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的特点

2024-04-30

回避制度的特点(精选6篇)

篇1:回避制度的特点

外军保险制度的特点

张志鹏 夏炎

国外实行军人保险制度的时间较早,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具体模式也不同,军人保险的体制、内容、水平以及基金来源有很大差别,但国家和社会两个主体对军队实行双重保障的做法是基本一致的。各国军人保险的主要特点有:

强调完善的法律是军人保险制度建立的根本基础。如为了保证军人保险制度的实施,俄罗斯于1998年3月28日颁布了《军人、应召参加军事集训公民、俄联邦内务机关普通工作人员的主管人员、联邦税务警察机关工作人员生命与健康国家强制保险法》。这是俄联邦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军人保险的联邦法律,它规定了实施国家强制保险的条件和程序。

积极依托发达的市场经济,推进军人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如俄军、法军、美军等都是以政府令或国防部长令的形式对全体军人进行强制性人身保险。对于商业保险,俄国军人个人自愿投保,保险公司对军人实行优惠;泰国军队以兵种形式集体到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日军由防卫厅统一办理,参保的军人及其家属出险得到及时赔付,不出险年底还可以分得红利。

重视军人保险的连续性,实现军人保险与社会保险相衔接。即体现了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又满足了军人的一般防范风险需求。如德军合同兵和义务兵退出现役,由军队向地方外交服役期间的退休养老保险金,保费记入个人终身帐户。军人保险与军人福利、抚恤相结合,形成较完善的军人保障制度。军人在人身受到伤害时,除享受军队福利、抚恤之外。还享有军人保险给予的补偿。如俄军、美军、泰军等都是这样做的。

开办形式灵活多样,军队自办或参与经办。德国有两个军区财会局专门负责办理全军军人保险事宜;俄军由国防部主管,指定军事保险公司经办军人强制性保险业务,保险基金占国防费预算的2%;日军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军人保险公司(共济组合会),防卫厅长官为法人代表,受益范围包括军人及其六代血亲、三代姻亲。

开设险种多,赔付标准高。各国军人保险项目种类较多,主要有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遗属抚恤保险、高级军官保险、退役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疾病保险等等,服务保障面较为宽泛。保险待遇比较优厚,美国军人死亡一般为20万美元,海湾战争期间曾达到数百万美元;俄罗斯军人死亡付给每一位直系亲属死者月工资的25倍;印度军人死亡时,军官赔付37万卢比,士兵赔付15万卢比。

外军保险

http://.cn 2003年05月11日03:05 中国青年报

美国 美国的军人保险主要由政府经办,以人寿(人身伤害)保险为主体,分现役军人团体人寿保险和退役军人的集体人寿保险两类。

现役军人团体人寿保险,开办于1965年,是以现役军人为对象的强制性保险。保险范围包括军人在服役期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投保金额一般最高为20万美元,最低为 l0万美元,投保军人无论职务高低每月保险费分别固定为8至16美元。

退役军人集体人寿保险,开办于 l974年,主要为军人退出现役后提供一项五年期的低保险费率集体人寿保险,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保险金额、保险范围、理赔手续和支付程序均同于现役军人团体人寿保险。其保险费率低于一般商业保险,但高于军人团体人寿保险。

德国 德国的军人保险以现役军人的意外伤害保险为主。现役军人在执勤期间,执行公务往返(包括上下班)途中,由于遇到突然事故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且丧失25%以上工作能力的均为公伤事故。发生事故后,由军队发给一次性事故赔偿金。

俄罗斯 俄《军人地位法》按不同时期军人薪金和劳动报酬的比例来确定强制性人身保险赔偿金额。该法规定:“军人(应征参训公民)在履行兵役义务时牺牲(死亡),或因履行兵役义务时(参训时)受伤和患病而从退役(军训结束)之日起1年内死亡,国家应付给其家属一次性保险金,其数额为120个月基本月薪。”“军人因履行兵役义务受伤和患病而不能继续服役时,应付给其一次性保险金,其数额为60个月基本月薪。”

印度 印度陆军集体保险公司于1976年成立。印度陆军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可以参加公司的人身保险。军官只要每月交纳275卢比,便可得到最高金额为38.5万卢比的保险;士兵只要每月交纳100卢比,便可得到最高金额为16.5万卢比的保险。如果投保军人在服役期间因生病或受伤而致残,公司将酌情给予军官最高不超过19.25万卢比、士兵最高不超过8.25万卢比的赔偿金。如果投保军人在服役期间殉职,其家属可以获得最高金额的赔偿金。

中外军人保险保障水平比较及其启示

2010-6-23

摘 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各国的军人保险保障水平,尽管各不相同,但有许多共性。外军在军人保险保障水平方面的一些好的作法、经验,甚至一些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吸取。本文比较分析了外军和我军保险保障水平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保障水平,比较,启示

一、中外军人保险保障水平比较分析

鉴于外军保险保障水平资料收集的难度和缺乏总量水平方面的数据,难以做出综合、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此,我们仅从保障项目、保障范围、给付条件、给付标准等方面,对中外军人保险保障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保障项目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的《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规定,我军应根据军人职业特点,开设伤亡保险、退役养老保险和退役医疗保险,根据国家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在适当时机相应开设其他保险项目。目前,我军已经开设了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和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等四个险种。

