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成长

2024-04-08

关注孩子成长(通用8篇)

篇1:关注孩子成长

和办公室同事聊天,说起最尴尬的事情!家长和老师联系,问起XXX最近的表现怎样?同事惭愧而懊恼的说,我脸盲,那个XXX我都记不起来!家长看官千万别生气,说老师太没有责任心!拿那么高的工资!!!我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几个班学生名字很快就熟悉了,熟悉的首先是调皮的学生,然后是学科成绩突出上课积极的学生,中间那部分就浮起来了!现在,往往也要大半个学期才能熟悉完整!以前有任领导专门考过我们学生座位!场面那个真叫尴尬啊!何况习总第二任了,教育部长说的提高教师待遇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只好多点赞积累精神财富了!

学科教师如此,班主任怎样?一位家长也问我,最近表现怎样?我有点那么着急,公交车上打盹来着,还得赶回去接孩子!本来想打几个字——还可以!后来想想,不对哈!班级近期表现我发到群里过的!

——近期表现都发到班级群过,你有关注到哪些?

——没有印象!

——两次晚自修后讨论问题的照片,一次校冬令营作品!

——(过了一会儿)哦,谢谢!

——是我家长失职了!

——不该表扬表扬?

——该表扬!

——是我先表扬还是你先表扬!

——老师先在学校表扬我回家再表扬!

——我已经表扬过了!

——哦!

——最近在温州吗?

——马上去趟XXX!

——那怎么表扬?

——我让妈妈表扬!

——爸爸表扬和妈妈表扬是不一样的!

——那怎么办?

——去那里待多久?久的话寄一点当地特产!

——一定,我忙好了就寄!

有的事情想想,家长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理好!为什么学生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首先在家听话的在学校一定也听话,在家懂事的在学校也会懂事!其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那么明显的利益关系,涉及考试,学分等的考核问题,只要确立好基本规则大部分不会违背!本来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但却涉及到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甚至是道德品质的差异!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不再是教师手中的唯一利器,同学们也不会像八九十年代那样为了生存为了摆脱农村户口等等作为学习目标。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是更高更深更广的,我们作为教师、家长、学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交流,才能够打开更多的成长空间!单一的靠个人,靠某一方的努力是很难实现很多突破!

于此,我倡议我们教师和家长都积极行动起来,保持良性的沟通和学习途径!忙不是理由,赚钱生活也不是理由,孩子是您的孩子我的学生,只有共同关注共同成长,怎么知道一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也怎么才能成长成熟!孩子有成绩,需要宣传和分享,孩子有困难,需要指导和沟通。

与大家共勉!

另本记录对事不对人,忘家长海涵!

作者:高一四 Norman

公众号:逝水流年

篇2:关注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漫谈

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许多家长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和困惑: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不愿听家长的话,我们在家该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学素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如同钢琴演奏中左右手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家庭教育不能替代学校教育,但又起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其最根本点是道德规范和文化氛围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根据我在书籍中从教育大师们那儿借鉴来的相关经验,和自己工作中的点滴心得体会,谈一谈几点看法。

一、读书习惯的培养。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不是第一位的,特别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中,读书兴趣的培养和读书习惯的养成应当放在首位。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里指出“家庭智力生活背景,即书籍在家庭生活中所占的份量——于学龄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智力生活状况。”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可见,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使人聪明,它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有一条来自和朋友聊天时得到的信息:人在看电视时,大脑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爱看电视的习惯,那么,从今天开始,加以控制和引导吧。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坏习惯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成的,需要您付出心力,更要保持耐心和恒心,其次,想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做读书型的父母。你津津有味地阅读,对于他就是最好的示范。从今晚开始,每天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先带头来做,要比空头说教十遍、百遍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安坐半个小时,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认真地学习六、七个小时呢?再次,多创设一些让孩子“学以致用”、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和兴趣。例如:经常举行“家庭朗读晚会”、“家庭讲故事比赛”,或亲戚朋友几个家庭举行“家庭联谊会”等。评价的时候,多夸奖、多鼓励,不要心急,“这儿读得不好,那儿讲得不好”会让孩子泄气的。该做的做了,然后静等花开,是一件美丽的事情。最后,读了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后,引导孩子思考: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低年级的孩子最开始可以是简单的两三句话,不会写的字可以用音节代替。几条相关建议:

1、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有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2、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读书兴趣。

3、选择课外读物时,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买漂亮、悦目的正版书籍,这是培养孩子爱书之情的第一步。买书后,必须读完才可以再买一本新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在孩子的书包里装一本轻便的课外书,在他完成作业时可以看,养成利用点滴时间看书的习惯。

二、全面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想,作为任何一个理智型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把健康放在首位。有一位家长是这样来教育孩子的:“赢得了世界失去了自己,那又如何?孩子,请你记住,永远不以健康为代价,去作所谓的拼搏!”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国家总督学王文湛在报告中指出,现在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四重四轻”: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身体,轻心理;重言教,轻身教。其实,在对待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上,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重营养,轻锻炼”的现象。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建议如下:

1、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

2、饮食要清淡。

3、衣服不要过暖和过紧,尤其是足部和头部要凉爽。

3、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拒绝,绝对不是因为撒泼打滚就可以“争取”到想要的东西。身体健康的标志是能吃苦耐劳,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能克服自己的欲望。

三、优良品德的培养。社会调查的结果证明:对于大多数人所从事的事业而言,最终决定其成败的,“情商”与“智商”一样重要,拟或前者更为重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使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帮助孩子学习礼仪。从爱身边的人开始培养,爱爸爸妈妈、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班集体,爱家庭,爱学校,爱赖以生活的环境。以礼仪对待所爱的人,用爱心来观察、对待周围的世界。爱而且会爱,就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有机会为班级、为家庭、为社会服务的孩子是幸运的。在这一点上,单纯的说教是不够的,关键是家长的身正垂范。其次,要培养静气,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塑造孩子温和的性情。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从生活、书本中有所吸纳和汲取?所以,如果孩子爱吵爱闹,听不进别人说话,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性有缺陷,这也是可忧的心智状态。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家长要做到:自己首先不制造噪音,如果你家电视、音响的声音一向很大,请立刻拧小,噪音是儿童智力最凶恶的杀手。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如果想让孩子喜欢你,聆听你,试着这样做:一定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如果觉得难,那就意味着——你该读书了。如果想跟孩子讲什么道理,试着用故事中的例子来说明。再次,要培养孩子的耐心。有一位教育家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他分别发给几个被测试的孩子每人两块糖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半个小时内谁不会把糖果吃掉,他会再奖励四块糖果。教育家离开半小时后回来,有的孩子两块糖果都已吃掉了,有的孩子吃了一块,剩下一块,只有少数孩子坚持了下来,又获得了四块糖果。这几个孩子长大后,又得以奖励到四块糖果的孩子,他们的成就最大。

四、赏罚分明。首先,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名誉感。呵斥要在背着人的私地里进行,而当孩子应当受到赞扬的时候,要当着别人的面去做。其次,最好的惩罚是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及周围的人都以严厉冷淡的态度对待他,绝对不能因为实施了体罚而转眼和颜悦色,要坚持不懈,一直等到孩子完全服从,等他用行动弥补过错了,才可恢复从前的亲切。“冷处理”的使用频率,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递减,以至于基本不用。再次,关注并和孩子一起去做他所喜欢的事情,这是最让孩子高兴的事情,也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要慎用物质奖励,否则会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贪婪。

