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课件素材

2024-04-27

皮影课件素材(共14篇)

篇1:皮影课件素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皮影戏片段,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皮影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关注皮影戏,关注传统文化。

2、通过了解皮影戏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古老戏种的艺术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皮影戏表演形式、角色分类及皮影的制作过程,感受中国古代皮影戏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初步对皮影戏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用皮影实物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皮影戏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走进皮影戏,了解表演形式

1、播放传统皮影戏《武松打虎》片段,学生初步认识皮影戏的演出形式。

交流:这是有历史的皮影戏,在舞台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皮影人物:武松 老虎也是皮影)

教师引导,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

学生大胆推测,产生质疑。

接着交流:还听到了什么? 这些声音又是哪来的?

过渡:皮影是在一层薄薄的幕布后面表演的,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幕布后面呢!

2、幕后大揭秘!播放《武松打虎》的幕后视频

学生交流新的发现。

预设:(1)真正的演员是皮影艺人,他们一边操纵影人,一边演唱讲述故事。(2)还有一支小乐队为演出配乐。

教师点拨:幕布为什么那么亮呢?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道具就是幕布后面的灯光。

总结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过渡:解开了皮影戏的神秘面纱,皮影也有好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你想了解什么?

3、学生触摸皮影,产生疑问:皮影是用什么做的呢?

出示图片,驴皮、牛皮,并与精美的皮影对比。

激发学生探求皮影制作过程的兴趣。

(二)、活动:排一排皮影制作过程

1、皮影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出示文字,请学生读给大家听。

再出示皮影制作的图片,打乱顺序。

孩子们根据文字,开动脑筋,把图片排列正确。教师适时点评鼓励。

2、过渡:制作好的皮影栩栩如生,根据人物的特点进行分类,也就是戏曲中的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

(三)、游戏:火眼金睛认识皮影的人物角色

1、最重要的角色是生、旦、净、丑。

请4名同学读角色特点

欣赏《牛郎织女》的片段,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认出戏中的人物,分别是什么角色?

2、学生交流认出的角色,教师评价。

3、过渡:个性鲜明的人物,奇幻的表演形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皮影戏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多少快乐。虽然现在皮影戏的演出越来越少,但皮影文化已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播放图片,了解现代皮影艺术的发展

教师介绍:皮影已不仅是演出的道具,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礼品,作为艺术品进行展览,模仿皮影创编的舞蹈,用皮影元素的建筑美化我们的生活。

过渡:在去年的元宵晚会上出现了皮影和动画相结合节目,播放视频《本命年》片段

熟悉的动画人物拉近了古老的皮影戏和孩子们的距离。

按小组分发皮影,孩子们试着舞动,遇到问题,怎么操纵?

三、动手实践,争做皮影“小艺人”

1、教师简介操耍的方法,并做示范。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出示小提示:小组内按顺序轮流舞皮影,第一轮学会基本的方法,第二轮每人为皮影设计一个动作,并配上一句话,时间3分钟,最后选出一名同学展示。

教师巡视,指导。

2、和孩子一起搭建皮影戏的小舞台,并巩固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3、小组展示,教师组织表演的学生有序开展,并号召观看的同学们做“文明小观众”。

4、评价:组内评价,小组互评

教师点评,今天我们让皮影能说会动了,课下同学们可以自由合作,准备一个皮影小故事,在儿童节表演好不好?