与外军相比较,我军险种数量较少。外国军人险种项目繁多,通常包括寿命保险、伤害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少数国家还有战争险、军人遗属抚恤保险、高级军官保险、子女教育保险、生育保险等等。其中:美国军人工资、津贴等保障水平,远远高于我军,美军工资、津贴保障水平在其总体保障水平比例也大大高于我军。尽管如此,美军保险险种数量仅人寿保险类就有4项:以现役军人为对象的《军人团体人寿保险计划》和以退役军人为对象的《伤残退伍军人保险计划》、《退伍军人抵押人寿保险计划》、《退伍军人团体人寿保险计划》。加拿大的军人保险险种有6项:现役(预备役)军人因公伤残保险、军人遗属抚恤保险、高级军官保险、军人殉职保险、军人家属保险、退役军人保险。德国军人的福利在世界上有口皆碑,但针对职业军人的险种仍然有3种: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法国军人享有疾病、养老、伤残和死亡4种保险。

从险种结构上看,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人保险险种结构呈现多层次,既有基本保险,又有补充保险或者有独立于一般社会保险机构之外专门以军人为特定对象的商业保险。我军目前只有军人伤亡保险、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和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等4个险种,还谈不上结构问题。从这四种保险的性质上看,都属于基本保险范围。这些情况,使得我国军人保险结构单一。

在险种设立上,外军保险一般包括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和非强制性的商业保险。前者的保险费由国家负担,后者的保险费通常由军人个人负担,但国家在保费上给予军人适当补贴。以强制保险为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人寿保险。这是世界各国军队开设比较普遍的一个险种。日本为军队在职人员设有集体生命保险,以保障军人发生意外时其本人和家属得到最大的保障;泰国陆军针对作战人员和非作战军人等不同对象,开设了战争险和士兵关爱险,确保其死亡或致残时,获得保险赔偿。二是伤害保险。包括战争伤害、训练学习伤害、执行其他任务时的伤害及其他意外伤害等。三是养老保险。日军为退役人员设有集体养老保险、互助养老保险。四是医疗保险。日军为退役人员设立医疗互助制度,对军人家属开设团体生命保险、团体伤害保险和医疗互助制度。其次还开设有癌症保险、看护费用保险等。

2、保障范围

从保障范围上看,我国军人保险保障范围较小。目前我军已设立的4个险种,其保险对象为全体或部分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官,义务兵和有军籍的学员。外军的保险对象,除现役军人外,还包括军人配偶、子女,非军职的各类在军队服役的人员及其配偶和子女,有的还包括军人和在军队服役的非军职人员的父母、兄弟姐妹、岳父母、军人遗属、预备役人员等。如加拿大的军人保险对象包括现役军人、退休军人、非军职的武装部队人员、预备役军人及其家属、遗属等。显然,与外军相比,我国军人保险保障范围较小。在保障

对象上,西方国家大多没有家庭保障的传统和习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负责,下一代人没有必要对上一代人负责。而亚洲国家则比较重视家庭功能,在社会保障中强调代际关系中的双向义务和责任。如日本和新加坡军队保险就充分考虑了家庭的层次结构。其军人保险的对象除了现役军人外,还包括非军职的各类在军队服役的人员及其家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岳父母等,有的还包括预备役人员和军人遗属等。

3、给付条件

与外军相比,我国军人保险给付条件较为严格。现行的军人伤亡保险,只对因公、因战死亡或致残的军人以及因病致残的义务兵实施保险。其中,对死亡者还分为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等2个条件,对伤残又细分为一等到十等10个等级。至于因病死亡和致残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官,因病死亡的义务兵,均不在受保之列。事实上,有大量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官的死亡和残疾,是因曾经在特殊地区、特殊岗位、执行特殊任务所导致的。现行的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只对退出现役的师以下现行军官、局级和专业技术四级以下文职干部、士官、义务兵和具有军籍的学员实施保险。没有退出现役的同类人员则因享有公费医疗而不享有此种保险。从现行的军队公费医疗保障情况看,一般的病情,公费医疗可以得到保障。对于大病,如透析、器官移植、癌症等多数患者而言,公费医疗几乎无所作为。从这些理应受保而不在受保之列的现实情况看,我国现行的军人保险给付条件的确较严。

4、给付标准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发达国家军人保险给付标准较高,欠发达国家的军人保险给付标准较低。美国军人死亡保险给付标准高达20多万美元。日军为现役军人集体生命保险的每份保险金为:普通死亡54万日元,受灾死亡79万日元。加拿大军队的意外死亡和伤残保险,保险金为25万加元。泰国军人战争险给付标准为:军官每人100000铢,士官每人80000铢,士兵每人50000铢。俄罗斯国家强制军人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被保险人在服兵役、参加警察勤务和军事集训期间牺牲(死亡),或因服兵役、参加警察勤务和军事集训过程中受伤或患病而退伍、退职、结束军事集训后一年内死亡,付给每个保险金受益人25个月工资;在上述情况下被确定为残疾者的保险金金额是:一等残疾者75个月工资,二等50个月工资,三等25个月工资。在这里,我们选择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跟我国差不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来做比较。印度军队,军人伤残的最高赔偿金为:军官19.25万卢比,士兵8.25万卢比;军人殉职的最高赔偿金为:军官38.5万卢比,士兵16.5万卢比;退休人员人身保险金为:军官最高20万卢布,士兵最高为10万卢布。另外,当现役军人殉职时,其家属还可获得军人服役期间交纳保险费总额的70%及利息。而我国军人伤亡保险给付标准:最高为86400元,最低为7200元。退役军人医疗保险,以正营职7档、少校第2年、2006年8月退役时军龄满15年的军官为例,其保险金不足2500元。

二、外军保险保障水平对我军的启示

1、保障项目应逐步增加

外国军人保险基本上根据其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社会因素,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覆盖和满足军人职业的特殊风险需求。保障项目繁多,保障全面。如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印度、韩国等国的军人保险,不仅包括了现役军人的人寿、死亡、医疗、生育和退役后的就业、养老,有的还包括军人的住房和财产。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也有工伤、养老、医疗、生育、失业五个项目,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军军人保险应参考外军的作法,在现有的四个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保险项目,如军人集体寿命保险、现役军人医疗保险、军人住房保险、军人家庭财产保险、军人子女教育保险、军人家属生育保险等,其中有些项目可通过商业性保险来实现。

