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24-04-23

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共9篇)

篇1: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整体形象,加快新农村建设,为招商工作彻底解决镇驻地、重要路段沿线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展现西瓜之乡新形象,按照上级有关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完善城乡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和创造整洁有序、文明开放的镇容村容为目的,加快镇村环卫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彻底解决镇驻地、重要路段沿线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全力提升明村形象。

二、整治范围

1、镇驻地治理:建成区内主次干道、沿街房、绿地、广场、单位庭院、村庄(八王埠、辛安各村、前楼、明东、明西)。

2、重点路线治理:804省道沿线;高速路口至前楼沿线。

三、任务要求

(一)镇容和环境卫生

1、乱搭乱建未批先建治理

树立规划的权威,高标准,严要求。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下发书面拆迁通知,限期自行拆除。彻底清除各类乱搭乱建,未批先建行为。

协调单位:村镇办、土地所、、相关责任区

2、乱摆摊点治理

固定经营业户必须做到室内经营,店外不得堆放炉灶等杂物,车辆排放整齐。临时经营摊点和流动摊点规定时间(早7:30以前,晚上18:30以后)可在副路经营,其他时间一律不准在主、副路摆摊经营。

协调单位:工商所

3、垃圾治理

彻底清除积存、暴露垃圾,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实行统管统运。加强道路保洁,及时清理整治卫生死角,严禁乱扔瓜果皮核等有损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各经营业户、摊点产生的垃圾实行袋装,存放在指定地点。

协调单位:路林队

4、乱贴乱画治理 进一步加强对非法“小广告”清理整治,彻底清除重点地段和繁华区域的乱贴乱画,游医广告。搞好临街建筑物粉刷美化,使城镇立面整体景观有明显变化。

5、广告牌治理

按照美化、亮化、净化原则,对全镇户外广告进行集中清理和改造。门匾一户一牌或一匾,彻底清理整治擅自设置、陈旧破损和不规范的墙面广告和店面招牌、灯箱等。

6、洗车点、建材点治理

规范镇区内主要路段(804省道北)严重影响阵容环境的洗车点。

7、运输车辆管理

加大对运输易撒漏运输车辆管理力度。所有运输易撒漏的车辆必须做封盖包扎,特别是运沙车和运输油罐车,对严重破坏卫生的车辆该处罚处罚,该扣押的扣押。协调单位:交警队、交管所

8、供电线路治理

对沿街乱拉乱接的各种电线,由供电部门负责清理,切实杜绝安全隐患。

协调单位:供电所

(二)交通秩序治理

规范交通秩序,设置停车标志和区域,统一划线定位,做到各类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对乱停乱放和无牌无证车辆,不按规定行驶、闯抢行等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从严处理。规范车辆停靠站点,全镇安排3个相对集中的停车点:广场广播站门前、前楼路口两侧、辛安路口副道。

协调单位:交警队、交管所

(三)重点路线治理

组织人员、机械对重点路线(明村到前楼,804八王埠到三合山路口)两侧的村庄及视野500米范围内存在的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达到无垃暴露圾堆、无柴堆、无粪堆、无残墙断壁,保留建筑色彩尽量统一规范,保持道路畅通,村容整洁。

四、时间安排

本次整治活动从2009年8月25日—10月30日,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25日—9月30日)

全面部署,全民动员,广泛宣传。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明确到人,并通过采取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宣传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任务、目标以及各项管理法规和规章。

(二)综合整治阶段(10月1日—10月30日)

1、自我整改(10月1日—10日):参与整治的单位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整治的重点内容,联合下发书面通知,并进行自我整顿和规范。

2、集中整治(10月11日—10月25日):按照整治标准、要求进行整改。

(三)完善规范阶段(10月25日—10月30日)

一是继续深入整改。对照方案查摆问题,对可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尽快解决;需要逐步解决的,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二是完善制度,加强督查,实施长效管理,确保卫生质量。

五、组织领导

本次治理活动成立以李景军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重点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一是现场办公制度。对存在的问题,组织现场办公,全力解决,确保整治任务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指挥调度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综合调度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三是督促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薄弱环节及时予以督促整改,推动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

附: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明村镇人民政府 2009年8月22日

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组 长:肖永文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陈守云 党委委员、副镇长

„„„„.„„„„..„„„„.„„„..

篇2: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实施意见

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提高村镇环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境综合整治水平,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鲁政办发„2011‟31号)和省住建厅《关于深入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的意见》(鲁建发„2011‟12号)以及市委《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菏发„2011‟16号)等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市城乡建设局决定在全市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一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力争使全市村镇环境面貌彻底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任务目标。以提高村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为目的,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村容

镇貌的脏、乱、差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投入,集中整治,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村镇,推动全市村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计划用5年时间,将全市140个小城镇和5400个行政村基本整治完毕。2011年和2012年先行整治中心镇和国道、省道、各县城通往市区的主干道沿线的60个重点小城镇(见附件1)和100生态文明示范村(见附件2)。以后4年每年整治20个小城镇、1325个村,力争全市村容镇貌“一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全达标”。

(三)工作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实际状况,科学确定整治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村镇予以分类指导。

——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制订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让农民得实惠。每个村镇的整治方案,都要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履行民主决策程序。

——实事求是,务求实效。根据每个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尽可能“小拆迁、大整治,小投入、大成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

——整体推进,分批实施。以小城镇和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实施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以县区为单位,分期分批安排整治村镇。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加强统一指导。

——完善机制,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和环

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好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二、整治类型

