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善感的人工作更理性美文

2024-04-18

多愁善感的人工作更理性美文(共7篇)

篇1:多愁善感的人工作更理性美文

多愁善感的人工作更理性美文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乐观豁达的人是企业优秀人才,他们素质和组织才能好。然而,最近加拿大阿尔伯达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取得良好工作成绩的却是多愁善感的人。加拿大学家辛克莱博士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要求参与者制作电路板,用实验方法诱使参与者产生悲观忧愁情绪和乐观愉快,最后了解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在该项实验研究中,参与者制作完成的电路板数量相同,但悲观忧愁的人出现的工作差错大大低于乐观的人(约为其一半)。

在同类研究中,他们也发现同样结果,心境愉快的人常认为,工作破坏了他们的愉快身心。与此相反,一些情绪忧愁的人为摆脱自身忧郁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辛克莱博士还认为,社会学许多文献表明,忧郁悲伤的使人更多思考,从而可作出更多理性和更精确决策和判断。但辛克莱博士在以后研究中也表明,如果人们工作能使人愉快,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上。对管理者来说,考虑员工情绪十分重要,创造一种能给员工带来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提高效率大有裨益:这种环境能提高人的工作干劲,取得更好工作业绩.

篇2:多愁善感的人工作更理性美文

拉里和乔安是普普通通的一对夫妇。他们住在普通的房子里,房子坐落在普通的街道上。像其他普普通通的夫妻一样,他们必须为生计和孩子而辛勤地忙碌着、打拼着。也像其他的普通人家一样,他们也经常争争吵吵,彼此都抱怨这桩婚姻不够美满,都说错在对方,自己是受害者。这磕磕碰碰的日子就这么索然无味地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

“知道吗?乔安,真神了!每次打开衣柜的抽屉,我的.袜子和衬衣总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里,”拉里深情地说,“乔安,真难为你一直为我做这些事。”

乔安诧异的眼神透过眼镜片射在丈夫的脸上:“你这是怎么了,拉里?”

“没什么,我就想让你知道我喜欢这神奇的衣柜。”

最近拉里老是这样犯傻,所以乔安压根也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可是,几天后拉里又夸奖她:“乔安,太好了!这个月记账时,支票号码没出什么错。记16笔账只错了一笔。嗯,这样记账还差不多!”

乔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啦,拉里?以前你不是老埋怨我写错支票吗?怎么不唠叨了?”

“呵呵,别介意,就想让你知道我很欣赏你所作的努力。”

说来也怪,第二天乔安在杂货店记账时,她一反常态特别留意每一笔支票的号码,确保自己写得正确。“嘿嘿、我怎么真的在意起这些鬼号码呢?”她自己也暗暗觉得好笑。

乔安想淡化这些事,尽量让自己显得无动于衷,可是拉里古怪的行为愈演愈烈。

“乔安,晚餐真好吃!”一天晚上拉里诚恳地对她说,“感谢你这些年来所做的这一切!在过去的里你为我和孩子做了14000多顿饭。”

“嘿嘿,乔安,房间里看上去整洁干净,简直一尘不染,你肯定花了许多时间、费了不少精力……”

“乔安,我得好好谢谢你!真高兴有你这么个好妻子!”

乔安真有点儿急了,是挖苦,还是指责?她生怕丈夫中了什么邪。随着16岁的女儿也开始嘀咕起爸爸来,这更加剧了乔安的这种担心。

“妈妈,爸爸是不是吃错了药?他老说我很漂亮,哪怕穿着一身邋里邋遢的衣服也这么说。这不大像爸爸往日的做派。妈妈,爸爸的脑子没出什么毛病吧?”