五、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常听有些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脑子很聪明,就是学习太粗心”。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在他所处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学习上粗心的孩子,在生活中其他事情上也常常存在粗心的现象。所以,想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单纯从学习一方面入手是很难的。全面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首先,在孩子做事(包括低年级孩子开始写作业)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使其在心里有个小计划,以商量的口吻,切忌命令;在孩子做事的过程中,家长注意方法的指导,不能因看不惯、心急而包办代替;在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后,不管结果如何,及时以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激励他以后有兴趣和信心不断尝试。以后,可慢慢放手,让其独立去做。其次,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在很多方面,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建立这样一种信念——无论什么事情,一旦确定必须去做,或者选择了要做,就要认真对待,力争做到最好。再次,帮助督促孩子养成写完作业检查和写日记的良好习惯。通过检查作业促使孩子进一步改掉学习上粗心的毛病,通过写日记,经常反省自己做事粗心的危害,形成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习惯。

六、培养孩子自我激励、自我挑战的能力。首先,家长以孩子朋友的姿态帮助孩子分析他学习和行为上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即已经养成了哪些较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劣势即哪些方面还存在欠缺,有待加强和培养。让孩子敢于面对自己,教会他善于剖析自己。其次,确立合理的目标,即付出一定努力能达到的目标,鼓励孩子去摘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目标太低,孩子难以提高,目标太高,一方面难以实现,另一方面,拔苗助长的做法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可在班里确立一个竞争对象,也可以与自己的过去对比,不断超越自我。再次,送给孩子对其成长有益的伟人传记等方面的书籍,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用伟人成长奋斗中的一些事例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七、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思考,敢于质疑的前提是不唯师、不迷信权威,尊重事实、真理,需要勇气与知识的铺垫。首先,要培养孩子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获得诺贝尔奖的意大利科学家费米,从小非常喜欢读书,书读多了,疑问也就多了,什么是行星,潮汐,陀螺旋转……由于他好读书,勤于思索,知识增长很快,他17岁考上大学,21岁取得了博士学位,37岁获诺贝尔奖。孩子的童年时期,年龄越小,问题越多,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问题意识。平时,家长对于孩子发现了问题要及时表扬,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也应认真对待,解答不了,教给孩子找到答案的方法,去图书馆、书店、上网查资料等。其次,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参观一些科学展览等,拓宽孩子的视野。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再次,引导孩子于不疑处见疑。千万人说苹果会往地上落,却只有牛顿一个人问其中的原因。孩子有了善于思考的前提,还要鼓励孩子从一些常见的事物、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鼓励孩子对权威结论敢于质疑。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面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告诉孩子许多知识和经验是前人比我们早发现了而已,也可能会存有不足,需要一代一代人来发现,来改进。

八、培养孩子简单做事的能力。简单做事不是敷衍了事,而是科学地做事,以节省时间、精力为目的,过程缩水而结果不缩水。首先,帮助孩子建立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的观念。不要空盼,要实干,明天的果子结在今天的树上,今天不栽树,明天就不会有果子吃。在这个问题上,家长的身体力行比空头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其次,教给孩子简单做事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经验,积累经验。举个简单的例子,书包里的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在收放物品的时候速度肯定会快,写完作业后不能自己及时整理书包,或乱塞一通的孩子会表现出慢,甚至满头大汗找不着的情况。大人也是如此,物品有固定的摆放位臵能节约不少时间,当然这只是简单做事的其中一个方面。

篇3: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类型

1. 沉默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 境况不好, 和家人、朋友很少来往, 也极少交流, 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 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 没有活力, 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地玩笑、聊天, 但是只要一停下来, 眼神就变得很空洞。他们一想到烦恼的家事, 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 自信心弱, 很敏感, 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 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 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 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班里的一个女孩子经常待在老师身边, 一会儿拉老师的手, 一会儿拽老师的衣服, 一句话也不说, 让人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2. 脆弱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以自我为中心, 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 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班里的一个男孩子, 父母离异后, 母亲从不过问孩子的任何事情, 父亲工作忙, 也很少与孩子交流, 孩子一旦见到父亲就故意找事, 要这要那, 最后引来一场训斥, 导致孩子心理更加不健康。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 很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 闹别扭, 觉得自己很可怜, 被人欺负, 很难与人相处。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 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 故此, 学习成绩不稳定, 时好时差, 且特别容易偏科。

