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2024-04-18

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精选13篇)

篇1: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一、设施配备

1、心理咨询室有专用场所,设在方便学生进出且相对安静的非教学区域,使用面积在20㎡以上,至少有接待区和咨询区两个区域。

2、心理咨询室通风采光效果较好,布局、摆设合理,环境舒适、温馨、宁静、保密、安全。张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宣传资料。

3、心理咨询室有教师办公平台,有电话,有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及相应管理软件,有心理档案资料橱柜。

4、心理咨询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分别供师生阅览的心理健康读物、心理测验量表或测量软件、心理档案管理簿册或软件。有电视、音响、录音、饮水设备等。

5、咨询区有适合咨询的沙发、茶几等。咨询室外有专用宣传橱窗和咨询信箱,公开咨询电话。

二、工作职责

6、通过各种途径定期向学生和教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7、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关资料作保密保存,有使用规则和使用记录。

8、开展面询接待,对轻度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并做规范的面询笔记。

9、初步鉴别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职心理咨询机构。

10、定期向学校提供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及时提出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11、和班主任保持有效联系,及时沟通有关信息,指导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2、以适当的方式定期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三、人员要求

13、心理咨询辅导教师热爱心理咨询工作,爱护学生,尽职尽责,学生认可。

14、心理咨询室至少配有1名专职(主要负责)咨询辅导教师,按照学校规模,至少配备2名以上兼职咨询辅导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接受过市级以上专门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市级以上资格证书。

15、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定期参加专门培训单位组织的有关培训和接受专项督导。

16、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认真研究与总结本校心理健康情况,有相关论文或案例分析文章。

17、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按咨询专业需要做好情况记录及资料保存,有工作台帐。

四、咨询管理

18、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有1名校级领导分工负责心理咨询室工作。

19、心理咨询室有工作计划,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每学期有工作总结。

20、有心理咨询室工作规程,并在适当位置张贴悬挂。

21、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有张贴于校园醒目处的开放时间表。

22、心理咨询室开展工作有必需的学校预算专项经费。

23、专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的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24、学校要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且有学期教学计划和总结,有心理咨询辅导记录。

注:制度牌。

篇2: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二、活动主题: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平安校园。

三、活动时间:2012年5月2日 至 2012年5月18日。

四、主办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保卫处。

五、承办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会治保部。

六、活动要求:

1、内容要求:安全隐患涉及“校园设施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水电安全、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方面。只要您认为校园中某处设施、某种状况或某类行为存在涉及师生人身、财产方面的安全隐患,均可以向学校反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必要时可辅以现场照片作为佐证。..姜屯镇商村小学“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 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简讯

【大 中 小】

[来源:姜屯教委办 作者: 日期:2011-4-27 9:28:45 浏览次数:2007]

为进一步推动6月份全国第十个“安全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帮助全体师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姜屯镇商村小学近日开展了“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

学校要求全校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查找校园内及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并和家长一起排查家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学校向学生下发了《排查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发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或和家长采取的排查措施。学校还根据学生总结出的安全隐患编成“远离危险自护平安”顺口溜:课外室内要安静,跑跳打闹可不行;树木栏杆要远离,攀爬高墙有危险;石子树枝不乱扔,课间安全有保证……通过熟练背诵,时刻提醒孩子们远离这些危险,保护自身安全。

此次活动,涉及面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其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学生思想行动之中。学校将对学生提交的安全隐患排查结果进行认真核查并及时加以整改。(春秋小学开展“我身边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通知

各班主任:

结合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实际,决定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我身边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现将有关活动安排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二、活动主题:消除安全隐患,创建平安校园。

三、活动时间:2013年3月22日 至 2013年3月29日。

四、活动内容:

(1)各班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广泛发动学生,以自己上学一天为例,反思自己在上下学途中的安全隐患(如闯红灯、逆向行驶、并排骑车、相互追逐等),课间有无文明休息,有无与校外人员来往,等情况,请同学逐条对照写明及改进措施。

(2)根据你的观察,校园中哪些地方或班级、学校日常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指出安全隐患并写好书面建议。

(3)上交时间:4月3日回校时交班主任老师。

(4)请各班结合调查情况,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五、汇总后,将对有价值的建议予以表彰奖励。

