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党建报告

2024-04-08

博物馆党建报告(共9篇)

篇1:博物馆党建报告

博物馆党建调研报告

在2012年,博物馆深入贯彻局党组会议精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跨越式发展为己任,加大推进地区文博事业的发展。现将我馆党建调研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1、明确博物馆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努力开创博物馆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确立了博物馆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部署,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学习交流、读书笔记、撰写体会等形式,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的自觉性。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文明博物馆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我馆共三十多人,其中在编人数15人,党员2名,按照2012年党员发展计划,组织重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

3、抓思想建设。我馆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三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重点,在七一、八

一、国庆等时政节日,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党员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的先进性和责任感。

4、全面提高博物馆服务功能。组织博物馆党员和普通群众,经常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多层次的教育活动,促进博物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开办《博物馆专家讲坛》、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闽台书画展、情·色吐鲁番摄影展。

5、全力支持维稳工作。按照地区的维稳部署,参与博物馆的维稳工作,在博物馆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协助承担巡逻、值班等工作,同时做好博物馆自身安全防范和值班工作,圆满完成博物馆和单位的维稳任务。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实行党务公开,发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二是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展览、观看廉政教育电教片、电视节目、举办座谈会、集中学习等多形式,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三是严格执行重大工程项目、活动上会集体研究制度,做到事前有决定,事中有督察,事后有结论;开展节前和节日期间的自查自纠活动,有效地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主要经验

在近几年的博物馆党建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狠抓思想、工作和物质三项载体,促进了博物馆党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抓思想载体,营造浓厚的博物馆党建工作氛围。一是主人意识。主人意识就是责任意识,我们通过组织博物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所有的博物馆成员树立起博物馆责任观念。人人都应该是博物馆工作的参与者,都应该在博物馆建设和博物馆党建工作中发挥作用;二是服务意识。我们始终将服务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局党组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博物馆党的工作的渗透力。

2、抓工作载体,构筑博物馆党建工作网络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博物馆建设。我们始终坚持走博物馆党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博物馆制定了规范的各种运行制度。制度化、规范化的博物馆党建为抓好博物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我博物馆各项制度、各项工作内容规范上墙,办公条件得以较大完善。

三、存在的问题

1、博物馆党员队伍需进一步扩大发展。

2、进一步提高学习党性理论学习。

四、下一步打算

1、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

2、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积极参加局党组党员教育学习。

篇2:博物馆党建报告

沿着山路向上攀,惊异于山崖的陡峭与险绝,扶着崖壁向上,行至一半,我已精疲力竭,哀声叫苦。但半高处于云雾间看红叶,艳丽夺目,仿佛是巍峨井岗胸前的装饰,是铁血井岗内心的柔情。

心想定要攀至山颠之上观红叶,体悟红色精神,岂可现在轻言放弃。

整顿一番,我寻着一个略缓些的山坡开始向上攀爬。几个疾步跨上一个阶梯,着急着向上去。一会儿,便已气喘吁吁。

此时有风拂过,红叶发出哗哗的声响,伴着山涧的流水,唱着空灵而又自然的和谐之音。远眺间,那峰上一条白练垂挂而下,轰然落下崖来,恢弘大气地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定睛看才发现,那崖上蜿蜿蜒蜒盘旋的皆是细细的白流,它们填平山间的凹坑,慢慢积蓄着力量,汇聚到山巅,才有了“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是啊,积蓄力量的喷发是有排山倒海之势的。欲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积蓄一切可能成功的条件和力量,最后一鸣惊人。革命先人们,便是在井冈山一步一步地积蓄力量,韬光养晦,孕育着革命的星星火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喘着粗气的我了悟了积蓄革命力量的意义,原来一味地图快是没用的,越是心急越会将力量浪费在了别处,只有积攒力量,将其集中在一处,越可一举成功。还记得,是革命先人们的努力,让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的起点,成为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丰碑,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

我停下来,望着大片的红叶,调整着呼吸。渐渐地,力量又重新恢复了,并不急着攀岩,而是将先前攀爬的经验重新总结一下,积累着经验。而后扶着山壁,身子向前倾斜,把力量集中到前端,伏在陂面上,一步一步向上爬去。

啊,到了!看清了!从近处看,那红叶从峡谷的石缝之间顽强执著地攀岩而起,居然全都生长得树干粗壮、枝桠纵横、遒劲有力、蓬勃茂盛。每一根枝条都延伸出无数只椭圆形的红叶,在轻柔的山风中轻盈而坦然的飞舞,摇摆出它们生命最后的热情。

那鲜红如火的树叶是它生命的最后华章,此前它是黄色的青春,粗根深扎于险壁之中,汲取生命所需的每一丝养分,沐浴每一寸阳光,将一点一滴的营养积攒起来,以致现在,比比皆是,深渊沟壑,溪涧断壁,陂陂崖崖间,艳红如火,目及浪漫。

想起,井冈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官兵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许多已为人们耳熟能详。他们在这片土地创立了井冈山革命精神,让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是啊,江河经过日夜的流淌与汇合,经行万里才聚合成海洋;昙花不计时日的酝酿,只为午夜那一瞬的绽放而苦心积蓄;土石经过万年千年的积累沉淀,才有了今日让人惊叹的高耸。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无数的失败伴着革命先人的努力,凭着不断进步和奋斗才有能力登上撷取革命成功果实的山崖。

篇3:博物馆党建报告

关键词:高校社团,党建学习,党建工作

为真实了解高校社团党建学习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提供科学指导,课题组以萍乡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在校党员、预备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此次专题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共10项内容,题型有选择和填空,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总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占发卷总数的90%,有50份或答不全或不规范或空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并获得相关数据。