不管这母女俩怎样猜疑,拉里仍然我行我素,每天如此。过了一段时间,乔安慢慢地习惯了丈夫的这些古怪的言行,有时甚至还用微笑来回报丈夫的示好:“拉里,谢谢你的赞扬!”她为自己的不动声色而自鸣得意。可是后来拉里的反常行为又升级了,这使得她方寸大乱。

“乔安。你放下锅铲,到客厅里去歇一会儿,我来做菜。”

“拉里……谢谢……谢谢你对我这么体贴!”乔安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从此乔安的自信心大增,她的步伐更加轻盈了,嘴里不时还哼起了小曲,过去那种忧郁、烦闷的心情荡然无存。“我真的非常喜欢拉里现在这个样子。”她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

要不是后来由此又引出了连锁反应,这个故事也许就到此打住了。不过这次是乔安开口向拉里诉说了真情:“拉里,真的,非常感谢你这些年来一直这么辛勤地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撑、维系着这个家。我想我也应该实话告诉你,我对此由衷地敬佩,并会永远铭记于心。”从此拉里和乔安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们充分地感受着人生的幸福和彼此浓浓的爱意。

不过,无论乔安后来怎样刨根问底,拉里始终都没有说出当初促使他转变的原因,这也许成了生活中的一个秘密――但是我却打心眼里感激这个给家庭重新带来了活力的秘密!

篇3:多愁善感的人工作更理性美文

社交网络的发达,让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类似于“网络陪审员”的角色,许多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工作上遇到的事情,只要做了一点点错事就会得到抨击,更有可能成了别人口中的“极品”。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人都展现出最端正利落的一面。提高自己的印象力,给人留下更加专业、值得信赖的印象。

虽然我们总觉得“印象”是一个很抽象又主观的东西,但与其说这是一种感觉,不如说是依靠自己的“真本领”和“小心机”给别人留下的感觉更为贴切,只要掌握要点,就能形成好的印象。观察身边那些散发着“值得信赖”气场的女性,你就会发现她们身上有两大十分重要的点,一是穿着,二是谈吐。“待在比自己优秀的人身边更安全”这种想法会让人工作更起劲,如果你能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人,那么你工作起来也会感到更加顺利。

3步印象力UP

职场中被人认为“可信赖”“能干”的关键,其实就是你给其他人留下的印象,也就是所谓的印象力。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磨炼、提高自己的印象力。

Step1

第一印象→视觉效果

左右一个人形象的第一要素就是“外表”!不希望输在第一印象上,那就必须整理好服装和表情,从外在因素开始做起。

第一印象,在0.5秒之间

心理学中所谓的“梅拉宾法则”说,对人的第一印象会在0.5秒内定型,而影响判断的要素中,视觉占55%,听觉占38%,语言只占7%。也就是说,影响一个人给他人印象的决定性因素更多的是外表,而不是所谈论的内容。首先想象一下自己最希望给人留下的形象,然后试着据此搭配自己的服装、动作和笑容。

初见之下会给人好印象的四条准则

1.服装=工作 2.发型=清洁感

3.姿态=干劲 4.笑容=安心感

实践方法:

锻炼表情

哪怕说同样的内容,仅仅是表情的变化,给对方的印象就会不同。笑容会给对方留下不错的印象,同时削弱被讨厌的成分。笑的时候应口角上扬,眼角带笑。刚开始做这个表情会有一点难,可以对着镜子练习,久而久之就能自然地做出这样的表情了。

严格遵守TPO准则(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

和职场上那些很值得信赖的女性相反,还有一些人总是让人困扰。比如穿着低胸装、迷你裙参加会议。在职场上你的形象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整个公司,会让你的第一印象直接跌入谷底,杀伤力巨大。在选择服装时首先考虑公司的形象以及出席的场合,然后考虑在整身搭配中加入_两个让你看起来更专业的细节,高跟鞋、手包、配饰等,最后才是个人的性格。

Step2

挽回印象→简单切实

即使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那么好,也可以挽回,不用焦虑。这里要介绍的不是拐弯抹角的方法,而是遣词造句的方式和与人交际的方法。

单纯交际原则

如果第一次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那在再遇到对方的时候一定要面带笑容地主动打招呼,一次次不断加深这种好印象就会改变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中也认为,即使相处时间很短,如果能持续不断地做出一些会留给对方好印象的行为,那么他人就会慢慢喜欢上你,这就是所谓的“单纯交际”。同样的,把社交网络的头像都换成面带笑容的照片也会产生类似效果。

