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4-05-19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共12篇)

篇1: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所难以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学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历史教学仅仅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从而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首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历史学科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等特点,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真实、感人、可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象、具体、深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人,在潜移默化中使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本人任教以来多年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在复习八年级近代史的时候,就充分利用这段中国屈辱史和抗争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从1840年,英国使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国门后,我们泱泱中华竟然在未来百年里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与瓜分。但是我泱泱中华不乏爱国仁人志士:虎门销烟中林则徐果敢点燃了燃烧流入残害中华民族的那把大火;鸦片战争中舍身殉国保炮台的关天培;为求国家富强致力洋务运动、不畏年事已高西征新疆的左宗棠;因炮弹打光而驱舰撞向日舰吉野号的邓世昌„„ 我堂堂中华正处于腐朽黑暗的社会、正在遭受列强欺凌之际,不乏诞生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从这些历史教育素材中,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学生在现代社会里去体会、认识我们柔弱的过去,让学生们去感受我们当时清政府虽然是腐朽落后的社会,去认识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而轰轰烈烈的拼搏;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要切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正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表现为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而且具有反抗意识。因此,我们必须用和风细雨般的渗透,才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在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将彩陶、瓷器、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讲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时,如果拿出实证,如将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要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上使用表格列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就课堂上将这些条约的签订使得当时的清政府丧失了国格,丧失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领事权、驻军权等等进行对比,使学生从中认识到“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从而达到复习以及将爱国主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目的。

第三,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救国兴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林则徐、魏源向洋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农民自发的义和团运动,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落后挨打的状况,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才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篇2: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钟育芬)

面对着21世纪以来各种世俗文化的冲击,当前中学生自我观念的强化,外来文化带来的意识形态上的模糊混乱,造成无纪律、无道德,集体观念淡薄、法制意识弱化的现象。而作为担负教育祖国未来希望的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内心深处提高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十分有必要而又刻不容缓的。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而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师不但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这个物质需求被充分扩大化的时代里,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自然地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就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谈谈几点意见。

一、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

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学科对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比较真实,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以八年级抗日战争的复习为例,在讲述长达八年的抗日历史中,从杨靖宇讲到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从抗日义勇军

到西安事变,从台儿庄战役到“密苏里”号,在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之时,在这保卫华夏、保卫炎黄子孙之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一次次壮烈的历史事实,让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了升华,真正领略到什么叫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打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在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中,涉及地理气候、世界史、中国古现代史、科学技术、市场经济、资源环境等内容,教学素材可谓丰富多样,而正是这些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所谓“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立志报国”,知国、爱国、报国三者是统一的。只有知国才能激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在初中教学素材中,学生能学习到关于中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介绍,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体现,有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也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这都能在根本上使学生热血沸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骨子里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效果。

三、利用时代信息和热切关注的时事是对爱国主义最直接又有效的方法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在我们传承着的伟大中华民族

精神中,不管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长征精神还是井冈山精神,不管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是抗洪精神,从古至今,无不都是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爱我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高昂的民族凝聚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其次,对于一些热切关注着的时事政治,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以利用,比如“9.7”钓鱼岛事件,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历史缘由加以说明,再加以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遭受的屈辱历史教育,以德引导,旁敲侧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当然,分析钓鱼岛事件,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是说要下一代记住历史,报仇国耻,而应该以此为动力,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由此不但有效地落实了教材和时政知识,更诱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多形式的教学手段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保障

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当前的教学不再是教师长篇大论的“灌输式”教学了,取而代之的是还原课堂本身、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一堂课学习的主角的创新性教学,由此也引发了教学手段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有多媒体电子教学,比如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屈辱岁月,可以通过《甲午风云》、《南京大屠杀》等影视资料,给学生一个更加饱满的、贴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又如“9·7”钓鱼岛事件发生后,在课堂上播放由中国感恩教育专家、著名演讲家一横老师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公开发表的爱国演讲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时间,但使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而此时再加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则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升华,这才是一堂新形势下历史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最大实现。当然,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外,还可以在《屈辱的岁月》一课完成后开展全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可以通过朗诵《七子之歌》、演唱《爱我中华》等方式加以学习,使学生不但增强学习的乐趣,而且深切体会到爱国的重要性。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小论文,通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历史,珍惜时光,热爱美好生活,让爱国主义永驻心田。

