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新年抒情散文

2024-04-22

忆新年抒情散文(通用14篇)

篇1:忆新年抒情散文

忆新年抒情散文

孩童时,刚进入冬月,就缠着父母问:几时过年?妈妈笑着回答:你想起二十八过年哟!意思是说你想得美哟!那时过年就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想望。

我们这里的习俗,一年中的最后一场也是最热闹的一场,叫封场。何为封场?心里暗暗想着:不会是人们用什么东西把场封起来吧?于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结果是引来全家人的哄堂大笑,而自己还是一头雾水。但大人就是不告诉你。直到有一天,才揭开了谜底……

还记得那次赶场的情境,在赶场的前一夜,把自己认为最好看的衣服洗净,烤干。因为赶场照例是得穿新衣服的,整晚整晚都在想着赶场的事。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起了床,草草地吃过饭,把头发洗过后,梳了又梳,镜子前照了又照,觉得一切妥当后,才跟着大人屁颠屁颠地出了门。

来到场上,心里有几分恐慌,生怕一不小心而走丢,紧紧地拉住大人的手,当然兴奋是难免的,东瞅瞅,西望望,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你应接不暇。新年了,新衣照例是一定要买的,走进店里,选中之后,大人忙着砍价杀价,而自己心里只在那里乐呢!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买鞭炮了,来到鞭炮市场,鞭炮声此起彼伏,卖主在眩耀自己的鞭炮是如何如何的响,只见卖家用夹子夹住鞭炮点燃,而自己赶紧捂住耳朵,而父亲会挑选最响的一家,买一大篓火炮才作罢。

回家的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同村的人会聚集一大路,说说笑笑,谈论最多的是你家买了多少鞭炮?是不是买了一夹半(调侃语,意思是说你家舍不得钱买鞭炮)?然后是一阵大笑,有时还会坐马车,当然也只是给孩子坐的。坐在马车上,立刻觉得高大起来,犹如得胜将军搬师回朝一般!虽然要走两个多小时的路,但一点已没觉得累。

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拿几个鞭炮出来放,这时会引来没去赶场的小伙伴们的围观,此时他们会投来羡慕嫉的目光,然后给他们描绘在集市上的所见所闻,心里的那股得意劲无以言表。

年三十那天,全村都迷漫在喜庆祥和之中,大人们在忙着准备年夜饭,为了过年得准备好几天呢,当然汤巴儿和豆腐是前两天就准备好的,而年三十做些什么呢?这天就得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还得准备过年五天的吃的,用的柴,菜,米等,因为这几天是不能动菜刀之类的,舂对,推磨也是不行的。然后呢,大人们就要烧肉,煮肉了,听着烧肉时的滋滋声,看着肉在锅里白花花的翻滚,闻着刺鼻的肉香,就在锅边不停地咽着口水。肉熟了,捞着带点肉的骨头,抹上点盐巴,就啃了起来,其中滋味,现在岂能体会?

下午三点过后,就会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了,这下可慌了,因为之前已和小伙伴们打了赌,看哪家最先吃年夜饭。这段时间,只要看见哪家在点香,烧纸,就飞快地跑去围在一起。不是去候吃的,而是去候放鞭炮,当主人家点燃鞭炮,而小伙伴们早就做好了“抢”鞭炮的准备,鞭炮声一停,我们立马冲过去抢了起来,那阵式不亚于抢金元宝。然后炫耀,谁抢得最多。这时,主人家会叫我们去吃饭,然而我们最大的.奢望是能赏给我们几个鞭炮,照例是每人会给几个的。

该自家吃年夜饭了,先要祭奉逝去的先人的。父亲忙着折纸,打纸,撕纸,母亲忙着准备供品,而我呢?则负责把供品端去摆在堂前的大桌上。父亲点好烛,燃上香,开始烧纸了,只见父亲嘴里念念有词,但不知他在说些什么,猜想,可能是叫祖宗来领钱去吧!抑或是叫祖宗保佑儿孙身体健康,读书考大学吧!烧完纸,父亲还要叫我们在堂前鞠三个躬,然后说,放鞭炮,我们会自豪地用竹竿挑着鞭炮,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好像全村就数我最伟大!