春秋小学

篇3:西宁市苗木标准化生产探讨

1 西宁市苗木生产的特点

近年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青海省以生态立省战略的确立, 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加大, 西宁市造林绿化步伐也明显加快, 对苗木的需求量大增, 苗木市场发展形势较好, 苗木生产、经营者收益提高, 也由此调动了社会各界育苗的积极性。苗木生产已形成以小桥、城南、城关、新成、多巴等国有专业苗圃为主体, 国有林场附属苗圃、民营单位、个体苗圃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苗木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 西宁市育苗面积已达840 hm2, 年均新育苗面积在200 hm2以上, 年均出圃苗木8 000多万株。

1.1 苗木市场形势

当前苗木生产中, 市场已成为苗木产、销的主体, 苗木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苗木培育的品种, 苗木供求关系由市场进行调解, 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渐显现。

1.2 苗木生产技术标准

苗木生产技术标准主要沿用《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分级》《林木育苗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 现有地方标准对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青海云杉、油松、新疆杨、青杨、榆树、中国沙棘等树种的小苗制定质量分级标准。荒山造林及城市园林绿化用大苗, 尤其是观赏乔木、花灌木及藤本树种, 尚无地方标准。

1.3 主要苗木品种

目前, 西宁市培育的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油松、祁连圆柏、新疆杨、青杨、河北杨、榆树、垂榆、桦树、白腊、山杏、中国沙棘、花灌木等。苗木规格以1~2年树种小苗占绝大部分, 城乡造林绿化所需的高规格大苗培养比例较少。

2 苗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苗木生产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一方面, 大多数苗木生产者不能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准确、迅速的调查和预测, 只依靠主观判断, 盲目跟风, 结果使苗木大量囤积,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由于近几年新加入苗木生产行业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苗木生产规格和标准知之甚少, 未能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 使苗木抗逆能力差, 干形、冠形长势不良, 商品苗档次低, 优质苗出圃率低。

2.2 苗木生产方向不明确, 缺少指导苗木生产的标准和方法

苗木产业中, 大部分生产单位苗木培育的针对性不强, 一般很少区分荒山造林用苗和城市园林绿化用苗, 沿用传统的培育方法和技术标准培育大苗, 普遍存在育苗密度大、苗木生长慢、培育周期长、苗木质量差等问题。当前少数苗圃按照苗木市场的需求, 各自摸索或制定苗木生产的标准和方法步骤, 多数苗圃仍以传统的间苗或“拔大毛”的方式培育出圃大苗, 其苗木干形、冠形、胸径、分枝等形质指标难以满足城乡绿化的需求。

2.3 标准体系不健全

苗木生产经营中, 虽然制定了《造林树种苗木分级》《林木育苗技术规程》等国家、地方标准, 但一些荒山造林树种的苗木质量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在实施中大多无法被采用。

3 苗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

苗木进行标准化生产, 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先, 能够定向培育和控制苗木的质量, 适应现代城乡绿化的需求, 提升城乡绿化的景观和生态效果;其次, 便于苗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机械化操作和规范化管理, 缩短苗木培育周期, 降低苗木生产、流通成本;第三, 能够提高苗木出圃合格率和栽植成活率;第四, 能够统一量性要求, 生产一致性的苗木, 易于定价和销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对城乡绿化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绿化景观效果, 尽早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大规格、高质量的苗木需求量逐渐增加, 这些苗木不仅规格大, 而且标准高, 对于树形、苗高、冠形、胸径、枝下高、花灌木的分枝数量、分枝粗细等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目前, 城乡绿化对乔灌木大苗的需求在苗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绿化苗木的品种不断增加。当地生产苗木标准要适应其所需品种规格质量的变化, 研究制定相应的乔灌木苗木质量标准, 适时加以修定和完善, 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4 加强苗木标准化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4.1 加强苗木标准体系建设

同一树种同一年龄苗木的质量指标, 除现在正实施的国家和地方标准提出的苗高、地径、根系长度3个指标外, 地方标准应高于国家标准, 把苗木生产中与造林成活率关系密切的起苗、根幅、带土球直径、包装、运输技术环节作为要素纳入标准体系, 制定相应的地方苗木质量标准。同时, 把验收乔木苗时直径测定的位置、主根长、根幅、土球直径大小、干型、冠幅、冠形以及花灌木的根长、根幅、分枝数量、分枝粗细等的测定等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 增强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

