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舞蹈课程标准

2024-04-09

中小学舞蹈课程标准(精选6篇)

篇1:中小学舞蹈课程标准

中小学舞蹈课程标准

导言

舞蹈是对少年儿童进行形体以及协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少年儿童得到情操、情感方面的教育。从爱国爱社会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中,唤起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增长知识,提高智力,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心理美、行为美。同时,也可以在基础舞蹈中塑造学生的形体以及对舞蹈动作的灵敏程度。一.课程目标

1.总目标

总目标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提高协调能力.(1).通过舞蹈动作的训练,培养身体的协调能力,增强敏捷的反应能力,灵活的适应能力,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强身体肌肉力量及脊柱、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的柔韧性。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及塑造健美的形体,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2).通过舞蹈教学,将音乐和舞蹈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让儿童们在舞蹈教育过程的体验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

(3).通过舞蹈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知识,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儿童的质量素质。

2.分阶段课程目标

一年级(1).观看舞蹈。(2).初步了解舞蹈。

(3).基本功训练(勾绷脚、下小腰、下大腰、元宝要、横劈、竖劈)。(4).掌握简单的舞蹈步法(小碎步、踵趾步、点步、娃娃步、进退步、十字步、踏点步)。

(5).掌握简单的哈族舞蹈步法(前踮步、后踮步)。(6).掌握儿童基本脚位,手位动作。(7).在舞蹈游戏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二年级

(1).学会欣赏舞蹈。

(2).听到喜欢的音乐能有想去舞蹈的欲望。.(3).在了解舞蹈基础.能表达个人感情。

(4).掌握基本儿童舞蹈步法(进退步、十字步、踏点步)。(5).掌握哈族族基本步法(踱步、蹉步、点步)。(6).基本功训练:把杆腿部训练,把杆旁腰部训练。.(7).舞蹈神韵训练如:芭蕾手位组合。(8).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9).掌握简单的儿童舞蹈组合。三年级

(1).观赏舞蹈表演,能区分主要舞种,对舞蹈作品表现的内容好情感有所领悟和体验。.(2).能准确地表演儿童舞蹈并富有感情。.(3)掌握基本儿童舞蹈步法(踵尖小跑步、点踏步、弹簧步、垫步)。

(4).基本功训练:髋部训练,踝骨训练。

(5).基本功训练:把杆腿部训练,把杆旁腰部训练。(6).掌握基本的哈族舞蹈步法(蹉步、三步、两步一点)。(7).掌握基本的儿童舞蹈动作。(8).掌握儿童舞蹈组合。.四年级

(1).观看各各类舞蹈的表演.能说出其表达的情感。.(2).基本功训练:综合训练(前踢腿、后踢腿、把杆腿部训练、把杆旁腰部训练)。

(3)掌握 哈族族基本的舞蹈动作技巧(肩部动作包括前后、上下、单肩、双肩、手腕,手腕包括柔腕、硬腕、波浪等)。(4)继续学习哈族及儿童舞蹈动作技巧。(5).完成哈族舞蹈组合.。五年级

(1).学会手脚协调,加之脸部表情得配合,逐渐使自身动作更有表现力。.(2).学会舞蹈,增进同伴间默契,懂得团结协作。(3).巩固基本功训练(把杆压腿、踢腿、地面压腿)。(4).掌握维族舞蹈基本步法(垫步、前蹉步)。(5).掌握由浅入深的儿童舞蹈步法(吸腿跳、跳踢腿)。(6).掌握儿童舞蹈组合。六年级.(1).欣赏各类舞蹈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2).基本功综合训练。.(3).掌握简单的维族舞蹈动作技巧及步法(垫步、横垫步、进退步、三步一抬)。

(4).掌握维族简单的手位动作(绕腕、翻腕、推腕、压腕)。(5)进行简单的身韵练习。

(6).掌握简单的蒙古族舞蹈步法及动作(后点步平步、垫步、摆手、轻骑、柔臂)。

(7).掌握简单的维族舞蹈组合。七年级

(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体会舞蹈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外在气质。

