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2024-05-13

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精选9篇)

篇1: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审计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专职监督机构之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审计工作应如何找准与?­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不断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审计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好审计的监督作用,更好地适应我国新的发展时期和阶段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审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审计是民主与法治的产物,又是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它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并于监督与服务之中。因此,审计与和谐社会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和谐社会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审计工作应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和谐社会为审计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蕴涵­着社会环境具有安全、稳定、公平、有序的特性,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远景目标,这正是审计工作的奋斗目标,也是审计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和谐社会为审计工作提供动力源泉和明确目标,它有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有助于社会群体各种关系的d­调,也有助于增强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力度。和谐社会为审计工作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证审计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因此,审计作为国家的专门监督部门,必须担负起应有责任,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身工作的目标和归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堵塞漏洞,减少损失,为?­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保驾护航。

(二)审计监督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新修订《审计法》开宗明义阐明,审计监督是为了维护国家财?­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这些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密不可分的。由此看来,审计的法定职能直接指向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审计监督在规范市场?­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规范作用;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廉政建设中,具有推动作用;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党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建设性作用;对?­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保障作用。因此,审计与民主法制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通过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济领域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社会向着公平、公正的方向不断前进,从根本上实现以审计促发展、以审计促节约、以审计促和谐的宏伟目标。

二、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定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黄金期、社会冲突高发期。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社会公平方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二是当前经­济领域中,假冒伪劣无处不在,造假账、报假数据、假工程、假发票、假公济私等丑陋现象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三是在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问题相当严重:四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五是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利因素。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和矛盾,如何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我们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的要求。

笔者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审计机关要紧密结合当今社会?­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自身特点,不断创新,积极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审计监督。并抓住促进?­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探究成因,寻求对策,提出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切实发挥审计促进?­济发展的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审计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能时,应注重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偏重于微观层面上的审计监督向更好地为宏观管理服务转变,关注宏观全局和影响?­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服务?­济发展大局;二是从关注一般性项目的审计监督向?­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转变,突出监督重点,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三是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监督为主向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并重转变,提高审计效能;四是从财政收支审计向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审计监督转变,促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五是从查出问题、揭露问题为主向查

出问题、揭露问题和促进整改规范并重转变。

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只有重新寻找审计监督的职能定位,才能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通过审计,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反腐倡廉,加强权利监督和制约,当好维护国家和

人民利益的“经­济卫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一)强化“民本审计观”,保障?­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审计工作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民本审计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工作关注的重点。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切实保护好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要积极采取审计和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地区、部门进行深入审计和调查,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垄断行业的审计力度,摸清收入分配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因,提出建议,为理顺收入分配制度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要加大对社保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力度,把社保资金收入筹集的真实性、合法性,分配的合规性、合理性,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机关长期不变的审计任务,通过审计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并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强对新农村五件实事专项资金、资源与环保、环境等方面的审计,在促进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维护农民切身利益、节约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四是重点关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加大对住房公积金、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力度,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稳定,保障社会?­济和谐发展。

(二)强化“效益审计观”,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随着社会?­济的发展,?­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求社会资源的节约和?­济效益的提高,效益是所有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审计作为一个专项的?­济监督活动,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同样要将效益作为工作的目标之一。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公众对效益的关注日益提高,要求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提高管理活动效率,有效使用纳税人资金,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加强对政府活动有效性的监督检查。因此,审计机关在今后一段时期,要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资金、减少损失浪费为目标,不断创新审计理念,转变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方式,在坚持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把效益审计贯穿到各项具体的审计项目中,重点审查和评价财政资金是否花得少、花得好,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通过比较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真正让国家的钱花得明白,花得有效益。同时,还要加强对国债资金审计,加强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紧紧抓住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流向这条主线,从工程立项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加强资金管理。并严肃查处在建设过程中的高估冒算、侵占挪用建设资金、浪费损失等行为。同时积极反映被审计单位管理不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影响财政政策效用、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不足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把有限的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确保政府建设资金安全高效,从而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强化“责任审计观”,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

