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注历史

2024-04-14

我关注历史(共9篇)

篇1:我关注历史

我关注历史作文800字

天地玄黄,沧海桑田,人类历史好比一个硕大无比的万花筒。色彩斑斓。千变万化,隐藏着无数的谜面和谜底,种种不同人生相互碰撞产生的大悲喜剧。民族如何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传奇;宫廷兵戎相见,掀起一幕幕血腥战争的曲折经历,这一系列的谜团,令我困惑、矛盾,触动了我的心弦。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勾起我对历史的无限憧憬,促使我关注历史……。

历史离我们很远,其实又贴我们很近,生活中处处都有历史。

家庭中的历史工:每当爷爷奶奶讲述他们的往事,家乡的往事,拿出他们那些经过时间的磨擦微微泛黄的老照片……这一连串的事向我敞开的是一个全然不知的世界,因为陌生,好奇心催促我不断地缠着大人追问,这为什么那为什么?大人们也乐呵着跟我娓娓道来,我便小鸟依人般在大人的怀里,聆听历史的声音,幻想过去历史的场面,感受历史的兴味。

学习中的历史:每当黄老师为我们阐述中国历史时,我总会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听着,历史的传奇故事加上黄老师妙语连珠,诙谐幽默的语言,常常听得我是乐陶陶,因此我对历史浓厚的兴起递进了一层,结合历史书学习更是颇有一番情趣,道道迤逦的`故事情节,撩人情怀,扣人心弦,令我心旌荡漾,迤逦得迤逦,连绵复连绵,细细品读,裸其奥秘隐其精髓,关注历史让我成为了饥饿的读者。

电视中的历史:每当《百家讲坛》,《隋唐英雄传》《三国演义》之类的历史性节目播放时,都会倍受我的宠爱,倍受我的关注,我如同饕餮之徒,一览而尽,从中去领悟真谛,感受世态炎凉,体验探求知识的迫切之情,在这些富有戏剧性的历史故事背后,确实蕴藏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资源,历史让我了解了隋朝第二代皇帝炀帝杨广,暴君,为人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让我感悟到曹操远大的抱负与宽大的胸怀。《三国演义》中曹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休教我天下人负我》我领悟到处世哲学。李世民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让我领受到君民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史学的始祖司马迁就告诉人们:历史能打通古今的变化,能明瞭人在天地之间施展身手的奥秘,历史拉近了古今的距离,中外的距离,将人类千年万年的经历浓缩到方寸之间,历史这座文学瑰丽的城堡,等待着我去摸索,等等着我去关注,等待着我去进军。

篇2:我关注历史

【热点关注】近日,团中央将建立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专员队伍。项目专员是指带领青年志愿者团队开展 “关爱行动”的基层团干部或骨干志愿者。该队伍旨在让项目专员带头抓结对、抓服务等,并通过团队管理、组织培训、实施具体项目,提升“关爱行动”实施水平。(管理员:倪新祺)

【热点关注】迟来的爱心涌向最美女孩。近日,陈媚捷为救三名儿童身受重伤的故事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朋友,迟来的各种关爱涌向这位最美女孩。面对事发工厂拒接为她治疗,面对当事幼童家长改口否认她的救人举动,最美女孩说仍然表示,不后悔当初救人。http://zqb.cyol.com/html/2011-10/18/nw.D110000zgqnb_20111018_1-01.htm(管理员:倪新祺)

【历史上的今天】2006年10月18日,由张楠、程菲、庞盼盼、周卓茹和何宁组成的中国女子体操队,在丹麦的阿胡斯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决赛中战胜卫冕冠军美国队,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体操队成立53年来获得的第一个女子团体世界冠军,实现了中国体操界几代人的梦想。(管理员:倪新祺)

篇3:打通历史的关节,关注历史的细节

一、价值

1.现 行 教 材 的 需 要

教材限于篇幅,基本都在1200至1300字,因此对历史的叙述缺乏细节的描述,本应生动细致的历史读起来索然无味。比如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教学用三行字(87个字)介绍了大城市的变化,里面充斥“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和“文明婚礼”等字样,让学生较难懂。

教材在编写时遵循了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原则,把同一时代不同层面的历史分别放在不同的书中,使人读着有凌乱无序的感觉。比如同属于宋代时期的二府三司、商业繁荣、宫廷画、词的兴起、王安石变法等内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一中,复习时要在不同的课本里翻找相关内容,着实不方便。

2.沟 通 编 者 的 需 要

教材只是历史片段的摘录,是编者意志的体现。那么可选的材料那么多为什么编者独独选了这些呢?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比如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课,通篇读完后是不是感觉像政治教材,编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为什么从1688年的光荣革命一直讲到1832年议会改革呢? 为什么不详细讲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而详详细细地将英国民主进程讲了一遍呢? 其实这是编者在告诉我们英国的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还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搞社会主义民主不能一蹴而就。这些潜台词需要老师加以解读。

二、策略

1.打 通 关 节

打通关节就是把目与目、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及本与本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通过再加工体现出来, 把七零八落的历史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

(1)以时间为线索

将同一时期不同方面的史实整合在一起, 比如前面说到的宋代,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遵循上述原则在复习宋朝历史时先带领大家回忆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以及商业繁荣后在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即理学和宋词的兴起(文学日益世俗化这一倾向)。再设问既然宋朝商业繁荣、文化发展,为什么会出现王安石变法呢? 这得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开始说起。通过几个设问把不同课本中的内容都涉及。

