药不超过X%。

作为新农合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我院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正确把握发展中的新农合政策,相信有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广大参合农民的信任和理解,我们一定能把党的利民、惠民、便民这一实事、好事办好。

XXX医院农合办 2012年1月5日

篇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0326人,参合率98%。截止2012年10月20日,共有2416人次享受到住院报销,实际发生费用475.7万元,报销金额355.6万元,其中在镇卫生院住院234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371.2万元,报销费用310.6万元,报销比例90%;镇外住院73人次,实际发生费用104.4万元,报销金额44.9万元,报销比例43%;住院分娩39人次,实际发生费用5万元,报销金额0.78万元;门诊126546人次,实际补偿122.3万元。

现将我院运行存在问题自查汇报如下:

1、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到目前为止,还有少数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报销范围和比例,就诊与转诊程序不够清楚。

2、入院指征把关不严。少部分病人存在挂床现象,入院身份审核未认真与身份证相核对。入院网络登记不全,部分病人入院后未在网络进行登记。

3、住院单病种费用增多,表现为检查增多,抗生素运用过多,如部分阑尾炎病人费用超过2000元。

4、出院病人结帐不及时,部分病人出院较长时间后才进行结算。

5、外伤调查未能及时调查,调查情况与村证明材料不完全吻合。

6、公示制度未落实到位,未按每月到各村进行公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强领导。成立以院长周茂雄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合作医疗监管,高度重视,落实新农合各项政策与制度。

2、全员动员。与医生签定新农合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严把患者入院身份审核、入院指征关,加强住院患者管理。

3、规范行为,控制单病种费用,执行住院一日清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4、加强合管员职责,实行管办分开,坚持合管员查房、入院资格审查、外伤调查,定期到村卫生室对新农合进行公示。

5、进一步对新农合政策进行宣传,提高参合率,使广大参合农民切实享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好处。

篇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甘肃省会宁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收集该县2006-2011年度《甘肃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分析年报表》资料, 进行相关指标的整理与分析。同时收集会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政策文件, 了解该县新农合制度相关背景及运行状况。从2006-201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中, 获得2006-2011年会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 包括基本人口和经济等相关指标。

1.2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整理, 对甘肃省会宁县2006-2011年新农合参合情况、筹资基金来源、筹资基金平衡、住院费用及筹资基金补偿受益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新农合参合情况

从2006年到2011年, 会宁县农村居民参合率稳步提高, 自2008年一直保持97%以上, 高于同年度全国或甘肃省平均水平[1]。经过几年的运行, 新农合制度已深入人心, 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 (表1) 。

2.2 新农合基金筹集情况

自开始运行以来, 会宁县新农合筹资水平逐步提高。2006年新农合筹【专题论著】

资标准为45元/人, 其中各级财政补助35元, 农民个人负担10元;2007年省级财政从10元提高到15元, 总筹资标准提高为50元/人;2008年提高到90元/人, 农民个人缴纳金额仍为10元, 中央财政从20元提高到40元, 省级财政提高到30元;2009年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人, 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20元/人;2010年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人, 其中个人缴费30元, 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人;2011年提高到230元/人, 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00元, 个人缴费30元/人。

由表2可以看出, 各级政府每年均确保了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比例逐步增加, 个人缴纳额度虽然有所提高, 但所占比例逐步降低, 2010年以后财政补助资金已占到新农合基金总额的80%以上。

2.3 基金运行情况

从新农合账户总体运行来看, 在筹资总额逐年增长的同时, 新农合账户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2006-2011年累计结余4 013.93万元, 结余比为12.37%, 新农合基金运行良好。在2006-2011年的6年中, 除2009年新农合账户出现负平衡外, 其余5年均处于正平衡, 结余最大的是2010年, 达到了2 188.49万元, 占当年筹资总额的29.01%。最低的是2008年, 结余为333.03万元, 结余比是11.55%。2009年;2009年超支744.87万元, 占当年筹资总额的-19.72% (表3) 。

截至2011年12月, 会宁县新农合住院统筹基金补助16 8931人次, 支出总额2 2289.79万元。门诊补助3 252 027人次, 支出为5 826.88万元, 主要用于住院补助、定额住院分娩补助、门诊家庭账户或门诊统筹补助、大病特殊门诊补助等。其中住院补助基金支出占73.31%, 门诊补助基金支出占26.66%。2010年在乡村两级启动实施了门诊统筹, 当年门诊补助人次数开始大幅度上升, 2011年增加到150多万人次, 门诊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了78.56%。与此同时住院人次数略有下降 (表4) 。

由表5可见, 会宁县新农合住院率和门诊收益率逐年升高。住院率从2006年的4.53%上升到2011年的6.24%, 门诊受益率从2006年的66.67%上升到2011年的314.84%。住院实际补偿比逐年间虽有波动, 但依然呈现出上升趋势。基金运行效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注:住院率=住院人数/门诊人数×100%;门诊受益率=门诊补偿人数/参合人数×100%;住院实际补偿比=住院补偿金额/总住院费用×100%

2.4 住院补偿情况

2.4.1 住院补偿政策

会宁县对新农合住院补偿政策进行过2次大的调整。2008年, 为提高新农合住院统筹基金使用率和运行效益, 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提高了10%~20%, 起付线降低了100~200元。2009年出现了住院基金超支, 为了控制住院基金再次发生超支, 2010年将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降低了5%。2011年降低了市级和省级医院住院起付线, 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补偿封顶线 (表6) 。