四、总结:同学们,小小的皮影能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希望我们在欣赏皮影戏的同时,更加喜爱皮影戏。

篇2:皮影课件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皮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更加全面地体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皮影艺术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皮影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 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最早诞生于前,俗称“影子戏” ,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

三. 讲授新课

1.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2.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

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

4.学生欣赏课本,复习学过的知识。

5、皮影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景观设计 2、平面图案 3、舞蹈元素 4、影视作品等等

观赏作品《桃花源记》以皮影为元素的中国动漫

四. 课后小结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皮影都是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应该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

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1.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以及设计意图;选出好的作品集体欣赏交流;

2.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之处。

篇3:皮影课件素材

文章一开头, 一系列的有关地点场景以及紧张心态的词语描绘, 就将读者抛向了一个紧张的语言“漩涡”中, 极具“代入”感。但正当读者津津有味地继续时, 却发现这貌似一个被无数次提及过的“旧故事”的翻版———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如果仅仅是这样来理解的话, 那么真的会让读者觉得“俗不可耐”, 因此, 如何让这杯“旧酒”重焕“新醇”, 这无疑对作者如何把这出“皮影戏”唱好, 提出了考验。

首先, 人物的设置“稳中求胜”, 矛盾纵横交织, 张弛有度。余孝成, 一个打工仔出身, 在外务工, 小心翼翼地在大城市打拼, 从来不敢对生活有半点怨言, 他胆小却孝顺;阿茭, 一个被人唾弃的按摩妹, 流寓他乡, 在灯红酒绿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沾染了不良习气, 她轻浮却真诚。同是卑微的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一角, 命运的错综, 生活的纠葛, 让两人达成了一笔充满铜臭气的“买卖”, 进而踏上了一段“荒唐”之旅。然而接下来的事情, 却并未在两人的预料之中平稳发展, 诸多矛盾层出不穷, “始料未及”而又“情理之中”。从纵向上来看, 余孝成、阿茭、母亲构成一组“新旧传统”之间的矛盾, “起早床”、“扔烟袋”、“做家务”、“陪演戏”, 一系列考验居然“有惊无险”, 也逐渐让阿茭慢慢地重拾人性美好。从横向上, 余孝成、阿茭、金砖构成一组“人性善恶”之间的矛盾, 阿茭与金砖先有“肉体交易”矛盾, 余孝成与金砖后有“皮影交易”矛盾, 然而虽然这两个小矛盾时间上有先后次序, 但却如两条小溪流, 终汇合在一起。而两组大矛盾则纵横交错, 将“情感”这张网织得精彩绝伦、神奇生辉。

其次, 皮影戏, 虚幻中蕴藏美好, 人生戏, 现实中饱含无奈, 这两者之间承载着太多人生不易, 不禁令人联想到人间的有情和无情。原本从祖上传下, 视若珍宝的皮影戏, 一次又一次的消解着它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崇高意义。首先, 它已经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甘当“门神” (张飞与关羽) 。其次, 为了躲避母亲的诸多“猜疑”, 它再一次沦为情欲“挡箭牌” (西门庆与潘金莲) 。最后, 为了成全一片“孝心”, 不让阿茭的身份败露, 它又再次成为保守“秘密”的“封口费”, 让金砖的“恶”反而成就了人性的“善”。在那一刻, 所有的人伦道德在这里都变得苍白无力, 唯有两人的真情流露感染着彼此, 回荡在天地间, 最后一出人肉“皮影戏”, 却将实体存在的“皮影”化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彰显出人性的复苏。人世间的是非善恶, 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呢, 人生的阴差阳错, 悖论丛生, 唯有高叹一声: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看似荒诞的一切却又暗含人生某种顺理成章的宿命。

篇4:皮影课件素材

文章一开头,一系列的有关地点场景以及紧张心态的词语描绘,就将读者抛向了一个紧张的语言“漩涡”中,极具“代入”感。但正当读者津津有味地继续时,却发现这貌似一个被无数次提及过的“旧故事”的翻版——租个“女友”回家过年。如果仅仅是这样来理解的话,那么真的会让读者觉得“俗不可耐”,因此,如何让这杯“旧酒”重焕“新醇”,这无疑对作者如何把这出“皮影戏”唱好,提出了考验。

