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多样且可喜的变化,以微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正悄然进入课堂教学,深受教师青睐。小学科学课程教师渴望通过把微课程教学方式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设计原则,并深入探究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应用的有效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篇1:

中学优质英语微课元素分析及优化路径

國内针对优质微课有多种评价指标,如“中国微课大赛评审标准”“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作品评审标准”“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等。综合分析当前众多微课评价标准,其不足之处包括:指标描述较为笼统,立足于不同学科、课型、制作方式的评价标准亟待丰富,评价主体单一。有学者指出,微课的评价标准应从教育性、技术性和应用效果三方面通盘考虑(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2014)。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微课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微课的独特之处,体现在:教学目标以英语知识技能等的传授、讲解、训练和巩固为主;教学内容以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解题思路等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演示和示范等为主;资源传播以视频为主,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罗永华,2019)。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有助于实践者直观、全面、深入把握中学优质英语微课具备的元素特征,并帮助其厘清分辨中学优质英语微课的基本思路。

中学优质英语微课元素分析

1.内容选材典型,独立完整

微课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其中教学内容举足轻重(钟志贤,2007)。中学英语微课视频教学内容“短小精炼”,一般要求在5~8分钟之内完整地呈现教学全过程,这对选材提出了较高要求。即所选教学内容须典型,在所属知识层面具有代表性,既符合微课内容“深而不广”的特点,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微课的选材角度开放,包括讲解类、答疑类、活动类或实验类,具有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示范性的特点(卞惠石,2015)。

在获奖的中学英语微课作品中,讲解类所占比例最大,主要集中在词法和句法类。以“subject clause”微课视频为例,本作品以讲解的形式介绍了主语从句的用法。主语从句是高中阶段英语句法学习中的重点语法,被选为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主语从句能单独作为一个语法点来进行学习,典型、独立而完整。

2.导入方式多样化,充满趣味性

(1)课堂导入方式多元、高效。课堂导入具有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连接新旧知识、沟通情感等功能和目的(岳定权,2016)。站在不同角度,对课堂导入的分类有所差异。有研究者(石春让、庞冰,2014)将中学英语课堂导入分为情景、预习提问、复习提问、视听、角色扮演、游戏等12类;有研究者(罗晓杰,2002)将其分为复习、情景、背景、谈话、设疑及直观等。

观摩这些优质作品时发现,其导入方式主要归纳为4种类型:列举事例、图片与歌曲、提问与对话、主要内容介绍。导入时长基本控制在1分钟以内,体现了微课导入设计多元、高效的特点。

(2)课堂导入富有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观摩时发现,当教师进行富有趣味性的导入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在导入之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关注度极高,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以“Unite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微课为例,通过将学生的Duty report融入课前的Warming-up,再由游戏导入新课,逐渐将学生情绪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知识讲解科学、合理

一切教育资源都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即要具有科学性。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发现这些获奖的优质英语微课作品的科学性,此处以知识讲解为分析对象。

(1)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精准性、专业性、系统性、逻辑性、连贯性(翟晓云,2015)。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输入和输出语言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教师必须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语言(牟金江,2007)。观摩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讲解时语言较为精练准确、科学连贯,逻辑性较强,抑扬顿挫合理,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2)知识讲解重点突出、难点详尽。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成(胡铁生,詹春青,2012)。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以微课的方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吸收内化。在这些优质的英语微课中,教师均能对所讲知识要点进行筛选分类,所讲内容均是所处英语学习阶段的重难点知识。以宗传梅的“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微课为例,本微课主要介绍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定义和转化,此为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重难点内容。视频中多次标注“温馨提示”来提醒学习者注意个别难点及特殊情况,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

4.课堂巩固及时、高效、灵活

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积极促成正迁移的形成。课堂的巩固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的知识正迁移。在这些优质作品中,课堂巩固一般都被安排在对内容进行讲解之后。以“与现在事实相反的if虚拟条件句”微课为例,教师在对“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进行介绍之后,立刻展开了巩固,本微课视频时长5分钟,巩固练习占用约2分钟。视频中,教师在讲解时,不断渗透着对于所述内容的夯实,如提问、造句、填表格、找异同点。及时、充分的课堂巩固,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要求课堂巩固也力求“时半功倍”,即高效。如作品“四花:spend, take, cost, pay的区别”中,教师在巩固环节设置一道练习题。该习题让学习者用四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翻译,不仅加深了学习者对“四花”区别的理解,也取代了大量题目的练习,防止定向思维形成,避免“熟能生笨”现象的发生。再以“与现在时相反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微课为例,该作品列举富有趣味的图片,激发学生造句的兴趣;表格对比分析与横线填空相结合,使巩固练习方式多样、灵活。