2.4.2 住院补偿情况

会宁县的次均住院补助费用逐年上升, 住院补助水平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随着2008和2009年筹资标准的提高, 费用补助增长的幅度也较大。同时, 住院人次数和次均住院费用也呈上升趋势, 2010年达到2 657.88元/人次, 是2006年的2.21倍, 2011年达到3 556.14元/人次, 是2006年的2.96倍。虽然住院次均费用在逐年增加, 但新农合次均补助费用的增长幅度却明显大于住院费用的增长 (表7) 。

从表8可以看出, 总体住院次均费用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各级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的增长幅度。从定基比来看, 与2006年比较, 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逐年增长, 到2011年虽然分别增长了45%和57%, 但与甘肃省比较处于较低水平。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幅度最低, 为22%。而总体次均费用的增长幅度高达196%。说明总体住院次均费用的增长主要不是由各级医疗机构次均费用的增长导致的, 可能与县级以上住院患者人次数占所有住院人次数比例的上升所致。

2.4.3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和住院补偿资金流向

由图1和图2可见:从住院病人分布来看, 乡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数占总住院人数的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 从2006年的65.74%下降到2011年的28.92%;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人数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其中县级医疗机构从2006年的28.88%增加到2011年的49.90%;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增长幅度最大, 从2006年的5.66%增加到2011年的21.18%, 增长了约3.74倍。从住院补偿基金分布来看, 支付给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资金所占比例最高, 并逐年增长, 从2006年的41.51%增加到2011年的64.30%;县级医疗机构所占比例在30%~35%之间波动, 变化不大;乡级医疗机构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从2006年的26.04%下降到了2011年的5.62%。以2011年为例, 21.18%的住院患者占用64.30%的住院补偿资金, 这也是会宁县住院补偿次均费用不断攀升的原因之一。

2.5 农民个人住院费用负担情况

由表9可见, 住院患者个人支付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逐年降低, 从2006年的48.56%降低到2011年的38.64%;但由于次均住院费用的增长快于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使得住院个人支付费用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并没有明显降低, 反而在2010年开始上升至50%以上。

3 讨论

会宁县自2006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 参合率均高于甘肃省和全国平均水平[1]。筹资水平逐年提高, 2011年人均筹资达到230元, 各级政府财政补助大幅度提高, 个人缴纳比例逐年下降。到2011年, 中央财政补助占实际筹资额的53.75%, 省级占28.59%, 市县级占4.33%, 个人筹资占12.99%。随着新农合制度逐步稳定和完善, 新农合经办机构对基金补偿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合理。虽然在新农合制度实施初期的2006-2008年新农合资金发生了较大额度的沉淀, 2009年提高了住院补偿比, 当年住院统筹基金发生了19.72%的超值, 2010年调整了补偿方案, 加强了监管, 随着筹资水平提高, 随即扭转了超支局面。总体来看, 2006-2011年会宁县新农合基金总体使用率为97.26%, 2011年为87.17%, 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008年, 会宁县推行了门诊统筹, 当年门诊统筹补偿519 855人次, 门诊收益率为103.82%。2011年门诊人次增加到了1574 239人次, 受益率达314.84%。住院补偿受益面呈平稳上升趋势, 由2006年的4.53%提高到6.24%。住院实际补偿比2011年达到了61.37%, 比2006的51.42%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表明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实施, 农民看病就医的意愿和需求有所增长, 新农合的经济社会效益逐步呈现。

2006-2011年,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82.41%, 而次均住院费用增长了195.73%, 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由于监管的乏力和机制的不健全, 定点医疗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 出现种种不规范医药行为, 导致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2、3]。此外, 参合患者的就医倾向逐渐转向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县级以上住院患者和补偿资金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导致了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补偿方案没有起到引导患者合理分流的作用。转诊制度的缺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高、参合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以及就医意识不正确等, 致使目前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呈现出高端化趋势。乡镇卫生院住院服务利用不足, 会造成乡镇卫生机构的功能弱化, 不仅不利于农村卫生的发展, 而且会给新农合基金带来超支风险, 损害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 制约新农合制度运行效益的提高。

4 建议

科学合理地调整补偿方案, 适当提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起付线, 降低报销比;加强支付方式改革、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制改革和对医疗机构的监管;采取切实措施改善乡镇卫生院就医条件和服务能力;实施乡镇卫生院首诊和转诊制度。转诊制度有着较高的首诊要求, 严格的首诊和转诊制度是医疗保险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系统网络的必要条件, 将对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和基金的合理使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4、5]。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363.

[2]武东霞.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成效及挑战[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3) :4456-4457.

[3]许丹, 孙振球, 李京江, 等.2003—2009年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动态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37 (2) :147-151.

[4]赖伟, 陈敏生.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的政策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 8 (12) :1-3.