3. 反复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 工作时间特别, 本身社交活动繁多, 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 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想起孩子的时候恨不得把心掏给孩子, 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唯恐孩子受到委屈;自己忙碌的时候就推给别人, 很长时间里对孩子不闻不问, 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有一个女孩子, 很长一段时间里坐着发呆, 老师也问不出理由, 从奶奶的那里了解到, 孩子妈妈不回家了, 只有工作繁忙的爸爸管。过了一段时间, 妈妈想起女儿了, 又天天督促提醒, 孩子又变得活泼起来。但是这种情况反反复复, 孩子的教育很难形成统一认识。这种类型的学生情趣变化很大, 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 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 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 很容易成为双差生。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1. 对沉默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

故此, 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这首先要家长明白:如果让自己和相依为命的孩子终日处于苦闷抑郁的心态是扼杀生命,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 谈谈心, 逛逛街, 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 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 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 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 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 与孩子站在一起, 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 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 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 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像家长一样, 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 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 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树立生活的自信心。

2. 对脆弱型的学生, 要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 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 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

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 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之用。不当之处要予以惩罚。当然这要孩子觉得可行, 并且有利可图。家长必要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要批评孩子, 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富含爱护之心的, 而不是冷漠辱骂的。老师要试着把他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 派些工作给他做, 要经常鼓励他, 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逐渐的, 这种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 处处受人欺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 也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性格、情感开始坚强了, 挫折感会减弱, 学习的毅力会开始加强, 学习成绩就会比过去稳定。这种种变化自然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增强, 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家人和同学、老师, 脆弱型就会开始转化了。

3. 对反复型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取得成效的, 往往觉得力不从心的地方是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

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 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 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 就是觉得管不了, 或是干脆不管了, 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经常就有家长无奈的给老师打电话, 说自己管不了孩子。班级工作中, 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 要斗智斗勇, 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 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但是不管怎样, 老师始终要把握一个大原则:用真心和学生交谈, 这样一来, 学生才能放松心情, 亲近老师, 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 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 以及家长目前的状况, 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 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 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 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 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行为, 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出现, 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更高。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 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篇4:关注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学生;对策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类型

1.沉默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和家人、朋友很少来往,也极少交流,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地玩笑、聊天,但是只要一停下来,眼神就变得很空洞。他们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班里的一个女孩子经常待在老师身边,一会儿拉老师的手,一会儿拽老师的衣服,一句话也不说,让人总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2.脆弱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班里的一个男孩子,父母离异后,母亲从不过问孩子的任何事情,父亲工作忙,也很少与孩子交流,孩子一旦见到父亲就故意找事,要这要那,最后引来一场训斥,导致孩子心理更加不健康。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很难与人相处。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

3.反复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时间特别,本身社交活动繁多,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想起孩子的时候恨不得把心掏给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唯恐孩子受到委屈;自己忙碌的时候就推给别人,很长时间里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有一个女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里坐着发呆,老师也问不出理由,从奶奶的那里了解到,孩子妈妈不回家了,只有工作繁忙的爸爸管。过了一段时间,妈妈想起女儿了,又天天督促提醒,孩子又变得活泼起来。但是这种情况反反复复,孩子的教育很难形成统一认识。这种类型的学生情趣变化很大,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很容易成为双差生。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1.对沉默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这首先要家长明白:如果让自己和相依为命的孩子终日处于苦闷抑郁的心态是扼杀生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像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树立生活的自信心。

2.对脆弱型的学生,要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之用。不当之处要予以惩罚。当然这要孩子觉得可行,并且有利可图。家长必要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要批评孩子,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富含爱护之心的,而不是冷漠辱骂的。老师要试着把他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派些工作给他做,要经常鼓励他,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逐渐的,这种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处处受人欺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也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性格、情感开始坚强了,挫折感会减弱,学习的毅力会开始加强,学习成绩就会比过去稳定。这种种变化自然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增强,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家人和同学、老师,脆弱型就会开始转化了。