一、当前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

问卷从不同角度和多个侧面对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情况进行了分类调查,调查结果直接或间接反映了被调查者对待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情况的基本心态。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大学生参与的社团种类多,但社团服务与党建学习结合较少,说明了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学习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萍乡学院学生社团为例,截至2013年,萍乡学院学生大大小小的社团共有100余个,社团注册成员数达4千余人,占萍乡学院学生总人数的38%。90%以上大学生参加过学生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大学生大多选择社团作为一个发展自我、拓展素质的平台。社团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的成分。大学生积极参加各个社团,更说明了大学生对社团发展的期望,以及对社团活动的热情。而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知道所在的社团中的党员吗”的问题时,有32.49%的成员回答是“不知道”;另有52.1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社团中有党员,但也没觉得他有什么不同。通过调查充分说明,党建学习工作在社团中的缺失,也充分体现出社团党建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大学生参与党员学习教育工作的热情较高,但是没有人来组织和带领。在回答“您平时对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态度如何”时,自觉学习的,占80%;偶尔会主动关注的,占12%;被动接受的,占8%;事不关心的,占0%。在回答“你是否参加了学校的社团”,参加了一个社团的占了35%,2个社团占34%,2个以上占7%,没有参加26%。从问题的答案所占的比例来看,各位党员、预备党员、建党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对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是支持和肯定的,从总体来看,社团活动的参与率较高。大学生对各式各样的社团抱着美好的憧憬,而且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吸引着他们,然而如今的社团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老师的指导,显现出相对闲散。随着各个社团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壮大,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工作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三)学生接受党员学习教育的途径较多,但是更希望能通过参加社团来获得更系统的党建学习,并且在学习内容方面也希望更加具体和与时俱进。在问及“政治理论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此题为多选)时,国际方面的占26%,国内社会发展方面占29%,学习发展方面占21%,大学生思想状况思想问题占20%,其他占4%。可见,当代大学生并不是以前传统观念里只顾读书的“书呆子”而是紧跟时代脉搏、时刻关心社会和国家命运的当代新青年,他们认为除了学习一些专业技能和谋生技能之外,了解一些当代时事政治是很重要的。在问及“您通常通过何种方式接受党员学习教育”(此题为多选题)时,通过参加社团占28%,网络占43%,课堂教育占56%,报刊和书籍占44%,党校和政治理论学习占52%,其他占3%。在“您认为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此题为多选题)中,其中有56%的人认为通过参加社团,35%的人认为是传统授课,27%的人认为是通过主题班会,52%的人认为是通过演讲、辩论、看电影,16%的人认为是其他。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支持和认同,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党员教育是比较关心的。

(四)高校学生认同以社团为平台学习党建,认为社团学习可以利于党员发展教育。在问及“您对学校的社团有什么建议”(此题为多选)时,其中有43%的人认为还应多建一些社团,67%的人认为建跟专业有关的社团,30%的人认为社团要有指导老师,50%的人认为社团活动要经常化,13%的人认为是其他。在“通过参加党员教育活动,你认为哪些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此题为多选)时,其中有60%的人认为提高了政治理论,81%的人认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53%的人认为提高了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57%的人认为知识面扩大,8%的人认为是其他。

二、高校社团的发展和党建学习存在的问题

各大高校社团因大家的兴趣爱好而建立,是独立存在的服务性的非盈利的组织独立的存在。在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兴趣爱好方面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通过这次调查发现,高校的社团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社团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一)高校社团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社团内部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工作配合力度不够。高校的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以个人兴趣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授课和相互学习的形式开展日常的工作。在高校中各大社团的发展都统一由校团委负责和监管,然而,校团委工作任务大且工作复杂,在有限的资源下对社团的管理也就有点力不从心。目前学校社团活动缺乏内部的协调统一,从而影响活动的社会效果。加上社团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校各系部组织的相关活动和各社团的活动会有一定的交叉。从而降低了活动的整体效果。

(二)高校各社团的发展参差不齐,缺乏理论学习。社团的发展缺乏组织的引导,社团自身的建设制度不够规范,日常管理制度空泛,导致社团成员自由、散漫。从而出现社团活动形式化,缺乏内在文化,随意性较强。社团缺乏党组织的教育,故而管理不够规范;社团缺乏党建知识的学习,导致社团的理论层次不高;致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失去展现自我、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先进性无法得到体现,作用无法发挥。

(三)社团活动没有实际性,调动不了成员的积极性。高校社团组织的活动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活动组织得过于老土,没有创新意义的活动。活动的组织知识简单的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际性,从而难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以致于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

目前高校举办的大多数活动都是按照上面的要求和在特殊的节日举办相应的活动,成员一般没有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加上项目缺乏特色和创新,活动仅仅在于形式,降低了学生对社团的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且简单的活动内容,单一的活动方式,造成学生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拒绝参加活动的现象。

(四)高校社团的发展需要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社团的建立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愿和共同的兴趣而组成。但如今却发现,要想较好地发展社团必须有良好的监管机制。社团活动的开展只有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下和对活动组织的指导下,才能使社团健康、丰富地发展和壮大。然而,调查发现,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校团委或者校社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后,各个社团或者系部最终只会安排给各个班级自由组织落实。最终送给校团委或者校社联的只是系部或者班级送上来的活动总结,从而使活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相应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社团缺乏相应的评定机制,各个社团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评定标准,当前的考核参杂太多的主观性。高校社团对活动的推广往往都是大力宣传,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的服务态度和活动质量仍有待提高,这样就导致了活动没有实效的局面。加上校内活动的参与没有列入每年、每学期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和推荐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标准,就更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下降。

三、发展高校社团和党建学习的对策和措施

我们认为,高校应积极倡导开展社团和党建学习共同发展,针对全校性学生社团开展的实践性工作,提出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开展党建学习的基本思路。

