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2024-04-23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通用12篇)

篇1: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其教学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还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主,灵活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模式

教育改革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因此,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不但为高中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微课教学的条件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时间较短的微课程,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教学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微课教学需要利用一些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而当前一些学校缺少录制微课的电脑、视频录制设备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既没有专业的微课录制工具,也没有相应的场地。

而且,一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还缺乏制作经验,比如在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微课应用效果。

(二)教师对微课教学缺乏充分的认识

一些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认为微课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的实践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也没办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不重视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知识结构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篇2: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虽然近些年来,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已经改善很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笔者将通过对比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影响高中数学教学的因素,并从高中数学的特点和如何将初高中数学接轨,进而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引言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以成绩高低为导向,而是以学生的实际能动性为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同时提高,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影响高中数学教学的因素

1.1教材内容跨度。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涉及面更广,内容丰富。

高中数学和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教材内容由初中数学单一简单化向复杂全面化迈进。

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思维方式和知识面的变化。

例如:高中数学概率一章,直接将数学和生活中所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结合。

学生通过题目给出的一些条件,计算出该事件发生的比率。

这和初中简单的逻辑运算完全不一样,高中数学同时考察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全面性。

1.2环境因素。

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环境。

高中和初中的学习环境完全不同,除了教师的要求之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学习的关键。

如果学习的环境相对开放,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大家相互探讨,相互进步,这样的环境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显然起着积极的作用。

1.3教师素质的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本身的知识素养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高中生的思想尚在成长当中,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教师的行为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本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个人的价值观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

1.4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数学结构简单单一,教师在课堂上有着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检测,因此,知识在短时间内会得到巩固。

高中数学知识面广,知识灵活性强,课堂知识容量大、时间有限,知识内容丰富,教师进度相对较快,所以学生刚学习高中数学时会感到吃力。

1.5学习方法的差异。

高中生的心理在慢慢的成熟,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在成熟。

由于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同,教学从以前的督促变成了自主学习。

1.6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的几个因素之外,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还和学生个人的情商和智商有关。

学生对问题理解能力的快慢和自身的心理素质都会影响学习进度的快慢。

2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是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主体,主要采取单方面灌输知识模式。

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

高中数学相对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这时教师就要依照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乐而好学,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因此在主动探索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知识和问题。

2.2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模式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要创新教学模式。

如:教师建立兴趣小组。

针对同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方法进行解题。

小组成员参考其他成员的解题习惯,扬长避短,消化知识。

比如:概率这类题目,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概率并没有一个概念。

这时教师可以将概率放在实际当中,展现概率题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给学生一个真切的模型,让学生更快掌握概率。

2.3借助多媒体,提升兴趣。

近几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和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

比如:在立体几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针对立体几何的特点,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展示如何运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类的题目。

还有解析几何题目,教师通过多媒体对X轴和Y轴的变化,让学生理解随着变量的变化,几何图形如何变化。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4综合能力的培养。

数学不能脱离其他学科而单独存在。

数学题目的理解是依靠语文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让学生有偏科严重的情况出现。

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个人能力和知识素养。

3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思维方法,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作为新课改下的指导者,必须注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通过建立兴趣小组,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扬长避短,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彭建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07:60-61.

[2]袁楚容.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4,06:127-128.

篇3:高中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初步实现了充分注重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并侧重于对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然而, 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亟待教师展开积极的思考, 通过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下文中将针对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教学展开分析。

一、目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已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 实现了师生的双向、平等互动, 更多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象。诸如, 过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弱化了教师的指导功能, 造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透彻, 没有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另外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 很多教师将阅读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 通过无原则地挖掘文章的深层意义, 一味追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 学生无法从现代文阅读中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语言风格。我认为针对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的现状, 教师应该在具备一定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阅读过程中, 进行自主探索和积极创新,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效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只有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才能迅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令阅读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学习《雷雨》时, 如果阅读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文所选取的片段中, 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应该从这一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年来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论入手, 进行系统的介绍,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部话剧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这部话剧的片段, 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 由于语言是一部剧本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 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将很快进入到这一特定的对话情景中, 认真剖析周朴园虚伪、软弱的性格。而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对《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的阅读分析, 将这两部作品结合起来去体会当时作者处在黑暗的社会中, 面对政治的风雨激荡、革命的屡次失败, 作者依然对新生活产生积极向往、满怀期待之情。在学习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一课时,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与冬季景色相关的视频, 再结合郁达夫笔下描绘的“冬日植物”、“寒郊散步”、“江南冬雨、冬雪、旱冬”等景色, 去感受作者笔下优美的江南冬天, 学习作者清新舒缓的语言风格。