五、结合乡土和实践的教学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最后的完善“爱国始自爱家乡”。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

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的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家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历史,将使学生倍感亲切,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乡土教材蕴含丰富的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思想教育的内容。为此,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切实、更紧密,培养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篇3: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学术自由的统一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有学术自由。创新是指人的生命主体在与其生存状态、生命历程和互动中所激发出的人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总和。学术自由是指进行学术批判的自由, 就是不把任何东西视为绝对, 就是要提倡大胆怀疑的精神, 这是科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如果把某一种主张封为绝对的, 那就不允许讨论, 那就不可能有思想自由。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学术创新, 自然也就没有学术发展, 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真理存在。要想激活思想的创新灵感, 撞出思维的创新火花, 就必须使理论工作者有一个自由的天空, 任思想之鸟去翱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在参与争鸣时也要注意科学、严谨的学风, 注意健康求实的批评态度与共同遵守的学术规范。宽松的环境要求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创新成果。理论创新作为一种开拓性的精神活动, 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超越, 这种超越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一步到位的, 而是渐进的。

第二,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言以蔽之,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科学地把握时代脉搏, 使理论创新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才能解决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结果, 并在新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经的最新理论成果, 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想要提高理论水平、开创新的局面, 就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理清思路, 创新思维模式。

二、坚持眼界宽广与关注中国现实的统一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有宽广的眼界。所谓宽广的眼界, 是指要用历史的深远眼光和世界的全局眼光来关照事物的发展变化, 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首先要加强对时代问题的研究, 历史地看待时代的发展, 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 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客观要求。

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关注中国的现实实践。首先, 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要开展理论创新, 就必须高度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其次, 要坚持群众路线。理论创新是对实践创新的抽象和概括。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及首创精神,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得出新的结论, 使理论得以创新。群众路线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 走群众路线也是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

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把宽广的眼界与对中国现实的关注结合起来。首先, 关注世界问题就是关注中国现实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 过去遥不可及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地球村。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甚至交织在一起。其次, 宽广眼界的着力点是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马克思说,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 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时代性内含着实践性, 因为时代是在社会实践中向前发展的。理论来源于实践, 实践推动着理论的发展。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要汲取历史成就的营养。列宁指出, 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 并对其加以改造, 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最根本的是要立足于中国现实的社会实践, 以现实社会实践为根本源泉, 但同时也需要从祖国传统文化宝藏和外域文化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

第二, 现实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首先, 新的社会实践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提出问题。时代性内含着实践性, 因为时代是在社会实践中向前发展的。理论来源于实践, 实践推动着理论的发展。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其次, 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层出不穷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理论、新概念、新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层出不穷, 不断更新, 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 新的学科和分支学科不断产生, 跨学科研究蓬勃兴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出现了大量新现象, 提出了大批新课题。这些情况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适应形势发展, 更新知识结构, 赶上世界社会科学的发展步伐, 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篇4:谈如何在历史课上进行赏识教育

关键词历史课 赏识教育 机会 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多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特长以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了解学生是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因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与其有交谈的话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鼓励、关心、帮助学生。每逢得知自己承担某个班级的教学时,我都会主动从班主任那儿了解该班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等情况并在上课的前两周内快速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这样可以使我在上课时进行良好的组织教学、令我与学生的互动轻松自然、也会让学生的特长在课堂上适时得以展示。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演变问题时,事先了解到班上一位男生书法很棒,于是让他上课时在全班面前表演隶书、篆书的书写,当同学们啧啧称赞时,这位男生非常开心,后来他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很高,经常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成绩也明显提高。

