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协奏曲美术教案

2024-04-26

形色协奏曲美术教案(精选5篇)

篇1:形色协奏曲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形色协奏曲》第一时教案

湘教版

总时

第1时

****年**月**日

第1

形色协奏曲

共3时

第1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抽象画,品味形式美、意象美、抽象美、使学生理解尝试抽象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抽象艺术。实践抽象画创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对形式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发展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索艺术领域的新天地,使学生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难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引入、讲解、示范等;

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3、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四、形式探讨

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五、自主表现

学生欣赏、领会。

学生欣赏:太行印象、向阳花开、双燕图(中国画)分析、归纳总结。

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教学

反思

篇2:形色协奏曲美术教案

来源: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幼儿园 张艳

【活动目标】

1、了解图形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2、按要求给不同形状或物体涂上相应的颜色,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图形与物体,锻炼辨别能力与对应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图(图上有小猪、小羊、小老鼠等正在劳动的小动物,一座黄色半圆形与红色正方形组成的蘑菇房子),水彩笔,小猪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梯形、墙是长方形),小羊的房子不涂色(屋顶是三角形、墙是正方形),涂有颜色的色卡(红、黄、蓝、绿等),(小绿人、上衣、裤子)卡片,对勾卡片,每幼儿一个红色小布袋里面装有(自制小人、衣服等),伴奏音乐:开火车、风的声音。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师:我是从数学王国来的,今天要邀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做客,怎么去呢?(开火车去)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到数学王国。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图形与颜色的关系

出示情境图:引导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跟它们有礼貌的打招呼,它们在做什么?有座房子好漂亮呀,屋顶是什么颜色、形状的?(黄色半圆形的)墙是什么颜色、形状的?(红色正方形的)

3、请幼儿按要求给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应涂色

(1)这座房子是谁的家?(小猪说:不是我家。我家要装修,请你们帮帮忙吧,我的房顶是红色的,墙是蓝色的)。幼儿用水彩笔给房子涂色。

(2)小羊说:也不是我家,我家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蓝色的,墙是正方形黄色的,请你们帮我刷刷房子吧)。幼儿按要求用水彩笔,帮小羊给房子涂色。

老鼠说:我是路过的不是我家,到底是谁的家呢?

4、请幼儿按颜色选择相应的形状与物体。

(1)敲门:咚咚咚,谁在家呀?(开门的是小绿人)同时出示“小绿人”

问:小绿人你的衣服哪去了?(被大风刮跑了)小朋友我们该怎么办呢?(帮小绿人穿上衣服)幼儿帮小文档仅供参考

绿人穿好上衣与裤子。

(2)小绿人的衣橱太乱了,请小朋友帮他整理一下衣服吧,出示上衣、裤子、色卡,请幼儿分别把不同颜色的(红、黄、蓝)色的上衣、裤子放在(红、黄、蓝)色卡指定位置的衣橱里。(3)游戏:“变魔术“

a)师:小朋友帮了那么大的忙,请大家闭上眼睛看我来变魔术: “大风把衣服刮乱了”(同时播放风的声音)把(红、黄、蓝)上衣、裤子、色卡的位置变换,让幼儿重新帮忙整理衣服。

b)出示好朋友“对勾”对勾在那里,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请幼儿按对勾的位置给小绿人穿衣服。

(4)游戏“化装舞会”

出示红色小布袋晃动,请幼儿听声音猜一猜里面是什么?请幼儿自由猜后,教师打开魔袋出示自制小人:“游乐场要举行化妆舞会,可是所有的小人都没有漂亮的衣服,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打扮一下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发“魔袋”请幼儿两手食指打开魔袋,教师出示对勾与色卡(对勾在红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红色的衣服,对勾在绿色卡位置就给小人穿绿色的衣服等)教师随时变换对勾的位置,请幼儿帮小人穿衣服。看谁穿的对又快。(在幼儿操作时教师随时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情况,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5、舞会结束了,请幼儿把小人送回家关上门(魔袋),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篇3:形色协奏曲美术教案