根据工作实际,将我市村镇分为不同整治类型。小城镇分为示范带动型和全面推广型;村庄(社区)分为新型农村社区型、保留村庄整治型、近期搬迁改造型三种类型。

(一)小城镇

1、示范带动型。指省级中心镇和国道、省道、各县城通往市区的主干道沿线的60个重点小城镇。

2、全面推广型。指除重点小城镇以外的其他小城镇。(二)村庄(社区)

1、新型农村社区型。指已按照农房建设规划实施的集中连片建设的社区。

2、保留村庄整治型。指未列入迁村并点规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原貌的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名村和各类特色村庄。

3、近期搬迁改造型。主要是指村内生活环境恶劣,房屋布局混乱、破旧,在最近一轮上级规划中需要有序迁建或者原址翻建的村庄。

三、整治内容和标准

(一)小城镇整治内容和标准

1、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突出道路、给排水、绿化、亮化、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小城镇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平方米,道路硬化面积硬化率达到80%。建有垃圾箱、垃圾

中转站或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达到日产日清,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60%。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30%,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建有水冲公厕3处以上,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有条件的小城镇建设集中供气、供热等设施。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建设,主要道路和街区安装路灯、设置绿化带(树),建设公共绿地,镇区主干道路灯完好率达到90%,路灯覆盖率达到130盏/平方公里。有条件的小城镇可建设公园、广场或游园等,提高村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拆除违法建设和破旧废弃建筑,粉刷修饰保留建筑。主要干道无“三大堆”、无占道经营、无乱搭乱建,视野范围内无残垣断壁,广告牌匾设置规范有序。市场规范有序,有专用集贸市场和停车场,彻底解决马路市场和店外经营问题。

2、管理机制。健全管理机构,组建人员充实的乡镇执法、保洁、绿化养护队伍,建立保洁责任制度、检查考评制度、经费投入制度、长效管理制度。档案资料收集管理规范,有专人进行档案管理。

(二)村庄(社区)整治内容和标准

1、道路交通。充分利用现有环境条件进行整治,改善道路交通功能,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村庄道路硬化应逐步由“村村通”实现“户户通”,一类村庄主次道路硬化达到100%;二类村庄主次道路硬化分别达到100%、80%以上;

三类村庄主次道路硬化分别达到100%、60%以上;村庄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设置路灯,一类村庄亮灯率100%、二类村庄亮灯率达到85%以上;三类村庄亮灯率达到50%以上;主次道路必须设置排水沟渠,排水沟渠应与道路硬化同时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封闭、畅通;各类村庄公共交通通达率达到100%。

2、供水与污水处理。靠近城镇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其它村庄提倡建设联村、联片或单村集中供水设施;暂无条件实现集中供水的村庄,应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保证水质达标与饮水安全。供水应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无污水乱倒现象,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排水沟渠排水;一类村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应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无条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及二、三类村庄,可采用分散式排水方式,通过整治排水沟渠,就近排入村庄水系或收集利用。

3、景观环境。保持村庄环境整洁,无“三大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现象;搞好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和公共场合绿化,行道树和各类绿地保持整洁美观、管理到位,无死树、无地皮空秃、无垃圾杂物;街巷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残垣断壁等应予拆除,沿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的外墙面、门窗应保持完好和整洁,沿街建筑外立面通过粉刷、装饰等办法进行美化。建筑外观的整治应根据村庄的历

史沿革、文化传统和特色,引导村民按照确定的统一建筑风格和基调,逐步整合既有农宅的型式、体量、高度及色彩,形成协调统一的村容村貌。一类村庄应建设1—2处公园绿地或小游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二类村庄应建设1处公园绿地或小游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三类村庄为村民提供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0%以上。

4、生活垃圾处理。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村庄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搞好村庄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村庄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村庄游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应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一、二类村庄沿村庄主次道路和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垃圾箱,按照村庄规划选择下风向建设标准化垃圾池,每池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每100户配有1名专职或兼职保洁员;三类村庄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积极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偏远村庄也可实行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每村配有专职或兼职保洁员。

5、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村庄规划和生产生活需要,小学、幼儿园、超市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做到科学配置,完善功能,方便使用,有序管理;配备公共服务设施,应优先改造、利用现有闲置房屋。有线电视、电话、宽带入户率达到100%。

6、生活能源设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各种常规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

7、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古村落有专项保护规划;做好山体形貌维护和植被修复养护,保护好历史水系,保持水系传统岸线、水质和水流的通畅;对古树名木挂牌,明确保护要求;保护好传统道路、桥梁、水井、沟渠、公共场地等人工历史要素;对构成历史标志性环境要素的街巷枢纽空间、古井、匾额、招牌、幌子等物质要素和街名、店名、传统典故、音乐、民俗、技艺等非物质要素,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延续村庄传统文脉。

四、整治方式

(一)制定计划。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制定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内容、整治标准、整治措施和工作时序,明确每年重点整治哪些小城镇和村庄、整治到什么程度。各县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对实施整治的每个村镇都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制定详细的村容镇貌整治行动计划,明确整治的具体内容、整治项目、保障措施和完成时限,明确每项整治内容的责任人。各县区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于每年2月上旬报市城乡建设局备案。

(二)突出重点。从问题多、面貌差、群众呼声强烈的村镇抓起,搞好脏乱差治理,营造清洁家园。从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入手,以群众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结合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深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

(三)搞好结合。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与各类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相关工作结合起来,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使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的工作平台。

(四)建章立制。建立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部门协同机制、村民参与机制、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充分发挥村民在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将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和“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城乡建设局成立全市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王乃光局长任组长,张庆国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件大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负直接责任。要精心组织,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划片包干,责任到镇、到村、到人,上下联动,形成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广泛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现场会、广播、标语、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要做好动员工作,发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本