2 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力

赏识学生也是信任学生的体现。教师如果充分信任学生,就应在课堂多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而不能一味包办代替。目前新课改特别强调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导向是非常正确的。一堂课教师讲得再好,如果缺少学生的参与,无疑是失败的课堂。

在历史课上经常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比如精心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即便学生个人解决有较大的难度,也会尽量通过他们相互之间的合作探究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在他们自己正确揭示出问题答案时,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另外还辅导学生自己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以促进其历史学习,比如开个辩论会让大家一起展开对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通过组织一次历史知识抢答赛以使所有同学有效掌握重要史实等。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明显提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强,有的学生还动手写了一些非常出色的历史小论文,这便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也是充分赏识学生、信任学生带来的成功。

3 多运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很多人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多夸学生、多说学生爱听的话。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学生回答问题很好时教师自然应该表扬,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就不能仍用“好”、“很好”之类的套话敷衍学生,否则会让学生认不清自我甚至迷失学习的方向。有的教师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或考试滑坡的时候会控制不住情绪严厉指责学生,其实这种指责往往并无教育的良好效果,相反一方面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易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

赏识教育是在鼓励、表扬学生的同时也承认学生的差异,允许其失败,容许其犯错。面对学生,我们始终应该用激励性语言让孩子既客观地认识自己又永远看到的是希望。每次在课堂上我都会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比如为了增强一些后进生学习的自信心,点他们回答问题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记得我在上世界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课时,我先挑一个较容易的问题提问一个后进生:“人类早期文明多发源于什么地方?”他看课题后很快回答:“大河流域”。我立即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又继续探试性提出稍有难度的问题:“那你知道原因吗?”该学生一时就不知道回答什么了,这时我并没有流露自己的失望,而是微笑着说:“那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课的学习来揭示这个答案,好吗?”在带领学生学完这一课时,我又问他:“那现在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他大声地回答我:“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沛、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全班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后来这个孩子就是在我这样不断的关心和激励下,历史成绩不断提高的。

4 多真诚地关爱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爱就是力量、爱也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教师爱学生才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始终感到被爱和关怀才会有一个快乐学习的良好心态。在历史课上,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还经常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或用目光与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对他们的关爱。有一次一位学生初三月考的成绩很不理想,我找到他,与他倾心地交谈,帮助他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最后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只要你找到了失败的原因,针对原因努力改进,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取得进步的!”之后,他果然学习有了较大的起色,不但课堂听讲特别专心,而且作业完成质量也很高,在下一次月考中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以后的成绩也较稳定。

篇5: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上进行有效教学

摘要: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关键词: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兴趣 有效教学 学中玩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小学体育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选整合,让教学内容更人性化。

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首先,《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因此我们要树立淡化体育课程竞技化,淡化技能教学的意识,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运动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扬弃,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体育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切实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其次,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的到”,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日本的“8秒钟跑教学”也是成功的案例,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提高兴趣,让课堂更具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堂教学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0年的调查也表明,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三位,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巧妙设计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一个由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一定情节的体育手段。特别是在一年级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的体育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设计各种有效游戏 1

实现教学目的就成为必然。这时游戏的目的应更加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好。因此在站队时,笔者给每个学生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等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迅速站好队。由于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所以笔者通过“请你像我这样做”“吹泡泡”和“无声操”等小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就不能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只能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模仿人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等游戏。又如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果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加上一些如“邮递员送信”、“小动物赛跑”、“迎面接力”的游戏。孩子们就在笔者的引导下奔跑着,欢笑着,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游戏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2、有效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成为有效教学设计的原则。

我会根据一堂课的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也易于接受。如学习立定跳远,笔者就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在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与学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模仿各种动物、人物形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火车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譬如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笔者就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穿桥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障碍接力游戏”时笔者将它改编为“王小二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小二”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送到目的地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活泼好动,喜欢在一起做游戏,在模仿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游戏就可以通过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让学生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3、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小集团”有效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时,笔者给每组提供一张大垫子,然后让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如何“滚”才能更好,更快地“滚”过去.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 2