首先,人物的设置“稳中求胜”,矛盾纵横交织,张弛有度。余孝成,一个打工仔出身,在外务工,小心翼翼地在大城市打拼,从来不敢对生活有半点怨言,他胆小却孝顺;阿茭,一个被人唾弃的按摩妹,流寓他乡,在灯红酒绿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沾染了不良习气,她轻浮却真诚。同是卑微的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一角,命运的错综,生活的纠葛,让两人达成了一笔充满铜臭气的“买卖”,进而踏上了一段“荒唐”之旅。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并未在两人的预料之中平稳发展,诸多矛盾层出不穷,“始料未及”而又“情理之中”。从纵向上来看,余孝成、阿茭、母亲构成一组“新旧传统”之间的矛盾,“起早床”、“扔烟袋”、“做家务”、“陪演戏”,一系列考验居然“有惊无险”,也逐渐让阿茭慢慢地重拾人性美好。从横向上,余孝成、阿茭、金砖构成一组“人性善恶”之间的矛盾,阿茭与金砖先有“肉体交易”矛盾,余孝成与金砖后有“皮影交易”矛盾,然而虽然这两个小矛盾时间上有先后次序,但却如两条小溪流,终汇合在一起。而两组大矛盾则纵横交错,将“情感”这张网织得精彩绝伦、神奇生辉。

其次,皮影戏,虚幻中蕴藏美好,人生戏,现实中饱含无奈,这两者之间承载着太多人生不易,不禁令人联想到人间的有情和无情。原本从祖上传下,视若珍宝的皮影戏,一次又一次的消解着它本身所具有的固有崇高意义。首先,它已经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甘当“门神”(张飞与关羽)。其次,为了躲避母亲的诸多“猜疑”,它再一次沦为情欲“挡箭牌”(西门庆与潘金莲)。最后,为了成全一片“孝心”,不让阿茭的身份败露,它又再次成为保守“秘密”的“封口费”,让金砖的“恶”反而成就了人性的“善”。在那一刻,所有的人伦道德在这里都变得苍白无力,唯有两人的真情流露感染着彼此,回荡在天地间,最后一出人肉“皮影戏”,却将实体存在的“皮影”化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彰显出人性的复苏。人世间的是非善恶,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呢,人生的阴差阳错,悖论丛生,唯有高叹一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似荒诞的一切却又暗含人生某种顺理成章的宿命。

最后,晓苏的这部短篇小说《皮影戏》,无意于宏大的情节构造,也无心于眼花缭乱的西方叙事技巧的“嫁接”,而是自觉结合国情进行“底层化”和“民间化”创新的一株根植于深厚民族文化土壤的植物,摇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晓苏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民间“说书人”,他总是能在芸芸众生习以为常中“见微知著”、“一叶而知秋”,这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朴实的生活态度,正如他的每篇小说都发生在“油菜坡”这一充满“文化乡野”气息的地方一样,晓苏正在逐步向小说中渗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我们期待着那来年“油菜坡”的遍地金黄。

篇5:皮影作文300字

萧报小记者活动丰富多彩,11月25日迎来了“有趣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水晶老师的带领下,使我第一次见识到这项艺术。

皮影戏属于民间戏剧,但比较独特,我们小记者分五个小组,通过制作皮影人物、编辑剧本、彩排和团体协作表演来进行PK,制作过程中每个小朋友都有人物角色分配,先把西游记中的主人公用冒钉棍子制作成皮影人物,我做了一匹白龙马,制作过程中,看似简单但没想到还是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冒钉要安装在什么位置才能使皮影活动自如,大家都用了很长时间,接着是编剧,编剧也很好玩,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使我们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彩排后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表演时刻,台下有家长观看,每个小朋友都很积极上台表演,其中,第四组的皮影戏,别具一格,把西游记中的人物都搬进了朋友圈,真是有趣,有的小组剧本台词响亮,有的小组皮影人物的动作配合的非常协调……

