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24-04-27

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精选9篇)

篇1: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10月26-27日第二轮作文三步法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在思南县青杠坡中学如期举行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借此我谈谈一点感悟罢了。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

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必将在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2: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境;分类;对外汉语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00-01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就有着颇为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语言运用的环境,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基础和出发点。1923年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我国国内现代汉语研究中最早提出和研究语境的当属陈望道先生。

一、语境的分类

对于语境的分类,学术界观点不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为了便于更直观清晰的看出语境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把广义的语境分为:

(1)上下文语境,由语言因素构成,包括口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的上下文。(2)情景语境,由非语言因素构成,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和交际参与者。(3)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简称文化语境,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等。

这种分类方法既顾及了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大家都能接受的“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把“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吸收进来,更好地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特点,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赞同。

二、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民族性,多义词、同义词的存在以及众多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多种原因,要理解一个词或一句话的意思,离开一定的语境是不行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境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下面我们分别谈一下语境各个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上下文语境

在汉语中,词义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给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义项,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词义又具有单一性。例如:

我的闹钟不响。“不响”是个多义词,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①没有声音。②有声音,但很小。单从此句来看我们没法判断该取哪个意思,但是假如结合上下文,就很容易判断了。

“我的闹钟不响,声音跟蚊子嗡嗡似的。”这个就是声音小,不响亮的意思。“我的闹钟不响,原来是没电了。”这个就是没有声音的意思。

实际上上下文语境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依据上下文我们还可以辨别词语的比喻义,理解词语的内涵意义,确定词语的临时意义等。例如: “观鱼”中“鱼”一定是活的,“煎鱼”中“鱼”则是死的,[±活]这些义素就是“鱼”由上下文临时赋予的。

要想明白一个词或句子的真正含义,必须从它所出现的语境出发,结合上下文去理解,这样才能避免句子歧义的出现。

(二)情景语境

一句话的具体意思必须结合它出现的具体情景来理解,我们知道,汉语中有“言内意外”的现象,即真正的意图在字面意义之外,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情景去揣测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国人比较含蓄,很多话不直接说出,而是采用一种间接迂回的方法,让听话者自己去体会,很多外国人,他们根本不理解这种现象,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教给他们要从语境的方面去揣摩说话者的言外之意,那么交际很难顺利进行。

(三)民族文化传统语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交际中很多话语都是以这些文化传统为基础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就会不了解甚至误解说话人的意思。例如:

甲:你有什么了不起,能把我吃了?乙:不能,我是回民。

外国学生看到这句话,会一头雾水,觉得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如果了解我国回族人民不吃猪肉的文化传统,就会恍然大悟,这句话有这样一个蕴含:回民不吃猪肉。于是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会话含义:你是猪,我当然不能吃你。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篇3: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羽毛球专项步法的释义

1.1、专项步法的概念

专项步法是指将羽毛球下肢步法技术分解为各个基本单元的步法。

1.2、专项步法的分类

专项步法分为启动步、制动步、行进步和低重心步。其中启动步包括:左右分腿跳、前后分腿跳、快频跑 (交叉) 、高抬腿、左右分腿转踝快频跑等;制动步包括:弓步前后跳等;行进步包括:左右蹬跨跑, 前进后退跑、并步侧身跑、交叉步跑、垫步前后跑等;低重心步包括:弓箭步前后腿交替跳、左右分腿转踝跳等。

1.3、专项步法训练的目的

通过专项步法的训练达到强化足弓的弹性、踝膝关节和腰髋关节的柔韧性及灵活性, 提高步法灵敏素质的目的。

2、专项步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中的作用

2.1、从简入繁, 提高步法教学的效率

在羽毛球选项课的传统教学中, 对于步法的讲授一般都是通过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的方法, 但是因为连贯步法都比较复杂, 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整套动作, 即使记住套路, 模仿出来的效果都是有形无实, 虚有其表。而专项步法的教学则是反其道而行, 先将连贯步法分解成最简单的基础单元步法, 再按照类型分别进行单独教学, 内容简单易懂, 学生容易掌握, 然后再根据的连贯步法的内容, 将学生掌握的各种单元步法进行重新排列组合, 形成最终的成套步法, 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信心, 大大提高了步法教学的效率。