篇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为了给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保证,同时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具体实施中产生许多困难,本文以普洱市澜沧县为例,运用文献论证和现场论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普洱市澜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研究,在回顾澜沧县新农合发展历史的同时,综合该县新农合运行中几年的数据对澜沧县实施新农合过程有一个宏观面的认识,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寻求正确的对策加以改正。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澜沧县;补偿报销模式;参保意愿

一、澜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情况

2010年澜沧县制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以农村为重点,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卫生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保障农民基本医疗保健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全县辖20个乡(镇)、158个村委会,卫生事业支出7340.46万元,人均医药费用支出104.95元。有4个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683人,18个乡(镇)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16人,158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344人。全县实有床位数789张,2008年全县医疗业务总收入5235.86万元。

补偿模式和报销补偿:

1.补偿模式:门诊统筹+住院补偿模式

2.门诊减免

(1)基本原则:门诊不设起付线,只设封顶线;(2)门诊费用限于村、乡(镇)两级定点医疗机构中减免;(3)月平均处方值:村级为25元,(镇)乡为35元;(4)每人每年累计减免封顶线为200元;(5)减免比例。

A.村级定点医疗结构门诊减免比例为可补偿范围内费用的40%;

B.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减免比例为补偿范围内费用的45%

(1)对患有医学规定的以下常见慢性病:①恶性肿瘤、②尿毒症、③高血压、④冠心病、⑤糖尿病、⑥慢性病毒性肝炎、⑦风湿性心脏病、⑧类风湿性心脏病、⑨系统性红斑狼疮、⑩再生障碍性贫血、B11股骨头坏死、B12肺心病、B13帕金森氏综合症、B14痛风、B15甲亢、B16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萎缩及后遗症:凭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医院住院病历、药品清单及门诊发票,每人每年累计补偿金额封顶线为1000元。(2)离开本县异地就读的大、中专学生在校门诊部或医务室就诊的,持《合作医疗证》、《学生证》、门诊收费单据等有效证件到户口所在地合管办按照乡级门诊减免比例给以减免,每人每年累计减免封顶为200元,年内需报销。

3.住院补偿:根据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按比例报销补偿。

(1)起付线:乡级100元,县级200元,市级400元,省级600元。参合农民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农村低保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或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相关证明,不设住院起付线。

(2)补偿比例:A.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可补偿范围内费用的80%;B.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可补偿范围内费用的75%;C.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可补偿范围内费用的45%;D.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可补偿范围内费用的40%。

(3)住院分类及封顶线:参合人员患病住院,每人全年累计补偿封顶线为30000元

澜沧县2007年有34523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有738469人次享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全年支出新农合补偿资金1984.13万元,通过新型合作医疗,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稳步开展,新农合参合39.41万人,参合率95.58%,60.03万人次享受服务,减轻参合农民医疗负担4305.4万元。截止2013年1月8日,我县已有396092人参加2013年度新农合,个人筹资2376.552万元,参合率为96.83%,圆满完成了2013年的筹资任务。

二、澜沧县在推行新农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出现重点在解决农民大病医药费用的补偿,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但是由于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原因,新农合并没有有效的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①政府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宣传不到位,没有使农民真正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内涵意义。以至于参保的农民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得到自己付出的那些钱,最后也会因为没有多拿到钱而直接影响参保的积极性;②乡村医疗服务能力较低,远不能满足参合群众的健康需求;③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对新农合政策缺乏了解,对相关信息也是一知半解,也使新农合的宣传和落实收到很大的影响。④理赔程序过于繁多。⑤村民参保意识低,相对于公立医院更喜欢熟识的赤脚医生。⑥医疗基金监管存在漏洞。

三、促使“新农合”良性发展的探索和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各项宣传工作。强化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广泛动员参与,发放《卫生惠民政策宣传手册》,扩大宣传对象群体,切实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宣传时因着重宣传村民所反映的报销不方便,手续繁杂等各种顾虑。解释清楚村民的各种疑虑。切实转变村民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新型农合作医疗,实现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的目的。第二、规范调整政策趋势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灵活制定各种参保方式,提高参保率。认真审核参合对象,突出抓好资金筹措与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抓好参合农民信息管理。简化报销程序,更多的的人积极主动的参保。第四、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新农合在层层落实工作的过程中,监管环节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加强监管工作机构的执行力度,更要监管社会上少数医疗机构虚增药品价格、虚增治疗费用,造成农民看病成本增大。(1)加强基金的监管,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新农合监管体制的健康发展。(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滥检查,乱用药问题。(3)完善新农合基金的结算支付。(4)明确政府责任,切实做到以农为本。

小结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也表现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自愿参加的,政府有组织、有投入的一种互助共济制度。澜沧县政府在推行这一政策时,切实考虑农民感受,认真落实工作,是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管理机构的人员工作时也想方设法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改正以前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做到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同胞了解到新农合的好处,并积极参保。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澜沧县的新农合工作开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此次调查调查走访的村庄有限,得出的数据只代表了部分,不过也体现出澜沧县的新农合工作开展顺利,实施彻底。虽然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但我们坚信,在政府和民众的不断努力下,澜沧县的新型农合作医疗工作一定会取得不俗的成绩。(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澜沧县审计局,澜沧县卫生局关于澜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相关文件2010——2012

[2]张雪峰:《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问題研究》[J],2005(20—30)

[3]杨东.新农合有瑕疵,建议取消自愿交费[N].华西都市报,2008-03-10

[4]马正林.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对策[J].前言,2004(7)

篇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自2003年始,唐山市新农合医疗工作从试点阶段到扩大试点阶段,再到全面推开阶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切实缓解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成为了这些年最受唐山市农村居民欢迎的基本政策之一。本文通过对唐山市新农合2009年至2012 年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新农合工作的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对下一步如何提高新农合运行质量、促进新农合的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完善新农合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新农合运行基本情况