有趣的皮影戏,我们小组还得了最佳表演奖,让我第一次就爱上了它。

篇6:皮影作文300字

皮影是传统文化,大哥哥大姐姐表演得非常好:那猪八戒的钉耙忽上忽下地动着,还有惟妙惟肖的配音“嘿,大家好,我是猪八戒”。后来,大哥哥大姐姐也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把。一开始,我不敢举手去。后来我看到许多同学都举手了,我也勇敢的把手举起来了。老师叫我了,我就兴奋地跑上去,我用手拿着皮影上的指挥棒,孙悟空就开始在我的指挥下动起来了。后来,班里的同学们都大笑了起来。原来沙僧不去打妖怪,而是打自家人,打得猪八戒都说肚子疼了,可搞笑了。

后来沙僧终于找到正确方向去打妖怪,不去打猪八戒了。沙僧一打妖怪,妖怪就飞了起来,打得再也不敢出来了。

全班同学都体验了一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大家都非常开心。

篇7:皮影作文300字

我们来到博物馆,那里的胡师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讲解了皮影的制作过程和历史。皮影距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20xx年被批位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我国稀有的传统民间艺术。皮影用牛皮做成,工具有二十多种,然后染色。

胡师傅看着我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手把手地亲自教我们刻牛皮。我们的那股专注劲儿让在场的家长们赞叹不已。

来到孝义皮影艺术研究会那里的侯老师告诉了我们皮影戏的四个特点:第一、麻纸窗。第二、麻油灯。第三、皮腔。第四、用牛皮做成。精彩的演出开始了,瞧!同学们那么入神地看着,一会儿露出会心的微笑;一会儿发出爽朗的大笑。看着银幕上一个个妖魔鬼怪现出原形,惟妙惟肖的样子,同学们开心极了。

篇8:皮影作文300字

皮影动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原来它的腿上、腰上、手上,都有又细又长的小棍子扎在上面,只要轻轻动一下小棍子,它就会手舞足蹈起来。

看到我这么好奇,表演的叔叔让我也来试一试。没想到皮影一点也不听我指挥,一会儿做个俯卧撑,一会儿又弯下腰,甚至还会倒在地上“装死”。我皱着眉,生气地想,你这个小家伙,别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对付你。后来我更卖力地摆弄起来,但这个小人更不听话了,我只好把妈妈喊来当援兵,总算勉强让它动了几下。表演皮影的叔叔说皮影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

★ 皮影高一作文800字

★ 走进传统文化皮影艺术作文

★ 道情皮影与民俗散文

★ 300字作文大全

★ 后作文300字

篇9:皮影作文400字

今年夏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位于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的皮影戏博物馆新馆,接待我们的是王熙团长,当时正有两场皮影戏演出。我们没顾得上休息直接去看演出了,此时正在上演的是武松打虎,场面很热闹,屏幕上的武松和老虎你争我斗,打成一团,最后还是武松把老虎制服了,但是没有打死。后来演员一个一个从幕后出来,分别介绍自己控制的皮影,并解释说:“我们要保护动物,所以这场戏我们不会把老虎打死的”,我们在场的观众为他们的精彩演出热烈鼓掌。

后来演员们又给我们介绍,皮影戏又称“影子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拥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篇10:皮影戏教案

教学内容:

《皮影戏》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剪纸》学习剪刻方法的基础上,将平面的剪纸制成会活动的影偶,主要是做皮影、演皮影。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课通过欣赏皮影表演现场图、皮影人偶图片、传统皮影制作步骤图等等,让学生掌握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共享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与多元文化观相提并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皮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更加全面地体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皮影艺术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皮影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 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

三. 讲授新课

1.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2.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4.学生欣赏课本,复习学过的知识。

5、皮影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景观设计

2、平面图案

3、舞蹈元素

4、影视作品等等 观赏作品《桃花源记》以皮影为元素的中国动漫 四. 课后小结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皮影都是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应该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

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1.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以及设计意图;选出好的作品集体欣赏交流;2.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之处。

