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2024-05-11

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通用6篇)

篇1: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为逐步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甘政办发〔2017〕176号)要求和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与全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相结合,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有效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全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做好嘉峪关市垃圾分类减排试点工作,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全民动员,科学引导。落实市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全民从我做起,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践行节约和低碳的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二)因地制宜,科学分类。科学选择经济适用、简单易行的分类模式,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

(三)源头减量,系统治理。加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机衔接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建设与垃圾分类相匹配的终端处理设施,系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完善机制,依法治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下的综合协调、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鼓励多元化投资模式,完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工作目标

到2018年底,各区生活垃圾分类质量达标小区占已分类小区的30%以上;

开展公共机构、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逐步推进,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和相关标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0%。

到2019年底,各区生活垃圾分类质量达标小区占已分类小区的75%以上;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

到2020年底,城区范围内全部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规章制度,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垃圾分类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氛围基本形成。

四、实施范围及强制分类要求

(一)实施范围

城区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包括以下主体:

1.公共机构: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

2.相关企业:包括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

3.社区:包括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辖区内个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求根据《甘肃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我市可按照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进行分类。

1.有害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2)投放暂存。按照便利、快捷、安全原则,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的品种,应按要求设置临时贮存场所。(3)收运处置。根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合理确定或约定收运频率。危险废物运输、处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易腐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相关单位食堂、宾馆、饭店等产生的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2)投放暂存。设置专门容器单独投放,除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设置敞开式容器外,其他场所应采用密闭容器存放。餐厨垃圾可由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质,并做到“日产日清”,按规定建立台账制度(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除外),记录易腐垃圾的种类、数量、去向等。(3)收运处置。易腐垃圾应采用密闭专用车辆运送至专业单位处理,运输过程中应加强对泄露、遗撒和臭气的控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餐厨垃圾运输、处理的监控。

3.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玻璃,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2)投放暂存。根据可回收物的产生数量,设置容器或临时存储空间,实现单独分类、定点投放,必要时可设专人分拣打包。

(3)收运处置。可回收物产生主体可自行运送,也可联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上门收集,进行资源化处理。

4.其它生活垃圾

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生活垃圾。设置容器、定点投放,按现行收转运渠道进入生活垃圾终端处置。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宣传、提高垃圾分类的社会参与度。

1.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

(1)使用多种载体开展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

通过微博、微信、围墙壁画等新兴传播媒介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将垃圾分类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文广新局、市文旅集团、市建设局、报社、电视台、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园林局、酒钢公司、四o四公司等单位。

(2)深化社区分类宣传。利用小区各类宣传设施,运用多种宣传形式,使得宣传内容“到单元、入楼道、进家庭”,使得居民入耳入眼入心。

责任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

配合单位:市房管局

(3)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宣传。利用“工、青、妇”、学生联盟、志愿者协会、宗教、知名企业开展垃圾分类各类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垃圾分类典型,发挥社会各界名人效应,引领垃圾分类社会风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经验,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责任单位:市民宗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配合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报社、电视台等相关部门

2.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1)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结合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对市、区、社区从事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人员、物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人员、工业园区分类管理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日常管理和培训指导的能力。

责任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市房管局、市商业局、园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工信委、市环卫局等相关部门

(2)普及社区居民培训。分类试点小区实施“一区(社区)一月一课”培训活动,通过社区课堂、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做到应知应会。

责任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等相关部门

(3)开展校园课堂教育。每个班级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垃圾分类课堂教育。课堂教育立足垃圾分类教材,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

(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着力提高垃圾分类质量,逐年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

1.社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收集。三区结合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深化示范小区的创建工作,开展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各区通过开展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活动,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引导社区居民分类投放,物业公司分类收集。鼓励示范小区不断创新管理,建立社区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不断探索提高垃圾分类质量的方式方法。

责任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

配合单位:市环卫局等相关部门

2.公共机构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收集

(1)党政机关、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各事业单位,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将机关党员干部参加垃圾分类行动作为机关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积极开展创建垃圾分类活动,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配合单位:各相关行政事业单位部门

(2)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创建垃圾分类活动,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各社团组织

(3)车站、停车场、机场、体育场馆、演出场馆、广场、园林绿化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体育局、市建设局、市园林局

配合单位:各公共场所管理单位

(4)城市道路、公共卫生间和其他公共场所,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配合单位:市建设局、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

(5)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

3.相关企业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收集

(1)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商铺等各企业,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市环卫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

(2)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环卫局等相关部门

(3)工业园区各企业,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

责任单位:工业园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环卫局等相关部门

(4)全市各旅游景区,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和标准配置分类垃圾桶,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工作,负责旅游景区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指导推进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严格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优秀旅游城市创建考核内容。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环卫局等相关部门

4.单独投放有害垃圾。

各公共机构、社区、相关企业通过设立宣传栏、垃圾分类督导员等方式,引导居民和职工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可在各公共机构、社区、相关企业设立独立有害垃圾容器,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管理,并由市环卫局负责单位定时收运处理。

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配合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市综合执法局、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三)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运体系。

1.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对各公共机构、社区、相关企业收集的分类生活垃圾由市场化购买服务单位分类进行分类收集、运输。餐厨垃圾采用专用车辆运至餐厨垃圾处理场所,做到“日产日清”;

有害垃圾委托专业单位定时集中收运;

其它垃圾收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

可回收物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收运和处置,同时加强运输车辆规范化改造,增配符合密闭运输要求并有统一标识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统筹安排分类运输路线、时段和作业组织,实现规范运输。优化现有环卫收运体系,规范运输企业管理,严肃查处混合收运、随意倾倒、弃置现象。强化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管理,逐步实现全量收集。

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配合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等相关部门。

2.完善配套的收运体系。按照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要求,新建和改造城乡垃圾房、转运站、压缩站等,适应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等相关部门。

(四)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按照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配套设施,对其它生活垃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的建设,稳步推进餐厨垃圾收集、储运、处理稳定运营;

单独设立有害垃圾的存放点,按规定定期处理有害垃圾;

培育低值可回收物利用市场,构建可回收垃圾分类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处理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对废弃资源的有效利用。

责任单位:市环卫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商务局、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等相关部门。

(五)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

优化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整合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范城市收旧行为,鼓励实施企业化运作,促进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与现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相融合。对可回收物由市商务局负责回收管理,逐步进行可回收物分类处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城市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培育低值可回收物利用市场,构建从垃圾分类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环卫局等相关部门。

(六)促进垃圾源头减量。

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进生活垃圾减量。推行“净菜上市”。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性废物产生,促进包装物回收再利用,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从源头减少白色污染。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林局、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环卫局、市工信委、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

六、强制分类具体要求

(一)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要求

公共机构主要包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机场、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垃圾桶的设置要求:各单位经营场所产生的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设有食堂、宿舍的单位单独设置餐厨垃圾桶)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垃圾桶,垃圾桶数量、大小和放置位置根据单位具体情况确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各单位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的分类要求,由清扫保洁人员分别收集到垃圾收集点的分类垃圾箱(桶)内(收集的垃圾箱(桶)一般为240l),等待收运车辆分别进行收运;

餐厨垃圾及时收集到餐厨垃圾收集点由收运车辆收运或食堂废弃物处置中心处理。各单位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箱(桶),并及时收集到垃圾收集点进行清运。