(一)参合情况

2003年,唐山市迁安市作为全国新农合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开始探索新农合制度的适宜模式。2005年至2007年,丰南区、丰润区、滦南县、乐亭县及遵化市等九个区、县、市陆续陆续推行了新农合制度,进入了扩大试点阶段。2008年,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及汉沽管理区等8个区均推行了新农合制度,至此14个县、市、区都全面开展了新农合制度,进入了全面推开阶段。2009年至2012年,多次提高个人筹资水平、各级财政补助及封顶线,新农合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合率作为反映新农合制度建设情况的综合指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全面开展,参合率增长幅度趋于稳定,从2011年起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2012年,唐山市参合率达94.27%,比2011年降低了 1.06个百分点,参合农民达到469.53万人,扣除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农业人口后的参合率为98.15%。由于现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办,重复参合参保的现象较为普遍,是导致参合率下降的一大原因。见表1。

(二)其他主要运行指标

2009年年底,唐山市参合人口为468.64万人次,参合率高达93.58%,筹集的基金除了个人出资部分外,其余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人均筹资标准为100元,住院补偿比为37.18%,统筹基金使用率90.80%。随着新农合方案的实施和完善,各项运行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最突出的就是人均筹资标准的增长。截止到2012年年底,经过几次提高个人筹资、提高各级财政补助线和封顶线的全面推开阶段,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00元,财政补助提高到250元,农村居民个人缴纳50元,参合率保持在94%以上,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97.50%。见表1。

由上表综合分析可得:

在参合率方面,近年的统计标准为参合农民数/农业人口数,说明唐山市市已经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全覆盖,从2011年开始参合率有略微下降,很大程度是因为重复参合参保现象的存在。

在人均筹资标准方面,各级政府补助力度不断提高,个人缴费水平也大大提升,筹资总额连年增长,与河北省其他县市相比,唐山市的人均筹资水平居于领先地位。

在基金使用率方面,近年来,基金使用率都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基金结余率基本符合国家和省的新农合政策要求,基本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说明了除了2011年,唐山市的新农合筹集资金得到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利用。

在住院受益率方面,2012年,住院受益率达到10.56%,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新农合受益面不断加大,受益水平不断提高。

在住院实际补偿比方面,唐山市全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际补偿比均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2012年底,唐山市住院有效补偿比达到50.83%,比2011年同期提高了6.63个百分点,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13.65个百分点,反映了参合农合受益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次均住院费用方面,从唐山市整体情况来看,2009年至2012年,全市次均住院费用持续增长,2012年,唐山市全市次均住院费用总体为4848.99元,较2011年增长了294.74元,处于全省中等水平。从近年趋势来看,初步遏制了市级医疗机构次均不合理费用的增长势头,但乡级、县级医疗机构的次均住院费用的控制力度尚且不够,农民的医疗经济负担仍然较高。

在次均住院补偿费用方面,历年来呈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次均住院补偿水平仍然较低,不到次均住院费用一半的比例,说明了虽然报销了一部分,农民仍需付出较大比例的医疗费用,补偿力度不够,需要切实改善补偿方案。

二、讨论与建议

(一)减少重复参合参保现象,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

由于现行的因此导致参合率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农民同时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者城镇职工医保,导致参合率有所下降;二是参合率的计算方法为当年参加新农合的总人数除以上一年度的唐山市统计年鉴中的农业人口数,由于上一年度的统计年鉴在下一年度的中旬才能发布,导致农业人口数的基数过大,一定程度上导致参合率略微下降。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依据实际情况核减农业人口基数,使新农合参合率这一重要参考指标不受参合参保现象影响,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唐山市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认知度以及整体参合情况,有利于推动唐山市新农合工作健康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能有效解决重复配置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

政府与农民是新农合制度的主要出资主体,他们均有提高补偿水平的强烈意愿。农民医疗保障问题,是广大农民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各级政府以“民生”为本,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问题为目标,构建和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几年的实践表明,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制度目标,但是,根据新农合报表资料,2012年的住院实际补偿比仅为50.83%,说明现有筹资水平与预期制度目标还存在很大距离。同时,政府担负着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从社会(城乡)公平的角度,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唐山市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职工的医药费用补偿水平已达到了75%左右,远远高于农民现有的补偿水平。

制度之初的低补偿水平对从未享受过社会医疗保障的农民来说,一开始可能还在经历着一种从无到有的喜悦与满足,随着制度的推进和时间的推移,广大农民对新农合将有更进一步的期待,希望就医费用补偿水平能进一步提高,切实分担患大病的经济风险。

(三)严格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健康的需求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需求的释放和对高品质医药服务的追求,必然导致医药总费用的增加,加大新农合基金支出压力。

2012年唐山市次均住院费用是4848元,比2009年增长了46.7%,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了大量具体政策和措施,较为有效地控制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增长因素,但是,按照医药费用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医药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费用上涨具有不可逆转的趋势。

为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使参合农村居民更大程度的受益,唐山市卫生局除了继续执行唐山市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八项措施”之外,可多多借鉴外地经验,如院长负责制和市长、县长约谈等制度,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可有效遏制大处方、重复检查等现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保障了新农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一、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情况

1、新农合基金筹集及前9个月基金支付情况

2013年度,我县有12.4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9.99%。新农合基金应筹集总量为4120.38万元,其中参合人员共筹资624.30万元,已到位,其余资金由市里统一收缴。

1-9月,共补偿4.52万人次,补偿金额1883.93万元,基金使用率为45.72%。其中住院补偿10733人次,补偿费用1735.94万元;门诊特殊病种补偿1060人次,补偿费用38.52万元;普通门诊补偿33360人次,补偿费用109.47万元。