3.对反复型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取得成效的,往往觉得力不从心的地方是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经常就有家长无奈的给老师打电话,说自己管不了孩子。班级工作中,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但是不管怎样,老师始终要把握一个大原则:用真心和学生交谈,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放松心情,亲近老师,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家长目前的状况,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5: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上饶市信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贾维青

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首先要学会与学校配合,使家庭与学校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家庭与教师之间相互配合,达到教育一致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学校教育产生了分歧,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腐蚀了孩子的心灵,迷惑了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所措。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我们的体会是:

一、要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相互衔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课堂表现,理解能力,完成作业情况,思想动向,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等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指导。在了解这些情况的同时,也能觉察到孩子的老师是否了解、关心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也督促了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最近开展什么教育活动,班主任老师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等,使自己能根据学校教育要求配合孩子、帮助指导孩子共同完成,使孩子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作为母亲,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一直到上大学,教过儿子的老师都成了我的朋友,我正因为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性格、个性、兴趣和能力,注重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才使孩子能在学校与家庭的相互衔接中快乐地成长。

二、要主动向老师讨教,形成合力。当发现孩子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烦躁不安、性格内向等现象,特别是单亲家庭、留守、病残、生活有特殊困难孩子们的家长,要真诚地为孩子和老师之间搭上交往的桥梁,共同帮助解决孩子的困难,共同关注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展孩子的特长,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让孩子走出悲观和焦虑,重塑孩子的自信。

我的家庭虽然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但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困难,有时表现出毅力差,信心不强,贪玩,睡眠欠佳等现象,我及时向班主任讨教,并经常将儿子的情况告诉老师,使班主任能准确掌握儿子的心理动态,谈心直奔主题贴进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特点和个性,使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豁然开朗,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放下包袱,振奋精神,扬长避短,增强了自信心。

三、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和不同的家庭情况,选择确定指导内容和重点,分层递进,与学校教育形成整体效应,对三至六岁幼儿家长要加强入园适应期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品德、合群和行为习惯指导。对六至十二岁小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学习环境的适应,基础道德养成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对十二至十八岁中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青春期健康和亲子沟通的指导,要加强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指导。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泰和县教育局致全县家长的一封信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孩子健康成长,教育专家们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与幼儿教育小学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制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我们教育部门的责任。今年6月份泰和县教育局以一封信的形式向全县幼儿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在九月份的招生工作中,表现了出来:那些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一改往年冷落的尴尬局面,场面出现异常火爆。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以下部分转载泰和县教育局致全县幼儿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尊敬的幼儿家长: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年轻的父母或许有些欣慰,有些担心,但更多的是殷殷的期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我县幼儿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3-5岁幼儿入园

率达到72%。但是,我县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普遍存在。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教学中不能体现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而是过早地给幼儿灌输小学一年级语数知识。这种越俎代庖的错误做法有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县教育局曾三令五申多次下文,严禁幼儿教育“小学化”,但收效甚微。大部分民办幼儿园依然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究竟是谁之过?我们把板子全部打在幼儿园的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园长和教师也有自己的苦衷,主要是迫于生源的竞争,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些家长把孩子识多少个汉字,背多少首诗词,算多少道数学题,作为评判孩子成长的依据,作为评判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两难的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如果不满足家长的需求,生源必将减少,幼儿园将失去生存的根基和发展的翅膀;如果一味满足家长的要求,作为理性的、负责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将会良心不安。因为在幼儿时期就强行让孩子学些枯燥无味的东西,他们不但会在疲劳的学习中抹杀想象力,磨损灵性和悟性,而且一旦到上了小学真正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厌倦,以至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怎能完成今后的学业,将来又怎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未来的儿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希望全县的幼儿家长,进一步更新家教理念,树立“为国教子”、“科学教子”的家教思想,与全县幼儿教育工作者一道携起手来共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使幼儿教育回归其本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家长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泰和县教育局

2006年6月24日

谁是师兄

数学特级教师肖鉴铿

孩子们都熟悉《西游记》中的故事,都知道唐僧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和尚。师兄弟之间的关系是明摆着的,怎么还会提出这种问题来呢?说起来这还牵涉到正整数的两种不同意义呢!