篇11:皮影诗歌

如果我们相遇,你在暮色中张望,我会点亮灯光。

如果我们相遇,请向我走来。

如果这一世不行,那就下辈子。

湿热的风再度拂面

吹起了额前的碎发

带走了一载的时光

自然,也散了一朝一夕的情

旧年的九月一日

众人穿扮整齐

仍略显青涩的身影端坐在教室

一脸好奇的打量

打量着陌生亦或是熟悉的脸孔

兴奋胆怯,面颊微红

挤眉弄眼,笑脸白牙

天色昏暗,寒风习习

斑秃枝桠,萧索凄清

教室的窗透出白色暖光

几个黑影伏在案桌埋头苦干

笔尖摩擦的唰唰声充满偌大的教室

默默地,心照不宣

少顷,白昼的光芒终是掩了夜的黑

一些嬉笑声陆陆续续传入耳畔

随即很快展颜加入说笑阵营

慢慢的,教室被更多像去南极旅游的孩子填满

从空旷到熙攘

从寂静到喧闹

又是那个固定的时间段

不知谁提醒老班来的呼声

顿时沉寂下来

随即朗朗读书声震耳欲聋

插科打诨,窃窃私语

兀然后方响起一阵起哄逗笑

惹得众人惊奇观看

后引一齐哄笑一堂

当堂提问四处散出各人名讳

随后跟上‘ago’‘homework’

老师皱眉出声训斥

讪讪吐槽静心听讲

月月活动次次不同

拔河演讲合唱接力

赛前你推我攘

赛时奋勇拼搏

赛后互相勉励

名次靠前期待奖励

名次向后暗自落寞

怕辜负老师满心期待

叹练习自我不够努力

短发衬衣,阳光气质

春心悸动,女儿娇羞

一种青涩的懵懂

似吃了称之为‘喜欢’的棉花糖絮

那般香甜,那般软腻

经不住似水流年

逃不过此间少年

注定是渡不过去的劫

而这段朦胧的爱念

终是要彻底了结的似是一团杂乱的红线纠缠到一起

经过时间的手慢慢解开

弄枝枝头梨花漾

笑说蒹葭又苍苍

因为

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

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四季渐变,时光如戏

我们如戏,戏为皮影

丝竹奏乐,光影斑驳

离合悲欢,自古难全

而我们能做的只有

且行且珍惜

且行且珍贵

青春非现于桃面朱唇之艳

灵活矫健之躯

而现于志士之气

遐想之境,激情之盛

生命之泉,涓涌不息

青春乃心境,而非年华

多少青丝染白雪

篇12:皮影

深了,老王躺在床上,枕着那个大木箱,辗转难眠,木箱里是陪伴了老王大半生的老伙计――祖辈传下的皮影。“祖宗的东西可不能丢啊!”父亲临终前的叮嘱言犹在耳。老王的眼睛湿热了,他坐起身,轻轻地将木箱打开,小心翼翼地捧起一个个皮影。

老王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祖父耍皮影时的情景,那时他只有六岁。祖父在村里边敲锣边大声喊:“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他就跟在祖父的后面,学着祖父的语调奶声奶气地喊“看皮影儿喽!”祖父哈哈大笑,抱起他,“当”敲一下锣。“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看皮影儿喽!”“大声点!”“看皮影儿喽――”

晚上,在他家老屋的门前,祖父和父亲搭起了戏台,点起了汽灯,打开木箱排出了皮影。天刚黑,村里的老老少少就拿着小方凳,早早地赶来;戏还没开场,戏台下就已经黑压压的一片。

祖父“当”地敲了一下锣,戏开场了。祖父熟练地舞动着皮影儿,台下不断地传来叫好声、热烈的掌声……

“那时候,多好啊!”摸着精巧的皮影儿,老王不禁一声长叹,“唉,可是现在――”记得父亲将手艺传给自己时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学,这可是能靠着过日子的好手艺。”可谁想等老王学成后,这皮影儿戏却大不如以前红火了,这几年更是无人问津。