各抒己见.就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轻松环境下,个个过关,教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练习50米加速跑时,笔者先提问什么叫加速跑,请各组带着问题先练一练,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玩与学结合,让课堂充满灵动力。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玩与学结合,有哪些基本方法呢?我在课堂中是这样做的。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躁、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篇6: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公元1839年6月3日下午两点,林则徐,邓延桢等大员登在虎门这里看硝烟壮举,礼炮声中,一群群工人站在木板上,向池内撒下盐,又把切成小块的鸦片扔进池里,在倒入石灰,顷刻间,虎门海滩升起了茫茫的烟雾,围观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正是在欢呼中国人的胜利。

虎门硝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虎门硝烟壮举,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于侵略,坚决抵制鸦片的决心,谱写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种种屈辱,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在林则徐陈列室,看到那些吸毒鸦片的照片,我的内心回响着这么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真理。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心血澎湃,于新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青年一代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更应该有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强大而作出卓越努力的行动。

而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几张现代人吸毒的照片,其中就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为了吸毒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毒品不仅危害自己,危害社会,更严重的是在危害我们的祖国。

今天,我们重温虎门硝烟这段历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过去作为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认识到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还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毒品的危害,因此要坚决抵制。

我们要学会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刻苦学习的动力,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要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跟着党走;要学会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要关注生命,远离毒品。

篇7: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国家和民族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学校各科教学注意和体现德育,这就不可忽视德育的重要阵地——历史课。但现在许多中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开历史课;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即使开课也是由一些“圣贤”(剩闲)人士任教,学生学无所得。这一状况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祖国是在历史长河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而历史正是祖国成长和发展的真实记录。要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就应该指导他们学好历史。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报国。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对伟大祖国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来源于对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只有清楚地知晓祖国的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祖国的现在,也才能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献身。有些青年学生分不清侵略与反抗、爱国与卖国、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分别,甚至对伟大祖国的感情谈漠,盲目地崇拜西方,一谈起中国摇头叹气,慨叹如何落后,对我们伟大民族的前途丧失信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历史知识,不了解中国在世界古代史时期,曾经有过辉煌的封建文明,不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革命英烈反抗斗争史,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九百年发展史,更不知道新中国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祖国新貌。不了解历史,认识问题必然浮浅和片面。

历史知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历史教师如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挖掘教材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然后有感情地讲述教材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教育,就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作用。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再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请老红军讲革命故事,查史迹,访前辈,忆传统。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演讲、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代表,爱国主义表现各不相同。如一些地方志上记载的本地“先圣人物”,其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老师一定要用阶级分析观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人类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都是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衡量每个社会成员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的起码尺度。对那些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应给予高度的赞扬。

比如我在讲到岳飞这位历史人物时,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是阻碍历史潮流,还是愚忠保大宋皇帝?通过激烈地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

用心爱心专心 1

学生懂得,宋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金军的烧杀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岳飞的抗金阻止了金军南进,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岳飞的抗金为人民所支持,也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但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名将。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理解民族英雄这一历史概念的能力。

篇8: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热爱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 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利用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尤其是历史教师更应该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历史知识的教学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引导他们怀爱国之心, 树报国之志。本文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一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纵览华夏五千年文明史, 中国最早进入统一封建社会, 比欧洲早700年。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群星璀灿、成就辉煌。无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明和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 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科技革命。在众多的发明中最负声望的当推“四大发明”, 马克思曾把其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作为“预兆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此外, 有轰动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 有堪称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 有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诸如此类, 丰富多彩、不胜枚举。

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 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民族, 曾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伟大的贡献, 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 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创造出更高、更美、更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文明, 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二学习中国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 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中国近代史, 对中国人来说是一部不应该忘却的苦难史和屈辱史。1840年英国侵略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制造一次次的侵略战争, 一条条的不平等条约, 让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无数爱国人士挺身而出, 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反抗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更是进行了长达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胜利, 也是他们的不懈探索, 才使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民族危难之际, 表现出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其浩然正气垂范后世、彪炳千秋。