(2).掌握舞蹈技能及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努力成为合格的小舞蹈演员。

(3).巩固练习1-6年级所学内容。(4).身韵舞蹈练习。

(5).掌握由浅入深的维族,蒙古族舞蹈组合。(6).完成维族,蒙古族舞蹈组合训练。(7).学习藏族舞蹈并完成舞蹈组合。八年级(1).了解舞蹈的发展历史及渊源,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热爱艺术与生活。(2).身韵舞蹈练习。

(3).观赏了解陕北秧歌及东北秧歌。.(4).学习基本的陕北秧歌及东北秧歌,基本动作步法(陕北十字步原地扭法、有行进中扭法、正手两步起跳步法)(东北跳踢步绕花、颤步双花、横移步大交替花、走场步甩巾、跳踢步甩巾)。(5).掌握陕北秧歌及东北秧歌两种舞蹈组合。

二.教学建议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启发学生去理解动作原理,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舞蹈知识技能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舞蹈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实效。授课形式采取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评价可分为平时、定期和总成绩的评价,也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相观察与评价,相互帮助与启发,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对教师的评价侧以动作示范性,教学观察性、备课质量性和热爱舞蹈的自主性为出发点。四.课程评价(1).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应关注舞蹈技能训练方面的指标外,还应该关注情感的体现(如对舞蹈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舞蹈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对舞蹈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等。.(2).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1.舞蹈教学的上课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跳等方式进行。

2.在舞蹈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等。五.评价教学效果

1.一年级基本功完成情况及哈族舞蹈基本步法,儿童舞蹈基本步法的掌握情况。

2.二年级基本功完成情况及哈族舞蹈基本步法,掌握简单的儿童舞蹈组合情况。

3.三年级掌握基本儿童舞蹈步法及哈族舞蹈步法,儿童舞蹈组合情况。4.四年级基本功腿部训练效果,哈族舞蹈组合完成的效果。.5.五年级掌握维族舞蹈基本步法及儿童舞蹈组合教学效果。

6.六年级.掌握简单的蒙古族舞蹈步法动作。掌握简单的维族舞蹈组合。7.七年级检测 完成维族,蒙古族舞蹈组合教学效果及藏族舞蹈组合效果。

8.八年级掌握陕北秧歌及东北秧歌两种舞蹈组合效果。

篇2:中小学舞蹈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舞蹈

课程代码:PT1BS03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21年4月

编写负责人:__________

审定负责人:__________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8

课程学时:136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三、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已成为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幼儿教育专业中,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学前教育舞蹈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学前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美的形象、动人的音响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

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与专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既要学习一些舞蹈基本功技能,又要学习幼儿舞蹈知识与技能,在以后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以下的价值。

(一)陶冶审美情操,抒发个人情感

舞蹈无论对于人的气质培养,还是人的审美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想象力和创造力得。

到激发,由于舞蹈艺术是以美的载体来传播人类深层的情感信息和表达人类对真、善、美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二)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舞蹈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强化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三)掌握必备技艺,形成职业素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课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技巧。我们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要求是尽量广一些,深一些,主要能为我们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艺。

四、课程设计思路

1)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活学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基本功训练,幼儿舞蹈训练的直观教学,强化临摹与创作结合的能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1.课程设计理念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

系,做到教学做学合一。

基于项目导向,突出实践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模拟实际环境。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

利用多种资源,强化自主学习。

2.总体设计思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多示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舞蹈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选择

基础模块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统筹兼顾

就业岗位和发展的统筹兼顾、课程整合和前后课程衔接的统筹兼顾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对舞蹈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舞蹈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舞蹈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

示范法

舞蹈教学的示范法在树立舞蹈动作概念和学生学习舞蹈动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师以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教师讲解与示范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语言要形象生动,示范动作一定要优美、准确,尤其对不断变化方向、路线的舞蹈,教师一定要耐心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2)

练习法

练习法是根据舞蹈要求,有目的地反复练习。练习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对个别的某一难点动作的方法练习,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使舞蹈更加完美;第二种是对舞蹈从头到尾的排练,对学生在整个舞蹈排练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舞。