2、2013年新农合补偿方案

今年补偿方案由市里统一安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统筹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政文〔2013〕82号),我县新农合补偿水平进一步提,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2013年新农合补偿方案调整如下:

一是普通病种住院补偿标准调整情况

①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去年8万元调整为10万元。

②补偿比例:按可补偿住院医药费用计算,住院补偿比例分别作如下调整: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住院均实施分段补偿,其中,一级医院300元以下按60%补偿,300元以上部分的按95%补偿;二级医院起付线为400元,400元以上按85%补偿;三级医院(区域外)起付线为600元,600-4000元按50%补偿,4000-8000元按65%补偿,8000元以上按70%补偿。

③大病补偿增加到8种大病,分别是: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感染。大病补偿比例为新农合基金支付定额标准(不在划分范围内、外费用)的70%(即实际补偿比达70%)。

二是门诊特殊病种的补偿比例和封顶线调整情况

门诊特殊病种的补偿不设起付线,不分等级医院。其中:甲类门诊特殊病种补偿比例为80%,乙类门诊特殊病种补偿比例为70%。

三是普通门诊补偿调整情况

具体补偿标准为:不设起付线,单次门诊属新农合补偿范围内的医药费用,补偿比例为60%,单次门诊补偿封顶为40元,全年门诊补偿封顶为参合家庭年封顶400元/户。

3、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按照“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工作要求,重视和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

一是落实和完善收缴、管理、使用三分离制度。即乡镇政府、村(居)委会负责向农民收缴,县财政部门负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专户管理并监督使用,县农医中心负责日常支付,做到“管帐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运行安全。

二是实行严格的补偿审核制度。县、乡合管办工作人员按照“定点医疗机构初审、乡镇合管办复审、县合管办终审”的三级医疗审核程序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关,防止了基金的浪费和流失。

三是强化监督。县合管办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报账情况,不定期突击检查定点医院收治参合病人情况和新农合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有效防止了弄虚作假、套取新农合基金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是认真落实公示制度。县合管办定期通报和公示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乡镇合管办和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公示参合农民门诊、住院医药费用补助等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为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防止个别医疗机构过度医疗服务等问题。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医疗级医疗机构实行网上招标采购,严格控制使用目录外药品,一级医院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二级医院目录外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10%;二是执行用药限量制度,医保病人一次门诊处方限3日量,出院带药限7日量和特殊病程患者门诊用药限14日量。各医疗机构每月5日前要将上个月药品使用量在前100名的品规上报县卫生局,严禁小病大治、小病大养和体检式住院。三是建立医疗费用通报制度。县合管办每月进行一次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发布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信息,对超标、违规的单位予以警示告诫和通报。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七年来的运行实践,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群众理解支持,社会充分认可。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

1、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多,理解不透,特别是一些乡村干部和经办机构没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政策,对新农合工作的指导、监督不够,农民群众认为新农合手续麻烦,不方便,对新农合的政策信任度不高,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2、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存在差距

因县内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以及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许多原能在县内医疗机构诊治的疾病因受药品的限制,导致县外就医人次大幅度上升,存在新农合基金外流现象十份严重。同时,对定点医疗机构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如个别定点医疗机构出现对参合患者使用目录外药物加重患者负担而不告知,个别医务人员协助病人挂床套取基金补偿,对参合患者过度诊疗等问题。

3、高额的筹资成本影响了新农合制度的顺利开展。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筹资机制,绝大部分采取干部上门收取的方式,工作量大,动用人力多,周期长,费用高。部分乡村干部把合作医疗工作作为额外工作来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如填报参合信息字迹潦草、属政策内参保对象的未及时予以参保,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一部署的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影响了群众参合积极性和即时结报。

三、对卫生院的意见建议

1.加强住院管理,严把参合患者身份审核关,严格执行出入院标准,不随意降低入院门槛,无故拖延患者住院时间,做到基金的合理使用,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率。

2.减少门诊费用,要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要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3.严格控制新农合目录外药品。乡镇卫生院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

篇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2008年11月12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9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

次调查采取县乡人大联动的方式进行,县人大常委会分四个调研组重点对红椿镇、高桥镇、洄水镇、蒿坪镇、部分医疗机构、县合疗办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到村、组座谈,到相关单位听汇报、查资料,全面了解我县新农合运行的现状。瓦庙、绕溪、界岭、燎原、双安、向阳、高滩8个乡镇人大分别就本乡镇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从视察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农户认为新农合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农民就医有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够深入细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人口数据不实,政策惠及面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等因素,致使这一政策在落实中打了折扣,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群众满意度较低,参合积极性不高,干部垫钱较多,乡镇合疗办机制不健全等。在政策宣传方面,被调查的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乎没有,但对政策大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参合、报销等一些运行程序和细节。在参合方面,被调查的农户中,占一半的农户认为是自愿参合的,30%的农户认为是上级政府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还有20%农户认为是乡村干部硬压才参加的。在看病就医选择上,一半以上农户想在乡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看病,一部分农户反映身体健康,一般不住院,住院也自己掏钱看,认为合疗报销手续繁琐、医药费高、少数人反映报销的钱不够车费。还有一部分农户不看病,能拖则拖,能扛则扛。在合疗政策受益面上普遍偏窄,实际受益的农户不多,受惠程度不高。如红椿镇2007年参合14340人,基金配套总额573600元,2007年实际报销205人,报销186243元,占基金总额32.4%,全镇总受益率为1.43%;高桥2007年参合17326人,基金配套总额693040元,2007年实际报销302 人,报销277835元,占40%,全镇受益率为1.74%。由于本次调查农户的样本量较少,实际各乡(镇)参合农户的受益面更小。