一、寻找贫困山区上美术课的突破口

凤凰腊尔山自古是苗族聚居之地, 山高路险, 气候恶劣, 经济极为贫困, 人称湘西的“西伯利亚”。腊尔山学区21所学校里唯一的美术专职老师龙俊甲也是土生土长的苗族。

龙俊甲从小喜欢美术,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村小的全科代课老师, 美术特长毫无用武之地, 因为学校根本没开美术课。即使这样, 他坚持用竹杆在学校的土操场上画, 用铅笔画风景、动物速写, 课余带喜欢美术的孩子画点画。1998年代课老师精简, 家人理解他还想当老师的心愿, 尽全力送他去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进修美术。毕业后成为教育系统正式的美术老师, 他对新工作很满意, 想做一个好美术老师。

真正有美术课上了, 龙俊甲却发现自己没法上美术课了。学校发的课本内容很精彩, 一册书里光是工具材料起码是数十种, 现实条件是大多数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只能准备一支铅笔就别无他物了。教材中的吹塑纸、泡沫板、国画、水彩画等工具材料是孩子们从未见过也买不起的, 只能跳过去不上。每次上课都是绝大多数孩子捏着铅笔看着个别有画具的孩子学, 龙俊甲不得不长期给这些孩子“放羊”。久而久之, 他心痛地发现孩子们由盼着上美术课变得怕上美术课了, 由贫困带来的学习用具准备压力让他们自尊心都受到了伤害。怎么办?难道农村孩子因为经济困难就没有与城市孩子平等享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他多次买材料给孩子, 然而工资有限, 贫困生太多, 根本无法解决问题。龙俊甲试过将泥塑内容引进课堂, 可其他老师不理解, 大家习惯了学生课外玩泥巴, 不能接受上课也玩泥巴、还弄脏教室的现象;请民间艺人来讲故事传点技艺, 又被认为是偷懒不上课……龙俊甲苦恼了。

在迷惑和遗憾中, 龙俊甲调到了腊尔山希望小学, 在这里成了家。在这里, 他参加了“蒲公英行动”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 他欣喜地发现自己以前所做的一些尝试, 符合课题所提倡的“乡土民间文化、自然资源进入农村美术教育”的理念, 这种探索通过完善和改进能成为贫困地区上美术课的突破口。龙俊甲不再怕别人的评论, 他以积极的行动和思考状态沉下心来做实验。他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 他被评为州“十佳教师”。

二、民间美术课程“一发不可收拾”

初尝民间美术课程甜头的龙俊甲, 在民间美术课程建设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他在“玩”中开发了泥 (彩) 塑、草编、藤编、树皮雕刻等一系列美术课目。他所在的乡镇街道边有一个锯木厂, 堆满了废弃的、只能做柴烧的树皮, 谁也没把它们与美术学习联系起来。有一次, 龙俊甲散步经过此地, 他注意到树皮的外形和自然肌理很有趣, 就顺手拾了几块拿回家, 采用刻、切、镂等方法进行雕刻。第二天带到课堂上拿给孩子们看, 并介绍了自己是怎样添加、装饰并利用树皮肌理进行造型表现的。当时, 他并未要求孩子们照着老师的方法去做。当第二天上课时, 教室里已摆放着形状各异、富有趣味的学生作品, 有的作品竟吸引着他向孩子们“取经”。学生们学得快乐, 也更愿意快乐地继续学。有一次专家来校考察, 问一群上美术课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在玩!”孩子们在“玩”中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了全国少儿艺术展,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吸引中外专家、老师、学生多次来校考察、参观。

同时, 他拜民间艺人为师, 请她 (他) 们手把手地教孩子学习。针对民间艺人“传内不传外”的传统, 他发动艺人的后代亲属当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小师傅”。对民艺中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又蕴含丰富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 他提出“尊从民族习俗, 巧掘民间技艺”的观点, 倡导用学校的教育力量破除迷信, 汲取艺术养分。他因地制宜地突出本民族民间美术个性, 根据不同年龄、班级采取不同的知识梯度, 精选了本地区适用的民间美术而形成校本课程,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挖掘民族民间艺术, 积极促进下一代成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