(2)以因果为线索

历史不是一门支离破碎、难以阐释的学科,即历史并不是无数彼此不相关联的史实碎片的偶然结合,而是连续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探求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对许多重要问题的因革损益有所说明。教材必修3宋明理学一课,在探讨宋明理学成因时只是简单介绍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三教合一思想,并没有讲清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因此笔者在导入时设计了李白的《嘲儒叟》中“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的内容,指出儒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最后总结儒学本身在思辨性、理论性上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宋儒看来要么不备要么不明,所以他们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未所发,遂成一时之学术,从而既说清理学的起源又讲明白理学的含义。

(3)以主题为线索

高中历史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复习课, 教师在设计时需要有通贯的眼光,将同一主题的内容归类在一起进行复习。比如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辛亥革命一课和第六单元第20、21两课都涉及政治制度建设,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阶级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统治的这一主题, 可将其概括为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以进行教材的开发和设计。在复习这些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各地模拟题做如下设计: 同时为奴隶主贵族统治,中国、罗马和雅典有什么不一样? 同为资产阶级统治,为什么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都不一样? 以及这些国家政治建设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一连串的问题抛出后,再慢慢引导得出结论:政治文明有其多样性(复杂性)和渐进性(曲折性),这些是由具体的国情决定的。这样上课既节省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深度。

2.注 重 细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一种特殊的史学文本,叙事宏观,在时间上表现为大段落,内容上侧重大事件,评价上侧重大方向。这种呈现方式缺乏细节, 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很难完全实现课程目标,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式地讲授,一定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事件、任务进行细化处理,使课本上原本苍白的历史变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1)基于史实的故事演绎法

历史学科是与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历史学科的基本特色就是讲故事。在讲述鸦片战争时,笔者讲了一个马嘎尔尼访华的故事。

公元1792年9月26如,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几艘船只正准备出发。这事乔治三世国王派遣的访华使团。为首的是乔治·马嘎尔尼勋爵,成员共有800多人。他们讲远渡重洋,前往遥远古老的中国,参加当朝皇帝83岁寿辰典礼。

讲完之后,笔者话锋一转提问学生:他们大阵势浩浩荡荡地来到中国,真的只是给乾隆皇帝祝寿这么简单吗? 之后再接着介绍马嘎尔尼在给皇帝祝寿后递上了一封信, 信中有以下内容:

1英国在北京开设使馆。

2允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处贸易。3允许英商在北京设一货栈。

4请于舟山附近指定一个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商居住使用。

5请于广州附近,准许英产同获得上述同样权利。

6由澳门运往广州的英国货物请予免税或减税。

而乾隆皇帝则一概不准。在得到乾隆皇帝大量赏赐之后,马嘎尔尼回国了。

笔者设问:为什么英国会提出以上要求? 乾隆皇帝不答应的底气在哪里? 这一“故事”不仅分析了中英经济形态的不同,而且为后来的《南京条约》埋下了伏笔。

故事演绎法中所选的故事必须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真实发生的事,引用的时候不能喧宾夺主、淡化主题。

(2)拓宽视野的多元史观法

多元史观是指除唯物史观之外的其他史观,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等。多元史观能弥补课唯物史观的单一性的不足,开启多个视角。

例如, 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便可加入现代化理论的相关内容:

又如讲述鸦片战争时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用不同“史观”看待鸦片战争:

1唯物史观: 鸦片战争是一场英国发动的非正义的非正义战争。

2文明史观:鸦片战争是一场中英之间不同文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3现代化史观: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政治、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社会史观: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采用多元史观看历史不是要取代原有史观,而是在学习之余拓宽学生的视野。

(3)弥补教材不足的阅读法

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一课从光荣革命切入一直讲到1832年议会改革 ,试图体现英国民主的渐进性。这样当然能体现,但关键是这不是完整的历史。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难道到1832年就没有了吗?1832年的议会改革真的彻底吗? 限于课本的篇幅,都没有介绍。所以在处理这一节课时笔者补充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1832年6月, 议会改革方裳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9不到2000人的选区 被取消 ,31个有2000—4000人p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 ,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 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恃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女性的选举权是分两步获得的:在1918年,30岁以上女性获得选举权 ; 到1928年女性才最终获得同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百度百科

通过材料, 告诉学生虽然1832年改革放宽了选民财产限制,但是要获得选民资格仍然需要有一定的财产,妇女在1918年才获得选举权。这样英国民主渐进的过程才显得完整,而且这样上课的另一个好处是锻炼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更好地为高考服务。

篇4:关注历史拓展性学习

【关键词】 历史 拓展性学习 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43-01

历史拓展性学习的原则:

首要原则是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对教材哪些地方的资料充分,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补充得更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有效地“补充”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

其次要有服务意识。一是服务于教学。应选取那些能为教学服务,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资料,坚决舍弃与教学策略无关的内容。二是服务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出发,多补充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舍弃一些晦涩难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力求让学生易学、乐学、爱学。

历史拓展性学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教学重点

对教学重点进行有效地拓展,使重点知识更加详实、鲜明和突出,学生就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有效掌握重点知识。如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其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补充。郑和下西洋的船只大,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郑和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实力雄厚的海上特级舰队,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郑和下西洋人数多,每次都在27000人以上,而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人之间;170多;265人。对于这种补充,学生们兴趣盎然,增加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理解了雄厚的国家经济实力是对外交往的基石。