二、我县新农合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不够深入细致。

一是宣传的主体不明确。在调研过程中乡(镇)合疗办工作人员反映,镇、村两级主要任务是按县上下达的收缴任务筹资,一些具体的合疗政策如报销的病种,报销比例,报销程序他们自己也一知半解,所以他们在农户收钱时也给群众说不清楚。然而实施合疗的主要“窗口”——医院,对合疗政策的宣传更少,只是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有关政策,因此导致了看似都在宣传,可效果并不理想,使老百姓对合疗政策一知半解、含糊不清,给合疗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是宣传口径不统一。在合疗证和参合发票上,明确写着群众有参合自愿的权利,但在执行上要求90%以上的参合率,这种参合自愿和高参合率之间的矛盾使乡村两级在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甚至村干部在收钱时挨骂,说是政策在下面走了样,给基金的收缴带来了阻力。在宣传口径上,收钱时说的农民交10元钱看病可以报销,但乡村干部讲的又根本兑现不了,比如高桥龙潭村任支书反映去年讲的报销人均6元的门诊费,村卫生室垫了600多元,至今未核报,最后村卫生室不得不终止执行这一政策。

三是宣传的形式单一,力度不够。走访时农户普遍反映,只是在收钱时才给他们宣讲合疗政策,其次就是王县长致广大农户的一封信,再没有其他宣传途径和形式,造成老百姓对合疗政策抱过高的期望值,这种高期望值与以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合疗制度之间的矛盾、加之基层干部政策宣讲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配套政策不够到位。乡镇合疗办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全是其他工作岗位的同志兼职,无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无信息化设备,但合疗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面广,在如此情况下,很难完成县合疗办按政策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们从合疗办了解到止9月底还有10个乡镇(城关、洄水、红椿、蒿坪、高桥、班桃、东木、绕溪、界岭、苗河)参合人员登记表、10个乡镇(焕古、双安、金川、燎原、城关、蒿坪、洄水、班桃、界岭、苗河)合疗基金票据都没有报上来,给合疗办在审核报销时增添了工作难度,也不利于今后全县合疗工作开展。

篇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7~2008年《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报报表》、《安徽统计年鉴》以及安徽省省级新农合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采用Excel 2007对相关数据汇总、整理与分析。

2 结 果

2.1 参合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17%, 与2007年相比较, 覆盖农业人口数增加了830.71万人, 参合农民人数增加了930.43万人, 参合率上升4.34% (表1) 。

2.2 住院补偿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实际补偿比大幅度的提高, 达到了46.08%, 与2007年相比, 增加了13.14%;县外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乡镇级医疗机构的实际住院补偿比增幅分别为10.03%、15.65%、15.06% (表2) 。

2.3 基金使用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372444.39万元, 当年基金结余率为11.47%, 累计滚存结余为23.04%, 与2007年相比, 基金结余率大幅降低 (表3) 。

2.4 住院情况

2.4.1 住院率变化情况

2008年, 安徽省参合农民住院人次数达到247.14万人, 住院率达5.47%, 比2007年上升2.28%。其中县外医疗机构和县级医疗机构的住院率分别上升0.37%和0.5%;乡镇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数增加75.35万人, 住院率上升1.39% (表4) 。

2.4.2 住院费用变化情况

2008年, 安徽省新农合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与2007年相比减少192.64元, 降幅达5.95%, 其中县外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为5.83%, 县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幅为7.9%, 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降幅为6.76% (表5) 。

3 讨 论

3.1 取得的成效

3.1.1 参合率稳步提高

2008年安徽省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 参合率较2007年提高了4.34个百分点, 达到90.17%。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仅在政策上重视、支持, 还给予了相当比例的经济支持, 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经济保障[2];各级农合管理部门宣传工作的到位也为参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2 参合农民受益程度提高

2008年安徽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 并在全省执行新的统一方案, 将住院补偿额封顶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 住院保底补偿比由20%提高到30%, 乡镇级、县级、县外医疗机构的封顶补偿比分别由60%、50%、40%提高至70%、65%、55%。同时增加了对慢性病和住院分娩的补偿, 扩大了慢性病的种类, 开展门诊统筹, 让更多的参合患者可以获得门诊补偿, 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2008年全国实际住院补偿比是38.09%, 而安徽省的全省实际住院补偿比是46.08%, 在全国30个开展新农合制度的省 (市、自治区) 中位列第二, 在中部地区10省位列第一。

3.1.3 基金使用效率提高

安徽省新农合基金使用坚持“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的原则, 合理安排基金支出进度, 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既能最大限度的使农民受益, 又能保证基金不崩盘、新农合平稳运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中指出, 新农合基金当年结余率在15%以内, 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基金的25%。2007年安徽省新农合基金结余过多, 2008年调整方案后当年基金结余率为11.47%, 累计滚存结余为23.04%, 两项指标都符合国家要求, 基金使用效率较高。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住院率上升过快

2008年安徽省新增参合农民930.43万人, 住院人次数相应会有所提高, 由于制度本身激发出的医疗需求所带来的住院率上升也属正常, 但是2008年全省新农合住院率达到5.47%, 比2007年上升2.28%则是不正常的现象。乡镇级医疗机构住院率增长幅度最大, 达到了1.39%, 住院人次数由46.91万人增长至122.26万人, 这么大幅度的增长是极其不合理的, 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住院率上升过快的主要原因是“小病大治”、门诊转住院, 某些乡镇卫生机构为了能获取额外医药费用收入, 诱导门诊病人住院, 导致住院率上升, 浪费了新农合资金。