着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动员群众投资投劳,装扮自己的美好家园。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尽可能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在一定时期内集中用于更多村镇的环境综合整治;要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需要开展整治的村镇结对帮扶,为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出资出力。要把各种渠道的资金、物资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四)保证整治质量。各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建立和完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督,严格质量标准,严格时限要求,确保整治成效,确保如期完成整治目标,让群众满意。市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整治工作开展检查评比,并将检查结果与“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结合起来,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反响良好的,优先推荐为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凡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不达标的,一律不得参加评选。

附件:1.2011-2012年重点整治小城镇名单

2.100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名单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附件1:

2011-2012年重点整治小城镇名单

牡丹区(10个):沙土镇、吴店镇、王浩屯镇、吕陵镇、皇镇乡、胡集镇、大黄集镇、都司镇、马岭岗镇、小留镇。

曹县(9个):庄寨镇、青堌集镇、普连集镇、孙老家镇、桃源集镇、韩集镇、砖庙镇、倪集乡、古营集镇。

定陶县(4个):冉堌镇、张湾镇、黄店镇、陈集镇。成武县(4个):天宫庙镇、汶上集镇、大田集镇、南鲁集镇。

单县(10个):黄岗镇、终兴镇、郭村镇、莱河镇、高老家乡、谢集乡、孙溜镇、龙王庙镇、李田楼乡、蔡堂镇。

巨野县(4个):大义镇、龙堌镇、章缝镇、万丰镇。郓城县(8个):黄安镇、杨庄集镇、丁里长镇、随官屯镇、陈坡乡、侯咽集镇、南赵楼乡、唐庙乡。

鄄城县(4个):红船镇、什集镇、闫什镇、富春乡。东明县(5个):东明集镇、刘楼镇、陆圈镇、菜园集乡、沙窝乡。

开发区(2个):岳程办事处、佃户屯办事处。

附件2:

100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名单

牡丹区(10个):马岭岗镇穆李村、司庄村,吕陵镇高庄新村,高庄镇耿庄村,小留镇张庄村,胡集镇徐庄行政村,吴店镇张古云村,安兴镇任庄村,北城办事处河西新村,黄堽镇关庙李村。

曹县(10个):庄寨镇白茅东村,梁堤头镇邬庄村,砖庙镇李路相村,倪集乡张梅庄村,王集镇李庄村,候集镇宋堂村,魏湾镇老王集村,青堌集镇东张楼村,安蔡楼镇唐菜园村,普连集镇东王庄村。

定陶县(10个):定陶镇李线庄村、姚庄村,冉堌集镇冉堌集村,黄店镇牛楼村,仿山镇顺河集村,张湾镇张湾集村、耿庄村,陈集镇前沙海村、八里庙村,半堤镇潘楼村。

成武县(10个):工业园区秦庄村、七里口村,大田集镇田集新村,党集乡党集综合社区,九女集镇鹿楼村,张楼乡小张楼村,孙寺镇王集村,白浮图镇谢庄村,天宫镇新型农村社区,成武镇嘉禾家园社区。

单县(13个):谢集镇李村寺新村、赵双楼新村,终兴镇北常集村,蔡堂镇管庄社区,杨楼镇苏门楼社区,龙王庙镇时代新村,李田楼镇李田楼社区,浮岗镇大坝林庄新村,高韦庄镇高庄社区,莱河镇刘棚社区,李新庄镇修庄社区,徐寨镇徐寨中心社区,时楼镇香椿园社区。

巨野县(10个):龙固镇龙祥社区、中心社区,太平镇郭坊新村,田桥镇新纪元社区、朱烟墩村,凤凰办事处文昌苑新村,开发区陈官屯村、大李庄村,核桃园镇满庄村、吴平坊村。

郓城县(10个):张营镇小屯村、刘官屯新村,郓城镇罗庄新村、坝头新村、五道街新村、蒋庙新村,南赵楼乡六合苑、龙翔社区,随官屯泰和家园,黄安镇于楼新村。

鄄城县(10个):红船镇红船新村,箕山镇王顾庄村,什集镇万佳新村,彭楼镇和谐新村,董口镇邢屯村,鄄城镇西肖庄村,闫什镇桃园新村,左营乡孔庄村,什集镇华康新村,引马乡大黄庄村。

东明县(10个):陆圈镇纪官营村、王官屯村、陆圈村,武胜桥镇玉皇庙村、武胜桥村,长兴乡7号新村,菜园集乡李屯村,沙窝乡柳里村,大屯镇铁炉寨村,开发区东三里村。

篇3: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月30日, 玉林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 要求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广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会议要求, 各县 (市、区)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 立即行动, 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要责任到人, 措施落实, 及时制订工作方案, 积极组织开展城乡清洁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做到领导、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制度“六落实”;市建规委、市政市容、卫生、商务、工商、交通、公路、旅游和玉州区等单位要加强执法力度, 密切配合, 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依法严格整治;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自纠, 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全面消除卫生死角、盲点热点、模糊地带;加强整改加强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 对各种热点、难点问题, 需联合行动的, 要主动联系, 做到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各级宣传部门、单位和宣传媒体要加大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意义和整治工作动态的宣传力度, 营造全社会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篇4:浅谈如何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关键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措施;问题;重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显得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1.我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情况

近年来,隆德县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按照统筹城乡、标本兼治的整体要求,以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核心,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手段,以完善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为保障,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美化净化为重点,使整治村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配套基本完善,居住条件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在“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重大事宜。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义、目标和要求,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参与和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顺利开展。