5.视觉传达有效、动静结合

微课视觉传达的有效性可理解为“视听一致,动态呈现,符合阅读与思考的习惯,画面提纲絜领,简洁鲜明,给人印象深刻”(金陵,2015)。有研究者(马武林、何静静,2017)指出,优秀外语微课视频制作质量、效果佳,生动流畅,声音画面清晰。有研究者(郑小军、张霞,2014)提出,要提高视频拍摄和制作技术,强化后期加工,促进音画同步,视听一致(郑小军、张霞,2014)。在这些优质的作品中,视觉传达有效性突出。以作品“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为例,此作品视频声音、画面清晰淡雅,噪声处理完善,教师的讲解与PPT图片紧密结合,切换自然,视听效果好,制作精良。

中学英语微课优化的路径思考

1.提高内容选材的多样性,促进选材比例平衡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华师慕课C20慕课联盟(http://home.c20.org.cn/mooc/)微课视频资源库分类标准,中学英语微课知识点可分类为:语音、词汇、词法、句法、写作、话题和其他。在对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中学英语作品的内容选材统计时发现:内容选材主要集中在句法、词汇、话题三类,而语音、写作等选材涉及较少。进一步提高微课内容选材的多样性,促进中学英语微课在选材上比例的平衡,完善中学英语微课的内容开发体系迫在眉睫。

2.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完善微课设计结构

微课具有“未微不卑、步微不慢、课微不小、效微不薄”“五脏俱全”等特点(张一春,2015)。然而,部分优质的中学英语微课没有设计课堂导入环节,严重影响了微课开发的完整性。要进一步提高设计者对微课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完善微课设计结构,真正实现微课也是“课堂”的目标。

3.提升教师讲解水平,注重表达的艺术性

中国微课网提出的“评选标准”明确指出:使用规范语言,普通话或英语需标准,声音清晰,语言富有感染力。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发音不规范,使用普通话时,方言口音太重;讲解时,表达不够准确,缺乏抑扬顿挫,感染力较弱。因此,不断加强教师语言讲解水平,提升表达艺术性是优质微课开发不可忽视的环节。

4.深化课堂巩固力度,注重知识拓展

课堂巩固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步骤之一,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设计科学的课堂巩固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观摩时发现,大部分优质英语微课的课堂巩固都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且基本上都是以列举相关练习题来展开,巩固方式单一,巩固力度亟待加强。同时,部分作品在进行知识巩固时,缺乏对知识的延伸,选择“就点设题”,这不利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拓展学习。

5.全面提升微课质量,增强视觉传达有效性

优质英语微课不仅需要遵循微课开发“内容为王”的本质,在制作技术层面更要精益求精(郑小军、张霞,2014)。在这些获奖作品中,仍然存在部分录制较为粗糙,视觉传达有效性趋弱的作品。开发者应重视微课制作技术的提升,除了简单采用几种平民技术,如PowerPoint2010、屏幕录像专家、DV+白板等,更应综合利用各种技术优势,开发出高水平的微课,着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 远程教育杂志,2014(6).

[3]罗永华. 基于英语微课的中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9(6).

[4]胡鐵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钟志贤. 论教学设计定义的重构[J]. 电化教育研究,2007(7).

[6]卞惠石. 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J]. 教学与管理,2015(5).

[7]岳定权. 课堂教学设计点的获得方法——以课堂导入为例[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1).

[8]石春让,庞冰. 新课导入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2014(10): 45-47.

[9]罗晓杰. 中学英语新课导入六法[J]. 教育探索,2002(1).

[10]翟晓云. 论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表现范式[J]. 教学与管理,2015(21).

[11]牟金江.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语用分类及其优化设计[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7(2).

[12]胡铁生,詹春青.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13]金陵.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94-195.

[14]马武林,何静静. 优秀外语微课特征分析——以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2017(2): 24-28.