二、体现教学难点

适当地对教学难点进行拓展可以有序地化解难点,使难点不难。七年级下册《君主集权的强化》一课,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教材中对于军机处的阐述比较充分,可对文字狱这部分内容的介绍相对而言少了一点。这时我就进行了一定的补充,适当地介绍了清朝文字狱大案中的庄廷鑨案和年羹尧案,尤其是谈到年羹尧之死与五星连珠这一奇特天文景观有关时,同学们更加兴奋,因为他们都知道电视剧《宫》,他们热烈地讨论,意见不一,有的说君主集权的强化加强了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有的说这样做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有的说这是一种愚民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这样的拓展是一种铺垫和准备,对于化解难点知识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三、拓展补充史料

历史学习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陈寅恪说:适当地补充史料有助于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比如在讲新航路开辟一课时,可补充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文字是缅怀麦哲伦的第一次环球航海,而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费尔南多·麦哲伦。这一史料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们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深刻地认识到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入侵者的历史背景。

四、拓展教学专题

拓展教学专题就是对与某一知识点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整合、补充、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对该史实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如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在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时,如果教师不进行相关补充,学生对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会摸不着头脑,这时教师如果有专题意识,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补充学生们学过的清朝末年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这部分内容。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甚至对于学生理解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进而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会有所帮助。类似的专题补充还有香港、澳门、台湾、新疆、西藏的发展史等等。

五、拓展史学观点

拓展史学观点就是恰当地补充一些学术观点、学术研究成果及最新的史学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甄别、判断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有助于学生用最新的史学观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讲解罗斯福新政时,关于其特点,做以下补充:“在美国,没有人比我更坚信私有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比本政府为这个制度效力更多。……为了挽救它,我们采取了迅速而激烈的行动——罗斯福”;“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基于以上思考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局部调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拓展补充一些乡土史、视频资料等等。

篇5:我关注历史

试卷解析

试题原创性强,难度不大,平和,学生容易发挥,具有很强导向性。

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知识板块上,分值分布相对均匀,分别为26%、40%、34%。

知识覆盖面较均匀,中国古代史涉及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北宋、元、明、清朝代的重点知识,中国近现代史涉及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党的建设、“一国两制”等内容。世界近现代史涉及东欧改革、美国的崛起、英国衰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式等内容。

主要考查了课本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文化气息浓,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关注现实,捕捉热点问题,如和谐社会、大国崛起、中俄关系等。

备考建议

复习时,应该立足于考纲,将五本书连串一起,抓纲理线,将考点知识要点化、线索化。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冲刺阶段,考生要做的除了综合试题外,就要以考点为依托回归教材了。这种回归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①重视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指对历史进程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典章制度等,掌握了历史主干知识就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脉搏;

②重视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性质,结果和影响,从内涵和外延等方面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注重热点问题突破。文科综合的命题,往往以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素材命题,要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做到:每一个重大热点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每个重大热点问题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相关联。

查漏补缺。经过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后,历史复习还存在哪些问题?考生除了将自己以往历次考试的试卷进行搜索、整理外,还可重做失误题目,分析失误的原因,从而达到检测复习效果,提高解题能力。

①对照《考试说明》上所列举的考点,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②对照今年的热点问题,检验这些热点问题与所学的哪些历史问题相联系;③对照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看自己是否掌握了主干知识和突破了重、难点;④对照五本历史书,哪一本或哪一段是你自己的薄弱之处需要加以强化等。

篇6:我关注-话题作文

六月的天气着实炙热,一轮红日当空,炽热宾阳光直射大地,空气仿佛是凝固了一般,没有一丝风……

此时的卧室就像一个蒸炉,又闷又热让人透不过气来,幸运的是,一家小卖部就在我家的楼下,于是我二话不说,立即冲下楼去买饮料。令人想不到的事,在这种三伏天,还有人拣垃圾,是个女乞丐,就在楼梯口,这回是一对母女乞丐正在掏了,可恶的是,还将身子半截堵住了楼梯口,我立刻旋紧盖子,生怕被乞丐“污染”,同时又用手紧掩着鼻,这对母女乞丐抬头一见我,倒也有自知之明,惊恐地贴向垃圾筒为我让出路。

回到容貌,这对母女乞丐的形象突然隐约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她们很穷吗,还要在这时候拣垃圾?她们是不是饱受人欺侮,总要惊恐望人?一系列的问题驱使着我的好奇心,便函从窗口探下去,再度观察她们。只见那个女乞丐用黑黑的、古铜色的手提着一个拖地的长长的黑灰的蛇皮袋,再仔细一看,这才清楚蛇皮袋的原色是白的,她还扎个头巾,也许是有大红花的`花纹吧,头巾已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的灰和颗粒状的煤渣子。她的衣服也同头巾的状况差不多,只能说衣还能蔽体,这幸亏是夏天,不怕冷,那个小孩活像非洲小黑人,眼神在凹陷很深的眼睛中显得有些直勾勾的,颧骨特别突出,似乎一撕去表皮,就能看见那白得煞人的骨头,小脸蜡黄,头发也是土黄土黄的,她的衣服上的补丁占衣服绝大部分,有些似乎线不够还没缝好,像口袋似的敞着……

