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2024-04-26

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精选7篇)

篇1: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方案

根据《南平市村镇生活垃圾整治方案》(武南政〔2006〕64号)部署,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义新农村需要,结合实际,对我市村镇生活垃圾整治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实际,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强力整治村镇垃圾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垃圾整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基本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2006年,全市乡(镇)所在地主要街巷垃圾实现日扫日清。星村镇、洋庄乡(含西溪沿线的大安村、小浆村、洋庄村、三渡村)、武夷街道垃圾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兴田镇在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处理周边村垃圾,沿河沿路的行政村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30。

2007年,全市75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处理场周边村镇垃圾,4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

2008年,全市所有乡镇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处理,6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

三、整治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以颁布的有关规范和标准为依据,实事求是、科学安排、逐步完善。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乡镇为主,就地处理”的处理方式,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交通道路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3、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充分利用就近城区垃圾处理设施,并按规划适当配套建设,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垃圾处理布局。

四、整治模式

村镇垃圾处理是范围广、任务重、影响大环境保护工程,针对我市村镇零散布局和经济实力较弱的现状,实行分类处理的方式。

(一)抓好“7乡(镇)、1街道”所在地垃圾整治

1、武夷街道、星村镇、洋庄乡垃圾集中到本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通过中转站中转运输至市垃圾处理场处理。洋庄乡、星村镇2006年10月底前各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

2、兴田镇、五夫镇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加以改建处理本镇垃圾;兴田镇垃圾场改建必须在11月底前完成。吴屯、上梅、岚谷三个乡(镇)原则上单独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或选择标准卫生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二)抓好崇阳溪、九曲溪上游、西溪、南武路、公路沿线村及旅游民俗村、景点村行政村垃圾整治。

1、崇阳溪、西溪上游村落洋庄乡洋庄、大安、小浆、三渡4个行政村由村组织收集,市环卫处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

2、南武路沿线兴田镇兴田村、大渚村、枫坡村、黄土村垃圾运至兴田镇垃圾处理场处理;仙店(旅游创业园区)、南源岭两村和武夷街道大布、杜坝、角亭、公馆、天心、赤石、高苏坂村垃圾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

3、武夷山至邵武:星村镇巨口村、枫林村、黎源村、黎新村、黎前村,浦城县道沿线、吴屯乡大际村、小际村、小寺村,岚谷乡客溪村、枫溪村、黎口村、稍屯村垃圾推行农家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

4、旅游民俗村城村、下梅村、曹墩村由本村和景区管委会负责垃圾清运处理;五夫村、兴贤村、五一村3村及景点村桐木村结合本村实际推行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方式。

(三)抓好其它行政村垃圾整治

离乡(镇)垃圾处理场3公里左右范围的行政村,原则上实行“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方式。其它行政村推行农家堆肥的垃圾处理方式。

(四)抓好各行政村垃圾整治配套设施

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

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及18个行政村务必在8月底前各建成垃圾池2座,并投入使用。

五、整治要求

1、垃圾的清扫和清运。除已配备环卫队伍的兴田、星村、武夷街道外,其它乡(镇)所在地在2006年底前需配备若干名环境保洁员,对乡(镇)区主要街巷垃圾进行日扫日清。同时配备若干个垃圾桶或垃圾池,集中收集住户垃圾,采用封闭式的拖拉机等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

行处理。行政村门前卫生实行“三包”,在适当地点设置垃圾池收集垃圾,配备环境保洁员定期清运,集中焚烧或堆肥。

2、简易垃圾填埋处进场选址和工艺要求。选择离乡(镇)所在地附近2-3公里运距、地点较偏僻的山垄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填埋场与就近河流的最近距离不得少于800米。填埋场要砌筑拦截坝对垃圾进行拦截;堆放垃圾过程中要铺设废

气导排管,对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排放;定期限采用石灰等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渗滤液采用湿地生物污水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后排放。

3、垃圾处理场建设程序要求。垃圾处场的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选址由市建设局、环保局把关,建成后由市环保局组织环保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针对我市农村实际,在资金筹措、政策保障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制定以下政策和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镇垃圾整治的宣传教育,运用广播、有线电视、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努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民的健康意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要营造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政府指导扶持,村民管理自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挥老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卫生光荣,不卫生可耻”等道德引导和卫生乡(镇)、卫生村等评比活动,建立村镇垃圾有序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活动的开展。