(3)整合资金,加大扶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乡镇、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区、市、县直部门(单位)结对帮扶行政村的帮扶作用,要与农村道路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公路绿化项目、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相结合。

(4)巩固成果,建立机制。各乡镇要一手抓整治工程的实施,一手抓制度建设。重点要以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的建立为突破口,严格实行领导挂钩、干部包干责任制,督促指导环境卫生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采取聘请固定的清洁人员,对垃圾进行定期收集、集中处理,并建立村民卫生公约,成立村民卫生理事等办法。

(5)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乡镇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年底,从监察、建环、财政、审计等专业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验收组,对各乡镇整治规模、质量和效果进行考评验收,根据考评结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工作得力、成绩突出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责任人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并进行行政问责。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2)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3)“五乱”治理有待深化。

(4)场镇、村庄容貌有待改善。

4.深化治理,巩固提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在继续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规范化”为目标,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4.1突出整治重点。

(1)突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区及场镇街道、场镇边河道的整治,提升整体形象;加快城区及乡镇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工作,逐步规范经营秩序;加强场镇设施建设,提高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能力。

(2)突出提高居民素质。加强文明、卫生知识宣传,引导居民关心环境,治理环境,爱护环境。

(3)突出加强卫生整治。认真搞好市容卫生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突出治理“五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完成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4)突出强化乡镇容貌整治。以实现“乡镇容貌优美”为目标,加快乡镇容貌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快乡镇驻地一条街容貌整治,实现村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展示小城镇形象。

4.2着力推进“四结合”。

(1)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规划相结合。一要科学规划。二要依法行政。三要严格监督。

(2)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一要突出重点。二要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投入为保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对接,积极主动搞好协调配合服务工作,尽早尽快纳入项目计划。要进一步深化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化运作,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筹措资金,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抓好审批。审批环节要体现精简效能的要求。加大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力度,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审批程序,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审批的“绿色通道”。

(3)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一要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统一”的原则,科学划分县、镇(乡)、社区(村)三级的管理职责,明确城管、建设、工商、卫生、环保、交通、公安等管理职能,强化属地化管理,强化镇(乡)、社区(村)两级的事权,有效化解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责权不统一的问题。二要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全面放开市政、园林、环卫相关作业市场,推行道路、绿化养护与环卫保洁综合承包。三要推行公司化管理模式。要探索新举措,建立常态管理机制,确保财力供给,大力推行专业队伍公司化管理体制;要切实保证财政对专业队伍的基本供给,足额纳入预算;要认真研究有关专业队伍财力供给保障等方面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激发专业队伍活力。

(4)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城乡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环境综合整治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改变“重经济轻环境、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文明建设变成各级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主要靠物质(资金、资源、环境)投入向主要靠知识、智力开发和技术进步加快发展转变;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把资源、环境、民主等纳入核算考核内容,使各级干部由过去主要关心经济增长指标向全面关心经济、资源、环境、民生的协调持续发展转变。

4.3构建巩固整治成果的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着力体制机制建设,构建整治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1)构建责任落实的长效机制。坚持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抓好责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作为惠民行动、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长期工作之一。坚持突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包片责任制和责任人分段、分块包干责任制,落实职能部门管理责任、教育监督责任和部门联动责任。将综合治理责任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2)构建城乡保洁的长效机制。坚持从队伍建设入手,进一步充实、配齐配强市政和环卫专业队伍,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着力加强综合治理有关管理和执法制度建设,着力加大执法力度,严肃处理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污水乱排等到现象,不断提高全社全环卫意识,提高保洁水平。建立考核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评估、考核。

(3)构建城乡环境统筹整治的长效机制。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跳出就环境抓环境的狭隘观念,牢固树立统筹意识,着力做好优化环境与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大文章。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要求和标准,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城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4)构建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保证。按照量力而行、逐步到位的原则,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重点加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时更换和添置果皮箱、照明灯具等街道环卫和亮化设施,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科学制定收费标准,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配套费、清扫保洁费、垃圾清运费等征收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篇5: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及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根据国家、自治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灌阳县市容环境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环境更美好、服务创一流”的主题,以改善城区卫生环境,给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为目的,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积极构建“生态灌阳、实力灌阳、和谐灌阳”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经过整治,使我县村屯卫生无三堆,牲畜无散松、散养,街面整洁有序,乡镇的卫生环境显著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市民卫生意识增强,并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治理标准化,机制长效化,管理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整治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卫生

加大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加强镇内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解决路面破损、道路积水、居民垃圾随意排放等问题。建立完善居民卫生、绿化、市政设施管理体制。通过整治,实现环境卫生无死角,无乱堆乱放,无违章建筑,无污水外溢,道路清扫保洁达标,广告牌匾和交通标志性设施设置得当、整齐完好,市政设施、绿地养护管理到位,交通秩序管理井然有序。做到街面整洁有序,无垃圾、污物积存和污水溢流等现象。

(二)整治村屯环境卫生

抓好村屯环境卫生整治,认真做好“三堆”清理,特别是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水与垃圾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清理“三堆”、修缮路(墙)、绿化亮化等方面进行整体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屯环境整体得到明显改善,达到生态村标准。