忽然,女乞丐轻轻地“嘿嘿”神秘一笑,将那生着红褐色的、铁的铁棒用手抓着在垃圾筒中翻来翻去,伛偻的身子一半已经弯进了垃圾筒,这时又将铁棒放一边,直接伸出手去掏,过了好一会儿“兹兹啦啦”的翻包装袋声嘎然而止,她又回过头去招呼着手示意小孩在她身后等待小孩两只黑乎乎的小手紧紧捏在一块,脚尖时不时地踮起,想知道有什么惊喜,眼里流露着欣悦向往和期待。我也很好奇这个乞丐会带来什么惊喜,于是继续关注,睁大眼睛看下去,唉,原来是这个!——女乞丐双手捧着一个破得出了棉絮的破布娃娃,幸福得大声欢叫,又蹦又跳。女乞丐也弯着眼开心笑了,摸着小孩的头,解下小孩头上的橡皮筋,用手作为梳子,重新束得孩子的头发……一个小小的破玩具竟得小女孩如此兴奋,连我也被此时的幸福气氛感染了,为这母女乞丐感到快乐,不,不应该把她们叫做乞丐,因为她们并不是失掉尊严的行尸走兽,她们还尚存人性最伟大的光辉——爱,这种场面就等同于一位年轻华丽的妈妈递给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儿一个名贵漂亮和娃娃,她们只是不富裕罢了。

这对穷母女的行为使我感动了好久,急忙将我抽屉中的一些旧文具盒、本子拿了出来,在小衣柜中翻出一些从前穿过的旧衣服,整整齐齐地叠放进一个纸袋中,比买饮料时更快的速度飞冲下楼梯——我也要尽自己的力帮她们一把。可惜,在此时她们已经离开,只留下那个垃圾筒,上面还有一个垃圾筒盖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在这空旷无人的过道中,似乎有一阵清风吹了进来……

篇7:我关注那条河作文

或许每个人想起童年,都会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情景和地方吧!而对我而言,也没有例外,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家屋后的那条河!

它是我童年的开始,承载着无尽的快乐的`回忆。

可是它已经死了,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思绪回到十年前的夏天。那时候,我们一块玩的,男孩女孩加起来十多个,每天吃完饭就会去聚去闹,在村里每个胡同穿过,打闹,玩累了,怎么办?去河里趟水啊,那河的形状像舀水的瓢,圆的地方水很深,但长的地方水却异常的浅。我们每天都要去河里玩水,河里有成群的小鱼和蝌蚪;有时,几个人还傻乎乎的那树枝放在水上划分自己的区域,有人如果过界了,还会争个面红耳赤。

那条河也是宣泄苦恼的好地方。有了烦恼,去河边诉苦排解,烦恼便随之烟消云散。

但是,它现在却听不到我们的苦恼了。

河现在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河里全是垃圾,对,我们生活的垃圾,零食袋、菜烂叶什么都有。以前清澈的水都没有了,只剩下污浊一片,甚至散发着很大的恶臭味,更别提什么成群的小鱼蝌蚪了。河前本是一条通往镇上最近的路,以前人来人往,现在也没见人走过了。

看到承载着我们美好回忆的小河变成如今这样,心痛不已。

我去问了村委的几个爷爷,他们说他们也知道这个情况,但是修复应该是不可能了,因为这并不是条很重要的河,而且也没那么多资金。他们那也不能就这样了吧,他们跟我说这些年河水日渐减少,过不了多久水就干了,到时候再找人填河吧,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我想我关注这条河并不仅因为它承载着我的记忆,而是从这条河的情况,能反映出中国千千万万条河流的情况,虽说国家在重视,专家都在研究如何治理,但我觉得,让不让河消失的决定权还是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篇8:我关注历史

关键词:学生特点,历史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生所经历的、所认识的以及所学习的东西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在课堂中, 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 根据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来进行教学设计, 让课堂教学适应多种学生的发展需求。历史课是一门较为枯燥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又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是初中历史课堂的关键目标。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活历史教学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很重, 对于历史的学习也较有兴趣, 将这种兴趣转变为学习动力是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引导的关键。

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引导, 让学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进行更好的学习。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中加入问题的设置, 较有难度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悬念的设置也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特点, 有些学生对历史有很强的兴趣, 喜欢看一些有关历史的电视剧或电影, 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更多自身的见解, 随着学生自身的独立性不断地增强, 逐渐形成不同的观点, 从而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不断加强, 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 教师可以开展辩论活动, 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最后, 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学习, 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特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思索, 让学生拥有不同的观念, 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尊重学生展现自身的人格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自身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 因此, 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不缺乏良好的人格修养, 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首先, 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运用历史学科中一些有趣的奇闻逸事, 让学生运用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点, 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和历史理论功底。

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 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 教师要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能根据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不同而有偏颇的思想, 要以关怀、开放、接纳、包容的态度和方式与每个学生相处, 使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不要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状态, 要勇于与学生做朋友, 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表自身的独特见解。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开放性学习, 教师的关爱和平等对待, 也会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不仅使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历史知识, 还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创造平台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独特个性、形成自身独特性格特点的关键时期,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多种表现平台, 让学生在各种平台中锻炼与丰富自身的人生经历,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磨练自身。

一方面, 教师要致力于转变传统教育过程中以“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的模式,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 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 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中心, 不断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平台, 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这样不仅能够使课堂形成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还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例如, 教师可以在历史课上让几个学生进行课前备课, 在课上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在下面听讲, 在听学生讲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备课过程的兴趣点, 为今后自己的备课提供新的视角。

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把课程设置为讨论课,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特点, 鼓励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组内的学生自己进行工作的分配和协作, 在协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使不同学习程度之间的学生有充分的交流合作, 优秀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 形成一种“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总之, 教师多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能让学生的成功感增强, 在不断感受成功的过程中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篇9:用生活视野去关注历史