4.2 制定和完善乔灌木苗木的标准

制定和完善乔灌木苗木培育技术标准, 以符合西宁市当前城乡绿化的需求, 要密切结合市场与生产实际, 既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 又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 这是实现苗木标准化生产的首要工作。苗木标准应在参照国内外地方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树木的生长特性, 按照生态防护林建设和城镇园林绿化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标准。通过人工培育管护若干年, 以达到指定的高度、粗度、冠幅、冠形、分枝等。

(1) 完善防护林苗木生产的技术标准内容以下: (1) 增加树木种类, 除现有地方标准中的主要造林树种外, 把防护林建设中应用地域广和表现良好的造林树种, 如祁连圆柏、河北杨、山杏、桦树等乔木及丁香、珍珠梅、玫瑰、枸杞等灌木纳入地方标准; (2) 补充培育针叶树大苗、阔叶树移植苗、花灌木大苗标准; (3) 把乔木树种苗木地径 (胸径) 、苗高、冠幅、花灌木的分枝数量、各分枝粗等形质指标纳入标准体系; (4) 规定育苗密度、移植次数、修剪等技术措施, 包括栽植、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 (5) 按乔灌木的速生和慢生树种制定不同的标准, 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施办法等。

(2)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多用大苗的情况, 以规格高、注重绿化、美化效果为主要特点, 制定园林苗木生产的技术标准, 包括: (1) 各树种、品种大苗的胸径 (干径) 、干高、分枝点高、主枝数量、冠幅、冠形和花灌木的分枝数量、各分枝粗等形质指标; (2) 小苗的选苗、育苗密度、移植次数、修剪等技术措施, 包括栽植、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措施; (3) 按大、中、小类型的乔木和花灌木, 针对速生和慢生树种制定不同的标准和相应操作的规程、实施办法等。

4.3 加强对苗木生产的调控和引导

苗木标准只有通过组织实施, 才能变成林业的现实生产力, 各级林业主管根据未来苗木市场需要, 制定科学规划, 加强技术服务, 合理引导苗木生产单位按不同的市场需求, 应用不同的苗木生产标准组织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以减少损失和浪费, 提高育苗经济效益。

4.4 建立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提高苗木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程度

苗木生产中, 以国有大中型骨干苗圃为龙头,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建立苗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标准化管理, 带动西宁市苗木生产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示范区建设要紧密结合林业科技体系的建设, 并与当地政府实施的重点林业工程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相结合, 最终实现苗木生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4.5 加强苗木监督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强化苗木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 是开展苗木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和公平竞争的保障, 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手段。首先, 生产单位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实施监督制度, 对苗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照标准进行自我监督, 对不符合标准的操作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其次, 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技术人员, 定期对各生产单位苗木进行监督检查, 对达不到标准的生产单位进行通报, 要求整改, 以促进标准化生产健康、稳步地发展[4]。

4.6 强化人才培养和信息服务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 对苗木生产单位技术骨干、各级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标准化管理人员广泛开展苗木标准化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有标准化专业知识, 又懂育苗生产技术的技术人才队伍, 保证苗木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苗木生产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 解决标准信息资源多头、分散、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提高苗木生产标准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吉林省苗木业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 2010 (2) :65.

[2]闫大成.预测苗木趋势占得发展先机[J].中国花卉园艺, 2008 (20) :7.

[3]王有贵, 王有金, 姜桂兰.当前发展苗木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4) :173.

篇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辅导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60-01

中小学生是国家栋梁,,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1、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 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2、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3、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4、珍惜学习,热爱集体,能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果说中学生和小学生侧重点有些不同的话,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

三、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度的心理异常,与其他心理异常相比较,它的特征是: 首先,情景性和暂时性。其次,功能损害轻微。再者,能调节。中小学生一般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

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困难、学习懈怠、考试焦虑、恐学症等,在学业不良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考试焦虑。

2、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时期是人的身体、行为、性格和智力都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末或初中开始的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很容易产生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如性心理问题。

3、不良性格倾向

学生在性格倾向和情绪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抑郁、焦虑倾向等。

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原则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问题的特征,对于增强与维护教师自己以及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心理健康的诊断。发现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调节,如果发现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及时地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主动寻找心理咨询的专业指导。