(二)相关企业垃圾分类要求

相关企业包括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等。

1.商铺、商用写字楼等经营场所垃圾桶的设置要求: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垃圾桶,垃圾桶数量、大小和放置位置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确定;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各单位按照垃圾分类要求,由清扫保洁人员分别收集到垃圾收集点的分类垃圾箱(桶)内(垃圾箱(桶)一般为240l),由收运车辆定时定点收集。

2.宾馆、饭店等餐饮服务企业及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垃圾桶的设置要求: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餐厨垃圾设置分类垃圾桶,垃圾桶数量、大小和放置位置根据企业、市场具体情况确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收集按照分类要求,由企业、市场清扫保洁人员分别收集到分类垃圾箱(桶)内,由收运车辆定时定点分别收运;

果皮、茶叶渣等易腐垃圾收集到餐厨垃圾收集点的餐厨垃圾桶中由餐厨垃圾车定时定点收集。

(三)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居民小区生活垃圾主要是居民生活中产生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和大件垃圾。垃圾桶的设置要求: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垃圾桶,小区每栋楼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桶,在明显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桶,并设置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各居民小区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的分类要求,由清扫保洁人员分别收集到垃圾收集点的分类垃圾箱(桶)内(垃圾箱(桶)一般为240l),等待收运车辆分别进行收运,大件垃圾可预约收运。

(四)其他公共区域垃圾分类要求

其他公共区域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区域,垃圾桶的设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箱(桶)或双桶组合式垃圾箱(桶),并及时分类收集清运。

七、经费概算

各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工作职责要求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需要,结合工作方案编制经费预算,向市财政提出经费申请。市财政要统筹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确保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以求尽快完成试点任务。

八、职责分工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推进工作中的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问题研究、统筹协调和督促有关工作的落实,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负责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创建示范工作,指导居民、商业网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推进工作,因地制宜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市发改委:牵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做好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和管理,指导建立并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发展规划,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和计划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做好项目能源核准,指导企业申报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

市环卫局:负责建立与分类垃圾相配套收集运输体系,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设施设备购置配备工作,指导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督促协调,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的落实。

市综合执法局:负责对小区周边和沿街的临时摊点和市场进行垃圾分类管理,对不按规定进行分类的进行查处。

市工信委:负责指导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倡环节包装材料循环使用,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推广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推进清洁生产。

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宾馆、饭店等餐饮行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指导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查处采购、使用“地沟油”的行为。

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确保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市法制办:负责审核由市政府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规范性文件。

市环保局:负责对有毒有害垃圾处置的监管;

负责对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督检查,督促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单位对排放污染物有效治理,做到达标排放。

市商务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合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分拣中心、集散市场,进一步提高废旧商品回收率。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对全市市直机关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等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督促指导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市文明办:负责媒体宣传总体联络、协调;

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考核内容。

市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指导推进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严格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优秀旅游城市创建考核内容。

市房管局: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配合工作,加大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将垃圾分类纳入物业服务企业评优内容,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支持配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和宣传等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各类学校、幼儿园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指导开展学校垃圾分类的推进工作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市农林局:负责指导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净菜上市”,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市水务局:负责指导做好水面垃圾清理和分类收集管理工作。

市国土局: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审核、审批,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供应。

市科技局:负责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技术攻关和研究,促进成果应用。

市文广新局:负责组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工作。

市妇联:负责指导发动妇女积极参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市团市委:负责指导做好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九、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二)健全法规政策。推动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明确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求,依法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发挥中央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严格落实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市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的建设运行经费,在地方财政上予以支持,确保实施分类后的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三)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加快城市智慧环卫系统研发和建设,通过“互联网+”等模式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线上平台,逐步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主体纳入环境信用体系;

探索“社工+志愿者”等模式,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服务。(四)强化监督考核。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生态文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等创建活动中,将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列为考核指标,加强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对不按要求进行分类的依法予以处罚。

(五)大力推进市场化。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出台相关市场推广引导机制,严格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税收优惠政策,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的收运处一体化企业。

(六)动员社会参与。各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垃圾源头分类收集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志愿者、协会、社会公益组织和国有企业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活动。发挥社区居委会等的积极作用,促进垃圾分类收集活动稳步推进。积极发挥各级爱国卫生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城乡整洁行动深度融合。强化国民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引导全民树立“垃圾减量和垃圾管理从我做起、人人有责”的观念。

篇2: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武汉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精神,系统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结合《武汉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1)》的实施和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代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和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主导、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不断提高,力争使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全市生活垃圾系统治理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规划,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合理确定实施路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

(二)创新发展,系统推进。

坚持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以垃圾分类为契机,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系统推进垃圾治理,探索符合武汉实际的生活垃圾系统治理模式。

(三)政府主导,以区为主。

坚持政府主导,出台垃圾分类法规及相关政策。坚持以区为主、属地管理,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街道具体负责、社区实施的原则,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责任。

(四)条块结合,协同推进。

坚持统一领导,明确市、区、街、社区和各相关部门责任,建立综合协调、分工协作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机械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共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五)全民参与,企业服务。

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社会活力,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途径地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三、工作思路与目标

作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根据全市生活垃圾成分构成与产生主体的特点,建立以“干湿分类”和有害垃圾单独投放为基础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按照“源头三分、节点细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思路,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和运营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至2021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着力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实现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低于14000吨/天,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明显提升。主城区“湿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达到3300吨/天,新城区“湿垃圾”全量堆肥处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

——不断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建立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加快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制订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标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简明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

1、居民小区实施“两级四分类”。居民家庭按照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别投放至小区设置的分类收集容器,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物业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湿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和食物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的电池、荧光灯管、温度计、血压计、油漆、药品、杀虫剂、消毒剂、胶片和相纸及其包装物等,干垃圾指湿垃圾和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2017年,实现东西湖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全覆盖,并将试点范围扩展至其他城区,各城区(含管委会,下同)选择3-10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2018年,各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达到15%;2019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达到30%;2020年,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2021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含管委会,下同)、市房管局、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2、单位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学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业场所、公共清扫区等实施“两级三分类”,将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至设置的分类收集容器,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物业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的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自2017年起,全市学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业场所启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按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分别达到单位数的10%、25%、50%、70%逐年推进,至2021年在90%以上的单位强制推行。(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商务局、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政府绩效办、市供销合作总社)

3、生鲜市场/超市和农村实施“两级四分类”。垃圾源头按湿垃圾(易腐垃圾)、干垃圾(不易腐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余下部分进行最终处理。2017年,各新区至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试点街道(乡镇)1个,形成符合各区实际的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模式,通顺河、府河流域内村湾生活垃圾减量率达到10%。自2018年起,各按15%、30%、60%的村湾覆盖率逐年推进,到2021年农村垃圾分类覆盖达到90%以上。生鲜市场/超市按单位强制垃圾分类要求逐年推进。(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4、引入“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鼓励在居民小区和大型单位引入“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管理系统信息互动等手段,提供分类回收、用户查询、信息统计与分类、特殊垃圾分类收集预约等功能服务,既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率,又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通过与分类信息卡、手机APP、二维码等实名挂钩途径,建立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相衔接的“绿色账户”,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和奖励机制,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城管委、市房管局、市网信办、市经信委)