(三)整治村容村貌

结合农村实际,重点开展六项整治。即:乱搭乱建的整治,房屋院墙的整治,人畜分离的整治,柴草堆(垛)的整治,水塘坑塘的整治,闲置空地的整治。要达到村屯街道无阻塞、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农民住宅安全适合,体现地区特色,有符合规划的硬化路面,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排水沟渠畅通,有合理的燃料结构和采暖设施,人畜分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重点是清除垃圾污物,拆除违章建筑,取缔占道经营,整顿施工现场,治理各种噪声,坚决杜绝对教学环境的干扰及不良影响,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五)整治集贸市场。重点解决大集场地,整治露天市场造脏、造乱、扰民、影响交通秩序问题,使露天市场、集市达到有专用场地、有专人管理,设施齐全,无垃圾积存,无污水溢流,无市场冒尖、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等现象。

四、保障措施

(一)科学统筹,加强领导。成立灌阳县村镇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王祥西担任,副组长由班子成员担任,成员由清洁办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清洁办。领导小组要统筹项目,推进计划实施,协调解决问题。每周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相关的工作记录和资料。每项工作要落实具体负责人,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在管理提升方面要建立机制,落实工作运行保障制度,确保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二)强化责任,各司其职。根据工作内容,逐一落实责任主体,形成牵头部门主抓,配合部门参与,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统

筹协调的工作局面。每项任务都有专人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抓好各个节点任务,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有序、顺畅推进。

(三)抓好资金,监督检查。抓好预算资金落实工作,积极开展融资工作,扩大资金来源,充分发挥现有城市管理资金作用,实现放大效应,要建章立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四)反映动态,营造氛围。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与组成部门做好衔接工作,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存在问题、整治成果和经验做法。要注重选树先进典型,抓好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促进新一轮环境整治不断升温。与宣传部门合作,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提升群众素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篇6: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条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县委、县政府决定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整治活动顺利进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高原生态4A级旅游县城和宜居宜游小集镇为发展目标,以解决当前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整治城乡环境薄弱地段为突破口,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工作标准和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城乡联动的工作思路,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努力实现城乡环境整洁优美,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培养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坚持标本兼治。做到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集中整治与常态发展、当前工作与长远目标、改善环境与提高素质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三)坚持向盲点死角延伸。突破薄弱环节,切实抓好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河道、经营摊点、废旧物资回收站的环境治理工作,重点解决建筑乱搭乱建、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摊位乱摆、废旧物资无序堆放等“脏、乱、差”突出问题;加强市场秩序管理,规范摆摊设点行为。

(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整治。按照城区、村镇、河道、交易市场、交通沿线、景区景点等不同层面,制定重点突出、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最高工作标准,集中力量,逐条整改,取得最大成效。

三、目标要求

以开展“十大整治行动”为重点,着力解决城区街道、楼院日常卫生保洁不到位,村容村貌环境脏乱差、景区景点环境卫生差、交通秩序不规范、标示宣传牌匾不规范、空气及噪音污染、公共服务设施管理运行不规范、城乡园林绿化设施管理不到位、市场及沿街摆摊设点无序经营、城乡建设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形成城乡容貌整洁、管理有序、人居环境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四、工作任务

全县以县城为重点、辐射各乡(镇)、农牧村、交通沿线及景区景点,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城乡面貌大整治、群众素养大提升活动。

(一)开展城区街道、楼院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全民大扫除活动,严格落实单位及个体户环境卫生“三包区”责任,重点整治单位内部、沿街个体户随意倾倒垃圾、泔水和冬季不及时除雪除冰等行为;搞好城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和重点区域卫生。主次干道要达到全天保洁,做到垃圾清运及时、彻底,垃圾箱保持清洁完好;清理城区绿地、广场、主次干道两侧绿化带内白色垃圾、废弃杂物、垃圾残土、砖头瓦块。抓好巷道治理,彻底解决背街小巷路面破损、坑洼不平、窨2

井下沉、排水不畅、照明不足、街容杂乱、通行困难等问题;整治居民楼院和楼道脏乱差现象,规范县城居民小区物业管理,重点对楼院私搭私建车库、库房和楼道随意堆放杂物现象进行整治,净化社区楼院、住宅小区卫生,组织广大居民集中有序开展环境清洁整治活动,净化、亮化楼道、庭院,绿化小区;严禁设置室外储物筐,禁止占用公用楼道和公共设施;加强对房屋装修等建筑垃圾处理监管,严查随意向河道、城乡结合部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加大城市执法检查力度,制定和规范相关处罚条例。

(牵头单位: **镇;责任单位:爱卫办、建设局、环保林业局、卫计委、大河乡、康乐乡、水务局、房管局)

(二)开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行动。严肃整治门前屋后、道路两侧随意堆放柴草、粪堆、杂物等行为,大力开展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等“四清”工作,集中整治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畜禽乱放等农牧村“五乱”现象,强化环境卫生清理保洁,促进农牧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组织乡(镇)清扫保洁队伍对集镇街面、公共场所定时清扫保洁,定点定时收集清运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建立垃圾集中堆放、集中运输、集中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和设施,动员广大农牧户开展庭院卫生整治活动,捡拾废旧塑料,清理沟渠杂物,规范物料堆放,做到庭院干净、居室整洁、畜禽圈养,无卫生死角;对张肃、元白、张马等主要公路在可视范围内的破旧、废弃建筑物采取拆除、遮挡、改造或翻新等措施,集中清理道路两侧柴草、残土、粪堆、白色垃圾等生产生活垃圾,做到整洁美观。

(牵头单位:各乡镇政府;责任单位:建设局、国土局、爱卫办、卫计委、公安局、交通局、旅游局、市场监管局、水务局、农牧委)