新修订的《审计法》增加了对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等实行任期?­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对领导干部?­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依法进行,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促进廉政建设。?­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广大群众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充分说明这是审计机关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审计机关要以此为契机,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精心组织,切实抓好,抓出成效。工作中要以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口,加大对领导干部?­济责任审计。特别要加强对权力相对集中、自由裁量权较大、涉及“权、钱、人”较多部门的领导人任期?­济责任作为审计的重点,以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相关?­济指标为基本内容,不断深化和扩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济责任审计,切实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要将其涉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济决策权、管理权和政策法规执行等权力的运行置于有效的审计监督和制约之中,促使领导干部审慎对待和正确运用权力,从源头上治理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同时,审计机关要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积极d­作,相互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依法行政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为营造和谐的执政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篇2: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民主依法、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特性。审计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专司监督机构,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和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必需牢记科学发展使命,树立和谐社会观念的要求,充分利用审计机关的自身监督基本特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在实现和谐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部门应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审计法》开宗名义阐述审计工作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可见审计的法定职能直接指向了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一部“财政审计法”,因此审计机关在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先搞好财政审计。2005年,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及时将扩张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是由于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是结构问题,城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中协调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众之间的矛盾等几乎都与经济社会的结构不合理有关系,政府的财政政策要着眼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结构协调发展,从更多地刺激经济增长,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移到更多地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关注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上来。因此,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应紧紧围绕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审计促进稳健的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的审计力度,促进财政预算体现公共财政观念,体现公众意图,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促进财政预算的公开度、透明度,让广大公众成为政府预算的知情者、决策者和监督者;二是加强财政收入的审计,围绕财政收入审计政府负债,促进有效控制财政风险,促进国家关于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以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创业积极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动力;三是加大财政支出审计力度,通过审计,促进财政支出要加大对农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对与经济过热,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压下来、退出来。通过财政审计,促进依法理财,依法用财,并不断提高理财、用财水平,促进财政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在促进发展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成因,寻求对策,提出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切实发挥审计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二、加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有效手段”,是审计部门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干部考核任用的需要,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永恒主题。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为党委、政府用好、用对干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审计机关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权力相对集中,自由裁量权较大,涉及“权、钱、人”较多的部门、领域和环节的领导人任期、离任的审计力度,促进“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观念的形成,将其涉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决策权、管理权和政策法规执行权等权利的运行置于有效监督和制约之中。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起到“从源头上遏止腐败”的作用,形成人民支持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良好氛围。

审计机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这种载体,在干部管理与监督中发挥独特作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促进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依法行政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

三、加强对投资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重点工程等项目的管理使用、实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的效益审计和调查。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违法违纪的重大问题,切实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四、加强对关注民生民权的审计

和谐社会是一个既能激发社会创造力又能保障社会公平的社会,是一个公民既知道维护民主权益又能理性合法参与的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探索创造安定有序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和保障措施,必须把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责任和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结合起来。审计机关要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报务,必须把坚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执行《

审计法》的基本着眼点,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更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将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土地出让金、城建资金、环保基金、涉农专项资金及救灾救济资金等作为审计关注和首先考虑要监督的对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做到审前调查、审前公示,审计结束时开通报会,使审计机关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实行“阳光下作业”,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及有关群众的监

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对审计实施中的群众来信来访,审计将不受时间和范围限制,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负责,为建立诚信社会服务,在审计处理阶段,做到尊重审计组意见、尊重法律依据、尊重被审计单位实际,使审计处理处罚前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合情合理,保证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建议采纳,同时为审计机关赢得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促进社会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篇3: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一)

自然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价值认识不足, 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 盲目地发展, 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造成了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和破坏, 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人所共知, 自然资源, 就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一切要素, 如土地、矿藏、海洋、生物、水利等等。它们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人类对自然的索取, 应当与人类对自然的回馈相平衡, 但是近年来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超常规的利用却大大地破坏了这种平衡。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一定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当今中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等问题日趋严重, 把生态与人、经济与自然推向了严重对立的状态, 拯救自然、拯救环境、拯救人类自己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无法回避而又亟待研究的课题。从具体情况来看, 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首先, 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水蚀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1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4.26%, 优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在许多地区形成了水土流失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成为制约土地永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其次, 草场退化。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 重利用、轻建设, 重开垦、轻保护, 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 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 并继续发展。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 草原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

再次, 森林资源危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尽管中国的造林和森林保护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森林覆盖率在10年时间里从12.98%上升到13.092%, 但用材林面积缩小, 森林质量下降, 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

最后, 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 生物多样性居北半球第一位。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和退化, 中国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

