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

2024-05-23

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精选5篇)

篇1: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

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

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镇直各有关单位:

为解决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问题,根据组字(2009)9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心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离任村干部的关心,激励在职村干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区别对待”的原则,采取发放生活补助的方式落实。

二、补助对象的确定

1、补助对象的条件

(1)建国以来,担任村级固定补贴干部(误工补贴干部除外)正职满6年以上或正副职累计10年以上且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正常离任村干部;

(2)对符合上述补助条件,离任时已由乡镇或村集体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的,从领取本《实施意见》规定的生活补助时开始逐年按一定比例冲消,冲消金额为年领取生活补助金额的40%,直至全部冲消完毕;

(3)由集体出资办理了养老保险,且符合上述补助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年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于或高于本《实施意见》补助标准的,不再给予补助;年领取养老保险金低于本《实施意见》补助标准的,补齐不足部分。

2、任职及任职时间的认定

(1)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高级社书记、高级社社长、农会主任等职务的按村级正职计算,担任村级其他职务的固补干部按村级副职计算;

(2)任职及任职时间的认定以职务任免文件、调查情况、公示结果和会议确认为依据,任职年限以年为单位按月统计;

(3)任职有间断的,前后任固定补贴干部的时间可累加计算,但离任村干部受过撤职、开除党籍、党内除名或刑事处罚后又重新任职的,其任职时间自重新任职之日起计算,撤职、开除党籍,党内除名或刑事处罚前的任职时间不予累计;

(4)离任村干部曾因组织委派到乡镇二级机构、乡镇企业任职,其任职时间可统计到丁零当啷连续任职时间内。到乡镇二级机构任副职以上、乡镇企业任负责人的时间,计算为村级正职干部的时间;到乡镇二级机构任一般工作人员、乡镇企业任副职和会计的时间,计算为任村级副职的时间。到村办企业任职的不计算为村干任职时间。

三、补助标准

1、符合补助条件的村级正职离任村干部每月补助生活费标准按每担任正职一年补助4元计算;

2、符合补助对象条件的村级副职离任干部每月补助生活费标准按每担任一年副职补助2.5元计算;

3、村级离任干部既担任过正职又担任过副职的,月补助标准分别按正职年限和副职年限的补助标准累加计算。

四、报批程序

1、个人申请。由离任村干部本人向本村党(总)支部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任职期间相关原始证件或证据。

2、村党(总)支部审核申报。接到个人申请后,由村两委按有原村进行调查、论证,并组织有在职村干、老村干(任职时间较长的正职)、老党员、老组长代表参加审核小组进行初审,提交村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对申请人年龄、任职情况进行审查认定,填写《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登记表》,将符合条件对象公示15天,公示期间无异议的,将其基本情况和认定记录报镇党委。

3、镇党委审批。镇党委组织对村党(总)支部上报的离任村干部基本情况进行核实、研究,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对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部,建立管理台账,由镇财政统筹发放生活补助,离任村干部管理和生活补助发放台账报县委组织部、民政局备案。

五、执行时间和发放办法

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以前的不予补发,补助资金采取分级负担的原则,由镇、村按5:5的比例共同负担。镇财政所设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专用帐户,由镇财政所根据享受生活补助对象名单在信用社设立个人帐户,将资金直接存入补助对象个人帐户(村级负担部分由镇财政所从各村转移支付资金中直接划入专用帐户),每年年终集中发放一次。

六、补助终止

享受生活补助对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由所在村党(总)支部上报镇党委,经调查核实后及时办理终止手续:

1、补助对象死亡的;

2、在领取生活补助期间,受开除党籍、党内除名或刑事处罚的;

3、在领取生活补助期间,已自行退党或劝退出党的;

4、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生活补助并已查实的。

享受生活补助对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当年生活补助:

1、不支持村两委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2、不履行公民义务、党员义务或有违纪违法违反道德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

3、其直系亲属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的;

4、经村民代表、党员议事会代表评议不应该发放补助的。

七、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村党(总)支部是责任主体,书记、主任要亲自抓,必须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切实抓好落实。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特别是把握好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对象的条件关,做到不漏报、不虚报、不错报。

2、做好宣传教育。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是党和政府关心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各村要借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有利时机,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做好离任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广大离任村干部爱党、爱国、爱集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3、严肃工作纪律。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时间跨度大,敏感性强,直接关系到离任村干部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村要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出发,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宗旨意识,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程序,做到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对伪造证据、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有关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4、做好关爱工作。对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离任村干部,除享受正常的离任生活补助外,还可以优先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在生活上关心的同时,还要注重从政治上关爱。定期或不定期对离任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