如上所述, 在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可以从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上, 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大阅读量,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展开交流探讨, 将自己在阅读中读到的好书介绍给同学,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竞争, 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习惯性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自己不去进行思考, 缺乏对课文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在于教师一直以来对答案的要求是标准化、单一化的, 学生即使有不同的见解, 也被扼杀在了标准答案面前。时间久了, 学生就形成定势思维, 听从教师的讲解, 自己不再进行思考, 阅读兴趣逐渐丧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展开积极思考, 锻炼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这样才能活跃阅读教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 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 理解作者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将这篇课文中的比喻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比喻相比, 去体会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不同的两位作者何以在创作中共同体现出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向往。可以说体会这篇课文的方法是多元化的, 既可以通过诵读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感受作者的情感, 又可以运用比较鉴赏法去展开对比, 找出异同。多元化的鉴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受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味深长的境界。在这一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 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阅读思维, 并学会了多种阅读技巧, 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展开有效的阅读, 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最后, 在进行现代文阅读中, 还应充分重视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 与教师展开积极的交流, 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 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挖掘出文章蕴含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笔者切实认识到,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科学积极引导, 只有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 才能让他们充分领悟作品的内涵, 达到启迪思想智慧,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目的, 从而将高中语文教学提升为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缨, 基于任务分析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尝试——以苏教版《雷雨》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例[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0年22期

篇4:小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教学方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时代,而阅读是每个人获取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通过阅读,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国际上的时政大事,国内的社会动态走向;通过阅读,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扩宽了自己的视野;通过阅读,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传达出的讯息并准确掌握有关的内容。

阅读,是一种能力。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就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接触到我国、世界的优秀现当代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通过接触这些经典的文本,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阅读,进行自主探究的阅读学习。所以,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旨在教授学生以“渔”,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该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呢?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仅供参考。

一、心态是基础

对某门科目学习的心态决定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度。因此,教师在正式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之前,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心态。首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心态,这样学生就能够正确认识到阅读,清楚地知道阅读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为了迎接高考或者是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心态,主要可以采取鼓励的方法,即多鼓励学生,多肯定学生,不要讲任何一篇现代文阅读的某些问题的探讨束缚为某一个特定的答案,应该多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勇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心态就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教师能够使得学生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而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愉悦,那么学生就自然会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也会积极地进行自主的探究性的阅读学习,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二、讲好每一篇现代文

教材所选录的现代文篇目都是名家手笔,每一篇文章不论是艺术方法的运用还是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都达到非常高的程度。这些名家名作,这些作品中所蕴涵的不仅仅是文学的知识,更有这些名家的人品、文品。因此,从这些经典的现代文选录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现代文的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要积极运用好这些选录的目录,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阅读理解的技巧。让学生在大师的文字里,获得愉悦的学习体会,也获得阅读的窍门和诀窍。

对待课文中选录的这些现代文,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每一篇都精讲。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备课,力争将进行讲解的每一篇文章都讲好、讲透,使得学生在这样的精细的讲授中有所得有所获。

鲁迅的《祝福》是必讲篇目,下面笔者就联系这篇小说的课堂教学具体论述如何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1.情景导入新内容的教学

学生在以前就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述一些鲁迅先生的做学问、做人的故事来引入教学。并将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的有关内容来导入教学。通过这样的一些情景来导入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新的教学内容。

2.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某一小段时间内,将课文进行全文通读,然后请学生对《祝福》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概括。例如:

小说是以“祥林嫂的既然死去”开始全文的,然后采取倒叙的手法分别写了“祥林嫂出道鲁镇”、“祥林嫂被卖改嫁”、“祥林嫂又一次出现在鲁镇”,最后以祥林嫂的死和祝福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结尾。