蹈动作和提高表演能力,使舞蹈的表演更加完整;第三种是不断变换舞蹈练习的组合,使学生在不断变换的练习中,逐步了解舞蹈的难度。

(3)

分解组合法

舞蹈教学中的分解组合法,是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把舞蹈的基本动作、重点难点动作进行分解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先教上肢动作,再教下肢动作,然后再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也可把舞蹈分解成段落或不同角色的动作,然后再组合起来完整串联。运用分解组合法时应注意目的性和科学性。

(4)

观察模仿法

舞蹈教学中的观察模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或同学示范表演,模效动作。如:先一些难于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边观察边模仿。运用观察模仿法时,被观察者的动作应是准确、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应有简明的语言提示。运用观察模仿法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

(5)

语言提示、讲解、口令的方法

用语言提示,讲解舞蹈的内容、情节、动作要点、思想情感等,运用口令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节奏和规律,是舞蹈教学中的辅助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学生对舞蹈内容、情感的理解和对动作的掌握,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语言口令的简明。学习具体动作时,口令的运用不宜过多,应加强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6)

个别教学法

舞蹈的个别教学法是指教师对舞蹈学习能力较差或较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缩小集体学习舞蹈的水平差距,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计划和针对性,保证个别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对舞蹈课程而言,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市场营销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舞蹈课程学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

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认知策略

1)根据需要进行预习。

2)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3)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舞蹈动作。

4)在学习中善于记动作。

5)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

2.调控策略

1)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

2)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3)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

4)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5)注意了解和反思自己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6)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经常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3.资源策略

1)注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学习。

2)使用网络工具软件查找舞蹈的主题信息。

3)注意生活中接触到的舞蹈问题。

4)能利用实践演出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七、考核方案设计

《舞蹈》是一门考试课,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与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评定与学生评定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和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包括常规(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职业行为等)、课堂作业(各能力训练分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舞蹈表演作业)、平时测试、课外作业等。

终结性考核包括课程综合训练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展示、课程综合设计或报告、期末完成舞蹈的情况等。

八、课程目标

1.总体能力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舞蹈知识。

2)培养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二是让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创编方法,训练学生教幼儿舞蹈的组织教学能力,为将来在幼儿园工作做准备。

5)要培养合格的幼儿艺术教师,我们通过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单

一技能技巧的训练和舞蹈组合学习的课堂模式,在专业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组织能力,强化职业意识,紧密联系职业需求,重点突出学以致用。

2.具体能力目标

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活动规律和舞蹈的表现规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九、课程内容要求、课时分

项目教学表

项目

工作任务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学时

讲授

实训

项目一:

训练学生基本功

(40)

任务一

地面压前旁腿

舞蹈的含义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一节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训练学生的舞姿

任务二

软度训练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二节

基本功技能与训练

脚本手位

基本脚位

任务三

掌握中间组合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掌握组合要领与要求

任务四

古典舞常用手型和脚型

舞蹈基本功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掌握动作韵律

项目二:民间舞训练

(30)

任务五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一节

藏族舞蹈

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六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二节

汉族舞蹈

掌握汉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任务七

培养学生对舞蹈感觉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掌握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项三:

幼儿舞蹈训练

(36)

任务八

了解幼儿舞蹈的教育意义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思

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

任务九

掌握幼儿舞蹈组合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训练

《我是一个大苹果》

《西瓜》

《我的小小手》

《数星星》

掌握幼儿舞蹈的组合14

项目四:

幼儿舞蹈创编(30)

任务十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任务十一

掌握幼儿舞蹈的点和线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掌握基本要求点

任务十二

完成幼儿舞蹈的创编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学习幼儿舞蹈创编

课时合计:136

十、项目方案设计

项目一:舞蹈的基本训练

第一节

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第二节

扶把基本技能与训练

第三节

中间组合训练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教学目标:

(a)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

(b)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幼儿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其组合。

(c)初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中探寻人类舞蹈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d)在发现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e)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感悟美、初步领会舞蹈艺术的精髓所在。