“定制”感

在说话的开头加上对方的名字,接着在表达过程中加入“只针对你”的感觉,能在潜移默化中为自己建立好印象。比如“只希望你能知道……”“因为你我才……”之类的话语,即使之前有过小摩擦,这么做也会让对方带着积极的心态来听你说话。

Step3

在无意间就提升好印象

即便是面对长年一起工作的同事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印象!稍微改变一下平时说话的方式,就一定能提升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对“谢谢”这句话记数

每个人平均每天有31次说“谢谢”的机会,而如果你能抓住其中15次或者以上的机会,对人表达感谢,你的好感度就会上升。当一个人在表达感激的时候,对方也会想要对你做出善意的反馈,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消极负面的话就会变得难说出口。

温和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些女性不管面对上司还是下属,都能毫不胆怯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其实你也可以。重要的是条理清晰。在阐述想法时,首先要考虑对方的立场,寻找对对方有益的要点,同时保持笑容。笑容能告诉对方“这里是安全地带哦”,解除对方的警戒心,让交谈顺利进行下去。然后说话的结构也很重要,在说话前整理一下对话的构成。“现在我们开始进行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接下去我会用大概15分钟的时间来说明……”等都是不错的开场白。等会议大致结束,结合Step2里的“定制”原则,说几句带有“还好和你商量一下”意思的语句,会让你的印象更好。

四大办公室状况,印象力UP应对方式

和人一起工作势必要面对“感谢”、“拒绝”、“道歉”和“请求”这四种场面。我们来告诉你如何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心情,如何让对方顺利地做下去。

Case1感谢

在对万帮助自己后,如果告诉对方自己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会让对方更高兴,比如“因为你的帮助,我才能……”等,通过邮件等书面形式表达感谢时结合自己的感想,会让感情增强30%。

Case2拒绝

最重要的是真诚地表达出歉意,比如“只要是和你合作的机会,我都很想接受,但是……”等,明确地将这种“特别限定感”告诉对方。

Case3道歉

道歉时,衣服及随身的小物件最好挑选蓝色或者藏青色系。据说因为这是自然界里基本没有的人工色系,和红色等明亮的颜色相比,这种颜色更能安抚对方的情绪,也是更容易表现出诚意的颜色。

Case4请求

不能对他人采用命令语气,比如“你去做一下那个”。举个例子,如果想让同事帮忙去整理一下A公司的资料,可以给对方选择,“A公司和B公司,你想整理哪个公司的资料?”让对方自己做出判断,就不会让对方产生“是其他人让我做的”这种感觉。

篇4: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初一作文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朋友开心,伤心,自己也会跟着开心,伤心。因此,我遇到什么事总会有许多顾虑。

有一次,我过生日,许多朋友都来为我庆祝,都纷纷送来了礼物。礼物各种各样,有贺卡,花束,蜡灯等,式样繁多。其中,一双运动鞋让我的毛病又犯了,多愁善感便袭风而来。那双运动鞋是班上最富裕的.李依送的,鞋标价500元。500元,这一大笔钱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不必要白白花在买礼物上。我想,礼物贵重并不是衡量心意,情意的唯一工具。500元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失学儿童,500元便可以树起他们心中的希望,让他们得到了成才的机会。对于严重的病人,500元便拯救了他们三分之一的生命,让他们看到了明天生活的美好。还有500元,不知可以帮助多少需要帮助的人。

也许是我太在意钱的多少,觉得那是浪费的表现。也许是我己人忧天,自寻烦恼,花去的不是自己的钱,其实我并不需要着急,但是我做不到。

篇5:多愁善感的人工作更理性美文

[关键词]教务管理;职业选择;人类类型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38-02

[作者简介]戴燕(1974—),女,浙江湖州人,浙江省湖州巿第一中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

在中小学,教务管理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它是学校能够有效开展教学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系统工作,它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具体而言,教务管理包括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班级分配、选课排课、考试安排、成绩统计、学籍管理、毕业升学等方面的工作。可见,教务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但需要精细化的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而且还需要良好的计划和服务意识、较强的沟通技能、足够的耐心、一定的管理能力等。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哪一种人格类型的人更适合教务管理工作呢?这里将借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的职业选择理论予以解读。