饭桌上,爷爷奶奶坐上席,给爷爷奶奶倒满酒,夹上菜,然后说一些吉利的话,而我们几姊妹会念上父母教我们的顺口溜:“红萝卜,咪咪甜,望倒望倒要过年,又喊公,又喊把,又煮萝卜又煮嘎,又放火炮又好耍”!年夜饭必须要剩一些,意思是年年有余。

吃过饭,晚上已是最高兴的时候了,我们会去各家各户串门,说一些吉利话,这晚上各家的火都烧得很旺,各家都会拿出最好的东来吃。门串完了,小伙伴们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做自己最开心的事,而那时我们最开心的是用扑克打升级,这晚上大人是不会管我们的,任凭我们怎么玩,怎么闹,有时甚至通宵。其中之乐趣,尚能体会乎?

大年初一,就要比一比哪家起得最早,哪家的火炮响得最早,叫烧天香。这一天必须要说吉利话,不能骂人,不能说死,完等字。早饭照例是要吃汤圆的,吃饭不能说吃饭,只能说吃茶,碗是不能洗的,距说是为了炕蚊子,地是不能扫的,距说那是一年的财运。这天是必须耍,不能干话,如果干活,那你一年到头都是劳累命!

……

儿时的记忆已逝去,如今,人们吃好了,穿好了,住好了,但心里为什么总是空荡荡的呢?

篇2:忆新年抒情散文

早上送孩子去了幼儿园,和大姑娘一起去很有名的一家羊汤馆喝汤去,和往常一样,一切都是很美好的发生。

我们坐在中间位置,我注意到门口坐了一位老者,没有吃饭。我们吃完,剩下了两块饼,女儿去拿袋子,我起身准备离开。有注意到老者往这边看了看,有起身的动作。我往旁边走了一步,老者走到桌边,拿起饼。这时女儿过来了,我赶紧示意女儿过来,只见老者拿出一个袋子,把饼装了起来。我问女儿:我们再买一个给他吧。女儿说:不好,那样他会不舒服的.。女儿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买了一个汉堡咬了一口放在桌上,保护了另一个孩子的尊严。

看到这个老者,想到了上次雪中扶起的老人,这些人多需要陪伴呀。

想起了外婆。当年在姐姐家的院子里,外婆对我说:你给我一块钱吧。我说好,我再多给你十块吧。外婆坚持不要。不知道外婆只要一块钱干什么。只见外婆颤颤巍巍地向大门口走去,出了大门,向左边拐去了。我骑车从那儿经过时,见路边有一个乞讨的人。外婆来的正是这个方向。我明白了,对于外婆来说,这种行为一点都不意外。

外婆在晚年时身体不太好,一个胳膊经常打颤。一次,带外婆去吃馄饨,外婆说不吃吧,会碰得碗咣当响的。我对外婆说:响就响呗,没事。吃饭时,真如外婆所料,碗咣当咣当响,周围人都看过来。不管他们,我们只管吃就对了。外婆笑了,我也笑了,眼里确含有泪水。

篇3:抒情散文阅读教学谈

先者有言, 美的音乐要有音乐的耳朵。欣赏美的作品难道不要美的眼睛、美的心灵?眼睛用来对欣赏物的第一步照射, 深入的将是心领神会, 达到这个要求,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广阔。

《石榴》在其他树木都不想争妍斗艳的五月却开起了花。

《牵牛花》的藤蔓无时不回旋向上, 有着惊人的“生之力”。

浙江名山“雁荡”接受建国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奉献于人的“风姿”, 给人们带来长久的思索。人们熟悉的物, 熟悉的景, 经过作家深邃的思考, 发掘出一个个耐人咀嚼的意念。抒情散文往往借助景和物, 或含蓄、或清晰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而作者传递闪光的信息又恰是透过一个个由文字组成的画面。因此学习这类文章, 应努力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胳, 捕捉蕴含于画面的真正含义, 达到与作者共鸣的良好效果。

当然, 文学欣赏存有差异。同一作品, 不同经历、阅历会有令人惊奇的争辩。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 最终为众多读者喜爱。教师的任务, 是使学生经有音乐的耳朵, 对事物的美, 力求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所谓想象, 稍作抽绎, 应要求学生有相对的心灵感应, 以合拍于作品。抒情散文教学可以此为立足点之一, 把作品提供的内容化成一个画面, 使之映显在脑屏幕上, 然后从不同角度揣摩, 获得初步感知, 继而鸟瞰画面全景, 从整体构成的声色并俱的画景中扩大自己的思维, 联系已有的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艺术魅力是教学的主旨。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然后产生画面。思维闸门打开后, 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 画中之景, 有静有动, 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教学, 收效良好。

