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工作更有成就感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使工作更有成就感

如何使文章更有文采

陈辉

自仓颉造字,自先民将生活的记录铭刻在兽骨龟壳上,至始皇帝统一六国文字,至蔡伦造纸为文字的书写寻找更为便捷的载体,汉文字的历史演变早已融入黄河的浩浩荡荡,长江的源远流长。炎黄子孙受黄河的哺育长大,也受汉语的滋养长大,作为一名中国人,同时作为一名机关干部,熟练运用祖国文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众所周知,文章除了思想,结构要符合题旨外,最重要的就是文采了。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为有了文采,才能流传千古。在我们行政机关日常工作中,大多都是公文写作,但是领导也经常会布置一些工作总结、述职报告、人物传记等,写这些东西是需要文采的。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写的文章更有文采呢?在这里,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意见。

一、 尽快夯实文学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学基础需要日积月累,并非一 朝一夕。正如百尺高楼的建成需要一砖一瓦的添加,宽阔马路的修建需要一点一滴的浇筑。

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

能够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一种表

1 现。在现实生活中,读错字的现象非常普遍。易读错字主要分以下几个类型。 (1)形声字的错读

例如:刹那的刹(chà),不能读成(shà),仓颉的颉(jiã)不能读成(jí),马厩的厩(jiù)不能读成(jì)。 (2)形近字的错读

例如:谄与陷相近,将谄(chǎn)错读成陷(xiàn),掣与擎相近,将掣(châ)错读成擎(qíng)。 (3)多音多义字的错读

例如:耙(bà)是一种弄碎土块的农具。使用这种农具碎土平地叫耙地。如果读耙(pá)就是另一种农具,有钉耙子、竹耙子等。 (4)难读字的错读

例如:安徽省六(lù)安市,山东省兖(yǎn)州市。贵州省简称黔(qián)。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不写错别字是我们写文章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遇到哪个字写错了,及时改正,并牢记于心。只有这样,错字才能越来越少,水平才能越来越高。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篇文章满是错字,即便文章写的再好,又有何意义。

例如:不径而走应改为不胫而走,纷至踏来应改为纷至沓来,融汇贯通应改为融会贯通。这个并没有什么规律,需

2 要平时多多积累。

3.熟练运用成语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长期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形 式的词语。成语大多是四个字,少数是二三字或五六字。如莫须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等。

成语的出处主要来自于: (1) 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

(2) 历史故事: 煮豆燃萁 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 (3) 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昭然若揭 在文章中恰当的运用成语会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字里行间会透露强烈的感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会使整篇文章充满新意。

4.巧用各种修辞方式

巧用修辞格式,增添文字内涵,会使你的文章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等。

散文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例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这样描绘她的小屋:“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平常的小屋,到了她的艺术彩笔下,却幻化出幽深的

3 意境,透露着无穷的情韵。从这一山一屋中竟然发掘出如此迷人的诗情画意,气韵生动,情采飞扬,确实令人惊异。这样,比喻就将文章的美点激发得淋漓尽致了。

5.巧妙地引用名人名句和古诗词,能增加文章的生动性。积淀优美整句,文言句式,披情入文,此为文章美点之 精髓。 我们高中阶段学过不少相当精妙的文言文,若善于观察和积累,学会临摹,结合实际话题,就能使你的文章与众不同,感染力强。

古诗名句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浓缩的都是精华,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古诗名句是给文章增添色彩的主要力量,也是一篇佳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 (诗词引自三国时曹植的诗《白马篇》)

母亲那忙忙碌碌、辛苦劳作的身影,不时浮动在我的脑海里。我激动地吟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词引自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

从火车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当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名句引自《孟子·尽心下》)

二、 今后努力方向

1. 多看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什么意思? 只有欣赏过上千把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兵器,只有弹奏 过上千首乐曲,才懂得什么叫音乐。只有大量的阅读文章,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佳作。

2.多记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什么意思?大量阅读文章,把其中好的部分记在脑海里,让它成为自己的,到了需要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

3.多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连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甚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陷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举个例子,记住了每一句名言警句,请思考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言外之意及它的应用场合。

4.多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什么意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你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要多多练习写作,将所学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正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和写作能力的跨越。

第二篇:如何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

如何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呢?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那么,如何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的一些方面入手:

首先,得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灵魂。教学策略的选择集中地反映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生成性教学策略的核心概念。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如何是"以学生为中心"呢?