“现在家家都有电视,谁还来看这皮影儿啊!”想起儿子不屑一顾的话,老王气就不打一处来,尤其是大年三十摆起戏台时那冷清的.场面,更如锥子般戳着老王的心。“再过一段时间,中国人

要看咱们中国的皮影戏,只怕要到国外去看了。”一位大学教授来考察时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老王心中阵阵发凉:“我可不能让皮影戏在我这一代断了呀!可是,连看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来学了。”

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下,落在了与老王相伴了几十年的皮影上。

“看皮影儿喽,看皮影儿喽――”耳边依稀又响起了祖父的吆喝,恍惚中又听到了祖父的爽朗笑声:“娃儿,替爷爷吆喝一句。”于是,老王便如小时候一样,亮起嗓子喊:“看皮影儿喽――”那声音在夜空中荡漾开去……

点评:

篇13:皮影说明文

活动开始了,这次活动分为5个组,每个组约6个人,活动内容是老师会分给我们每组关于西游记里面的人物,让我们每组自己做皮影人物,自己编剧,然后表演,看哪一组最好。大家开始忙活开了,我们是第5组,我负责演老实的“沙悟净”这位沙师弟手拿月牙铲,身背三个大珠子。一直长到太阳穴的黑洛腮胡可真可爱呀!我们的剧本很搞笑: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唐僧觉得自己太软弱了,就让三个徒弟们教他武术,沙僧(我)教唐僧扎马步;孙猴子教唐僧腋底偷桃;猪八戒教他扑猎;最后一天,铁扇公主和白骨精来了,因为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艰苦练功,终于把妖怪给打败了。是不是很好笑,也很有创意呀!

最后表演大家各有各的特别之处,各有各的优点,大家都演得很好。那到底哪组获胜呢?统计交给橙子老师,水晶老师和几位家长评委了。我们最后的分数是88.1分,眼看已经战胜了4组,3组,2组,可到了一组居然90.5分,哎,我们失败了。

篇14:皮影戏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强调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意义。民间艺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

[关键词]民间 皮影 审美 寓意 保护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

一、皮影戏的起源及由来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置办精工影箱、私养皮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乡市有二三十个皮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皮影班对擂演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义是我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皮影音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皮影音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皮影音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二、陕西皮影民俗文化特征

民间皮影艺术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形态。陕西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民族传统,皮影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与民间习俗相互承载着地方传统和民俗文化。

陕西皮影戏习俗及民俗文化:

中外古人早期均有把人影当作灵魂的观念,被历代巫术所用,使之形成民间“弄影还魂”之术。舞动的影像便是与想象中的神灵沟通,达到意愿传达的载体。陕西皮影与众多的民间习俗活动相关联,在广大农村地区,皮影戏非常流行,人们在祈雨、祈晴、谢土神、庙会、寺院“开光”及个人求子、求仙药等民间习俗活动后均有酬神还愿的影戏演出,称为“报神”,在影戏中,出现大量的天上、人间、地下的各路神仙朵子,“天官大帝”、“招财童子”、“福禄寿三星”,和寓意吉祥的“和合二仙”、“五子夺魁”景片、彩帘子用于祈祷、许愿。影戏的唱词则代替人们向神灵祈求吉祥平安。此外,在欢庆丰收、嫁娶生子之类的喜事,及为逝者超度亡灵的丧事时都有皮影戏上演,人们图热闹,寄哀思。由于皮影被民间大众赋予了神性,故陕西皮影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定,如男女影人不能对脸存放以免乱了阴阳,皮影的翻动要用杆不