那么, 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张是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罪魁祸首。改革开放30多年,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突飞猛进, 中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增长的过程往往是对自然资源开发与使用的过程, 从我们东营的情况看, 东营是胜利油田主产区, 是胜利石油管理局所在地。从60年代勘探开发至今, 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但从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看, 却完全是一种资源高消耗的速度型经济。由于长期以来年均输出原油2000万吨以上, 未能建成与石油工业规模相适应的下游产业群, 区域经济自立能力差, 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单一, 科技投入不足, 产业结构低度化。如果一旦石油资源枯竭,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 固体和有毒废弃物是造成经济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帮凶。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平均每年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 城市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造成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固体废物中含有毒有害物质, 扬尘污染大气, 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堆存元污染农田, 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总之, 我们多年来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征服和开发, 忽视了自然资产的损失, 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以上情况给我们以警示, 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做到实现人口适度增长、资源永续利用和保持生态环境的统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 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要走出一条从产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征服自然以至破坏自然, 发展到现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循环之路, 这不仅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选择。

(三)

面对以上情况, 应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呢?应采取什么措施和对策呢?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首先, 必须强化环境意识。自然环境意识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然环境。为此, 必须实施生态教育。当前,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而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却未真正形成, 有关新型伦理价值观更缺乏。加强生态教育, 培养人们新型的环境价值观是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和核心。通过加强环境教育, 一是唤醒人们的生态伦理良知;二是使全球意识或“地球家庭意识”深入人心;三是使人们形成有关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自律精神;四是使人们改变不当的环境资源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尤其是高厂商企业和政府决策者的环境意识, 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其次, 寻求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它特别强调环境资源的长期承载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保证自然生态财富的非减性, 承认自然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 遵循生态环境系统所固有的规律。此外, 我们还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当代人或一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 还涉及到与后代人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经济发展中, 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追求经济的数量扩张, 而要把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准。

再次,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和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 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技术, 努力将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 用消耗少、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来代替和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以促使整个工业布局向资源节约型和质量效益型转移。二是建设生态农业。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中国必须按照生态学的原理, 根据各地区特点和农业的主要任务, 应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技术方法,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同时, 要加快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中国农业建设为现代化的高效生态农业。

最后, 完善法律制度和社会机制。在建立经济与自然新型关系, 促进人类持续发展阶段, 单靠教育灌输生态意识是不够的, 必须依靠法制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法律的完善必须与生态道德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致, 为人类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提供规范和准则。在完善法律的同时, 各级政府、企业和有关部门在经济开发和项目建设时, 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 严格执行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

总之, 和谐则发展, 不和谐则变异,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实现经济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均衡和稳定的发展, 人类的明天才会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并肩, 齐心协力, 为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4月30日至5月6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江苏省考察工作》的新闻报道。

篇4: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政府审计;构建;和谐社会;价值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逐渐扩大。一方面,政府功能的扩张和强化势必将增大政府的施政成本,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又期望政府以经济的手段提供优质的服务,政府所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日渐提高。和谐社会所提出的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政府对社会、对个体的服务效果、服务效率,也就是说政府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来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政府审计对其加以监督,加以引导。

一.政府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政府审计的作用是对政府肩负的公共受托管理责任的有效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与签证。就我国现阶段的政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政府审计必须保持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审计在组织上一定要独立、人员上要求与被审计单位不能有亲属关系、工作上必须保持独立,不能受被审计单位的制约、经费上必须有相对独立的经费来源,在经济上保持独立。

(二)政府审计的权威性

政府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我国宪法中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做出了相应的保护,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不得干扰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人员不得随便更换,撤职等等。

(三)政府审计的公正性

权威性密切相关的是审计的公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权威性。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理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檢查,做出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地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者或委托者以及社会公众,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二.政府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一,政府审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

加强政府审计就是保证和谐社会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审计由它的服务对象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代表社会公众利益设立的政府审计制度是整个社会一直需求的结果,其次,从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效果来看,我国政府审计制度设立之初主要体现的是政府意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例如官员腐败问题上,人们关心的是通过政府审计是否确保财政收入的合理运用。

第二,当前政府审计尚未完全体现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我国政府审计不能满足现在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在建立政府审计制度的初期,采取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部门的行政模式,这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是相适应的,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局限性也日益突出。

三.政府审计在构建和谐中的价值体现

(一)政府审计在政治上维持国家权力的和谐运行

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总会出线很多不和谐的音符,政府经济权力缺乏制约有时候往往是这种不和谐现象的直接原因。政府审计通过对政府经济上的监督,规范政府行为,从而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国家权力的和谐运行。