2、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转。村镇垃圾整治资金筹措必须坚持多元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财政补贴。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垃圾整治工作。市财政安排部分资金补助,即市财政对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和另外18个行政村计26个单位,每个单位每年补助垃圾清扫保洁、清运费共5000元,一次性补助每个单位1000元建设2个垃圾池,兴田镇垃圾场建设补助10万元,星村镇、洋庄乡垃圾中转站补助5万元/座,清扫保洁、清运费每半拨1次,拨到有关乡(镇)政府、再由当地政府拨给有关村。二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参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办法,或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农村住户承担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用标准,对村镇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等适当收取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三是发动社会募集资金。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捐助农村垃圾整治事业,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四是申请省上专项资金补助。积极争取省上在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垃圾处理日常营运方面给予资金补助。

3、树立先进典型,倡导“共建带创”。对村镇垃圾整治成效显著、工作突出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推广。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整治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进一步深化南平机制,挂村实施“互动联动”的单位要加强帮扶,重点帮助挂点村镇建设垃圾池、填埋场等卫生设施。

4、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要高重视村镇垃圾整治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指导、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抓好每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每年列入整治目标的行政村垃圾整治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通报。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责成限期完成整治任务,单位及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酌情扣减清扫保洁、清运经费。

附件:2006-2008年各街道、乡(镇)村镇垃圾整治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06-2008年村镇垃圾整治任务分解表

乡镇

(街道)

行政村数

2006年完成2007年完成2008年完成乡(镇)

所在地

行政村数

乡(镇)

所在地

行政村数

乡(镇)

所在地

行政村数

崇安街道

743新丰街道

武夷街道

217

5洋庄乡

4星村镇

兴田镇

五夫镇

吴屯乡

岚谷乡

上梅乡

2合计

115

818

备注:

1、应纳入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的街道、乡(镇)有:崇安街道、新丰街道、武夷街道、洋庄乡、星村镇。

2、已有垃圾处理设施的乡(镇):兴田镇、五夫镇。

3、全市在乡(镇)建成区外的行政村有115个,到2008年,7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完成整治,占应整治行政村数的60。

篇2: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实际,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强力整治村镇垃圾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垃圾整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基本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2006年,全市乡(镇)所在地主要街巷垃圾实现日扫日清。星村镇、洋庄乡(含西溪沿线的大安村、小浆村、洋庄村、三渡村)、武夷街道垃圾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兴田镇在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处理周边村垃圾,沿河沿路的行政村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30%。

2007年,全市75%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处理场周边村镇垃圾,4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

2008年,全市所有乡镇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处理,6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

三、整治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以颁布的有关规范和标准为依据,实事求是、科学安排、逐步完善。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乡镇为主,就地处理”的处理方式,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交通道路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3、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充分利用就近城区垃圾处理设施,并按规划适当配套建设,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垃圾处理布局。

四、整治模式

村镇垃圾处理是范围广、任务重、影响大环境保护工程,针对我市村镇零散布局和经济实力较弱的现状,实行分类处理的方式。

(一)抓好“7乡(镇)、1街道”所在地垃圾整治

1、武夷街道、星村镇、洋庄乡垃圾集中到本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通过中转站中转运输至市垃圾处理场处理。洋庄乡、星村镇2006年10月底前各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

2、兴田镇、五夫镇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加以改建处理本镇垃圾;兴田镇垃圾场改建必须在11月底前完成。吴屯、上梅、岚谷三个乡(镇)原则上单独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或选择标准卫生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二)抓好崇阳溪、九曲溪上游、西溪、南武路、公路沿线村及旅游民俗村、景点村行政村垃圾整治。

1、崇阳溪、西溪上游村落洋庄乡洋庄、大安、小浆、三渡4个行政村由村组织收集,市环卫处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

2、南武路沿线兴田镇兴田村、大渚村、枫坡村、黄土村垃圾运至兴田镇垃圾处理场处理;仙店(旅游创业园区)、南源岭两村和武夷街道大布、杜坝、角亭、公馆、天心、赤石、高苏坂村垃圾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

3、武夷山至邵武:星村镇巨口村、枫林村、黎源村、黎新村、黎前村,浦城县道沿线、吴屯乡大际村、小际村、小寺村,岚谷乡客溪村、枫溪村、黎口村、稍屯村垃圾推行农家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

