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外包安全管理

2024-04-18

业务外包安全管理(通用6篇)

篇1:业务外包安全管理

浅谈业务外包后的企业安全管理

【摘 要】..................................................................................................2 【关键词】.................................................................................................2 0、引 言..................................................................................................3

1、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5 1.1供需关系不平衡...........................................................................5 1.2 供需信息不对称..........................................................................6 1.3 配套资源的制约..........................................................................7 1.4 安全协议约束力不足..................................................................7 1.5风险转嫁思想和现象...................................................................8

2、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思路..................................................9 2.1进一步加强立法与监管。.........................................................10 2.2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1 2.3 完善业务外包管理措施............................................................11 3、结 论..............................................................................................17 参 考 文 献............................................................................................18

【摘 要】

涉及承包商的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需要关注企业安全管理所处的业务外包环境以及外包环境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刻影响。有关数据表明:当前的业务外包环境存在着供需关系不平衡、供需信息不对称、配套资源制约、风险转嫁思想和现象等种种与业务外包相关的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目前,改善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企业安全管理可从3方面入手:其一,加强立法与监管、调控风险因子组合;其二,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其三,完善企业业务外包管理措施。当前在业务外包环境下加强承包商管理是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影响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的因素还有涉及更广泛的内容。

【关键词】

业务外包 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承包商管理

0、引 言

所谓业务外包,指企业基于契约,将一些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外部的专业化厂商,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都雇用承包商来从事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包括通过第三方代理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而且,业务外包还延伸到了生产经营领域之外。例如:在已经持续4年多的伊拉克战争中,最忙碌的其实并非美国大兵,而是那些打点美军事务的承包商。他们为美军提供吃喝拉撒睡“一条龙服务”,可谓“超级保姆”。离开了他们,美军寸步难行。

总之,业务外包已成为各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普遍形式。作为业务外包重要角色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常常多于生产经营单位的现场员工,有时承包商还需将工作进一步转包给分包商,从而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里,在契约关系和道德规范的约束下,形成复杂的供需链和利益相关方关系,如图1所示。通常,生产经营单位的承包商可以进

一步划分为临时承包商、长期承包商和重点项目承包商等类。

业务外包时,现场工作的承包商通常会打乱作为业主的生产经营单位正常的工作模式,不仅对自身员工也对现场的业主员工造成危险。他们(指承包商及其员工)将危险与风险引入工作场所,工作场所已经存在的危险与风险也将影响承包商员工,承包商的作业与行为将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安全绩效,因而承包商管理就是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所发生的许多安全事故都与现场的承包商有关,例如:造成214人死亡,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68.9万元的孙家湾煤矿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包括:外包工队特殊工种长期违规无证上岗,违章带电检修电气设备;劳动组织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包代管;该煤矿跟业务外包相关的其他一些深层次问题。

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之间有着不同的安全文化、不同的工作标准,在处理安全问题的方法上也会存在差异。不难看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涉及复杂的风险因子组合形式,安全管理呈现出多方位交叉的特点。生产经营单位要有效地控制自身活动的风险,还必须建立系统的方法来确保所有的承包商、分包商及其员工在从事相关活动时不伤害生产经营单位的员工或承包商、分包商员工,其中包括:确保承包商有能力从事所承担的工作,确保承包商以安全、适当的方式从事工作。

从法律角度看,承包商与分包商作为雇主仍然有责任管理其员工,承包商、分包商需按相关的安全标准开展工作来避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因而在业务外包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如何对复杂的风险因子组合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双赢、多赢的风险控制效果,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在以下研讨中将“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等同看待和使用,而重点在业务外包、企业及风险管理上。

1、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的安全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和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概括起来有如下现象:)供需关系不平衡。2)供需信息不对称。3)配套资源的制约。4)安全协议约束力不足。5)风险转嫁思想和现象。1.1供需关系不平衡

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供需关系是一种较复杂的供应链关系,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及非对称性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处于强势地位,试图用强硬的手段要求承包商按他们的方法行事,而不是试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承包商为了能承揽下工作任务,有时不得不接受一些苛刻的条件而被动行事;

二是劳动力市场相对紧缺时,承包商会以相对紧缺的劳动力作为筹码,提出一些附加要求,不按规定与合约的要求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这两种不平衡与非对称的供需关系都会造成发包方(或业主)与承包商敌对或非合作的态度,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来共同管理作业过程,并有效地控制所有活动的风险。

造成这两种不平衡及非对称的供需关系的原因:

一是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树立正确的态度,认识到自己在法律和管理上的责任,有“包”字当头的优势意识,没有建立起系统有效管理措施,对承包商缺乏负责任的战略性管理;

二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承包商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和信用机制,缺乏社会与生产经营单位对作为承包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有效监管与监督。

1.2 供需信息不对称

业务外包环境下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在某些情况下,生产经营单位对外包业务的性质与特点(如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所潜在的危险与风险、作业方法、操作程序、意外及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等)都很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做到信息共享,但由于缺乏沟通,生产经营单位未将相关信息传递给承包商,未对承包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承包商的导入培训缺乏或不够,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就现场的安全问题交换看法的机制不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现场安全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制度和安全工作例会制度不健全,使得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可利用的安全信息会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外,当承包商再将业务分包给分包商时,生产经营单位会只关注主承包商,分包商往往被忽视,分包商获取到并可利用的信息会更少。业务外包环境下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安全管理的错位,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1.3 配套资源的制约

生产经营单位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从事现场的安全管理,有的项目经理同时兼任几个项目的经理,安全管理人员也需兼顾多个作业现场,导致现场管理不到位,不能协调解决好作业现场各单位间交叉作业与工序交接中存在的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

业务外包时安全技术措施费用有时还不能做到专款专用;承包商不能按要求设臵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适量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没有能力或不愿根据具体的作业活动与施工过程,开展危险源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编制安全控制措施;在从事相关活动时,安全管理人员督导不周,相关措施得不到保证;

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加上固定雇用人员少;临时招募的人员文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大,安全培训与技能培训不足;造成人员技能不够,安全意识差,相关能力欠缺。资源的约束,会造成风险控制措施不能实施到位。1.4 安全协议约束力不足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业务外包尤其是工程项目外包时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都会签订合同,有时还会签订安全协议,合同或安全协议中会具体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和承包商各自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实行与经济挂钩的管理办法。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业务外包的这种合同管理或协议管理,对安全管理缺乏实质性的约束力,往往流于形式,在现场安全管理中得不到落实。