(二)政府审计保证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和个别部门的领导往往寻求地区以及部门的利益,从而遏制其他地区及部门的利益。审计机关要通过审计,对妨碍自由竞争的做法及时查处,促进自由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三)政府审计从社会关系上维系人与人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当前,其核心问题或关键问题是协调好社会的各阶层、各个利益群体之问的关系,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可是,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从各方面所提供的基尼系数看都偏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四.政府审计如何加强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作用

第一,政府审计的技术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审计结果客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加快审计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完善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我国的审计还处于制度基础审计,有的地方甚至仍采用原始的帐项基础审计,并且毫无风险意识,这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对现代审计的要求。

第二、政府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改革

审计署在过去的五年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以后的政府审计人员构成上,熟悉审计业务,同时又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的人员占整个审计业务人员的一半左右。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知识结构的人员,实施分层次培训,使培训工作覆盖审计干部整个职业生涯。(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军书.浅谈国家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市场论坛,2006(4)

[2]施松青.试论我国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1)

[3]国家审计署.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国审计,2003(15)

[4]梁革芝.论新环境下国家审计的发展趋势.中外企业家,2008(7)

篇5: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计生协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目的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相吻合。计划生育协会是协助党和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团体。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计划生育协会发动会员在控制人

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在计划生育好范文版权所有中起带头积极作用。向群众宣传科学理论、计生政策,传播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协调社会力量为育龄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的优质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发挥计生协会在村民(居)自治的建设作用。履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职能,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队伍自身的建设,适应新的形势。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计划生育协会的服务对象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各级协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育龄群众。计生协会基层网络有乡、村(居)会长、理事、小组长、会员,通过这样网络联系广大的育龄群众,联系千家万户。计生协会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与育龄群众朝夕相融,接触最近、联系更广、感情更深、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方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计生协会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管理”活动。自我教育——通过协会组织学习计生政策和科学知识,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科学知识交给群众,通过节假日、世界人口日、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母亲节等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营造新的生育文化氛围。加强思想沟通,润物无声,在会员和育龄群众中间谈心交流。通过开展有声有色文艺宣传,使育龄群众受到教育和启迪,接受新的婚育观好范文版权所有念。自我管理——按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各种有利于计划生育的村规民约。实行国家计生政策、落实优惠政策和奖励扶持政策,对计划生育情况进行公开、张榜公布并实施监督管理,时时反馈计生信息落实计划生育任务,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自我服务——组织广大会员发展经济,帮助群众的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园“三结合”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实施帮扶工程,幸福工程,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上的优质服务。

篇6: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保障、规范和引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律师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契机。律师应当切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律师应当殚精竭虑,不辱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自己应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律师是生力军。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民主的基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法治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他五个特征的前提,又是它们形成和确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言以蔽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切实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律师本身就是民主制度的产物,世界各国都把律师看做是社会民主制度的捍卫者。西方的经验告诉我们,法治的产生和运行是以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为基础和核心的,并强调当权者与其他人同样服从既定的法律。而律师以其“一切依法办事的卫道精神”①和凭借法律家的技能,在制约权力、保障权利和捍卫法律至上方面作用独著,使律师成为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律师是公权力的制衡者。诚如著名法学家江平所言,律师的工作就是挑战权力。律师作为民间守护人,市民社会的代言人,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使人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形成一定的张力和制约关系,从而使市民社会分享和制衡着国家权力,从而保障权利,制约权力。律师的这种制衡作用,对立法权而言,促进了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促进了以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为归依的法律的完善;对行政权而言,促进了政府的依法行政,促进了法治政府的形成与改进;对司法权而言,切实维护了司法的公正。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指出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律师是维护人权的实践者。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要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绝离不开律师的躬身力行,兑现法律的承诺。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要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绝离不开律师的拓荒耕耘:法治架构的建立、法律程序的完善、司法公正的维护„„维护人权,律师是实践者,先行的实践者。

律师是法律至上的捍卫者。良好的法律体系只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条件,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法治。如果宪法和法律得不到切实有效地遵守,无异于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健就在于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没有现代法律观念,没有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氛围就不能形成,法治就不可能实现。

律师通过他的执业活动和参与的政治、社会活动,高扬并践行着宪政、法治的理念,是宣扬和捍卫法律至上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恒久耐力和说服力的因素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增进全社会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从而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律师通过制衡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以及法律至上理念的播撒,不断地推进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落实着依法治国方略,从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屏障,不断夯实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律师在民主法治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就越牢固。