(一)在社团发展中明确指导思想,在社团学习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一是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学习可以作为党支部的延伸,应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以此为社团发展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社团的发展中坚持党组织对社团的指导与引导。发展过程中可以以各类跟党相关的知识、节日开展各项知识讲座或者对当代的时事热点开展交流讨论等活动。以此来提高社团成员的理论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对社团成员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在社团中发展党建学习需要确立规范的制度和组织架构。

在确立的制度中应该根据各个社团的不同情况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我们需要通过制定制度来规范高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的行为,也需要这样的制度来培养高校的党员,提高他们的素质。

(三)在社团中需要加强开展实践性的活动,以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社团组织的活动应该要体现出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而且应是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大学生党员的能力,使党员的作用在团体中充分发挥出来。

(四)需要在社团中完善考核机制,来培养和发掘党组织的优秀后备人才。

篇4: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调查报告

摘 要:近年来,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迅猛,使得它们成为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赤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带动下,民间收藏蓬勃兴起,由民间力量兴办的博物馆应运而生。2015年《博物馆条例》的实施,为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也提高了对民办博物馆的要求。

关键词: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2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05-03

民办博物馆是以教育、收藏、欣赏为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1]。民办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我国博物馆类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赤峰地区各种类型的民办博物馆大量涌现,但由于这些民办博物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多不足。2015年随着《博物馆条例》的实施,国家针对民办博物馆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影响下,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因此,开启对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

2015上半年,赤峰博物馆调研小组对赤峰地区的民办博物馆进行调研。截止2015年5月,赤峰市正式注册的民办博物馆为8家,分别是赤峰市区内的龙乡博物馆、玉源博物馆、西拉沐沦博物馆;敖汉旗的“敖汉第一村”民俗博物馆、内蒙古龙源博物馆、新州博物馆;翁牛特旗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及巴林左旗的契丹博物馆。其中西拉沐沦博物馆正在搬迁,未对外开放,所以目前赤峰地区正式注册并开放的民办博物馆共7家,均为历史类或民俗类博物馆。藏品内容涉及古生物化石、陶器、青铜器、瓷器、钱币、巴林石等。为增加调研报告的准确性,我馆主要以这7家民办博物馆作为本次的调研目标。

(一)龙乡博物馆

该馆位于赤峰市松山区水上公园北金达大厦,是赤峰城区第一家民间文化博物馆。馆长臧洪贵先生是赤峰收藏家协会会长。龙乡博物馆是收藏赤峰地区史前文化、草原青铜文化、辽金元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开设8个基本陈列展览,藏品3万件。该馆为租用馆舍,展厅面积4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实行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政策,每日开放8小时,年接待观众8万人次。

(二)玉源博物馆

该馆位于赤峰市新城区水榭花都,是赤峰第一家以红山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由朱俊杰先生投资建设,2014年开馆。展馆为租用馆舍,总面积1100平方米,展览面积900平方米,馆藏文物6000余件,展出3000余件,馆内工作人员9人。该博物馆实行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每日开放7小时,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主要靠朱馆长名下的玉器加工厂和装潢公司的支持。

(三)古代艺术博物馆

该馆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馆舍由树脂厂厂房改造而成,馆内设施相对简陋。博物馆由张军先生出资建设,投入资金上千万。该馆展厅面积 4000平方米,馆藏文物7000余件,大多数为红山文化时期的史前文物。该馆实行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每日开放8小时。博物馆的运营主要依靠纪念品研发销售和自治区文物局及旗政府补贴。

(四)契丹博物馆

该馆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是契丹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由刘凌江先生创建,馆内陈列多数是他的私人收藏和民间收购。博物馆于2012年开馆,依托巴林左旗辽上京、辽祖陵及其奉陵邑、辽祖州等名胜古迹。展馆为租用馆舍,展览面积300平方米,工作人员共3人,馆内藏文物3000余件,展出文物近1000件,以契丹陶瓷器、金银器和墓志为主。该馆实行免费对外开放,每日开放5小时,全年开放200余天,年均接待3万人次。

(五)“敖汉第一村”民俗博物馆

该馆位于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由丁启义先生投资兴建。馆舍用地为国家无偿划拨土地。馆区总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4310平方米,内设5个基本展厅。收藏民族民俗文物近6000件,现在职工作人员4人,该馆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周一闭馆,平均每天开放6小时。该馆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丁馆长名下的惠祥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六)龙源博物馆

该馆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由刘井军先生投资建设,2015年开馆。馆舍权属为举办者个人所有,享受政府在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展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从业人员15人,馆内藏品6000余件,展出1500余件,藏品多为举办者私人收藏。博物馆实行全年免费对外开放。该馆的运营资金主要依靠刘馆长名下的龙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七)新州博物馆

该馆新址位于敖汉旗新惠镇,由杨晓明先生出资创建,2015年开馆。该馆享受政府土地购买优惠政策。博物馆总面积9360余平方米,工作人员共12人,馆内藏品近万件,以史前文物和辽金元三朝瓷器为大宗,展出文物1200余件。据杨馆长介绍,馆内藏品主要来源于收购、田野采集和赠送。该馆实行免费开放,每天开放6小时,年接待量达一万人次。

二、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兴起的原因、运营模式及地区特点

(一)产生原因

其一,赤峰所在的西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赤峰地区有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一脉相承的史前文化,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大辽王朝的首都。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使很多民间收藏者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收集大量珍贵遗物,当积累的藏品达到一定数量后萌生将其公之于众的想法。正如新州博物馆馆长杨晓明先生所说,他建立博物馆就是源于对收藏“中毒式的热爱”。其二,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民办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意见和办法。如2013年国家文物局正式下发《关于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意见》,要求国有博物馆发挥资源优势,以自愿、无偿的方式,“一对一”地帮扶民办博物馆[2]。赤峰地区大部分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2015年3月国家颁布《博物馆条例》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民办博物馆的地位和属性,保证了民办博物馆在法律框架内规范有序运行,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其三,近年来,赤峰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为民办博物馆的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迅猛。