4、旅游民俗村城村、下梅村、曹墩村由本村和景区管委会负责垃圾清运处理;五夫村、兴贤村、五一村3村及景点村桐木村结合本村实际推行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方式。

(三)抓好其它行政村垃圾整治

离乡(镇)垃圾处理场3公里左右范围的行政村,原则上实行“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方式。其它行政村推行农家堆肥的垃圾处理方式。

(四)抓好各行政村垃圾整治配套设施

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

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及18个行政村务必在8月底前各建成垃圾池2座,并投入使用。

五、整治要求

1、垃圾的清扫和清运。除已配备环卫队伍的兴田、星村、武夷街道外,其它乡(镇)所在地在2006年底前需配备若干名环境保洁员,对乡(镇)区主要街巷垃圾进行日扫日清。同时配备若干个垃圾桶或垃圾池,集中收集住户垃圾,采用封闭式的拖拉机等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行政村门前卫生实行“三包”,在适当地点设置垃圾池收集垃圾,配备环境保洁员定期清运,集中焚烧或堆肥。

2、简易垃圾填埋处进场选址和工艺要求。选择离乡(镇)所在地附近2-3公里运距、地点较偏僻的山垄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填埋场与就近河流的最近距离不得少于800米。填埋场要砌筑拦截坝对垃圾进行拦截;堆放垃圾过程中要铺设废气导排管,对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排放;定期限采用石灰等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渗滤液采用湿地生物污水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后排放。

3、垃圾处理场建设程序要求。垃圾处场的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选址由市建设局、环保局把关,建成后由市环保局组织环保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针对我市农村实际,在资金筹措、政策保障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制定以下政策和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镇垃圾整治的宣传教育,运用广播、有线电视、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努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民的健康意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要营造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政府指导扶持,村民管理自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挥老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卫生光荣,不卫生可耻”等道德引导和卫生乡(镇)、卫生村等评比活动,建立村镇垃圾有序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活动的开展。

2、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转。村镇垃圾整治资金筹措必须坚持多元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财政补贴。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垃圾整治工作。市财政安排部分资金补助,即市财政对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和另外18个行政村计26个单位,每个单位每年补助垃圾清扫保洁、清运费共5000元,一次性补助每个单位1000元建设2个垃圾池,兴田镇垃圾场建设补助10万元,星村镇、洋庄乡垃圾中转站补助5万元/座,清扫保洁、清运费每半拨1次,拨到有关乡(镇)政府、再由当地政府拨给有关村。二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参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办法,或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农村住户承担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用标准,对村镇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等适当收取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三是发动社会募集资金。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捐助农村垃圾整治事业,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四是申请省上专项资金补助。积极争取省上在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垃圾处理日常营运方面给予资金补助。

3、树立先进典型,倡导“共建带创”。对村镇垃圾整治成效显著、工作突出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推广。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整治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进一步深化XX机制,挂村实施“互动联动”的单位要加强帮扶,重点帮助挂点村镇建设垃圾池、填埋场等卫生设施。

4、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要高重视村镇垃圾整治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指导、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抓好每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每年列入整治目标的行政村垃圾整治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通报。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责成限期完成整治任务,单位及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酌情扣减清扫保洁、清运经费。

篇3: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农村垃圾“非治不可”

问: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在哪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王旭东:过去,农村垃圾治理不成问题,完全可以靠自然的消纳能力实现自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治理逐步成为一个问题。现在的农村垃圾不治理不行了,它已经严重污染到农村的土壤和水体,甚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在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的井打得越来越深,因为垃圾污染了一部分地表水。因此,农村垃圾治理关乎着国民的健康。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此次十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农村垃圾治理,体现了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对环境治理达成的共识。此外,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差距,让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才能稳步发展。否则,一个轮子转得快,一个轮子转得慢,就会出问题。

破解农村垃圾治理“五大难”

问:农村垃圾治理是个“老大难”,如何避免“运动式”清洁、形式主义的治理呢?