通过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学习, 同学们深深懂得了“落后就会挨打”“挨打应当思变”“思变才能崛起”“崛起方能御辱”等道理, 从而激发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 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自觉地把振兴中华的神圣责任担当起来,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学习对外开放, 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500多年前, 明王朝实施禁海政策, 从此开始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几百年的闭关锁国, 让昔日富裕的中国江河日下, 最终变得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独立自主, 深刻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我们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国之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实行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次对外开放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30多年来, 使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走向小康、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奥运会, 等等。昔日的辉煌正在一步步重现, 改革开放的成果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是充满活力的政党。

通过对外开放的历史知识学习, 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更加激发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培养了学生对祖国的使命感, 立志积极融入世界大潮。

四采取具体的教学手段,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 介绍历史背景,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 有的课文通俗易懂, 有的课文内容则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这时, 教师应通过介绍历史背景, 帮助学生在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领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中爱国主义的内涵, 教师在讲述该历史背景时, 介绍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要让学生见贤思齐, 深刻体会并学习张骞的忠贞爱国、不辱使命、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爱国主义种子”作为己任, 并作统筹安排, 通盘考虑。学习历史不仅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还要结合现实社会和时政热点, 如告诉学生丝绸之路在2013年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借助名言警句,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中, 有许多杰出历史人物留下了大量名言警句, 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一两句名言警句, 对学生心灵, 对他们的爱国情感, 会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 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霍去病的“匈奴不灭, 何以为家”;李大钊在绞刑架下“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 就绞死了共产主义……”的最后一次演说;林祥谦在军阀的淫威下, 被连砍数刀仍高呼“头可断, 工不可开”的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等等, 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教材。教学时, 教师如能善于借助这些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其效果是自不待言的。

3. 品析人物, 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 历史人物的介绍占相当大的篇幅。教学时, 可根据人物不同的特点, 有侧重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中英鸦片战争一课, 在讲述虎门、定海、吴淞等战役时,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有关插图, 以突出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官兵的形象,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可用对比方法, 从中揭露琦善、奕山等投降派贪生怕死、妥协投降的可耻行径, 歌颂关天培等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以身殉国的英雄行为, 加深学生的爱憎感情。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的展示, 可结合今天的毒品问题, 进行一次德育教学, 让学生明白是非曲直, 远离毒品。

4. 创设情境, 激发爱国情感

课堂上, 通过图片、图表、实物或多媒体等教育手段, 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 创设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适应的环境气氛, 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教学九一八事变一课时, 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渲染课堂气氛, 结合图片, 学习教材史实, 以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以配合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三大战役》等电影, 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 透过历史事件,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 也有许多历史事件,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如“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 前者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后者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由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的影响全国全民的爱国运动。教师可就这两起运动事件, 启发学生向“五四”时期和“一二·九”时期的爱国学生学习, 关心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和前途, 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一二·九”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光荣传统, 从中收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6. 充分利用乡土教材,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加里宁曾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故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 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教材, 如介绍大理周保中的抗日事迹, 建议学生去参观周保中故居, 这样将使学生备感亲切, 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此外, 还可举办历史专题讲座,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未来的责任感。

篇9: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尧舜禹的禅让、夏商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汉一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隋唐五代直至元宋明清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财富,四大发明,随处可见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汉字的演变等等。中国的历史博大而又厚重,绵延五千而不绝,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运用对比的方法,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历史现象既是千差万别,但又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因而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以不同的角度让学生鉴别历史的是非、善恶、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可以利用正反对比。

三、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名人事迹或历史事件培养创新意识及激发爱国情感

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开始占优势,初中生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对周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十分关注,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应该让他们不仅仅局限课堂知识,而是深挖、升华课堂知识,把观察到的现象或学习到的知识与道德原理、爱国热情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如,林则徐、邓世昌、关天培、孙中山等爱国英雄的壮举,徐骧的“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等。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篇10: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徐兆山