(二)运营模式

1.个人收藏模式,即由收藏者利用个人财力物力开办博物馆。例如,赤峰古代艺术博物馆是由馆长张军购买的树脂厂改造建成,并经过修缮之后开办的,馆内的藏品都是属于张军先生多年的私人收藏。

2.国助民办模式,即由政府在资金、土地或场馆建设等方面帮助个人或企业建立博物馆。如龙源博物馆是由赤峰龙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馆长由该公司董事长刘井军先生担任。龙源博物馆以玉石加工、特色产品销售和旅游接待为支撑,实现了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促进。国家对这类博物馆的扶持政策较多,如土地购买优惠政策、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资金扶持等。

(三)地区特点

1.博物馆的区域分布集中。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多分布在全国著名的文物大旗或是古文化遗址较多的区域,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和文物资源。如敖汉旗共有3家民办博物馆,而敖汉旗是赤峰地区4种史前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地并以敖汉地名命名。

2.博物馆的类型丰富。赤峰地区的民办博物馆多为综合性博物馆,也有专题性博物馆,均以结合自身藏品特色建立。

3.博物馆的服务完善。赤峰地区的民办博物馆均为免费开放,且开放时间达到10个月以上。大部分博物馆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法定节假日开放,且基本展览特色鲜明。在提升社会服务方面,也积极分担社会责任,经常举办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如龙乡博物馆在2014年与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了《红山文化民间收藏精品展》,向大学生宣传赤峰灿烂的历史文化。

4.博物馆的发展不平衡。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之间的规模差异较大,各博物馆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赤峰龙源博物馆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展馆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藏品仅1500余件。而龙乡博物馆是收藏家利用自有住房开办的博物馆,虽然藏品30000余件,展览面积却只有400余平米,未能充分展示藏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民办博物馆创办者多是以收藏爱好为基础,管理者对博物馆行业缺乏了解,办馆存在很多的业务盲点,无法对自身博物馆有准确的定性;其二,民办博物馆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民办博物馆之间暗地里进行文物置换甚至是藏品买卖,藏品来源的合法性成为主要问题;其三,人才短缺。赤峰地区民办博物馆之间人员数量、专业性差别较大,如新州博物馆现有员工1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人。而“敖汉第一村”民俗博物馆现在职工作人员仅4人,大专以上学历2人。而且,大部分博物馆没有专门负责宣教的讲解人员、专业的文物修复人员;其四,资金问题。大多数民办博物馆的经营者以收藏为好,倾其所有兴办博物馆,但由于免费对外开放,收入为零,仅靠创办者一人之力,难以解决博物馆正常运营的基础花销,因此民办博物馆的展馆环境、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其五,安全隐患。部分民营博物馆为租赁场地改建,没有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陈旧,馆内工作人员消防安全知识匮乏。另外一些民办博物馆甚至没有专业的安保人员,馆内藏品安全令人担忧。

四、赤峰地区民办博物的发展对策

(一)依法办馆,提高民办博物馆的质量

《博物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民办博物馆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提高了对民办博物馆的要求。建立健全博物馆管理制度和藏品管理办法势在必行。文物部门须通过严格的评估定级、年度检查和考评等方式,指导民办博物馆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3]。民办博物馆也应按照《博物馆条例》的要求:“建立藏品总账、分类账,完善相关藏品管理、征集、调查制度,改善藏品保管条件,注重社会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能力,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办博物馆群体。”[4]

(二)转变经营理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目前,赤峰市的民办博物馆多为收藏者自己出资建馆,其高度的个人决策和管理导致民办博物馆整体专业性不够。民办博物馆应尝试借鉴国外民办博物馆董事会管理方式,通过招标的形式吸引企业投资入股,采取董事会决策、馆长负责制的办法提升民办博物馆的专业水准和资金保障。将民办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文化艺术品鉴定培训等结合,产生关联效应,在发挥社教功能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解决博物馆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重视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研究水平

民办博物馆要落实“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馆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大力提升展示服务水平[5]。培养专业人才从事文物修复、文物养护、展陈设计、文化产品开发等工作,提升馆内的藏品管理与保护水平,根据民办博物馆自身藏品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藏品保护与维修方案,从人力、设备等方面,完善藏品的保护研究机制。

(四)加强馆际交流

加强民办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增强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的沟通交流,国有博物馆可对民办博物馆在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业务活动实施帮扶[6]。成立博物馆协会,由国有博物馆专家团队定期为民办博物馆开展培训和帮扶工作。通过馆际技术交流,提升民办博物馆的综合实力,促进民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不断提高。

——————————

参考文献:

〔1〕〔2〕〔5〕文物博发[2010]11号.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2010-01-29.

〔3〕〔6〕陆建松.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文博世界,2011,(3).

〔4〕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3.