5、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专业分类督导员和垃圾分类志愿者、社区组织,宣传和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常识,指导和引导居民进行准确的垃圾分类与分类投放,监督街道、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逐步推进,在明确开展垃圾分类的区域实施“不实行分类、不清运垃圾”的惩罚措施。(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

(二)建成高效运行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1、重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建立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收集模式。以“垃圾桶-收集站(点)-收集车”和“垃圾桶-收集车”为垃圾分类收集基本方式,根据源头所分类别,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实行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按照垃圾收集站技术规范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场所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与园林绿化等空间复合利用的方式,以区为主建成一批与垃圾分类相适应、兼具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垃圾收集站点,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房)。至2021年全市新、改建固定式垃圾分类收集站800个。(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房管局、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配套垃圾分类收集车辆。配置湿垃圾分类收集车辆,条件较好的区域建立湿垃圾巡回直运方式,至2019年全市城区增配湿垃圾收集车500辆,实现湿垃圾全量及时清运。二次分拣后的干垃圾(其他垃圾)清运按现行模式进行,按密闭化、环保化的要求,推进垃圾收集车辆更新换代,城区垃圾收集车以侧装式和后装式压缩车压缩收集为主,逐步淘汰小型钩臂箱式收集车,至2021年全市城区更新垃圾收集车1500辆。可回收物、废旧电器、有害垃圾等由专业处置单位组织配备专门车辆清运。(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活动,建立落实“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包干、环境卫生荣辱榜、笑脸墙等日常监督和激励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到位。按农村垃圾分类要求,增配不可腐垃圾收集车辆,对现有车辆进行升级更新,至2021年全市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车辆达到2000辆,并新增和更新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80辆和与地埋式收集(转运)站配套的自卸式运输车80辆。(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城建委)

2、优化垃圾分类转运系统。按照高标准、规模化、综合型的要求,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重点城市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位置建设若干大型转运站,形成以大中型转运站集中转运为主,辅以直运的垃圾分类转运模式,提高垃圾清运效能。根据分布合理、数量足够的原则,积极协调周边关系,落实已规划控制的环卫用地,结合大型转运站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布局,新建一批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形成满足不同垃圾运输距离要求的一级转运或二级转运模式。适应垃圾分类转运要求,对2010年之前建设的中小型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环保化转运效能。在条件适宜的大型转运站建设分选线,强化垃圾物流中端的减量和物资回收利用,实现可回收垃圾的精细分类。结合转运站新改扩建,更新垃圾运输车辆。(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环投公司)

3、建立专项垃圾分类清运系统。按照源头分类投放和终端分类处理无缝衔接的要求,重点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废旧家电、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有害垃圾等专项垃圾分类清运设施。统筹垃圾清运网络,优化分类垃圾转运路线,完善分类垃圾收运作业规定和管理流程,合理调配分类垃圾清运车辆,基本实现专项垃圾、按规定线路、专车分类清运。(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国土规划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环投公司)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1、快速推进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湿垃圾(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为逐步实现湿垃圾集中收运和处理提供末端处理设施支撑,使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与末端处理相衔接,至2021年,全市建成总处理能力3300吨/天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其中:2019年建成处理规模1000吨/天的千子山厨余垃圾处理厂,2020年建成处理规模1000吨/天的长山山厨余垃圾处理厂,2021年建成处理规模500吨/天的青山地区厨余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天;2018年建成处理规模200吨/天的汉口东部餐饮垃圾集中处理厂,2019年和2020年分别按处理规模均为300吨/天的完成汉口西部、武昌地区餐饮垃圾集中处理厂的扩产改造,全市餐饮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800吨/天,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城建委、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市环投公司)

2、构建生活垃圾处理新格局。遵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千子山、长山口、陈家冲三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三园连四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全面提标升级和改扩建,全部垃圾处理设施严格按高标准环保化稳定运行。至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低于14000吨/天(不含应急保障填埋场和湿垃圾处理能力),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焚烧占比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城建委、市环投公司)

3、完善新城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推进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二次分拣后的干垃圾或不易腐垃圾,延用现有系统清运和处理,采取与相应的大中型转运站合并建设的方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选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设施。新城区分类清运的湿垃圾(易腐垃圾)经堆肥处理后就近返田,不得进入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处理,减少垃圾长距离清运处理量。根据湿垃圾清运量,采取集中或分散堆肥处理方式,堆肥设施由各新城区根据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设置、建设和运行。集中式堆肥设施以街镇为单位,服务于一个或多个街镇,含新城区政府所在街镇;分散式堆肥设施以行政村为单位,服务于一个或多个行政村。鼓励学习浙江金华的经验将堆肥设施建成阳光堆肥房,以节约能源。建有农村沼气工程的街镇,湿垃圾可并入农村沼气设施处理。至2021年,新城区建成湿垃圾堆肥设施总处理规模不低于900吨/天。(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建委、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

4、建立规范的有害垃圾贮运和处置体系。建立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运处置系统,设立固定回收点或设置专门容器分类收集、独立储存有害垃圾,由居民定时定点单独投放,社区和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委托专业单位定时集中收运。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千子山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管理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置,确保安全环保。(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房管局、市国土规划局、各区政府)

(四)建设高度融合的废品物流体系

1、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构建可回收物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优化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置回收站点,提高建设标准,清理取缔一批违规站点。建设生活垃圾分选回收中心,推进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利用系统的衔接,逐步开展废旧衣物、金属饮料包装物、塑料饮料包装物等专项废物回收利用。扶持培育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化化处理,逐步构建与分类相匹配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设施体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平台,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并建立口径统一的分类统计途径,对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专项统计。(责任单位: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城管委、市统计局)

2、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提档升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优势,促进废玻璃类、非木质类、废软包装类、废塑料类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实现低值回收物的规模化经营及回收处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各区政府)

3、促进生产者责任延伸。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资源环境责任,促使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深入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保障废弃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在保障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生产企业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上游原料企业的引导,研发推广再生原料检测和利用技术。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规范回收废弃产品和包装,直接处置或由专业企业处置利用。支持生产企业建立废弃产品的新型回收体系,通过依托销售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选择商业街区、交通枢纽开展自主回收试点,运用“互联网+”提升规范回收率,选择居民区、办公区探索加强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衔接,大力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制发并实施限制快递、消费品过度包装的政策法规,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五)建立多元并举的宣传发动体系

1、建立全方面多元化宣传发动机制。全面调动市级新闻媒体资源,通过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专题、专版以及制作宣传公益广告等途径,大力宣传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态、相关法规、政策和先进典型,提高公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充分发挥新媒体快捷、面广、灵活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形式,提升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率。加大国民教育力度,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着力提升中小学生资源环境意识,从娃娃抓起,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重视窗口地段、旅游景点以及结合重要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宣传教育影响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形成有利于推进分类工作的舆论氛围,至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实施垃圾分类区域的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文物版权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城管委、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各区政府)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舆论宣传作用。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系统开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组建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全民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发挥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青妇等团体职能作用,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使公众能够亲身体会到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社会和环境的益处,提高公众参与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城管委、各区政府)

(六)建立健全导向明确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1、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立法。2017年制定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规章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责任,为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提供法规保障。以此为基础,启动武汉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调研与制订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

2、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和细化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系统各环节标准规范,实现垃圾分类的流程与作业、设施设备配置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价、效果考核与评比等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及其统计、监管、评价、考核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质监局)