2、保障方式应逐步多样化

社会保险是当社会成员在遇到风险时,对其基本生活的保障,作为对社会总产品的一种扣除,其保障水平不可能很高。军人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加以保障实施的,在资金来源和保障水平上有可靠的保证,突出体现了国家责任和政府行为。但仅靠政府行为对军人和退役军人及其家庭进行保障也难以完全满足军人和退役军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要,因此,外国军人的保险机构和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如有的军人保险是通过国家政府的组织机构实施的,也有的是通过各种保险公司或军人互助合作性组织操办的。各种保险方式互相补充,基本上能较好地覆盖和保障军人及其家庭可能遇到的职业风险。外军普遍通过强制性与自愿相结合的手段,采取互助性和商业性保险的方式,对军人保险进行补充,增加保险的层次,提高保险的总体水平,其经验值得我军借鉴。

3、保障范围应逐步扩大

外军保险对象除军人外,有的还包括在军队服役的人员和家属。如俄罗斯政府将受到军人职业连带影响的军人配偶和子女以及预备役军人包括在保障范围内,法国军人及其家属可以自己选定医生和药师,如果得到法定处方,所有相关的药费都可以报销。芬兰、马来西亚、韩国等还为军人子女教育提供补助或低息贷款。从我军情况来看,相当部分的军人来自于社会保障水平很低的农村家庭,军人保险对象的范围如能扩大到军人家属,对提高军人待遇水平,鼓励军人安心服役,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军队职工的社会保险也应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军队具体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起来。

4、利用商业保险和互助合作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军人保险由国家和军队承担全部和部分费用,保险水平受国家社会保障总体水平限制,不可能过高。因此,在外国军队中,由军人个人承担保险费用的商业保险和互助合作保险则成为军人保险的有效补充形式。从投保方式来看,既有军队集体投保,也有个人自愿参加的保险项目。一般来说,军人参加商业性保险比普通民众要得到一定的优惠。

我军军人保险品种少,水平低,开展其他形式的补充保险是十分必要的。参考外军的经验,结合我军具体情况,应该成立由军队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军人保险机构,统一承办军人的商业性保险业务。与一般商业保险不同,军人商业保险不应以营利为最终目的,而是利用商业保险的经营机制,为军人及家庭提供多层次和多方面的保障。因此,军人商业保险应具备经营安全、险种丰富、费率较低、方式灵活、理赔迅速方便等特点,在国家、军队有关政策和保险法规的约束指导下开展。

有些外国军队还采取互助合作保险的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是在特定的社会群体如企业、团体、单位成员之间开展的一种保险方式,从大范畴上看,它属于遵循自愿原则的商业保险,但有其独特的组织运作方式。互助合作保险的实体是社员制保险合作社,与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一样,是取得金融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但保险合作社是以社员互助互利互济、面向中低收入职员为特征的合作保险企业,与一般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在经营宗旨、产权所有制、盈利分配、管理体制等方面有显著不同,主要谋求社员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提高保障程度,险种设计面向中低收入的职工,保费较低。从国内情况看,全国总工会在1993年就建立了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部分地区和行业也开展了这种性质的保险业务,享受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我军作为人均收入较低的职业团体,有需要也有条件开展互助合作形式的保险,可借鉴外军和地方的经验,加强研究和论证。

五、保险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军人保险事业发展得更快,那么今后军人保险工作有什么新打算?

答:我们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前,逐步建立起与地方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与军人抚恤优待、退役安置等政策相配套,与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稳定可靠,管理体制相对独立,法规制度科学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保险制度,努力实现军人保险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但由于目前军人保险基金积累最小,出台的险种少,给付的水平也不够高,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军人保险法律制度。抓紧拟制《军人保险法》,有计划地推出与其相配套的制度,逐步形成以《军人保险法》为龙头,以基本险种制度为骨干的军人保险法律制度体系。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部队保险的需求,制定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视情开设其他保险险种。同时要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实、业务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篇2:回避制度的特点

一、立法比较完备

兵役法是有关国防建设的重要法律。建国之后,美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出台了近10部有关兵役制度的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792年的《民兵法》、1863年的《义务征兵法》、1916年的《国防法》、1917年的《选征兵役法》、1940年的《选征兵役训练与服役法》、1944年的 《二次大战士兵权力法》、1948年的《军事选征兵役法人1951年的《全民军训和服役法人1955年的 《预备役法》 和1967年的《军事选征兵役法》等。这些法律在美国兵役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使得兵员的招募、任职与晋升、工资与福利待遇、退役退休,经费开支等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美国有关兵役的法律法规适应性较强,因此,美国在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安全的需要,适时调整军队的规模,战时扩军,战后裁军,经历了几起几落,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危机,而且社会本身的承受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战时向军队提供充足的兵员,战后比较妥善地接纳和安置了大批退伍军人。二战时期,美军兵力最多时达1200万人,1946年降至300万人。1947年降至159万余人。越战期间,美军现役兵力最多时达354万人。1975年降至212万人,现行的兵役制度表现出较强的弹性和可操作性,基本上能够满足美国海外扩张的需要。尽管如此,美国兵役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存有漏洞。各历史时期都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逃避兵役。如在1981~1984年5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进行兵役登记的役龄青年约有1200万人,而以各种理由逃避登记的役龄青年有150万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者并不多。此外,募兵工作中的违纪、欺骗现象也屡禁不止。如1988财年总共调查了4159起募兵违纪现象,其中701件成立,992名募兵人员受到纪律处分。个别新兵入伍之后发觉上当受骗,也出现过暴力伤害和自杀等情况。