中共百里镇委员会

百 里 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十一月三十日

篇2: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

申请人,王厚仲,男,出生于1932年8月,原溢河乡新建村四组人。2003年受水库影响迁到岚皋县城西坡居住,全家5口人。

本人旧社会苦大仇深,于1950年参加土地改革,反霸减租时担任梨树乡水坪村民兵连长。由于工作出色,在土改工作中获得县武装部三等奖,进而得到当时的城关区区长侯方志、梨树乡书记陈兴海、乡长胡志高等同志的信任,1951年2月开始担任水坪村村长兼治安主任职务。在任7年中,两度当选为县代表。

1958年人民公社化,梨树乡水坪村(现在的新建村下片)划归溢河公社,改名江西大队,由本人担任大队长,铁匠大哥王仁富同志任大队支书。担任大队长期间,积极配合支书工作,开办了石瓦场,改变了农户住茅草屋的落后状况。1965年荣幸出席省贫协代表会,受到胡耀邦、刘澜涛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散会后,溢河小学还专门组织学生到水沙坪为我进行慰问演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原江西和江垭大队合并,改名建设大队。1967年以后,支书大哥受到批判,打算辞职,极力培养接班人,放手让我主持大队工作。1968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10月3日,组织上正式任命我为建设大队支书,直到1981年秋季土地下户时才挪到周永连同志头上。在此期间,我们积极争取

水利项目,在全乡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兴修小型水电站一座,使建设大队下片在溢河乡境内率先照上了电灯,并解决了60余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十余年间,带领群众学习大寨经验,新修水田和水平梯地300余亩,大大改善了农业条件,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尽了很大努力。

我从2001年7月12日搬迁到城关镇以后,就和组织失去了联系,成了政治上的“孤儿”,但我对党的那份深厚、朴素的感情仍然没变,对党的信任没变。回顾过去的几十年,我自认为对党和人民是忠诚的,也做了一些应有的微薄贡献,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库区移民从农村搬到城里,种地的人失去了土地,又没有其他固定门路和收入,体力也渐渐不支,打工也没人要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当我访到和看到同类的人享受到党内关怀机制的恩赐,我们虽然从老家搬走了,新家仍在党的阳光照耀之下,我感到如果不找组织,就是我自己亏了自己,能不能得到解决,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为此,特请求党组织调查核实我的工作经历,给予老干部生活补助为盼。

特此申请

申 请 人:王厚仲联系电话:

篇3: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升,为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机遇。现阶段,要坚持更新理念、夯实基础,节约优先、绿色消费,创新驱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全民行动的基本原则,力争实现到2020年,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得到推行,全民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明显加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公众践行绿色生活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社会绿色产品服务快捷便利,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基本养成,最终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意见》强调,各级环保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一是强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深入人心,使公众充分认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要性,加强日常生活自律,并互相激励带动,使绿色生活、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习惯。二是制定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使用环保原材料、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促进生产、流通、回收等环节绿色化;引导绿色饮食、推广绿色服装、倡导绿色居住、鼓励绿色出行,推进衣、食、住、行等领域绿色化。三是引领生活方式向绿色化转变。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绿色化活动,发挥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构建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全民行动体系;深化环境教育,发挥媒体作用,创新开展全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绿色生活服务和信息平台,培育生态环境文化,积极搭建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网络和平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变革全社会的生活方式,节约环保影响巨大,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绿色效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切实保障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各项措施能够稳步推进。

《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全文可到环保部网站查询。

篇4: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

一、关于老红军配偶生活补助标准。

赣人字[1999]98号、赣财社字[1999]40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元月起,对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至1955年间,因照顾老红军身体及家庭困难等,经组织决定复员、退休的老红军配偶的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1、抗战前期(1942年12月31日前)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老红军配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167元提高到267元;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每人每月由157元提高到257元。

2、抗战后期(1943年1月1日—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老红军配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158元提高到258元;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每人每月由148元提高到248元。

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老红军配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150元提高到250元;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每人每月由140元提高到240元。

二、关于老红军、老干部遗孀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赣人字[1999]56号、赣财社字[1999]07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对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红军、老干部去世后,其无固定收入的遗孀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由原每人每月120元调整到220元。

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遗孀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

赣人字[2000]64号、赣财文字[2000]14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去世后,其无固定收入的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由原每人每月100元、90元分别提高到175元、160元。

四、关于企业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赣劳社养[2001]4号、赣财企[2001]17号、赣工发[2001]10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非因工及因病死亡后,对其符合供养条件的直系亲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调整为:

城镇户口:由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调整为160元。

农村户口:由每人每月补助90元调整为150元。

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系鳏寡孤独者,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加发10%。

篇5:百里镇关于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深入了解环境保护部11月16 日印发的 《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出台的背景、实施的意义、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主要负责人对 《实施意见》 进行详细解读。