3、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政策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与分类政策激励并行机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体制改革,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体系的衔接。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循环利用产业政策,促进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垃圾减量。针对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理,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建立并落实市民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以及采购垃圾分类相关公共服务的准入政策、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市政府成立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各区政府和管委会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自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市、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市城管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副主任,成员单位由市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直属机关工委,市区政府绩效办、法制办、网信办,市区发改、经信、教育、科技、公安、监察、民政、财政、国土规划、环保、城建、城管、农委、商务、文化(文物版权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爱卫)、食药监、房管、工商、质监、旅游、统计、供销社、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市、区城管委成立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市、区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各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改善城乡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意义,按照总体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案,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设施配套建设与居民小区和区域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的“三同步”要求,建立并实施城管部门参与的联合审批制度。

(三)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工作目标分解实施方案,将生活垃圾分类指标纳入区级绩效考核内容,明确考核对象、方式、指标、范围和奖惩机制,落实市、区职责,以保障垃圾分类目标按期实现。考核、评估结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各区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考核的区和部门,按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三)强化激励奖惩机制。

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政策,建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的补贴政策。推动“互联网+分类”模式,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换购体系,推行“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倡导全社会减少浪费、使用再生产品等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级文明、卫生创建指标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十佳分类明星”等评比,充分激发市民参与分类减量工作的热情。

(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省财政专项资金,以区为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专项资金,增加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体系建设、收运设施建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市级财政积极畅通渠道,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所取得的实效,对各区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建设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投入给予30%的补贴。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生活垃圾跨区处理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以此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减量。

附件:

(一)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二)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示意图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布局图

(四)固体废弃管理体系示意图

(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示意图

(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运营主线

(七)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

(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框架

(九)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分工

附件

(一)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年限

投资估算(万元)

拟开建

拟建成合计

市级

区级

设施建设与设备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处理规模为1500吨/天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17

2019

100000

100000

0

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的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7

2019

50000

50000

0

处理规模为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15000

15000

0

处理规模为300吨/天的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填埋场

2018

2020

10000

10000

0

处理规模为560吨/天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

2018

2020

30000

30000

0

配套工程与建设用地(含1500m生态隔离区搬迁补偿费)

2017

2020

120000

120000

0

小计

325000

325000

0

长山口循环经济产业园

处理规模为2000吨/天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厂

2017

2018

40000

40000

0

应急处理规模2000吨/天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

2017

2018

20000

20000

0

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7

2019

50000

50000

0

处理规模为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15000

15000

0

小计

125000

125000

0

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

应急处理规模1500吨/天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期工程

2017

2018

20000

20000

0

处理规模200吨/天的汉口东部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11000

11000

0

小计

31000

31000

0

其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锅顶山、长山口、汉口北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提标改造

2017

2018

60000

60000

0

星火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升级并由1000吨/天扩建至2000吨/天

2017

2019

80000

80000

0

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升级并由1000吨/天扩建至2000吨/天

2018

2020

80000

80000

0

小计

220000

220000

0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处理规模500吨/天青山地区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8

2020

25000

25000

0

按300吨/天的规模改造并扩建汉口西部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4000

4000

0

按300吨/天的规模改造并扩建武昌地区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4000

4000

0

处理焚烧飞灰规模为520吨/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

2017

2017

20000

20000

0

山体修复消纳建筑弃土3000万立方米。选址为蔡甸区伏牛山(二次修复,290万立方米)、金钟山(二次修复,540万立方米)、纱帽山(490万立方米)、龙霓山(二次修复、260万立方米),江夏区金夹山(420万立方米)、青龙山(170万立方米),汉阳区仙女山(40万立方米)、汤山(450万立方米),东湖高新区横山(140万立方米)、顶冠山(200万立方米)

2017

2020

80000

80000

0

高速公路丘陵防护林带消纳建筑弃土1300万立方米。利用三环线生态带、四环线生态带、外环线景观改造、放射线加铁路绿化带等丘陵防护林带消纳建筑弃土

2017

2020

35000

35000

0

自然地貌与耕地复原消纳建筑弃土1000万立方米。利用建筑弃土修复黄陂区梅冲村(260万)、百花村(140万)、寅田村(300万)、丁店村(300万)等损毁的丘陵岗地和农田

2017

2020

27000

27000

0

区级消纳及外运消纳建筑弃土1200万立方米。利用各区选址的弃土消纳场地和水运等方式外运消纳弃土

2017

2020

32000

9600

22400

东西湖慈惠街高桥处理规模2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30000

30000

0

黄陂武湖街郑湾处理规模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15000

15000

0

新洲陈家冲处理规模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25000

25000

0

化工区北湖处理规模2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30000

30000

0

东湖高新区凤凰山处理规模15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25000

25000

0

小计

352000

329600

22400

推进存量垃圾综合治理

岱山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15000

15000

0

紫霞观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16000

16000

0

北洋桥简易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30000

30000

0

小计

61000

61000

0

主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1)新建项目

37500

11250

26250

武昌白沙洲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8

10000

3000

7000

黄陂北部地区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新洲株城地区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洪山区白沙洲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8

2020

3000

900

210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东部区域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8

2019

5000

1500

3500

武汉经济开发区枫树北路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青山区水东路生活垃圾转运站(12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青山区红钢城街生活垃圾转运站(8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青山区白玉山街生活垃圾转运站(8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2)改建、扩建项目

6000

1800

4200

硚口区长丰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8

2000

600

1400

汉阳区洲头一村生活垃圾转运站(150吨/天)

2018

2018

2000

600

1400

洪山区张家湾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洪山区东方红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3)升级改造项目

10000

3000

7000

对主城区26座2010年前建成的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和环保水平较低的地埋式生活垃圾收集站进行升级改造

2017

2020

10000

3000

7000

小计

53500

16050

37450

新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1)新建项目

东西湖区吴家山生活垃圾分选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8

5000

1500

3500

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活垃圾转运站(150吨/天)

2017

2017

2000

600

1400

东西湖区柏泉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7

2500

750

1750

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7

2019

1000

300

700

东西湖区东山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东西湖区辛安渡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黄陂区天河街生活垃圾转运站(13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黄陂区横店生活垃圾转运站(14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蔡甸区侏儒山街生活垃圾转运站(350吨/天)

2017

2017

3500

1050

2450

汉南区纱帽街坛山路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7

4500

1350

3150

(2)扩建项目

武湖街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7

2017

1000

300

700

(3)升级改造项目

7座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

2017

2021

2000

600

1400

小计

26500

7950

18550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与设备

更新道路分类果皮箱、分类垃圾桶100000个

2017

2021

3000

900

2100

封闭小区和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垃圾收集站(点)800座

2017

2021

80000

24000

56000

更新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车辆2000辆,其中湿垃圾收集车500辆,干垃圾收集车辆1500辆

2017

2021

40000

12000

28000

各主城区建设1-2座可供大型车辆停保的环卫车辆停保场,各新城区建设1座满足30辆以上车辆停保的环卫车辆停保场

2017

2021

56000

16800

39200

小计

179000

53700

125300

新城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配齐清扫保洁工具和分类垃圾桶

2017

2021

15000

4500

10500

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车2000辆

2017

2021

45000

13500

31500

增配和更新农村生活垃圾压缩式运输车180辆、自卸式压缩运输车80辆(与地埋式转运站配套)