1.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组织、加工和应用当前所学的知识;

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来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第二,强调情境对意义生成的作用。即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第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生成的关键作用。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的思想、智慧可以被整个学习者群体所共享,从而提高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生成质量。

其次,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拉大半径,拉大密度 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

教学活动的设计——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既包括对一节课的设计,也包括综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关注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同化--顺应--同化"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丰富的。对于不同的层次的问题,学习过程设计应有所不同。生物学的学习一般有三种水平的问题;一是基础性问题。这是初等水平问题,多为陈述性知识,多用"同化"的学习方式。二是综合性问题。这是中等水平问题,一般属于程序性知识,要运用"同化"或"顺应"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设计要有利于能力培养。三是创新性问题。这是高等水平的问题,多用"顺应"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设计应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教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

第三篇:“班班通”使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

高里中心学校牟洪丽李洪雨学科:英语

我校自进行校舍扩建改造之后,师生搬进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学生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24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班班通”。“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它着力解决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着力解决优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问题,因此“班班通”是整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校的“班班通”,就是学校每个教学班的装备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投影机和屏幕为终端显示的设备,所有班级都能同时上网,进行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如何利用班班通在教学中取得切实的成绩,成为现在教学中热议的一个课题,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

如何实现345教学模式与班班通的有效结合?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使用“班班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旧知复习,新知呈现一机械模仿—强化训练一交际运的步骤,将每节课的设计环节力争做到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强调整节课的连贯性,一体性,侧重的是知识到能力的循序渐进。每节课前的预习,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检查,考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内的探究过程,会展示给学生正确的表达方式及需要学生总结归纳的重点及难点,然后班班通可以给学生尽可能多而真实的机会模仿,操练和运用所学的内容,实现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掌握语言并强化印象,逐步使知识转化为技能。课后的延伸则要求把知识向课外拓展,把问题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创新的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充分利用PPT和Flash课件为学生提供声像井茂的感官刺激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我在设计课堂练习时,用PPT把单词以图片或实物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单词或短语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学生因此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得以落到实处。谈一下在各个环节我的具体做法:

(一)借助“班班通”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网络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直观生动,结合教材内容,或以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或以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或以直观演示展示新旧知识的矛盾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心理上为学生获取新知铺路搭桥。例如在初一下册第九模块主要语法重点是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规则变化),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如:摘花,展示相关动词短语pick flowers~过去时picked flowers一到完整的句子She picked flowers.通过八幅图片展示八个动词及其过去式,直观展示出其构成规则,学生可自我总结,这样重难点突出,而学生印象深刻。而八个句子连在一起就可以连贯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实践,我发现对于该部分学生接受起来特轻

松容易,难点一点也不难了,且直观的图像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故事的发展。

(二)课程导入中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关键,学生能否快速的由课间的休闲放松集中精力于本节课的学习,就看老师老师在导入方面下的功夫足不足,能否吸引学生。而英语课的导入要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快的理解教师的意图。如何去做,才会收到最佳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有了“班班通”设备以后,对一于好多英语课的导入就帮了大忙。只要我们调入事先做好的课件,就能轻而易举地导入有关新课程的图片呀,Flash动画呀,视频电影,歌曲等等。再以第九模块为例,我通过一系列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白雪公主、小红帽、美人鱼、双小鸭然后到Goldilocks,我问 Who is she? Do you want to know her story?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满脸的兴趣,像在告诉我,我们想知道,快一点吧。在图像展示的同时配以舒缓的音乐,故事时间到了。其次对于音乐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比较级特殊结构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 will be,因为这个歌曲旋律简单易上口,学生两三遍以后就能自己哼唱了,而对于该结构肯定以后也不存在问题了。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老师只需要加以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学生就会对本课有了整体的认识,也就知道如何配合艺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运用“班班通”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一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及内容,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设大量语境让学生不断练习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大量练习的时间与机会,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学会去归纳总结,对于语法的应用有了直观长久的认识,从而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四)发挥“班班通”课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优势。

多媒体课堂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容量大,以前需要在黑板上提前抄写的内容现在可制作成幻灯片课件,随时应用,知识容量可以达到传统课堂的两倍。以前的备课,资料主要来白课本、参考书、图片等,信息非常有限,且形式单一,方法呆板并且需要老师不停地在黑板上板书,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多媒体教学的备课,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尤其用多媒体进行单元复习教学,无论是重点内容的展示还是大量相关题目的练习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省却了老师板书或印资料的劳动量,且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改变了不少学生拖沓懒散的习惯,这一点尤其值得推厂„。此外,我还注意到有的班主任利用班班通给学生播放励志的演讲、感人的视频故事,一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感知社会,而不是老师空洞的说教,教育效果明显。