[5]郑小军,张霞.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16]张一春. 挑战传统教学 引领教学创新——谈微课的内涵意义与建设应用[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5(10): 9-12.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公共外语学院/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所

作者:高长 严历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篇2:

探究小学科学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多样且可喜的变化,以微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正悄然进入课堂教学,深受教师青睐。小学科学课程教师渴望通过把微课程教学方式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设计原则,并深入探究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设计;应用

微课程教学形式作为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教学密切融合的“产物”,符合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能够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改革进步发展。基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标扣本,定准教学的目标和基于学情采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打造现代化、趣味化的小学科学课堂,深化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1   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设计的原则

1.1完整原则

以往应用微课程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把微课程理解为时间短的视频、动画,对微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难以发掘微课程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价值。殊不知,微课程也是课程的一种形式,不能短浅地认为其是短视频。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应始终坚持完整性原则,完整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发设计微课程过程中,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知识框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不同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夯实科学学科基础,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1.2目标原则

近几年,微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其以微课为主要表现形式,各种微课项目比赛屡见不鲜。教师制作微课的目标是参赛,是获奖,而不是为教学实际服务,这样,就将微课程的开发意义大打折扣,失去本真意图,因此,制作耗时耗力却不能发挥作用的微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反而会成为教师教学的负担。基于这样的认知,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微课程,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始终坚持目标原则,充分考虑如何开发设计微课程才能够完成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1.3.合理原则

在微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微课视频大多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小学科学学科知识点较多,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仔细研读小学科学教材,充分了解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选择部分知识点作为微课程的开发内容,即微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在微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知识点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学生“喂不饱、吃不惯”等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难点,掌握学科知识重点,形成良好学習思维;可以有效避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被微课程参与教学打乱,避免课程内容分散化、知识点碎片化,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科学学科知识内容;可以避免徒增教师工作负担,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程的教育教学价值,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4技术原则

微课程的制作需要使用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养,才能把教学设计内容更好地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拍照、录制、剪辑、配音等制作技巧以提高微课制作水平,把优质清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内容变为可视性强、可学习性强的微课程,使微课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和欲望,使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1.5换位原则

换位原则即教师在设计科学学科微课程时要能够与学生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氛围等信息,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小学科学微课程如何表现、设计、制作。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设计小学科学微课程时要认识到微课的受众是小学生,使用环境大多是小学生家中,使用场景大多是课外时间,要能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开发设计小学科学微课程,切实发挥微课程在使用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微课内容设计上,教师需要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限制,简单直接地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避免过多展示教学活动、个人形象、提问答疑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在微课程视频录制和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第三方观看视角,尤其是在录制科学实验视频时,要选择适合学生观看、模仿的角度进行录制,要在细节处突出显示学科知识重点,要在微课制作完成后以学生的角度至少观看一次或邀请学生观看并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修改,做到让学生听得清楚、看得舒服、学得有劲;在学科内容展现形式上、先后顺序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习惯特点,要以学生为本,功在解决问题,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案例剖析、问题解决和逻辑推理等设计思路,从而突破重难点,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在语言讲解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自己的声音,假想自己正在进行“一对一”授课,正在教导子女,声音尽可能自然流畅、抑扬顿挫而又富有感染力。

1.6创新原则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快、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迭代速度快,且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新鲜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发设计微课程时要始终坚持创新原则,课程设计形式要新颖,内容要丰富,与学生生活实际建立紧密联系。即使是同一名教师在教学同一知识点时,也要根据学生受众的不同而创新微课程内容与形式,不断融入最新的、最符合学生生活阅历的解释说明,避免使用难以被学生接受、理解的过时信息。

1.7规范原则

在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微课程开发设计理解不够透彻,常常忽视微课程教学实际内容,过分关注微课视频、动画的展现形式;常常直接把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裁剪而形成微课内容,缺少目标性和完整性,导致微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始终坚持规范性原则,制作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优质微课程内容。

2   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应用的有效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的科学启蒙教学学科。开发小学科学微课程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查缺补漏;可以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可以延伸科学学科教学内容、丰富科学学科教学课堂,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下面将从三个方面,结合小学科学教学案例详细探究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应用的有效策略。

2.1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虽然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科学概念相对抽象、模糊,不容易理解,这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而利用小学科学微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将科学知识概念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这些具体可感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听到科学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宇宙知识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广泛搜集科学教育、科学科普等科学相关网站中的影像资料,通过形状、颜色、声音、光影、光线等要素使科学知识内容更加立体 ,促进学生消化吸收科學概念知识。