(三)开展景区景点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着力抓好重点景区、非主景区公厕卫生差,沿路沿线白色垃圾污染和乱刻乱画行为的整治,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管理,做到无污水污物、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加大对自驾游游客在非主景区乱扔垃圾、破坏景区环境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景区引导标识,突出造型特色,清晰美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加强旅游景区景点交通安全监管,提升旅游景区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景区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保持空气清新、舒畅;确保景区景点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造型美观、与景区环境相协调。

(牵头单位: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建设局、环保林业局)

(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统一规划设置停车场点,规范车辆行驶、停靠秩序;加大对城区街道、居民区车辆乱停乱放、无序占道停车、阻碍交通畅通和危及安全问题的治理力度,及时查处纠正违章违规行为,倡导机关干部职工绿色出行,步行上下班;加大对汽车、摩托车在城区超速行驶、夜间鸣笛等影响交通安全和故意扰民行为的整治;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交通管理和疏导工作,提高学校、市场、广场周边等重点路段和节会期间的交通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探索实行公共场所停车泊位市场化运作,严肃整治乱停乱放等违章违规行为和车辆拥堵问题。

(牵头单位:公安局;责任单位:交警大队、交通局、4

公路段、各乡镇政府)

(五)开展标示宣传牌匾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随意张贴小广告、散发宣传单、随处乱写乱画行为,强力治理城市“牛皮癣”。以清理为主线,以打击为手段,以查处为突破,以疏导为支撑,加大力度治理“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行为,合理设置公共信息发布栏,疏导便民信息规范张贴;统一规范沿街商铺牌匾设计和悬挂标准,在主干道及重点路段商户一店一匾,消除刀匾、重叠匾。严格牌匾审批手续,全面整治违章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新建楼区商户牌匾要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尺寸;对主要交通干线、沿街道路广告宣传牌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安装不牢固、破损陈旧、废弃停用和内容过时的牌匾一律进行清除或更换。

(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建设局、爱卫办、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旅游局)

(六)开展空气污染及噪声整治行动。整治烟花爆竹经营无序、随意燃放等行为,禁止人为焚烧垃圾、枯枝落叶,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引导农牧民科学利用和处理废旧地膜和秸秆,禁止焚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规范建筑工地管理,严格控制建筑工地作业时间,推行施工工地标准化建设,治理施工现场噪音扰民、扬尘污染及弃土污染城市道路环境的问题,做好洒水降尘和防尘降噪措施;加强建筑工地运输管理,硬化工地出入口,加大对拉运砂石等建筑材料车辆进城的管控,规定行车路线,重点整治载重车辆不清洗、不覆盖防尘网在城区道路行驶,出现车轮带泥、沿途撒漏、扬尘等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对尚未开工建设的拆迁现场,要采取绿化防尘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降尘,工地现场外围要砌筑

固定围墙,进行适度美化;严格控制公共场所商业噪声、宣传噪声、广场舞噪声,防止噪音扰民。

(牵头单位:环保林业局;责任单位:建设局、公安局、交警大队、国土局、安监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农牧委、交通局)

(七)开展公共服务设施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县乡及旅游景区设立的公共厕所有人建无人管带来的脏乱差现象;加强城乡垃圾箱、灯箱、交通护栏、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公用设施的日常维修管护,做到专人管理,美观整洁;维护维修破损路缘石、行道砖、检查井等道路设施和城区亮化设施,做到完好美观;规范整治电线、电缆乱拉乱挂现象,整合通道资源,对主要街道、单位楼院、居民楼院废弃无用和不符合规范架空敷设的电缆电线进行拆除或地埋改造;对城区各类排水沟网、防洪、泄洪渠进行整治,清除垃圾、渣土、淤泥、杂草和废弃物,修复清理水渠。

(牵头单位:建设局;责任单位:环保林业局、工信局、民政局、交通局、体育运动中心、各乡镇政府、供电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邮政局、网络公司)

(八)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绿化建设,以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公园绿化、背街小巷绿化、集镇和乡村绿化为重点,采取规划造绿、拆房增绿、治脏补绿、见缝插绿等多种形式,提高绿化覆盖率;对县城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绿化设施进行全面整治,清理更新枯死苗木,清洗维修花盆花缸,修剪整理树冠树形,清理裸露地块(树坑),及时补种绿化苗木,提升园林绿化档次水平;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及时查处毁绿、占绿行为,保证沿街绿地、绿化带长6

势良好,提高城乡生态质量和绿化美化效果。

(牵头单位:环保林业局;责任单位:建设局、园林站、各乡镇政府)

(九)开展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对街道随意摆摊设点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加大对乱摆乱卖、乱堆乱放、店外经营等现象的整治力度,合理划定设置经营区域,杜绝无照商贩沿路经营、倚门设摊、店前摆卖行为。加强对经营摊点的卫生监管,依法查处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的行为,确保经营摊点周边环境干净整洁;市场生肉销售入店经营,严禁无店、露天经营,加强执法监督力度,整治随意设摊、占道经营等行为;对废旧物品回收站进行治理,无照非法经营的全部清除,合法经营的必须划行归市,及时做好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

(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建设局、爱卫办、各乡镇政府、)

(十)开展违法建筑整治行动。加大对城区乱搭、乱建的监管力度,严格整治城区乱搭乱建彩钢房行为,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要坚决依法予以拆除,拆除工作中既要按政策要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反政策、敲国家重大项目竹杠、漫天要价、暴力抗法的行为,守住政策底线,坚决刹住不良风气。要对列入近期拆迁计划的地段、房屋进行详细登记,提前告知,市场监管、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不再办理任何营业手续,强力推进违法建(构)筑物的拆除工作。治理城区建筑凌乱破败问题,对单位长期未利用已破损影响市容的建筑物进行改造或拆除,对拆迁户搬迁后的房屋要尽快进行拆除。