原来正整数有着双重意义:其一,基数意义,即每个正整数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量,回答“有几个”的问题;其二,序数意义,即每个正整数都表示一个特定的顺序,回答“是第几个”的问题。就拿“3”来说,作为基数,可以回答“唐僧共有几个徒弟”的问题;作为序数,可以回答“沙和尚是唐僧的第几个徒弟”的问题。

然而,人们在说话时,往往会省略表示顺序的这个“第”字。如人们常说:“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沙和尚是唐僧的三徒弟。”这样一来,正整数的序数意义就显得不那么清晰。沙和尚如果懂数学的话,就完全可以制造一个数学悖(bèi)论:“因为三大于二,而我是师父的三徒弟,八戒只是师父的二徒弟,所以我比八戒大,我是师兄!”猪八戒听了这话,一定会气得直翻白眼。

家长朋友不妨把这个悖论讲给孩子听,试试他们的辨别能力。

下面这组题目,对于帮助儿童弄清正整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也相当有益:

一些小猫排成一排,在下面各种情况下,请算出这排小猫共有多少只:

(1)大脸猫的左边有12只猫,右边有23只猫;

(2)从左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13只,从右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24只;

(3)从左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13只,大脸猫的右边还有23只猫。

显然,这三道题目的答案都一样——都是“这排小猫共有36只”。但第一题中的两个数都是基数,第二题中的两个数都是序数,而第三题中的两个数却一个是序数、一个是基数。

在编题时,我们又故意编成三种不同的情形:第一题只说大脸猫左右各有几只猫,没算大脸猫本身;第二题把大脸猫算了两次;第三题恰好将大脸猫数了一次,既没数重(chóng)也没数漏。所以三道题的列式也就出现了“加一”、“减一”、“不加不减”的差别:

(1)12+23+1=36(只);

(2)13+24-1=36(只);

(3)13+23=36(只);

这组题目适合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思考。如果孩子独立解决有困难,家长可以根据题意分别画出示意图来帮助孩子分析,使之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数学本质。

篇6:更新教育理念 关注孩子成长

关注孩子成长

额敏县第二小学

姜玉梅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第二小学德育主任姜玉梅。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到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家庭教育我们深表感谢,这也充分证明了家长朋友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是一个年轻的家长,我的孩子刚满六岁,就家庭教育方面的理念和经验而言我可能还不及在坐的各位,因此我只是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我想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是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二是学会尊重孩子,三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四习惯养成家长责无旁贷。

一、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

从我们的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我们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就上岗了。那时候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零认识。现在呢,我们至少已经当了7-8年的家长了。六年级的家长至少做了12年吧。但是在这7-12年的家长生涯中有谁认真、系统地学习过家庭教育呢?

我常给我的家长说,如果你养的一盆花?一条鱼死了,你会怎么想?

当我们的孩子的出现学习成绩下滑、出现恶习等等状况的时候,我们通常是怎样表现的呢?(训斥、打骂、责罚、收拾„..)而您这样做的结果又是什么呢?(没有了亲子沟通、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

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的教育、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而不是去责罚孩子。而且现在随着经济、信息、网络和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我们教育孩子已经不能沿用我们父辈的哪些教育理念了,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并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和特点灵活应用,当然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生搬硬套的。

另外,如果我们回到家只专注于电脑、手机上网、微信、游戏、电话聊天、打麻将等等。又如何能让孩子们静心学习呢?在这里我建议晚上回到家可以进行亲子共读(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是孩子增长课外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的很好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识字、练字都是不错的选择。

家庭教育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直到孩子走向社会,至少要跨越1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足迹都浸染着我们做父母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阶段孩子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这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也只有这样,我们做为父母才能真正读懂孩子,与孩子成为好朋友,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以此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我们需要具备的是“耐心、细心、专心、静心和恒心”。恒心尤为重要的。(举例:三年级家长给孩子做单词卡片不坚持)