篇5:博物馆党建报告

井冈山精神从何来?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参与了井冈山红色学习,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毛泽东故居、小井红军医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就是一篇血与泪的史诗。毛泽东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然而攻打长沙的失败却让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牺牲在战场上,拉出来的几千人的队伍转眼仅剩几百人。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这些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没有放弃,而是坚定信念,勇闯新路。上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辗转多地后,毛泽东终于带领部队来到了井冈山,从此中国革命的格局大大的打开。

在井冈山群众的支持与奉献、涵养与保护下,革命的火苗一步步壮大。千磨万仞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让红军战士们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仍然选择坚守、不言放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敢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敢于闯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才有了革命火种的保留。正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使得革命火种一步步地发展壮大。因此井冈山精神是在遭受失败下锤炼而成,是在坚守信念中涌出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的,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发展的。

如今的井冈山,已经从以前的穷乡僻壤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百业待兴的活力山区。在茅坪乡神山村,我们在老乡的家中看到了他家房屋以前的照片,与如今房屋相比,实在不可复识。乡亲们说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井冈山在正式实现了全山脱贫。老乡们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他们自己也要好好乘着这股春风努力奋斗。以前井冈山人靠热血打出了一片根据地,他们这一代也要发扬好先辈的井冈山精神,为国家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也做出井冈山的贡献。看着神山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想起几十年前的奋斗场景,这不就是井冈山精神再当代的体现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群众用他们的行动生动的诠释了井冈山精神的意义吗?

篇6:博物馆实践报告

漫长而又悠闲的假期将近过半,有的人宅在家里,玩着游戏变得越来越胖;有的人选择去健身房,磨砺自己的身心;更有的人在家中读书漫漫,增长见识。不过这样的漫长假期里何不去社会上进行下自我锻炼呢?当代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应该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应该学会去认识和熟悉社会,假期不是用来无节制的放松和玩乐的,一个学期的学习确实非常辛苦,假期享受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段时间也应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社会实践加快我们对社会的熟悉。将来毕业后才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之中,才能尽量避免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说到社会实践,我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当属志愿者的行列,所以在假期中,也就坚持在云南省博物馆新馆中作为志愿者为游客进行服务。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他们没有报酬,没有福利,有的只是一颗炽热的心,用着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只是为了能够给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省博物馆作为一个省的文化象征,承载了多少的历史沉淀,多少兴衰往事,都记录在了一件件默不作声却又信息无数的古文物之中,作为历史系的大学生,这里无疑是我们最好的战场。

在省博物馆当志愿者也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了,开始只是和社团完成任务而来这里的,现在竟然已经志愿服务了那么久。我也从刚开始的基础服务岗位慢慢通过学习成为了志愿讲解员,开始负责博物馆的定时讲解。博物馆一共分为三层楼,二层和三层是常设展览,而我主要负责三楼。三楼是关于云南历史以及宗教的最为重要的楼层,一共有三个馆组成,分别是南诏大理国、元明清时期的云南和近代反侵略史的百年风云。整个一层楼如果讲解完大约是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可以说是件体力活。在讲解时,我不仅要讲的头头是道,也要让观众有兴趣,我既要讲出南诏大理佛教盛行的状况也要讲出反侵略斗争的艰辛。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作为志愿者所有的热情和甘愿付出的精神。

第一馆:南诏大理国

此时中原已被唐王朝所统治,云南(当时有六个诏以洱海为中心错落分布)并没有属于唐朝的势力范围,然而随着吐蕃的兴起,唐朝边疆收到了大量的侵扰。为了对抗吐蕃,唐和南诏之间的恩怨故事就此展开。而在讲解此馆是,我需要讲清南诏是如何统一?唐王朝和南诏之间的数次分分合合(天宝战争和苍洱之盟)以及南诏灭亡和大理国的兴起,而且在这其中还要不断穿插佛教在这片地区盛行的状况。

第二馆:元明清时期的云南——开疆戍边

云南真正成为中原所统治的势力范围始于元代,在此之前主要是以藩属国为名。元世祖平云南碑,云南成为了元朝的势力范围;明朝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对云南进行编制,将原有的百户府、千户府统统按照明制改为了路、府、州、县,云南正式成为了省级规划区。而在后面则有大量的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是难能可贵,而讲解起来也并不简单。

第三馆:百年风云

近代的中国并不太平,是一部屈辱的侵略史,但同时也是一部斗志昂扬,充满着中华精神的反侵略史。从开始的冯子材将军抗清到马嘉理事件《烟台条约》签订;从清朝服饰到近代铁路;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其中无不显示中华文明之连续与民族精神的可歌可泣。当来到最后的讲解点时,迎面悬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承载着太多太多,无数的学生站起宣扬因为爱国,无数的战士奋起斗争只为爱国,无数的烈士丰碑屹立履行爱国。如果奇迹有颜色,一定会是中国红。

讲解很累,是体力活,仅仅是站立一个半小时就很让人觉得难受,更不用说将知识点与各位观众进行讲解,但最让人觉得值得的也是最为期待的一刻就是讲解结束之时观众们最为热烈的掌声以及道谢,至少证明了我的讲解所存在的价值。

我常常会面对最后一个馆的五星红旗发呆,想想我的祖国的崛起是多么的波折。中国经历了些许之年的变化,它的发展早已是众所皆知: 从排华到优先撤走华侨,从手推木车到东风重卡,从高文盲率到全面义务教育,从阅兵武器东平西凑到国之重器目不暇接,从破败到兴盛,从贫穷到富饶,从战乱到和平,从八国联军到八方来贺。

篇7:博物馆参观报告

这次的博物馆参观之行一共去到了上海的三个博物馆,分别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但由于各种不定因素,对于前两个博物馆我们未能更好更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参观了三个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对于我们这次的博物馆设计是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的,我也在此做了一些思考。

上海自然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内,浓厚的艺术气息环绕着博物馆,而博物馆本身的设计又与周边环境相呼应,仿佛是从地上长出一般,遗憾的是博物馆离开馆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只能在博物馆周边观赏。