二、雇佣关系明确

美军是一支雇佣军队,雇佣意识源远流长。实行志愿兵役制,美国主要依靠优厚的薪金、各种福利待遇以及就学和发展机会等吸引青年入伍。美国青年的入伍动机形形色色,但不外乎就业、就学、学习技术和挣钱等。从近20多年的情况来看,美军应募入伍的士兵大多来自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他们当兵的主要动机首先是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美国经济不大景气的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许多青年就业无门,只好到军队中寻找出路。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好转,愿意当兵的人随之减少。据调查,美国社会的失业率每下降1%,陆军募兵率就减少8.8%。其次,随着美国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美军技术兵的比例增加,陆军中的技术兵比例为40%以上,、海空军中技术人员比例可达70%以上。士兵训练中学习基础课程和技术课程的时间大幅度增加。多数现役军人期望在服役期间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增强退伍之后再次就业的竞争能力。美军各军兵种的军事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注意调整课程设置,向军地通用的课程倾斜,大多数课程的学分得到地方大专院校和用人单位的认可,美军许多单位,包括海外基地,和驻地附近的地方院校联合办学,采取请地方大学教授来部队授课和部队人员到地方大学听课等方式,鼓励军人参加在职学习和条件许可时的脱产进修,既允许官兵为获得学位而积累学分,也鼓励他们修单科结业证书和军地通用的专业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得到美国劳工部的认可,可用于退伍之后的再次就业。

再次,服兵役为了在退伍之后获得政府资助上大学的机会。1944年的《二次大战士兵权力法》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使2000多万军人和家属从中受益。以1992财年为例。约有19.4万服完现役的退伍军人享受助学金,在大专院校或技术院校学习;约有11.4万精选预备役退伍军人享受助学金,在高校深造。享受越战退伍军人助学金的在校生达到4.4万人。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美国大学学费日趋昂贵,美军士兵希望通过《蒙哥马利士兵法案》获得奖学金,退伍之后继续深造,增强再次就业的竞争能力。

最后,服兵役是为了挣钱,这是美军士兵最关心的问题。美国空军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士兵最关心自己的薪金收入。只要加薪和提高福利待遇,就可以保持部队稳定性和吸引力。加薪10%,老兵的再入伍率就会提高39%。由于雇佣思想是主流思想,美军自己也感到军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淡化。根据陆军兵役部门1994年对新兵的调查,他们的入伍动机是:26%为了免费上大学;24%为了学习技术;10%为了发挥个人才能;当兵为国家效劳的人仅占10%。

三、兵员的质量有所保障

美国实行全志愿兵役制以后,美军逐步学会了在人才市场上竞争的方法。美军在招募新兵过程中认真进行入伍考试,严格掌握标准。把不合格的青年拒于军队之外,使入伍新兵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质量。据统计,全军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军人不到7万人。新兵的武装部队资格考试成绩都在良好以上,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占95%以上,而美国社会18~23岁的青年中只有75%左右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在能力水平方面,新兵中高于一般能力水平的人员为70%,而美国青年中此类人员仅占50%。陆军士兵中3%具有学士学位。空军和海军的平均

文化程度均高于陆军。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大规模裁减军队。目前已经减至150万,完成了80%的削减任务。国家对兵员的需求量下降对军队本身和美国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兵源市场将进一步缩小,募兵数量将会下降。

从美国公民的年龄结构来看,老龄化的趋势比较明显。1989~1994年的5年时间,美国17~21岁青年的人力市场缩小了25%,预计2015年仅能达到80年代初的水平。其次,削减使得仍在军队中服役的官兵士气下降,产生临时观念。以美国陆军为例,从1990~1994年,陆军的募兵任务削减了22%,经费削减了31%,其中广告费削减了40%,募兵工作人员数量削减了26%,征兵司令部裁减人员27%,募兵站由2000多个削减到1400多个。

军官晋升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军旅生涯的吸引力下降。美国防部长佩里在1996财年《国防报告》中称,16~21岁的男性青年中只有25%的人表示愿意参加某一军种。这个数字比1992年的情况下降了2%,比1989年和1990年32%的历史最高数字下降了7%,陆军募兵部门的调查显示,1991~1994年3年内,美国役龄青年中愿意参军的人数下降了40%;男性役龄青年中表示愿意选择军人职业的由1989年的17%降至1992年的11.3%;黑人役龄青年表示愿意参军的由1989年的53%降至1992年的37%。

四、军士制度行之有效

80年代中期,美军军士达114万人,占士兵总数的63%。目前各军种约有军士60万人,约占士兵总数的一半。军士制度是美军长期以来为了保留军队骨干力量,根据国情,军情和传统创立并且实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兵役制度。与其他国家军队中的军士比例相比,美军军士的比例居世界首位。军士在美军中承担了其他大多数国家多为军官所承担的职务。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军官属于联邦政府的公职官员,其基本职责就是为政府提供军事领导。

实践证明,军队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军官群体,而士兵又由于流动性较大等各种原因,难以形成军队的中坚力量。于是,军士就填补了这一空白。

首先,军士在军队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美军素有“指挥靠军官,管理和训练在军士”的说法,认为军士是实施部队管理、教育和训练的桥梁。军士非官非兵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军队中官和兵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成为基层部队真正的带兵人,是士兵的直接管理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士兵自己管理自己”;他们可以及时向部队主官报告士兵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便于下情上达,还可