项目二:民族民间舞蹈

第一节

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

第二节

藏族民间舞

第三节

苗族舞蹈

教学目标:

(a)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雅美好的情感情操。

(b)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认识事物的严肃地科学态度。

(c)

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项目三:幼儿舞蹈

第一节

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幼儿舞蹈组合教授

第三节

幼儿舞蹈组合实践

教学目标:

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是舞蹈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其原则有: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直观性、力量性、巩固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这些原则对于舞蹈教学具有普通指导意义。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和贯彻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项目四:幼儿舞蹈创编

第一节

幼儿舞蹈作品的特点

第二节

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

第三节

幼儿舞蹈的过程

第四节

幼儿舞蹈的排练

第五节

幼儿舞蹈的实践创编

教学目标:

(a)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编儿童舞蹈。

(b)了解、掌握儿童舞蹈风格、韵律,感受其独特魅力。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对舞蹈产生兴趣,同时爱上舞蹈。

(c)培养幼师生的综合能力,充分显示出教师为辅、幼师生为主的教学特点。

(d)表现儿童舞蹈的特点,引导幼师生运用一些编舞技法创编儿童舞蹈,感受儿童舞蹈的风格特征,进而学习儿童舞蹈并对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十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课程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

舞蹈(基础版)吴彬

主编

END

篇3:中小学舞蹈课程标准

1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意义

1.1 体育舞蹈所特有的社会价值

第一, 体育舞蹈具有非常强的审美价值;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 更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第二, 体育舞蹈有着一定的市场价值;商家在学校租借场地开办各种各样的训练场所, 体育舞蹈的服装、饰品、音乐光碟等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第三, 体育舞蹈有着独特的娱乐价值;可以帮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第四, 体育舞蹈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价值;在进行体育舞蹈练习的时候, 彼此间可以进行良好地沟通交流, 加强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让大家从心理上得到享受, 进行感情的抒发, 美化我们的心灵。

1.2 增强心理素质

学习体育舞蹈不仅仅要求内在的发展, 还要求与外形一起协同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品格。在进行体育舞蹈学习的时候, 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我突破, 战胜各项困难。在进行体育舞蹈的练习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还可以加强同学间相互合作的精神, 塑造出团结友爱的良好学习和生活的氛围。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下所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不完备

在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上就需要在体育舞蹈的教材中清楚的呈现基本的舞蹈理论和舞蹈的具体编排步骤。然而目前的体育舞蹈教材都只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 很少有舞蹈动作和实践方面的讲解, 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不完善的局面, 给教师以及学生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2.2 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

照目前来看,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体育舞蹈教学的基础设施方面都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 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 体育舞蹈教室设备都很简陋, 教学设施无法满足较多学生进行练习的需求等, 严重影响了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进行。

2.3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了。由于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所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创新的态度。

2.4 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手段

一般将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舞蹈动作技能考试两个方面进行考核。这对于学生来说在考前会承受相当大压力, 仅仅靠一次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会导致有些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训练和学习。

2.5 男女比例不协调, 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般情况下女生在舞蹈方面的兴趣会比男生高很多, 所以导致了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中女生的人数远远多于男生, 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男女学生无法很好地配对进行练习, 因此会带来很多的学习问题, 导致无法很好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予以激发。

3 新课程标准下高校舞蹈教学课程改革策略

3.1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方面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进行教材的编写, 主要从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舞蹈训练编排、艺术实践等方面来进行编纂, 在所编写的教学内容方面要做到科学、系统、全面、创新, 更要做到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2 完善教学设施

首先, 必须将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盘查, 将不合格的设施进行维修。其次, 在体育舞蹈的资金方面我们应该加大投入量, 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 建设新的练习室以供学生进行训练, 还要保证教学工具的质量。

3.3 转变教学方式,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对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从整体上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3.4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测评。例如, 可以将学生平时的成绩分数加入到考核的成绩中去, 而平时的成绩则主要依据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以及进步的程度来予以打分, 还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一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 各个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自我评判, 然后将这些分数进行整合, 以此来衡量学生的综合成绩。用这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日常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 还可以让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3.5 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地位