一、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

(一)六种类型的内容

该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与职业选择密切相关。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人格可分为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和常规型(Conventional)。与此相应,有六种基本的工作环境。如果一个人的人格类型与工作环境相匹配,那么,他更有可能成功和得到满足。例如,艺术型的人如果选择的工作充满艺术氛围,他更有可能成功。具体内容如表1:

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人并非只有一种倾向,而是以某种倾向为主,同时兼具其他倾向。例如,一个人的倾向中可能同时包含着研究型、艺术型和社会型。为了帮助描述这种情况,霍兰德建议将这不同的六种倾向各自放在正六三角形的每一角。

(二)六种类型的内在关系

这六大类型不是并列的,也没有清晰的界限,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如图1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致可归为三类:

1.相邻关系。如 IA、AI、AS、RI、IR、SA、SE、ES、EC、CE、RC 及 CR 。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多。例如,现实型R、研究型I的人更乐于与物打交道,而不太喜欢花费时间处理人际交往。

2.相隔关系。如IS、AR、RA、RE、IC、AE、SI、SC、EA、ER、CI 及CS ,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个体之间共同点较相邻关系少。

3.相对关系。二者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的关系,如RS、IE、AC、SR、EI、及 CA。一般来说,处于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就其职业兴趣而言,他不太可能既喜欢研究型人格所喜好的职业,又喜欢企业型人格所喜欢的职业。

二、讨论与启示

根据上文我们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理解,教务管理人员首先是C型人格的人,即喜欢按计划从事,习惯于听从上级的指挥和安排,同时工作踏实、忠诚可靠。其次是S型人格的人,即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或教育他人的工作。最后是E型,即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综合起来看,CSR型的人最适合中小学教务管理工作。

对于中小学而言,这意味着想要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是第一步。找到与教务管理工作相匹配人格类型的人才,才具有根本意义。因为教务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不仅要求具备组织与协调能力,而且还能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务人员大多由校长指派,而非个人所愿,他们并非发自内心热爱教务管理这个岗位,在工作中经常有抵触情绪,工作态度往往也很被动。

鉴于此,挑选最适合的人做教务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人选呢?关于这一点,可以借助已经相当成熟的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通过它,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筛选出更适合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素梅,吴沁嶷,罗静,等.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篇6:加点理性更浪漫

爱情的遇合,就像稍纵即逝的流星。缘分,看似可遇而不可求。但是,我总相信,精心的规划,用心的努力,专心的信念,再加上一点点放心的豁达,就能成就美好相遇。

同团的一对恋侣,很懊恼没有看到流星,午夜过后还邀我去更高的景点等着看流星。但天空浓云密布,应该是看不到流星了,我劝退了他们。好友遗憾地说:“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我说:“如果一晚上没睡觉,到最后还是没看到流星,岂不是更扫兴。倘若他们真心相爱,其实也不必在乎有没有看到流星,相互守候的过程,就很幸福了,不是吗?”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浪漫,必须有扎实的理性作为基础,而不是盲目的冲劲。两个人相处,总要先用理性观察对方的个性,才能用感性去创造惊喜,就像旅行一样,必须先算好盘缠、估好时间,在既有“腹案”也能接受“备案”的情况下,遇到突发状况时,愿意随遇而安地考虑替代方案,才能玩出各种乐趣来。

另一位好友曾经和他的女友出国去参加跨年倒数计时活动,但因为人生地不熟,又碰到交通管制,跟着人潮漫步了一个多小时,既没有看到灿烂的烟火,也没有听到悦耳的音乐,只能跟着拥挤的人群齐声高喊:“5、4、3、2、1!”他失望地说:“就这样结束了,很不浪漫哦。”女友却悄悄抓住从天而降的彩色纸片,偷偷放入口袋里,来年当他生日时,用彩色纸片为主题,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他。卡片上写着:“珍藏跟你相聚的每一刻,分分秒秒都浪漫!”