二、学会尊重孩子

辱骂孩子起不到任何积极的教育作用,只是家长不良情绪的一种发泄。有的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差,张口闭口“你怎么那么笨,猪脑子吗”,“死榆木疙瘩脑袋,一点不开窍。”,“你还能干点啥?每天什么都不让你干,只学习还整不明白,将来扫大街也不用你这样的人.“ 这些话可能咱们好多家长都说过的。咱们来思考一下:如果你的领导每天对着你说三遍“你真笨,猪脑子吗”“你干不了趁早走人”一个月之后可能你自己都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孩子也是一样的,一个聪明的孩子你成天说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最后孩子自己都会认为确实是这样,而放弃自己的。

还有就是不要当众批评和挖苦自己的孩子。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您的同事或者朋友总是在众人面前说你的不是,挖苦你、嘲讽你。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还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吗?你会喜欢她吗?您可能会说如果我遇到的人-理他的功夫都没有。那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孩子考得不好,到爷爷奶奶家你会说,把你的高分给大家说说;带着孩子带亲戚、朋友家做客,别人说孩子最近学习下降,你指着孩子说我家的才叫差呢,才考50分丢死人了„..)那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虽然小,但是一样有自尊心的,您总是当着别人的面说她的缺点、拿他的错误挖苦他,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孩子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里。想一想,我们整天把孩子骂的体无完肤而我们的孩子却一如既往的叫着“爸爸妈妈早上好”“爸爸妈妈再见”“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们是多么的宽容啊!

当孩子学习和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而不是无休止地唠叨;需要父母的理解,而不是无谓地指责;需要父母的鼓励,而不是无情的贬损。

三、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

对待孩子我们要学会宽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都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包括我和大家在坐的每一位。所以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家长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能够让孩子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来弥补孩子缺点的不足之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扬长避短”。

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能歌善舞本来她是可以胜任学生会主席的,因为文化课不太好只当了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会考时因为两门成绩挂了红灯,自杀了。这个案例很值得我们思考,首先这个孩子本身有问题,她追求完美个自己的压力太大,以至于不堪重负。她的家长有问题,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其实作为家长无外乎想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其实把孩子的舞蹈、声乐培养好了也是很好的出路啊。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漫画大师蔡志忠15岁中途辍学后只身到台北,开始连环漫画创作; 1977年,白手起家,创立远东卡通公司;1981年,另创龙卡通公司;此间,拍摄了《 七彩卡通老夫子 》,《 乌龙院 》等卡通电影,《 老夫子 》曾获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1983年,开始在各报刊发表四格漫画作品,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日本的报章长期连载; 1985年,获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奖。

蔡志忠出生于1948年,在他出生前,家里夭折了四个哥哥两个姐姐。蔡志忠来到人世时,父母对他惟一的期盼是———活得健康。至于怎样成长,则是自由发展。因此,蔡志忠从小做事都是自己独立思考判断。一天,蔡志忠和大哥的两个儿子在一起玩。父亲走过来问他们:“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我长大以后要做大总统!”大哥的长子说。次子答:“我想做大老板,赚好多好多钱。”父亲的眼光转到蔡志忠身上。“我最想画招牌画!”父亲什么都没说。

小学毕业时,蔡志忠是全校惟一考上彰化中学的学生。中学时蔡志忠有空儿就去漫画书店,尝试自编剧本,作品寄到台北的出版社,采用率很高。蔡志忠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漫画勾走了,用在功课上的不及十分之一。1963年,15岁的蔡志忠受邀于台北一家漫画出版社“集英社”专职画漫画。当时对蔡志忠而言,他很乐意放弃学业,以画漫画为生,他很乐意,可他担心父亲不答应。