2.2、方式多样,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 》的通知, 其中大学各年级的测试项目为体重指数、肺活量、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 (男) /仰卧起坐 (女) 、1000米 (男) /800 (女) 米, 要求对在校大学生每年进行一次测试并记录成绩, 体测成绩不达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然而如今高校的体育课都是分专项的选项课, 如何在体育课中既不影响专项技术的教学又能让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这是对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要求。根据科学统计, 运动员在一场羽毛球比赛中的跑动距离虽然比不上足球运动员, 但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羽毛球运动员在跑动的同时还伴随着不停的起跳、转体、蹬跨等动作, 实质上在体能消耗方面是很大的。因此在羽毛球选项课中, 步法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的跑动能力, 而专项步法类型多样, 针对性强, 教学和训练方式也不尽相同, 通过专项步法的训练更能达到锻炼学生心肺功能、下肢力量、柔韧、灵活爆发力、耐力的目的, 保证专项技术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2.3、手脚结合, 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羽毛球技术分为上肢手法技术和下肢步法技术, 两者相互相成, 缺一不可。但是作为一个教学上的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步法移动中将学习到的手上技术发挥出来, 这就需要手脚结合的训练。例如后场正手高远球技术, 通常都是先原地练习挥拍动作, 再原地进行抛击球练习, 找到击球点完成发力动作;然而当加上起跳步法后, 由于手脚配合不好, 很多学生出现打不到球, 用不上之前原地学习到的手法技术, 考虑到原地击球和起跳击球的最大区别是击球点高度不同, 教师可以通过徒手抛接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原地接球和起跳接球的区别, 熟练后再持球拍进行起跳抛击球练习, 从而解决起跳过程中的手脚结合问题。可以看出, 相较于手法, 步法的训练通常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 大量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 根据专项步法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可以通过持拍、持球、指示等方式, 让步法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手脚结合, 也使得步法和手法的融合过程变得水到渠成。

3、专项步法的训练方法

3.1、原地专项步法的训练方法

专项步法中启动步法和制动步法适合进行原地训练。例如制动步法中的弓步前后跳, 可以让学生按次数进行训练, 前后交换为1次, 30次为一组;也可以按时间进行训练, 30s为一组;需要加大运动强度时, 可以按30s交换30-40次为一组;此外, 还可以按心率120-140次/min为一组。组织方式可将学生按5-10人进行分组, 每两组同时进行练习。原地专项步法的训练更多的是为了提高羽毛球的专项身体素质。

3.2、行进专项步法的训练方法

专项步法中的行进步法是各类型步法中最重要的一项, 它包括行进间的并步、垫步、前进后退步、前后交叉步, 左右转身步等, 这些正是成套步法中最基本的单元, 熟练掌握后能够迅速地完成连贯步法技术的学习。例如行进间并步训练, 可以将学生按8-10人分组, 每组轮换进行练习;长以4-6块羽毛球场地宽的距离进行往返并步, 1个来回为一组;短则是以1-2块羽毛球场地宽的距离进行多次快速往返并步, 3-4个来回为一组。

3.3、组合步法的训练方法

组合步法作为步法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起到将专项步法排列组合的作用。例如杀球上网步法, 首先选出与之相关的专项步法, 按照顺序为启动小跳步、侧身步、并步、起跳交叉步、垫步、前进交叉步、弓箭跨步;然后作出步法方向的规范 (以右手持拍为例) :中场原地小跳步, 右腿向后做侧身步, 行进向后场作并步, 原地起跳做交叉步, 向前作垫步回场, 快速向网前作交叉步, 弓箭右腿跨步, 向后垫步回场;最后, 进行持拍步法练习, 将上肢手法技术和下肢步法技术结合训练, 有效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4、结语

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中进行专项步法训练,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 获得自信。羽毛球专项步法的提出, 符合新时期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政策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 意在提高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提升大学生羽毛球的技术水平, 让羽毛球成为学生喜爱的终身体育健身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羽毛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2]汤志强.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步法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3) .

[3]孙俊.析羽毛球运动中身体重心的合理控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7, 6 (2) .

[4]蔡巧红.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特点及其训练[J].体育科学研究, 2003, 7 (2) .

[5]于倩倩.体育游戏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步法教学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 2011.

[6]田俊宁.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 .

[7]蒋昌昊.高校羽毛球专项课中的步法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2) .

[8]黄祯耀, 孙术友.浅析羽毛球步法及其教学[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9, 11.

篇4:初中作文三步法理论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素养 阅读理解 感觉事物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

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析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是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篇5: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林静静