王旭东:大家总说农村垃圾是个“老大难”。我总结大概有5个方面。

一是陈年垃圾清运难。很多地市在治理城乡环境时,一般是要先清理陈年垃圾,有的地方清理了积存几十年的垃圾。

二是农村垃圾收集难。农村地域广且村民居住分散,每户每天大概产生一到两公斤垃圾。如果把这些垃圾都收集起来,成本非常高。

三是农村垃圾转运难。农村基础设施匮乏,转运设施不足。如果将垃圾收集起来却运不出去,这里就会成为一个集中污染源。

四是农村垃圾处理难。虽然农户居住比较分散,但是农村垃圾产生总量与城市差不多,每年都有上亿吨。如果将农村垃圾一下子都运到城市进行处理,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根本无法承受。

五是长效保持难。过去,农村采用“运动式”清理,将垃圾从路上扫到沟里,从沟里扫到田里,表面看可能是干净了,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理。即便靠“运动式”清洁把垃圾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了,如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过一段时间又会恢复成老样子,还是脏乱差。因此,2014 年,住建部协商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提出用5年时间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治理,目标是使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农村生活垃圾扩展到了农业生产垃圾和农村工业垃圾,要求一并治理。

针对上述提到的“五难”,该指导意见提出了几项措施。第一个是政府主导,依靠群众。这是基本原则。把群众动员起来,才能把垃圾清理好,也才能把一家一户的垃圾收集起来。第二个是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这是关键。有人管事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各地也有创新,不安排专门的保洁员,而是每家轮流扫一天或一周,形成村庄保洁制度。所以,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将建立村庄保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的农村还处于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农村地区的保洁员不只要负责垃圾清扫和收运,还要负责垃圾收集的监督和宣传。我们鼓励农村垃圾分类做到干湿分离,即将果皮、菜叶、剩饭等湿垃圾单独放置,并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农户可以把湿垃圾拿去喂养牲畜,或当成肥料还田。保洁员主要是收集干垃圾,以及在平时的保洁中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和投放方法。天长日久,农户就会养成好习惯。同时,农村保洁员还是监督员,不只监督农户的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地点是否正确,而且监督垃圾转运部门是否及时清运了收集起来的垃圾。这是农村保洁员与城市环卫工人最大的不同。第三个是加强中转设施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三项工作

问:为什么此次联合这么多部门发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王旭东:各个部门形成合力,便于工作开展。这次中央文明办和中央农办也加入到农村垃圾治理中。农村垃圾治理不只能改变环境,也能改变农村居民精神面貌。环境好了,人也有精气神,6.5 亿的农民兄弟发展经济、发展生产的意愿也会更强烈。

住建部的主要工作一是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要求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建设完善转运设施和环卫机具,形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等。三是会同联合发文部门对各地工作进行验收。

垃圾治理效果的验收主要包括5 个“有”:有分类、有收集、有转运设施、有资金保障、有长效机制。今年我们将对四川、山东、北京等5个省市进行验收,明年还将对7 个省进行验收,计划3 年完成验收18个省市。通过联合验收工作,调动各地农村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此外,住建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根据各省(区、市)年度工作情况、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数据等,对各省(区、市)农村垃圾治理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通报评价结果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对工作落后的省,将约谈相关负责人。

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

问:农村垃圾治理资金是瓶颈,如何破解?

王旭东: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地方各级的财政和预算内投资都对农村垃圾治理有支持。这几年,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农村垃圾治理不能光靠政府投资。一方面,村民要参与进来,才能保证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农民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80 公斤,这些垃圾全部治理平均所需费用约55 元。如果每个农民每年缴12 元,相当于每月缴1 元,便基本可以负担村庄垃圾的村内收集成本;政府主要负责垃圾的转运和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贫困村的垃圾收集保洁费用,政府也要负起“兜底”的责任;有条件或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入企业管理,比如以竞标方式选择垃圾收集和保洁的专业队伍,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篇4: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近年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级政府涉农资金投入持续大幅增加,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违规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区、有些单位、有些领域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大查处惩戒力度,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管理模式。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依法治国、依法理财为遵循,以财经法纪为准绳,以问题多发易发地区和领域为重点,深入查处、纠正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以儆效尤,堵塞漏洞,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生根,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部署,分省实施。专项整治行动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会同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人民政府负责本省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是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全面检查近两年所有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做到资金、项目、地区、单位全覆盖。同时,突出重点,着重检查问题多发地区,资金规模较大、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三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又要着眼长远,从根源上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形成保障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四是统筹分工,协调配合。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保障,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分工,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二、主要任务和内容