自古以来, 人们对竹的吟诵不乏佳作。正如用“出污泥而不染”来咏莲那样, 颂竹常常离不开对它高风亮节的赞叹。如今, 我们看到的是莫干山的竹海, 摇撼于风雨中, 沐浴在金色里。这里我们先让学生以文字的表达为特写镜头, 看到那老竹, 那新竹, 那砍剩下的粗壮的竹桩, 那伸向蓝天的细柔的竹梢。

农家竹园伴随学生度过十几个春秋。挖笋、松土、砍竹、编竹、儿时的乐趣唤起了他们的想象。追思处在不同背景下的竹子, 品尝深藏画面的意味。教师摒弃按部就班的分析, 加以适当点拨, 学生便领会文章所揭示的自然界新陈代谢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借景抒情, 晴雨竹图, 联系一定的社会内容, 对作者表现的新老两代交替的独特感受也完全领悟。可以说《竹》反映的思想前无古入, 因为历史赋予它崭新的内容, 作者又以严谨的思索产生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主题。普通的竹, 通过想象, 经过思考, 其竹情竹趣表现得别有风味。学习《竹》, 学生如呼吸了清新的空气, 对文章新颖的立意恍然大悟。‘赏析作品时, 大家深感作者想象的丰富。

打开思维的匣盖, 追索画面的立意, 学生一旦领悟到独辟蹊径的主题时, 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手法。学好这样的作品, 不仅增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更可贵的是导到思想上的启迪。长此以往, 人的精神世界必然更丰富, 情感也更趋高雅。学生通过学习, 提高了鉴赏与习作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外习作中, 以家乡的石板桥为对象, 提炼它的内在品格。普通的石桥, 每天迎送人们往返, 忍受一定负荷而默无声息。学生展开了想象。人们都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园丁, 把教师比作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不是更有新意?这一比喻, 除想象细腻, 再一次说明想象的重要。成功的想象能孕育出清新的主题, 在抒情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已十分明了。

篇4:忆江南:最忆是周庄(散文)

在一个初冬的雨夜,我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一个被碧水环绕着以河为街道的村庄,“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村庄,中国明清建筑保留得最完美的村庄。

站在周庄,我就站在了中国的江南。

在我印象中的周庄,是陈逸飞的画笔下温润细腻的飘逸的江南水乡,是三毛哭着舍不得离开的世外桃源,是摄影师镜头里深邃宁静的梦幻泽国。

当我呼唤着她的名字,轻轻来到她的身旁,还是被那瞬间流露出的绝世风骨震撼……

入夜,周庄正静静地依偎在江南的细雨里,是那样含蓄,就像穿着斜襟衫的江南女子,搅着衣角那般临风的妩媚。时空中飘逸着独特的古朴与典雅。我的脚步声就回响在历史的屋檐下,月影与红灯笼交映下的氛围让垂柳颤动着,风随意地流动,流动的还有江南水乡清澈的暗香,一脉浮雕般的画境洗练得神神秘秘。让人体会到徐志摩笔下的文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如果说夜雨里的周庄是一个清秀的江南女子在水边伫立成一首婉约的宋词,那么清晨雨中的周庄就如一片泊在湖上的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荷叶,我不得不惊叹那出神入化的江南神韵了。在周庄,俯拾是诗,仰首是画,随意切换一个角度,都是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画,这“画”中既有大写意,又有精工笔。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它是把家建在水上的,所以它也是睡在水上的。船是它的床,河是它的路。水乡人家的门前几乎都停泊着小小乌篷船,小河自然是人们随意徜徉的大街小巷。家家面河而居,户户窗轩临街。如在庄上的张厅,我看到了后花园中的一方水池,池子是灵动的,连接着外边的河道。水池边上有缆船石,可拴紧船只。屋里的主人可以在这里坐上小船,驶向通往外部大千世界的水路,来访的亲朋好友可乘扁舟直抵后院,活脱脱一道“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水乡奇观。

在周庄,只有沿着水的痕迹,才能找到通往外面的村道,“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舟楫”是周庄人的“水鞋”。三百首唐诗有一半浸在水中,而周庄却是整个儿。周庄与《水经注》,原是一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啊。

这样无处不在的水的环绕,再加上纯粹的明清建筑配上青青的石板路,周庄,真的是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水乡”。

有人说周庄是“东方威尼斯”,我偏要说威尼斯是西方的周庄!