以“为民请命”,向上反映士兵的要求和意见,对缓和官兵矛盾和冲突也起到重要作用;军士执法较严,士兵敬畏军士甚于军官。

其次,美军有比较完备的军士选拔、晋升,培训、使用,福利待遇和退伍退休安置法规,美军的《军士条例》和《军人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军士的职责、地位和任务。美军最低一级军士长的权力和待遇与低级军官大致相同,但是军士的服役期限较长。由于军士相对稳定,有些军士甚至可以在基层干到退休,因此他们是基层部队的老资格和当然的军事技术骨干。美国西点军校的“连队管理”等课程几十年来一直由优秀军士教授。

军士和其他军人一样享受政府优待,在地方就业考试成绩中军士可多加10分,国防部也优先从退役军士中录用文职人员。但是,尽管这样,军士在管理士兵的工作中,由于接触直接而频繁,冲突和矛盾在所难免。军士在新兵训练中采取体罚的做法也比较多见,有时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升级为暴力事件。

五、兵员成分多元化

美国实行全志愿兵役制以来,人员的成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美军士兵结构出现了“四多”的情况。这种情况给美军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第一,已婚士兵多。二次大战以前,美军规定,中士以下各级士兵不准结婚,后来取消了这一规定。60年代,美军士兵的已婚率为36%左右; 70年代上升为55%,80年代达到60%左右。根据美国陆军1994年的统计,陆军军官的已婚率为,79%,而陆军士兵的已婚率为62%,士兵中双军人的家庭有35039户,约占陆军士兵总数的8%,有些士兵常受到家庭和孩子的拖累而影响工作和训练。由于美军近年来参加地区性和全球性作战和维和行动较多,危险地区不允许带家属,造成一些家庭两地分居的时间较长,开支较大,关系紧张,离婚率略有上升。

第二,非白人士兵和军官的比例上升。美军近年来在募兵工作中强调各种族一视同仁、公平竞争,非白色人种军人的比例有所提高。1995年,美国黑人在军队中的比例为20%,但是黑人只占全国人口的12.4%。1994年,白色人种军人占陆军总人数的62%,其中,白人军官占军官总数的82%,白人士兵占士兵总数的59%;黑色人种军人占陆军总人数的27%,其中,黑人军官占军官总人数的11%,黑人军士长占军士长总数的28%,黑人士兵占士兵总人数的30%,陆军323名将官中,26名是黑人将官,占8%;其他种族军人,如亚洲人、南美洲人等,占陆军总人数的10%,其中,军官占军官总数的6.9%,士兵占士兵总数的11%。同美国社会一样,军队中的种族歧视问题依然未能得到很好

地解决,黑人等非白人种族军人在使用、晋升和专业分配等方面不能受到真正的平等待遇,矛盾比较突出。

第三,技术兵多。美军武器装备比较先进,因此专业分工细致。陆、海、空军和陆战队设有人事管理、公关和媒体、医疗保健、工程科技、行政、勤务、车辆机械、电子及电子设备维修、建筑、机器操作、运输与后勤物资保管、作战等12大类别,127种专业,约2000个不同性质的工种。基本上每一种专业都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培训和在职工作经验的积累。由于地方单位的同类工作薪水较高,地理位置较好,工作环境优越和稳定、没有出国作战的危险性等因素,军队中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依然有人材外流的情况。

篇3:浅析魏晋时期“八议”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八议”,魏晋时期,特点,局限性

“八议”制度源于周朝的“八辟”制度, 秦时因法家学说占主导而一度被废除, 西汉时被再次采用。曹魏时, 陈群等撰《曹魏律》, 其中加入了对“八议”制度的规定, 得以首次被写进法典, 上升为成文法律, 后为各朝律法所沿用, 直到清末司法改革时被正式废除, 存在2000余年。《周礼》中解释“八辟”为“议亲之辟、议故之辟、议贤之辟、议能之辟、议功之辟、议贵之辟、议勤之辟、议宾之辟”[1]。到唐代, 《唐律疏议》对“八议”适用的范围有所限制, 较唐律中的规定, 魏晋时期的入议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八议”入议范围宽松

曹魏时, “八议”制度正式入律成为定文, 只是改“八辟”之名为“八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八议”适用较为泛滥, 导致“王侯子弟皆长而骄蹇不法, 或白杀人于都街, 劫贼亡命, 咸于王家自匿”的局面。因此, 北齐在《北齐律》中创立“重罪十条”, 规定犯此十条者不适用“八议”, 隋《开皇律》承此例, 只是变为“十恶”之罪, 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犯此十类罪的人即便属于“八议”的范围, 也不能够赦宥。《唐律疏议》沿袭隋律, 无所损益, 可以说, “八议”的范围在唐代较魏晋时期窄了许多。下面三个案例则可以佐证魏晋时期入议范围的宽松。

《三国志·杜畿传附子恕传》记载:“有鲜卑大人儿, 不由关塞, 径将数十骑诣州, 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 无表言上。喜于是劾奏恕, 下廷尉, 当死。以父畿勤事水死, 免为庶人, 徙章武郡。”[2]鲜卑数十人越境入关, 被斩杀一人, 杜恕身为地方长官却没有上报朝廷, 被弹劾治罪, 论罪当死。但因其父杜畿曾经“受诏作御楼船, 在陶河试船, 遇风没”[3]的事迹, 适用“八议”的议勤, 只是被免为庶人, 贬谪到章武郡。