许多生产经营单位认为承包商只需按要求完成任务即可,安全生产的责任在于承包商,只是承包商的事情,承包商的现场安全管理与自己无关。

另外,在承包商发生事故后,通常不对作为业主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考核,只是对承包商进行经济处罚,这就造成了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商不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同样,承包商也有相同的想法,认为生产经营单位不应该管,也不愿意接受管理。结果双方的管理责任不能付诸实施。

1.5风险转嫁思想和现象

业务外包时现场工作的承包商通常会打乱发包方正常的工作模式,会对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现场作业人员造成危险,现场的安全工作需相关方共同管理,共同承担安全风险。

业务外包环境下,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就从管理自身的活动及自己的员工扩展到监督、协调与管理其承包商、分包商及他们的员工。但有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按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将承包商的管理纳人其中,并对承包商提供作业指导、培训与监督,相关的风险被转嫁给承包商。作为现场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承包商、分包商,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用人单位对其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其法律职责,也不按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健康安全计划,相关的风险被转嫁给员工。

对于业务外包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虽有一定的要求,但业务外包的形式有多种,如临时性、长期性和建设工程项目外包等形式,目前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外包,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的责任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但其他形式的业务外包,要求不明确,如生产经营单位从劳务公司临时或长期聘用人员,双方应如何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

另外,业务外包时,我国对承包商的安全绩效是否纳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绩效以及如何纳人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承包商发生事故后,只是对承包商进行经济处罚,通常不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考核,对承包商的安全绩效如何考核也没有明确规定。

现在所提倡并实施的安全生产“ 一票否决”可以说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控制自身活动的安全绩效,并没有考虑到业务外包时包含承包商在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安全绩效。

2、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思路

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进一步加强立法与监管,调控风险因子组合。2)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完善业务外包管理措施。2.1进一步加强立法与监管。

调控风险因子组合业务外包涉及的内容有多种,如工程与建造施工,设备设施安装、调试、操作与维修保养,仓储、运输,绿化、餐饮与保洁,聘用劳务等。因此,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企业安全管理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承包商、分包商、政府部门等多方面,需完善业务外包环境下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生产经营单位、承包商、分承包商、劳务公司等的安全职责。各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业务外包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树立正确的态度,认识到自己在法律上和管理上的责任,克服“ 包”字当头的优势意识,不仅要对与自己从事的活动相关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还必须与相关方共同管理现场安全工作,确保实现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的“ 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监督”,建立起系统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承包商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把承包商纳人安全管理体系作为整体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对承包商的安全绩效应纳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绩效进行考核:在承包商发生事故后,不仅要对承包商进行考核,也要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考核。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不仅要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控制自身活动的安全绩效,还要考虑到业务外包时的整体安全绩效。对承包商不仅要实行与经济挂钩的管理办法,在其不履行安全职责、发生伤亡事故等情况时进行经济处罚,还要将其安全管理绩效与资质审批、选择使用相结合,也要实施“ 一票否决” 制度。社会需建立承包商安全绩效考核系统,生产经营单位需建立承包商安全绩效考核档案,将承包商的安全绩效记人系统与档案。相关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实施行政许可时对承包商的安全绩效进行考核,对安全绩效差的承包商进行警告、限制其投标活动、取消其许可证资格等措施,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在评估、选择承包商时,选择安全绩效优良的,淘汰安全绩效差的,确实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

2.2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和体现,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不善会造成生产经营单位及承包商、分包商的员工遭受伤害与痛苦(甚至波及供需链之外的相关方),引起高额的直接与间接费用,促使员工对企业丧失可信度,对公众造成不良形象,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坚持安全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不能以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弘扬“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监督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安全投入,改善作业条件,将安全完全纳入到所有的工作方式中,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控制、减少和消除死亡事故、伤害事故与职业病,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2.3 完善业务外包管理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商建立健全协作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业务特点及管理要求建立安全管理目标,实施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就作业现场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协商与相互联络,共同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目标,保护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协作模式如图2所示。)生产经营单位认识到确保在现场从事的所有工作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是自己的责任,尽可能地提供和维持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环境,包括安全的工作条件、安全的设备及安全的工作场所,不对自己的员工、合作者或承包商、参观者或客户及公众造成安全与健康风险。)加强承包商管理可以从采购管制、作业管理、绩效监测与测量人手,并对承包商进行分类管理。采购管制重点要突出评价、选择承包商时考核其以往的安全绩效,切实实施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要突出作业管理,在开始现场工作之前为自己的员工、承包商、分包商提供足够的信息、指导及培训,使得他们知道工作场所的危险及安全工作程序,确认员工及承包商有正确的知识和适用的技能来安全地从事工作。绩效监测与测量主要体现对承包商的审核及对承包商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现场安全管理进行实时监督,确保从业人员按照正确的程序工作,遵守作业指导,对自己与他人不造成危害。)承包商也应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职责,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对与承包活动相关的风险进行系统管理。这就必须以满足法规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前提,设臵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适量的管理人员。承包商还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全体员工受到应有的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和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应经相关部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应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建立安全控制措施与意外及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与现场作业的相关方协作,共同管理现场安全工作,有效控制所有活动的风险。外包模式下的主要安全与风险问题

服务外包,是通过发挥服务商的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以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但服务商的引入,从当前实践来看,也使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变得复杂,安全风险有可能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外包工作范围的正确选择与否,直接决定了外包工作的成败。正确的范围选择可以促进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错误的选择则极有可能增加维护管理成本,对重要数据和保密信息造成相当的安全隐患。二是部分单位认为“外包等于什么都不用管”,结果导致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职能弱化,造成项目管理混乱,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服务商的引入,使接触、了解、掌握政府机关网络结构、参数设置、软件结构,敏感数据或信息的人员增加,可能增加信息系统被攻击和数据或信息丢失泄漏的风险。四是服务商的经营风险可能导致电子政务的安全风险。如公司发生经营困难或技术团队的人才波动时,可能导致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下降,甚至中断,进而对信息系统构成运行风险和泄密风险。五足服务商技术团队人员的职业素质可能影响服务的保障能力和质量,并有可能构成安全威胁。服务商技术人员一般足通过市场化手段招聘而来,如果招聘时把关不严,将职业素质较低的人员招聘进队伍,后期培训和管理又没有跟上的话,可能因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或操作不当,产生人为的运行故障、数据丢失或系统服务中断,也可能增加被攻占的风险或泄密威胁。六足作为管理者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和作为执行者的服务商所处位置不同,追求的工作目标不同,增加了管理工作难度和沟通协调成本,影响服务及时性和双方的合作,进而造成管理困难和安全风险。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作为政府机关组成部门,追求的目标足以较小的成本和风险,取得最好的对内对外服务效果,而服务商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足在确保服务合『司覆行的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必然会想方设法提高服务合同金额,降低执行成本。也就是晚,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而服务商追求的目标足不断增加利润率,这必然足一对矛盾。外包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外包模式下的安全和风险管理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与摸索,我们认为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服务外包的安全性。