放眼细雨之中的水乡,犹如一双江南女子的秋波美目,水灵灵的充满灵性,是那样不可抵御地诱惑着我。视线之内,小桥流水岸边的垂柳,在绵绵的雨丝中迎风婆娑而舞,湿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浸润的心绪是那落下的雨滴,一半沁入水巷,一半洒在青石上。我站在小巷口看水,我倚在桥栏上看水,我追着河道上的小船看水。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出神,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仿佛看到水巷深处,摇出一舟,舟上那明清时代的女子穿着蓝印花的衣裳,载满鱼米和莲藕,一路唱着江南小曲从外面的湖泊回到这样宁静的家园的时候,那些炊烟从每户人家的屋顶飘出的时候,周庄,应该是最美丽的时刻和最动人的时刻吧。

我与明清之间,只隔着一个周庄的距离? 冥冥中我生出这样一种幻觉。

河里游弋着一艘艘木制的小船,船橹击水,绿波翻涌,船上传来游人们欢乐的嬉笑和船妇舟子们演奏的江南丝竹的悠扬旋律,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我急急地寻找了小码头。等候了一会儿,上了一只小船。天上飘着雨,我的指尖撩拨着周庄的水,那感觉是清凉凉的,好像触着了少女的肌肤,好像握住了温润的翡翠。小船徐徐地穿过了一个个月亮般的桥洞。岸上垂下的柳条,轻轻地拂着前边船娘头上的诗意斗笠,抚摸着船脸。船夫约有六十开外,手执木桨,轻车熟路,领着我们在周庄的水巷河街里悠游。河面被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和着雨点迷离闪烁。

离船登岸,撑一把雨伞,走进石缝里长着苔藓的青石小巷。一阕一阕的雨,很缠绵,很轻松地从水中跟着就移过来,淅沥沥地洒在青石板上那些古朴的旧事上,有淡淡的水的气息从小河边忽忽悠悠飘散过来,我感觉自己好似正漫步在戴望舒的诗句里。

在三毛茶楼前我驻足良久,好似嗅出了三毛残存着的味道。没有错,曾经三毛就是在这里,倚窗而望。听周庄人讲述那般情景,三毛曾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老祖母哭泣,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啊。三毛临死时还念叨着周庄。

周庄是让三毛浓浓乡情得到最大释放和挥洒的地方,三毛把她的泪水蕴合在周庄的水里。

水托周庄,周庄托水。从陈逸飞的《故乡的记忆》画卷,到三毛生命最后的呼唤,我明白了,周庄最终托起的是人灵魂的乡情,她是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啊。

在我离开的一瞬间,周庄这个美丽的女子,她浑身妩媚通透的灵秀感、不加修饰的自然本色感、天地作合的融通谐美感、浓郁的乡土风情感、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已湿漉漉地淋透了我全身。

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想,虽然现在不是烟花三月的季节,没有桃红但却有柳绿。那种流淌着的江南味道就是用吴侬软语浸泡的清茶,浸泡的不仅是茶水的绿意,更浸泡出水乡人的淳朴淡泊。

篇5:雨忆抒情散文

喜欢聆听夜雨,这是我从小到大就有的一种特别的心灵感应。

夜雨最温馨,最动情,最有韵致,其灵新之气,荡涤了纷扬的污秽尘埃,淹没了功名利禄的喧嚣,使躁动不安的都市透出几许安谧。那样的雨夜,临窗而坐,看雨在玻璃上生动流淌,听雨在窗台屋顶上优美叩打,会有一种置身禅宫净土的感觉,你不忍用一丝半点的恶意邪念玷污这大自然的恩赐,也不忍有一时片刻的惰性辜负这夜雨营造的怡静氛围,总想读点什么,写点什么。若不读不写,只静坐看雨听雨,那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逸致,你会由那清越的雨声生发种种妙不可言的神思遐想,想笋的破土竹的拔节,想山的葱茏溪的窈窕,想成熟的豆棵在五月温柔的阳光下叭叭炸荚,想扬起的谷粒在绚丽的夕阳斜照中沙沙地……你会愉悦不已,兴奋不已,不知不觉地忘了窗外灯红酒绿的诱惑,寸利得失的纷争,而陶醉其间,思绪安然,这便是听雨之乐。

独爱听雨,“和风吹柳绿,细雨点花红”的烟雨轻浥,给喧器都市、闲逸村野平添一份迷蒙婉约的柔美。抑或“春潮带雨晚来急”的纷纷扬扬,像一支雄伟的交响乐演绎出天地的声势。雨,在我心中,不仅仅渲染一种豪放或潇逸的景致,更浓墨着一掬深深的感恩情怀。