关键词:生活视野;快乐;狂欢;失态;世俗

“生活中的这些事情会相当快地进入我的小说。我希望我的小说成为时间的轨迹。”①这是王蒙小说创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解读他的小说的很好的一个切入口。

从生活角度去看历史,把历史还原到凡人生活中,那曾经波澜壮阔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过往的曲曲折折的人生。站在生活和人生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历史也就有了如生活和人生一样的复杂多样的蕴涵,那其中的是非曲直最好由时间去检验,任何个人都难以正确的去总结。难怪王蒙在谈《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时说到《青春万岁》的人生观太简单化了,而“现在世界对我来说是复杂得多了,我不认为我有责任或有权利或有能力把一切都告诉读者,……。”②所以王蒙多次强调:“我是在把一个真实的历史过程,把一种真实的内心的过程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做出他的结论。”③王蒙本着这样的创作原则和创作责任,把“季节系列”定位为对历史生活的真实抒写。同时他找到了生活和小说的同构关系——生活即小说,小说即生活。他在《失态的季节》中也曾表达过这种意思,从时空的发展来看“我们互为历史,互为博物馆,互为寻找和追怀、欣赏和叹息的缘起。我们互为长篇小说。”④“你,我和他她,我们每天都在写下一些生动的故事。”⑤所以王蒙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放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用生活的眼光去衡量去审视,用小说的演绎来看待生活的变化万千和不可思议,用小说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 “这次我特别不想写政治,……而是把注意力集中放在一些人的生活上,写他们的爱情,他们的喜怒哀乐。”⑥他通过“季节系列”不仅真实地书写了共和国建国后三十年来的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们的时代生活和思想心理的变化,而且还写了对这段历史这段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写出了人生的沧桑巨变、无奈困惑、不由自主和人性的形形色色。

一、天真的时代,快乐的人生

美好、纯真、激情、快乐是《恋爱的季节》的主旋律。“真的,每一天都是盛大的节日!是胜利的季节,是青春的季节,也是恋爱的季节!共产党来了,恋爱的季节开始了!”⑦ “谁过过这样的日子?那么充实,那么庄重,那么欢欣,那么严格,那么心明眼亮,大路朝前,步骤井然!……”⑧即使是时隔多年,王蒙在作品中仍然感慨和怀恋,那是个爱做梦享受梦的年龄和时代,“在许多年以后,在他步入中年、老年以后,他十分惊异于他曾经有过一个如此集中地做梦的年龄。……他不但做梦而且享受梦,……”⑨

作家王蒙把这种刻骨铭心的让人永难忘怀的快乐还原在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集中笔力写了1950年代一群被新中国任命为团干部的青年们,他们亲眼看到了亲身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他们未及付出任何血的代价尚未经过艰辛和努力就轻而易举进入了一个全新社会,他们用青春用白纸一样的人生经验和革命经验参与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他们很幸运的赶上了无需抛头颅洒热血就能以建设新中国主人翁的心态忘我的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洪流中,就能把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国家的振兴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家国同构的理想。“革命像一柄魔杖,魔杖所致,一切人、事、家庭都离开了原来的轨道,都出现了新的面貌,新的希望。”⑩与此前的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相比,没有哪一个时代能让青春的能量如此释放,能让青年如此的快乐,能让他们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快乐。所以他们的快乐和兴奋包含着感恩、感激和对党极大的爱,人们全身心的投入,毫无半点私心杂念,没有怀疑,一切都听党的,对党忠实无比。这样的时运既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幸运的是在这样的时代让青年知识分子们率先感觉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存在,也更激发了他们的欣喜若狂和快乐幸福的时代感,率直天真、热情忠诚的浪漫美好品质也因之而被放大;不幸的是这样的时代让他们过分夸大了自己的能力,过分自我感觉良好,因此作家王蒙不单写他们的快乐和天真,还写到了与之相伴而生的盲目自大,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忠诚可嘉但经验不足,革命的崇高中融合着人的庸俗。周碧云的恋爱观,李意、凌涵栋的与亲情决裂,无不是为了表达忠诚于党而理直气壮地歪曲事实。他们用革命理论的理性和崇高、革命激情的狂热和非理性消解了人类的情爱本能,也激发了人的自私和偏激的本性。

王蒙站在90年代去回首往事,发现50年代的革命生活并不全是天真快乐单纯的,它还有世俗人生的存在,作品中写到了他们的世俗婚恋波折,那样的爱情和婚姻既超出了革命理论和激情的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道德规范,真切地写出了人的情爱本能和人类惯有的好妒和猜忌,还有生活中存在的那些不定的因素。作家把这些自以为崇高和伟大的青年革命者还原为肉体凡胎的人,尽管他们努力用革命的语汇革命的理性来装点这个恋爱的季节,但仍然禁不住要露出人的情欲,仍然掩飾不了人的本能和生活本身的庸俗和繁杂。渐渐地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了权力、级别、待遇的真实存在,世俗的功利的打算和日常生活的趣味悄然地融进了革命的原则和理性中。洪嘉们出于虚荣、自私,却找到了一个要维护革命者的尊严的理由,把那个无依无靠的少年逐出他们的视线,革命者们的思想行径和他们所信仰的革命大相径庭甚而背道而驰,人道和人情被他们堂而皇之的践踏,他们却全然不察。这些不和谐音正在不知不觉中侵入这个纯净的大同的世界中,却让这个理想化的非功利的非日常的空洞的集体生活还原到了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合乎庸常生活的实际中。生活的多样、世俗,人性的复杂,理性和非理性,崇高和世俗,简单和繁杂真切地被王蒙捕捉并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失态的季节,无常的人生