(牵头单位:建设局;责任单位:法院、公安局、监察

局、国土局、各乡镇政府、卫计委、市场监管局、国税局、地税局、消防大队)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安排部署阶段(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10日)。各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结合实际,制定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健全组织机构,列出整治清单,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层层动员,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动手、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集中行动,综合整治阶段(2015年6月11日—2016年5月31日)。各级各部门按照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深入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监察部门对违章建筑启动行政监察程序,加大问责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观摩检查活动,强化督查指导,查摆问题,推广典型,推进工作。

(三)总结验收,整章建制阶段(2016年6月1日—2016年6月30日)。全面总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活动成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县上统一组织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和考核,通报考核结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法院、公安局主要负责人任8

副组长,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所辖各站所、农牧村深入扎实地推进工作。“十大行动”牵头部门要拿出活动方案,县直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职责,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抓好整治工作。省市驻肃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参与整治行动,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各部门要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发布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违章建设、空气质量整治的通告,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典型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乱搭乱建行为、影响市容市貌、环境脏乱差地段、市民不文明行为和暴力抗法行为进行曝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卫生知识和相关法规知识,引导群众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摈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营造人人参与和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宜居环境。

(三)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一手抓专项整治,一手抓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长期保持;要紧密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建立行政监督机制,并采取建立服务热线、设立公开电话或投诉信箱、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等方法,积极宣传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强化检查督导工作;财政部门建立经费保障和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配套完

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要加强城市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多发、市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洁队伍建设,优化奖励机制,强化责任管理;要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为长期保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效果打下基础;要尽快完善保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效果的制度、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体系,细化管理制度,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法规和制度保障。

(四)严格考核管理。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考核考评范围,实行目标责任制和严格的问责制。采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电话举报、明察暗访、定期抽查、随机复查的方法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务求实效。进一步完善督查通报制度,两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及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按时、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乡(镇)和部门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乡(镇)和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在新闻媒体曝光。

篇7: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以环境优美示范学校创建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以“进学校”活动的新成绩,为党的胜利召开献礼。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和《泸州市201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点》,按照“创新求实、拓展延伸、完善机制、保持常态”的工作主线,拓展延伸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范围和内容,大力推进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优美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巩固提高“环境优美示范学校”创建成果,努力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文明化”的治理目标,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二)具体目标

全市100%的城区(县城)学校、高中(职高)学校和90%的乡镇学校、80%的村小(校点)达到“五化”(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文明化)治理目标。

创建评选“泸州市环境优美示范学校”10所,复查“绿化示范学校”、“学校示范食堂”和“学校示范公寓”各5个。

学习贯彻《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师生知晓率80%以上,开展《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知识竞赛。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校园环境治理和建设

切实加大对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厕所、阴(阳)沟、垃圾库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力度,彻底消除校园卫生薄弱环节

和盲点死角,彻底治理校园“十一乱”(乱吐、乱扔、乱倒、乱停、乱放、乱摆、乱贴、乱建、乱搭、乱拉、乱涂),努力实现校园“十无”(无蝇、无鼠、无蚊、无蟑螂、无蛛网、无尘、无污物、无异味、无“牛皮癣”、无卫生死角)。

切实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文化建设,切实加强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卫生设施和后勤生活设施建设,竭力营造整洁优美、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育人环境,大力提升学校形象和办学品位。

大力推进节约型、环保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节约、环保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节约、环保观念,切实提高节约、环保意识,强化节约、环保措施,深化节约、环保管理。

(二)强化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进一步加强对师生员工良好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等的宣传教育,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持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全面提高师生员工文明素养。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巩固和扩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的社会影响。

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者服务”和“文明劝导”等活动,发挥学校和师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培养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提高对“进学校”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切实做到机构、人员、措施、经费“四落实”;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进学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二)做好五个结合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把集中治理与常规管理相结合,把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环境治理与养成教育相结合,把开展校园治理与助推社会治理相结合。

(三)严格督查问责

篇8: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 岫岩县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农民的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在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农村环境正在逐步地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 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长期以来, 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 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 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人畜粪便、各种生活污水往往任意排放, 污水横流, 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和粪尿也是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 生活、生产垃圾得不到集中处理, 大部分都倾倒堆积在河道两旁, 严重威胁了饮用水质的安全, 危害极大。

1.1 生活垃圾产生的危害

生活垃圾露天乱堆乱放, 臭气冲天, 蚊蝇孽生, 污染物严重污染空气并侵占大量土地, 对农田破坏严重, 垃圾内所含水分和淋入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 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1.2 生活污水产生的危害

生活污水乱倒现象十分普遍, 长此以往, 使不少农村水环境受到了日趋严重的污染, 导致水体水质变差, 甚至影响水体功能, 还污染土壤, 导致土壤出现酸碱化、盐碱化等。

1.3 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危害

农村禽畜养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不仅污染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 还传播疾病, 破坏环境, 成为岫岩县农村亟待解决的又一大环境难题。

2 岫岩县农村生态环境实施综合整治的建议

自2010年起, 为落实国家“以奖促治”政策, 岫岩县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3年示范工程, 总投资7324.05万元, 共涉及15个乡镇 (经济区) 57个行政村, 从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四大方面着手, 设立了水源警示牌, 修建了饮用水井防护栏、污水集中管网、氧化塘、污水排放沟、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垃圾箱 (点) 、垃圾转运站、户用沼气设施, 建设有机肥厂, 对废弃矿山进行植被恢复等综合整治工程, 进一步清理水源、清理田园、清理家园。通过3年的努力, 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特点的长期工程, 单靠哪一个部门都难以完成这项工作, 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协同作战。对此建议如下。