小时我在偏僻的乡村上小学,由于父亲在离家很远的铁路上工作,家里留下瘦小的母亲要每天面对繁忙的农活,总心有余而力不足,照顾不了我们几个正上学的`子女;所以在下雨天,脚穿破胶鞋的我常常要一个人一步步艰难地走过一段通往校园的泥泞小路。有时因下雨路面实在太滑,人小力不从心的我常不小心摔倒,弄得一身泥水,没法到校上课,为此我曾悄悄哭过几次。

后来,母亲知道了这事,一遇下雨天,就早早地起床把家里收拾好后,把她那双脚底已磨平的破旧雨靴栓上自己搓的草绳,然后背起我一步步艰难挣扎泥泞小道上。那时因经济落后,许多人家都还没有用上雨伞,母亲就戴着破旧的斗笠,我则披着一块装化肥用的塑料胶袋顶在头上。当看着密密的细雨水慢慢从破斗笠里流下来,淋湿了母亲的后背,听着那“滴滴嗒嗒”响在耳边的雨声,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莫名的难过滋味。有人说雨是温柔的、浪漫的、惬意的,可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听见细雨那似泣似哭,我心里多么希望雨能再小些,雨声能在小些啊!因为淋雨母亲常所患了感冒,让我心里十分内疚。有几次雨天我为了不连累母亲,悄悄自己一人先走,母亲知道了追上我却不用分说,就一把往我把背上送,那时我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一起滚落在母亲背上。到了学校,身已经湿透母亲将我紧紧拥住说:“小伟,跟妈妈一起学会坚强,日子总会好起来!” 就那样母亲风雨兼程地在雨天送了我一个学期,直到她后来含泪忍心卖掉了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给我买了一双长颈的新雨靴,我才总算自己“独立”过了泥泞路。

如今每次下雨,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难忘的往事来。

品味夜雨,也就是品味生活,品味人生。如果你的心胸清纯如雨,那么你的思想之翼便能从雨声中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年少时我们曾课本上读过到过这样的经典句子,经年不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种由雨声引发的所思所想,或敬可佩,可歌可颂,我虽不能为之,心向往之。

篇6:秋忆抒情散文

史铁生在文中这样写道:“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写的很生动,富有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活景象,我非常地欣赏这句话。当然,我们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不同,而每个季节也都有不同。我认为秋天是多愁、伤感、孤寂的季节,就如同杜甫写的《登高》诗句一样,是如此的凄婉……

时间流逝,已经步入了八月——秋季,每当这时候,我都会觉得又是一年过半了。秋天也好也不好,好是丰收的季节,不好是伤感的季节。

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我不知道草儿会如此的伤感?却丝毫感觉不到喜悦的感受!是枫叶纷纷掉落的原因吗?还是因为别的心事……心事却是诸多,却无法一一道来。就如一首歌曲唱的那样:“心中有无数秘密,欲诉无人能懂”,而我的心情就是这样!同时又很孤寂。还有一个特别的心事,总让我心有一虑,不知做法对不对?我也明白这没什么,可我就是不安……真怕会成为永久的回忆了!总之我在等待一场聚聊,但愿不会成为永恒的回忆。

秋天是美丽的吗?当然是美丽的,她是美的凄凉,美的沉寂,而这也许就是秋天的魅力所在吧。要说秋天是什么颜色?那就要数“金秋(金黄色的秋天)”一词了。

夜晚,秋风习习,显得格外孤寂、寂寥,还有知了在不停地鸣叫,有时让人厌烦、有时让人喜爱,而这大概就饱含着我们所有的情感吧?我想:或许文人墨客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惆怅。而我的惆怅又有谁知?想不失意就难……

秋天啊,你为什么会如此的凄凉、伤感?让我捉摸不透你,也许我们是同一类,都是:孤独者一个,是没人能真正的解读这种孤独,唯有自己能解读。

秋天,如同一个凄婉而缠绵的诗歌,也更是伤情的季节……我常常叩问草儿:你为什么会如此多愁善感?为了什么?连她自己也答不出来。

八月,中秋节又要来临了,好一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节。而我却想了一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句话让我感到如此的伤感、凄凉!家人团圆,却又要分离,正所谓“有阴晴圆缺,有悲欢离合”,因此才会有团圆吧?也是有分分合合这才叫生活啊!人生也不过如此而已。我想,中秋节为什么会在秋季的原因了?因为秋天是多情而伤感的季节:合是欢乐时刻,分是伤感的时刻;也正是我们的情感所在,我们都会期待、会盼望和亲人团圆欢聚,有谁会愿意分离?分离总是伤感的时刻!而当我们和亲人远离的时候,剩下的也只有孤寂了……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好伤感凄凉的夜晚。

