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2-09-11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传播的新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1) 上强调,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4次调查报告 (2) , 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其中手机网民达5.27亿, 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 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80.9%) 。

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 并伴随着媒体的发生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 通过各种新介质 (如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 进行传播和信息交流、互动的新的媒体形态, 都可以称为新媒体。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理应从传统的、单一的、面对面式的方式逐渐向各种新媒体辐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息渠道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加上手机网络和wifi的覆盖率增加, 高校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点对点、点对面的方式, 而是实现了信息交互的多层次和立体化。自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更使得信息源实现多元化。

(二) 受众接受信息主动化

信息爆炸时代, 海量信息扑面而来, 改变了受众的角色地位。在传统媒体中, 单一的信息源,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进入新媒体时代, 受众由被动接受信息, 转化为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 甚至成为传播源推送信息。为此, 受众实现了传播媒介中的角色多元化。

(三) 信息传播内容丰富化

新媒体语境下, 信息内容开始越发丰富起来, 不仅有传统的文字、图片, 还出现了语音、视频等信息容量更大的内容。信息的生动性、趣味性迎合了高校受众的阅读心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加之手机网络和wifi的不断覆盖, 为新媒体的到来做足了铺垫。

二、新媒体适用于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新媒体以其海量的信息、传播的迅捷、丰富的内容, 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受众的视野。从理性分析地角度来看, 不可否认新媒体是把双刃剑。截止目前, 有许多高校尚未开通官方微博、微信, 其中原因也不乏有对新媒体应用的担心。新媒体适用于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着重把握的几个方面有:

(一) 媒介载体的安全性

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 网络入侵、病毒、木马等信息安全问题虽然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但是网络攻击和网络防护始终处于一个相互牵制的动态平衡状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传统的病毒、木马、蠕虫等找到了新的载体和传播途径。加之新媒体与手机网络的融合, 手机安全防护系统较之于PU系统的天然弱势, 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在新媒体技术体系下也会呈现出新特征。

(二) 发布信息的权威性

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日渐成为阻碍网络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已经成为重要信息来源, 面对网上的热点事件, 各执一词的口水战更是削弱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 首先要确保发布信息的权威性, 这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建工作借助于新媒体进行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三) 突发事件的应急性

对于新媒体, 传统媒体所基于的“一对多、大广播”模式虽然一直没有改变过, 但今天新媒体的“多对多、自传播”方式, 不仅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难以追溯, 信息的传播速度通过新媒体也会得到成倍甚至是几何级数的加速化。 (3)

总体看来, 高校党建部门应对网络信息危机机制尚不健全, 经验相对缺乏。同时, 在党建部门既精通互联网知识又了解党建工作要求的综合人才还比较缺乏, 导致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可能就会被动。

(四) 传播内容的新颖性

培训内容单调, 培训实效性不强是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将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只是实现了传播载体的创新, 如果不能从传播内容上实现真正的革新, 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路径探析

在新媒体时代, 我们需要借助新媒体在高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进一步增强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 具体路径有:

(一) 构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安全应急机制

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首要前提是确保信息的安全。具体来说, 首先, 需要研究新媒体“采编播”核心业务的安全操作规范, 要对有关党务工作者进行必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其次, 由于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面向对象具有特定性和不开放性, 所以要完善新媒体信息接受者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权限分配。最后, 需要构建新媒体危机的应急机制和预案。

(二) 提高高校党员教育培训新媒体的传播实效

在“点击率就是生命”的新媒体模式下, 为了提高高校党员教育培训新媒体的传播实效, 必须借助一定的“营销策略”。首先,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可以针对高中已发展为党员的同学展开宣传, 然后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大一的同学关注党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其次, 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培养和考察过程中, 可以借助于党课教育平台和党课结业考试等方式, 对党建新媒体加以宣传;再次, 要加强校外宣传。通过加入红色网站联盟、重庆红岩党校等红色教育平台, 提高高校党建新媒体的知名度。

(三) 增强传播内容的吸引性

要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 就一定要借助于新媒体的优势, 突出传播内容的吸引性。第一, 突出趣味性。要改变传统党员教育培训以空洞说教为主的方式, 一定要用受众新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可借助微视频、图品、语音等丰富形式, 对某一教育主题进行诠释。第二, 增强服务性。教育与服务结合才能更好发挥教育的效果。通过新媒体便捷、迅速的信息交换, 使学生学有所获, 求有所应, 声音得到反馈, 思想得到关注。

(四) 构建教育培训实效的反馈机制

新媒体之所以得到如此快速的传播, 与其及时的互动性有很大关联。在新媒体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搭建起对新媒体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的测量模型, 从点击率、参与度、影响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来衡量新媒体的传播效果。以微信为例, 可以借助点赞率、微信转发率、评论数量等来考察该教育培训项目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

摘要: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传播特性出发, 对当前加强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对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党员教育培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设想其传播路径, 倡导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党员培训体系, 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关注党员的内心体验和教育培训实效的反馈。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效党员教育培训,适用性分析,工作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秋余.基于场域理论视角: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创新研究[J].安徽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7:154-155.

[2] 唐露荷等.新形势下创新高效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办法研究[J].南方论刊, 2014, 6:108-110.

[3] 冼季夏, 梁庆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工程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1:44-46.

上一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3例诊治分析下一篇:现代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