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很轻松地总结并概括出小说的发展脉络和线索,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深入分析

鲁迅的《祝福》是一篇怎样的小说?小说表达了什么?作者旨在借祥林嫂控诉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这篇小说需要重点进行关注的地方,所以,教师要在对全文进行了深入的把握和透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隐藏在文字背后那些艺术光环。

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得学生逐渐学会了自己慢慢的深入阅读,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本文所论述的方法只是两个基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当然,教师进行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还可以多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的文章和作品。鼓励学生多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得学生收获语言感觉。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面对阅读的时候能够轻松地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弄清楚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这样,逐渐地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提高。

篇5: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论文

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基础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后一种学生往往是在上高中前就听说高中物理很难学,是所有理科学习中最有难度的,加之学生自己学习物理后,也有此体会。于是,学生的内心深处便对物理学习形成了一种抵触,“物理难学”“不想学物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务必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消除其学习物理的心里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物理学习观。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妙用

新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出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这便使我们联想到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突破,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环境变得充满声音及色彩。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的使用,这会忽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地位,让整个课堂变得为多媒体服务,失去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也丧失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因而,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方运用多媒体,这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还原物理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体运动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声的传播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整个过程,在画面中配以相关的文字,这样便使得整个画面既生动又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设备培养多媒体教学,如示波器、音叉之类,这样用实物与画面相结合的演示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三、合理的归纳整理

高中物理学习最难的莫过于力学学习,而力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对受力分析的掌握,所以学好力学的关键在于做好受力分析。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其缘由在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及关键,更是高中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所需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做好受力分析。

首先,应该明确研究对象,如果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应该将研究对象隔离出来,根据解题需求进行对象分析,要分清其是作为一个质点还是系统。其次,分析力最怕缺失相关力,所以,在受力分析时,应该按照顺序进行,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顺序。地球表面任何物体都有重力,而弹力与摩擦力都是接触力,有接触面才存在接触力。这些都需要学生深刻了解力的基本概念,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力的分析。

分析研究对象的力,应该只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在力学中,章节间的内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章节间的思维模式是相通的,可以进行相互的类比,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从归纳整理中,学生才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学生才能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听懂到熟能生巧,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缺陷,加强训练,努力改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已然习惯被动地学习,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解题,对解题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向。这种解题方法在高中学习中看来极其有用,但是这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发展,使得学生无法发散思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例题以外,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想多练多积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五、总结

篇6: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论文

关键词:高中;误差理论;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近年来,我国课改的形势十分严峻,高中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完善。实验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部分,所以也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很多教育者为了提高高中学生在物理实验方面的能力,也进行了较多的实践。误差理论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增强对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物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增加学生对误差理论的认识

学生对误差知识的认识数量和质量都会极大地影响误差理论的应用,所以,学生要想更好地应用误差理论,就要增加相关的知识储备,要在量变的基础上形成质变。第一,教师要将关于误差的相关知识全面教授给学生,包括误差的概念、分类、如何计算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误差;第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变式,帮助学生掌握误差的知识,比如在面对精确问题时,可以简单地分为实验仪器存在的误差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计算存在的误差,要让学生在掌握误差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加灵活的应用,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正确的分析误差知识;第三,要重视误差之间存在的联系,建设更加有层次的结构。比如在分析误差的来源时就可以从误差的实际分类入手,而分析减少误差的方法时就可以从误差的实际来源上实施,所以教师在进行误差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对误差知识联系的讲解。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学生进行实验来测验两个合力的大小值,然后和平行四边形定则下的理论值进行对比,比较两者是否吻合,这样实验值和理论值之间就会出现误差问题。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将容易出现误差的步骤对学生指出来,让学生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不同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的数值也许会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情况,更加全面地了解误差信息。