二、稳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维护社会稳定,律师有优势作用。

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和谐社会,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我国维护稳定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影响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体制向民主法治转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多发期。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思想文化领域。既有发展不平衡因素,也有社会利益多元化因素。尤其是因农村征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工程建设、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持续高发态势。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律师意味着秩序,一种法治基础上的良好秩序。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将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

律师是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力量。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和法治的社会。建国以来正反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保持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根本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法治。律师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呕心沥血及对法治的不懈追求,必然对社会稳定的维护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愈重,愈要增强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愈要依法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无疑,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其作用必将愈来越突出和重要。

三、塑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律师作用特殊。

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

美国当代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指出:“社会公平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和平相处的政治底线。”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灵魂。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既涉及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等经济问题,又涉及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司法公正等政治、社会问题。

追求社会公平公正,是律师神圣的使命。欲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比较平等地享有各项应享之权利和接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律师功不可没:律师通过捍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律师作为维护人权的实践者,作为公权力的制衡者,律师的职业使命促使其始终如一地为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大化而恪尽职守,奋斗不已,从而将纸上的法律兑现为权利现实,从而最大限度地捍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捍卫着法律的公平公正。正如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中所言:律师专业组织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向一切需要他们的人提供法律服务以及政府和其他机构合作进一步推进正义和公共利益的目标。”

律师通过维护司法公正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司法是匡扶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没有律师参与的司法过程与结果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刑事司法领域。律师对司法公正的维护,作用直接而显著,勿需赘言。

律师通过法律援助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当前,社会上的第一个失衡就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权利分布上的不均衡。强势群体什么都有,弱势群体却缺少自己利益表达的渠道。若弱势群体的利益长期得不到保护,就会因为矛盾的积累,使弱势群体无视一切法律,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恣意妄为,从而造成社会的动荡。律师通过法律援助,表达弱势群体的诉求,捍卫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其生存与尊严而奔走呼号,促使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以赋权落实弱势群体的权益。

四、健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管理机制:发挥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功能,律师模范与服务作用。

律师组织作为非政府性质的社会组织之一,其对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功能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律师组织对其他社会组织的垂范作用。律师组织是非政府组织之一,但在律师组织这个集合里,集结的是有“民间守护人”、“市民社会代言人”之誉的律师,他们秉持着宪政与法治理念,凭借法律家的思维与技能,担负着维护人权、推进民主与法治、追求社会公正的社会责任,他们与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但是政府与社会良好互动的桥梁,更是桥梁中的桥梁。他们无论是自身管理机制还是自律水平,无论是社会管理任务的承担,还是社会责任的肩负,律师组织应当而且能够成为其他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性自我管理机制作用的典范。

为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到一个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从社会管理的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健全,到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律师均可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从而把社会自我管理纳入法制之轨道,使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的应有作用,得到良性而充分的发挥。诸如律师凭借自身专业优势为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表达与协调、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社区建设与基层自治能力的提高、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多中心”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等等。诚如司法部段正坤副部长在“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必将使律师更为深入、更为广泛地介入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充分发挥自己职能优势,推动社会控制方式和调整机制的创新与变革。”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种因素,法制则是该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性系统。律师作为基础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律师的每一项工作均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休戚相关。律师以保障人权、推进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已任,维护着社会的稳定与秩序,促进着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创新„„从而不断地为和谐社会构建与运行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律师责无旁贷!

构建和谐社会,律师任重而道远!

为充分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应有作用,律师当孜孜以求,奋进不止!

篇7: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同时又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这是由无数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所证明的。

在历史中常常观察到:从原始社会开始,音乐就与社会事实相联系。我们回溯人类历史越远,越会发现音乐不仅“以娱乐或作为纯艺术表现的形式存在,而且是作为一种与每日社会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尘世细节密切联系的因素”。现代社会,大众媒介的高速发展,音乐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音乐对时空的占有量猛增,这无疑更增强了音乐的社会化属性。而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年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但是,这种高速发展的经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社会已变得越来越不和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各种不平等现象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已变得非常迫切。基于此种社会背景,在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明确提出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健全和有序。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秩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基于以上的社会背景及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来探讨音乐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价值