3.2.2 医药费用呈上升趋势

2008年安徽省CPI上涨6.2%, 医药费用涨幅在当年CPI的升高范围内, 是可以理解的;若高于CPI 涨幅则可能是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过多所导致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是医生有趋利行为, 部分医院存在处方与奖金挂钩的现象, 药商给予医生开方回扣;二是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 病人和医生之间对医疗知识的了解不对称, 医疗过程中医生占有绝对的主导权, 为其过度用药创造了条件[3];三是“以药养医”的体制导致医疗机构追逐高利润, 为了15%的药品加成而尽量销售高价药。医药费用的过度上涨, 给病人带来负担, 也给合作医疗基金带来沉重的包袱。

4 建 议

4.1 多举并施, 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支出

首先,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控制医疗机构的目录外药品使用, 严格审核报销病例, 严格执行补偿信息公示到村的制度。经办机构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督查, 并通报督查情况;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实行量化分值, 要求不达标的限期整改。

其次, 可适当改变有关补偿政策。为控制住院率不正常上升, 可适当调整起付线, 但是决不能盲目提高, 这是由于起付线的双面性, 客观上就把一部分贫困的农民挡在了就医的门槛之外, 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农民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就医补偿, 使制度的运作产生不公平的结果[4], 所以要有根据、经过测算后调整起付线。

最后, 应适当改革支付方式。推广单病种付费,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医生的经济激励机制, 因为在总费用一定的情况下, 多做并不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从而解决了医生提供过度服务的问题, 从根本上杜绝了医生开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 诱导需求的现象[5]。也可以探索“总额预付”方式, 预付额度确定后, 医疗机构的收入就不能随服务量增加而增加, 所以能够控制医疗费用总量, 促使医院降低服务成本,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6]。

4.2 积极创新, 最大限度的方便参合农民

首先, 大力推行门诊统筹, 对参合患者的门诊费用按比例报销, 使更多的参合农民从新农合中受益, 切实保障参合农民利益。其次, 推行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报销工作, 实现“哪里住院, 哪里报销”, 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最后, 建立覆盖全省的信息系统, 与各级医疗机构HIS相连接, 保证信息实时传输。同时, 为参合农民办理IC卡, 将个人基本信息和就医信息存储在卡里, 方便就诊和查询。

4.3 尽快立法, 使新农合制度走上法制化道路

运行五年来, 制度还处于完善和创新阶段, 对新农合立法, 是其发展的必然要求[7]。新农合制度需要通过法律来维护其权威性、重要性;参合农民则需要通过法律来维护他们自身的基本权利、增强他们对制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Z].2003.

[2]毛正中.新型合作医疗的特征及其涵义[J].卫生经济研究, 2003; (8) :8-9.

[3]张春红, 江淑文, 吴昌兴, 等.江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2008上半年运行情况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 23 (2) :12-14.

[4]蒋中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难题.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1月26日].http://finance1.jrj.com.cn/news/2006-11-26/000001805376.htm l.

[5]徐恒秋.美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21 (10) :1-2.

[6]江启成, 李绍华.卫生经济学教程[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1.

篇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运行情况小结

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去年12月份开始启动。从3月1日起开始为参合农民进行报销。现将目前的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报销补偿工作稳步进行

一是截止到4月12日,全区共有区内定点医院出院参合患者4526人,在起付线规定的限额内已经申报2932人(含在区域外住院的参合农民,下同),申报总费用9324391.06元。已经完成审核报销1975人,申报总费用5228387.25元,兑现补偿金1255241.90元,人均补偿635.57元,总补偿比为24.01%。

镇乡级定点医院出院参合农民 1633 人,申报1165人,申报总费用1452654.69元,已经报销773 人,申报总费用914767.48元,兑现补偿金274996.37元,人均补偿355.75元,总补偿比为30.06%,扣除起付线之后补偿比为37.67%;

区级定点医院出院参合农民共2893人,申报1652人,申报总费用5655969.38元,已经报销1183人,总费用3966936.87元,兑付补偿金922611.47元,人均补偿779.89元,总补偿比为23.26%,扣除起付线之后补偿比为28.33%;

区外住院参合农民累计450人(不含未登记者),出院参合农民已经申报115人,申报总费用2215766.99元,人均住院费用19267.54元,已经报销19人,总费用346682.90元,兑付补偿金57634.06元,人均补偿3033.37元,总补偿比为16.62%,扣除起付线之后补偿比为19.86%(其中1人连续3次住院)。

到4月12日,1季度已出院并申报的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报销补偿工作(剖腹产参合农民除外)已全部完成。

二是全区绝大多数定点医院实现了出院即报。截至到4月12日,33家定点医疗机构中,已有20家实现了出院即报。制约出院即报进度的瓶颈是接口程序开发和基本药物、诊疗和卫生材料三项目录库的对码工作,目前6家卫生院进入了出院即报的测试阶段,近日即可开通出院即报工作;市级3家医院因起步晚,网络接口开发难度大、三项目录数据量大等问题,对码工作相对滞缓,预计5月1日能实现出院即报;其余4家由于医院基础设施改造等原因不具备住院条件,出院即报工作准备向后顺延。