《宋书·谢灵运传》中讲到:“灵运兴兵叛逸, 遂有逆志。为诗曰:‘韩亡子房奋, 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 忠义感君子。’追讨禽之, 送廷尉, 廷尉论正斩刑。上爱其才, 欲免官而已。彭城王义康坚执, 谓不宜恕。诏以谢玄勋参微管, 宜宥及后嗣, 降死徙广州。”[4]谢灵运作反诗有谋反之心, 廷尉治罪判处他死刑, 但宋文帝刘义隆爱惜谢灵运的才华, 只打算对他免官了事, 预备用议贤来赦免其死罪, 但彭城王刘义康坚持认为谢灵运的行为不能免死, 文帝只能以谢灵运是谢玄之孙乃功臣之后的理由, 适用议功的原则, 下诏免其死罪, 徙广州。

《魏书·裴叔业传》曰:“植字文远, 叔业兄宝子也。仕萧宝卷, 以军勋至长水校尉, 随叔业在寿春。叔业卒……共举植监州。于是开门纳国军, 城库管籥悉付康生。诏以植为征虏将军、兖州刺史、崇义县开国侯, 食邑千户。子昕南叛, 有司处之大辟。诏曰:植阖门归款, 子昕愚昧, 为人诱惑, 虽刑书有常, 理宜矜恤, 可特恕其罪, 以表勋诚。”[5]裴植字文远, 凭借军功在南朝萧齐官至长水校尉, 后随叔父裴叔业镇守寿春。裴叔业死后, 裴植率领寿春军民归附了北魏, 北魏宣武帝元恪加封他为征虏将军、兖州刺史、崇义县开国侯、食邑千户。后来他的长子裴昕打算逃回萧齐被抓, 按法例是要处极刑的。宣武帝念裴植率众投诚的功劳, 以裴植有功, 裴昕受人引诱为由, 下诏赦免裴昕的罪行, 这正是“议功”的体现。

以上史料可以发现, 魏晋时期对官员的入议优待是可以延续到官员子孙的, 杜恕以其父亲杜畿为国事死而入议。谢灵运因为祖上谢玄的功勋而被赦免, 裴昕更是因为其父裴植的归顺而免去叛逃的死罪。可见当时适用“八议”群体的范围相当之大, 不光入议者本人, 连他们的子孙也可以享受减免的特权, 甚至所犯罪行属于“十恶”的范畴, 只要皇帝开恩也依旧可以入议赦免死罪, 而后世对此类犯罪则绝不轻饶, 一律明正典刑。

二、入议特权来源于皇帝恩赐

“八议”的身影虽屡屡在北魏的史书中出现, 但当时的“八议”制度同唐朝是有所区别的, 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官僚贵族入议特权来源的方式上。在《北史》中记载有北魏大臣获得“八议”特权的事迹:拓跋丕在北魏孝文帝时获封东阳王, 官居高位。他的儿子出生后, 孝文帝亲临其舍并下诏授予他及子孙“八议”的特权, “诏赐丕入八议, 传示子孙, 犯至白, 听责数恕之。“表明不光大臣可以入议, 子孙也可以享有, 而且入议之人犯百鞭以下的的罪过, 也只是象征性的口头责难而不加刑, 但对进谗言诬告入议者的人则处罚很严厉, “若有奸邪人方便馋毁者, 即加斩戮”[6]。拓跋丕的同僚王叡, 在孝文帝太和三年也同样入议, “诏叡与东阳王叡同入八议, 永受复除。”[7]诸如此类皇帝授予“八议”之权的例子还有很多, 多为宗亲和大臣。

古代帝王既然可以授予功臣“八议”的特权, 自然也可以不理会先前的约定, 而直接对有功之臣或者他的后代施以屠戮。前面提到过裴昕因其父裴植的归附之功而凭借议功原则减免其罪的例子, 但是裴植本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裴植虽在器重他的北魏宣武帝手下屡受重用, 但裴植性格狂傲, 对朝中官员颇有微言, 以至于得罪了朝中掌权的侍中于忠和黄门元昭览, 二人对裴植恨之入骨。裴植的伯乐宣武帝死后, 北魏政局不稳, 裴植也牵扯到政治势力的争斗中。当时, 韦伯昕告发裴植有废立新君的企图, 此案尚未了结之时, 裴植又卷入皇甫仲达矫诏聚众案, 这个案子后来查明皇甫仲达的确有矫诏之事, 但是否和裴植有关系就需要证据了, 但有司仍然“计同仲达, 处植死刑”[8]。如果按“八议”入议的话是可以免他死罪的, 出人意料的是孝明帝下诏:“凶谋既尔, 罪不合恕。虽有归化之诚, 无容上议, 亦不须秋分也。”[9]意思说裴植以往的功能很大, 但这次就不必再念旧功, 直接处死刑不必等到秋后行刑。裴植这次不仅没有得到“八议”的优待, 反而被判立即执行, 同自己儿子裴昕叛逃免死的境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裴植未入议而被处死主要还是因为宣武帝已死, 新皇年幼不可能顾及旧情, 摄政的灵太后宠幸侍中于忠, 于忠趁机报复裴植, 灵太后在于忠的建议下处以裴植死刑, 根本没有顾忌裴植的功劳。“八议”特权的授予掌握在皇帝手中, 皇帝随时都可以夺去, 裴植的优待是老皇帝给的, 新皇帝年幼大权旁落, 裴植又得罪了权臣自然不会有好下场。

以上史料可以看出, 北魏时期的“八议”并不存在固定的形式, 皇帝可以凭个人喜好授予给臣子, 能否入议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皇帝的主观意志, 甚至可以说入议是皇帝对亲信大臣的一种奖励方式。值得注意的是, 大臣在获得入议的优待后还能将这种特权延续到自己的子孙, 类似于后世的丹书铁劵, 不光本人可以免死, 子孙也可以获得一定次数免死机会。但君臣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很重要, 一旦新君继位, 入议者能否继续享有特权就另当别论了。