环绕博物馆一周,发现与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截然不同,自然博物馆精心做起了“矮”文章。若能从高处俯瞰,新馆像一只扁扁的“鹦鹉螺”,与浦东张江的另一只“鹦鹉螺”——上海光源,遥相呼应。“螺”身铺满“绿色”,屋顶绿化与见缝插针的立体绿化,让这座建筑面积仅有45000平方米的“小场馆”,拥有接近30%的“大绿化”,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散发出浓浓的“公园气质”。

仔细看,曲面上密布着不规则多边形,就像是一个个细胞。这座由国外知名设计师设计的场馆,最具特色的就是这座“细胞墙”,且意味深长:自然生命的演化正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穿过细胞墙,走进自博馆就能寻找答案。曲线外立面环抱着一汪清可见底的人工池塘,是自然博物馆前部广场的核心。深看下去,“细胞墙”竟然还有15米的“根”,挖掘出地下两层空间。

走至另一立面,是与前方通透的细胞墙截然不同的植被墙,与公园里大片大片的绿草地相呼应着,植被墙上摆着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植物盆栽,就像是给建筑穿上了一件自然编织的衣裳。

上海龙美术馆

离开自然博物馆,我们来到了龙美术馆,这曾经是运煤的码头,这座风格简约,透着静谧之意的建筑很快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大家开始围着建筑拍照,可不巧的是美术馆在布展,我们只能去到地下展厅,于是我们更加珍惜这次机会观展。

美术馆最吸引我们的当属独特的外墙设计了,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既原始又现实的空间和古代、近代、现代直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陈列,这种并置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展览空间。不得不说清水

混凝土给人带来的朴素之感使这座建筑透露着一股空灵之气,处在其中甚至不敢大声呼吸,艺术作品的神圣得以展现的淋漓精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此博物馆是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粝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可能。查阅了资料以后我知道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集当代艺术展览、收藏、研究、交流、体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城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改建完成后,当代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具有大小高度不

篇8:博物馆党建报告

报告会上, 唐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 围绕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从全会的重大意义、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五个方面, 对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入解读。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海滨在主持会议时强调, 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要迅速组织学, 按照要求做, 聚焦问题改, 推动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各级党组织要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同公交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与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 全面梳理总结2016年工作, 谋划好2017年工作,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李沧巴士公司党委书记濮宗元在会后表示:“通过本次宣讲学习, 深刻领会了党中央加强反腐建设、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 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 也要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为企业发展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崂山巴士公司501路驾驶员王群深有感触地说:“听了唐书记的宣讲报告, 澄清了自己思想上的模糊认识, 对全会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 我将更好地服务乘客, 让六中全会精神在每一辆公交车上开花结果。”

篇9:甘肃省博物馆满意度调查报告

关键词:甘肃省博物馆;观众;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81-04

一、前言

(一)概述

目前,满意度研究每年都有大量文章发表,尤以博物馆馆观众满意度研究热门;观众满意是成功地理解某一观众或某部分观众的爱好,并着手为满足观众需要做出相应努力的结果,是观众对博物馆提供服务的感受及评价,也是博物馆的努力结果。让观众满意的第一步从市场调查了解观众的需求开始,然后再在陈列(展览)设计、接待服务的过程中,努力去满足观众的需求,它贯穿了博物馆社会教育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博物馆满意度研究的依据是科学的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而笔者的这项研究是属于应用博物馆学范畴的。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甘肃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坐落于省会兰州市七里河区;馆方根据甘肃省独有的文物特点及其优势,积极全面地向社会推出了“甘肃彩陶”、“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红色甘肃——走向1949”五个常设主题展览,并分别在2007年和2011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和“第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并设临时展馆,展出当前热门的文化现象及社会话题。

二、资料搜集的基本情况

笔者这次采用在博物馆周围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首先笔者同学和笔者进行了问卷的设计,这个过程中也请教了很多老师和参考了同学的建议和意见。问卷的基本内容有:1.观众的自然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教育程度;2.参观群众对甘肃省博物馆基本情况的了解情况3.观众的参观态度,比如参观目的、展出内容的评价及感受4.观众对博物馆配套设施的评价,如:卫生、休息区的设置等。其次,于2015年9月下旬及国庆期间发放问卷,收回123份,都是笔者在场,可以认为都是有效问卷。为了有效保障问卷的认真完成程度同时不耽误观众的时间,笔者设计问卷包括20个问题,80%的观众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

三、问卷的统计情况

(一)观众的特征

本次研究一共发放了123份调查问卷,女性71份(57.7%);男性52份(42.3%)。男性观众的比例高于女性观众,某种程度上说明女性观众更愿意配合笔者。

接受调查的观众中,以“18—30岁”和“45-60岁”的居多,分别有50份(40.7%)和45份(36.6%)问卷;其次有16份(13.0%)问卷是“30-45岁”的;再次8份(6.5%)问卷是“18岁以下”的;最后是“60岁以上”4份(3.2%)问卷。

甘肃省博物馆的观众以甘肃省人口居多,且基本都居住在兰州市;省外的观众是:河南2份问卷,山西1份问卷,安徽1份问卷,内蒙古1份问卷。

在接受访问的观众中,“大学本科及大专”的人数是最多的,有51份(41.5%)问卷;中专或高中学历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占总体34.1%,其次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和“小学及以下”,各有12份和10份,占9.8%和8.1%;由于调查期间跟国庆假期重合,“学生”居多,有56份问卷,占45.5%,其次是“工人、员工、职员、政府企业管理层”,有46份问卷,占37.5%,再次就是“个体营业者”有18份问卷,占14.6%;“离退休人员”有3份问卷,占到了2.4%。

(二)了解度

该项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选择“没听说”有6份(4.8%)问卷;“听说过但不了解”的有80份(65%)问卷,“完全了解”的有8份(6.5%)问卷,“了解”29份(23.7%)问卷;了解途径中,选择“慕名而来”的最多,有64份(52%)问卷,其次是“其他”和“亲戚、朋友介绍”,分别有28份(22.8%)和27份(21.8%)问卷,最后是“通过访问该馆网站”有4份(3.4%)问卷