2017

2019

8000

2400

5600

农村垃圾分类储运和分类堆肥处理设施

2017

2019

20000

6000

14000

建设处理规模为500吨/天黄陂区生活垃圾综合转运设施

2017

2019

15000

4500

10500

建设处理规模为500吨/天新洲区生活垃圾综合转运设施

2017

2019

15000

4500

10500

小计

118000

35400

82600

合计

1491000

1204700

286300

垃圾分类工作推进

“互联网+分类”试点

在居民小区和大型单位引入“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管理系统信息互动等手段,提供分类回收、用户查询、信息统计与分类、特殊垃圾分类收集预约等功能服务

2017

2021

35000

0

35000

“绿色账户”积分补贴

开发“绿色积分”系统和APP,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电子积分卡,按市民分类情况给予积分奖励,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时可直接用于购物和抵扣换取分类垃圾袋等

2017

2021

80000

0

80000

分类督导人员配备

按照每个社区配备1-2名分类督导员,指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2017

2021

20000

0

20000

垃圾分类宣传发动

宣传资料印发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等

2017

2021

5000

2500

2500

科技创新

生活垃圾治理科技创新,包括智慧环卫项目、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017

2021

6000

3000

3000

合计

146000

5500

140500

总计

1637000

1210200

426800

(二)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示意图

注:1、餐饮机构(宾馆酒楼、单位食堂)的餐饮垃圾应建立独立的收运处理体系,故不在本分类模式考虑范畴;

2、大件垃圾、废旧电器、装修垃圾、快递包装垃圾等拟采用电话预约、上门收运的方式由专设机构负责单独收运。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图

(四)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

(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运营主线

(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主体

(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框架

(九)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分工

单位名称

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负责加强舆论宣传,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引导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积极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评选考核内容。

市绩效办

负责对市直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市直机关党工委

负责倡导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带头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市发改委

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项目投资管理工作;会同市城管委等职能部门做好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和协调落实垃圾处理价格机制、收费机制、鼓励性政策、环境补偿等综合性政策。

市经信委

负责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生产者责任延伸、废品物流系统等工作

市教育局

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及其宣传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环境保护系列内容。

市科技局

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分类技术推广与创新,为生活垃圾专项规划和立法提供科技支撑。

市公安局

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社会治安执法保障等。

市监察局

负责对市直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市民政局

负责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垃圾分类宣传与监督工作

市财政局

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级经费的保障与使用监督,并督促各区财政落实垃圾分类相关经费;配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综合性政策。

市国土规划局

配合市城管局制订发布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明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空间布局及建设标准;通过规划布局、预留和控制相应的设施用地,尽快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选点和规划工作;负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

市环保局

指导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监督;负责有害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油水分离设施的监督管理。

市城建委

负责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指导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相关项目建设纳入城建计划。

市城管委

牵头组织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研究制订生活垃圾分类专业规划和实施细则;起草完成《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负责组织实施武汉市城镇生活废弃物分类项目,指导督促各区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市农委

负责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建设标准纳入美丽乡村、特色赏花游和旅游特色村续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综合体建设中,并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内容。

单位名称

单位职责

市商务局

负责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上实现生活垃圾减量。

市文化局

负责加强对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卫计委(爱卫办)

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纳入爱卫工作考核和先进单位(社区)、卫生街道创建工作要求;加强直属单位医疗废物管理,严防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市食药监管局

负责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对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置工作。

市房管局

督促新建住宅区、开发地块建设开发单位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对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督促物业积极配合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做好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垃圾分类投放的指导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物业服务管理的考评内容。

市工商局

加强对限售限用塑料袋的监督检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促进源头减量。

市质监局

负责对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循环利用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监督管理。

市旅游局

组织动员星级酒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星级酒店评比内容之一。

市统计局

建立分类垃圾专门统计渠道,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民情民意调查,评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绩效。

各区政府(管委会)

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做好辖区内分类收集运输和宣传、培训、考核等工作;负责辖区内设施选址、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工作;负责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执法。

市总工会

负责对职工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职工教育体系。

市妇联

负责组织各级妇女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团市委

负责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及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公共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体验活动。

市法制办

按照市政府规章制定计划,负责审核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

市网信办

负责“互联网+垃圾分类”相关网络通信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

市供销合作总社

负责制定并实施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促进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的收集利用;负责大型废弃电器收集利用;负责可回收物的收集利用。

市环投公司

篇3: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城市生产与公众生活产生的垃圾也随之增加, 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越加严重。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以及种类多样化, 使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2015和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将达1.79亿吨和2.1亿吨[1], 历年来堆积的垃圾更是已经超过60亿吨, 侵占了300多万亩的土地并对周边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灾难, 全国600多座城市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包围。

现阶段国内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还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等老方式, 这几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利用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等原因而有所区别, 这些传统方法大多存在较大弊端, 例如填埋会浪费土地资源、堆肥对技术要求较高、焚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而垃圾处理方式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更新发展, 其必然有经济、政策、科技、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存在[2]。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随之带来的越发严重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必须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作进一步思考。

二、现状分析

(一) 现状分析之制度缺陷

1. 垃圾回收设施分类混乱

虽然目前杭州市区垃圾桶设置密度较高, 但仅将垃圾分为两类的垃圾桶占绝对多数, 即仅区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也有的划分为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但不管是怎样的分类, 普遍存在着分类指导图示不明确甚至缺失的问题。而且2013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为宝石蓝色 (PANTONE 660C) , 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为红色 (PANTONE 703C) , 厨房垃圾收集容器为绿色 (PANTONE 562C) , 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为橘黄色 (PANTONE137C) [3]并未得到实际执行, 回收环节甚至出现了全黄色 (其他垃圾) 的摆放潜规则———也就是等于没有分类。

2.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缺位

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等法规都是从垃圾处理方式角度考虑的, 给地方各级市政、环保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但没有上升到法规的层次, 不能垃圾分类行为法律约束[4]。2013年度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执行难问题, 考核结果按月度、年度以书面形式反馈各区政府 (管委会) , 考核结果作为各类评先争优的重要依据。但其考核核心是垃圾分类小区的覆盖率, 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3. 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问题关系到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成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直由政府包揽, 环卫部门既是有关法规的制定者, 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环卫服务中心的拨款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考虑人员经费因素, “以费养人”的事业管理模式致使一些单位在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等方面缺乏动力。与此相应, 居民为垃圾分类付出一定经济代价的意愿也不高, 在现行法律制度下, 公民意识尚未被发掘和普及。

(二) 现状分析之参与主体

我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 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 约占20%以上, 焚烧量甚微[5];城市垃圾尚未进行分类收集, 只有部分城市实行垃圾封闭运输。

1. 政府部门

将处理垃圾的工作交由各级环卫部门统一负责, 虽然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但是这不仅依靠巨大的财政支出, 而且制定的一系列垃圾分类的标准只是鼓励市民参与, 并未实际执行, 因此工作量大而效果不显著[6]。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 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的, 垃圾分类回收是由在政府主导下由环卫部门主导的事业单位负责。这种体制缺少公众的参与, 很难实现大范围的统一行动, 也制约了垃圾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7]。

