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十环节识字教学,让小学生轻松学习生字

2024-05-09

五步十环节识字教学,让小学生轻松学习生字(精选3篇)

篇1:五步十环节识字教学,让小学生轻松学习生字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的质和量,直接影响到读和写。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年级开始识字学文,一篇短文或许认不得几个字,有多年一年级教学实践的教师,都会有同感:孩子们又要识记汉字符号,又要回文找到生字,谈何容易。学生觉得入门难,就会有挫败感。如何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轻松识字呢?我们结合学生、自身以及教材实际,博采众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步十环节识字教学模式:文――词――字――词――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五步十环节

第一步:文

环节一:预习时,让学生把生字、生词在文中圈画出来,并把生字表中的拼音标在文中,以强化学生对生字读音的第一印象。

环节二:练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或几个读音。识字首先从读准字音开始,指导学生养成读准每一个字音的好习惯?,为整体阅读做好铺垫。对于生字,学生往往先入为主,有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生字,如果一开始得不到及时订正,一旦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以后纠正起来就很困难。所以应扎扎实实地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如,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左形右声:“请”“跑”“棋”“呀”“理”

右形左声:“放”“期”“故”“郊”“领”

上形下声:“芽”“草”“爸”“究”“苞”

下形上声:“惹”“婆”“照”“盲”“忘”

环节三:指名读文,汇报生字词的圈画情况。

第二步:词

环节四:音节词(带拼音的词语)。

课件出示生词,生字注音。

1.指名定音。

词语少的可以一人读,词语多的可以指名两到三人读,选择优秀学生来读,尽量不要读出错误,以保证给全班同学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

2.自己练读。

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课堂给学生。

3.同桌互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借助同学力量,互帮互助,人人参与学习。

4.集体查读。

随机抽查,达到人人过关。

环节五:去拼音学词。

1.指名定音。(保证第一音的正确)

2.自己练读。(人人参与,自主学习)

3.同桌互查。(互帮互助,人人参与学习,面向全体,人人过关)

4.问题汇报。同桌汇报检查时不会的现象。全班教会。

5.集体查读。(方式多样:一个一个轮读,男女生轮读,随机指名读,尤其针对同桌汇报中有问题的同学,不断检查,加深记忆。达到人人过关。)

第三步:去熟字学生字

环节六:认读本课生字。

1.指名定音。(保证读音准确)

2.自己练读。(人人参与,自主学习)

3.同桌互查――小老师帮教。

同桌两人就课文后的生字条内的生字进行打乱顺序指读,用笔圈出读错的生字,并进行同桌交流:如何记住这个字?

环节七: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有问题的生字)。

针对学生中出现问题的生字进行教学。交流的主体是学生,请同学交流好的、有效的识字方法。

在此之前的教学中应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教师从“教”到“教会”再到“不教”,学生从“学”到“学会”再到“会学”。“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分解法”、“组合法”、“形近字”、“编儿歌”、“猜谜语”、“找朋友”、“象形”、“会意”、“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等多种方法应该在学生中运用得轻车熟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低年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多种识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的识字活动进行得兴趣盎然,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品质和精神。

环节八:游戏巩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生字讲解、识记,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识字方法后,创造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找朋友”、“打牌”、“开火车”、“摘果子”、“走迷宫”、“抓特务”、你指我猜等游戏,来检查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心情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步:词

环节九:生字组新词。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利用学生学过的、熟悉的字进行生词重组,让生字在新的环境中再现,学生进行认读,巩固生字。

1.自己试读。(自主学习)

2.集体查读。(随机开火车,男女轮读等多种形式)

3.解决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练习)

4.同桌互查。(面向全体,人人过关)

第五步:文

环节十:将今天的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

小组轮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检查、复习、巩固生字。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然流畅,并更有利于课文的理解。

以上五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步中一环紧扣一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读音如轻声音节、多音字及其它易读错的音节,容易人认错的相似形近字都能得到及时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个识字过程的设计,处处遵循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中的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参与到识字的学习中。目的就是:面向全体,踏踏实实做好识字教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想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以上教学环节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小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那么识字教学会变得更容易。

篇2:五步十环节识字教学,让小学生轻松学习生字

刘素金

我通过假期听即墨二十八中老师和领导的报告,对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了理念上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也通过听观摩课的方式;实地感受到了和谐互助是有结对学习模式的教学操作,这样就对五步十环节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步十环节提倡“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归纳起来,每个教学步骤都按照“温故知新、探究释疑、巩固理解、分层提高,梳理总结”的形式进行的。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还有全班交流。学生教学生,学生管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后做必要的补充、评价和引导,把握课堂的方向,凸显了主导地位。既把课堂还给学生,又锻炼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做到教学相长。但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有以下问题: 首先、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爱心,责任心都不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奉献精神不强。这样会导致师友合作中,师傅对帮助学友产生厌恶情绪,觉得是妨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在德育工作上,要大力宣扬乐于助人的精神,使孩子乐于付出,并享受帮助他人所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其次、自主学习,这是基础。为加强自主学习环节,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激情,有了学习激情便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倾听也很重要,倾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听的水平上,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敢于插话质疑,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做无谓的争论。但现在的学生做不到这些或做的不够好。

最后、教师评价,鼓励语言欠缺,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此模式应用不够到位,还是课堂设计不够合理,对课堂整体把握能力不够强。

篇3:趣味识字,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

一、看图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木”字家族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植物园里的树木都抽出了嫩芽,有高大的杨树,挺拔的桦树,一年四季长青的柏树……随着教师语言的渲染,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再现在孩子的眼前。教师再出示对应的汉字“杨”(树):“桦”(树)等一系列与木有关的字,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

二、编字谜识字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校:一个打架八个字拉,六个人回家把门插。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歌诀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老师可以先教孩子念儿歌,让孩子把他喜欢的儿歌背出来,再慢慢地一个一个把儿歌里的汉字教给学生。平日还可以在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四、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五、变字小魔术

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魔术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上一篇:朋友圈唯美有意境的伤感句子下一篇: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呈现四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