积极研究并且制定出体育舞蹈相应的发展对策, 根据体育舞蹈自身的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 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理, 分阶段去逐渐实行这些对策, 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自身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 最终达到体育舞蹈中的“以体传情, 形神兼备”的境界。

4 结语

进行体育舞蹈方面的教育, 不仅可以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心, 还可以帮助学社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尽管体育舞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不过随着对体育舞蹈课程不断建设和改革发展, 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浩, 陈向阳.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咖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问题研究[J].小作军选刊, 2015 (25) :24-25.

[3]池泉.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 2014 (1) :120-121.

[4]答英娟, 张婷.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15 (6) :83-86.

篇4:中小学推行体育舞蹈课程的思考

关键词:体育舞蹈课程,中小学,可行性,必要性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要求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使得许多学校注意到了体育舞蹈这门新兴课程。

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教育部将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人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學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意见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艺术课程,应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1]。

体育舞蹈集音乐、技巧、体能、表演为一体,兼有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赛的特点,是人们建立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极好的运动项目之一[2]。不仅各大高校新增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中小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

1体育舞蹈的概念和特点

体育舞蹈的发展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舞等发展阶段。社交舞,也称作舞厅舞、舞会舞,最初源于西方,经过不断的吸收各类舞蹈的精华并加以加工,才形成了当今的各种流派。由于体育舞蹈兼具文化娱乐的内涵和体育竞技的双重特点,以及很强的表演观赏性技艺性,因此,西方舞蹈界又将体育舞蹈称之为“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舞蹈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运动项目,一般包括两种,一是专指竞技性的国际标准舞,二是泛指用来健身、健美的舞蹈[3]。竞技性的体育舞蹈又分为现代舞、拉丁舞和团体舞在内的三个竞赛项目十个竞赛舞种。

摩登舞是具有抽象化的舞蹈,包括华尔兹(Waltz)、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探戈(Tango)、狐步(Slow Foxtrot)和快步舞(Quick Step)五种,舞者可以有广大的想象空间。其中,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是女性化的舞蹈,前者舞态雍容华贵、舞步婉转流畅、舞姿飘逸优美、旋转起伏似行云流水,富于抒情浪漫情调,宛若一位成熟美丽的女王;后者动作流畅、典雅大方、连绵起伏、热烈活泼、旋转性强,既富于朝气蓬勃的轻快色彩,又有矜持的傲岸气派,恰似清纯的少女。探戈和狐步则是偏向男性化的舞蹈,探戈刚劲顿挫、潇洒奔放、动静交织,具有阳刚之美,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狐步的特质是沉稳,像是成熟的中年男子,除具有华尔兹的典雅大方、舒展流畅和轻盈飘逸之外,更具有狐步舞独有的平稳大方、轻柔圆滑、悠闲自在、从容恬适的韵味,给人一种不慌不忙,安详的流动感。快步舞是中性化的舞蹈,轻快活泼、富于激情,舞步洒脱自由,跳跃转动洋溢着青春活力,饱含动力感和表现力。

拉丁舞发源于拉丁美洲,其热情洋溢的音乐,奔放的节奏感,吸引着众多舞蹈爱好者的追捧。拉丁舞共分为五支舞,伦巴(Rumba)是爱情之舞,其音乐缠绵、浪漫,舞蹈风格柔媚、抒情;恰恰恰(Cha-Cha-Cha)是快乐之舞,其音乐节奏欢快,舞蹈动作诙谐花俏。伦巴和恰恰恰是拉丁舞中最流行的舞蹈,备受大众喜爱,被人们称为姊妹舞。牛仔舞(Jive)具有动作迅捷、情绪激昂,令人亢奋的西部牛仔的豪放气质;桑巴(Samba)舞姿活泼动人、动作粗犷豪放,双膝随着音乐节奏一重一轻地弹动,身体整个形象如同风吹椰树一样摇曳生姿;斗牛舞(Paso Doble)舞蹈动作刚劲有力、威武激昂、特色鲜明、风格迷人。