《实施意见》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对于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安排。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绿色发展,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提出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 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新 《环境保护法》 规定,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出台 《实施意见》 正是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一系列部署要求, 以及新《环境保护法》 规定的重要举措。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公众既是污染的受害者, 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解决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 推动公众生活方式绿色化尤为重要。实践表明,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过程中, 如公众和社会都行动起来, 人人都自觉参与和践行环境保护, 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化转变, 将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作用将胜过政府数百倍的投入。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的行动指南。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一方面可以倒逼生产方式绿色化, 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污染减排;另一方面以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为抓手, 从公众衣食住行游抓起, 规范和引导践行绿色生活, 广泛汇聚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力量, 共同为保护生态文明的环境作贡献。

所以, 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不仅会带来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还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重点

生活方式绿色化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 在实施中, 应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典型, 加强宣传, 有序推进。

首先, 要抓住重点人群, 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青壮年人群。青壮年是消费旺盛群体, 引领着生活潮流和消费潮流, 应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 发挥青壮年消费行为的影响力, 力戒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 形成践行健康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好风气的形成, 既是抓出来的, 更是带出来的。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过程中, 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率先垂范, 带动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三是青少年。应将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内容纳入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 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和绿色环保的审美情操, 增强他们抵制过度消费的错误思潮和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

四是公众人物。善用名人效应, 倡导公众人物履行社会责任, 适时推出绿色生活形象大使, 激励他们身先示范, 不使用大排量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购买绿色产品、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行动, 力戒炫耀性消费。

其次, 要抓住重点领域,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绿色化主要取决于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以及产品加工制作等环节。企业应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健康、回收循环为原则, 优先采购使用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 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 通过有效管理和技术手段, 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 使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是销售领域。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销售环节应更多采购绿色产品, 进一步倒逼生产企业向绿色转型, 引导公众绿色消费。

三是资源回收再利用领域。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垃圾分类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 探索建成一批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较高的回收示范体系。

此外, 还要抓住重点场所。抓住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游等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所, 通过开展绿色生活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商场、进酒店、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 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难点

落实 《实施意见》, 推动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统筹安排,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也需要全社共同行动, 调动全民参与, 就目前来看, 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

一是公众绿色生活的意识不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虽然一部分人有了绿色生活的意识, 但离转化为绿色行动还有很大差距。面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公众埋怨的多, 从自身找原因的少, 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

二是管理机制缺失, 相关制度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工作推动, 人们在生活中在一些领域已经树立起环保意识, 由于一些制度不尽完善, 配套设施还跟不上, 导致相关工作推动缓慢。

三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 绿色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 关于绿色产品认证名目繁多, 至今没有统一的绿色标准、认证机制, 导致绿色产品市场鱼目混珠, 难分真假;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政策支持, 生产和市场出售的绿色产品, 成本高、价格高, 而那些不顾环保、浪费资源的产品, 则价格相对较低, 绿色产品反而变成了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是涉及部门众多, 统筹协调形成合力难度较大。生活方式绿色化涉及面极广, 需要环保、发改、工商、工信、商务、财政、教育等众多部门联动, 携手推进。

落实《实施意见》采取的措施

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社会转变过程, 需要从改变消费理念、制定政策制度、推动全民行动和完善保障措施等多方面协调推进。

一是加强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合理制定远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 规范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职责和义务。建议依据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新环保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制定出台“绿十条”, 使之与“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相呼应, 与中央下发的意见相配套, 广泛凝聚全社会力量。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绿色理念, 营造绿色氛围。建立生活方式绿色化宣传联动机制, 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宣传资源, 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持续宣传,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绿色生活教育活动, 制定公民行为准则, 增强道德约束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发挥新媒体优势, 开发面向公众的绿色生活APP, 让公众随时可以关注绿色生活指数。

三是拓宽渠道, 搭建平台, 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绿色生活。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大学生社团开展各项环保活动。开展绿色产品信息发布, 建立便于查询的平台, 发布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装饰材料, 置换废旧日用品;曝光有害产品, 接受公众举报。

四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按行业、领域制定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标准, 对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开展绿色信贷, 对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有利于绿色消费的项目, 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税收减免。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租赁系统等。

五是规范绿色消费市场。首先, 积极开发绿色产品, 制定统一的绿色认证标准, 加强绿色产品的标识管理。其次,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强化对绿色产品的监测、监督和管理, 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再次, 大力推动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基地建设, 扶持绿色产业。同时建立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和绿色产品追溯制度, 对假认证伪绿色产品予以严厉打击。

六是培育生态环境文化。做大做强环境文化产业, 创作生产出一批倡导生态文明、反映环保成就, 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电影、电视、戏剧、公益广告、图书、书法、绘画、摄影等环境宣传品。大力开展以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为主题的环境文化活动, 鼓励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各类文化产品, 利用影视、戏曲、音乐及图书漫画等形式传播绿色生活科学知识和方法。

上一篇:主题班会重阳节下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