(三)参观内容

1.参观目的

筆者把该问题设置为多项选择,得到该问题的多项选择时,我们把多选的选项拆分为单项,结果显示:观众的参观目的主要是“充实知识”,有69位观众(56.1%)之多选择了该项,排在第二位的是“休闲娱乐”,有25位(20.33%)观众,其次是“陪同家人和朋友”,有14位(11.33%)观众,“随旅行社参观”和“其他”的目的分别有6位(4.88%)和9位(7.32%)

2.印象深刻的展览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考虑到观众的难以取舍,设置的是可多选,部分观众进行了多选后,我们仍然采用拆分后累计统计的方法,统计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展览是“甘肃丝绸之路文明”,观众选择该项的观众是46位(37.40%);其他依次是“甘肃彩陶”的40份(32.52%);“甘肃古生物化石”的37份(30.0%)。

观众评价依次为:“还可以”的71份(57.55%),“很满意”的44份(35.6%),“不太满意”的7份(5.6%),“不想评说”的有1份(1.1%),在“观众参观完后的感受”这一问题上,有66(53..65%)份问卷选择“比预期好”的,有37份(30.08%)问卷;“比预想要差”的有17份(13.8%)问卷选择“和预想差不多”的;“不想评说”的有7份(5.7%)。

3.愿意进行再次参观

在该问题的选择上,大部分观众愿意再次参观:表示“愿意再次参观”的有78位(63.41%)观众;“不确定,也许有可能会再次参观”的有38位(30.89%)观众;“不想参观”的有7份(5.7%)。

(四)观众对博物馆配套设施的评价

1.交通条件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市中心城区路段,交通比较便利。在该问题的回答上,有69份(55.75%)问卷认为“交通便利”;有25份(20.45%)问卷认为“一般”有12份(10%)的问卷认为“十分便利”;有15份(12.2%)问卷认为“不便利”,有2份(1.6%)认为“十分不方便”。

2.博物馆卫生状况

从问卷统计中可以看到观众对该馆的卫生状况是满意的;61份(49.4%)问卷认为卫生“好”;58份(47.1%)问卷认为卫生“一般”;认为“很差”的有3份(2.3%);只有1份(1.1%)问卷认为卫生“差”。

3.对于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评价

对于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观众一般认为是满意的,认为“服务态度很好”的有30份(24.1%)问卷;认为“服务态度好”的有54份(43.7%)“服务态度一般”的有31份(25.3%);“不想评说”的有7份(5.7%);认为态度“不好”的则只有1份(1.1%)。

4.对于馆内出售纪念品的评价

有47份(37.9%)问卷选择了“对博物馆的形象不好”,负面想法是很明显的;有41位(33.3%)观众选择了“增加博物馆收入”;其次是“能方便游客”的有20份(16.2%);再其次是“不想评价”的有11份(9.2%);只有很少的4份(3.4%)问卷认为博物馆设置出售纪念品的商店能不仅能增加博物馆的收入还能给旅客带来方便。

5.休息区的设置

在观众对博物馆休息区设置的看法上,有96份(78.2%)认为设置“充足合理”;有16份(12.6%)认为“偏少”;还有11份(9.2%)问卷认为“偏多”。

四、结果分析

我们之所以对问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是为了确定哪些因素与参观观众的行为有直接关系,结果显示这些因素有:观众的基本特征如性别、年龄、居住地、教育程度、职业;笔者先在Excle里导入数据,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构造统计量,这个统计量服从F分布,在F检验中,运用P值检验:如果P值大于0.05就表明差异不显著:而如果小于0.05,表明存在差异。本文中,鉴于篇幅,没有列出的项目默认为没有显著差异。

(一)性别因素

检验结果表明,在“印象深刻的展览”、“参观目的”、“参观后的感受”、“展出内容的评价”、“卫生状况”、“再次参观的意愿”、“交通条件”、“工作人员态度”、“商店的评价”及“休息区的设置”这些项目上,男女间差异不显著,两性之间有显著差异的项目为“了解该馆的途径”,P值=0.013<0.05,在问卷的描述性统计中也可以清楚:男性主要通过“其他”方面了解该馆,而女性则倾向“听朋友介绍”;在“慕名而来”选项上,两性差异不明显;“访问该馆的网站”的样本里,大多数人反应网站更新慢,但样本数很少,差异不具有代表性,不予以分析。

(二)年龄因素

由上表可知,年龄因素在“深刻印象的展览”、“了解该馆的方式”、“交通条件”和“卫生状况”的选择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他选择上则无明显差别。

由上表知,年龄因素在“深刻印象的展览”、“了解该馆的方式”、“交通条件”和“卫生状况”的选择上差异显著;而在其他选项上则差异不显著。

在“深刻印象的展览”方面,“18-30岁”的观众的兴趣更高一些;“慕名而来”各年龄最主要的途径;有4份问卷结果显示为“通过访问该馆网站”,其中“18-30岁”问卷有3份,“45-60岁”的问卷有1份。人对博物馆的“卫生状况”的认识与年龄有关,各个年龄段的人在认为卫生“好”的选项上没有显著差异;“45-60岁”的观众在卫生“好”的选项上的比例高于认为“一般”的;在其他的选项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问卷认为博物馆的卫生“差”的只有2份、还有2份认为“很差”,笔者调查实在周末和国庆假期,来馆参观人较多,不排除卫生打扫不及时的情况。