2中小学推行体育舞蹈课的益处

(1)学习体育舞蹈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是学校素质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之一[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战略目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体育舞蹈运动是一项创造美的过程,它不仅能够美化形体,更可以美化人的内心,观赏者通过感知舞者的动人舞姿,唤起心中的美感。

(2)学习体育舞蹈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局限,大多是久坐教室中,长此以往易产生疲惫,关节也的不到舒展。舞者在音乐的伴奏下舒展身体,既调节了学习带来的压力,又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同时还能消除身体多余的脂肪。

(3)学习体育舞蹈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体育舞蹈为男女搭伴的舞蹈,学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也是形成融洽人际关系的过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4)学习体育舞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舞蹈十分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男生的绅士风度和女生的优美高雅,文明礼貌的行为,对中小学生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3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1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我国目前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城市相当少,而各大高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等场所大多有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如何改变这种上层基数大,下层无基础的学习现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内容结构长期不变,项目较为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既符合“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又满足了《意见》关于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要求。其独特的健身、健心、健美功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弯腰驼背、肥胖的发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另外,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深远的意义。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体育舞蹈课程极为符合素质教育前提下学生的发展需求。

3.2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体育舞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魅力,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大受欢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引进体育舞蹈的还较少,然而在中小学体育中普及体育舞蹈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2.1学生家长的需求

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十分注重对孩子各方面的培养,不仅希望孩子有健康的体魄、优雅的气质,还希望他们有一项或多项爱好、特长,于是纷纷选择花大价钱在外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体育舞蹈,尤其是拉丁舞培训班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如何分辨培训班教师的教学质量却困扰着家长们。在中小学体育中普及体育舞蹈,显得十分必要。

3.2.2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长时间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姿态。加上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长就容易形成不良坐姿。如果不及时矫正,就会引起弯腰、驼背等问题,而体育舞蹈恰好要求学习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姿态。长期的体育舞蹈训练可以明显改变学生的体态,有效矫正不良身体姿态。挺拔的身体姿态可以使人精力充沛,增加自信心,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的紧要时期,体育舞蹈特色课程的开设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创建丰富内心世界最简捷的途径。在音乐的配合下自由舞动,可以抒发情感、消除紧张、郁闷、失落等情绪,预防自闭、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5]。

3.2.3 体育舞蹈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体育舞蹈选手接受专业训练较晚,专业院校可供选材范围也有限,致使一部分“可造之材”在不专业的培训班中被误导、被浪费、白白流失[6]。在中小学普及体育舞蹈能较早提供体育舞蹈的启蒙基础,提供更规范的学习环境,也能使老师能更多的发现部分“可造之材”,为专业院校提供优质生源,使我国体育舞蹈水平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

4中小学普及体育舞蹈课程可能遇到的问题

尽管学习体育舞蹈的好处很多,中小学普及体育舞蹈课的速度依然迟滞。综合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家长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不足。由于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不大,所以这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家长认为体育舞蹈就是交际舞,孩子过早的接触此类学习会早熟,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尚未重视体育舞蹈课程。中小学现行的培养模式仍不够健全,受中、高考的影响,升学率是第一位的。要想在中小学推行体育舞蹈课程,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师资建设、提供基础教学设施,给予一定的专项拨款,体育舞蹈才能长足的发展下去。

第三,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匮乏。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投入到舞蹈课程的教学当中。因此,要想体育舞蹈在中小学能够顺利地开展起来,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舞蹈教师。

第四,部分学校教学设施落后,使得体育舞蹈课难以推行。城镇学校的教學设施参差不齐,限制了体育舞蹈的发展,许多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室或舞蹈房,也没有标准的设施设备。

5总结

体育舞蹈充满魅力,其价值功能丰富,适合中小学生学习。作为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在中小学的开展,应秉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舞蹈技能的学习应以普及为主、竞技为辅。学习体育舞蹈,符合家长、学生和体育舞蹈的需求,十分必要。但是,在中小学普及体育舞蹈课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社会群体的认识度不足,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度不够,部分学校教学设施不利于开展体育舞蹈课程,以及专业的舞蹈教师匮乏等。建议增加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更多关注,促进体育舞蹈更好更快的发展,逐渐在中小学课堂流行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以教体艺.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R].2014

[2]陈立农. 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1(1): 114-116, 120.