2. 社区物业

社区垃圾的处理主要由物业进行统一管理, 居民对垃圾的分类意识不强, 基本上没有起到垃圾分类最重要一环的主体作用。虽然配备了专门的分类垃圾桶, 但大多数都是摆设, 最终都要在统一收集之后再进行分类回收, 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使得垃圾分类进程缓慢。

3. 居民个人

垃圾分类投放需要两方面的因素配合, 一方面需要有完善而细致的垃圾回收设施, 另一方面需要居民有全面的分类知识并进行实践。但是, 由于对垃圾分类制度的普及力度不够, 公众不了解何种垃圾能回收, 能利用而何种垃圾只能进行填埋销毁, 而另一方面即使有了足够力度的分类制度普及, 居民个人对于义务性的规定并无遵守期待性, 违反者无处罚, 遵守者无奖励———导致在居民个人环保意识较弱的社会背景下难以改变已有习惯。

三、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制度设计

在上文我国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国内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 本文最后将以现行可执行性不足、较为原则性的全国性相关法律和具有较强执行价值《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作比较, 参考设计出相关主体的规范制度。

(一) 设计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是本文推进探索的主要依据, 其借鉴了国外回收利用经验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与本文的资源化回收利用理念相契合。

《办法》共分7章, 51条, 分别从总则, 治理规划与设施建设, 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 处置, 监督管理, 法律责任, 附则七方面着手, 将原来没有涉及的关于生活垃圾管理的方面一一细化[8]。结合调研实际与理论借鉴, 本文的垃圾价值回收理论如下: (1) 原材料价值回收 (能够投入循环再生产的垃圾) ———相当于可回收垃圾; (2) 有机物价值回收 (能被环境自然消化的可填埋垃圾) ; (3) 能源化价值回收 (可用于发电发热的垃圾) ; (4) 无害化价值回收 (依靠“谁产生谁责任”原则集中重污染的生活垃圾统一处理) 。

(二) 产生生活垃圾的主体行为规范

通过与水费、电费等捆绑收取的收缴模式可以为政府处理生活垃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并渐渐培养居民为垃圾埋单的意识[9]。有学者就依据环境保护的规则, 提出对生活垃圾实行“减排补贴, 超排惩罚”的制度, 即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 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 超排越多惩罚越重, 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10]。比如在2013年制定的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中制定了激励引导机制:实施垃圾分类年度优秀集体、先进个人和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家庭的表彰奖励工作, 完善奖励方案。

(三) 处理生活垃圾的主体运作模式

1. 社区自治进行厨余垃圾的能源化利用。

杭州市的社区很多虽为新建居民区, 人口来源复杂而且变动多, 但是垃圾分类较为成熟的社区亦非少数, 完全可以以点带线进行试验。杭州市目前普及分类小区实施“一区 (社区) 一月一课”培训活动, 通过社区课堂、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做到应知应会, 就是垃圾分类的前期基础工作。

2. 开放垃圾市场, 回收利用市场化。

采取BOT模式培养一批针对厨余垃圾等可能源化利用的循环企业。发展模式为“建设-经营-转让”, 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杭州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投资资源, 比如滨江、下沙等高新技术产业区完全可以采取试点试验。在垃圾分类项目中, 主要目的是实现居民自治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因此可以视实践情况在特许期满之后决定是否由私人企业继续经营或者转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扮演政府的角色实行自治, 从而推广到居民的社会生活中, 而非政府的行政生活。

摘要:基于我国垃圾分类的混乱现状, 文章以杭州市为例, 总结和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 以相关的分类主体进行分类并根据每类生活垃圾的特性, 提出一套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运行机制。项目从立法技术角度和以主体规范手段两个层次进行制度设计, 既包含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收运, 也包含生活垃圾分类之后的资源化模式探索。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制度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j/cj-hbht/news/2010/04-25/2246080.shtml

[2]张越.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管理经济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产品技术要, 2013-05-08, http://z.hangzhou.com.cn/2013/2013ljfl/content/2013-05/08/content_4727105.htm

[4]熊孟清, 尹自永, 李廷贵.构建垃圾处理政府与社会共治模式[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3, 14 (6) :29-31

[5]何德文, 金艳, 柴立元, 等.国内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成分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 2006, 13 (4) :7-10.

[6]张继成.生活垃圾回收市场机制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7]郭顺荣.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现状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2 (4) :59-60.

[8]李洁.循环经济视野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 :31-34.

[9]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篇4:垃圾分类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10年,北京市启动了居民垃圾分类项目,越来越多的小区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入到垃圾分类中来,从自己做起,真正的将垃圾分类变成日常自觉的行动。

虽然现在到处可见垃圾分类的标语,小区的垃圾箱也已经有了明显标识,但是大多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还是很粗浅的。首先我们得知道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分类有哪些好处。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就是堆放填埋,不仅占用上万亩土地,而且蚊蝇乱飞,污水四溢,并有可能影响地下水,污染环境。而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则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具体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可以减少垃圾产生数量达50%以上。第二个好处就是减少环境污染。据研究发现,生活中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填埋的废塑料会导致土质下降,进而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生产中排出的各类废弃物料被动物当作水和食物误食,还可能导致动物的死亡,从而影响到生态平衡。因此可见,垃圾分类有助于对其的回收利用,从而可减少其不当处理后带来的危害。第三个好处就是可以变废为宝。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使用的塑料快餐盒高达40亿个,方便面碗近7亿个,相关废塑料占到了生活垃圾总量的4%~7%。而研究表明,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千克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是一定要珍惜的。

垃圾分类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呢?其实这个很简单,只要你看看小区里的垃圾桶就知道了。在实施垃圾分类后,我们每个小区的垃圾桶都会有三个类型,一个是可回收垃圾桶,一个是厨余垃圾桶,也就是生物垃圾桶,还有一个是其他垃圾。我们只要根据每个垃圾桶的标识,将不同的垃圾分别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我们参与的垃圾分类过程就算完成了。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我们得知道每一种垃圾都包含哪些内容。

厨余垃圾也叫生物垃圾,其实就是剩饭剩菜、蛋壳果皮,菜帮菜叶一类的厨房垃圾。别小看了这些我们平时讨厌的垃圾,其实它们还真是宝贝呢。通过生物垃圾处理机,就可以将它們烘干、粉碎、制成高效的有机肥料。居民可以用它们种花养草:农民可以用它们种植蔬菜,这种蔬菜,比起化肥食品来,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可是挺受欢迎的。厨余垃圾差不多占了我们日常生活垃圾总量的40%,如果它们都能变成有机肥,既省下用做填埋场的土地,又节约运送它们的车辆和能源,还防止它们滋生蚊蝇和细菌,它们可不就成了宝贝了?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说起可回收垃圾大家肯定不陌生,现在每天还能看到回收废品的小贩穿梭于小区之中,收购这些可回收垃圾,而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帮父母卖“破烂”换零花钱的经历。其实这就是垃圾分类的一个环节,我们这样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换取零花钱,而是将这些有回收利用价值的东西,赋予二次使用生命,节约了社会的资源。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收废品的从业人员来“帮助”我们垃圾分类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自觉的进行垃圾分类。

还有一种垃圾叫做有害垃圾,其实这才是我们最为头疼的垃圾,主要包括一些废含汞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一般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而不是直接扔进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但是现在很多小区并没有有害垃圾的专用垃圾桶,而都放入其他垃圾桶,也不是很安全。

