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12

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篇1: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载于《交行之窗》第24期(总第270期)第四版《观察与思考》

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

DD 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省行法律合规部制定并下发了《广东省分行法律合规条线“E校园”学习活动方案》,这是省行贯彻落实“管理提升年”工作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大举措。我与同事一起,按照方案的进度,逐步深入学习,从新载体中获得新感观,由新感观完成从消极应对到积极探索的质的转变,并提前一个月完成省行的必读课件、自我加修多个管理课件,收获良多,现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全新的载体换来时间与空间

众所周知,当今是信息时代,更是“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时代,本行也迈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是作为交行的一员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而日常的工作事务又如影相随,好像永远也有做不完的工作,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文件和规章制度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总行建设的E校园恰恰为我们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问题。网络教育这一全新的载体,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吸取新的知识。专家研制的课件,“以人为本”深入浅出讲解要点,每个课件之后又有练习题以巩固知识。全新的载体和学习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都是传统意义的培训所无法企及的。

思想转变为从消极应对到积极探索

当我看到方案上56门必学的核心课程表时,头一下子就大了,如何安排整个部门在工余时间完成这个“任务”是个很现实的难题,如果没有找到突破口,不说同事,恐怕自己也会消极应对。“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必须先动手自己体验。结果一开始我就被这新颖的方式所吸引。之前自我感觉对本条线的规章制度已掌握,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对法律相当熟悉。结果发现课件所展现的知识是自己视野所未能涉及到的,不禁对自己知识局限性感到汗颜,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一度成了办公室里的“老赖”,晚晚赖在电脑前舍不得离开。几个月来在E校园的挖掘,至少达到:

1.全方位的业务技能的提升。从合规政策到反洗钱操作与管理、授权、证照、诉讼管理等,核心课程几乎涵盖了本条线相关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全面梳理了本条线的规章制度,章节的练习与课程的测试又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以合规促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升了管理水平。

2.促进专业技术的提升。在E校园,也有一部分就是法律专业人员也要非常认真、仔细地看和听,才能掌握的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如物权法,通过学习达到了专业知识的提高。

3.拓宽视野。作为辖属行员工,总行一些战略或政策平时是比较难以涉及的,而E校园则可直接聆听到总行高管层对未来的规划和阐述,从而拓宽视野,达到凝聚精神的作用。如牛行长《关于我行经营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就深入剖析了我行现状,重点讲述了风险问题、创新问题和财富管理银行的问题,学习后感觉沉甸甸的。

4.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课程里面安排了相当一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行党委的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综合素质。

进一步加强E校园的建议

1.加强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总行大投入建设得这么好的一个项目,应当积极宣传推广使用。

2.培训对象更精准些,效果会更佳。

如《不良资产诉讼清收对象的选择》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课件,很多精彩而又实用的内容是教科书或文件中没有的,这对拓宽清收人员的视野提升工作能力无疑是莫大的帮助,因此资产保全部门的同事更应当对该课件深入学习;再如《最高额借款合同使用指南》等合同方面的内容,均是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里面提到的问题常常都是客户经理碰到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性,更适用全行的客户经理和放款中心的审查人员。如果客户经理能自觉学习这些课件,无疑可以提高工作效果且合同风险大大降低,同时放款中心的审查人员和法律合规部的法律咨询的工作量也将有效降低。

3.对现场培训工作的启示。

不可否认,现场培训仍有很多E校园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现场培训在未来仍会与E校园具有同样重要的使用。总分行每年均为广大员工开展大量的现场(视频培训),可是在培训前收集需要重点讲解的问题、员工在培训前先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对培训对象事前进行筛选、培训后进行效果的跟踪、建立员工个人培训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重复培训、培训后同一问题反复出现成为我们现场培训的一大诟病,而进入E校园的课件之前,均有简明扼要的相关知识点的介绍,在学习之前可以起到很好的预习作用。课件的要点介绍,可以起到针对性培训的作用,即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需要的课件进行培训,有利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有完整的档案记录,上级可以实时把握下属的学习进展情况。上述的措施,恰恰是可以弥补我们现场培训的短板,在现场培训中借鉴E校园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为本人在组织落实E校园学习活动方案并亲自参与E校园学习过程中一些肤浅体会,希望借此让更多同事通过E校园的学习,通过知识的积淀,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更稳健。(月16日)

篇2: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基础,是提高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突破口。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其中教育环境是学校最能够尝试并改进的。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者与浦东新区某小学7 名教师组成研究小组,从改善教育环境入手,用一年的时间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来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针对教育环境“三因素”,进行辅导设计