一天,蔡志忠对正在看报的父亲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说:“有工作吗?”“有了。”“那就去吧!”这简短的对话,成就了蔡志忠的一生。他离家时携带250块钱。20多年后,蔡志忠在一个颁奖典礼上曾感慨万千地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由衷谢意:“感谢爸爸当年没有逼我继续上学,没有叫我继承他书法的爱好,因而才使我有机会画漫画„„”我和大家分享这个例子不是告诉大家可以让孩子随性发展,而是想向您传递一个信息—不要把目光之聚集在孩子的卷面成绩上,而是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并科学合理的培养和激发。

四、习惯养成家长责无旁贷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其中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它将影响孩子一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孩子自信、自立的习惯

有的父母对孩子溺爱娇惯,事事大包大揽,孩子逐渐形成依赖心理,对自己所有的行为都不自信。有的家长无意识地喜欢给孩子当头一棒:”不行,你那么矮“、”不行,你还小“、”不行„„“,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也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

(二)孩子积极向上的习惯

有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在向一位父亲叙说完他的孩子的表现后,这个父亲连声道歉后,叹了口气,”我是个离了婚的人,又忙于生计,又摊上这么个不听话的孩子。我已经很不容易了。"试想,这样的父亲怎么能教育孩子乐观向上呢?孩子们眼里的不幸,往往指的是父母离异、家庭残缺、隔代抚养、家庭条件不好,等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他们其中有的人往往把这些当做不完成作业的理由,不关心集体的借口。我还需要别人的关心呢,我能照顾谁?不知道最近大家是否收看了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最美孝心少年,我建议回家在网上和孩子一起看一下,感受一下。

(三)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

(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孩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7: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离婚率不断上升,给不少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影响。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离异,从此便变得很消沉,不愿与他人的与交流,造成心理封闭,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从此走上不归路,这些例子在当今社会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是因为无情的疾病离开了人世,这些孩子的内心受到打击更大、承受的压力也更大。单亲家庭来是这群不幸孩子无法选择的不幸,失去父爱或母爱,失去教育和温馨家庭成长的机会,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出现心理扭曲式的自暴自弃,厌学,打架斗殴,甚至干出违法的行为。可想而知单亲家庭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的。我所任教的班级就有六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呢?我觉得应当紧紧抓住这些孩子心理发育初期,采取措施,加强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因为家庭失去温暖,幼小的心灵常觉得自个不如别人,敏感对待身边事物,与说到有关单亲家庭的事物,都有可能伤到他们的痛处。其次,关爱要有度。不要太关心他们,这样可能不太真实,他们那颗敏感的心会察觉的,这样反而会更伤害到他们。老师要监控有度。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督促孩子,以防止走弯路,为了让他们体会到爱,证明社会不抛弃他们。我们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8: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离异家庭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得不到父母离异前的那种完整的温馨亲情, 在学校里得不到及时的关爱, 甚至遭到同学的讥笑, 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 觉得低人一等, 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进而会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 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 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孩子则可能由于父母迁怒于孩子, 搞得孩子摇摆不定, 无所适从, 经常在恐惧和无奈中度日, 变得神经质, 甚至由于对家庭、父母失信而逐渐产生厌倦、敌视情绪, 以至于形成双重人格。

二、探讨离异家庭孩子如何健康成长

1. 加强美德教育。

孔子说:“德不孤, 必有邻。”他们那颗孤苦的心固然需要更多的爱, 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坚强起来,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格, 懂得理解、尊重、帮助他人, 建立爱与被爱的互动, 让他们更加充满自信, 有尊严地生活在同伴之间, 是根除自卑、驱走伤痛的一剂良药。

2.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支点。

美好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而这一点对身处痛苦之中的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富有个性的理想, 并经常鼓励指导, 使他们逐渐充满自信, 充满对人生的向往, 让自己不断充实, 那些所谓的烦恼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3. 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干预。

首先要交给他们一些对人、对事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富兰克林曾说过:“良好的态度对于事业和社会关系, 正如机油对于机器一样重要”。另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 如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听听音乐或者打打球, 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感到孤独的时候, 与同学聊聊天, 给朋友写写信等。

4. 全社会要给予关爱。

上一篇:书籍苏东坡传读书笔记下一篇:广州市农用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