4.1准确筛选服务外包所涉及范围

外包服务工作范围足基于政府机关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需要,通过对自身的实现目标、实施策略、资源及人力资源状况和安全要求的综合分析,所制定的IT战略要明确,哪些工作可以交由服务商处理解决,哪些工作必须由自己的工作人员完成,对权限、口令、密钥、重要数据更是要实施专人管理。根据对我省法院相关系统的分析整理,我们将培训工作,维护和监控全省内网门户网站、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法律支持系统、杀毒软件等业务支持系统,排除系统运行中发生的故障,修复存在的BUG,解决操作人员使用中遇到的问题等20项无保密要求、专业性高且具体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进行了整体打包并外包。而对敏感程度较高的设备及重要数据维护始终坚持由法院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比如:数据库的操作和备份。

4.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过程管理

服务外包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应认真行使好管理职能,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在规划、组织、管理、协调方面的优势,明确管理目标,负责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监督工作。每个外包项目都不允许进行零管理或松散管理,在信息化建没与应用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安排专人实时跟踪、参与、审查、评价和进行安全保障。我们在服务外包实施过程中,始终安排了一名技术专干全程参与和管理,要求服务商将每周、每月详细记录系统运行情况、维护情况、功能改进、故障排除情况、与商业ude比较情况等形成详细的运维报告交与检查,从而对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各阶段侧重点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整。同时,在敏感设备和敏感数据、程序与结果精选监管。4.3 谨慎选择服务、从源头上把好关。技术保障服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延续性强(一般贯穿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IT服务,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招标时必须加强对服务商的选择。一是要考察服务商的运营能力和专业性。服务商运营能力强,发展才会稳定,企业才会有生命力;专业性是指服务商是否以外包服务作为主营业务,只有将服务作为主营业务的服务商才会在外包业务上不断加大投入,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二足要考察服务商的内部管理水平。服务商的内部管理水平是企业实力的关键体现,只有内部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执行有力,各项工作才会有序、高效地开展。三是要考察服务商的人力资源战略、人才结构及其专业团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基于IT服务的技术性、专业性,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服务商只有重视人才,有好的人力资源战略,人才结构合理,才会拥有实力强大的专业团队,团队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高服务才会有保障。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从政府采购实践来看,服务商的选择必须采用综合评价标准,招标工作中应明确服务外包的首要目标足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其次才足降低成本。同时,服务商的外包业务具有较人的经营风险,因此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要防止出现惟价格论的情彤,应给予服务商合理的利润空间。

4.4 注重对服务商的管理和培训

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应注重对服务商的管理和培训,加强管理模式的探讨,以使日常管理更加高效、到位。在进行我省法院系统部分服务外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任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整个工作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在承包合旧中应加入应对服务商经营风险的条款。如:对技术人员的数量、技术水平、待遇水平、稳定性要求进行约定。从根本上防止服务商因过分追求利润,减少信息系统维护人员的数量、降低人员水平,或导致业务骨干流失过多;在服务商经营出现问题的紧急情况下,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应能够临时性接管服务商对人员的管理,以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二是应适度参与服务商的人员引进、培训工作。如:对进入本单位服务的服务商员工,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可进行必要的考试和审查,剔除不合格人员;督促服务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对员工进行业务知识、专业技能、保密及安全制度方面的培训,促进服务水平和保密意识的提高。三是应与服务商及其员工签订安全或保密协议,从制度和法律上防范安全风险。四足应规范工作流程,实行报告制度。如:要求提供信息系统运行周报、月报或重要事项、事件报告等,使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各种情况。五是应建立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奖励制度,以激发服务商及其员工服务的积极性。

4.5 加大投入.调整安全策略

基于信息系统安全的动态性和外包模式的安全管理特点,还必须要从人防和技防两个方面考虑,安全策略应重点加强的地方是: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使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明确、流程规范,通过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强投入,主要是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技防手段,尽可能降低人员水平与安全水平的关联性,即降低人的因素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三是在自身系统内,建设一只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又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关键时刻可以起到“消防队”的作用。四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通过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快速处理安全问题,尽可能降低安全风险等级,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五是根据单位业务特点、应急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策略,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控制影响、降低损失,尽快恢复政务业务的正常处理。六足根据系统方法论,通过安全策略的实施,形成一个全面的、封闭的、循环的、可自我修复的、可评价的、高强度的、可信任的安全体系。

4.6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合力

安全管理工作单靠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制度是不够的,要让所有相关部门及人员都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关心、参与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因此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安全管理需要调整单位的相关制度,如:考核制度、评估制度、审查制度、奖惩制度等。通过各种制度的配合使用和宣传教育,形成制度合力,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有效地落实,从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实践证明,虽然因服务商的引入使安全管理变得复杂,但通过加强对服务商的选择和管理,信息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制和降低的。同时,服务外包能将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集中精力于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以及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从而能有效提高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水平。服务外包模式虽然有着需要继续改进探讨的地方,但总的来看,对政府部门信息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完全能够实现在满足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弥补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技术保障能力不足的缺陷,还可以在降低运维成本、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配机构 建机制

机构建设包括领导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我们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要求大中型和高危企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求小型企业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通过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企业领导的心上,挂在管理者的口上,落实到一线职工的行动上,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也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深入企业时能够抓到人、抓住人,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设置了有力的组织防线。

立制度 定规范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法》赋予企业的基本职责,也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又一关键环节。