影响学习兴趣的教育环境包括同学之间的影响、学科书籍的影响、教师的影响、班级集体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本研究并非在班级中进行,因此主要从改善前三个因素入手,分别进行设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语文和数学是难度最大、地位最主要的学科,能够提高学生对这两个学科的学习兴趣,意义非常重大。

(一)采用小团体辅导形式,促进同质学生间影响

“小团体”是有共识、有互动的一群人(6~15位),出于自己意愿或追求共同目标而组合成的团体。小团体辅导透过团体内成员的互动及辅导员的催化,而使成员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表达自己、了解他人,进一步减轻或解除自己的困扰,以达成长之目的。[2]

小团体辅导具有多项功能:了解自己与其他成员的相似处;觉察团体成员正向的关怀、接纳与同情;在团体中一致、清晰、肯定地表达自我;目睹成员进行真实、勇敢、开放的情绪表达;在团体中感觉温暖与亲近等。[3]为此,在学校中使用小团体辅导的方式来处理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已受到非常的重视。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挑选语文和数学学科学习兴趣低下的一年级学生各8 名组成同质的小团体,对他们开展学习兴趣的辅导。对于这些学生,小团体辅导不仅提供了与大课堂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更提供了接纳、温暖、亲近的学习氛围,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选取精良绘本为学习材料,提升学科书籍影响

在学科书籍方面,绘本具有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优势。绘本是指由图画符号和简单的文字符号,或者仅仅是图画来传递信息、讲述故事的文学作品。绘本具有形象的画面、多样的色彩、鲜明的人物、生动的语言,兼具图像性、儿童性、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亲和性等多种功能,是适合幼儿及低年级学生的极佳读物。[4]

本研究挑选语文绘本和数学绘本进行精心的设计。语文绘本根据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四个块面选择相应的优秀绘本;数学绘本采用荣获2009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童书奖、第十五届NOMA图画书插画奖亚军的《数学绘本》(全36 册,(韩)刘永昭著,长春出版社出版)。

每本绘本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在小团体辅导中采用读绘本故事,玩绘本游戏、续绘本结尾、猜绘本内容、模拟绘本场景、学绘本涉及的课外知识等丰富有趣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挑选和培训教师,关注师生互动,提高教师影响

本研究挑选语文学科4 位(一位校级领导)、数学学科3 位教师组成研究小组,他们能够准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同时,课题负责人为课题组成员提供有关绘本、学习兴趣、小团体辅导等学术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的定期学习、研讨和培训,将资料中涉及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与消化,保证7位教师不仅能够对绘本进行合理的设计,更能够改变大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观和教学方法,准确到位地开展小团体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启发引导。

二、紧随学习进度,实施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

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要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小学学习生活。因此,本研究开展的每一次小团体辅导都是结合当下的学习进度进行设计与实施。

(一)筛选小团体辅导对象

参考相应资料,[5]编订《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和《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对实验小学一年级四个班级进行初测,根据初测结果筛选出参加小团体辅导的16 位对象。

辅导对象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在调查问卷中,第1 题“你喜欢学语文(数学)吗?”里面的选项都是“4 不喜欢”;(2)在调查问卷中,第4 题“请把下面的几门课,按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顺序排列”,将语文(数学)排在倒数第一位或第二位;(3)根据班级语文(数学)教师反馈,该学生确实对语文(数学)的学习兴趣较低,且学业成绩比较低。

(二)设计小团体辅导内容

语文绘本分听、说、读、写四个块面精选绘本,具体设计如表1;

数学绘本从《数学绘本》中挑选对应教学进度知识点的绘本进行设计,具体如表2。

(三)开展序列辅导

新学期开学,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确定每次辅导的时间、地点、主题、内容、相应的绘本、辅导教师,每2 周开展1 次小团体辅导,辅导主要安排在中午时间,每次持续25 分钟左右,共开展7 次。

三、回归教育环境“三因素”,考察辅导效果

开展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是为了改善教育环境中同学之间的影响、学科书籍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三个因素,从而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也应该从这些角度来考察小团体辅导的效果。

(一)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对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地位评估

本研究通过T检验考察学生在筛选标准中两道题目的前后测变化,如表3、表4:

注1:***即<0.001,差异极其显著;**即P<0.01,差异非常显著;*即0.01<P<0.05,差异显著;无*即P>0.05,无显著性差异,下同。注2:数学小组中有一位同学中途退出而未参与后测,下同