二、扩大数据处理结果的范围

在高中物理的实验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应用误差理论,不但要明确新课标的要求,理解误差之间的差别,而且要适当的使用一些数学上的规律进行误差学习。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学习会产生测量误差,通常会将误差存在的范围叫做不确定度。如果不确定度比较小,就说明数据处理的结果和被测量的实际值比较接近,测量的质量比较高;而如果两者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说明测量的质量比较低。如果确定了测量的不确定度,就能更好的评价其可靠性,也能提高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使用不确定度可以将测量的结果表达为一个区间,这样会使测量值分布在一个范围之内,更加准确。通过使用不确定的概念和公式,同时增加不确定度的应用,极大地保证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确定一个结果范围,还能够结合实际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在进行测量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然后求出相应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确定一个范围。然后让学生进行测量,如果学生的测量在范围内,可以认定正确。如果不在范围内,教师就要及时的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操作实验,体现实验的严谨。另外,在进行探究碰撞的实验中,会有不同的实验方法。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自主进行实验,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选择一个准确度较高的方法让学生参与,使课堂更加科学、真实。

三、重视电学实验的误差学习

篇7: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一、讲求方法,把握套路现代文阅读观念

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兼顾鉴赏评价,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速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适合当今时代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是通过科学的、一定量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从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角度看,精读细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精读的要求就是读懂,甚至达到吃透,读懂吃透就是要从整体入手,局部理解,而最终达到整体把握这一目的。理解不了局部就把握不了整体,把握了整体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局部。局部理解也不仅仅是孤立的理解局部自身含义,还要把握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由语言到内容,然后再由整体到局部、由内容到语言的反复的过程。

做现代文阅读训练题时,要求阅读三遍。第一遍理解由局部到整体的自身含义。第二遍把握相互关系。然后再看文后的问题,理出各题关系,把握中心题(因为许多试题的设置都是有一定梯度和联系的),带着问题去读第三遍,既可验证前面的所读,又为做题找到依据。一定要先读文章后做题,读懂文章再做题。

二、系统总结,培养能力

是阅读能力的基矗从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情况看,综合性的、高层次的题比较多,而它要求必须以系统的、综合的知识为基矗知识系统化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没有系统的知识,仅凭简单的零散的知识,培养阅读能力那只是纸上谈兵。所以复习阶段一定要做好知识的系统化工作,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树”———知识网络。

在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知识短文,它们往往是带有总结性质的,是系统归纳、加深加宽的好材料。归纳时要注意不要只是罗列一些名词术语,要向纵深发展。比如文体知识中的人称问题,学生都知道有两种,但每一种作用是否清楚,还是个问题。比如1993年六省市试卷《青菜》阅读文后的一个题目,共有三问:

第一问:这篇短文是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

第二问: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第三问:文中哪些语句用这种人称表述取得了比其它人称表述更好的效果?(举一例简要说明)

关键是第二问,作用就是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在本文中起到拟人化的作用。平时复习总结时,如果不细致不深入,答题就显得很盲目。

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点知识的归纳与迁移。比如语文表达中的四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学生比较熟悉,而心理顺序,特别是实用性强的逻辑顺序,有的学生就一知半解了。在议论性文章及事证明说明文中常常使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由因到果、由果到因,或由主到次、由次到主,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或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或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等,总的原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明白了这些,我们在阅读时就会迁移过来,变成我们的一种运用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考语言连贯方面的题,我们不妨也把它当作一个小阅读题:在下文空缺的甲、乙、丙、丁四处选填恰当的项。

在当今世界上,某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把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模式强加于别人,以自己为尺子衡量别人,稍有不同就视别人为异类,横加指责和干涉。这种君临天下、称霸世界的做不法是甲、是乙、是丙、是叮

A注定行不通的B违反国际关系准则的C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D不得人心的我们分析这四个选项,很显然四句话存在着内在的逻辑顺序,即因果关系,依次为B、C、D、A.再如,调整下面各句的顺序,使之合理。①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②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③总之,我们要拿来。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①②③④句属于正面阐述,⑤句属于反面阐述,这两大层次就明确了;再看前四句,第③句是前提条件,应放在第一位,第①句是“拿来”后的具体做法,又是第④句话的条件,第②句是强调第④句中“这人”应具备的品格,可放在④句之后。顺序就调整为:③①④②⑤

三、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在阅读中注重提高思维能力,也就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思维虽然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有它的表现形式———借助于语言。

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要进行好以下几方面的思维训练:

A认识理解能力;B分析综合能力;C抽象概括能力;D调整组合能力;E比同较异能力;F评价鉴赏能力。

例如,1995年高考语文第26题:通观第二自然段,并参照第三自然段关于“第二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概括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是什么。