虽然现在垃圾分类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政府大力支持,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比如刚才提到的有害垃圾问题。很多居民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又苦于没有专门的回收地点,不得不将有害垃圾暂时存在家里:还有就是当居民看到自己辛苦分类出来的垃圾从不同的垃圾桶进入了同一辆垃圾车时,心情也是很复杂:当我们每天为了减少垃圾而进行垃圾分类后发现,原本只需要一个的垃圾袋变成了2个甚至更多,变相多出来的垃圾袋不也是新增的垃圾吗?……这样的问题,是很多人的疑问,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现实,希望我们的疑问与担心,能在今后被逐步的解决,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垃圾分类一定会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篇5:市贸促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为更好发挥公共机构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我会实际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我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筹划部署,研究、协调和统一领导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会办公室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协调、督导等工作。

长:余志坚

副组长:彭松光

许海燕

成员:罗肇明

办公室主任

张秋生

涉外商事法律科副科长

梁白川

会务联络展览科副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许海燕同志兼任,具体落实部门为会办公室,张露英同志为专职人员。

三、工作任务

(一)组织培训

培训指导会全体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二)广泛宣传

一是开展阵地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栏和单位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进行宣传造势,不拘形式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到广大干部职工心中;二是开展活动宣传,广泛发动干部职工、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营造出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四、垃圾分类操作方法

结合我会实际,合理确定分类垃圾桶:东侧卫生间内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集中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一套;东西两侧卫生间门口放置茶水桶各1个,作为收集厨余垃圾用;每间办公室放置其他垃圾垃圾桶1个,用于集中存放相关分类垃圾。

五、工作要求

1.认真领会,提高认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每一位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参与的自觉性。

2.严格分类,担好责任。垃圾分类投放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我们每一位干部一定要严格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进行正确投放,真正担好责任、守好阵地。

篇6: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国内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立法研究

(2011参考版)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加。为了应对这些层 出不穷的垃圾,减轻垃圾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实施垃 圾分类回收制度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仍然采用垃圾混合收集的处理方式。这种垃圾处理方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造 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虽然我国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初步建立了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仍存在着立法的盲区,缺少 相应的配套法规,无法对垃圾污染进行全过程法律规制。因此,立足于我国的现实情况,适当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生活垃圾的管理和立法上的先进经验,重新构建我 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管理体制和完善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立法势在必行。首先,应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明确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大力推 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产业化、民营化,实行垃圾收费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次,以循环经济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立法的指导思想,在立法中贯彻生活垃 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制定各项配套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等相关法律体系。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立法;管理体制;循环经济 绪论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的垃圾分类制度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 重要纽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要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回收利用、循环使用,把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根本上缓解资源供给的压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通过 节约降耗和培育循环利用产业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及其相关立法需要跟得上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积极的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设与时俱进的 垃圾分类处理制度。避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子,政府必须有效控制并逐步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负担。本篇论文提及的垃圾主要指生活垃圾,通过对日益严重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研究,分析我国生活垃圾的现状,比较国内外的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从而找出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完善之,使我国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概述

(一)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做法就已经在发达国家开始实行。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居民的生活垃

官方网址:http://

圾正 是其中一项。为了解决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并建立了相关的法律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昔日的垃圾污染 转而不见,呈现给这些国家居民的是碧水蓝天。丹麦、德国、美国、日本是有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减轻环境污染的国家。

自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这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之下,垃圾的数量也在急速增长。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垃圾出现在垃圾堆。为了应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垃圾种类,减轻垃圾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产生势在必行。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问题。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是处理垃圾,减轻垃圾污染环境影响的一项综合性制度。在这个制度中存在两个环节:垃圾分类和垃圾回 收再利用。垃圾分类是在源头上对垃圾一某种标准进行划分,区别对待,方便垃圾处理人员对这些垃圾进行收集。垃圾回收再利用是在环保部门指导下,由具体的相 关部门和企业对分好类别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

(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立法的紧迫性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70%以上是以堆放或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的,基本上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就在于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混合收集。这种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带来的主要问题有:严重污染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普遍采用垃圾分类的形式,资 源不仅得到了回收利用,其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更是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采取法律手段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 中国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相对简单,虽然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2007年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 法》中有些部分规定,但都是原则性的描述,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在城市发展、环境建设、资源循环利用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建立并完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 类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二.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一)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中国的垃圾量正以10%的速度增长,增长幅度和GDP相符,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垃圾量将增至4.8亿吨。面对这么大的垃圾数量,如何采用有效方法减少垃圾污染问题?

目前,垃圾处理技术多种多样,有填埋、焚烧、堆肥、厌氧消化、气化、超高温处理、回收再生等。几十年来垃圾处理的实践表明,还没有1种处理技术可以 高效而 无污染地处理混合垃圾,每一种处理技术均有其不容忽视的弊端,如填埋产生沼气和渗滤液、孳生蚊蝇,焚烧产生二噁英,堆肥产品中玻璃等杂质影响堆肥质量等。这些弊端的根源在于垃圾的混合,因为混合垃圾中包含各种成分,使本来有效的处理方式顾此失彼。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国家通过吸取发达国家处理垃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民间环保组织进行推广垃圾分类。2000年6 月,建设部宣布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各城市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了各自分

官方网址:http://

类收集的目标和实现形式。

(二)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立法现状及不足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与垃圾分类回收有关的法律法规。2003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初步建成与垃圾处理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建立更加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提供法律基础。可是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存在 以下三方面:

官方网址:http://

三.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历史上,发达国家也曾因垃圾处理不当受到过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垃圾污染整顿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制定一系列的垃圾分类立法政策,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如今无论是公园,还是道路两旁,无论是生活小区,还是生产现场,你都难以看到随意丢弃垃圾的现 象。

下面介绍几个发达国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现状: 1.日本

2000年,日本政府在对《废弃物处理与清扫法》及《再生资源利用处理法》进行重新修订的基础上,还制定出一批新的废弃物相关法律,如《绿色购买法》,《推动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容器包装再循环法》、《家电再循环法》、《建筑工程材料再资源化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及《国家等调配环 境物品促进法》。这些法律既有各自的针对性,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固体废物环保法律体系。通过这些法律可以在整个社会建立起遏制生活垃 圾的大量产生、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防止随意丢弃废弃物的管理体系。

在日本,垃圾再利用相当普遍,几乎所有的商品的包装上都表明是何种“再生材料”制作的。东京的垃圾分类要求简直到了繁琐的地步:可燃垃圾,非可燃垃 圾,资 源垃圾,粗大垃圾等等,而且,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可以扔垃圾都得按照规定行事。东京的23个区分类垃圾的收集时间略有不同,可燃垃圾每周收集3次,非 可燃垃圾每周收一次。同时,东京的环保部门正在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途径商讨有效减少垃圾的方法。一些学校还邀请垃圾处理公司的员工开着垃圾车为学生实际演示清理垃圾的操 作,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比赛。邀请环保部门来学校讲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垃圾正确的分类方法,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的意义。2.德国

