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为薪水而工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024-04-11

不只为薪水而工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共4篇)

篇1:不只为薪水而工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不只为薪水而工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工作中成长的机会。工作固然也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仅是为了工资的话,那么,可以肯定,他注定是一个平庸的人。

盛夏的一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的车厢的窗户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传出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工人的主管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公司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同事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公司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其中一个同事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无限惆怅地回答说:“20多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这就是只为薪水而工作的结果!

对于那些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不应该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来的机会,比如自己的能力提升,社会经验的增加,等等。与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工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老板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终生受益的无价之宝。

一位纽约的百万富翁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感慨万千。当年,他在一家百货公司的薪水最初只有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后来一下子就涨到了每年一万美元,而这之间竟然没有任何的过渡。没过多久,他还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

刚到公司的时候,他和公司签订了五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这五年内薪水保持不变。但他暗下决心:绝不满足于这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薪水,绝不能因此不思进取。他一定要让老板们知道,他绝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个人逊色,他是最优秀的人。

他的工作态度很快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三年之后,他已经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以至于另一家公司愿意以三千美元的年薪,聘用他为海外采购员。但他并没有向老板们提及此事,在五年的期限结束之前,他甚至从未向他们暗示过要终止合同,尽管那只是一个口头的约定。也许有很多人会说,不接受如此优厚的条件,他实在是太愚蠢了。

但是,在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后,他所在的公司给予了他每年一万美元的高薪,后来他还成为该公司的合伙人。老板们都很清楚,这五年来他所付出的劳动要比他所领的薪水高出数倍,给他一万美元的年薪理所当然。的确,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假如案例中这位富翁当时对自己说:“既然我只领着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那么我何必去考虑三十美元之外的业绩呢!”如果那样,恐怕他也就成不了百万富翁了。

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就很不明智。他们一边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公司冷嘲热讽,频繁跳槽,消极懒惰,一边却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因为对薪水不满意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由于有这种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与成功绝缘。

查尔斯·施瓦布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一个人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很可能既赚不到钱,也得不到成长。”薪水仅仅是公司对个人回报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

成长机会比薪水更重要,这一点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尤其重要。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这样你会得到更多。如果人们将工作视为积累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了个人成长的机遇。与其只想着工作可以为你带来多少钱,还不如想着自己的工作多么有成就感。在工作中,只有当你看淡薪水时,你才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薪水。

篇2:不只为薪水而工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为薪水而工作,看起来目的明确,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志,使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结果使得我们即使日后奋起直追,振作努力,也无法超越。

那些不满于薪水低而敷衍了事的人,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是长此以往,无异于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一生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心胸狭隘的懦夫。他们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灭了自己的创造力。

因此,面对微薄的薪水,你应当懂得,雇主支付给你的工作报酬固然是金钱,但你在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报酬,乃是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这些东西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年轻人,我诚恳地告诫你们,当你们刚刚踏入社会时,不必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给你们的报酬。譬如发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与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工资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老板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黄金,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是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在工作中他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点的人生记录,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一个好名声,良好的声誉将陪伴你一生。

有许多人上班时总喜欢“忙里偷闲”,他们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在办公室与人闲聊,要么借出差之名游山玩水……这些人也许并没有因此被开除或扣减工资,但他们会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也就很难有晋升的机会。如果他们想转换门庭,也不会有其他人对他们感兴趣。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篇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师长的期望左右着孩子

“怎样才能成功?”一位史家小学的学生在杨澜开讲之前这样提问, 这也是她经常被问及的问题。“看来, 当今社会人们对成功过于着迷了, 而对成功的理解也太过狭义了。”杨澜说, 成功意味着在竞争中获胜——这样狭隘的理解一直在左右着众多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态度。

“有一次陈凯歌导演接受我的访问, 说到儿子弹钢琴的事, 大人和孩子都很痛苦。终于有一天, 他对小儿子说别弹了, 没想到, 孩子竟跑到钢琴前深深鞠了一躬。此情此景, 陈凯歌不禁落泪了……”这件事也深深触动了杨澜, “孩子是认为自己辜负了家长的期望, 是不是这样的期望束缚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呢?”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太渴望成功了, 很多家长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让孩子过度学习、超前学习就是这种愿望的体现。家长们期望孩子学习优秀、出人头地, 老师们期望孩子的成绩不断提高, 初三和高三大多时间用来让学生做卷子。