合唱是音乐中的一门综合艺术,是当前普及性最强、大众参与面最广的艺术品种之一。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构成,其音域宽广、感情色彩丰富,在要求歌唱者做到音准无误、声音统一的同时还要求在心灵情感上相融相通。合唱作品内涵丰富,题材多样,一般采用多调性、无调性等多种旋律方式进行,和声语言丰富、织体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表达人类崇高情感、传递思想与精神感受的方式之一。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把合唱作为凝聚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很好途径。所以,在我国音乐教学实践中普及合唱教学非常必要,它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使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合唱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合唱艺术蓬勃发展,合唱这种集群众性、艺术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的演唱形式,随着各地区音乐院校、歌舞团体的广泛建立、新创作合唱歌曲的不断产生而成为音乐体裁中的一种普遍类型。全国各地举办的合唱节数不胜数,各大媒体对合唱艺术的关注度也日趋增多,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合唱艺术正处在繁荣时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采,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 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在校生中,学校班级人数相对充足,这为有效开展合唱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广泛地纳入合唱教学应当成为广大音乐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合唱效果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嗓音,训练有素的合唱团的音色如同天鹅绒般既柔和又明亮,充满张力,具有很高的审美愉悦价值。合唱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准确地唱出自己的声部旋律,正确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美的,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来调整音准、节奏和音色,使各式各样的声音从粗糙到精细,从僵直到柔美,从个性到和谐统一。起初,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用“啊”字模唱一些简单旋律,给每个学生选定声部,让学生了解各自声部,学会从一个歌唱者的角度给自己定位。音准方面的训练先从简单的横向音程练习开始,再到纵向的和弦及音程练习,刚开始教师以钢琴伴奏,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然后从给各声部第一个音再到只给标准音,让学生学会彼此聆听,自行调整音高,以达到和谐。节奏的训练也应采用从简到繁的方法,比如同一声部中的大小切分和在不同声部之间形成的大切分,提高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在循序渐进的合唱训练中,等学生的音准、节奏都将不再是问题,接着对发声方法提出要求,以改善音色,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学会用均衡、柔美、统一的声音去歌唱,不再一味追求音量的大小,知道避免个性突出。通过发声练习可以磨合各不相同的音色,让学生用打哈欠时候的那种身体、口腔放松的感觉去唱,声音不在于大,而要找圆润、共鸣、收放自如的感觉。练习过程中注意感受集体的声音,同时要学会控制声音。

二、合唱激发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1.通过接触合适的作品激发兴趣

合唱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歌唱能力的有所不同,教师通常都会选择与学生整体歌唱水平相适应的作品。保持歌曲难度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保证学生能把握的前提下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从低年级开始选择一些在自然音域的、表达童真意趣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铃儿响叮当》等,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加上一些难度适中的表达爱国情感的歌曲,如《七子之歌》、《歌唱祖国》等,让学生从歌唱中体验爱国情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到了较高年级相应加大一点难度,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歌曲,如《感恩的心》、《明天会更好》、《祝福祖国》等,这类歌曲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在歌唱的时候就像是在倾诉自己的心声,能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艺术形象,情感得到自然升华。学生的合唱水平逐渐成熟,加之接触到教师为其选择的一些题材、风格、体裁、形式等各不相同的作品,自然从中积累了更多的和声、曲式、歌唱、表演等方面的音乐知识,既能保持了浓厚的兴趣热情,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水准。

2. 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审美的机会。让学生倾听合唱音乐,欣赏、聆听的过程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过程,歌者与听众在演唱和聆听的过程中均能获得巨大的审美体验,此种愉快属于人类最美好、最激动、最震撼人心的音乐之美。欣赏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起初向学生介绍合唱音乐的时候选择的一些时间较短、内容样式较多的节目,到后来的专业性较强的演出、比赛,都会将学生带到不同意义的审美世界。通过对合唱音乐的介绍,告诉他们合唱的本质、目的及追求,让学生熟悉这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合唱音乐。在学唱新作品前先让同学们聆听、欣赏该曲有着引导和启发性的意义,教师通常会准备新学合唱歌曲的录音、视频给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大概体会一下歌曲所要表达感情,然后再一步步学习,基本熟悉和掌握之后,再继续完善各环节。当然,欣赏的内容并不单单是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另外安排一些更加丰富的内容,如视听一些不同形式的、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作品,观看各类合唱比赛的视频,有机会还可以带学生观看现场合唱表演和比赛等。总之,合唱中的欣赏内容保持和培养了学生对合唱的兴趣、热情和感知能力,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合唱作品和丰富多彩的合唱形式,体验合唱情境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合唱的音响效果与和声美,激发他们对这种协和美的追求,从而在自己参与合唱的时候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进入情境。各种各样欣赏的过程是学生的内在能力提高的过程,合唱是亲历,欣赏是感悟,在这样不断亲历、不断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三、在合唱中学会正确表达情感,丰富思想感情

1.处理情感,学会正确表达

合唱歌曲的感情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引导了学生正确表达情感。要想更好地表达音乐思想情感,树立艺术形象,就要对歌曲作艺术处理,如速度的选择、铺垫与高潮处起伏的力度的变化等,处理的过程中要遵循对比统一原则。教师在充分熟悉和理解合唱歌曲背景基础上,根据作品各不 相同的特点来区分教学,正确把握每一首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做出正确的示范。当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指导学生学习唱歌曲、理解歌曲、演绎歌曲的同时,便启发了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把握歌曲的内容,正确表达情感,做到以情带声,达到声音、情感的统一。