(五)班班通应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而班班通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反映有时候强调的是一节课的整体性,而感觉重点不是很突出,这样在每节课结束时,对重点内容的归纳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强化,尤其是对于英语中的对话、课文不是单纯的听懂、理解还需要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有说的练习,甚至完全掌握。且要强化写的练习,不但会说,还要会写。毕竟考试的关键是落实到写上。其次避免贪多嚼不烂,不能单纯讲究大的容量而使学生出现夹生现象,不能好好掌握所学内容。第三点,对于班班通我们应用面还没扩展到最大,多数人仅仅注重的是教学资源共享中的课件及习题资料的共享,多数是“拿来主义”,缺乏白己的创造,毕竟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自己的学生自己了解,需要在备课的各个环竹方面不断完善,达到实用,有实效的目的。

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班班通的优势,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毕竟它的根本目的是达到网络资源共享,而通过多借鉴优秀老师仃j的方法及经验,我们的教学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对我们的课堂会兴趣盎然,满怀期待每一节课,他们的能力会有大的提升,会在基础教育阶段留下一个美丽而深刻的记忆,而他们也会飞的更高

论文出处及引用:

1 班班通的百度搜索解释

2 《山东教育》第九期

第四篇:怎样使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怎样使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更有效果?这是我们做教师所企盼的, 在反复实践、摸索中,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 制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紧扣目标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备课、教学中要注意制定、落实教学目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围绕目标展开。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二、走进生活,学思品

我们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教材,因为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例如我在教学《餐桌上的变化》时,我让学生先采访爷爷、奶奶儿时的餐桌上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中午的餐桌上又是什么样,通过比较,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什么变化能反映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即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有激发了学生兴趣,比死啃书本强多了。

三、 优化过程

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我经常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扮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受学生欢迎。如:《科学是把双刃剑》针对网络的利弊,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对网络的利弊有了切身的体会,在辩论中轻松理解了“科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 ,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比较自然的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把握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电教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学生情感教育提供的很大方便,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如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我在网上截取了父母给孩子的心里话,读给学生听,当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孩子们不约而同跟唱起来,情感的共鸣,无疑为情感教育起到了催化作用。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启发学生,将情感体验和参与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更有效果

(语文科组校本培训心得) 均安职业技术学校

陈宝华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主要手段,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主要是通过课堂这个媒介,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感染力、更有吸引力、更有效果,是每一个有教育理想的语文老师所思考、探索的问题。让语文课堂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智慧,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都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力争让课堂变得靓丽无比,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如何让语文课堂更有魅力、更有效果呢?这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考虑要周全。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一定会很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我看教学也是如此,想漂亮还得有使自己漂亮的良方,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下扮靓课堂的智慧方法。 首先,开场要闪亮。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让开场闪亮的方法有几种。 第

一、用诗文导入。 用诗文引入课文,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呼吸着古文化带来的芬芳,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以其独特的手法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写出了荷花盛开的绵延不绝,绚烂生动的景色。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那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受导语的感染,学生为诗歌的灵动和诗人的多情所吸引,很快就被课文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所吸引。

第二、运用旧知导入

运用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去导入课堂,让学生像过电影一样,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成功地再现旧貌,他们叙述已经学过的知识,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循着旧知导入新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第三、运用设问导入

运用设问导入,往往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思维集中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来,展开积极地思考。学习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一课时,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知道动物为什么游戏吗?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是自娱自乐,你觉得呢?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是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呢?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各种游戏是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吗?通过提问导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进行思考,很感兴趣地进入所学的课文。

第四、运用视频、音频导入。

优美悦耳的音乐是一种享受,陶冶情操,美丽的画面也是一种视觉震撼,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和李清照《一剪梅》时,我播放《满江红》和《一剪梅》的歌曲视频,唯美的画面加之动听的乐曲,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岳飞驰骋疆场、挥洒热血、精忠报国的热血场面,也感受到李清照缠绵悱恻、摄人心魄的离愁和思念。 其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有智慧。

语文教师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如何通过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富有激情的教学智慧,让所有的学生能学习、品味到原汁原味的文学精品,在愉悦中提高语文素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 一是语言富有智慧,有诱惑力。

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海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运用丰富性的语言,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运用简洁的语言,尽量精炼,不讲废话;运用条理的语言,逻辑性强,不颠三倒,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运用形象性的语言,使语言富于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幽默感,使语言有意趣。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二是所提问题闪烁智慧,具有吸引力。

设置的问题富有智慧和吸引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另一个是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是巧妙设计活动,充满感染力。