“每位长辈的要求似乎都很‘合理’, 而累积在孩子身上就是一个极大的不合理——于是孩子出现焦虑、厌学, 体质下降。”杨澜提到了不久前的国际学生竞争力调查, 中国学生的情商、想象力都在趋于弱化。“20年后将会怎样?说实话, 我很担忧。”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成长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为一双儿女的母亲, 杨澜把目光投向引导孩子发挥潜能、做最好的自己的“成长教育”上。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你可以不成功, 但是不能不成长。”她认为, 成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断完善的过程, 师长应该尊重和发现孩子的潜能, 教会孩子与同伴合作、分享, 并允许犯错, 最终使孩子得到自我认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师长们时常会忽略他们的人际关系。“我发现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不亲热了, 因为他们是学习中的竞争对手。人际关系的冷漠到了中学阶段更加明显, 本来关系要好的朋友, 很可能因为考试成绩排名打架。”杨澜从读中学的儿子班里观察到了这点, 她在想, 青春期的孩子是否已经过早进入竞争关系, 她认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看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和创造性的多少。

“成长教育”在杨澜创办的阳光基金会中得以实验。四年前, 两所工读学校参与了基金会提供的艺术教育, 很多被认为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的“问题学生”慢慢地在转变。为了赢得到中央芭蕾舞剧院培训半年的机会, 这些孩子都会极力控制自己的行为, 力求在舞台上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没想到, 演出结束后, 原本斜眼瞧人的孩子会给家长老师送花, 感恩社会。所以, 我们要同时重视孩子身体与情感的发育, 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

寻找和孩子分享快乐的机会

杨澜曾采访过“跳水皇后”高敏。面对自己的成功, 高敏给出的回答是曾想到过自杀。“在别人看来, 她必须更好, 必须成功, 身上背负的压力大到自己难以承受。作为一名成年人, 都会因世人所谓成功的期望而濒临崩溃, 那小小年纪的孩子心理会怎样?”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 太多家长因为成绩和荣誉忽略了孩子需要抚慰的心灵, 太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长。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 在孩子身边又是怎样?杨澜回答:“我最享受的一件事, 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上午, 和女儿一起阅读一本文字优美的书, 像《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我们的读书‘接力棒’一起分享美丽的故事和语言。真的很愉悦、很享受——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也在成长。”

提问是成长最好的朋友

一篇美国教育散文写到:“教育是否成功有一个标准, 看孩子是否能从学习动脑中得到乐趣。教育的目的是让那些小小的脑筋成为一个喷泉而不是水库。”提问会给孩子带来启迪, 让他们的小脑筋学会思考。

曾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的杨澜, 各科成绩都较优异, 唯有社会学考试成绩是B。她焦急地去询问教授, 教授说:“因为你一学期都没有提问, 我不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掌握知识。”这一“怪异”的回答, 让杨澜很受震动。“这也让我后来用提问的方式工作, 并且写成一本书——《我以提问为生》。我越来越觉得, 对于孩子, 需要更多地学会提问, 而不是回答提问。”

杨澜的儿子现就读于北京市的一所国际学校, 孩子的作业常常带给她很多的感触。比如, 学校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给别人出五道题;再如, 组织去湖南韶山的社会实践活动, 回来撰写小论文——根据对韶山的了解, 他们如何看待毛泽东的性格养成等?

篇4: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职场》也一样。《职场》从4月份改版到2010年的这最后一期,中间经历了数次的时尚与传统、简洁与花哨、沉稳与跳跃……的质疑与完善。尽管中间的过程很曲折,但当我们回过头来总结这一年时,我们却可以非常有底气地说:“《职场》在成长!《职场》的编辑们在成长!”——尽管我们离成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尽管我们还算不上完美。2011年,我们为读者准备了更加实用的工作技巧以及更加时尚靓丽的版式设计,希望我们点点滴滴的成长都能转化成为读者工作中的成长。

这一期的特别策划我们与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合作,历时6个月,通过对1000余所高校的走访、对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192个品牌的调研,总结出了25个大学生至爱品牌。同时,这也是一个与“成长”相关的策划。今天的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成长为职场新人,了解他们的成长轨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职场未来的趋势。同样,在消费方面也是如此,了解大学生喜爱的品牌、了解大学生追逐的潮流,也意味着了解了未来的主流。在时尚领域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新潮流诞生和蔓延的连锁反应链条:年轻人(18~22岁,刚好是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普通白领→中产阶级→高收入者→低收入人群。

上一篇:会计学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秋天的田野-小学生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