2.通过指挥来调动丰富的感情

在合唱队中,指挥占据着统领的位置,优秀的指挥者,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来感染合唱队员,从而激发队员们内心的情感。除此外,指挥还负责提示全曲速度、力度、气息控制以及情感处理等等。一个好的指挥在排练前已经掌握了作品的背景和风格,对作品的重难点把握也很精确,同时指挥者靠敏锐的听觉发现各声部之间出现的微小问题,并提出来加以改正。同样,指挥者合理的左右手分工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右手给予准确的节拍和速度,左手协助进行表现音乐表情以及控制各声部之间的此起彼落等,当学生养成了看指挥的习惯之后便拥有了敏捷的思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指挥者的眼神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眼神的交流是通往心灵的路径,优秀的指挥会用眼神跟歌唱者进行交流以达到情感的共鸣。总之,指挥者依靠自身的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加之以适当的身体语言,来引导合唱队员饱含深情地演绎作品。

四、合唱增强学生信心与实践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奉献精神

1.参加实践表演,增强信心与实践能力

合唱教学中,最终实践表演检验了教学成果,更是增强学生信心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合唱是作为一种注重表现形式的音乐,最终是要面对听众评判的,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表现合唱歌曲的内容、树立音乐表达的 形象、最终实现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比如参与一些校内外合唱交流活动及社会文艺演出,都能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增强学习信心与实践能力。在演出、比赛后教师及时为学生做总结,教导学生面对失败要善于找出不足及原因,以便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进。

2.体验合作、团结、奉献精神

合唱重在配合,需要众多人员共同奉献力量来完成作品,当今社会以独生子女为主,许多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合唱正是培养团队奉献精神的最好途径之一。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就是在讲述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自己创作合唱歌曲来教授一群问题儿童,打开了他们封闭的心灵的故事。合唱的集体性特点使合唱队伍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联系在了一起,它不像单纯的音乐课那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单独地起来唱,可以随性地唱,合唱对此有一定的约束,学生参与在合唱中必须按照合唱的要求来进行歌唱,把每一个个体融入集体中,形成统一的声音,学生在合唱中了解到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与他人共事并产生互动,相互理解,共同成长进步。一个水平较高的合唱队伍,必然是声音和谐统一,感情投入的,在有效的训练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时间各声部之间旋律都各不相同,学生必须倾听彼此的声音,唱出自己所在声部的旋律,渐渐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同时也学会思考和意识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不断调节声音、发散情感,渐渐做到声音和谐统一、情感交融,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也逐渐增强。让学生参与到合唱中也具有培养团队奉献精神的意义,因为各个声部旋律的不同使得学生歌唱的同时也在聆听,听着集体发出的和谐动听的声音,而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集体、注入了情感,进入了丰富的音响 世界,情感上得到了满足,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在培养了良好的音乐感觉和丰富的音乐想象力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提高了,具有了可贵的团队奉献精神。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对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和身心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而且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合唱教学中,每一个学生能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地学习、研究,创造更美、更和谐的声音,拥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学会更深层次的审美,在集体的氛围中学会沟通、合作、理解、包容和团队奉献,在这种崇高的音乐精神中潜移默化,从而更加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生活,身心日益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音乐让孩子更聪明》 莎莲娜.哈伯

中信出版社 2.《中国合唱卡在哪里》 紫茵

音乐周报

3.《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指挥探析》 陈建安

人民音乐出版社 4.《分析 探讨 纪念 随感》 桑桐音乐文集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5.《乐话.音乐通论》 青主

篇6: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文教学历来是很多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也大多讨厌写作文。可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越来越成为了考查的重点。直言不讳地说,写作表达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得不让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慎重的审视了。但现今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模仿。作文教学该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呢?其实,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资源,那就是“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人本观念越来越深入。《大纲》指出:“教材……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的中学语文教材实质上更是一部作文宝典。那我们若不利用好这本教材,不扶好我们手中这根赖以支撑的拐杖,岂不是白白的浪费了资源!

一、把握课文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训练

选入教材的这些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从文章的`语言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可以以此为例,进行作文方法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特点和生成性资源,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比如,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时候,我事先让学生进行了一个猜读猜写活动,即观察书中插图,准确描述人物。插图中共涉及五个人物,让学生仔细观察,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进行描述,描述完了让其他学生猜猜描述的是谁,然后再对照读课文,比较研讨,是作者写得精彩,还是自己写得精彩。同时让学生明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的,何以刻画得如此精彩呢?采用这种方式来读课文,本身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让他们明白了该怎样刻画一个人物。如针对学生人物语言描写机械贫乏的现状,学习《羚羊木雕》时,我把“怎样写人物对话”作为本课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让学生明白,在写人物对话时,可根据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在“说”的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避免了单调重复的“你说、我说、他说”等等。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生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学习《春》的时候,可以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之美,学习本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准确、形象的描绘自然美景;学习《海燕》,我们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象征和侧面烘托,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提升自己的作文档次……我想,只要我们善于留心和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教学点,在重视学生文本研读的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绝不是望尘莫及的事。