各管理站全面开通了区域外住院录入系统,通过调试和升级,实现了录入系统和管理中心区域外报销系统的数据对接,区域外住院参合农民的医疗费报销工作于4月10日正式启动。随着各管理站对全区人口库的核定完成,家庭帐户已经全部建立,门诊费用报销软件测试无误,已具备了全区范围内门诊随时申请即刻报销的条件。

三是新农合各项配套政策平台基本搭建完毕。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配套完善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对新农合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进行了量化分解,为进一步对定点医院的管理考核提供了可操作性依据;针对乡镇卫生院不具备住院资格,门诊挤住院等现象,设计了《定点医院收住院标准和条件》,为强化定点医院合理使用新农合三项目录,制定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目录核定和管理暂行办法》,为使管理科(站)的管理流程格式化,制定了管理科(站)经办人员日常工作规范,将信息统计和汇报制度,查房制度、转诊转院审批制度、住院身份核定制度、宣传制度、建册登记制度、审核报销制度、公示制度、奖惩制度等职责内容,编辑成册下发,以方便于日常参考使用。

四是网络建设实现新突破。借鉴吸取**、**和**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我们和中软公司一起设计开发了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软件管理平台。围绕出院即报管理模式,率先研发的入院即报系统得到了市局领导的认可。根据我区新农合相关补偿办法和考核办法,对已有的管理软件进行深层次开发,初步建立起集监督管理、报销、数据查询等为一体的新农合网络管理模块,实现了便捷的入院即报、在院即报、出院即报、网络审核和监督、转诊转院监督、区域外转诊转院报销等功能。

五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生事物,合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本着公正、敬业、谨慎的态度,积极学习新农合相关知识,并通过外出学习、内部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按照专业分工,对口在医学、财务和计算机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能力。作为窗口单位,管理中心和各管理站(科)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细致的接待参合农民的来人来访,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

二、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新农合制度运行初期,定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新农合政策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导致目录内药品使用率偏低,造成参合农民报销比例低。初步统计,我区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内药品平均使用率1、2月份 58.04%,3月份就达到了82.92%左右,这个问题随着三项目录的深入落实将逐步得到解决。(参见附表二)

二是人均住院费用和农民医疗消费意识较周边县区高,基金风险相对较大。与周边县区比较,2006年我区参合农民56.07万人,1季度出院人数4300人,人均费用3180.22元,参合人口住院率0.76%,**参合农民39.82万人,1季度出院人数2710人,人均住院费用3050元,参合人口住院率0.68%,**参合农民38.20万人,1季度出院人数1936人,人均住院费用1800元,参合人口住院率0.51%

三是区外住院报销比例偏低。通过对已报的区域外住院19份病例统计显示,人均费用18246.47元(其中3名患者分别花费在9.2万、7.4万和6.4万)。存在人均费用过高,补偿比例偏低的现象。例如:**铺乡**屯村参合农民**因重症肌无力1月15日-2月2日在***医院住院,共花费8220.80元,因使用目录外用药(注射用丙球4920元),导致报销范围费用不足2000元,因不超过起付线,未获得补偿;类似情况在***医院等都很明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准备采取对市级定点医院加速联网进度,尽快实现网上监管,规范三项目录的使用,对市级专科非定点医院签署协作协议,尽量使用目录内用药等办法加以解决,以提高补偿比,减轻农民负担。

三、下步工作的想法和打算

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是机制的创新过程。根据新农合制度建立的目标原则,今后主要就解决参合农民健康保障,减轻农民就医负担,提高补偿比,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单病种限价。单病种限价是目前各类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广的比较先进的付费模式。可以激励定点医疗机构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重视医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水平,激励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发展诊疗技术,实现疾病标准化管理,使合作医疗基金发挥更大效益,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为此,我们将认真搜集积累相关信息,探索病种的诊疗规范,测算病种平均费用水平,对治疗方案稳定、疾病界定清晰的病种试行单病种限价。重点探索参合农民在指定医院手术治疗阑尾炎、腹股斜疝、子宫肌瘤、剖宫产和小儿肺炎五种疾病试行单病种限价。单病种限价主要在市级、区级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定点医院中实行,目前对单病种限价我们已经进行了测算,准备报市局审核确定后执行。二是探索大病补偿机制,将补偿范围扩展到门诊慢性疾病,如:肾衰透析、白血病等,减轻农民就医负担,缓解大病致贫、返贫。

三是健全公示制度。按照新农合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健全医疗费用补偿反馈机制,将参合农民补偿情况在定点医院、乡镇、村三级分布进行公示,并将定点医疗机构人均住院费用、新农合目录内药品使用率、人均补偿比等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保证补偿金发放公开透明,保证参合农民公平受益。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首先要认真履行合管中心和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服务协议,按合同办事;其次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药品使用规范和费用补偿规范的监督,通过监督强化管理,现阶段对区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重点放在目录内药品使用率,提高补偿比上;对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重点是挂床住院、门诊挤住院;对区外住院的监管重点是冒名住院;第三切实加强医疗费用和服务质量的审核,落实医疗费用补偿“三级结算审核制度”,即定点医疗机构的初审、合管中心复审和财政部门对结算资料的复审拨付制,在服务质量上审核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中服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使经常性审核监管和集中审核监管相结合;第四是落实奖惩制度,对定点医疗机构违反服务协议等不规范行为,按照协议及考核办法等规定给予扣款等处罚;对服务规范、表现突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奖励,并通过每周的新农合简报对奖罚情况在全区通报。

上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班组建设和车间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