篇8: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所谓的社区体育即为在基层社区中,为了充分满足社区所有成员的需求,为了有效增进社区感情,全体社区成员以辖区内的体育设施的自然环境作为物质基础,就近开展的社区体育活动[1]。社区体育针对的对象是社区中的所有成员。社区成员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身体素质与需求等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与内容,在允许的环境与时间内开展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的基本特点。1. 娱乐性与健美性。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社区的成年人,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已经完成,其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身,为了形体美与动作美,为了娱乐身心。

2.自觉性与随意性。由于参与社区体育的对象比较复杂,而开展的活动项目也多种多样,开展活动的地点也比较随意,难以形成统一,社区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开展体育活动,因此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自觉性。

3. 个人针对性与自控性。由于社区体育活动是社区的成年人在业余时间开展的活动,因此,人们会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需求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而活动的时间与地点也是由其自己所控制的,这就使得社区体育具有较强的个人针对性与自控性。

二、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作为全国人民共同期盼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活形态,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即为要努力实现人们自身、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古代,古人就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西汉著名学者戴圣在其编写的《中庸》中提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这就充分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而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只有社会中的所有要素与环节都能够协调、健康以及全面地发展,整个社会才能够稳定、有序地发展,从而有效实现社会的和谐。而当社会达到和谐状态以后,人们才能够树立更加正确的、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们的思想道德以及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人们才能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各项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活动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社会也更加井然有序。

三、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社区体育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的主宰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与前进的动力,其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实现社会的和谐,最为基本的条件就是要首先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主要是指人在自身的精神、生理以及心理等各层面都能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比较健康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人的社会价值以及自我价值,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3]。健康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人的身体是否健康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发展,影响到人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而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一旦人们不会自我调节,不会有效地缓解精神压力,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自身的心理与身体出现疾病,例如身体出现器质性的变化,产生精神异常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等,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还可能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而社区体育可以有效锻炼人们的身体,净化人类的心灵。由于社区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以及趣味性,因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可以让人们忘记一切的压力与烦恼,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使得人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调整与放松,这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消除疾病,而且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身心疲劳。因此,社区体育可以有效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社区体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无法脱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而独立存在,就如同马克思主义所提到的:在现实层面上,人的本质即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因此,人与人之间一定会产生联系,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可以互相帮助,和谐相处,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与生活,与亲朋好友、与邻居之间的联络与交流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这种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社区体育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社区体育活动中,随着参与人员的增多,体育活动的氛围也会越来越热烈,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会越来越多,而彼此之间的关系与感情也会越来越好。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可以给人们一种非常温馨的归属感与家庭感,这正好满足了现代人们对情感的需求,改变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因此,社区体育可以有效地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与信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社区体育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必要条件,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而又宝贵的资源。自然环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类未来的发展。然而,近些年来,很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肆意地破坏自然环境,乱砍滥伐、随意排放污水与废气、随意丢弃垃圾等现象屡屡发生,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而且也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而社区体育提倡的是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的健身理念,人们只有在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才能够使得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使得人们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社区体育为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人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的新鲜、环境的优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社区体育将体育运动与大自然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得人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使得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有效增进了人与自然的情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区体育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社区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净化心灵,帮助人们缓解疲劳,释放压力,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而且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够使得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加强沟通,增进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此外,社会体育还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使得人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之,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人类本身、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重点强调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这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作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最有效的方法与途径,社区体育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可以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社区体育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阐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并分析了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与意义。

篇9: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实事求是”一次给与了一种全新的阐释。毛泽东把“实事”解释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从“实事”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出发,这就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点;把“是”解释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客观规律性;把“求”解释为“研究”,并将其放在“实事”与“是”的之间,把二者联系起来,表明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找出固有的规律性,以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这样既唯物又辩证的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二、实事求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承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习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针对的是普遍的政治文化,反对政府官员陷入到清谈文化中,尤其陷入到意识形态的教条之中,而对解决具体问题一筹莫展。“谈”与“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实事求是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亦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事求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各样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风险同在。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最起码的官德底线,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就是要讲实话。讲实话需要一份原则、勇气和坦荡,因为实情有时可能会触及自身、家人、朋友抑或某些“小圈子”的既得利益;有时一条真实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可能会挑战领导的权威;只有磊落的人格才能产生实诚的话语,赢得真挚的民心。

近几年来,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增长,物价基本稳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劳动集体争议、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数量开始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好转等等。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伴随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所提出的新要求、新问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增强实事求是的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

总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版

[3]江泽民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上一篇:美食节致辞修改稿范文下一篇:中秋节的作文:空中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