二、凭借课文这个例子,适时捕捉训练契机,使学生举一反三

当然,扶好课文这根“拐杖”,并不是对课文的机械模仿,还要求教师能不断的根据课文特点,并适时捕捉训练契机,使学生举一反三。  一种写法的学习是需要反复的巩固和训练的。因此应经常抓住一些即时性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愚人节那天,进教室时,我是打破常规从后门进去的。因为我知道这帮机灵的小鬼肯定会有恶作剧的。当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同学发出了崩溃的尖叫,因为他们的机关失灵了。我灵机一动,利用课前五分钟,让他们将“老师进教室前后”描写下来,没想到,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丰富,动作和神态也刻画得惟妙惟肖。  像这种抓住稍纵即逝的作文训练契机,不仅让学生“举一反三”,“练成了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还为学生的写作注入了活水。

三、合理拓展课程资源,让课文的例子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作文之源在生活,作文之流在阅读。”这足以说明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了。应该说新教材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我们何不抓住这些例子进行合理的拓展,让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呢?这样,一方面,改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现状;另一方面,更是让学生有了倾吐的强烈欲望。如学习《再塑生命》一课后,我和学生共同探讨了这样一个话题:“什么是温暖?(因为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雪,天气非常寒冷)”,可一向思维活跃的学生,那天只有两个人站起来探讨了这个话题。一个说:“一下早自习,我就碰见了舅妈,她连连问我吃了没有,冷不冷……得到亲人的关怀,我倍觉温暖……”“虽然今天很冷,但我却感到很温暖。因为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终于有了进步……”再问其他的同学感受到温暖了没有,大家都只摇头。于是我话锋一转:“海伦双眼失明了,她又怎么能看到阳光,看到世间美好的东西的呢?”学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借这个机会,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话题作文:点亮你的心灯。没想到这次练笔诞生了一大批有独特见解的好作文。如《阳光迈着猫步走来》、《闭上你的眼睛看着我》等等。  我想,如果我们像研读文本,注重文本多角度解读一样来对待“课文例子”中的写作教学点,扶好课文这根拐杖,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

篇7: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文/张鹏

周明明

2百丽事业部宿州计划组

摘要:一个企业的整体运营绩效,与企业设定的目标,制定的战略密不可分。但更具体的表现却是与员工个人的日常工作绩效息息相关。试图通过人力赢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必须要能够管理其员工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上的长处和短处,并保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推动员工的潜能开发与能力提升,这样企业就能激发起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并在实现员工成长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 企业 绩效考核 对策

1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1.1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推进企业战略目标实施

绩效管理是通过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提高员工绩效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载体。1.2绩效管理能够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持续沟通的过程,能够促使管理者对员工进行指导、培养和激励,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1.3绩效管理能够充分发掘员工潜力

通过绩效管理,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扬长避短,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促使员工不断进步。

2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思想

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理清绩效管理的流程,只抓住了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即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简化为对考核表格的设计、填报和认定工作,而进一步的绩效分析、绩效反馈与沟通、改进与提高等工作并没有展开。2.2绩效管理定位不准

绩效管理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绩效管理目的定位过于狭窄,往往把目的仅仅停留在给员工分级、发奖金、搞分配上,忽视了绩效管理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绩效的改进与提高,导致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无法实现,从而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2.3员工主动参与度低

认为绩效管理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各级管理者和职工的参与度不够,成为绩效管理的被动接受者。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中的任务是将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效地分解到部门和员工,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员工参与和支持的程度才是绩效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2.4绩效指标设计不当

绩效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二者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承接。员工的绩效指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实际的操作中大多采用一些无准确定义的指标来考核员工,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2.5绩效考核标准不规范

考核标准模糊,没有做到对具体岗位进行具体分析,定性化指标太多,难以准确量化,考核执行难。考核者在考核时往往以个人的主观感觉为主,通常根据自己对被考核者的主观印象来进行,以致考核不公正、考核结果指导性不强,影响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

3构建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绩效管理必需走出传统人事管理方式和认识的误区,实现从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提升,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起完整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推动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企业实行绩效考核,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企业奖勤罚懒,扬优抑劣,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联系起来,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在求生存、求发展中不断壮大。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实行绩效考核时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一些误区,主要反映在如下方面:

(1)对绩效考核的作用认识不足,结果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2)过于迷信绩效考核结果,完全以绩效考核来衡量职工的能力。

(3)制定考核标准时生搬硬套,偏离本企业实情。

(4)看数字,重结果,轻过程,淡合作,难以发现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问题。

3.1加强宣传培训,确保绩效管理实施

企业绩效管理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各级人员的观念、技能跟不上。必须对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进行各有侧重的引导和培训,努力促成考核者、被考核者观念的转变、态度的端正、理解的正确和执行的有效。对企业管理者而言,需要更新绩效管理观念,提升绩效管理能力,充分理解绩效管理方案,组织员工实施绩效管理。对基层员工而言,通过绩效管理,要及时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从而让个人的能力随着绩效考核的推行而不断得到提高。3.2准确定位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的定位即绩效管理的目标与方向的问题。绩效管理以评价当前工作业绩为重点,兼顾未来绩效改进与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持续改善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因此,企业要根据自己发展的阶段和业务的特点、企业文化等来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努力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3.3科学设计绩效指标,客观制定考核标准