能用手等习俗、习惯。在陕西皮影造型中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观念。如在武将的甲靠中运用最多的“万字纹”寓意绵长不断,富贵不到头。皮影景片中出现的“古钱纹”为富寿双全之意,“盘长纹”又被陕西人称之为“蛇盘九颗星”为四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另外很多谐音讨口彩的复合图案,如梅花和喜鹊为“喜上眉梢”,石头和雄鸡为“市上大吉” 鹿和鹤为“六合同春”等,均体现了民间美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传统。与陕西皮影艺术相互依存的民俗文化,符合民间大众向往美好幸福的主观愿望,在皮影造型意识中更是沉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皮影从形式到内容上多褒善贬恶,蕴涵了人们希望战胜自然的力量。历代变迁,陕西皮影艺术已成为研究民间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及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但皮影戏发展至今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三、皮影戏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皮影戏面临的问题

1、政府保护制度不完善

影戏已成了一个濒危剧种,绝非危言耸听之词。影戏作为一项古老而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濒危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快了对它的抢救和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且开始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程,现在已经有13个地区的影戏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13个地区的影戏成为了首批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一些地方影戏成为了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一个影戏大国,其保护程度仍然是相当薄弱的。

2、影戏班子规模小,没有特定的制作交流场所

陕西皮影艺术逐步萧条,最后仅有的皮影戏班也为数不多了,少有的民间表演团体坚持了下来。并且皮影演出大多是应邀请临时塔台演出,没有固定的戏台。

3、缺乏观众群体,受关注程度低

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全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4、影戏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虽然皮影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来学习皮影技艺。有的戏班里,年纪最大的有80岁,最小的也有近60了,皮影戏也就快失传了。

(二)皮影戏的保护措施

1、政府对皮影戏的保护—立法保护

皮影戏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却面临这失传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民间皮影艺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政府应把保护皮影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申报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皮影属于表演艺术,其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皮影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必须致力于对它的保护。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立法显得格外重要。况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做下去。要实施好这项工程,仅有应急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和政策的规约和保障。可以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进行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皮影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意义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了这个前提后,皮影的传承和发展将得到保障,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将重现昔日的辉煌。这是无数民间艺人世代的期盼,也是对皮影保护最有效、最长远的做法。

(2)建立皮影专属网站,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皮影观众,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喜欢皮影艺术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到陕西旅游的游客。目前信息传播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的要属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建立陕西皮影的专属网站,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陕西皮影,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供广大网友沟通和交流,为陕西皮影的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例如“中国皮影网”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皮影专属网站。

另外,电视也是现代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应借助电视媒体扩大皮影的影响力。案例:200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人看到了由老年朋友表演的皮影舞蹈《俏夕阳》,反响十分强烈。可见皮影还是具有广阔的演出市场。陕西皮影从中可得到借鉴,根据观众口味,市场需求编演新剧目,灵活改变皮影的演出形式,通过电视让皮影走进大众心中。只有了解皮影、喜欢皮影,才能共同出力保护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

(3)发行皮影邮政明信片

很多地区,尤其是旅游发达地区,都会发行明信片以宣传景区景点,如丽江的束河古镇;大理崇盛寺三塔等。皮影明信片不仅可以宣传陕西皮影,提高皮影的知名度;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外地游客到腾冲可购买作为纪念,也是赠送亲友的不错选择。因此,政府发行皮影明信片是保护皮影的有效方法。此外,运用技术,系统规范地保护皮影。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通过照片、录像、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陕西皮影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对戏目种类、人物形象、角色功能、表演流程以及雕刻工艺等等进行记录、数字化处理,形成资料库以便永久保存是非常必要的。

2、民间对皮影戏的保护

(1)培养影戏接班人,认定杰出的影戏传承人

改变古老行规,根据近代以来的研究及考察可以看出影戏行招收学徒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并形成了许多相关的习俗,例如拜师礼、写投师契约、期满谢师等。学徒在学习期间,必须给师傅一定的报酬,即“学费”。影戏学徒的学习期一般是三年,学习期内,第一年是白干,戏班不给学徒工资;第二年有的学徒可以拿一半工资,有的则全付。但在学习期内,无论收入多少,都归师傅所有。以上这些规定无形中破坏了许多人想学皮影的想法,皮影行业因适应现代社会要求,适当改变或取消以上行规。