快乐总是短暂的,人生无常是永恒的。“历史的想象力常常会高于小说家的想象力。”{11}从1957 年开始,那些忠诚于党热爱党的青年团干部们忽然一个个被划为右派,要接受劳动改造。《失态的季节》就定格于1957年到1962年的右派改造和他们的精神心理。作家立足于人的角度,把人生和人性展示融进了政治运动的叙写中,“反右”运动成为了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作家着力去写革命者成为右派以及右派们的劳动改造生活和他们的虔诚与惶恐、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的炼狱与肌体的困乏以及庸常生活,通过这样失态和无常的人生叙写,作家要引导读者去思考或反思包孕其中的丰富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人性的内涵,这种思考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政治评价的思域。

在这个“季节”中,面对那些不一而足令人匪夷所思的“毫无规律、找不着线索、猜不出由头、找不到因果关系千奇百怪各式各样”{12}右派的确定,聪明如钱文者,也难以超越这个时代,他用时代的话语权来解释自己的处境,由对运动的不理解到恐惧到心安到完全融入并认可而身体力行,“如果形势和党的指挥使要他来批判周碧云,他也会这样做。”{13}钱文由意气奋发的革命者而成为唯唯诺诺低头认罪甘愿接受劳动改造的右派分子。这种错误的逻辑分析却正是人类的缺陷,谁也无法离开时代的局限而高高在上。一套被人为放大的强大的革命理论和心造的精神幻觉被曲风明一类的人为所欲为的利用,它却控制了卑微渺小如钱文一样的右派们,使他们无条件的接受。这种社会氛围、时代心理使人们失态,自视是党的代言人领导者的曲风明居高临下义正词严,只要他认定谁是右派谁就乖乖的就范。而人性的缺点和弱点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徐大进、苗二进等人把打击、卖弄、施威、权欲这些人性的缺点和党的政策方针党性的严肃认真混淆在一起,使荒诞和混乱披上了美丽的外衣。钱文们的盲从盲信更是推波助澜。人们的盲目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也表现在农事中,秋收时节不收秋,却要大兵团作战深翻地人困马乏夜里开批判大会,凌晨4点还要上山背萝卜,连掉了扣子不及时缝上都要在大会上批来批去,他们在一车一车的做傻事。因而闹剧的背后是人的私欲被无限度的放大,阿Q式的报复欲得到了满足,落井下石者有了机会,跟风保全自己者和为了权力不顾一切者皆能得到表演舞台。至此我们对这个失态的季节有了一个大致的评判,失态的季节主要上演的是人的丑态,他们有的心怀鬼胎私欲膨胀如徐大进之流,有的为了不被淘汰出局就自认倒霉如李意,有的为了不被淘汰出局紧紧地往上靠的不要人格一切都不顾的章婉婉,有的为了展示自己是有才华不落于人后的如曲风明,还有如钱文者自认自己有才华是国家的栋梁而半推半就,凡此总总不一而足,众多各怀私心自以为是的人们推波助澜使时代大潮溢出了常规常态。

而在日常生活面前,他们一个个又是多么的狼狈不堪:杜冲的婚姻破裂;很富革命激情的周碧云成为了面容憔悴脏乱不堪的主妇;郑仿为了肚子甘愿被歧视;萧连甲自杀;鲁若死在监狱中;权家店的老百姓患病无钱医治而死;而擅长给人戴帽子的曲风明却被戏剧性地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而被投进了劳动改造的大军中。由此钱文认为生活比人强,“什么愿望呀脾气呀情感呀尊严呀志趣呀这些属于人的东西,在形势的发展或者生活的需要面前,其实算不了什么。胳膊是拗不过大腿去的;人是拗不过生活的。”{14}生活不乏天灾人祸,而渺小的人和短暂的人生怎能敌得过这些,这不,在春耕大忙形势大好百物奇缺半饥半饱干劲冲天之际,所有革命干部忽然官复原职,需要继续改造的右派们也全部转到北京近郊的一机关生产基地,一切都有好转,但暂时的平静之后紧接着就是反修批修、粮食紧缺,人们的神经又紧张起来,不仅要积极地热烈地参加各种学习,而且还要为肚子精打细算、绞尽脑汁、穷形尽相、丑态百出。钱文的饥不择食,囫囵吞枣;郑仿的偷吃蒜种被抓,费可犁主动交代听过苏修电台还听过美国之音而获罪。在这个失态的季节,岂止是政治生活溢出常规,连日常生活都让人丑态百出。生活岂止是小说,它更像一部演不完的天天都有出人意料的戏剧。人生也如大自然一样,充满沧海桑田的无法把握和无法预知的变化。用郑仿的感慨来表达就是“人生何处无浩渺?人生何时无风波?”{15}