语文辅导小组的8 位学生和数学辅导小组的7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极其显著的提升,学生对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排序也显著提高,有2 位学生还将语文排在所有学科的第1 位;数学学科的排序也有所提升,只是提升幅度相对较小。

以上数据说明,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语文数学学科的地位评估,有1 位学生的数学成绩由平时的80 几分提高到满分,对数学学科从惧怕变成了兴趣满满,并强烈要求继续开展小团体辅导,这都能凸显本研究的效果。

(二)改变了课堂教学中被动、竞争的生生互动,激发出友善、合作、倾听等积极正向的生生互动

单向传输、“秧田式”座位模式,成绩导向的评价方式等,导致当前的课堂生生互动仍然以被动和竞争为核心,良好的生生互动无从开展或难以充分发挥。[6]

本研究采用《活动反馈单》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访谈,考察学生对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团体辅导的反馈与建议。

表5 中数据说明,由于小团体辅导的过程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生生合作的形式多样,沟通的方式多元,且由于是同质群体,有正向的关怀、接纳与同情,构建了友善、合作、倾听等积极正向的生生互动,因此,学生绝大多数表达了继续开展小团体辅导的期望。

(三)绘本兼具知情意等功能,深得学生喜爱,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科教材提供了良好的补充

本研究所挑选的绘本都是经典作品,很多绘本获多项国际大奖,数学绘本还被墨西哥政府指定为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这些绘本的画面、色彩、人物、语言都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点,而且趣味性强,连附带的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设计。表6、表7 中的数据显示,绘本深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注:课题组中的1位校级领导,因健康问题中途退出,下同。

本研究使用《教师课题反馈单》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获取教师的反馈和研究心得。教师们普遍表示,语文和数学绘本为他们提供了学科教材的良好补充,想将绘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在研究中改变了学生观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营造了积极正向的师生互动

表8 显示,6 位辅导教师认为小团体辅导的方法与日常教学方法有比较大的区别,表现在:(1)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渗透学科知识;(2)教师态度亲切,更关注互动;学生少,能够因材施教;(3)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干涉学生;(5)做到快乐教学和鼓励教学。

与普通课堂上学生观的区别表现在:(1)非常仔细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在学科方面的问题,因材施教;(2)不以对错和成绩评判学生,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就表扬;(3)没有应试和考试的压力,像妈妈给孩子们讲睡前故事。

有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鼓励赞扬”等积极正面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而教师也能提升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效果。

四、通过实践反思,优化和提升后续研究

1.语文绘本的选择与设计有待提高。当前市面上成套的数学绘本相对较多,设计也相对成熟完善,但由于语文科目具有比较散的特点,而基本上所有的绘本都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并不直接对应语文的听说读写功能,所以语文绘本的选择还存在散、乱、杂等不足,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无字绘本对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相当丰富的作用,但如何将无字绘本设计得更为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仍需进行深入的思考。

2. 绘本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继续扩大。本研究的小团体辅导选择同质学生,并未在班级中开展,但班集体也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一大因素,本研究未有涉及。若将整个班级划分为某学科学习兴趣高、中、低三个层次,根据他们不同的基础选择不同的绘本,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辅导,便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绘本的功能,也能最大程度地提升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研究主要聚焦在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三个因素,效果显著,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若能够更为系统地改善其他因素,效果将更为明显。虽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改善是个系统工程,但也应该成为将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蕾.幼小衔接研究拉开帷幕[J].幼儿教育,1991,1.

[2][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y5jY6i4J9kavcNMBh_d AQCYOsGwxeKaCFreWHYQobTyya6SzGIlTjAp4jNHGe313Z76Pb2RLHuQoTG633S96WnCkukoLx8Tb38ZS4aDclrK

[4]褚佳男.基于读书治疗的绘本阅读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5]徐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篇3: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一、凸显问题内在生活性, 以境激情, 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 又时刻服务于生活。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可以将数学问题作为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潜能的重要抓手, 利用数学问题在内容上的表现,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自主合作学习能动性的有效增强。

案例:设计一幅宣传画, 要求画面的面积为4840平方厘米, 画面的宽与高的比为λ (λ<1) , 画面的上、下各留8厘米的空白, 左右各留5厘米的空白, 怎样设计画面的高与宽, 使宣传画画面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上述案例是教师在“基本不等式”知识传授中, 进行问题解答时所设置的一道问题。由于该知识点相对比较复杂, 学生在进行理解和运用时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此时抓住该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设置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小组, 进行问题解答活动, 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实现内在能动学习欲望和互助合作学习能力的激发。