在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和表现后,教师所要开展的就是心理辅导工作了。但是心理辅导工作有着相对严格的一些基本原则。所谓基本原则就是指在心理辅导的全部过程中,对求助学生所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和一般要求,它对心理辅导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结合学者们的看法和实际情况,我们先提出以下四大具体原则,即:保密原则、来访主动原则、辅导中立原则和限制原则,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两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总原则。

1、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是心理辅导的生命线,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基本保障。它要求心理辅导老师要有较强的保密意识,要为来辅导的学生保守秘密,维护学生名誉和隐私。

2、自愿主动原则

心理辅导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第二,心理辅导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只是手段,让学生“自助”才是目的。第三,针对中学生,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独立倾向快速发展的时期。

3、辅导中立原则

心理辅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尊重也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承认每个学生是自主的,具有抉择的能力和做决定的权利,具有选择目标的自由。

4、限制原则

心理辅导员的责任并不是无限的,如果一个家长带孩子来辅导,要求辅导员对矫治不良行为负全责是不能被接纳的。

5、发展原则

整体学校心理辅导可被分为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矫治,是矫治学生不适应的行为,帮助学生排除或化解持续的心理紧张或各种情感冲突。预防,则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学习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等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利用的资源,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这三个层次,就整体而言,预防、发展比矫治更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行为符合规范,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良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学习状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篇5: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

建设规范的心理咨询室首先要保证基本功能健全,再根据学校情况、学校学生情况合理地增加发展性功能模块。实施中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布局,保证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

一:心理咨询室组织制度

1、专人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2、心理咨询室有规章制度、工作规程、咨询程序等。

3、在学校每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有心理咨询室的活动安排和每学期的活动主题。

4、学校有经费支持心理咨询室的日常开支。

5、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10小时。

二、心理咨询室人员配备

配备1名教育学或心理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同时近5年来来,参加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举办的培训15课时以上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1至2名兼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教师包括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班主任、德育干部以及热衷于此项工作的其他教师,且接受过县(区)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类培训。

三、心理咨询室场地及设备

心理咨询室的使用面积在80m2以上,位置合理,设在学生进出方便、感觉安全的地方。

1、心理咨询室功能分区

1.1、办公区

所需设备有:办公桌椅,沙发,茶几,电脑,电话,饮水机,时钟,文件档案柜,话术绿植。

1.2、阅览区

所需设备:心理类图书书籍、杂志,书架,沙发,茶几,花束绿植。

1.3、个体咨询区

所需设备:沙发、茶几,时钟,空调,绿植花束,心理挂图。

1.4、心理测评区

所需设备:电脑、电脑桌椅,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心理挂图。

1.5、团体活动区

所需设备:电脑,投影仪,团体活动道具箱,课桌、椅子,坐垫,绿植,心理挂图。

1.6、沙盘游戏区

所需设备:心理沙盘设备,心理挂图,绿植,1.7、情绪宣泄区

所需设备:宣泄人,宣泄球,宣泄沙袋,涂鸦墙,宣泄地板,宣泄棒,宣泄手套等宣泄器材。

1.8、心理放松区

所需设备:音乐放松椅,心理挂图,绿植,3、其中,心理测评区、沙盘游戏区、情绪宣泄区应该有独立的房间。

4、在办公区外设立心理辅导信箱。

四、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部分中高年级学生作心理教育与辅导活动,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2、有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系统。

3、有对学生个别辅导的记录。

4、每学年有3个案例分析报告。

5、每学年有地市级以上心理健康经验交流论文1篇。

篇6:济宁市闲置空闲低效用地认定标准

一、闲置用地的认定标准

建设用地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形成闲置用地:

1.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去后,未经市县(市)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日期满一年未动工的,或原批准用地机关同意延期动工后超过新规定日期满一年仍未动工的;

2.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合同(以下简称合同)或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以下简称划拨决定书)未约定动工日期,但自合同生效或决定书颁布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的; 3.集体建设用地自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使用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的; 4.已动工建设的,但已动工建设的土地面积不到应动工建设面积的1/3或以投资额(不包括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费用)不到开发建设总投资1/4,且未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5.面积较大的宗地内,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超过50亩,且未经批准终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属于闲置用地的其它情形。