(一)整治检查范围和对象。

整治检查范围:2013、2014年度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各项资金(含基建投资);2010年以来,财政和审计部门对涉农资金的各种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处理情况;专项整治期间群众举报的事项。

整治检查对象:省级以下负责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涉农资金的各级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涉农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受益主体。省级以下财政、发展改革和涉农项目主管部门既是接受上级专项整治检查的对象,又是督促指导下级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和领导部门,主要包括: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民政、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林业、扶贫等,各省可以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增加有关部门。

(二)整治检查的内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清理、检查和纠正涉农资金申请、分配、拨付、管理、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利用资金、项目管理权,贪污、受贿,谋取私利。

2.基层干部冒领、私分农民补贴资金和补偿款。

3.项目申报弄虚作假,套取和骗取财政资金。

4.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

5.违反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管理规定。

6.资金拨付不足额、不及时,滞留、延压项目资金。

7.未按规定时间启动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8.项目实施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实施内容、地点。

9.其他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三、时间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自本实施意见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分6个步骤。

(一)部署启动阶段(3月31日前)。

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成立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部级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部级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国专项整治行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名单及职责见附件)。部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财政部农业司),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信息报送、新闻宣传等工作。

各省要按照统一部署,成立本省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专项整治行动。各省级领导小组组长由省人民政府分管农业或财政工作的领导担任。各省要在3月底前将省级领导小组成立情况、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组织保障、动员部署、工作机制和措施等)、联系人上报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全面自查自纠阶段(4月30日前)。

各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对本辖区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范围覆盖到安排分配涉农资金的省、市、县政府有关涉农部门和乡(镇)政府,以及使用涉农资金的有关单位、乡、村等情况。自查过程中,各地要在摸清本地区涉农资金性质、规模,有效梳理资金流向的基础上,深入查找涉农资金及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进一步厘清资金项目管理部门及牵头部门责任。要突出边查边整改,按照规定和程序,及时处理案件和相关责任人。对于2010年以来在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未整改的,结合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做到限期整改和追责处理并重。各省要在4月30日前将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省级重点检查阶段(5月31日前)。

在开展全面自查自纠的同时,各省可部署开展省级重点检查。各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业队伍,对涉农资金投入规模较大、近年来问题反映较多的县开展重点检查。省级重点检查的县个数应不少于全省农业县的50%。重点检查要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贪污、受贿、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各省要在5月31日前将重点检查工作总结报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nlc202309051759

(四)部级重点抽查及反馈阶段(6月1日—7月15日)。

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省级重点检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队伍,在全国选择40个县进行重点抽查,其中省级已开展重点检查的县和非检查县各20个。抽查对象要延伸至资金具体使用单位(农户等)和工程项目。抽查结果于7月15日前反馈有关省人民政府。

(五)整改完善阶段(8月15日前)。

对以前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在此次整治行动中,未整改处理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督促或问责。对此次检查中新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性质,分类制定方案,限期进行整改。同时,要把好政策尺度,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限期追回财政资金,调整有关账目,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违规违纪的要给予党政纪处理,对于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长效机制。既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问题产生根源,又要总结提炼各地在涉农资金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调查研究政策制定和决策层面的解决方案,为创新涉农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科学管理制度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各省要在8月15日前将整改工作报告,其中包括发现问题分类、整改举措、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议等,报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全面总结阶段(8月15日—9月15日)。

各省要在9月1日前对全省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报本省级人民政府,并报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部级领导小组综合各省自查自纠情况、省级重点检查情况、部级重点抽查情况、整改工作报告等,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并报国务院。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工负责。各省要站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理财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级领导小组要履行好组织、部署、督促、协调等职能,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明确省、市、县、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任务和分工,切实落实好责任,积极推进专项整治各项工作。部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组成工作组,对地方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分片督导。

(二)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必要保障。各省要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有效开展。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专项整治工作,选择专业队伍实施检查工作,加强有关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质量。要对检查、培训等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要建立督查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市、县和乡镇的督促检查,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三)严肃财经纪律,务求工作实效。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好实际问题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唯一标准,将边查边改贯穿始终。加强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用事实和数据反映问题,体现专项整治工作成效。要依法依规做好举报受理工作,做到举报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部级领导小组在督导和部级重点抽查等过程中,发现各省存在对专项整治行动组织不力、工作不实、敷衍应付等现象的,采取通报批评等方式,限期要求整改。