1972年,德国

官方网址:http://

欧元的押金,以减少其使用量,促进其再循环。近年来,许多一次性塑料食品包装也被纸制品替代。

德国的“黄桶绿点系统” 在世界上是独具特色。“绿点圆点”标志是德国双轨制系统股份公司的许可证使用标志,它表示印有这一标志的包装,已由包装生产者或包装罐装者支付了双轨制系 统许可证费。交纳的许可证费用,用来资助包装废物的回收和分选。管理部门给每家发一个黄色垃圾桶,凡是商品包装上印有绿点的,用完后都应投入这个黄色桶,可以免费收走。而黑色垃圾桶的收集费用是要由居民承担缴。3.美国

美国用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规主要有《固体废物处置法》、《资源保护及回收利用法》和《危险废物管理条例》。在1976年,美国就颁布了《固体废物处置 法》,又称《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固体废物处置法》是一项全面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1984年,美国国会针对《固体废物处置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 一系列的问题,对该法作了重新的修订,198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处置法》一直沿用至今。

美国国家环保局确定的生活垃圾管理的优先次序为: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垃圾处理——最终处置。其对垃圾管理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一是实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该措施的实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基础上。目前,各家庭已经养成了分类收集的习惯,又由于垃圾处理费比较便宜,所以垃圾分类的效果比较好。二是促进垃圾的再循环。该措施目的是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浪费。美国虽然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达而造成铺张浪费的现象。国家也颁布一些法案和措施来规范对垃圾的循环利用。三是实行垃圾收费制度。各个城市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在垃圾收费制度上实施不同的收费政策。在旧金山市,除资源垃圾的收集免费外,其他垃圾的收集全部收 费。该市使用的垃圾容器一般是32加仑的垃圾桶,每周收集一次,一个月的垃圾处理费为9美元;19加仑的小型垃圾桶也是每周收集一次,每月缴垃圾费7美 元。从1989年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以来,使用19加仑小型垃圾桶的家庭增多。纽约市则实行了一项“付钱丢垃圾”的制度,即由政府出售垃圾票,用户买来贴在 垃圾袋上,清洁工收垃圾的时候,只收贴垃圾票的垃圾袋。谁丢得多,谁就要多付钱。此外,有些地区的政府利用报纸、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向市民广泛的进行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宣传教育,同时介绍资源垃圾分类方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对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开展较早,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建立了较完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和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1、国家政策支持垃圾分类回收产业的发展

由政府领导,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把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做成一个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循环经济体系,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将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做大做强。

官方网址:http://

2、设立专门机构对垃圾分类回收产业进行监管 现阶段,我国在垃圾处理制度上暴露出的明显问题是权责不明。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在遇有利益纷争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各不相让。然而,当有问题需要承担 责任时,各部门就互相推诿。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一直由统一部门直接监管,以避免发生权责不明的情形。所以我国依法设立专门机构对与垃圾分类回收相 关的产业进行监管。

3、制定各类专项的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配套立法

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各类专项的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立法,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如德国制定了专门针对包装物的《包装条例》;瑞典制定了《对有害于环境的电 池征收费用法》;日本在出台了《循环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之后,相应了出台了《包装容器的分类收集和循环利用法》、《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 用法》、《报废汽车再生利用法》等。

4、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垃圾的分类回收有利于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以及避免垃圾的二次污染,同时还可以减轻我国当前的能源危机。在制度建设上,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增加对垃圾分类回收技术的投入,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5、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 主要包括垃圾收费制度、押金返还制度以及实行环境税收政策等。通过各种市场和经济的手段,不仅可以从源头上大量减少居民的生活垃圾的排放量,而且可以为生活垃圾的处理产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借鉴西方各发达国家在生活垃圾污染防治中取得的各种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是非常重要并且有积极意义的。

四.我国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立法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我国生活垃圾管理体制是计划 经济的产物,“政企不分”,“多头管理”等弊端造成了我国生活垃圾管理效率低下,资金匮乏等问题;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在施行 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配套措施,存在着立法的盲区,没有对垃圾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法律规制。现有的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生 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完善:(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首先,规范政府的职能。由“全能政府”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把政府的规制降低到必要的限度,针对“多头管理”的现状,应把各个部门对生活垃圾管理的 职能剥离并整合到一个单独的部门一一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由政府授权全面负责城市的管理,该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在区、县设立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也 是在整合本区、县相关部门的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同时,改变过去仅靠行政手段来对生活垃圾进行管理的状况,逐步形成行政手段管理和经济杠杆调节相结合的管 理模式。其次,针对垃圾处理中“政企不分”的管理体制,必须推进垃圾服务事业的改革,大力推行垃圾产业的市场化和民营化。在我国现行的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下,环卫部 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具体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这三个身份的重合导致

官方网址:http://

了城市垃圾的运营上的低效率和管理上的低水平,“政企不分”的体制

是我国生活垃圾管理的最大弊端。因此,应采取TOT、BOT、租赁、出售等方式,推行垃圾市场的产业化、民营化,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以提高垃圾处理的运作效率,降低垃圾处理、回收的成本。政府通过招标等形式与企 业签订合同,政府拥有监督管理权,并提供相应的财政优惠政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作为垃圾产业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实行垃圾收费制度势在必行。

最后,积极推动公共参与。任何环境保护政策的施行,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利用学校教育和各种传媒,提高公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开展生 活垃圾污染防治教育,从而树立“减少和处理垃圾”人人有责的观念,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只有每一个公民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才能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减 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才能真正的促进我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适应循环经济的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法体系 首先,以循环经济为我国生活垃圾立法的指导思想。循环经济提倡的是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为我国生活垃圾立法的指导思想,在立法中贯彻执行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以对生活垃圾的全过程进行法律规制。

其次,建立和完善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的法律。针对《清洁生产法》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应对其进行完善,如:健全法律制裁条款,增加肯定性法律后果条款等,另一方面,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如:起草、颁布清 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细则,力求使过于原则的法律,变为可操作的具体规范;制定《包装废弃物管理法》,确立生产者责任原则,明确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国家、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在包装废弃物的生产、回收和利用全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一次性用品的有关立法,贯彻“少用一点,回收一点、替代一点、降解一点”的 综合治理措施。

最后,完善垃圾综合利用的立法。长期以来,我国生活垃圾实行混合收集,这种收集方式不仅容易混入一些有害的危险废物,形成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外,而 且不利 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因此,必须明确各级职能部门垃圾分类收集管理职能,建立明确的奖励制度,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法》势在必 行;针对我国目前垃圾回收市场混乱的情况,应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立法,如:《电子垃圾回收管理办法》,《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管理办法》,《食品垃圾 回收办法》等。

结论

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期,很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还不太完善。垃圾产业化发展缓慢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推进我国垃圾分类产业市场化,完善我国垃圾 分类制度,提高公民垃圾分类意识,是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建国初期,由于资源短缺,我国当时就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 垃圾回收机制。当时很多发达国家都来中国取经,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如今,我国经济的的高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但是,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需要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发展。十七

官方网址:http://

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发 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目标。提高公众的参与力度,建设并完善垃圾分类制度,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还 我们未来一个明媚的蓝天。致谢

本篇文章从初具构思,到筛选代表性资料,形成初稿,到反复修改各稿,最后定稿,这一过程使我对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有关立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中学到 很多东西。在此,我特别要感谢谢军安老师,谢老师在我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所给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使我有机会能更深的熟悉论文的写作规范,特别是老师的点评 使我受益菲浅,给我的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使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乡镇初中学困生期末评语下一篇:个人联谊会请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