二、抓住问题解答过程性, 以解促探, 传授学生动手探究的要领

问题:如图所示, 已知A (2, 3) , B (0, 1) , C (3, 0) , 点D、E分别在AB, AC上, DE∥BC, 且DE平分△ABC的面积, 求点D的坐标。

教师在该问题解答时, 抓住该问题所涉及的“向量定比分点的几何运用”知识点性质、定理以及公式的运用等相关知识, 采用层层引导、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 先向学生提出:“要求点D的坐标, 关键是要求得什么?”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发现“关键是求得D点分AB所成的比λ的值”。再向学生提出“求λ的值可以通过什么求得?”问题, 学生结合问题条件, 认为可以从已知条件“△ADE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入手, 此时更进一层提出:“此求法是通过什么关系求得?”学生此时进行小组探究, 得出:“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三角形相似比的平方关系求解。”学生在“推理式”引导过程中, 进行问题内容、条件以及结果的动手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向量定比分点的几何运用”类型问题的解题策略之一是“以三角形面积关系为突破口, 求D点分AB所成的比λ是解题关键”。

上述教学过程中, 教师抓住数学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问题条件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和解题经验, 找出问题条件的内在关系。学生在此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解题要领得到掌握。

三、紧扣问题内涵综合性, 以思促变, 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效能

数学问题作为数学知识内涵要点的集中概括, 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体现。综合性问题已成为高考试题命题的热点, 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以及教学活动的重点。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综合性数学问题作为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抓手,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认真、系统的分析解答, 实现思维灵活性、创新性的有效提升。

问题:函数y=2sin (π/3-x) -cos (π/6+x) (x∈R) 的最小值是多少?

学生在解答此题时, 可利用诱导公式sin (π/2-a) =cosa。因为 (π/3-x) + (π/6+x) =π/2, 所以π/6+x=π/2- (π/3-x) , 所以y=2sin (π/3-x) -cos (π/6+x) =sin (π/3-x) 。因为x∈R, 所以ymin=-1。在此题解答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求有关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可以通过转化数学思想进行问题解答, 实现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锻炼。

总之,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高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要义, 创新教法, 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扎实进步和有效提升。

摘要:问题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问题解答的过程, 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的过程。本文作者结合教学目标要求, 就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进行了简要论述。

篇4: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1 主题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与传统课堂教育教学相比, 主题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使得教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 内容更加丰富, 更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主性。主题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师生作为校园主题活动的主体, 通过自愿、主动地参与各类主题活动, 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探索, 充分发展个性, 展示才能, 提升自我。

(2) 丰富性。主题活动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通过自主参与的形式, 使广大师生以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在思想、道德、学识、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主题活动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严谨的科技学术活动, 能够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而不断提高学术水平;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 能够陶冶情操, 提升品位, 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3) 实践性。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广大师生实现社会化, 形成一定的行为方式, 获得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 广大师生作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能够从中经历、体验、感悟, 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抱负, 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实践活动中, 能够使师生理论联系实际,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 把主题活动与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起来, 在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长、成才。通过主题活动这一途径, 能够使广大师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应用与检验, 也能使广大师生依据实际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新时期主题活动的特点

高校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 它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相互激荡, 使得新时期高校主题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活动形式多样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社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愈发明显, 很多主题活动的形式都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悄然变化。校园主题活动已经摆脱了以往单调呆板的活动形式, 更加强调实践在主题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促使校园主题活动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并富有感染力。

(3) 活动内容专业化。高校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处于较高的层次, 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品位, 这也促使高校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层次和品位。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高校师生凭借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识, 将教学、科研、校园文化活动融于一体,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特征。

(3) 活动载体信息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广大师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速和便捷, 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和即时通讯工具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新的载体, 随着多媒体、互联网等校园网络文化功能逐步完善, 校园主题活动载体出现信息化的特征。

3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就是要求高校要把主题活动提高到和传统课堂教育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 要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机制等, 切实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确立主题活动教育教学制度。在开展主题活动时, 首先要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即主管领导掌握主题活动的方向, 学生工作部门制定活动计划, 指导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其次要建立“三纳入”的保证体系, 即将主题活动纳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将主题活动成效纳入各部门评比考核中;将主题活动经费纳入高校学生活动经费中。

(2) 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群众性组织, 发展个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是社团的显著特点。以学生的共同兴趣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读者协会、英语协会、科技协会、棋牌协会、摄影协会、文学社等众多社团组织, 在引导学生发挥所长, 培养兴趣爱好之外, 如果能合理进行引导, 还能起到丰富校园文化,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3)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挥才智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展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能够充实教育教学内容, 活跃教育教学氛围, 缩短理论教育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距离。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社会视野, 掌握实践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为了给青年大学生创造更多施展技能和才华的条件和环境, 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必须依托社会实践开展主题活动,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 进而全方位提高育人水平。

摘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以某一学科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方法, 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主题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拓展教育教学的途径和内容, 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主题活动的新特点及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袁智慧.学校文化及其架构.中国教育报[N].2004-10-12:006.