放宽条件,取消性别限制,以前的皮影戏讲求的是“祖传制度”,例如师傅会传授技艺给媳妇,却不会传给女儿,因为怕手艺会外传,与自己竞争。尤其早期的老师

傅在表演皮影戏时,会在身后搭起一块板子,负责打鼓等演出乐器的师傅则在板子后,所以实际上是看不到师傅是如何操作表演的。要使陕西皮影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就必须放宽条件,让对皮影感兴趣的年轻人学习到皮影的精髓。老祖宗所留传下来的智慧与产业,若后人不加以学习、保存与推广,则许多传统技艺便会很快就失传了。

(2)对皮影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皮影的剧目丰富,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二十多年前观众最爱看的剧目是《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这样的传统剧目,现在爱看的是折子戏和一些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的小剧目。除了剧目上的创新,设备上也有了改进,唱词有了字幕提示,伴奏也用光碟播放,听觉感受变得更好。要使陕西皮影不断发展下去,必须不断努力,在保持皮影原本特色和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创新。

(3)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皮影保护的必要途径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维护民族多样性方面已先行一步,并取得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他国的政策、措施和经验中借鉴成功的做法,毕竟是有益的。组织表演艺术团队到各地进行巡演,尤其是皮影发展较好地区,如唐山、浙江等地,可就皮影的表演艺术、制作技巧等进行交流,吸取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保护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皮影是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既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倍加珍视的财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而保护工作需要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3、企业对皮影戏保护的参与

(1)捐款建造皮影艺术博物馆或传习馆

要使皮影这一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建造皮影艺术博物馆是很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为皮影演出提供固定的演出场所,还能收藏、展示影人,让民众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秀文化,让外地游客能一饱眼福。博物馆内可分设文物展厅、皮影演出厅等。抢救征集民间皮影,利用博物馆收藏保护。借助博物馆研究实力、影视设备以及先进的保管保养手段,将其纳入关注范围,应是陕西皮影得以抢救保护的一项有力措施。此外,因地制宜,建皮影传习馆。获得社会各界的投资建传习馆,通过传习基地不但可以培训众多新一代皮影艺人,将之发扬光大,而且通过传习基地的工作,可以树立并带动全民保护传统艺术的自觉意识,达到“自己的艺术自己传承”。(2)制造以影人为题材的工艺品

皮影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可以根据皮影的这一特点推出皮影文化艺术产品。陕西旅游业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皮影艺术工艺品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可作为陕西又一重要的旅游产品。

四、陕西皮影的艺术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

陕西皮影艺术是以中原影戏为源、长期流传于民间、经历代发展而形成,以华县、华阴一带皮影为主向各方向传播,影响了晋南、甘肃、川北、青海等地的皮影艺术

陕西皮影在民间皮影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陕西皮影是民间美术中集大成者,它广泛吸收地方戏曲、民间剪纸、民间年画艺 术的造型特征,以其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大量形态优美、雕刻精细、极具形式美感的影人和景片以及具有丰富想像力的神仙朵子,其造型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既丰富和充实了皮影的造型,又迎合了民间大众的集体审美意识,具有黄河流域母体文化的艺术特征及内涵。

陕西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乾县阿宫腔、富平县弦板腔作为民间美术造型的经典,在民间艺术品市场呈升值趋势,其中蕴涵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保护陕西皮影艺术,对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荧幕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耒,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荧幕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奔赴前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在抗日战争和土改时期,不少皮影艺人配合时局编演新戏,成为宣传革命的轻骑。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在今天,虽然人们已经远离了皮影,但是只要我们找到皮影艺术的精髓,她仍然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入团申请书100下一篇:老宅抒情散文