2.1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农业源污染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范畴, 其重点是推进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

(1) 开展摸底调查, 建立污染源档案, 并制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计划。

(2) 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 按照“治旧控新, 生态养殖, 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 有效规范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 划定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在基础条件好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展畜禽养殖治理试点工作, 建设防雨防渗储糞场、污水沉淀池、有机肥厂, 从源头解决岫岩县畜禽养殖企业畜禽粪便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2.2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

(1)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宣传和农村垃圾减量化知识普及, 使农民群众更新观念, 改变以往的生活陋习, 增强参与意识, 让村民意识到环境问题人人有责。

(2) 职能部门制定可行方案。有关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 对农村垃圾污染现象不可熟视无睹, 要制定相应治污措施。比如:在行政村全部建立“农户收集, 镇村清运, 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 也可以把环卫管理职能延伸到农村, 纳入统一管理, 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3) 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在乡村建立垃圾箱 (点) 、垃圾中转站或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垃圾处理厂, 对生活垃圾实行填埋、焚烧及堆肥处理, 确保群众有地方倒垃圾, 有设备运出垃圾, 有经费保障工作运转, 使乡村垃圾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2.3 实施村屯居民区绿化美化

开展“创绿色家园, 建秀美农村”活动, 根据各乡镇、村屯不同地域的具体条件, 探索不同的绿化模式, 实现一村一品、一街一景, 全力打造一批特色村和示范村。

(1) 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 对村屯四周及街路、巷路、房前屋后、庭院进行统一规划, 做到乔灌相间、高矮结合、错落有致, 体现层次立体感。

(2) 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 建设一批别具特色的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小游园。

(3)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村屯周围发展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形成树木围屯、林带环村的绿化网络, 并利用空闲地或垃圾区规划建设一批风景独特的“绿化区”和优美实用的“文化休闲广场”。

2.4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1) 发展生态农业, 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综合利用秸秆还田技术, 大力推广有机肥、绿肥等, 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推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控制农业源污染。

(2) 规范畜禽养殖, 加强对水源地上游各类大小养殖户的监督管理力度, 该取缔的坚决取缔, 该整改的严肃整改, 该治理的尽快治理, 以杜绝其对水源地的污染。

(3) 严把污染防控关, 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 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 不得上马任何可能带来水源污染的项目。

(4) 加快建设玉器集中加工区, 对水源地保护区域内的玉器加工点进行逐步规范整顿, 以消除玉器加工业对水源地污染的隐患。

篇9:明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高度摆位,强化组织推动

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农村环境也是生产力,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都把环境建设当成大事来抓,加强工作推动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抓试点(推进)村项目实施,又抓农村面上的环境建设,遵循省里部署、市县推动、村镇实施、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的思路,以每年组织春秋两次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动员部署。每年省里都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一道部署。制定出台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强化包保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帮扶的重要责任, 50多位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都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九台市成立了由6位市级领导、市直17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挂帅,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具体负责,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完善标准,实施重点突破

几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强化整治的标准,从村屯环境、牧业小区、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狠抓路、水、气、房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屯环境。全省修建水泥路(柏油路)28507公里,實现“村村通”10987个,完成饮水工程建设(改造)1499个村,完成改造泥草房33万户,修建排水沟48346公里,修建桥涵521个,建设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34288户。狠抓“三小五堆”的清理,先后清理空心房、柴草垛35万处,清除垃圾点150万处。此外,各地还加强了一批标准化粮仓建设,解决“地趴粮”影响环境建设问题;建设畜禽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实施了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全省按规划要求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5652个,着力解决了人畜混居、污染环境的问题;搞好垃圾处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垃圾点、垃圾处理场等设施建设,探索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村累计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30万个,建设公共厕所11306个,修建垃圾点30706个,修建排水沟2938万米,成立农村垃圾清理队8500多个,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辆1万多台,兴建洗浴点1109个,大规模开展春秋两季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狠抓绿化美化,创建优美环境。在全省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对村屯和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实行“有空就栽树,露土就栽花”,大力打造花园式村居。完成绿化栽树14782万株,种草120万平方米,栽花50多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路灯24033盏,建设休闲广场2012个,配备健身器材9300台套,改围墙80496万延长米,修建农户院门202358个,进一步提高农村美化水平。

3.创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在新农村建设的统领下,不断完善工作的推进机制和办法。工作上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坚持科学规划。在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边建设边整治,做到建设一处、整治一处、规范一处、达标一处,保证了建设效果;坚持农民主体。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等不来,靠不来,只能靠双手建出来。能不花钱的事就动员农民自己干,能自己做的事就鼓励农民干。很多地方都支持农民建立了村务或屯务理事会制度,实行项目农民确定,农民参与,农民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策引导。一些地方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连续三年工作突出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奖补、奖励资金。通化县2008年拿出奖励资金142万元,对62个帮扶部门、8个先进乡镇、13个标兵村、31个先进村进行了奖励。长春市绿园区将环境整治任务纳入干部工作年度评奖之中,推动环境整治的深入展开。

4.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事关长远的根本之计。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乡镇、村领导工作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乡镇、村屯成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队,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同时,加强环境整治经费保障制度、“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建设,增强群众保洁的约束性和自觉性,确保整治效果;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各级都制定了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定期督导检查,年终总评,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文化大集、走访座谈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深入实施,加大工作力度

上一篇:每次开电脑都检查磁盘下一篇:有努力才有真正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