(吉林省敦化市江南镇中心学校)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尤为重要。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策略。

篇11: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监理工作交底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工地例会是在建设项目开工前,由建设单位主持,有施工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监理机构正式接触施工单位和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起点。监理机构在第一次工地例会上的表现和作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对其工作能力的评判。为了给建设单位以高度的信心,为了保证与承包单位以后的成功合作,监理工作的交底至关重要。监理工作交底,既是向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提出要求,又是向他们作出承诺;既是对他人的规定,又是对自己的约束。这种“有言在先”的做法,就体现了监理工作“事前控制”的重要原则。

一、介绍本监理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情况

宣布《陕西大展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工程监理人员守则和工程监理人员“十不准”纪律。

二、监理机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权力和责任

1、建筑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工程监理人员认为工程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有权要求施工企业改正。”“工程监理人员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3、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是通过双方签订“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来确定双方的合同关系的。因而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1.0.3条规定“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与建设工程合同有关的联系活动应通过监理单位进行”,这就是说,监理单位代表建设单位来执行合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1.0.3条规定:“监理单位应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监理工作,维护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4、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关系

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把建设工程发包给承包单位,承包单位要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筑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当将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监理的内容及监理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法第三十四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

监理单位的宗旨是按照“公正、守法、诚信、热情服务”的原则,竭诚为业主和承包方做好服务。

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的工作原则是“守法、诚信、热情服务”;对承包单位的工作原则是“严格监理、热情帮助”;

三、总监理工程师介绍项目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理工作的依据、范围、内容、目标,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形式、人员配备、人员岗位职责、监理工作程序、制度、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等。概括地说是:“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在主次排序上,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应该为:质量是全面控制,进度是协调监督,投资是参与管理,安全是检查督促,施工资料是提示帮助。

四、建设单位需要配合的工作 1.开工前办好工程报建手续,提供必要的建审文件: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市规划部门签发的建筑红线验线通知书,省市质监站的质量监督手续等。

2.提供经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图纸及设计文件。3.提供“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4.提供水准点、坐标点的原始资料,指明标桩的位置。5.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资料。6.提供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资料。

7.对施工场地进行了“三通一平”,保证施工用水、排水、电气、道路畅通,场地平整。

8.确定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及其权限。

9.按照监理委托合同的约定向监理机构提供办公和生活条件。

五、对施工承包单位的要求 1.提供资质资料

① 施工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信用等级证书、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文件等(复印件加盖公章)② 工程预算书、中标价明细表;(复印件)

③ 工程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及管理人员资质证书、上岗证;(复印件)④ 特殊操作工人上岗证(复印件)

特殊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操作,爆破作业,金属焊接作业,钢筋机械连接作业,机动车辆驾驶,建筑高架等。⑤ 实验室资质证书、计量认可证。

⑥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度安排,第一批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性能、型号、数量等。

⑦ 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的复核记录,2.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制度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报告企业主管领导审批,然后报监理机构进行审核,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定。施工承包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批准后,提交工程总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总平面布置图。

3.实施材料设备的报验制度

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钢材、水泥、砂石、砖及水电安装材料),设备,都必须提供材质保证书、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批量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有资格的试验单位复试合格后,填报材料设备报验表,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才可用于工程。

4.实施工序报验制度,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原则。上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承包单位班组自检、互检、专职检,合格后,填写工序检验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砼工程要求实行“浇灌令”制度,浇灌前一天向监理机构提出申请报告。

5.实施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工程完成后先由施工承包单位班组自检、互检、专职检,合格后,填报隐蔽工程报验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后,签署审查意见,才可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前施工承包单位要提前通知监理机构。6.实施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质量缺陷和一般质量事故,施工承包单位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自行掩盖或处理。