(四)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信息交流。各省要及时收集整理专项整治工作动态、重要情况等,编发工作简报,报告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省每周至少报送两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集中曝光一批性质恶劣、影响重大的典型案例,起到威慑和警示教育作用。

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8551891

电子邮箱:zxzz2015@163.com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2015年3月19日

篇5: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关于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广东省爱国卫生条例》规定和MM市“洁净家园·绿满MM”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环境管理力度,着力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问题,使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逐步养成,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形成村民卫生、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目标

整治农村垃圾问题,在长效机制建立上必须达到五个到位:领导责任到位、机构人员到位、及时收运到位、监督保洁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在治理成效上达到“五无五净”目标:无暴露垃圾、路面净,无禽畜放养、庭院净,无乱堆乱放、公共场所净,无污水溢流、沙井水沟净,无杂草丛生、绿化花带净。

三、管理机制

1、区成立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处理领导小组,由区领导任组长,卫生、建设、农业、宣传、民政、教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领导、协调、督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区爱卫办合署办公,协调、督促工作落实。

2、各镇(街道)成立爱卫办,各村委成立爱卫工作小组,负责统筹、组织、监管、督查辖区内各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3、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住户多少,采取有偿承包的形式,由各村委会自行聘用上门收运垃圾承包人(简称“清洁员”),双方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工作范围、工作标准、工作时间等,确保按承包合同完成垃圾收运任务和公共地带保洁工作。

四、经费来源

1、按照区、镇(街道)、村三级负担和每一名清洁员负责上门收取100户—120户左右垃圾的原则,区财政给予每1名清洁员每月200元劳务补助,资金按各镇(街道)上报人数经核定后由区财政拨给镇(街道)统筹。镇、村二级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出台对清洁员的劳动补助标准,确保清洁员责任到位,任务完成。

2、各村按照“一事一议”规定,向属地住户(含租住户)收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费。对贫困家庭和“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可考虑适当减免垃圾收运费。收费标准原则上每户每月按市政府有关规定不超过8元,具体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事一议”原则自行确定。有条件的村或村民小组可以给农户适当补贴。垃圾收运费由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统一收取,统一管理,专项用于清洁员的劳务补贴、公共地带垃圾的处理和保洁工作的监督费用等。

五、收运方式

1、各农户(含出租屋)住家产生的垃圾由各村聘用的清洁员按合同每天一次上门收取,并按各镇(街道)和市环卫局共同商定的要求运至指定地点。

2、公共地带(含道路、巷道、沟渠、空闲地等)由清洁员按承包合同规定的范围负责清扫、保洁、管理,确保不出现乱堆乱放垃圾现象。

3、对各镇(街道)、各村范围内的建筑工地产生的垃圾由各镇(街道)、各村委按有关规定进行监督,并促其堆放至指定地点,实行有偿清运,严禁乱堆乱放,随处乱倒。

4、各镇(街道)、各村所收运的垃圾由市环卫部门每天按时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5、对极个别“三不管”地带的卫生死角,由区爱卫办协调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不定期清理。

六、保障措施

1、各镇(街道)对辖区内的垃圾处理工作负总责,必须结合实际迅速制定可行的落实措施,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法,在5月底前先抓好国道、省道、旅游景点、重点企业附近行政村的垃圾处理工作,6月份后逐步全面铺开。区委、区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在4月底进行督查,5月底进行检查,对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的镇(街道)、村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落实。

2、各镇(街道)、各村委应层层建立工作实绩与经费挂钩制度,并每月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层层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完成。

3、宣传、教育等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人人讲卫生、爱清洁”、“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氛围,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篇6: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1994-05-16 【生效日期】1994-05-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关于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1994年5月16日宁政办发〔1994〕56号)

为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根据市政府宁政发[1994]25号《南京市市容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意见》的要求,现就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生活垃圾袋装收集,逐步做到街头巷尾不见生活垃圾,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减少“四害”孳生源,减少城市灰尘,减少垃圾中转环节,提高城市环境净化和市容卫生长效管理水平。