美术课在农村的“贵族教育”地位平民化了, 龙俊甲心里高兴。学生创作的作品比他还好, 他更高兴。让龙俊甲更为激动的是, 外界的认可和关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学生之间由含有贬意的“苗苗子”称呼变成了“我是苗族”的响亮的自我介绍。孩子们带来的惊喜也激发他不断开发新的民间美术课程,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在拓展了专业交流平台后, 龙俊甲体会到自己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美术教育能力成长方面有待提升, 期待实现更高层次的自身成长与深化民间美术课程建设。这时他加入了我们的课题组, 我们课题注重过程研究, 从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多方面成长需求出发, 开展具有民间美术校本课程特色、适用于教师现状的教师成长研究, 引导教师主动推进课程的纵深发展, 同时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以系统论理论为指导, 通过与课题组成员的研讨, 龙俊甲尝试以农村骨干教师身份带动更多的农村教师发展美术教育能力, 在推动民间美术课程纵深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多层次成长。他以社会为大课堂, 引导80多名成员组成的课外美术小组带动全校, 影响周边学校。他还以优秀课例的方式推广实验的成果, 他深入岩坎小学、乌巢河小学、板拉小学等几所村小、片小送教。一些学校开始使用他编写的美术校本课程, 民间美术课程在腊尔山学区的校园中得以推广。这些学校的兼职美术教师从他的实践中受到了很大启发, 再也无需为美术材料的限制而苦恼, 积极投入到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基于他的贡献和影响, 2009年他被评为州“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 荣获州“五四青年”奖章和称号。

三、没有民间美术课程开发, 也就没有我的成长

当问到他如何取得今天这般成就时, 龙俊甲坦言:没有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发, 也就没有自己各方面的成长。通过民间美术课程开发, 教学上他已经认识到了美术课可以怎样上, 美术课需要很多资源, 但并不需要什么资金。这些资源很容易获得, 孩子不用花钱也能学美术。农村的孩子每个人都能上美术课, 每人都能轻松地学, 玩得高兴。这是他从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中得到的最深刻认识。

怎么将教学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将已有的研究成果更有效地向其他农村学校交流推广?来自业内对他教学的赞誉并未淡化他的教学反思意识。他更慎重地思考今后要走的教学路, 教学是他力所能及为孩子们做的事, 做得更好是他一心想做到的。进行民间课程建设让他深深体会到这不只是单纯的课程资源, 而是一种责任, 一种重要的对本土文化传承的责任。

龙俊甲始终认为, 有孩子的地方都应该有美术教育, 有美术教育就不应该忘记我们山区的孩子, 这是他的希望, 一个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翅膀在美术天空飞翔的希望……

采访龙俊甲后, 我对他的成长历程进行了一次梳理。他的成长有这么三个阶段:

⑴因农村经济条件限制无法上统编教材, 于是他摸索着开发民间美术课程。但他的探索不被理解和接受, 课程开发陷入困境, 他也陷入了迷茫。

⑵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 他解放思想, 拓展课程开发思路, 在交流中成长, 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执著与坚守, 让他的民间美术课程开发“一发不可收拾”。

⑶在研究中思考, 期待实现自身美术教育能力的持续发展, 在课程经验推广中主动承担本土文化传承的责任, 深化了民间美术课程建设。在教学反思与研究中提升自我, 进一步发挥了农村骨干教师的社会作用。

对龙俊甲的成长历程的分析, 更让我相信了他自己所说的一句话:没有民间美术课程开发, 就没有他的成长。我也坚信:随着他对民间美术课程建设的深入, 他的成长也会如民间美术一样历久弥新、愈发芬芳。

个案研究的启示

对龙俊甲成长个案的研究和分析, 让我对本课题研究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⑴农村美术教师与民间美术课程建设互相促进, 是同一系统中的演进整体。