这题就是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通观四段材料,第一段是总说,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任务两方面,总提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第二段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方面进行阐述叶老的教育思想;第三、四段从语文教学的任务方面阐述叶老的教育思想。第三段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对语文教学任务的错误认识,那么第二段拽出的“第一点错误认识”显然是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总说部分和第二段都有指出语文学科性质的语句,据此,“第一点错误认识”就可概括为:不清楚(或:不了解、不知道)语文是工具,日用学习及交流知识都少不了它,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或:没有认清语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因而照搬旧式教育那一套。)

在阅读诸能力中,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要求概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只停留在寻章摘句式的水平上,对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那就很难做到,因此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经常犯一些“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

例如: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纸币出现的两个条件。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当时称为“交子”。这决非偶然。要发行纸币,就必须具备造纸术和印刷术。然而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寥寥无几,其中以北宋帝国的条件最为成熟,最为优越。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然而初唐是钱帛兼行。贞观治世,“匹绢得粟十余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唐中叶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帛制大体上已经终止货币的职能。北宋统一中原后,却没有统一的币制,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如在四川行用铁钱,陕西与河东地区兼用铜铁钱。铁钱是一种价贱而笨重的铸币,铁钱一贯,即1000文,约重39千克。而社会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于是纸币应运而生。

我们分析这段文字可以看到,第一、二句话是总说,后边分两层分别说明“决非偶然”的原因:一是北宋具备了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最为优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一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对钱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的,是比较具体的,还需抽象概括。可抽象概括为: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可我们的学生不会抽象概括,答成:

一、造纸术和印刷术;

篇8: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的几种方法

一、讲求方法, 把握套路

现代文阅读教学强调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兼顾鉴赏评价,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比如速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 才能适合当今时代高效率、快节奏的需要。从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角度看, 精读细读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功, 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做现代文阅读训练题时, 要求阅读三遍。第一遍理解由局部到整体的文本含义。第二遍把握相互关系。然后再看文后的问题, 理出各题关系, 把握中心题 (因为许多试题的设置都是有一定梯度和联系的) , 带着问题去读第三遍, 这样既可验证前面所读, 又为接下来做题找到了依据。

二、系统总结, 培养能力

语文知识是阅读能力的基础, 从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情况看, 综合性的、高层次的题目比较多, 而它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必须有系统性, 没有系统的知识, 仅凭简单的零散的知识, 培养阅读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复习阶段一定要做好知识的系统化工作, 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树”——知识网络。

另外, 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难点知识的归纳与迁移。比如语文表达中的四种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学生比较熟悉, 而心理顺序, 特别是实用性强的逻辑顺序, 有的学生就一知半解了。在议论性文章及说明文中常常使用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或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或由因到果、由果到因, 或由主到次、由次到主, 或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等, 总的原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明白了这些, 我们在阅读时就会迁移过来, 变成我们自己的一种运用能力。

三、发展思维, 提高能力

知识是基础, 思维是关键。在阅读中注重提高思维能力, 也就成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思维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有它的表现形式——语言。在阅读诸能力中, 抽象概括能力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要求概括时, 大多数学生还只能停留在寻章摘句的水平上, 至于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在具体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就很难做到, 因此, 概括往往缺乏准确性, 经常犯一些“以偏赅全”、“偷换概念”等逻辑错误。

篇9: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特点是以学生为本位,发展学生特性,使学生有发展的空间。人文教育的内涵既包括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和追求,也包括对道德、理想、信念、人生、人格和社会相关问题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呼唤。

一、高中德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从教师自身的职业特征出发,其在人文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要在教育活动中把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前者主要体现教师平时自我涵养中的人文精神,是借助文化积累在生活中自觉内化为人文精神,进而长久自我内持的一种修养人性、构建人格的精神。后者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的实施过程来体现,教师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去感化、熏陶学生,使学生把教师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高中德育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在教学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使他们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更能够关注情感价值观的建立。