另外,在这个特殊的秋季里,又有了一份喜悦之情,因为诞生了一个小生命!我衷心的祝福她健康、快乐地长大。

篇7:忆往昔抒情散文

窗前椅思 秋风拂起,瑟瑟微凉。

昔日的你,依然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你我之间,虽同在荆楚,却相距甚远。我的内心看似平静如水,其实却一直是汹涌澎湃,不只是对你的思恋,还有对你的无比倾佩。 想象中,你柔嫩的眼神里是万千的稚弱,惹得众人心生怜爱。

淡淡的,似花香般萌萌茵茵。

昨日的你,似乎还在眼前,尽管没有真实见过你,确是一见钟情。如今的你,毅然选择了文科,而我却无奈了读了理科。你是玻璃窗外的`世界,无限遐想,却不能伸手接触,相比数年之后,我们还能聊些什么呢?

曾经的我也斗志昂扬,中考时,热血沸腾,发誓要考进黄冈中学与你比肩,不料现在没落于县城一中,走过这一年,也走进了高二,但却似乎恍惚的过着,失去了曾经的我。过去的激扬,现在早已所剩无几了。

想必襄四定能为你展望前程。身在落后衰败的黄冈,比起千古流芳的襄城,那是无尽的叹息。。

篇8:再忆母亲-抒情散文

母亲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多年来,我写了不少怀念她的文章,然时感意犹未尽,总想再写点啥,却又一时无从下笔。

记得母亲去世不久,我老是梦见她。每次就穿那么一件薄素装,不是在田间地头劳作,就是慈祥微笑地向我走来,或者我们母子坐着一同说些什么……如今十年过去了,我几乎每年都能梦见他老人家的身影。母亲在世时,委实说,我这个逆子从未梦见她,可她一去,则年年如此。

人常说,经常梦见已逝的亡人,对生者不吉,尤其与之搭言,更是不吉,好坏暂且不论。佛家讲:人的活动思维只能限定在三维空间,梦境属于四维空间以上,人力就无法知晓。按此说法,母亲已属于来世,她到底为何要经常托梦,是吉是凶?我是不得而知;佛家又讲一刹那,一刹那虽为六十分之一秒,却有九百个念头生灭。如此说来,我的梦境或许是由于刹那间思维所致,也即人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或由于刹那间我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念想,引母亲不安,夜晚便托梦于我,或母亲想用此方式让我知晓她的处境……

最近我又梦见了母亲。我弟兄三人和她在一起,她穿得仍很寒薄,似乎很冷。我给她掏出一百八十元崭新的人民币,她微笑着收下了。我还问了一些情况,她也一一作答。梦醒后我又一次陷入了迷茫。这到底为何?难道是农历十月初一鬼节快到了,她托梦又向我要冥票、寒衣吗?说到寒衣、冥票,她去世十年来,我几乎年年此日给她送啊?难道又是她从未收到?民俗说每年此日送到坟前最真,满路上烧的.先人收不到的,难道真是如此?说起来我倒真是多送在路上了。因离故乡远,且又懒使然,也真是孝心不具啊!母亲活着一年很少回老家一趟,母亲一去,更是从心底里远离了故乡。今年的鬼节,我可得要亲上母亲坟茔烧祭了。

母亲生前最牵挂、最不放心的是我,可能死后常挂念的也是我。长此以往,儿岂能安?

回忆母亲生前的家世,也是很凄凉的。母亲出生在我们本村,排行老大。当年外祖母生下他们弟妹八人,拉扯得不容易。xx年前后,大舅因痢疾脱水而死,时大妗子刚过门,外祖母遂千方百计叫她留下,给二舅续了弦。

农业社后期的xx年,外祖父在一次放羊时突然中风,不久离世,刚到花甲之年。时母亲弟妹剩七人,除母亲、大姨、二舅成家而外,其余三舅、三姨、四舅、四姨均未成家,外祖母家遭此打击变故,母亲的思虑是可想而知的。

改革开放后不久的xx年冬,二舅又因胃癌不治,撒手人寰,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时不久大妗子又要改嫁,外祖母又强留叫把孩子拉大,后大妗子带一男孩仍出走别家。

好不容易他们弟兄姊妹几个均各自成家,母亲又为二舅的几个孩子操费了不少心血。其时我正在读高中,寒假回去,母亲就说:“你奶孽障命苦着,年轻轻时,你爷走了,她一个抓养你舅舅、姨姨几个,挖苦得很。现在老了,也不得心闲,又为你大妗子撇下的几个孩子经常操心,哎……”当时我尚不能正确理解母亲的心意,现在想来,母亲的忧思是多么深重啊!