收到那张特别的贺卡,他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浪漫。

原来,真正的浪漫,不是只有放任感性的奔驰,还必须有理性的驾驭,才能在细节处用心,在平淡里动情。当时光流逝后还有惊喜,记忆褪色后还有新奇。

责编/毕春晖

篇7:你是理性的人吗?

书名:《理性动物》

作者:(美)道格拉斯·肯里克、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

译者:魏群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8月第一版

《理性动物》这本书很有雄心,不仅有意超越古典经济学,也将跨过热门的行为经济学。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教授道格拉斯·肯里克和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心理学教授弗拉达斯·格里斯克维西斯力图证明,行为经济学揭示出的人的种种看似不理性的行为法则,反映了深层次的进化智慧,是人类漫长演化史的产物,体现了“深层理性”。

书作者首先以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族肯尼迪家族为例,剖析了该家族“受命运诅咒”的奥秘,认为肯尼迪家族历代成员中得以长寿和成功的人占据多数,成功的奥秘与少数成员的倒霉原因事实上是一回事,即善于且敢于冒险。换言之,肯尼迪家族成员很少受到厌恶损失行为法则的困扰,对冒险尤其热衷,这固然使其少数成员发生了不幸,但更多人“获得了进化王国中最有价值的回报——繁殖成功”,家族规模一代比一代庞大。从这个意义上,肯尼迪们的冒险精神体现了“深层理性”。

书作者进一步提出“7个次级自我”的观点,也即人们并非只有一个“自我”(主人格),而是有着至少7种有着特定好恶、会在特定环境下激活的“自我”(副人格),从低向高分别是:自我保护、避免疾病、社交、社会地位、择偶、留住配偶、育儿。这使得人们在不同情境下可以采取不同行为,甚至可能是不道德、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选择。尽管人们总是努力对一些“次级自我”(副人格)驱动的反常行为给予约束,但这种理性控制能力相当有限。

反过来说,很多情况下逆反理性和自我控制的行为,从结果来看,也体现出进化适应性偏差。比如,大凡成功的销售大师都有这样一个过度自信甚至自恋的特征。人类演化史上,很多关键抉择都是由过度自信“次级自我”推动完成的,当事、当时的人们并不清楚那样的选择会带来多么艰难的奋斗过程。

炫耀性消费现象,从来就带有极大的社会争议。社会学家通常会指出,这是一种加剧社会贪婪和罪恶的冲动行为。一些行为经济学家试图证明,炫耀性消费与“提高效用”的愿望有关,但这种观点显然不能解释那种毫无实用价值的奢侈品同样受到追捧的现象。

在这本书中,书作者提到了新能源汽车受到热衷环保标签的政坛和娱乐圈名人追捧的案例,分析指出,在没有产生地位的欲望时,包括名人在内,会倾向于购买豪华、方便使用的高级汽车,但当社会地位型“次级自我”被激活后,很多人就会转向混合动力汽车。购买混合动力的人通常也会购买生态型洗碗机、再生材料背包等带有环保标签的产品,前提是这些产品的使用要能够让其他人、社会看到,以证明自己属于社会责任感更强的环保人士。

很显然,这样的环保标签带来的消费行为,也属于炫耀性消费,目的在于保持或提高社会地位。

从实用主义、功能主义的角度看,我们都不必买那么多衣物和鞋,每个人的衣柜和鞋柜里似乎只需要装备能满足换洗要求数量的衣物和鞋。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在这方面进行了过量装备,特别是很多女士的夏季衣物和鞋子,完全足够整个夏季每天轮换而不重样。

《理性动物》一书颇具趣味性的分析指出,这种过量装备消费品的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多世纪来现代广告商、各行各业的品牌商运用策略的结果。广告商和品牌商未必清楚心理学奥秘、行为法则,其策略却惊人的有效,就是因为非常清楚的进行了产品形象和功能细分,分别满足消费者社交、社会地位、择偶等各层次的进化需求。

上一篇:1对1英语培训分析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个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