制度建设,首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它是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职能分工和责任界定的关键,因此,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实用方便;其次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基本要求是全面、客观和便捷,使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上做到有章可循;其三是岗位操作规程,这是一线职工的“警界线”,必须科学、严谨、明确,使职工免触违章“高压线”,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强培训 强素质

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是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教育培训,就是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安全生产常识和管理能力,从而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职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通过不同层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企业各层面负责人及职工都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重检查 严查处

有了领导负责、有了责任制度、有了教育培训,并不等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可以万事大吉了。由于企业领导、一线职工长期处在同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中,思想容易麻痹,工作容易松懈,对一些事故隐患容易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此,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坚持经常监督检查,为企业“把脉会诊”,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隐患。同时要把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当做为企业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预警系统,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企业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坚决严肃查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得到追究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在事故调查中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在事故处理中不仅要追究当事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还要按照国务院第302号令的相关规定,追究企业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追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使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管理责任人、领导责任人都得到公正、公平、合理的责任追究,真正达到查处一起事故,教育一个企业,警戒众多企业的目的。

3、结 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外包成为生产经营单位几乎都要面对的一种重要经营形式。可以说,业务外包是在人们对于运营效率的追求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经营形式,其本身在理论方面和实践当中都存在着相当的复杂性,使得臵身业务外包环境之中的企业安全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因子组合更加复杂。通过对当前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的探讨,从加强立法和宏观监督管理、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完善企业微观层面的业务外包管理措施等角度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善。可以有以下几点结论:)应对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企业安全管理挑战,首先要将承包商管理作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并将承包商的安全绩效纳入业主企业的安全业绩。)在单一追求效率的基础上,附加“安全第一”的要求,确保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外包以安全、优质、高效的方式进行,从而赋予业务外包概念更广泛的内涵。)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和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在业务外包中秉持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理性和负责任地选择业务外包。)如何在业务外包环境下搞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牵扯到怎样对业务外包环境中复杂的风险因子组合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双赢和多赢的风险控制效果。这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和责任。

参 考 文 献

姚庆国,黄渝祥.从社会变革看我国事故频发的管理根源——价值缺陷导致的管理失灵分析[ J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 0 0 5,1 5(6): 4 0— 4 9 毛海峰. 试论我国安全生产的运行机制[ J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 0 0 3,1 3(4): 1 1 1 4 陈月梅. 业务外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IJ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 0 0 4,1 4(1): 4 2— 4 4 百家承包商为美军当保姆[J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 0 0 5,1 5(6): 6 1— 6 4 “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解体_ 8 5 %经费流入承包商口袋[ E B / O L ] .h t t p : / / w w w. n a n f a n g d a i l y . c o r n. c n / s o u t h .

n e ws / z t / g j z t / g l b y O 0 4 / 2 0 0 3 1 2 1 6 1 4 1 2 . a s p。2 0 0 3—0 8—2 9 伦敦地铁脱轨惊魂 八百乘客被困 2小时(图)[ E B / O L ] .h t t p : / / e mo ~. c e . c n / h q b l / ma i n / g d / 2 0 0 7 0 7 / 0 6 /

t 2 0 07 07 0 6— 2 0 84 95 5. s ht m1 .2 0 07—0 7—0 6 国家安监局通报辽宁孙家湾矿难处理情况(全文)[ E B / O L] .h t t p : / / n e w s . s i n a . c o r n . c n / c / 2 0 0 5—0 5—1 7 / 1 0 5 90 99 71 s . s ht m1 . 2 0 05—05—1 7 “ 学浙江 的恶果[-E B / O L ] .h t t p : / / i e . C a sS . c n /— 0 2—2 8

/ 0 1 . a s p ?i d= 4 7 0 . y j l w 2 0 0 5

篇2:业务外包安全管理

1.总则

1.1 为了加强业务外包管理,规范业务外包行为,防范业务外包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1.2 业务外包,是指公司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公司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本制度不涉及工程项目外包。1.3 外包业务通常包括:研发、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委托加工、物业管理、客户服务、IT服务等。2.部门职责 需进一步明确 3.不相容岗位

3.1 外包方案的立项与审批; 3.2 外包方的选择与审批; 3.3 外包的执行与验收。4.业务外包管理风险

4.1 外包范围不合理,核心业务外包,可能导致公司失去竞争优势。

4.2 外包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公司遭受损失。

4.3 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公司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4.4 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公司相关人员涉案。5.工作流程

审核批准制定外包实施方案未通过

通过

招标

合同管理选择承包方

外包过程是否派员现场管理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否违约否是终止合同

验收办理追偿是否合格是验收入库/认可服务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5.1 制定及审核外包实施方案

5.1.1 公司业务外包包括贴牌生产、IT服务、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研发等。

5.1.2 公司应当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外包实施方案;并根据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

5.1.3 公司应根据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以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外包方案包括但不仅限于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

5.1.4 公司制定外包方案时,应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

5.1.5 公司应建立完善业务外包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5.1.6 在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价时,应当着重对比分析该业务项目在自营与外包情况下的风险和收益,确定外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2 招标及选择承包方

5.2.1 公司应根据不同业务范围,组成有相应专业人员构成的承包方评估小组,并对外发布投标公告,与候选承包商建立联系,发放外包项目竞标邀请书及相关材料。

5.2.2 参与竞标的候选承包商应在指定期限之内提交投标书及相关材料,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解决方案、实施计划、资源配置、报价等。公司应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方式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

5.2.3 评估小组应通过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专业资质、技术实力、质量环保意识等情况,并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同时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成本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5.2.4 调研结束后,评估小组应编制考核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5.2.5 公司应根据评估小组反馈的各种信息,从候选承包方中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

5.3 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5.3.1 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

5.3.2 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

5.3.3 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方有责任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5.3.4 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定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

5.3.5 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

5.3.6 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5.3.7 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

5.3.8 业务外包合同的评审及签订流程参见合同管理制度。5.4 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5.4.1 对于贴牌生产,公司应至少派驻两名员工到贴牌厂进行现场管理。在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应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承包方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

5.4.2 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调整改进。

5.4.3 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5.4.4 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

5.4.5 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

5.5 验收

5.5.1 质量管理部门应对贴牌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业务外包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贴牌产品的进厂检验;负责对贴牌产品质量证明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建立质量档案;负责对贴牌厂家质量保证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