(三)居住地因素

“居住地”这个变量的影响较大,很多因素都受其影响,在“深刻印象的展览”、“是否愿意再次参观”、“交通条件”、“卫生状况”、“对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馆内出售纪念品”上都有显著差;在其余选项上则无显著差异。

在“再次参观意愿”的问题上,兰州市接受调查的98份问卷中,有71份(72.7%)表示还会来参观;甘肃省内的20份问卷中,有12份(61.4%)表示了愿意再来参观;相比而言,外省观众的样本数太少,没有代表性,且基本上都不打算进行下次参观,充分说明了地域对“是否愿意再次参观”方面对观众的影响很大。“交通条件”上,兰州正在修建地铁中,交通稍显拥堵,各个地方想法不一致;在“深刻印象的展览”、“卫生状况”、“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馆内出售纪念品”四个问题,F值检验为显著性差异,但差异的具体性则无法得知。

(四)受教育程度因素

“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比较大,分别在“参观前后感受的比较”、“卫生状况”“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对出售纪念品商店的评价”上有明显差异;在“参观前后的感受比较”的选择上,观众选择“比预期好”选项的占得比例最多,也是这个问题的“众数”(mode);“研究生(含)以上學历”的观众主要选项是“同预期差不多”;而“中学生”在“比预期差”的选择上占多数;在“卫生状况”的选择上,主要选项是“好”,正面反应了该馆的卫生状况是非常好的;“高中及大专”认为“很好”的比例要大于其他三个类型;“本科及专科”和“研究生(含)以上”在卫生“较好”的选项上所占比例要高于“小学”和“中学”。综合结果显示96.5%的人都认为卫生状况好,对于出现的4份认为该馆卫生差的问卷我们可以忽略不计。“本科及专科”在“商店评价”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不想评说”,在其他几个问题上,不同的教育程度并无明显差异。

(五)职业因素

F值检验结果表明,“了解该馆的方式”和“是否愿意再次参观”的P值分别为0.026和0.039,除此之外,在其他选项上的差异性并不十分显著。所有职业的人在通过“慕名而来”“了解该馆的方式”占多数;“学生”在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博物馆的途径上与其他职业有显著差异。在“是否愿意再次参观”的问题上,各个职业在“愿意进行再次参观”并显著差异。

五、结论与建议

(一)年龄

来该馆参观的观众主要是“18~30岁”和“30~4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也即中青年人。

不同年龄的人对“深刻印象的展览”、“了解该馆的方式”、“休息区设置”和“卫生状况”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从博物馆方面来说,设置不同的展馆会有不同的目的,自然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会被不同的展览吸引;在甘肃博物馆的调查中,有跟随着解说员不同展馆都参观的,也有被个别展馆吸引的,至于在“了解该馆的方式”上表现出的差异,原因显而易见:不同年龄层的人,获取信息渠道差别很大,因此了解该馆的途径就随之差异比较大。因此博物馆在宣传方面要综合合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休息区设置”态度上的差异,可能是因为笔者调查期间是星期天和国庆假期,学生多一点,因此对这一部分观众来说会偏少,但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甘肃省博物馆的休息区设置还是合理的。

(二)性别

在笔者调查的问卷中,女性人数要比男性人数多,可能是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可能陪孩子、家人来博物馆参观;又或是笔者为女性,觉得女性观众更愿意配合调查,多访问的是女性。其次,F值检验结果也表明:性别在“了解博物馆的方式”上有显著差异。女性除了主要通过“慕名而来”这个途径外,选择最多的是“朋友推荐”,侧面说明了女性更多是通过朋友的推荐和介绍了解到该馆的;而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除“慕名而来”这个选择外,其主要的得知途径是“其他”,是因为男性与女性信息渠道来源是不一致的,男性更喜欢接触新事物。因此博物馆要根据两性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知名度。

(三)居住地

甘肃省博物馆的观众大部分来自于本省,同时又以居住在兰州市的观众数量为主,说明地域在观众来源上有很大的作用;且“居住地”对观众参观态度的影响也很大,各地发展水平不同,消费水平存在差异,消费观念有很大不同,虽该馆门票凭身份证免费领取,有很多观众是第一次参观,并不知晓。本文的统计数据表明本地观众更愿意进行再次参观,明显高于外省观众;从而,省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博物馆与社区、学校之间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本省观众,使博物馆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四)受教育水平

参观群众中,“本科及专科”学历的人最多,充分说明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把参观博物馆作为休闲娱乐的项目。博物馆不仅为观众提供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更是文化教育的机构,但是从问卷的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学生所占比例不大,而且笔者调查时间恰逢星期天和国庆假期,中学生平时应该更少。从F值检验的情况来看,“受教育程度”这一因素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分别在“参观前后的差异”、“卫生状况”、“参观”差异较大。

(五)职业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参观群众中职业最多的是“学生”和“工人、员工、职员、政府企业管理层等”这两种。因为笔者调查期间为周末和假期,学生多,陪同的家长也多;跟团的也不少,因此学生成为参观的大部分,但从上文知,中小学生的比例不是很大,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比较高的。此外,选“其他”的人也比较多,说明笔者对职业的划分法有点传统,很多职业无法纳入其中,也说明现在的职业更加的精细化。

本次调查由于笔者能力欠缺,问卷的设计之初有很多不足;过程中只有笔者一人发放問卷,对调查的对象类型选取就比较单一,样本类型分布不均匀;问卷中问题的设置经过了笔者的反复琢磨,但仍有些问题偏书面化,且问题的答案也不能罗列的太细,不利于观众阅读;本次问卷中,笔者设计开放性问题,但90%的观众没有填写,或者直接自动忽略,造成了数据的缺失,样本量偏少,无法纳入比较;综上,笔者才能所限,调查结果仅供参考,需要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上一篇:invention可数吗event下一篇:“备好课”专题培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