二、空闲用地的认定标准

建设用地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属空闲用地:

1.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人为原因而造成的土地空闲的; 2.因单位撤销、歉意和破产等原因停止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 3.因公路、铁路等项目废弃停止使用的; 4.因自然灾害造成不能继续利用的;

5.因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灭失处于空闲状态的。

三、低效用地的认定标准

建设用地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即可认定为低效用地:

1.已动工开发建设,开发建设土地面积占因开发建设土地面积的1/3以上或以投资总额占总投资额的1/4以上,大为达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建筑容积率、投资强度50%的;

2.面积较大的宗地内,未开发建设面积超过30亩、低于50亩,且可以另行单独供应的; 3.工业项目竣工后一年以上未投产或连续一年处于停产状态的;

4.园区内的工业项目投产后,连续三年未达到招商引资协议,入园协议约定的产出强度或上缴税收额度的;

5.其他建而不产、建而不用的。

四、其他要求

在闲置空闲低效用地的认定中,投资额和动工建设面积等指标按照下列要求确定:

1.因开发建设土地总面积,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 2.已开发建设总面积,是指现状条件下实际完成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

3.已投资额,由县(市区)发改部门根据企业申报资料估算;应投资额根据合同约定确定,不包括土地价款和向国家缴纳的相关税费;

4.合同约定分期动工的,按照分期动工范围确定已投资额、总投资额、已开发建设面积和应开发建设面积;

篇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2014版)

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普湾附属学校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合理调节情绪、理性进行升学选择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四)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段划分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的地区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自我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试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加以阐述。通过九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从常识水平上升到意识水平,最后达到行为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自我认知、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常识水平、意识水平和行为水平三个方面。心理健康目标的常识水平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认识一些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心理健康保健的常识、调节方法和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水平是指在认识心理健康常识水平的基础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关注个人的心理状态,当有心理困扰的时候能够及时寻求心理援助,缓解并解决心理困扰。心理健康的行为水平是指在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和调节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自主调节,通过自助、他助和助他三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三、学段目标

(一)第一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初步了解自己,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介绍。2.学习能力:初步感受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人际交往: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友礼仪,感受友情,初步形成集体意识。

4.情绪调试: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克服上学焦虑,通过体验集体生活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5.社会适应: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初步形成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二)第二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了解自我,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自我介绍。

2.学习能力:初步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学习。

3.人际交往: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教师交往,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初步形成开朗、合群的性格。

4.情绪调试:感受解决学习困难带来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

5.社会适应:形成正确的角色意识,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能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形成稳定的时间管理意识。

(三)第三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生活中悦纳自己。2.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地看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人际交往:恰当地与异性交往,建立并维持好异性同伴的关系,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4.情绪调试:克服学习困难,能够正确地处理厌学等负面情绪,能够恰当地体验和表达情绪。

5.社会适应:初步形成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四)第四学段目标

1.自我认知: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特征。

2.学习能力: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风格,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人际交往:愿意与教师、父母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情绪调试:正确处理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能够控制冲动行为,能够进行恰当地情绪表达和体验,掌握基本的调节情绪的技能,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

5.社会适应:把握升学方向,初步形成职业规范意识,树立早期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成功应对失败和挫折,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第二学段(3-4年级)

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第三学段(5-6年级)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第四学段(7-9年级)

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篇8: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积极推进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纳入学校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3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有学期或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4.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议,并有会议纪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部门,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有相关的工作档案。

5.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二、条件保障

6.配齐配好教师。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7.加强培养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

8.保障教师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制定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的相关措施。

9.加强阵地建设。有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设施,专人负责,运作正常。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或学校图书馆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

10.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育教学

11.保证课堂教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体系完整,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与课件等。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

12.注重学科渗透。各学科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或提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13.加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节(月、周),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4.做好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每周不少于10小时,主要用于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室值班记录、辅导过程记录完整并及时归档,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心理辅导要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保证辅导质量,依法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并记录在案。

15.密切社会合作。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四、科学发展

16.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实验成果。学校至少有1项地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获奖成果,有2篇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或1本公开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

17.提高教育实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年以上,在区域内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广泛参与相关工作,多数学生心理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良好。