二、二、实行垃圾袋装范围

本市城区所有单位、集贸市场、饮食与瓜果摊点、个体餐馆、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以及居民院落、家庭等处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三、三、垃圾袋装收集办法

1、居民对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逐步分两类处理。居民每天将生活垃圾(容易腐烂的叶、根、皮和煤渣等,装入塑料袋;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塑料、玻璃、金属、骨头、破布、纸张等)分离出来送废品收购站,变废为宝。塑料袋的来源包括:居民自行购买;以废旧物资换取;从农贸市场和商店购买物品用过的旧塑料袋;厂家无偿赠送的广告塑料袋。各街道办事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些布局合理的废品回收站,以方便居民购买或换取统一监制的塑料袋。

2、生活垃圾装袋扎封后用两种方式收集:居民于每天19:00前放在自己家门口,由民办保洁员上门收集;也可由居民将袋装垃圾按时送到指定地点。

3、生活垃圾分两批送中转站。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个人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装袋扎封后放到指定地点,由民办保洁员按时收集,并将所有收集的垃圾分两批送至中转站,或由本单位送至垃圾场。

4、垃圾中转站每天早、晚各开放一次,及时清运垃圾,避免出现垃圾积存现象,并做到日产日清。

四、四、工作步骤

5月上中旬:选择20%的居委会进行试点;

6月份:扩大试点到50%;

7月上旬:在城区全面推开。

五、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按照“科学、可行、创新”的要求,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精心安排,认真实施。市里成立生活垃圾实施袋装化领导小组,市市容委副主任朱道荣任组长,李伯基同志任副组长,下设4人工作班子。它的职责是:拟定工作计划、综合指导协调,组织宣传发动、检查督促,并负责提供垃圾袋、桶的联系和服务工作。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具体组织实施。

2、广泛宣传。实行生活垃圾袋装收集,是落实市容卫生长效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净化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传统的垃圾收集方法的一次变革。报社、电台、电视台、影剧院、广告单位、窗口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等要积极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深入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严管重罚。生活垃圾实行袋装收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倒、扔垃圾。市容监察队员、协管员要加强巡查,对乱扔乱倒垃圾者,予以批评教育,对拒不改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重罚。

篇7: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大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力度,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根据《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精神,结合四川实际,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是城乡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化,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日趋完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人居和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也还存在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工作力度尚需加大、收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运行监管和政策支持亟待加强等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摆在更加突出的工作位置,密切联系本地、本部门实际,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增添措施,扎实工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

二、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目标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握“全民动员、科学引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确保实现以下目标:

到2015年,全省设市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成都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基本建成“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县(市)处理”或“适当集中、区域共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各市(州)及所辖县(市、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都市、攀枝花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资阳市13个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成都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50%,其他设区城市达到30%.建立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

到2030年,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环卫服务覆盖全省城乡。

三、落实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措施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应统筹把握分类收集和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监管等重要环节,落实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1.积极促进源头减量。通过使用清洁能源,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全省城镇燃气管网已覆盖的城镇,应努力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攀枝花市、凉山州等日照丰富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农村应积极发展沼气。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治理产品过度包装和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规定,防止过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鼓励净菜上市,减少厨余垃圾量。在宾馆和餐饮等服务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2.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根据当地生活垃圾特性、处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办法,明确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动员社区、家庭积极参与,努力实现垃圾分类的发展目标。重点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逐步建立有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厨余垃圾单独收集;进一步加强餐饮业和单位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建立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

3.大力加强资源利用。整合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升级改造并形成体系;加快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再生资源利用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稳步推行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体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加强生物能源回收利用工作。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统筹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粪便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确保工业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等资源化利用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已列入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的成都市,要抓紧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已批复的工作方案;2015年要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13个设区城市,要稳步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

(二)努力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

1.编制设施建设规划。抓紧编制全省和各市(州)“十二五”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县县建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各县(市、区)要按照“统筹安排收集处理设施布局、与相关规划紧密衔接和保障设施用地”的要求,认真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应当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各地的规划编制工作应在2011年10月底前完成。

2.完善收集转运体系。各地要逐步建立与生活垃圾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加大生活垃圾收集力度、扩大收集覆盖面。同时,要按照密闭、压缩、环保、高效的要求,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系统,逐步淘汰敞开式收运方式,认真解决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脏、臭、噪声和遗洒问题。成都市、绵阳市等有条件的城市,要研究运用物联网技术,探索线路优化、成本合理、高效环保的收运新模式。