较大质量事故,施工承包单位要写出事故报告。说明质量事故情况,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和防范措施,报监理机构和建设单位。并会同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处理方案。施工承包单位要严格按照审定的处理方案修理或补强,再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7.实施工程验收制度。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要会同监理机构确定工程各部分的检验批的划分,并在检验批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验、签字。

分项分部工程验收严格执行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

8.对施工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确定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施工承包单位在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工序施工前24小时,书面通知监理人员。工序完工后,双方在旁站记录表上签字。

9.每月25日报送当月工作量报表、工料分析及付款申请表。

六、工程资料及建筑表格使用的统一规定

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编和归档,要按照国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整编规定”和“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及使用指南”的有关规定进行。2.施工技术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主要由施工承包单位建立、收集、整理。

“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整编规定” 把施工技术资料按性质划分为五类:施工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综合资料;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及主要功能抽查资料;竣工图。详细内容见“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整编规定”。3.施工质量验收表格执行陕西省建筑工程统一表格 4.监理文件。主要由项目监理机构形成、收集、整理。其主要有十个方面:监理规划;监理月报;监理会议纪要;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分包资质审查;监理通知;合同管理和监理工作总结等 5.竣工验收文件。

主要由建设单位形成、收集、整理,监理机构予以协助。6.资料归档

(1)工程文件的归档范围和质量要求,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第四章进行。

(2)施工承包单位要向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的份数提供施工技术资料和竣工图

(3)监理机构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向本公司档案室和建设单位提供全套监理文件一至两份。

(4)建设单位收到竣工文件后,及时向本单位档案馆和城建档案馆移交。

七、其他

1..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所有工程文件都要尽可能地用电脑打印、复印;字迹清晰,签章齐全;除签名部分外,禁止传递手写文件。2.所有文件一律用A4纸规格。

3.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如果已通过ISO9001.2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则各自形成的文件,必须按照作业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标识。

4.本文所列监理工作交底内容是一般要求,各项目部在使用时可根据工程大小、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的具体情况,增添或减少。

陕西大展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工程部

篇12: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学生掌握了它,就能够比较正确地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应着重以下几点:

一、在讲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同时,要着重阐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决定着社会政治制度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变。我国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以此启发学生积极投入四化建设,全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我们的社会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同时还要阐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历史上的统治阶级进行的一些改革,虽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但由于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了某些调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西汉、唐朝、明朝初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都曾调整过统治政策,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今天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改革有本质的区别,但其目的也是为了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加适应,从而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四化建设步伐。通过这样的`历史教学就会提高学生投身当前改革的自觉性。

二、要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又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都迫使统治阶级作某些让步,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1840年后,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扑后继的英勇斗争,才迫使帝国主义列强放弃瓜分、灭亡中国的企图。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就可以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从而坚定不移地相信、依靠群众,更好地理解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三、在讲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还要正确阐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他们能够反映历史发展的要求,比一般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做得好些,影响大些。如果离开历史发展的要求,任何人都不可能表现出重大的历史作用,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在讲历史人物时,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历史舞台,不能离开当时的社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人物的历史作用和成败兴衰的原因。例如,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首先应当指出,当时由于经济联系的加强,已经出现了统一的趋势,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其次是由于秦国的强大超过了其他六国;三是由于秦始皇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他个人的作用,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措施。由此说明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 国,是由于他的统一行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人民愿望。他统一六国后,本想长治久安,想一世、二世乃至万世地统治下去,但由于他暴虐百姓。违背人民意愿,结果不过两世就被农民大起义推翻了。再如刘邦、项羽,他们顺应历史潮流,举义兵,诛暴秦,推翻了秦的暴政。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由于他违背历史发展趋势,实行分封制,再加上地刚愎自用,结果被顺应历史潮流、实行约法三章、善于用人的刘邦所击败。“刘邦建汉后,由于汉初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实行一系列与民休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但到了西汉未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阻碍社会前进,使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潮的灭亡。像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著名的反面人物--袁世凯,他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

上一篇:颁奖仪式 主持词下一篇:江南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