三、欠缺立法技术, 过于偏袒权贵

魏晋时期, 虽然在律法中也规定了“八议”, 但多语焉不详, 再加上统治者随意恩赐权贵入议, 使法律多为具文。唐代时, 对”八议“有了比较完备的规定, 《唐律疏议》中曰:“条其所犯者, 谓条录请人所犯应死之坐。应请之状者, 谓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应议者期以上亲及孙、若官爵五品以上应请之状。正其刑名, 谓录请人所犯, 准律合绞、合斩。别奏者, 不缘门下, 别录奏请, 听敕。”[10]意思是说对期及以上的亲及孙适用入请而不是入议, 入请即入上请, 条其所犯及应请之情状, 判明刑罚等级, 不需要经过门下省审查转呈, 而是另外写奏请状请求皇帝裁决。唐代上请的范围除了入议对象期以上及孙外, 还有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及孙和官爵五品以上的官员, 这里的官爵五品以上, 是指“文武职事官四品以下、散官三品以下、勋官及封爵二品以下, 到五品以上的范围之内。有这些品级的官员, 犯有死罪, 都可以上请”[11]。

疏议曰:“八议之人, 荫及期以上亲及孙, 入请。期亲者, 谓伯叔父母、姑、兄弟、姊妹、妻、子及兄弟子之类。”又例云:“称期亲者, 曾、高同。及孙者, 谓嫡孙众孙皆是, 曾、玄亦同。其子孙之妇, 服虽轻而义重, 亦同期亲之例。曾、玄之妇者, 非。”[12]从律问可以知晓, 入议的对象是可以荫及子孙的, 但子孙的范围有限制, 即期以上亲及孙, 按照《唐律疏议》的解释, 期及以上亲指的是叔伯父母、姑、兄弟、姊妹、妻、子女及兄弟之子女、适用于期亲的入议同样适用于曾祖、高祖、曾孙、玄孙, 以及子与孙的妻子, 而曾孙和玄孙的妻子就不再属于入议范围了。

唐律既然限制了入议的范围, 自然也会对入请的范围有所限制, 以堵住优待存在的漏洞, 《唐律疏议·名例律》中规定:“流罪以下, 减一等者, 减讫各依本法。若犯十恶;反逆缘坐;及杀人者, 谓故杀、斗杀、谋杀等杀讫, 不问首从;其于监守内奸、盗、略人、受财枉法者:此等情人, 死罪不合上请, 流罪已下不合减罪, 故云‘不用此律’。其盗不得财及奸、略人未得, 并从减法。”[13]大意就是说, 针对不同罪状对上请的情形进行了列举, 分以下两种情形:入请者应当处流罪以下刑罚的, 可以再减一等;若入请者犯十恶之罪, 遭反逆缘坐, 及杀人的, 杀人的包括故杀、斗杀、谋杀等性质, 只要实施杀人, 不问主犯和从犯;在监守内犯奸、盗、劫掠人、受财枉法, 属于以上犯罪的入请者, 有死罪不能上请, 犯流罪以下罪的不能减一等。但是, 如入请者犯盗不得财及奸未遂、略人未得逞的, 都适用减等之法。

篇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大特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的立意主要在于通过对一个时期(或一个朝代)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史实的剖析,了解、认识或探讨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一、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例1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解析抓住图中的两个重要信息“路”和“通判”,“路”是宋元时期的地方行政单位,通判是在宋朝和清朝时期设置的地方官。

答案B

点拨该题是以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央集权的问题。中央集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主要考查内容是地方行政制度,如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等。同学们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区分开来,如例题中就有非常明确的区分信息:“地方结构示意图。”

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例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解析抓住材料形成相互对照的中的两种现象:“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和“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即君主身边的近臣得到重用,而品级更高的三公却被搁置,结合书本知识,很容易想到是汉朝的内朝和外朝。

答案B

点拨该题是以汉朝的内朝(中朝)设置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君主专制的问题。君主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君主集各种权力于一身。主要考查内容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即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如三公九卿制、中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等。同样,同学们做题时要注意与中央集权区分开来。

三、重视官员的任用

例3“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金日(石单);其余不可胜记!”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 )

A.推恩令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公孙弘、董仲舒、卫青、霍去病等都是汉朝人,从而不难确定答案。

答案B

点拨我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汉朝主要是察举制,魏晋是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是科举制。

练习

1.汉律或案例中有“欺谩”罪,“诋欺”罪,“诬罔”罪,“非议诏书”罪,“毁先帝”罪,“不敬”、“大不敬”罪(或称“不道”、“大逆不道”罪),“腹非”罪,“非所宜言”罪,“矫制”罪(或称“矫诏”罪)“废格诏令”罪(不执行诏令)等等。充分说明了( )

A. 汉代法律逐渐趋于规范

B. 汉代法律很严

C. 汉代法律逐渐趋于完备

D. 汉代法律是专制统治的工具

2. “……制度,解决了战国以来军功制和养士制不适应治理国家的问题,比较成功地完成了由夺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回答了‘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制度从武帝以后以儒家思想作为基本准则,统一了官吏的价值标准,并由此而产生了一批以文人为主的职业官吏,适应了当时的大一统王朝治理国家的需要。”文中省略号省略的最有可能是( )

A. 刺史 B. 察举

C. 九品中正 D. 科举

3. 正如马端临所说:“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攉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故徇私之弊无由惩革。”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

B. 九品中正制效率低下

C. 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D. 九品中正制并没有真正实施

4. 《历代职官表》中说:“隋代虽置三公,以官高未除。其秉国均者惟内史、纳言,而尚书令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柳述以尚书参掌机事,杨素以仆射掌朝政……”材料反映的是( )