3.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地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川建发[2010]50号)要求,结合本地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适用、节约集约用地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已纳入规划的项目,要简化程序,加快审批流程,抓紧做好立项、环评、可研、初设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对在建的项目,要科学组织施工,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入运营,发挥效用。到“十二五”期末,确保完成《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点方案》(川城乡治办[2010]183号)所列的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要切实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工程监理制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4.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水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要按照《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切实提升设施运行水平。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单位要制订作业计划和方案,实行分区域垃圾逐层填埋作业,做好场区内雨污分流,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及时覆土、压实,消毒灭菌,控制异味,防止废液渗漏和填埋气体无序排放。生活垃圾焚烧场运营单位要采取有效方法去除烟气中污染物,保证达标排放。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安装排放自动监测系统和超标报警装置。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均应完善各项运行管理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设施高质量、安全运行,并建立运行情况日记录制度、污染物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按月向当地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生活垃圾处置报表和监测报告。

各地要加快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在2011年底前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在2012年底前完成治理和改造。

5.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具备转运条件的县(市、区)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县(市)处理”方式。离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较远、不具备转运条件的农村,要按照“适当集中、区域共享”要求,采用由县统一规划、分片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垃圾处理设施的方式,对区域内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置。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方式,逐步实现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的过渡。结合农村实际增添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合理配备保洁人员,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

(三)切实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监督管理。

1.执行法规,完善标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全过程管理。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标准规范体系,制订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程验收、污染防治和评价等标准。各地要按照“易于识别、便于投放”要求,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标识。改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统计指标体系,做好与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指标体系的衔接。

2.加强管理,严格准入。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部门要会同工商等部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严格设定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企业资金、技术、人员、业绩等准入条件,并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管理,防止投标单位通过不当竞争获得特许经营权后随意降低建设和运营水平。

3.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部门要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已建成投运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的监管。自2011年起,考核评价每进行1次,其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对未通过考核评价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责成运营单位整改,对整改不力、不能合格运营以及失信不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的企业,坚决清出市场。

4.加大监管力度。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部门要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队伍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职尽责,强化对地方政府垃圾处理工作以及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监管,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节能减排量化指标,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监管,提高监管水平。

(四)继续加大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政策支持力度。

1.拓宽投入渠道。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投入以地方为主,省上以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川府发[2004]24号)要求,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或根据财力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处理设施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开放建设、运营和作业市场,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实行收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物价局等部门关于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6]28号)精神,全面实行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并按确定的标准足额征收到位。按照“谁生产、谁付费”原则,在积极引导和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不得挪作他用。

3.落实扶持政策。各地要按照国发[2011]9号和川府发[2004]24号文件要求,落实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相关扶持政策。在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优先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建设用地供应并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对垃圾处理生产用电给予优惠,对垃圾处理生产运行涉及的收费进行减免。

各级人民政府要努力改善环卫职工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环卫用工制度和保险救助制度,落实环卫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

4.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高等院校、科研、企业等单位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基础性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二f英控制、填埋气收集利用、渗沥液处理等关键技术,并研发相关技术装备,带动各地利用低碳技术处理生活垃圾。高等院校要探索设立城乡垃圾处理相关专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推行持证上岗;对垃圾处理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实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从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加强宣传入手,切实加强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市(州)及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省政府已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强化监督考核。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对市(州)人民政府的相关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二)明确部门分工。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管理并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健全监管考核指标体系。环境保护厅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订污染制控标准,监管污染物排放和有害垃圾处理处置,并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编制全省性规划,协调综合性政策,办理项目审核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工作。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创新工作,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装备的研发工作,以及清洁生产宣传和推进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工作。财政厅及省地税局和省国税局负责落实支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财税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研究和落实逐步提高环卫职工待遇,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国土资源厅负责按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标准,保障建设用地供应。农业厅负责生活垃圾肥料资源化利用后的肥料登记工作。商务厅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省供销社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运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进景区、进家庭”和精神文明创建及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倡导文明卫生、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要将生活垃圾处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引导城乡居民树立“垃圾减量和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引导,广泛宣传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形成有利于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舆论氛围。

上一篇:风之韵作文500字下一篇:运河博物馆讲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