⑵农村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成长需求, 拓展了教师研究的创新空间。通过对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的分析与启引, 能开发出教师成长研究的智慧。

⑶课题研究以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互促发展的角度引导教师在研究中思考、成长, 符合教师现状的成长导引调动了农村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动性。骨干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 带动了更多的农村教师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中来, 同时促使骨干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研究及自身发展。我们有效地将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协奏为和谐乐曲。我们通过这个案例想导出这样的思考:在农村教师成长研究上, 我们是否存在以解决教师成长基本需求的“温饱层次”为重心, 而对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小康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的问题?类似地, 我们进行的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研究, 是不是也缺少一种对农村骨干教师案例反思的强烈敏感?是否也缺少一种“案例研究”的自觉意识?

篇4:《形形色色的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植物特征的探索,概括并知道植物有生长变化能力,能自己制造养料,需要空气、水、土壤中的养料和阳光等相同之处。

2、通过对植物特征的探索,知道植物之的一些异同点,感知植物世界存在的多样性,增强继续探究植物世界的兴趣。

3、经历对叶蒸腾作用进行探究认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植物世界的多样性,了解植物的共同特点。

2、难点:能运用查资料、小组协作等方法探究植物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各自收集一些植物的资料,至少一盆事先套上透明塑料袋的植物及一个事先套上透明塑料袋的有土壤无植物花盆。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一张凤仙花的照片,设问:你知道凤仙花哪些情况?

(2)学生发表见解。

2、了解植物间的异同点(植物的多样性):

(1)教师谈话:我们除了凤仙花还知道哪些植物?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植物的名称。

(3)教师补充出示一些植物的实物和图片。

(4)教师设问:刚才我们能在这些植物与凤仙花间找到哪些相同之处呢?

(5)学生小组讨论研究。

(6)学生交流,师生归纳并对下列几点进行研讨:

①具有相似的生长过程(种子——芽——花苗——开花——结果)。

②具有相似的身体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③都能繁殖。

④都需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

(7)从学生上述的交流中过渡或直接设问:植物间具有许多的相同之处,它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8)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师生归纳。

3、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1)教师谈话:植物外形虽形形色色,但它们的基本构造及功能都差不多,还记得根和茎有作用吗?

(2)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3)教师设问:谁知道植物的叶有会有什么作用?

(4)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估计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叶能光合作用)

(5)追问:叶在光合作用时,还有其它什么功能呢?

(6)出示事先套上透明塑料袋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塑料袋上的水珠,设问:你有什么问题与想法吗?

(7)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供同学讨论。注意引导以下几点:

①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和植物有什么关系?

②这样的蒸腾有何作用?

4、小结:

(1)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篇5:《形形色色的背景》教案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绘画的乐趣,为自己的小画本装饰更加漂亮的背景。 知识与技能:掌握具体的绘画方法,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利用正确的方法设计一幅具有特色背景的儿童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绘画方法,做到新颖独特。 教学难点:设计和装点,颜色的合理搭配。

教学准备:

铅笔,油画棒,彩笔等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多张有特色的背景图片;

2、再出示一张没有背景的图片和上面的图片进行比较引入课题《形形色色的背景》。

学生:找出图片中的背景部分并说明图片中背景的重要性和作用,运用了什么样的背景,主要颜色是什么?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形形色色的背景有什么样的作用;说一说有背景的画和没有背景的画有什么样的区别。

2、画背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首选拿出美术本画出画面的主题(人物,动物,物体类均可) 再观察有主题没有背景的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不加背景可以吗?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给自己的画添加漂亮的背景。

3、你还想到了什么背景?是数字,字母还是符号?请给下面的人加上背景。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三、当堂训练,构思绘画。

选择你喜欢的图形作为画面的背景,改变一下平涂底色的形式,让你的画面新颖起来。 学生聆听着美妙的清音乐开始构思自己的图片。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四、指导评价 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互评。

上一篇:厨卫的经典宣传广告词下一篇:计划生育管理制度2012年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