5.5.2 产品进厂后,库管员应对贴牌产品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证明书等相关信息进行审查,确保送货单上的型号、数量等内容与实物相一致,确保质量证明资料完整无误。

5.5.3 进厂检验员按《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及相关的技术条件实施检验,检验结果应及时通知库房。

5.5.4 需到现场验收的产品由质量管理部派专人进行驻外检验或验收。

5.5.5 其他类型的业务外包检验工作,由业务需求发起部门连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5.6 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

篇3:化工企业业务外包管理探讨

1 化工企业业务外包的范围和方式

1.1 化工企业业务外包的范围

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减少费用支出, 对有些业务和经营项目需要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来完成。

(1) 企业易地搬迁重建。因工程业务量大, 施工项目多, 搬迁工期紧等特点, 则需选择大型专业化的化建公司来完成。

(2) 设备维修项目。设备是保证生产运行的基本要素, 特别是化工企业, 设备若出现问题, 对生产运行的影响非常大。因化工生产从投料到产出需要多个工序来完成, 一旦设备出故障则中间工序需停车放空, 不但原料被排放, 同时加大了成本支出, 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 设备维修外包需选择施工资质高, 维修质量好的施工队伍。

(3) 抢进度项目。化工企业为避免设备故障, 减少临时停车频次, 一般情况下, 每年在一定期间内, 安排全系统大停车, 更换设备, 清洗吹扫系统, 研磨阀门等。系统大停车之后则需要抢进度工期, 也需要专业外包。

(4) 产品包装项目。化工产品包装分桶装、袋装等, 属重体力劳动。同时需要对包装重量严格控制, 称重多包装则损失产量, 少包装则客户要求索赔。一般企业也采取外包方式。

(5) 零星小项目。对企业来说, 配备专职员工增加成本费用的零散工作, 例如设备保养、汽车维修、现场清扫工作等, 为节省费用支出也采取业务外包。

1.2 化工企业业务外包的方式

(1) 强化业务外包管理应确定业务外包承包方, 审核承包方的经营资质、技术等级、经营业绩等。

(2) 采取招标、议标方式, 多方选择, 优中选优。

(3) 严防转包、三包, 特别是对有些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业务外包项目, 要防止招标承包方与实际施工方偷梁换柱, 降低施工质量, 增加费用支出。

(4) 严格控制外包挂靠, 严禁资质不够的施工方利用承包方挂靠方式获得外包业务。

(5) 合理确定外包价格, 特别要控制包天、包月的外包方式。严格控制外包业务成本。

2 化工企业业务外包预决算的审核

业务外包后最主要的工作是费用预决算审核。审核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业务外包费用的支出。

2.1 定额标准的确定

(1) 招标方式确定工程造价的审核。凡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工程造价的工程项目, 基本上是采取省级工程计价定额规定, 自主报价, 审核自主报价项目, 为材料物品用量, 采购价格, 取费级别标准等。

(2) 对临修、议标等定额标准的选定。对于临时性检修和特殊原因采用其他方式的工程项目, 可采用定额计价方式, 执行2008年《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建筑、装饰装修、安装、市政、园林绿化工程计价定额》, 2008年《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建设工程费用、机械台班费用、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标准》等。取费标准统一按照专业承包二类工程率取费, 如省计价定额标准修订则参照调整。

2.2 预决算审核的内容

在项目完工结算时, 需对承包施工方的预决算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按施工图要求审核工程量, 施工土石方等;审核仪表、电器以及各项物品的用量;审核各项物件的设计消耗量;施工追加联络笺是否合理, 主管领导批示意见;甲方供材料的领取、使用及返库数量;材料预算价格找价差, 需审核采购发票、数量、价格、金额等, 采购材料时间参照网刊价、材质核对是否一致;使用甲方水、电、汽费及场租费用等扣减;审核各项取费是否合规合理, 重点审核临时设施项目取费等。

2.3 预决算审核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1) 按项目要求, 各单位、部门采取自审的办法, 主要审核施工工程量, 物品的设计消耗用量以及施工联络笺等。

(2) 组织公司专业审计人员对业务外包预决算、结算单等进行审核。

(3) 聘请专业能力强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 其审核费用按预决算审减额提取。可采取梯级递增取费办法, 即分审减额的5%、10%、20%及其以上等逐步提高审核费比例, 以鼓励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加大审核力度, 增加审减比例, 减少业务外包费用。

3 化工企业业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风险

尽管化工企业业务外包能带来许多益处, 但如果盲目运用, 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化工企业业务外包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 企业缺乏业务外包管理制度, 导致具体实施外包业务时无据可依。

(2) 由于缺乏完备的业务外包范围, 导致有关部门在制订实施方案时, 将不宜外包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 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埋下了隐患。

(3) 业务外包监理不负责任, 组织实施业务外包的工作不充分或未落实到位, 业务外包监控不到位, 发生质量问题致使业务外包项目的优势发挥不够。在外包合作过程中须向监理方披露相关信息, 致使企业信息泄露。

(4) 承包方选择不当,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缺乏对承包方的客观了解, 只注重外包费用多少, 忽略了资质等级、技术实力和承包方的管理水平;承包方与甲方相关责任人串通一气损害甲方利益等。

4 防范化工企业业务外包风险的对策

针对化工企业业务外包过程的风险, 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 梳理业务外包流程, 认真查找风险点, 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以确保外包业务的正常运行。

(1) 强化业务外包管理。第一, 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 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 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 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 以突出管控重点, 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第二, 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订实施方案。第三, 根据企业年度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 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及复核, 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 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第四, 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务外包的意见, 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第五, 明确相关机构的岗位职责权限, 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业务外包项目, 重大业务外包项目应交由公司经理办公会或提交董事会决策审批。

(2) 科学选择承包方。选择合作伙伴时, 应对合作方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通过考察企业实力、资格认证和服务经验, 确保引入合格的外包合作伙伴。

(3) 核心业务、保密级别的业务, 一般情况下不宜外包, 确需外包的, 则要求企业在业务外包合同或另行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明确规定承包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 出现问题应追究承包方的法律责任并索赔。

(4) 强化业务外包的监控管理, 不只是对承包方说三道四, 更应注重与承包方的沟通协调,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等到问题成堆则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要注重与施工监理的沟通协调, 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技术优势, 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把业务外包工作做到位。

(5) 在承包施工过程期间, 应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施工质量等进行持续评估, 看是否按合同约定进行施工, 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技术要求、材料采购选择、工程设计改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承包方无法履约并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要求索赔,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为了确保企业外包业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司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应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 通力合作, 按照科学、高效、真实、透明的原则, 把业务外包以及其他内部控制工作做好,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我国化工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市场压力, 很多企业纷纷采取业务外包等方式, 降低产品成本, 规避行业风险, 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效益。目前, 化工企业的外包领域正在从信息服务扩展到金融、咨询、人力资源、研发等多个领域, 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服务外包业态。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成之际, 探讨化工企业业务外包的风险防范问题将进一步填补化工行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空白, 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环境应变能力, 确保企业降低外包风险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等方面均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化工企业,业务外包,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2]《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编写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

[3]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与案例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0.