要使学生积极地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感染力。 四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在上课时保持住微笑的状态,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好铺垫。注意问题设计,要让学生引发好奇或思索。在课堂中营造轻松氛围,师生做到拥有平等话语权。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个体,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为。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点滴的进步,用激励的话语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前进过程中的失误。学生充满自信,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学生兴高采烈、激情飞扬、天性与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让学习更有效果。

再次,不失时机地巧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法,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既学习美术基础的内容,又体验艺术美的魅力,达到陶冶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变换,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也在变化,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对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和布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情绪,使之积极投入美术活动的教学方法,方式灵活、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特别是对群体学生更有利。

1.生活展现情境

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讲授《故都的秋》一课的时候,安排在秋季,学生漫步在落叶纷纷的林间,观察秋雨过后的沁凉,更深切地感受秋味。

2.历史再现情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利用影视、摄影、图片或者媒体网络把历史情景再现到屏幕上,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中去,激发他们的联想,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共鸣。如《茶馆》、《荷花淀》这类文章不了解历史背景不足以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3.表演体会情境

指导学生模仿主人公的情绪、动态、表情、神态等,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心理变化。在学习《窦娥冤》、《雷雨》、《葛朗台》等文章时,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们投入地演出,再现了文章的情境,使学生们如身临其境,学生们把每一个人物角色演得栩栩如生,学生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也是非常好。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境教学中,对应的是学生的体验。体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视觉体验、实践体验、想象体验、审美体验„„情景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的体验产生影响,通过学生的有意识的艺术整合和再创造,让学生获得审美感受、情感陶冶。

最后,巧抓细节,运筹帷幄。 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学细节看似随意,而随意中饱含着爱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体现着思想;看似细微,而细微中表现出艺术;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藏着智慧。一句话,教学细节与教学理念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

以下几类教学细节是需要我们关注和捕捉的:一是文本潜在的教学细节,如文本的空白处、隐含处、关键处、延伸处、情感处等;二是文本对话的教学细节,包括教师对文本“内核”的独特建构和智慧生成,对语言范式的敏感把握,学生对文本词句的独到感受和理解,以及教学进程中师生对文本的深度开发、深层探究等;

教学细节的捕捉常常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难以一概而论。但是,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一大特点,缘此,我们可采取“大处着手,小处着眼”的总体思路,从课前和课中两方面着手去捕捉细节。

一是预先打造。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具体的方法如:1.品味,推敲“显点”的语言内涵;2.挖掘,显现“隐点”的潜在信息;3.延伸,扩大“拓点”的知识容量;4.巧用,发挥“盲点”的应有作用;5.体悟,感受“情点”的思想流动;6.争辩,提升“异点”的思维品质;等等。

二是现场捕捉。现场生成的教学细节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也许隐藏在奇思妙想、胡思乱想中,也许存在于顺水推舟、逆水行舟中,也许出现于锦上添花、画蛇添足中„„但只要其中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教师就要挖掘、开发、引申、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方法如:在偶发事件中捕捉细节;在拓展迁移中捕捉细节;在课堂倾听中捕捉细节;在语言实践中捕捉细节;在质疑释疑中捕捉细节;在谬误产生中捕捉细节等等。 发挥细节优势重在要把细节做“大”,赋予细节更多的教学价值和功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或突破知识之限,由单纯的“知识教学”提升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或走出文本局限,引导学生在辨别与批判中张扬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使细节成为牵扯学生心灵的琴弦,憾动学生的灵魂;或及时捕捉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实现言语与意义的交融,与精神的和谐共生;或把教学目标直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叶圣陶说:“咱们自己的好东西不要丢掉,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一切跟人家走。”在细节的挖掘方面不能跟在别人的脚后面亦步亦趋,要做到细心发现,灵活发挥,独出心裁。

以上几点是我对如何使语文课堂更有更有魅力、更有效果的思考。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是极其不易的,即使是精心设计和准备也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突变,因为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学生的思维也是活跃不定的,正是由于它的变幻无穷才让我们有了思考、探索的必要,才更激发了我们挑战的欲望,也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念。把握课堂中的小细节,并智慧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小问题,方可掌控全局、运筹帷幄,让课堂闪烁出智慧的光芒。

总之,扮靓语文课堂,让它的外表靓丽起来,内在里博今览古丰富起来。不但有一个光鲜的外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有一个深厚的内涵打动学生的心。这样表里合一的美才能让语文课堂出神入化,才能使老师教得自信,学生学得起劲,语文学习才更有效果,更有感染力。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文下一篇:如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