三、踌躇意满,回归世俗

经历过既踌躇意满,又踌躇不决的钱文自然比少不更事时期复杂了些,他首先感谢党,劳动改造让他得到了认识人生和社会的良机!其次,他有了一套处事的哲学 ,他不敢对党有三心二意,而是党叫干啥就干啥;他认可了杜冲的“苍蝇蚊子都有声音,沙子黄土都是材料,”“不放过团结任何人拉拢任何人”的庸俗哲学。他不再崇高和伟大了而是变得实际和卑劣起来,他在乎工资的多少,更在乎党籍问题,在乎待遇问题,他看到了生活的诡谲、政治的平凡、自己的庸俗、尴尬、卑微,感到了到处都有美好巨大崇高,到处同时存在的琐屑世故客套虚空。因而生活教育他不能太激动,太忘乎所以,要老成要心平气和。生活也让他看到了赵林样的牢骚和不平,后悔和反省。同时,生活也很快让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既然在这个“踌躇的季节”里,任何期待和希望、追求和努力、挣扎和苦斗,包括某种形式的隐忍和蛰伏,都是徒劳无益的,留给钱文这些凡夫俗子的只能是丢掉幻想,像王模楷一样对文学失去了兴致要到边疆去学实实在在的本领或者是如妻子叶东菊一样回归生活,有着平常的心过着平常的日子,他打扫房间排队买豆腐欣喜若狂的大吃西瓜、哄孩子洗尿布;他终于认识到昔日的辉煌现已成为历史的垃圾;他过着权家店的老乡做梦也做不出来的好日子;他不再自命不凡,认识到“我只是一个卑微的人,我只需要最正常最渺小的幸福,只需要与东菊生活在一起。”{17}“人生本来就是蛮好的嘛,所有的麻烦还不都是不安本分的人自己找出来、自己制造出来的?”{18}因为东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钱文对“文艺八条”欣喜若狂的时候,以为自己作为诗人又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候,当他抑制不住自己的高兴向东菊讲述的时候,东菊却是那样的镇定和淡然,因为她认为“我只不过是一个最最普通的人”{19},不是救世主,是平凡之人不是伟人,因而无论是什么形势什么风暴,她都表现平静、自然、正常,她不惊不喜,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学生与人为善不打击不报复不背后闲言碎语,爱丈夫爱孩子爱家,该吃就吃该乐就乐该玩就玩,活得尊严自信自我。世俗也有它的魅力。站在世俗的角度去看时局居然一目了然,东菊就告诫钱文不要太高兴太激动也不要太沮丧太失望,我们普通人只有过好日子是首要的。确实从俗世生活角度去审视,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明,徐大进也好,苗二进也好,杜冲也好,郑仿也好,章婉婉也好,费可犁也好,这些个在运动期间挨批批人,为开脱自己也好还是为自己捞取资本也好,等运动结束,一切平静以后,他们还是庸常的人,工作一般,婚姻更糟,只是徒然的热闹了一阵。真是早知这样何必当初。

而新的历史人物又被时代大潮催生了,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上演着钱文们曾经演出过的人生活剧,出生贫苦谦虚厚道懂分寸知进退以写大跃进新气象把党叫亲爹而赢得领导喜欢的青年作家赵青山,与米其南王模楷争谁是党的干儿子和亲儿子如沐春风如遇雨露;明星大姐和工人作家的革命觉悟党性之高令钱文赵林周碧云洪嘉这些少年布尔什维克瞠目结舌望尘莫及;满脑子革命工作、不管不顾家的陆浩生讲话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分析头头是道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紧跟形势,光辉照人;深藏不露擅玩权术被人说成是没有著名作品的著名作家的白部长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党的立场风度翩翩,意气风发;文艺界的万事通包打听李秀秀经常出入犁原的家庭聚会;曾经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舒亦冰竟然成了教研室主任,还与早就革了命的赵林苦苦恋着的林娜娜结婚;精明、好胜但浮躁的青年教师赵奔腾,俨然成了钱文们的组织领导,他志得意满,从容潇洒。钱文不得不慨叹“命运,该有多么不可思议!人生,该有多么变幻莫测和千奇百怪!……”{16}卑俗之人永远与历史相伴而生。

但这样的人生道理,只有在生活成为历史以后才变成了经验、阅历,就由痛苦、苦难、迷茫而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人类发展的文化的精神的财富。这个意义正是与王蒙的创作意图相合。王蒙总是把那段历史当作一段人生去写,去思考。

四、革命狂欢与多味人生

钱文想摆脱这种纷乱,根据“大乱避城小乱避乡”的古训,选择了离开北京到大漠中去磨砺自己,他携家眷来到了边疆小城,开始了《狂欢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钱文基本上能抽身世外,俯瞰众生。他以观察者思考者和旁观者的角度来听、看、思文化大革命时人们的活动。作家王蒙借此形象来再现文革时期的社会形态和革命化的政治人格,传达他自己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文革开始时,作为摘帽右派远避边疆的钱文回到了世俗生活中,而且全身心的投入,他养猫养鸡做酸奶做饭哄孩子盖房子挖地窖喝酒唱歌抽烟打麻将。过这种凡人的生活,钱文既感觉惬意又觉得不甘。他一面等待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面又自轻自贱,一面又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庸俗;他一面在乎自己的回到党的怀抱,为党工作,一面却为住不住宾馆大伤脑筋,为了几两油他会和陌生人淘换粮票。这与权家店的老百姓在成立公社时呼朋引伴抢吃油炸糕是多么的毫无二致。不管是革命者还是老百姓,不管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人,因而都有世俗的一面,都会关注吃喝玩乐,都会满足欲望,世俗的强大力量足可以摧毁崇高、理想、革命的神圣光环,崇高总要和世俗遭遇,正如在经历了反右和文革的磨难后钱文悟到的一样, 他们都是小人物,都很渺小,都有世俗的欲望,而这欲望与崇高与革命似乎南辕北辙。