①宰相权力的削弱②皇权的加强③宰相名存实亡④中央集权的加强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5. “盖唐制一道兵政属之节度使,民事属之观察使。然节度多兼观察,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又各道虽有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然亦多以节度使兼之,盖使名虽多,而主其事者,每道一人而已。”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唐朝节度使的权力很大

B. 唐朝政治腐败

C. 安史之乱的消极影响

D.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参考答案

篇5: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首先,英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至上,即立法权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行政权和司法权实际是立法权的派生,三者互有重叠。议会由英王、上院和下院组成,其中上院是贵族院,是主要西方国家中唯一以贵族政治为基础的政治机构。[1]在司法权与立法权关系上,议会上院是英国最高法院,具有除苏格兰刑事案件外其他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上诉管辖权;大法官是上院议长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同时还是内阁和执政党成员。政党获得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赢得议会选举的胜利,即获得下院即众议院议席的多数,同时一般由获得下院相对多数的党领衔组建内阁,并由该党的领袖出任政府首脑。

其次,实行内阁制,作为“议会至上”原则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关系上的制度体现。即国家的权力体系以内阁为核心,内阁拥有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英国内阁由英王授权在下院中获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组建,成员必须是议员。内阁对下院多数负责,若下院通过对其不信任案,内阁要么辞职,要么提请英王解散下院重新大选。下院中获得次多数席位的政党成为反对党,受法律保护,平时组成“影子内阁”,对执政党进行监督。内阁不仅拥有行政权力,而且具有立法建议权,由执政党所控制的议会多数保证立法的通过。

再次,英王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职位,并无真正的实权。在英国政治制度中,国王作为国家元首均为世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象征性、礼仪性意义,是在特殊情况下介入政党间的权力调解,平常较为超脱,不承担具体责任。

最后,英国政党的组织体系相对比较严密,但右翼党比左翼党要松散。政党无论是作为群众党还是精英党,大都有一个从上到下的组织系统,乃至还有一套党的外围组织如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对本党执政起着一种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对政府形成某些牵制。

可见,英国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议会至上”,司法权和立法权都出于立法权,民主政治的实质部分居于虚位君主之下。这种政治制度的优点是,无论是体制形成还是实际运作都相对民主、公正,更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和周全。但缺点是,体制或制度容易模式化,导致官僚主义,影响执政效率。

英国政治民主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介于传统与变革、激进与保守之间的道路,从中反映出英国政治文化的特点,那就是独具特色的不列颠式岛国心态,培育出了英国人在政治变革中的二元主义行为方式以及一种绅士风度的政治心态。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不列颠群岛上,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东北部及周围5500多个小岛组成,西濒大西洋、东隔北海、南以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温和湿润的气候,平缓的地势造就了英国舒适的生存条件,自17世纪末以来,国内再无革命发生,社会稳定。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社会发展走势,使英国人形成了以稳健、审慎、理性、独立、灵活、保守、调和、谦卑、妥协、隐忍、克制等特质为核心的不列颠式的“岛国心态”。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容易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想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念旧守成的群体心态。另一方面,相对独立安定的社会人文环境,促使他们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2]首先,具有老资格的英国工人阶级,常把争取经济利益作为主要斗争目标。如果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他们便不思革命与暴力。其次,英国上层统治者,一向奉保守主义为圭臬。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他们宁肯保留君主和贵族,一本正经地遵循君臣礼仪。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诉诸宫廷政变,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再次,在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由于拒绝妥协和让步而被历史无情推翻之时,英国的王室及君主却因顺应历史潮流而没有被淘汰,作为一种旺盛的适应机制保存下来,在现代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既重视传统又追求特色的不列颠式岛国心态造就了英国政治民主发展道路上的二元主义行为方式。所谓二元主义的行为方式,即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相互交织,共同对英国政治民主发展道路发挥作用。在英国政治民主的发展道路上,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扮演了两个关键的角色。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历史传统在传统与变革的交织中,推动着英国式发展道路的形成。英国的保守主义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保守,它是承认进步的,但是这种进步是有限度的进步,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进步;他也承认变革,但是对变革的进程和方式持稳重的态度。英国的激进主义一方面主张对现存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另一方面又要求回归过去,回归自然传统,回归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正是在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斗争中,才使两种理论得以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式的渐进发展之路。但是,在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道路上,保守主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二元主义的行为方式使得英国两党在坚持各自利益的同时总能通过妥协来解决矛盾,避免了因各自固执己见而导致政治僵局或者暴力冲突,也使得基本的民主原则能在没有成文宪法保护的情况下完全按照一系列惯例正常运转,真正实现了民主文化与民主制度的完美结合。

篇6: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特点

排污交易制度作为一项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不仅可以将排污费用纳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改善企业排污、控污的相关技术,还可以通过调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计划来实现对排放污染物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这样,即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又能够有效地调和日益扩大的社会生产和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之间的矛盾。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污染治理成本小。通常情况下,排污、控污使用成本较低的企业会觉得自己进行拿出成本控制污染比购买污染物排污权要更加经济、实惠;而排污、控污使用成本较高的企业通常会认为购买排污权比自己治理企业排污要更加节约成本,达到效果更加突出。所以,就会出现,排污、控污使用成本较低的企业主动通过市场将排污权出售给治理使用成本较高的排污、控污企业。

二是污染治理有效。在整体排污量控制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开展排污交易制度,可以促使排污量较大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对自身排污量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选择、配置,这样,既达到了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目标的目的,还使得企业降低了自身排污量避免资源闲置、浪费。

上一篇:独田中心学校中学文科组课例研修方案下一篇:“年、月、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