三、高中德育教师要具有博爱之心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可见,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爱。教师只有以爱心为前提去关怀、理解、宽容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不会以任何原因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实实在在、全心全意地关爱、理解、宽容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做良师,更要做慈爱的长者,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积极利用教学实践,设计渗透人文教育的德育课堂教学

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实践性,更倾向于应用性。从开展教学活动过程的角度,高中德育教师应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重建三个方面入手强化人文教育。

首先,德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素材。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超越知识的框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体验。高中德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德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为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其次,德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主体化和个性化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贯穿于政治课程的始终,以达到学生人文精神升华的目的。

最后,德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知。只有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人文是为人之本,是民族存亡之根。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德育教师和其他各科教师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多方面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的积极配合。相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德育教师和各界人士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力合作,积极推动我国的人文教育进程,使人文精神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

篇10:高中文科学霸学习方法

先从我最喜欢的地理说起,文章开始我说过一定要真心真意喜欢你在做的事情,尤其是学习。私以为我地理好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我从小就把环游世界作为终极梦想啊!别人都在呜呜呀呀背着各种地形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的时候,我早就动中取静默默拿着地图册异想天开去了。我要去遍所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国家,要去好望角看企鹅,要去阿拉斯加滑雪橇,要去北欧看极光…当你把梦想装进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绝不是精神享受那么简单,所有的知识点都会潜移默化装进脑袋里。别问我为什么?我的脑洞大到万一我在夏威夷落海了,是不是有被洋流送回祖国的可能性。那你说,我不记住洋流在哪儿、长啥样,我哪有幻想的前提与基础呢?

篇11:高中文科学霸学习方法

接下来说说政治吧,作为曾梦想过做一个精神病哲学家的美少女,我在大家死磕的哲学部分真是一路绿灯。原因?忍不住喜欢啊!“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是你不断在成长永远都回不到从前那个天真的自己了,“人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是你的成长总有起伏,说不定一瞬间你又找到了从前的自我。文科最大的好处不就是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吗?这样你就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把理论带入你想要的生活之中。除了需要大量记忆的政治部分,其他的经济和文化部分不也是可以轻易融入生活的吗?“树移死,人移活”,政治其实是看似远离生活其实只要稍动脑筋就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

篇12:高中文综各科目的复习方法

高考出题时的第一原则恐怕就是“稳”,应该没有哪一个出题者喜欢自己出的题目引起众多的非议。所以,要搞清楚高考地理学科的命题理念与风格很简单,只要对前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仔细的研究就可以了。要知道,这些理念和风格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所改变的知识命题的角度。因此,大家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地 探讨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要在讨论中学会运用。

2、空间区域定位三大方法

地理学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大多知识考核都是以区域为载体实现的。这样一来,空间区域定位就成了地理学科最大的门槛。一旦区域定位出现问题,那可能会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出现错误,损失巨大。一般来说,空间区域定位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是根据地理位置包括精度纬度、海陆位置及其他相关位置来定位;第二是根据地理事物的典型轮廓或者形状来定位;第三就是根据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分布来定位,比如一句农作物分布区域定位等。“复习区域地理一定要背地图,不管用什么方法,像0度经线、南北回归线一类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在脑海里刻画出来(实在不行就用笔照着地图一遍遍地画,总会记住),总之要在脑海里交织出经纬网,清楚重要国家、岛屿、海域的位置并且牢记其人文、特点、气候、重要地形区域等等。”高考状元如是说,“要想把地理分数拉上去,区域地理绝对是重头,并且一定要多买高考模拟题来做。要买就买很正规的。先自己做,再对答案,做着做着就有心得了,自然就会总结出一套答题的套路,比如一说到农业调节就会从地形、水源、光照、市场运输一类的条件入手,答题时就会得心应手,不会苦于找不到话写”

3、积极强化限时定量训练

地理题在文科综合里考察的比例并不大,难度也不是很高。这样,你就可以从地理学科那里赢取更多的时间用于解答政治与历史题目。因此,就需要在平日里积极地进行限时定量的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并保证其正确率。另外,一定要尽可能地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及时对答题规律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考生还应关心时事热点。因为,时事热点问题往往都会成为地理命题的背景材料,所以应该特别加以重视。

4、适量做题同时回归课本

上一篇:六一班六一节目串词下一篇:休闲农庄创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