与被边缘化的钱文相比,那些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人們却正经历着颠倒乾坤的命运,像犁原、陆浩生、张银波这些紧跟革命谨慎小心的老革命老领导相继在文革中落马,善于深文周纳的曲风明自杀,一心革命真心拥护毛主席拥护文化大革命不惜自己性命的刘小玲被活活打死,政治嗅觉灵敏跳来跳去的章婉婉经历了离婚、悔婚、出卖肉体、出卖灵魂、谄媚讨好、被批斗、寻机报复等一系列极富戏剧性的人生后,被明确为没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成为“群众专政”对象后心平气和,竟然不再跳来跳去并与前夫复婚安心过起了日子。最能代表文革红卫兵的是陆月兰和洪无穷,他们文革开始后分别改名为陆红心和洪无私,无私因托派的子女被分派在了边疆,成为本单位红旗革命造反团三号勤务员。为了报复父母而成为红彤彤的红卫兵战士的红心,拥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拥护毛主席思想,与父亲划清了界限,是坚定的革命造反派。而文革结束后,因文革中的问题被强迫参加了说清楚班和学习班,发了神经住了医院。到云南输出革命,被遣返,八十年代因两乱问题再次受到审查。她的婚姻爱情挫折很多,她先后与萧连甲、流氓、外国人、与文革有关系的被认定是三种人的都有过情感和婚姻的纠葛,她的选择令人匪夷所思,等政治的风浪过去后,一切都归于常态时,她却年老而孤身一人。最具官的素质的祝正鸿也经历了平步青云和被搁置不用的尴尬,而卞迎春经历了爱情的风波之后居然时来运转,成为首长身边的红人,虽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但居高临下呼风唤雨颐指气使尽情体验了权利的威风和由此带来的满足和快意,而像赵青山这样的稀泥软蛋,吓尿裤子,昏死过去的货居然因此而免受牢狱之苦。真是事易时移祸福难料。即使如张志远这样的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的老革命,在文革期间也禁不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用自己的革命逻辑、革命实绩和革命手段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圆滑如祝正鸿者也乖乖就范。革命狂欢既是一场空前的政治操演更是一场盛大的人生盛宴,各种各样的人性被统统的激发出来表演一番。人们按照自己对革命的理解和本着自己的秉性去表演,人人革命,人人政治,结果却成了一幕幕的闹剧、丑剧。这其中还夹杂了人的自私、邪恶,人的各种欲望的满足过程中那些下流、卑劣、冷酷、凶狠、狡猾、胆小、自以为是和虚荣。因而还成为了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章婉婉失态又失德,犁原的唯唯诺诺丝丝哈哈,刘小玲、廖琼琼的惨死都是很好的注解。

由此王蒙获得了对历史的一种大度和超然,他借钱文之口,表达了这一意思,“你有权抱怨谁?你说你挨了整,然而你敢说你没有为历史的浊流狂涛推波助澜吗?你什么时候说过一个不字?一个人人起哄人人造势人人不允许旁人分辩也不允许自己辩白的民族,在势过之后,变成一个人人抱怨人人咒骂也就是人人不负责任的民族、一个互相推诿责任的民族、一个人人等待别人承担起责任改弦更张喂给自己幸福美满的馅饼的民族。这样的民族能够有多少希望?”{20}人人造势的时代有谁能脱得了干系呢?因此历史就是人类前进的一面镜子,不用指责,不用推诿,“小屁孩”更无权嘲笑,人“不该嘲笑自己的昨天。任何一天成为昨天以后才获得了永生。”这才是王蒙对历史的冷静而客观的认识。

“季节”四部把人生与政治、革命相联系,把天灾与人祸相联系,凸显出一部复杂多变、古今中外概莫能免的人生大戏。作家王蒙力图把这些人生大戏逐个回放,从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革命的不解开始,到对呼啸而过已成历史的革命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结束。“季节系列”就这样从政治、历史、文化、人性等宏观的角度从纵向横向来回顾和反思历史,也从人的心灵历程这样微观的角度去考量人性,因而立体的再现了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人生。

课题: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王蒙小说叙事研究;课题编号:NJ10216。

注释:

①王蒙.《倾听者生活的声息》[J].《你为什么写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53.

②丁东,孙珉.王蒙现象争鸣录——世纪之交的冲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11):222.

③王蒙.失态的季節[A].王蒙文存(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1.

④王蒙.踌躇的季节[A].王蒙文存(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44.

⑤王安.从“恋爱”到“失态”—王蒙《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研讨会纪要[J].小说评论.1996,(2)

⑥王蒙.恋爱的季节[A].王蒙文存(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388.

⑦王蒙.恋爱的季节[A].王蒙文存(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389.

⑧王蒙.恋爱的季节[A].王蒙文存(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215.

⑨王蒙.恋爱的季节[A].王蒙文存(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68.

⑩王蒙.恋爱的季节[A].王蒙文存(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279.

{11}王蒙.失态的季节[A].王蒙文存(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44.

{12}王蒙.失态的季节[A].王蒙文存(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49.

{13}王蒙.失态的季节[A].王蒙文存(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262.

{14}王蒙.失态的季节[A].王蒙文存(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401.

{15}王蒙.踌躇的季节[A].王蒙文存(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25.

{16}王蒙.踌躇的季节[A].王蒙文存(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26.

{17}王蒙.踌躇的季节[A].王蒙文存(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29.

{18}王蒙.踌躇的季节[A].王蒙文存(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146.

{19}王蒙.狂欢的季节[A].王蒙文存(7)[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7.

{20}王蒙.踌躇的季节[A].王蒙文存(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355.

(作者简介:白志坚(1971-),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听写大赛参赛感言下一篇:音符符号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