绩效指标的制定必须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企业的各项指标由企业到部门,由部门到个人,层层分解下去。首先要根据个人的工作目标,结合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初步确定该岗位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然后要综合考虑个人在工作流程中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来最终确定各个岗位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

3.4有效运行绩效循环,建立完整绩效体系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是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与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四个步骤的循环。制定绩效计划时要结合部门工作重点和目标,设计考核体系,确定岗位绩效指标。实施绩效辅导阶段,要帮助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技能,随时纠正员工行为与目标的偏离,并对目标进行跟踪与修改。绩效评价要客观公正,并及时反馈,使员工了解自己的绩效状况,明确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完成考核后,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于薪酬、晋升、调配、辞退等各项具体的人力资源决策中,同时还要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建议等,形成有效的绩效激励体系。

3.5绩效管理与激励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获得激励体系的良好支持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但是绩效不应仅与工资和奖金挂钩,这样会使员工认为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涨工资或减工资。应使激励的手段多样化,如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获得职位的提升,以及获得公开的精神奖励等。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和规范,还可以尝试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3.6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1)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运用人才考评系统,发掘员工的发展潜力,按个人特长、意愿安排适当的工作,使绩效考核标准更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员工的“德、能、勤、绩”状况。

(2)发展企业文化,平时多激励员工端正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前些年经济界流行“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素质,比素质更重要的是态度”的观念,但在一些企业,员工普遍存在为领导、为老板工作的错误观念,而没有意识到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工作,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其他的人或他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干和生存本领、发展空间。

(3)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以身作则,避免绩效考核成为对一线员工“管、卡、压”的工具。如果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只准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甚至绩效考核中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过于模糊,就容易导致一线员工阳奉阴违,难以充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制订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做到考核内容、方法、指标等公平、公正、公开、可行。根据“德、能、勤、绩”的考核要求,合理考量业绩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与权重,对于业绩之外能量化的可尽量予以量化,对于不能直接产生业绩的行政管理部门员工,其业绩与相应的业务部门挂钩的,没有对应的业务部门的则与企业的整体业绩挂钩,促进各管理部门员工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避免管理部门员工缺乏服务观念和合作意识,因管理、服务不到位而影响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业绩。

(5)提倡全局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使各个部门、各个员工都遵守“下一道工序是客户”的规则,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相互“踢皮球”的不良现象,清除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死角和积弊,避免因个别员工工作上不合作导致其他员工业绩不佳。

(6)把绩效考核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契机。每个组织绩效考核前,不但要集中培训绩效考核的执行者,使他们能真正客观、公正地对每个被考核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减少或避免考核误差,同时对被考核者也要进行相应的中国培训,使更多的被考核者熟悉与自己有关的考核内容、方法、指标等,主动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纠正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素质,减少失误,不断提高自己的绩效,从而为提高部门绩效、企业绩效奠定坚实的基础。(7)全员参与,实行上级考核与自我考核、下级考评上级相结合。绩效考核通常只是上级考核下级,有些员工对自己的感性定位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有些差距。只有让员工自己对照考核标准来考核自己,找差距,才可能加深对考核内容、方法、指标等的认识,日后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绩效。同时下级对上级部门、领导采取不记名考评的办法,更能促进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加强合作,搞好服务,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奠定基础。

4效绩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4.1绩效考核是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人员任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人员任用的原则是因事用人,用人所长,容人之短。要想判断人员的德才状况、长处短处、优点缺点,近而分析其适合何种职位,必须经过绩效考核。对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员工的能力和专长进行判断。而事实上员工能否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能否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优良的绩效,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具备新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尚需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绩效考核来进行评价。也就是说,绩效考核是“知人”的主要手段,而“知人”是“用人”的主要前提和依据。

4.2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4.3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

按劳分配是公认的企业员工分配原则,不言而喻,准确地衡量“劳”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目前,很多企业是采用浮动的岗位薪点工资制,也就说在员工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浮动工资,这部分工资与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岗位直接挂钩,绩效考核为优秀或考核积分达到一分者,可以晋升一薪岗位薪级工资;绩效考核为不合格者,则降低岗位薪点工资;员工岗位的变动也直接与其岗位工资挂钩。因此,没有绩效考核,报酬就没有依据。没有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报酬,就不能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就提高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4.4绩效管理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一般有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远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预期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制定出经营计划及投资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将公司的经营目标向各个部门分解就成为部门的业绩目标,各个部门向每个岗位分解核心指标就成为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

4.5绩效考核是平等竞争的前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在企业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存在高岗低能或者低岗高能的现象;而且同一职位的不同员工之间的绩效可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别,而且越是在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岗位上,这种差别越明显。为使员工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开展竞争,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以及人与岗位的最佳匹配,提高各自的绩效。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只有进行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才能为员工搭建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平台,让员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5提高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具体措施