篇9: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与调适

主题语: [心理困境]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灵魂大厦日迫一日告急,这大都来自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紧迫,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教师心理健康失调、失衡的呢?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素养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教师自身价值观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教师经济条件、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以及个性品质问题。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学校内部竞争问题。

有人认为,这是来自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与否的问题。诸如此类等等,那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否有衡量的尺度、标准,如在教学生活中出现以上问题将如何调适教师自我心理状态呢?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二是学习掌握中小学教师自我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心理视觉]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没有心理疾病,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怎样的标准呢?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具体衡量指标,它不是人的体温、血压可以通过物理器具来确定其健康与否,就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国内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通过研究论证指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心理状态。基于这一理论的认识,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教师角色的认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正确意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愉快接受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接纳它、爱上它,而后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生活的指导者、行为的效仿者、心理的辅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这样才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2、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

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以教师内心活动为前提的。教师的心理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3、抗焦虑情绪

教师在个人家庭生活中、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自觉地调适、控制自我情感并在教学中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仍然保持镇静、乐观的心情,能够忍受外界的压力和来自生活的屈辱,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难。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4、良好的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健康的教师要善于处理、融洽、协调这四种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

5、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教师还体现在是否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同时是否能接受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能否积极主动地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6、教育教学的创新性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的进行一定的创新活动,例如:在综合实践中组织学生活动,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构建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学习,开发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探视]

二、教师心理不适的调适方法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使教师的内心受到一定的冲击,加剧了教师的心理矛盾冲突,这对大部分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消积影响,但是为什么同在一种社会环境下,有的教师很快适应,有的却不能呢?

为什么有的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的教师被学生气得直哭?

为什么有的教师一遇挫折和不如意就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有的教师则心平气和,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有的教师学生愿意找他说知心话;而有的教师学生惟恐躲避不及呢?

这些个“为什么”都与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有关。我们以为教师的自我心理调适是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那么作为教师将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劳逸结合调节情绪

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他们每天工作大都超出八小时。除每天正常备课、上课、辅导、批改等教学工作外,还得做学生思想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余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学会富有弹性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使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

多彩,有滋有味,从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调节情绪,锻炼体魄,陶冶情感,滋养心性增进心理健康。

2、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是社会生活海洋里的一滴水,只有把自我融入社会这个大海洋里才会不干涸。我们知道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那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理异常。那么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放弃权威身份,平等、友善、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他人。不把自己的准则强加于他人,要求他人,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自尊和个性,这样才能获得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集思广益与学生、与师友、与他人和舟共济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3、乐观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乐观的心态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的心理状态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在现实工作中、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笑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有机会恢复心理平衡,才不能被红尘的是是非非所淹没、所烦恼、所忧虑,永远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4、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

中小学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5、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我们知道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充沛的精力和良好体力来从事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以为中小学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

教师的工作属于高强度脑力劳动,而人的大脑工作的时间能量是有限的,要注意防止脑力疲劳和过度紧张。注意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协调交替,保持大脑的清醒提高工作效率。(2)加强脑的营养

教师的脑力劳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营养是大脑的物质基础,因此,要注意大脑营养供给和

补充。

(3)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篇10: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也让我定位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样的成长喜悦,感受到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辅导方法,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案例介绍:

赵雨轩(化名),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上课总是坐得很端正,不爱回答问题;偶尔回答,声音也是特别小„„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对学习比较茫然,无目标,没有掌握方法;同时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一点点小动静都会立刻吸引她注意。

每次问她,她总说不出个所以然。问得多了她告诉我,自己“笨”,学不好,连爸爸妈妈都这么说了,或者就干脆沉默起来。为此,我也专程找过他的父母,这样的说法得到了印证。

辅导措施: 作为班主任,我能做什么呢?至少,我应该让她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开心。

(一)播种信心

谈心——这是我要和雨轩做的第一件事,每次我们都选择轻松的话题,通过谈话,都能在她不易察觉地情况下,发掘她身上的优点。逐渐地,我发现她的表达能力与她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比较高。于是,我经常在她说得好、说得对的时候,大声地表扬她,赞赏她“你说得真清楚,老师听懂了”,“你真会思考问题”,“你真是有主见”„„渐渐地她有了“我说话表达能力很强”的认识,每次说话都昂首挺胸的样子。