[2]高洪, 田建国, 徐艳国.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 2005-03-03.

篇5:新载体新感观新提升--E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一、校园文化新载体形式的选择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在他编著的《音乐笔谈》中总结道“实践证明, 不管你学什么、做什么, 音乐都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修养, 培养高尚情操, 激发灵感, 增强创意思维能力, 对做好本职工作都有帮助。”中外科学家如钱学森、爱因斯坦等, 他们非常热爱音乐, 把音乐当成一种乐趣。这种对音乐的热爱促进着他们科学研究的向前发展, 最终成为科学界的一代泰斗。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音乐对人类的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音乐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主动创作音乐, 成为大学校园里活跃文化氛围的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所以, 用音乐作品的创作来开创校园文化的新载体的设想应运而生。

二、音乐的创作及校园原创歌曲大赛的开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创作是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开端与基础, 它的直接结果就是音乐作品, 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 是审美精神与音乐物化形态的创造结合, 是一项高尚而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

我们从小学开始上音乐课, 到初中、高中、大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 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来创作编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 抒发某种情感, 这对高校学生来讲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参与创作的主体可以是所有在校的学生。创作的内容题材从广义上看, 国庆、中秋节、元旦、校庆等等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从狭义上看, 可借助音乐创作来表达感情, 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又丰富了大学文化生活。

比如,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建国六十年的华诞。各院系可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组织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原创歌曲大赛”活动。每个院系选出歌颂祖国的诗词, (可以引用名作家的诗词, 也可以进行自我创作) , 并根据诗词的意境进行作曲。创作出来的歌曲用乐谱记录下来后, 可以请专业的音乐教师制成电脑midi音乐。这样, 一首大学生原创的音乐作品出炉了!比赛时可以选出有声乐特长的学生来演唱原创歌曲。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 每个院系的音乐创作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曲调。初赛在各自院系中进行, 最后进行全校性的总决赛, 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并颁发证书。这给大学生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当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付诸于笔端, 记载下所有的内心体验时, 创作的过程开始了。创作过程有时受创作情绪的影响。比如新年快到了, 很多同学心理会产生一种期盼过年的喜悦感, 这时创作出的音乐会带有更多希冀、欢喜的曲调。

创作情绪有时还依赖于创作环境。比如时值国庆六十周年, 在这样一个值得庆贺的国内环境中, 学生们的创作情绪是积极向上的, 创作出的音乐也充满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祝福。

三、高校音乐创作的意义

音乐创作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心理学认为:想象具有心理习惯的性质, 人的思维长期束缚在规则与框框之中, 或者不是有意识地激发想象力, 就会使想象力减退甚至萎缩。想象作为一种对记忆中各种素材的分析和综合的心理活动, 它和人们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密切相关。一般说来, 你有多大的想象力, 就会有多大的成就。绝大多数的人是埋头生活的, 没有什么目的地游荡着, 随波逐流。这是为什么呢?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没有对未来的多样性憧憬、想象。如果你有, 那么你就会比别人更早地进入为一个目标而奋斗的阶段。

以音乐作品的创作, 开创大学校园文化的新载体具有其社会意义, 表达了时代的精神和思想。比如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六十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了!”到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胡锦涛主席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正以世界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祖国繁荣富强, 才有我们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 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真正的将自己融入社会和时代之中, 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 更加敏锐地观察社会的动态、进一步地加强对政治的敏感度、更加迫切地趋向时代精神。

在学生创作音乐的同时也是对祖国、社会、民族精神的体验和思考。所以, 以音乐创作作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一种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想的源动力, 是一项高尚而富有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

四、结合学校实际, 建设校园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因为我校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工科类大学, 所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建设校园文化时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科技的含量,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 同时重视挖掘科学技术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以音乐作品的创作来开创校园文化的新载体, 加强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教育, 以提倡“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为宗旨, 重视探究文化艺术中的科学精神、社会精神、时代精神、爱国精神。通过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李岚清著.李岚清——音乐笔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汇川技术报告下一篇:创业大赛招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