5.1制订科学的动态绩效考核体系

不断发展的企业要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保留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应该逐步调整,使得指标体系的设定紧跟企业的发展,一般来讲,绩效考核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1)业绩期望与考核标准,考核期前就必须清楚地对下属说明其业绩期望和如何考核。(2)公开交流和信息反馈评价体系应对员工想知道自己业绩的渴望提供持续反馈。通过考核可以让管理者了解员工,也可以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身努力的方向,所以业绩考核结果的持续反馈十分必要。

5.2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要合理

谈起绩效管理大家并不陌生,很多公司都在尝试或者已经推行绩效管理。但凡是推行过的HR经理,都会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绩效管理是个法宝,能够通过客观考核、评价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使得员工加薪、升职以及培训等都有据可依;另一方而,绩效管理如果应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出现“该走的不走,该留的却走”现象,优秀员工大量流失,个人的绩效好而部门的绩效差,考核不公平……这种困境造成的原因不外乎一种认识的误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重点在于如何考核打分,而相对忽视了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绩效目标管理而非绩效考核,绩效目标是否有效制定、是否与公司的战略相结合、是否合理的从上到下分解都会影响到最终绩效管理运行的效果。

5.3激励和奖励员工,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组织环境中分配资源

首先,激励和奖励员工,这是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之一。当资源是可见时,容易监控;人力资源及智力是不可控的,管理的难度增加,激励变得尤其重要;只有通过考核,才有激励和奖励员工的依据,通过一个增强的环路回馈,使高绩效员工保持高绩效,令后进者向往和主动改善绩效。其次,为了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企业需要发掘高绩效的员工或团队,以便将更好的组织资源倾斜分配,才能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出。若是将资源平均分配,势必造成资源浪费或低效益回报。5.4培训和发展员工,并给予员工有关工作情况的反馈

首先,通过考核了解员工的“短板”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培训改善计划,帮助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通过考核,了解员工的潜质为储备后备干部或人员配置建立库源。其次,我们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为了改善,绩效考核关键在于过程监控。员工如果能定期得到其工作情况的评价反馈,才有可能探讨改进之道。

6结束语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绩效考核应该逐步规范化。因此,企业家对绩效考核工作投入大量精力的同时,应能清楚地知道当今绩效考核所存在问题的根源。只有正确的了解绩效考核的实质,才能真正走出传统绩效考核的误区,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企业经济效益,员工激励机制,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应该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绩效管理,增强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仲理峰,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南开管理评论,2002,(03):21-22 2 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李永红,杨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对策分析.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02 4 郭莉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浅析.辽宁经济,2009(04):21-22 5 宋一, 周凯.中国古代绩效评估思想及启示.东疆学刊,2009(01):15-16 6 任丽红.对现代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思考.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7 刘少平.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科技和产业,2004(07):31-32 8 王红艳.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河北企业,2008(08):27-

篇8: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此种理论认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分别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每一社会形态彼此是相连续的, 后一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是高于前一社会形态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此一理论曾长期被史学工作者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应用到中国历史的研究。此一理论带来的直接后果, 便是引发了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虽然五种社会形态学说以及由此引发的古史分期的讨论加深了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先秦史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本身存在的自身不可避免的不足与缺陷。一方面, 按照经典理论的解释, 无论是雅典模式, 罗马模式都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已经被破坏了, 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 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这是进入国家时代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历史的实际却是夏商时代既是一个确凿无疑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作为体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国家所具有的权力机构和宗族意识已经出现的时代。由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方国组成天下万邦的时代。这一现实的矛盾的存在使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受到了质疑, 我国的中古封建时期与西欧中古时期的领主封建制并不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

二、早期国家与成熟国家理论的提出

早期国家这一概念是与成熟国家相对而言的。在早期国家阶段里,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地域组织还没有建立或仅仅处于初始阶段, 人们仍然生活在血缘组织之中, 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基本单位是家长制大家庭。家长制大家庭之上是宗族。这种宗族或比宗族更大的血缘组织 . 这样的血缘组织是直接从氏族部落发展而来的, 所以每一个邦又称某某氏。现代的研究者则称其为邦国或方国。由于这种以血缘组织为基础的邦国在管理, 公共权力, 财产分配及占有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均已具有鲜明的国家性质, 但在以血缘组织而非地缘组织为基础来划分居民这一点上又明显仍然遗存着氏族社会的特征, 所以称之为早期国家。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具体内容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差距较大, 不能很好地解释先秦时期社会形态的发展与变化。而早期国家这一理论模式的引入, 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在介绍了早期国家理论的同时, 笔者觉得有必要将酋邦这一理论向读者做一简单的介绍。酋邦理论最初是文化人类学术语。所谓酋邦, 是指一种处于原始社会后期的, 非部落联盟形式的部落联合体。按照酋邦理论来分析中国历史, 可以认为在所谓的三代禅让制时期, 不管是黄帝部落还是炎帝部落, 都是来自不同血缘关系的部落组织而成的部落联合体。在这些部落联合体中, 联盟首领的个人权利不断增强, 逐渐凌驾于一般人之上, 而这种转变, 实质上是后世帝或王身份出现的萌芽。这一理论的提出, 本身极大的丰富和开拓了理论探索的道路, 同时又和其他的如早期国家理论相比较, 体现了此一理论的运用更加适合和贴近此一历史时期的实际, 为今后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起到了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三、无奴派理论的提出