[3]黄宽柔,姜桂萍. 健美操 体育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7.

[4]李静,蔡春. 论中小学课程的美育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22-28

[5]申玲. 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武术研究2016,1(4):133-135

篇5:谈中小学校园舞蹈课程教学计划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4日【编辑录入:风舞十天】

谈中小学校园舞蹈课程教学计划

上海长乐中学任李

舞蹈课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喜爱的,但是现在在校园里实施舞蹈课程依然越来越普及了,针对现在中小学校园舞蹈作为拓展课程的进行,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活动都应该有计划地进行,没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教学的无目的性,影响教学应有的成果。因此,无论教学对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是学员还是演员,教学周期是短还是长,舞蹈课程也一样要制定教学计划。

一、舞蹈课程的定位

首先、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以及这些教学对象目前的专业水准专业条件、学习方法及学习的心理状态,使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执教过程中的主观性及盲目性。其次、教学的目标是简单的舞蹈普及还是培养艺术团体或是提高班。再次、可利用资源包括师资的力量,场地,设备,资金,和时间,明确了上述条件教师就可以量体裁衣舞蹈课程的大致教学内容。

二、舞蹈教学阶段的任务

舞蹈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教学计划可以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或单元(一个段落)计划。一般来说,每一阶段或每一学期的教程大致可分为三段:即恢复课、授新课、复习和考试(或演出)。三段的授课时间不能平均分配,要依据各教学任务与需要而定。

1、恢复课

是休假(一个月左右)后上课的最初阶段,一般历时三周左右(按每天课时90分钟计)。可以根据整体舞蹈素质来定。基础较薄弱的学员,恢复课可用三周至四周。有一定基本功基础的学生恢复课可安排两周左右。在学生放假期间,即使学生坚持一定量的基训练习,但运动量仍然会较正常课减少,学员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的能力与技术方法、体力等方面都会有所减退,因此恢复课就是:

(1)使学员身体各部位(颈、肩、背、腰、髋、膝、脚腕、脚趾)的能力、体力与技术达到基本的水平。

(2)对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有重点的复习(技巧部分单一训练为主),使之巩固或提高。

(3)有重点地克服与纠正学生的弱点,如跳、转、翻各类技巧中存在的具有倾向性的毛病,或身体某部位的能力较薄弱等等。

恢复课从开始到结束,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与教学进程的速度以及运动量等方面,都需要逐步加强,使学生在体力、能力与技巧的恢复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恢复课阶段教师在教学时不宜操之过急,过快地推进课程会造成职业病。恢复课开始时低年级可以只做把上练习,中、高年级可以增加少量的中间练习,当第二周结束时可恢复一堂完整课的全部练习内容。此外,恢复课开始时节奏处理要从容些,使学员练习时有较充分的自我知觉,并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依照动作的规格与要领进行练习。由于恢复课的内容较简单与单一,教师应力求将教学组织得有趣(当然必有具有训练价值),避免使学员感到枯燥费力。由于教学对象的条件与基础的不同,恢复课教材的设计以及时间长短,仍然要因人因课制宜。实践证明恢复课上得是否有成效,直接关系到授新课计划能否顺利执行,因此不可轻视。

2、授新课

授新课是每一学期教学内容最多、历时最长的一个教学阶段,相对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授新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

(1)教授新教材。

(2)对已学过的技巧加大难度。

(3)在已经学过的单一动作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以及加大已学过的组合难度。

制定授新课教学计划时,教师教学对象的基础和授新课所占有的学时来安排,对所授新课内容在本学期末应达到的水平做一个估计和设想。将新课程全部内容划分为几个课程推进的小段落,每一段落可以月或周为单位,从而产生授新课计划。