另外,在对小学科学课程中概念之外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微课程仍然有极佳的助力作用。微课程时间短,容易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内容精,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和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的“根和茎”一课时,“认识茎的作用”是本节的知识重点,若教师在班级课堂上组织实验,茎的组织变色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不一定能第一时间观察到实验现象,也不一定能长时间保持观察实验现象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独自完成演示实验并作为微课程的教学素材,把实验的材料准备、材料介绍、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等内容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选取一种植物,将植物的茎斜切后放入红色液体中,过一段时间后,植物的茎组织会发生颜色变化;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微课视频中增加实验操作的文字说明或配音进行讲解,需要把耗时较长的内容倍速播放或进行适当剪辑删除;最后以微课形式完整无误、形象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茎的传导输送作用。这样一来,教学中的重难点就很容易突破,学习起来也极为容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2.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微课程开发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科学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教学之中,乐此不疲。例如在学习“探索宇宙”相关知识时,在微课程设计初期,小学科学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本节知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探索历史、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了解探测宇宙的工具、认识历史上探索太空的英雄人物,让学生学习宇航员的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探索历史;教学难点是要让学生对重要的宇宙探测工具有所了解,并能深刻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本节知识的受众是六年级小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从书籍、网络中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他们对宇宙知识有着些许了解和适当的猜想,学生们普遍对神秘的宇宙充满好奇,但宇宙距离学生的真实生活较远,学生对宇宙概念及更深刻的知识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然后,在微课程设计阶段,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顺序、准备制作工具、搜集相关资料,利用PPT、剪辑软件等工具完成微课的制作,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浩瀚的宇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在微课程开发制作阶段,教师需要完整编写微课程脚本、熟练掌握各种信息软硬件和技术的应用,确保微课设计内容能被完全展示出来,以确保微课成品从文字、图像、音视频和动画等方面都能满足科学课程教学需求,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

另外,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很多实验内容,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而不能在科学课堂中全部开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微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了解科学实验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显微镜的使用”课程实验,需要借助显微镜,而显微镜的结构复杂、使用规则多,教师以讲述的形式不能清晰地展示操作步骤,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利用微课视频可供学生课前反复观看学习。再如上文提到的“茎的作用”,类似这种周期长的实验,利用微课视频可以更有效地展示结论,可以通过已知结论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促进学生坚持记录实验现象。

2.3拓展课外教学内容

科学自带神秘色彩,一些有趣且未知的科学知识本身对学生就有极强的吸引力。而微课程开发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其资源的丰富性、趣味性、多样性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追求,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使学生的科学视野更加开阔。因此当课本教材中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拓展课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力”单元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制作微课程作品,再现阿基米德发明杠杆原理及利用杠杆原理造就奇迹的大事件,也可以用微课程视频介绍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如跷跷板、衣服挂、扳手、方向盘、指甲刀等生活常见物品,吸引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力、掌握力、应用力,从而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爱上科学课程学习。又如在教学“植物与环境”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制作微课程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变废为宝、节约环保等内容,激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欲望,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视频内容利用废旧物品模仿制作物品或创新创作,从而达到动手能力与思维协调发展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   结语

小学科学微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灵活开发设计和应用小学科学微课程,将小学科学微课程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极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为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微课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11):59-60.

[2]钱志强.微课应用于科学课堂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242.

[3]陈心琴.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5):22-23.

作者:俞周健

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国培计划”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生成与利用的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国培计划”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生成方式和利用途径,提出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创新途径,为“国培计划”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提升国培实效性;同时也为教师培训中其他培训的“国培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培计划 小学科学 课程资源 生成与利用

文献标识码:C

课程资源是教师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师范生培养还是教师职后培训,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优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它与培训的有效性紧密相关。而近几年来关于“国培计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文献极为罕见,仅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徐卫良发表的有关“国培计划”有效课程开发的3篇文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蔡海军等(2012)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作了明晰的界定: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教师、科学教材、科学实验室以及其他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区和大自然中所有利于实现科学课程目标,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它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又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媒介。程换玲(2013)提出:“国培计划”中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现实起点,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预期终点,培训课程是起点和终点的连接线路。在决定培训有效性的各要素中,培训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培训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在“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中,能尽可能地生成具有指导意义,又切实可用的课程资源,对于地处偏远,相对课程资源匮乏的新疆各县、市的一线科学教师来说,无疑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小学科学教育地域差距的关键所在。但如何生成和利用课程资源,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提高培训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针对“国培计划”新疆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的生成和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1 课程资源的生成:采取多元化模式生成“国培计划”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很广泛,这也要求我们在开展小学科学“国培计划”时应该采取多元化模式生成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第一,紧扣各时机,挖掘课程资源。在培训的讲座里、课堂上、讨论时、活动、比赛中,紧扣各个时机,挖掘课程资源。

第二,关注动态发展,实施培训前适当“留白”。

开设课程超市,建设选修课,由问题生成课程资源。我们采取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参加国培的小学科学教师95%以上都是非专业教师,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外,在选修自己缺乏的领域知识时会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由问题出发生成培训课程资源。

第三,植入inter未来教育,基于项目进行培训学习,生成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单元作品集。