[4]江小国.企业业务外包决策体系与方法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1.

篇4:业务外包管理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业务外包管理;企业改革途径;业务外包研究

作为近几年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新方法,业务外包为各国企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企业在自己的制作环节以及战略投资环节里,都能够找到外包服务的身影。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已经选择利用这样的服务,对自己的产业结构进行改善,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更有优势。西方发达国家在进行外包服务的同时,也加强了专业研究,促进外包服务向着更加专业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业务外包的定义

业务外包,英文全称为outsourcing。这个英文名实际上是英文词组Outside Resource Using的缩称。美国学者最早是在《哈弗商业评论》上提出了这个崭新的概念,但是究竟业务外包的定义是什么,学界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美国外包协会曾给业务外包提出了以下定义,业务外包就是利用契约将企业并不重要的业务,没有办法提供收益的生产分配给外部专业企业完成的一种现象。而资源外包研究所则主张,业务外包就是主动将自己的业务有选择性地交由第三方进行完成,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专业技能的一种企业战略规划。

尽管学界现在对于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观点,但是大多数专业学者主张业务外包就是将自己的某些业务转交第三方开展,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效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业务外包实际上就是在企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实现更好的效益为目的,保存关键性业务,将不重要的业务交由第三方专业企业进行,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优势资源,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帮助企业满足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这是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

外包能够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大大的降低。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选择进行外包的最关键性原因。通过推行外包政策,企业能够降低自己的开支,使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外包供应商在其所属的领域也会表现的更加专业,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效益,进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它的运转效率。

二、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实际上是一种统称,它包括很多种类型。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1.临时服务。临时服务的英文全称为Supplemental Staffing,人们也常常把它叫做临时雇佣。其含义也比较简单,就是企业尽可能地减少雇佣,当出现一定的用人需求的时候,特别是这种人力需求来自辅助性部门,则可以利用临时工来满足人手上的不足。临时工本身没有长期保障,他们担心失业以及报酬问题,所以他们的工作效率反而更高。

2.战略联盟。战略联盟的英文全称是Strategic Alliance。其定义是企业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企业构成战略联盟,企业之间共同承担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分享良好的经济利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各家企业本身保持独立,能够帮助企业减少风险,一起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创造力。战略联盟常见于新产品开发环节。

3.合资企业。合资企业的英文全称是Joint Venture。它的定义是由一个或者几个企业一起出资,共同建立企业,大家一起承担风险,分享企业获得的收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家企业还是根据产权使自己的财务保持独立。

4.选择性外包。选择性外包的英文全称是Selective Outsourcing。它主要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进行外包,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利用合同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清楚的约定。

5.完全外包。完全外包的英文全称是Full outsourcing。所谓“完全外包”就是把自己的所有业务都进行外包。这个外包包括非常完整的生产流程,它包括计划、安排、执行和业务分析。业务需要选择合格的外包商完成,他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安排。

三、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问题

1.赢利的不确定性。外包常常带有一个负面影响,它的收益分配无法确定,这就会增加企业承担的风险。事实上,大多数的外包合同并非完全合同,双方在签订之时都无法确定未来的情况,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法。而且,即使双方能够将问题完全写在合同中,也无法实现条款无争议。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完整的罗列在合同中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它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消耗都非常大。

2.丧失了一些技能。一般而言,企业一旦把产品以及核心技术外包给承包者,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一旦承包者无法继续依照企业的意愿进行生产,那么企业就无法重新进入生产环节,也没有办法阻止承包商倒戈相向,为对手工作。

3.失去控制的风险。外包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失去控制权,没有办法真正对质量、技术以及引进进行控制,尤其是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承包商是可以利用不诚信的方式欺骗企业的,这就会使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使生产风险加大,长此以往,企业就会有失去控制的风险。

四、业务外包风险的控制策略

1.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模式。作为外包服务的根基,管理组织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对外包的风险控制以及对相关工作进行管理正需要利用组织进行实现。所以,外包企业应该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确保自己的管理组织模式科学有效。外包实际上是虚拟的,所以对它进行的管理就是虚拟管理。它需要相关组织部门做好分工,共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外包能够帮助企业做到专注,将核心实力用来解决关键性问题。将并不重要的部分进行外包,能够促使企业以最好的状态,集中全部的精神解决关键性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

2.建立针对用户体验的质量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用户对于企业的产品是否满意并非是由和用户亲密接触的销售负责的,它和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以及售后服务关系密切,每一个员工,每一份任务都决定其最终的结果。这种质量体系并不简单,它牵扯的内容非常多,它和企业的理念、计划、设计研发、过程控制,企业文化等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如果将用户体验当作自己的发展核心,就一定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质量体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外包能够帮助企业从专业企业身上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技术。承包方大多有着较高的专业竞争力,它们在自己的行业中处于翘楚地位,这对于企业而言,外包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实力非常有好处。

3.树立“双赢”的合作理念。事实上,外包商和承包商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它们之间应该建立科学的、符合发展需要的先进模式——“双赢模式”。这个模式能够帮助双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进行合作的时候,如果任何一方过分重视自己的情况,将有可能导致公司陷入不必要的困境和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凸显出建立一个理想的合作关系的价值和意义。双方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向着共赢的目标努力,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五、结语

业务外包能够帮助企业集中自己的核心力量以及外界优势,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以及竞争水平,使自己更加符合市场的需要。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已经很难靠一己之力满足自己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进行运作模式改革,使自己更好地满足发展需要。业务外包作为企業最长采用的新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很好的改善经营中的尴尬局面。虽然,业务外包有着非常多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选择进行外包的。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处境,进行严谨的审验,确保自己符合选择外包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业务外包的定义、范围、风险与问题,风险控制策略等四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模式;建立针对用户体验的质量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树立“双赢”的合作理念等。

参考文献:

[l]尹建华.资源外包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13(09):159.