先教授哪些教材,后教授哪些教材,不能由老师主观臆想去安排。安排的依据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以及教材自身的纵、横关系。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老师在教授新教材时存在着进度的“跳跃现象”,使多数学生难以掌握,这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下面以训练带舞姿的旋转与跳跃例:当学生具有简单的旋转与跳跃能力,首先要使学员基本上能够准确地掌握舞姿,才能开始进行舞姿上的旋转或跳跃练习,而不能在学员尚未掌握舞姿之前就急于进入舞姿上的旋转或跳跃练习。又例如:组合练习只能是在单一动作基本掌握之后才能开始,而不能颠倒过来。另一点需注意的各类动作(如蹲、腰、跳跃、翻身、旋转等„„)相互依赖的横的关系。例如:跳跃动作与蹲的关系应是这样的:开始练习跳跃前,首先要使学员具有一定蹲的能力与脚推地的能力;随着跳跃动作幅度加大,对蹲的能务训练要不断加强,同时腿的幅度训练必须加大。总之,凡属几类动作联合后方能完成的动作,都需要先对各类动作分别练习到具有一定程度,达到一定水平。避免教师安排新教学计划时,只注意教材由浅入深的顺序(纵的关系),而对有关联的相互依赖的各类动作横的关系则重视不足。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把教材中纵与横的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经纬交织,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授新课计划。授新课的教材内容较多,对于校园舞蹈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二年级主要是训练腰的软度,端正初学者躯体的自然状态,使躯干正直。三年级开始进入以训练单一技巧为主阶段,跳跃、旋转、翻身等每类技巧的具体内容都项目纷繁,教师应在各类技巧中选择一部分为重点训练教材。高年级教材更为繁多。教员尤为需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作为训练的主干,才能将技巧练精,纵使练顺、练巧。

3、复习与考试

考试或汇报前的三周左右应进入总复习阶段,对本学期或本阶段所教授的新教材进一步巩固提高,不宜再教授新教材。因为此时已临近新的休假,如果教授新教材,学员在休假期间无法保证必需的时间练习,学了也难于掌握和巩固。复习课也是教师最后将本学(或本阶段)所教授的主要教材集中组织为一堂课的过程。一堂考试课(或汇报课)应展示本学期或某一教学阶段的最高成果,这堂课既要全面,又要精炼,不能包罗万象,应该选择那些能代表学期或某阶段教学水平的内容,不宜把某些训练过程安排进去。

一个学期或某一教学阶段以考试或汇报的形式结束,这堂课既检查学员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结束课的成绩好坏也是教师教学计划、总结经验、制定或修订下阶段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必定是“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是执教者不断克服教学中的高观性与随意性的成果,是执教者遵循教学规律又与教学对象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个好的教学计划会使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毕业班的考试课应周密、妥善地组织,以便其真正体现学生的技术、技巧、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实际水平。因此,毕业班考试课应该体现全部训练过程的最终成果。

此外,组织好每课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教学计划制定后,接踵而来的是要组织好每一课的教材。一种能力或某一技巧训练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教材的组织;教材组织得当,会有效地获得训练成果,教学效果就会加倍地提高。反之,则阻碍教学任务的实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着眼于严格要求学员去刻苦训练,却不讲究教材的科学性组织,这是很不对的。

4、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计划要执行得好,主要在于教师的努力;但是学生的配合、学生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学究竟还是教与学双方合作的行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大纲规定、教学计划与年级教学任务,并且听取他们的意见。目前仍然存着这样一种不正常现象:学生只知道来上课,而对于培养目标、年级任务等却一无所知。他们对教学计划采取了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对于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显然不利的。师生配合、教学相长无疑地将促进教学。

篇6: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二)

四、综合应用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具体目标

1.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二)案例

例1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

(1)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2)若有8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

说明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上海的电视塔有多高?北京的电视塔有多高?它们的高度大约分别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分别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

说明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知与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同时,学生还能学习如何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一)具体目标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参见例1]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2]

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例3与例4]

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参见例5]

④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

上一篇:书文化展销会策划书下一篇:就业创业书面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