于是,我乘胜追击:“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聪明。说完她像一只轻快的小燕子“飞”走了。

(二)树立信心。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雨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以逐步帮助她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她的基础较差,所以常常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她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鼓励她大胆想象,同时让她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自己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坚定信心。

(三)激励信心

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雨轩的心灵。如: “XXX同学,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XXX同学,很会提问题”等等。这样,就让雨轩有了学习的对象,促使她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我还制订一些制度如点滴汇报制度,激励措施如加花评比等,日积月累,在榜样的影响下,雨轩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语心理辅导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教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如小学生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时,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劝解他,可是小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还会被家长变本加厉地再批评一顿,孩子肯定会感觉很委屈。因此,老师和家长应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击,要给孩子“温暖的家”的感觉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

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重要,建议工作忙的父亲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 3 — 4 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篇12:济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标准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于2014年3月14日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4]14号)(下简称《通知》),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标准(试行)》,决定启动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旨在通过特色学校争创计划,树立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明确学校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必要的活动场地,丰富课程内容,建立稳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此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范围为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1.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将此次争创工作作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争创工作顺利开展。2.各地报送参评学校时,要兼顾小学、初中和高中。为推动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使更多的学校参与到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3. 要积极支持学校参与争创工作,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交流,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共同提高。教育部从2014年起,将每两年在全国创建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此项计划的实施,必将由点及面,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篇13: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能在成人的点拨下展开思维,对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能较好地理解,有观察的兴趣。

2、愿意上学读书,初步适应学校生活。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准备、整理好学习用具。

3、愿意参加班、队、集体的活动,不是一个人游离于集体之外,乐于跟小朋友交往。

4、有初步地满足需要的能力,能暂时控制住自己对某些事物的需求。

5、为学习取得成功而高兴;学习受挫时,能懂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6、对感兴趣的活动,能坚持40分钟以上;对不感兴趣的活动,在成人的要求和督促下,能坚持15分钟以上。

7、面对许多小朋友讲话时,不感到紧张、胆怯。

8、有玩耍和娱乐的欲望,并努力参与玩耍、娱乐之中,不是“小老头”。

9、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些控制能力,能在成人帮助下尽力克服小挫折,在不该哭泣的场合,能收住哭声。

10、自我认识初步发展,能根据成人的某些提示或暗示,知道自己的某些优、缺点,学习跟他人进行比较。

11、听成人的话,尤其听老师的话,懂得成人及老师的话有时也有错。

12、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有独立的欲求。

13、注意到他人的活动结果,开始懂得他人的活动动机不都是一样的。:内容纲要

一、主要内容

(一)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1

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标准

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从小加强重视中小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二、具体内容(分年段)

(一)一年级

1、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适应能力,与他人良好相处的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标准

2、内容

学生角色意识(如“我是谁”;“我能行”)

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学校”;“集体生活真快乐”)

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集中你的注意力”;“”看谁记得快;“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二年级

初步具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学习兴趣(如“课外兴趣与课业”;“带着问号学习”;)

学习习惯(如“学习好习惯”;“动手又动脑”;“如何利用网络”)

良好情感、意志品质培养(如“文明礼让”;“学会感恩”;“对自己说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成功体验(如“快乐时光”;“我成功啦”)

(三)三年级

1、目标

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能力,能初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有爱心和集体责任感,初步具有自我完善意识、生活强者意识和创新意识。

2、内容

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如“今日我当家”;“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正确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方法(如“学会感谢”;“学会尊重”;“学会原谅” 自我控制策略(如“放飞烦恼”;“我最喜欢的歌”)

如何交朋友(如“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男生女生怎样交朋友”;“我和同桌”)

体验创新、创造(如“想象的空间”;“苹果里的五角星”)

(四)四年级

小学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标准

1、目标

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使其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相适应,初步学会分析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竞争意识和正确的性别观念。

2、内容

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如“测测你的‘免疫力;“学会说‘不’”)

集体意识、集体责任感(如“我是小小志愿者”;竞选‘小明星’;“小‘我’和大‘我’”)

自理、自立意识(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团结、合作意识(如“合作创造奇迹”;“友谊之树”)

上一篇:地皮买卖合同下一篇:编小动物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