[2]吕巍.外包战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途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8):566.

篇5:公司业务外包管理制度

1.1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外包业务承包商的管理,规范和完善公司外包业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强核心竞争力,保证公司经营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对外包业务及承包商的选择、使用和管理。本规定作为公司业务外包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各部门应遵照执行。

1.3 本规定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基本原则、考察内容、部门职责、管理内容、外包业务流程、考核内容、附则。适用范围

公司范围内所有外包业务及承包商的选择、使用和管理。本规定作为公司业务外包管理规定和要求,各部门应遵照执行。基本原则

3.1 业务项目具有多专业、多工种的特点,在公司范围内缺乏相关资质、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情况下,由公司领导确定外包业务,并按相关程序进行管理。

3.2 承包商使用和管理,应本着有序竞争、择优选用、合同合理、制度规范,程序清晰、职责明确,考核有据、使用高效的原则。考察内容

4.1 对承包商的素质进行综合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资质、规模、业绩、信誉等。

考察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项: 4.1.1 相关证件:

a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企业《营业执照》; b 建设主管部门签发的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c 企业所在地税务部门签发的《税务登记证》; d 法人证或法人委托书;

e 劳动管理部门签发的企业《安全资质证书》; f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提供的证件。4.1.2 实际考察:

a 对专业施工队伍实体考察; b 对法人或委托法人考察;

c 对专业施工的现场管理能力、施工能力考察; d 对已施工过的工程考察; e 对承包商以往业绩及信誉考察。

4.1.3 业务部门经过考察评估,写出综合评估意见。经评审合格的承包商,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确定,签订合同或协议,报办公室和财务室备案。部门职责

5.1 公司总经理负责确定外包业务以及成立评估小组对承包方进行考察和选择,并负责对评估小组提供的评估报告进行审查,以及业务外包合同的审查、签订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的审查。

5.2 公司各分管副总经理参与业务外包的相关审查,并在合同签订后,负责督促各职能部门按合同规定对承包单位进行监管与考核。

5.3 党政办(法律顾问)负责业务外包管理涉及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业务合同的管理,预防及处理相关法律纠纷和索赔等事宜。

5.4 相关部门按照公司总经理确定的业务外包项目拟定业务外包合同,并交由党政办(办公室)法律顾问进行审查,通过后提交公司领导审查。合同确立后,按照合同规定对承包方进行监管和考核。项目完成后,组织成果验收,并进行结算,将结算报表提交财务室。

5.5 财务室负责按照合同及各职能部门提供的结算报表进行核算和付款。并对承包方履约能力进行评估。若产生考核费用,财务室需按考核说明进行收款或扣款。

5.6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承包方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等工作。管理内容

6.1业务外包方案管理 6.1.1业务外包范围和方式

(1)与主业核心能力关联度低、可控度高、外部市场化程度高的业务,适合业务外包。

(2)与主业核心能力关联度低,但可控度和外部市场化程度低的业务,具备手段或能力对其外包后的质量、信息安全或成本进行有效监控的业务,可以实施业务外包。

(3)与主业核心能力关联紧密的业务,不得进行外包。

(4)外包方式包括整体外包和部分外包。确定业务外包时要考虑业务

运营具体特点、外包单位成熟程度、管控水平等综合因素。

6.2承包方的选择

6.2.1承包方准入机制的建立

公司应建立严格的承包方准入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承包方名录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更新,同时对列入名录的承包方进行考量和评定,评定结果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具体参见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6.2.2招标及承包方的选择

公司应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

选择承包方时,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应根据不同业务范围,组成由相应专业人员组成的承包方评估小组,并对外发布投标公告,与候选承包商建立联系,发放外包项目竞标邀请书及相关材料。参与竞标的候选承包商应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投标书及相关材料,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解决方案、实施计划、资源配置、报价等。

评估小组应通过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即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否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履历和专业技能,并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同时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收入、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调查结束后,评估小组应编制考核报告,并提交公司领导审批。公司根据评估小组反馈的各种信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从候选承包方中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

6.3业务外包合同的签订

6.3.1风险因素的识别及外包合同的签订

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应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

(1)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

(2)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方有责任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3)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定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

(4)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

(5)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6)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

业务外包合同的评审及签订流程,具体参见公司合同管理制度。

6.4 违约行为的处理

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

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6.5 项目验收

公司应根据承包方业务外包成果交付方式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验收方式,严格按照有关验收标准对承包方交付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审核及测试,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要求,并出具验收证明。验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立即报告,查明原因,视问题的严重性与承包方协商并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必要时依法索赔。

6.6 费用结算

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外包业务标准和验收证明进行结算。财务部门应审核相应的结算报表、发票等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6 业务外包流程

外包业务确定----承包商考察----编写合同----法律顾问审查----公司领导审查----签订合同(按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外包监控----成果验收----结算----付款 7考核内容

7.1 相关部门未按合同规定进行监管、控制,考核相关部门1000元。7.2 结算应准确无误,并有据可循,若结算未按相关要求进行,考核相关部门1000元。

7.3 财务室在付款之前应进行账目核算,并确保准确无误、有据可循,若未按以上规定处理,考核财务室1000元。

7.4 对承包方的考核,按照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8 附则

篇6:业务外包安全管理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X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业务外包管理工作,严格履行管理职责,认真贯彻落实XXXX铁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关于业务外包工作的要求,促进业务外包工作平稳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业务外包是指以公司为主体,其他单位以业务承揽、劳务承包、设备出租等方式参加,共同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一种运输组织形式。

第三条 业务外包主要分为生产与服务两种,其中:

(一)生产类主要包括:车站运输管理业务;车辆租赁业务;工务、电力、供电、通信、信号设备的维修管护检测业务;货物列车的技术检查、临修及沿线车辆故障处理业务。

(二)服务类主要包括:后勤物业服务。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日常经营中部分业务委托给公司以外的专业机构完成的经营行为。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五条 公司成立业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业务外包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分管领导、总会计师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部门主任及分管业务专业工程师担任。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XX 成员:XX 第六条 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全面领导公司的业务外包工作,确定业务外包管理机制和办法,及时掌握公司业务外包工作情况,适时调整工作重点、考评机制;指导、督促、协调公司与业务外包单位间的生产运营和后勤物业服务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为公司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