在小学科学国培中,课题组创新性地引入inter未来教育的理念,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并结合小学科学内容提交个性化的单元作品集。在返岗培训时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完整的独特的课程资源。

第四,充分挖掘和利用学员自身课程资源。

有些参训的老师是非常有经验有方法的老师,自己在科学教育中也积累了优秀的课程资源,培训方可以俯下身来,进行翻转课堂,让这些个人所拥有的优秀资源成为共享资源。比如课题组挖掘12年小学科学国培班的一位老师,作为一线的骨干、专家教师,项目组邀请他给13、14国培学员讲解分析教材和自制教具,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第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生成与时俱进的课程资源。

在现今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将其融入教育中,制作微课,不仅学员有很大的兴趣,还亲自体验制作生成了一批优质的微课资源。

第六,通过论坛、沙龙、工作坊,面对面对话,围绕不同主题生成课程资源。

课题组围绕“教师领导力”“课堂执行力”开展论坛,国内知名专家、高校基础教育研究者、教研员、一线教师、参训学员一起探讨、释疑,获得隐性课程资源。

第七,多种竞赛促优质课程资源的形成。

为促进“国培计划”学员积极投入国培教研活动,提升学员教学技能,强化理论水平,我们开展以“国培助我成长”为主题的多种竞赛,包括论文竞赛、征文比赛、手机摄影作品比赛、微课大赛、数字故事比赛、课件大赛、说课大赛等多种比赛。每个领域优中选优,生成各项优质资源,培训出优秀的种子教师。

第八,高校与中小学协作开发课程资源。

通过国培计划中“影子”培训环节,开展高校与中小学的协作,建立高校、知名小学“双导师”培养机制,形成全方位的集“教、学、研、练”于一体的培训,协作式开发生成课程资源,如教研论文、行动研究等。

第九,以研促培,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培训中,成为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国培子项目中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生成课程资源。如小学科学项目团队对新疆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针对科学师资培训中教材缺乏的问题编制了《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一书。

通过这些途径,课题组在“国培计划”实施的各阶段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分类整理成各类课程资源:

出版著作《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

文本集课程资源有:《科学过程技能与课外趣味实验》、《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探究》、《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科技活动设计》、《自制教具集》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核心课程V10教学资源包》、《单元作品集》等,以上所有课程资源配发给全体参训学员。

制作国内知名专家《通识课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及《专业课课程》视频资料,疆内专家《专业课课程》视频资料、《微课集》、《数字故事集》、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生成的活动视频资源等。

2 课程资源的利用途径

第一,面对面交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对新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实施科学课程,经调查新疆农村的科学教师95%以上都是非专业教师,科学课程的实际开出率也是极低的: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不上科学课或者从未做过科学实验。在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国培”中借助课题组成员编写并出版的著作《小学科学探究与实验》,教会了小学科学教师如何上科学课。

第二,利用网络软件即时指导,共享课程资源,实现利用最大化。

我们将课题组整理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核心概念、优秀教学设计集等文本课程资源通过微信群、QQ群、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共享,让广大的小学科学老师都能选择性的利用,实现了同行内课程资源的共享。

第三,远程转化,在岗研修中实践再生课程资源。

制作的通识课光盘资料,一些国内知名专家(如微课专家)的讲座制作成光盘大礼包由参训学员带回学校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基层学校小学科学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参训教师自我提高是形成的隐性课程资源,这些“种子”教师在当地进行公开课汇报,参加学科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不仅证明了“国培计划”的有效性,还将新的理念、思想带动了当地小学科学教师的发展。

第四,传承优秀——实现课程资源优质化。

每年的“国培”,每一期的国培中都会形成具有亮点的优质课程资源,可以将每一期的优质课程资源选择性地应用到下一期国培中,积累多了,各方面都会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国培研修班也会越办越好,培训质量也会步步高升。而且我们还从第一届的国培学员中发掘了非常优秀的一线教师作为项目组的教师课程资源,给后面的参训学员现身说法,做最“接地气”的讲座。

第五,两端发展:将优质课程资源“报上去”——申报特色教材;“送下去”——送到科学教师的手上,更好的发挥作用。

课程资源就是要为广大的教师使用的,本着此目的,课题组将优质课程资源如形成的实用教材采取“报上去”“送下去”的方法,“向上”申报特色教材,“向下”通过“送培下乡”等送到基层最需要的教师手中,更好更大范围地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作用。

作者:芦云 蔡万玲

上一篇:专业教育下的电子信息论文下一篇:兴趣为导向的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