无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已故历史学家, 南开大学教授雷海宗,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沈长云,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晁福林等。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同西欧一样的以大规模奴隶为主要生产对象的生产方式。首先, 这些学者对商代的社会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基本上得到了三点共识。第一, 商代的人祭和人殉是有区别的。用于人殉的奴隶数量要远远少于人祭数量。第二, 大量被用作人祭的人, 其身份并不是奴隶, 而是战争中的俘虏, 即战俘。第三, 甲骨卜辞中没有显示出战俘被用作农业劳动的例子, 也没有众人用于人祭或人殉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 在学者研究商代社会性质的过程中, 甲骨卜辞显示商代的主要劳动生产者为众或众人。众或众人在甲骨卜辞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商王往往在对外战争, 农业生产以及其他国家大事上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卜辞还显示商王经常关心众或众人的生活及生产状况等问题, 可见商王对众或众人的关心与重视程度之深。因此, 众或众人的身份可以断定是与商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宗族成员, 只不过血缘关系比较疏远而已。而周代的主要生产者是民或庶民, 他们的身份也并不像希腊罗马时代的奴隶一样, 没有半点的人身自由。相反, 民或庶民是有相对自由的, 并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他们耕种封建领主的土地。定期缴纳一定的物品, 定期向封建领主服一定的徭役。同时还要无偿向封建领主耕种所谓的藉田。

结语

从最早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以及到改革开放后学者借鉴文化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 提出的早期国家和酋邦理论, 抑或是无奴派赞同的中国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的主张, 都是学者经过大量分析与研究得出的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形态研究对于推进先秦史研究发展的重要性, 从整体上加深了对于先秦史的认识, 这些都是大量史学工作者自觉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具体历史研究的最好说明,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先秦史的研究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70-95.

[2]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30-65.

篇9:论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文三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法,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文三步法利用较为独特的视角,从哲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对人们的作文能力结构进行构建,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自成体系、构思严密的作文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提出和有效运用,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作文三步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调动高中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而且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作文三步法的提出分析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将语言训练和词、句、字教学等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很多教师和高中学生都以为,只要字词句语言表达的效果好,写出的作文就是好文章,从而忽视了语言表达中蕴涵的深刻意义和道理。虽然文章的好坏与文字语言的表达和精彩程度有关,但是作文的字词还是较为次要的,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才是最根本的。传统作文教学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进行调整和纠正。而作文三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方法,将它应用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去,可以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较为简单、明了、易懂的语言和话语,就可以让高中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方法,建立起语文作文写作能力的结构,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二、作文三步法的基本构成及特点

作文三步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思维能力、感觉能力、情感因素。这三个构成要素是写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作文的本质所在,这三个要素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可以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构整体。作文三步法主要具有三个明显特点:首先,具有动态性。写作的结构是从低层次逐渐向高层次递进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有很多作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感知能力也会有所下降,而还有一些作家,他们虽然年龄已经很大但是精力依然很充沛,其创作出的文章依然激情澎湃、非常精彩。其次,双向开放性。作文三步法中三个构成要素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逐渐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开放性特点。最后,不可逆性。在写作过程中,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是不可以逆向的,作文写作的整体结构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效保证写作的质量。

三、作文三步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神经和感官,让他们去感受身边发生的事和身边的人,获得写作的信息和知识来源,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写出精彩的文章。例如,在有关猫的写作中,可以用灵敏的耳朵、亮晶晶的眼睛、长长的小胡须、矫健的身姿等语言来对其进行描写,用灵活、精彩的文字将小猫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因此,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事物,为写好作文做准备。学生要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认真观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不空洞,表达的情感也才会更加生动和丰富。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世界事物的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将感知到的事物转化成文字和材料形式。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智慧,通过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例如,在写有关山的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感知能力来观察和认识家乡的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着自己站在山顶所看到的景象,在加上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文章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如,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那一座座起伏的山峰像一块随风波动的绿毯,一直延绵到天边;漫山遍野的野花,五颜六色,像是为家乡的山穿上了一件花衣,非常迷人。通过这样的语言描写,可以将大山描写出诗情画意,使山的美丽油然而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将山写得更加灵活,使文章层次分明,更加形象。

3.训练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训练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人、社会、自然等的热爱,通过训练学生的情感能力,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活、家庭、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可以将这种情感升华为学习的动力,把它作为作文的中心主题,让作文的情感得到升华。

上一篇:领毕业证证明下一篇:副词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