(一)生产技术部工作职责

负责制定业务外包管理办法,优化完善管理流程;负责制定外包业务的招标或非招标采购方案,经集团公司审批后,组织进行招标谈判工作,签订业务外包合同;负责牵头组织业务外包单位、外租设备进入前的资质审查和变更时的核准工作;负责向业务外包单位提供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标准;配合安全监察部对业务外包单位发生的设备故障、影响生产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定责、考核。

(二)安全监察部工作职责

负责将业务外包单位统一纳入公司日常安全管理体系,统一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办法》、《铁路交通事故管理细则》、《行车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等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对业务外包单位发生的一般B3类及以下铁路交通事故和影响较大的设备故障进行调查、分析、定责、处罚。

(三)人力资源部工作职责 负责对业务外包单位的劳动、用工、薪酬情况进行监管;负责按规定对业务外包单位人员进行任职前考试和专项考试,并颁发相关证书;负责组织业务外包单位参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进网作业许可证等证书的复审培训、新办证培训。

第三章 业务外包管理

第八条 公司组织业务外包前,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重点分析该业务在自营与业务外包情况下的成本情况,评价业务外包的合规性、可行性、经济性及风险,拟定实施方案及业务外包申请,说明业务外包范围、方式、费用构成、人员要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内容并上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九条 经集团公司审核批准的外包业务,按照集团公司和公司的招标采购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或非招标方式确定业务外包单位。

第十条 业务外包单位确定后,在业务外包合同的签订工作中,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成员负责对合同中确定的业务范围、内容、权利和义务、保密事项及结算方式等进行逐条逐款的认真确定;并按照行业标准、《业务外包合同》、公司其他相关制度,与业务外包单位签订管理协议和技术协议,明确管理流程和职责权限,管理协议和技术协议作为《业务外包合同》的附件,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一条 业务外包费用的结算。

在业务外包单位递交结算申请单后,公司相关业务部门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结合日常监管考核和验收证明对结算申请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同时向财务部门提交经审核批准的结算申请单、增值税发票等原始凭证,按照 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后由财务部门进行付款。

第十二条 公司相关部门督促业务外包单位建立人事劳动管理档案和技术设备档案,并监督管理,掌握业务外包单位人员基本状况(如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督促业务外包单位认真执行国家劳动安全法律法规,按合同约定配齐人员、合理安排班次和作业时间,足额发放工资。

第十三条 按照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对业务外包单位的管理职责,切实做好教育培训、检查指导、管理考核工作。

(一)统一制定业务外包单位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督促业务外包单位开展安全业务教育培训、任职岗位适应性培训工作,并建立员工职教培训档案;组织业务外包单位参加业务考试;统一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应急救援演练等活动。

(二)将业务外包单位统一纳入“五型班组”建设及考评范围内,细化本单位业务外包管理考核办法,细化检查考核条款。

(三)按公司相关制度标准,根据合同条款,对合同中约定的人员数量和岗位,向业务外包单位人员发放生产、生活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

(四)协助集团公司做好业务外包单位的检查、考核和评比工作。

(五)协助集团公司对业务外包单位发生的事故、设备故障、影响生产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定责、考核。

第四章 业务外包单位的准入和退出 第十四条 业务外包单位必须具有从事铁路运营的专业资质或所涉外包业务项目的专项服务资质。生产技术部牵头,组织人力资源部、安全监察部、计划财务部及其它相关部门共同进行资质审查,确认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后,方可准入。

第十五条 业务外包单位发生一般B类及其以上铁路交通事故、且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列业务外包单位时,公司可提前终止合同,要求该单位退出外包业务。

第十六条 业务外包单位人员或设备自愿整体退出时,应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退出。

第五章 业务外包单位人员的准入和退出 第十七条 业务外包单位人员身体条件必须符合任职岗位要求;任职前,由业务外包单位负责组织健康检查,并建立体检档案,以便查阅。

第十八条 业务外包单位人员任职前,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考试,考试合格、颁发上岗证后,方可上岗任职。任职期间,应按规定周期参加公司组织的任职岗位适应性培训和业务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九条 特殊岗位工作的业务外包单位人员必须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有效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条 业务外包单位员工应保持相对稳定,因特殊情况需更换或调整人员时,须提前二十日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报告,经对接替人员审查、颁发上岗证后,方可替换或调整。在任何情况下,业务外包单位都不得出现缺员、空岗、擅自减少班次等现象。第二十一条 业务外包单位派驻人员担任管理职务的必须专业对口,胜任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变更前,须提前一个月报告公司领导小组审批;主要管理负责人如需请假、休假或遇特殊情况未能上班,应确保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及时申请公司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二条 对于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一般D类及其以上事故的全部、主要责任者或不适应本岗位工作要求的业务外包单位人员,公司应书面通知业务外包单位更换人员。

第六章 业务外包单位设备的准入和退出 第二十三条 参与公司外包业务的设备必须符合铁路行业的相关规定、技术标准和公司的有关要求,由公司技术鉴定合格后,方可准入。

第二十四条 已进入公司外包业务的设备必须按照公司的统一要求,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拒绝投资改造的,公司有权提前终止合同、责令其退出外包业务。

第二十五条 业务外包单位日常运用设备的定检、零碎修、整备及其质量标准按双方签订的技术协议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业务外包单位的设备要退出时,必须提前三个月告知公司,经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退出。

第二十七条 业务外包单位无正当理由放弃承揽业务或有其他扰乱外包业务行为的,列入黑名单,禁止参加公司今后的外包业务,并予以公示。

第七章 检查与考核

第二十八条 公司将业务外包单位统一纳入本单位建设 及考评范围内,制定本单位对业务外包单位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条款,按月进行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每季度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第二十九条 业务外包单位应对所管人员进行日常考核,每月汇总并通报考核结果,每季度根据所得的考核费用再进行考核兑现,同时将考核兑现结果上报公司备案。

第八章 附则

上一篇:煌固镇创建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基本礼仪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