时下外祖母家各事均好,除大姨在本村而外,几个姨姨、舅舅都带全家上新疆发展。母亲逝前两年,外祖母也被接到新疆。20xx年春末母亲逝世后不久,老人感到很心急,提出硬要回老家来,舅、姨们没办法,又将她送回来,由大姨家照看,仍住其老宅。新疆回来后,她又硬要来我家看我母亲,大姨等亲戚们没办法,均瞒哄说母亲去了我处,可外祖母仍不相信,执意要去;愈是强留,愈是要去,最后终于察觉了内情……

那几年亲人们相见一回,外祖母就痛哭一回,我去看她时,她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亲热又难过地说:“我的娃,你妈孽障着,拉扯你们几个苦死了,没享过一天福,好不容易你们成人了,她又走了。哎,我命苦着……”面对老人的哀痛之状,我除了伤心痛哭,还能再说什么呢?我自感罪孽深重啊。

尤其可悲的是,母亲离世十年了,而外祖母却仍健在,今年已八十有七了。去年母亲九年祭期回故乡时,我又看望了她一回。今年春节仍去看望她老人家,仍是精神硬朗,谈吐整齐,耳目清楚,只是每次见面,平添了许多伤感,总使老人难过好一阵。祖孙相见,含泪盈盈,谆谆言语,留连而别。

我每次看她总要祝老祖母健康长寿,争取年年拜望。她却哀叹着说:“你妈年轻轻的走了,把我不死么,越活越攒劲了。暂娃娃不要记了,你妈走了享福去了,把罪孽给我撇下了。”她还说到几个儿女数我母亲最孝顺,这我知道,母亲在世时,不仅孝敬我祖父母,还孝敬外祖母。我每年回家拿点好吃的,她都舍不得吃,总说要给外祖母留下。20xx年春节过完我走时要给母亲一百元,她坚辞不要,并说:“我不用钱,你给上十五元就够了,我要给你外奶做老鞋。”不料,祖母在,她先去,空留其老鞋。

春秋时的皋鱼说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母亲已去十年,有谁能说清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呢?按佛家的六道轮回说,到底于母亲有无如外祖母所言的享福一说?我仍旧不得而知,宁可信其有吧!呜呼哀哉……

篇9:初一抒情散文:忆200字

走在大街上,看着嬉笑的小学生,心头涌上一股某名的惆怅。当火辣辣的太阳逐渐变暗,我们在那个夏天,毕业了。

我们曾经一起哭、一起笑,打闹、拌嘴,负气是常有的事,可是现在,初中了。

我们都有了一个新的环境。

你,她,他,还会记得我吗?

曾经讨厌过的你,曾经的你,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你呢?好想看看你,现在是什么样子……

当心中的思念愈发强烈……

篇10:忆新年抒情散文

酷似我那内心最后的挣扎

曾几许,

同叛流年,

却不想,

跌进了流年的深渊

辗转,反侧,待眠,

孤月深深深凄冷,

恰似我那内心最后的曙光

回首昔日,

那些岁月,早已足够,

轻偏早已麻木的脖子,

却不想,

瞥见了你我的纪念照,

转头,

清泪已然砸地……

篇11:忆新年抒情散文

你悄悄把爱刻在花瓣上,

转眼间,

花开花声鸟无踪,

甜甜的,

是何等的宁静而自由,

美丽而深远……

篇12:重阳节忆母_抒情散文

其实,也不是什么远行――当时,单身工作在同省的另一个城市,春节的探亲假已满,该回去上班了。

早晨醒来时,外黑内亮之中,第一眼见着的还是妈妈,虽然六十多岁了,但仍五官端正,短发围脖,白净的肤色显得仪态俊雅。她正坐在我的床沿――这些我原已想到,只是凌晨太早了,她尚不须忙开家务事。我就敲敲妈妈的背,怨她不该起早,因为昨晚讲好由我自己去赶早班车的。妈妈立刻转身向我,脸上的笑容仿佛一阵驱散愁云的春风,她抚摸着我的头儿,说:“没事!没事!”

我不好意思地偎近妈妈。这时,我才发现火炉也拉到了床前,早餐正焐在上面、等着。天还是冷的,所以,她仍未舍得催我起早。面对妈妈无言的关爱,我知道害羞了,赶紧爬起床,一道吃完饭。接着,我拿过妈妈已经帮我收拾好的行装,正要出门,她却突然喊住了我:“等一下!”

她递过来一个拎包,指着里面,说:“鸡蛋家中还有,这些都是熟的,上面几个是卤蛋,你路上吃;下面几十个咸的,留带回去吃,每天两、三个,现在天冷,不会坏的,可以吃十来天。”

“好……好……”我相顾妈妈满眼的惜别之情,被动地接过包。她就拉起我的手儿,不知不觉已到了院外,才慢慢地松开。

我又离开妈妈了。

走着,走着……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难舍的回望,便转过头,发现妈妈还伫立在门口,迎着北风,正投来关爱不停的目光!早晨的残冷更甚,但我明白,只有将自己尚属幼稚的身影尽早从她眼中消失,她才会牵挂无依而返回屋里。

于是,我赶紧朝妈妈摆手,且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如今,已经二十多年过去,值得安慰的是,我没让妈妈失望。而且,“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我还愿久久陪她等高、“踏秋”。

篇13:忆新年抒情散文

清风苦,夜影斜,

小生偏教醉无眠!

弹一曲:

痴情可有?知己如烟!

千杯话凄怜,

滋味更敢言!

人间果恨爱缠绵!

往来云,犹要寂寞无边!

隐士堪笑有情缘。

新风喜,月影缺。

小生当真醉如仙?

叹一句:

癫狂能否?万里婵娟!

百般忆别离,

生死又年年!

人间到底爱竟艰!

秋冬雨,还作相思无限!

篇14:新年抒情散文

小时候过年,留给我的美好记忆是杀年猪。那时家里穷,盼望着过年能够过把瘾地吃上香喷喷的猪肉。平时只有谁家结婚吃大席时才能享受肉的美味,过年就可以有肉吃了,穿新衣服了,这是那时我们小孩子急切盼望过年的缘由。

过了腊月廿三,村里大人们就准备杀年猪了。农家把养了一年多的猪在年关杀了,即能美美地吃上猪肉又能换回一家人半年的花销,划算的很。对门的效和大叔杀年猪的手艺好,除了过年的时候自己杀猪外,还经常被人请去杀年猪。杀年猪时人们在路边支起一口大黑锅,里面添满水,用劈材在下面烧火。三五个壮汉把一头把正在挣扎的年猪的四蹄捆绑住,抬到案板上,然后由效和叔去杀,效和叔拿起足有20公分长的细尖刀,一刀毙命。杀完后,为了方便刮毛,再在猪腿处开个小口用嘴往里面充气,有时用打气筒往里打气。等到年猪被气顶得鼓胀起的时候,用烧开的水往猪身上浇,这个时候再用刮刀轻轻一刮,猪毛和身上的脏污就轻松褪尽了。在我的记忆中,很多是被刮净毛屑的白白胖胖的年猪被立在案板上的情景,我们小孩子围在周围,争论着准备要哪个猪蹄甲用来制成年灯。大人们说用嘴漱猪尾巴能治流口水的毛病,猪尾巴就被流口水的小孩子们在案板边上漱来漱去,现在想起来真没有什么科学道理。肉被分离开后乡亲们就开始买了,这家十斤二十斤那家八斤,不一会儿一头三四百斤重的年猪就只剩下肝肠等内脏了。

有时效和大叔每天要杀七八头猪,主家常常把肝肺大肠猪血等送于效和叔,算是杀猪的回报。村民大都不去集市上买肉,怕缺斤短两不够秤,自己杀年猪就图个放心肉、实在肉。母亲把买来的肉一半用来切片过油,炼成猪油烧菜时用,过油肉来客时再吃。家里面穷天天吃豆油吃不起;剩下的一半就用来剁成碎屑,和萝卜白菜调成美味的扁食(水饺)馅。晚上我常常踩在板凳上去偷挂得高高的竹篮里面的过油肉吃,那滋味真是绝妙的极品。那时,很多农民家家养猪,放学后就和小伙伴们就去打新鲜的猪草,夏天去河边捞水草喂猪,再放上自己家里的麦麸、剩饭等,喂到年关才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猪肉。

现在生活好了,每天都能吃上猪肉,甚至野猪肉,不知怎么老是感觉那时候的猪肉香,口味好,主要是现在猪的出栏时间短了,喂猪的饲料有的大量使用激素添加剂,失去了肉的`真正香味。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的饮食都有鸡鸭鱼肉相伴,已经感觉不到馋嘴了,但年猪的醇香味依然留在我的想念中。

上一篇:热的传递教案下一篇:欢欢乐乐过中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